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0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阪崎克罗诺杆菌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的建立
1
作者 张欣 王福成 +4 位作者 韩先干 祁克宗 宋祥军 董雨豪 蒋蔚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1,共6页
为建立阪崎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 sakazakii)的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分别制备了阪崎克罗诺杆菌的特异性单抗和多抗,建立阪崎克罗诺杆菌的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DAS-ELISA检测方法。结果:获得4株抗阪崎克罗诺杆菌单克隆抗体阳性细胞株,... 为建立阪崎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 sakazakii)的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分别制备了阪崎克罗诺杆菌的特异性单抗和多抗,建立阪崎克罗诺杆菌的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DAS-ELISA检测方法。结果:获得4株抗阪崎克罗诺杆菌单克隆抗体阳性细胞株,分泌抗体效价分别是1∶128000、1∶32000、1∶256000和1∶256000,抗阪崎克罗诺杆菌兔多克隆抗体效价是1∶128000。建立的阪崎克罗诺杆菌DAS-ELISA检测方法,分别以抗阪崎克罗诺杆菌兔多抗和单抗作为捕获抗体和检测抗体,兔多抗的最佳稀释度为1∶4000,单克隆抗体最佳稀释度为1∶1000,灵敏性可达1×106 CFU/mL;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常见的6种食源性病原菌都没有交叉反应,且能够同时检测6种克罗诺杆菌属细菌;重复性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5%,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综上,利用抗阪崎克罗诺杆菌的单抗和兔多抗成功建立了DAS-ELISA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可为阪崎克罗诺杆菌的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阪崎克罗诺杆菌 单克隆抗体 双抗体夹心ELISA
下载PDF
1株草鱼源温和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2
作者 陈倩倩 孙悦 +3 位作者 孙翰昌 吴泳江 邓雅心 胡广地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84-89,共6页
【目的】从养殖患病草鱼组织中分离致病菌,为预防该菌所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患病草鱼肠中分离得到1株菌CQWL0012,进行分离菌株的形态学特性、培养特征、生化特征、16Sr DNA鉴定,并开展药敏试验。【结果】CQWL001... 【目的】从养殖患病草鱼组织中分离致病菌,为预防该菌所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患病草鱼肠中分离得到1株菌CQWL0012,进行分离菌株的形态学特性、培养特征、生化特征、16Sr DNA鉴定,并开展药敏试验。【结果】CQWL0012为两末端钝圆的短杆革兰氏阴性菌,菌落表现为浅黄色、半透明、表面光滑、略凸、边缘整齐;16SrDNA阳性产物序列长度为1422 bp,与温和气单胞菌相似率达99.85%;赖氨酸脱羧酶、精氨酸双水解酶等生理生化试验阳性,符合气单胞菌属的生理生化特征,确定该菌株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对草鱼的半致死浓度LD_(50)为10^(6.73)。该菌对四环素、庆大霉素、磷霉素、氯霉素、氨曲南、环丙沙星等13种抗生素高度敏感。【结论】引起草鱼患病的菌株CQWL0012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对四环素、庆大霉素等常见抗生素高度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温和气单胞菌 分离鉴定 16SrDNA 药敏试验
下载PDF
水体投放枯草芽孢杆菌对不同习性鱼类肠道菌群和水质影响的研究
3
作者 张晶晶 林煜 +3 位作者 陈度煌 陈斌 薛凌展 樊海平 《渔业研究》 2024年第2期136-146,共11页
为了探讨水体投放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黑脊倒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半刺厚唇鱼(Acrossheilus hemispinus)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等不同习性鱼类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以及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实验采... 为了探讨水体投放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黑脊倒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半刺厚唇鱼(Acrossheilus hemispinus)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等不同习性鱼类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以及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实验采用16S rDNA测序分析了该3种实验鱼前、中、后肠的菌群结构,并测定分析养殖水体pH、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投放枯草芽孢杆菌11 d起能够稳定降低水体中46.39%氨氮含量,自19 d起能够稳定降低水体中84.61%亚硝酸盐含量。16S rDNA肠道菌群分析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实验组和对照组各肠道部位菌群整体区分明显,实验组肠道菌群丰度降低。整体而言,实验组放线菌门呈上升趋势,而浮霉菌门呈下降趋势,芽孢杆菌属在各肠道丰度提高,常见水产致病菌气单胞属和弧菌属丰度均降低。KEGG信号通路富集结果显示,鲢投放枯草芽孢杆菌组肠道菌群代谢功能加强。水体投放枯草芽孢杆菌实验证明,枯草芽孢杆菌可以降低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含量,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可抑制鱼体肠道有害菌群的繁殖,提高鲢肠道菌群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水体净化 肠道菌群 黑脊倒刺鲃 半刺厚唇鱼
下载PDF
外膜蛋白OmpA在蛙源米尔伊丽莎白菌致病性中的功能
4
作者 刘芳园 胡瑞雪 +3 位作者 余芳 侯家昊 于子润 顾泽茂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09,共7页
为探究外膜蛋白A(outer membrane protein A,OmpA)对米尔伊丽莎白菌致病作用的影响,以蛙源米尔伊丽莎白菌FL160902为研究对象,通过同源重组法构建OmpA缺失株△ompA,比较缺失株和野生株的生长特性、生物膜形成能力、抗血清杀伤能力、对... 为探究外膜蛋白A(outer membrane protein A,OmpA)对米尔伊丽莎白菌致病作用的影响,以蛙源米尔伊丽莎白菌FL160902为研究对象,通过同源重组法构建OmpA缺失株△ompA,比较缺失株和野生株的生长特性、生物膜形成能力、抗血清杀伤能力、对细胞的黏附能力以及对蛙的致病性差异。结果显示:△ompA的生长能力和抗血清杀伤能力与野生株无显著差异;但与野生株相比,△ompA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加了66%,△ompA对bEnd.3细胞的黏附能力降低了61%;黑斑蛙感染试验显示,△ompA在黑斑蛙血液、脾和脑组织中的载菌量分别为(3.15×10^(8)±0.09×10^(8))、(2.11×10^(8)±0.07×10^(8))和(6.61×10^(8)±0.16×10^(8))copies/g,均显著低于野生株,且△ompA对黑斑蛙的致死率为37%,显著低于野生株的致死率(75%)。上述结果表明,ompA基因缺失不改变米尔伊丽莎白菌的抗血清杀伤能力,但增加了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减弱了菌株的黏附能力,从而降低了该菌对蛙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尔伊丽莎白菌 基因缺失 外膜蛋白A 致病性
下载PDF
一株新发现虾源高致病性拟态弧菌全基因组特性的比较分析
5
作者 杨倩 贺扬 +3 位作者 王均 古从伟 吕沐瀚 余泽辉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8,共10页
【目的】对引起日本沼虾“红体病”的拟态弧菌(Vibrio mimicus,V.mimicus)Y4菌株进行全基因组特性分析,为了解该病发病机理和控制此类疾病暴发提供参考。【方法】对Y4菌株和其他6株不同来源的拟态弧菌分离株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基因组学研... 【目的】对引起日本沼虾“红体病”的拟态弧菌(Vibrio mimicus,V.mimicus)Y4菌株进行全基因组特性分析,为了解该病发病机理和控制此类疾病暴发提供参考。【方法】对Y4菌株和其他6株不同来源的拟态弧菌分离株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结果】7株拟态弧菌菌株的耐药基因和tRNA数量无明显区别。Y4菌株无论是基因组大小、编码基因数量、重复序列,还是插入序列,与其他拟态弧菌菌株相比都表现出一定差异,其中IS3家族的插入序列明显多于其他拟态弧菌菌株。Y4菌株含有11个特有的毒力基因,且与多种毒力因子相关。Y4菌株基因组上还存在CRISPR序列,表明Y4菌株已获得了抵抗外来病毒基因的免疫功能。【结论】从比较基因组学的角度探究了不同来源拟态弧菌菌株的差异性,为后续拟态弧菌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和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态弧菌 Y4菌株 比较基因组学
下载PDF
[鱼師]诺卡氏菌口服疫苗的制备与免疫效果研究
6
作者 吴雅婷 武尊 +3 位作者 高浩峰 何学欣 程浩森 邵蓬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0-38,共9页
以海藻酸钠为包被体,[鱼師]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全菌灭活疫苗为内芯,制备[鱼師]诺卡氏菌口服微球疫苗,口灌体质量(45±5)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一周灌3 d停4 d,4周后每尾... 以海藻酸钠为包被体,[鱼師]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全菌灭活疫苗为内芯,制备[鱼師]诺卡氏菌口服微球疫苗,口灌体质量(45±5)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一周灌3 d停4 d,4周后每尾腹腔注射100μL[鱼師]诺卡氏菌液,攻毒浓度为1×10~8CFU/mL,对照组口服生理盐水微球,然后测定保护率及肝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用RT-PCR研究相关免疫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口服疫苗免疫保护率(RPS)为67%,疫苗组ACP活力在免疫1周时达到峰值;CAT活力在免疫后先升高再降低,在免疫1周时达峰值,第3周时仍与对照组差异显著;LSZ活力第2 d、21 d、28 d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活力整体显著低于对照组;免疫组与对照组相比,口服疫苗免疫后的珍珠龙胆石斑鱼激发TLR信号通路,促进TLR2、TLR3、MyD88基因表达量上调。细胞因子类相关基因IL-12p40、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免疫球蛋白IgM,及适应性免疫相关基因MHC表达量均有上调,但不同组织上调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師]诺卡氏菌 珍珠龙胆石斑鱼 口服疫苗 免疫基因 免疫保护率 酶活性
下载PDF
miRNA-155靶向SOCS5对无乳链球菌诱导罗非鱼脑星形胶质细胞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祥 黄瑜 +2 位作者 蔡佳 简纪常 王蓓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0,共10页
【目的】探究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微小RNA-155(miR-155)和SOCS5(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5)的靶向关系,并研究其对无乳链球菌诱导的尼罗罗非鱼脑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 【目的】探究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微小RNA-155(miR-155)和SOCS5(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5)的靶向关系,并研究其对无乳链球菌诱导的尼罗罗非鱼脑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感染无乳链球菌后尼罗罗非鱼脑星形胶质细胞中miR-155、SOCS5及炎症因子表达变化规律,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55与SOCS5的靶向关系,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靶基因验证,qRT-PCR方法分析过表达和敲降miR-155对SOCS5基因表达的影响和miR-155对SOCS5的调控机制。【结果】无乳链球菌诱导尼罗罗非鱼脑星形胶质细胞中miR-155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01),4 h达到最高值。SOCS5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6 h达到最高值。促炎症因子IL-1β、TNF-α表达显著升高(P<0.0001),抑炎症因子IL-10、TGF-β表达显著下调(P<0.05)。构建尼罗罗非鱼SOCS53′UTR野生型和突变型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表明miR-155极显著抑制(P<0.0001)SOCS5野生型质粒表达。突变靶位点后,miR-155对SOCS5的抑制作用极显著降低(P<0.0001),抑制效果减弱53.7%。过表达miR-155能显著抑制(P<0.001)SOCS5表达,而抑制miR-155后SOCS5表达显著上升(P<0.05)。转染miR-155抑制物6 h和12 h后,miR-155表达量显著下调(P<0.01),12 h表达量最低,而SOCS5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在12 h达到最高值。【结论】miR-155通过靶向负调控SOCS5的表达参与无乳链球菌诱导的尼罗罗非鱼脑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通过下调SOCS5表达影响炎症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155(miR-155) SOCS5 炎症反应 无乳链球菌 罗非鱼脑星形胶质细胞
下载PDF
稀有鮈鲫MHCⅡβ基因克隆及鲁氏耶尔森菌感染后的表达分析
8
作者 郑宗林 张进 +6 位作者 徐靖琳 刘伟 于文博 方媛林 张景森 段聪 周朝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7-156,共10页
为探究稀有鮈鲫MHCⅡβ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表达特点,采用PCR扩增技术获得了稀有鮈鲫MHCⅡβcDNA序列810 bp,包括开放阅读框(ORF)759 bp,编码252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分析表明,MHCⅡβ氨基酸序列存在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和GXXGXXXGXXXXXX... 为探究稀有鮈鲫MHCⅡβ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表达特点,采用PCR扩增技术获得了稀有鮈鲫MHCⅡβcDNA序列810 bp,包括开放阅读框(ORF)759 bp,编码252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分析表明,MHCⅡβ氨基酸序列存在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和GXXGXXXGXXXXXXG结构,与其他亲缘鱼类的一致性为51.78%~80.56%,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子包括1个信号肽、1个MHCⅡβ(β-1)结构域、1个IGc1(β-2)结构域和1个跨膜螺旋区域。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结果显示,MHCⅡβ在脾脏表达量最高,头肾、鳃、皮肤表达量较高。人工感染鲁氏耶尔森菌后,6 h时在头肾表达呈显著上调,肝脏中在12 h开始出现极显著上调,皮肤中在24 h和48 h表达极显著,鳃中在6~24 h表达极显著,脾脏中则是在6 h出现极显著下调,于96 h接近对照组表达水平。初步研究表明,MHCⅡβ在鱼类抵御细菌感染的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揭示稀有鮈鲫MHC家族的功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鮈鲫 MHCⅡβ 细菌感染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pH对拟态弧菌感染相关表型及胞外产物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康振亚 郭向辉 +5 位作者 向菲 秦振阳 耿毅 欧阳萍 陈德芳 黄小丽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4,共8页
[目的]研究pH对拟态弧菌(Vibrio mimicus)感染相关表型及胞外产物特性的影响。[方法]测定不同pH(6.0、7.0、8.0、8.5和9.0)下拟态弧菌的增殖、泳动、自聚集和生物膜形成以及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s,ECPs)的蛋白质量浓度、酶活... [目的]研究pH对拟态弧菌(Vibrio mimicus)感染相关表型及胞外产物特性的影响。[方法]测定不同pH(6.0、7.0、8.0、8.5和9.0)下拟态弧菌的增殖、泳动、自聚集和生物膜形成以及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s,ECPs)的蛋白质量浓度、酶活性、溶血性、细胞毒性和毒力等特性。[结果]pH 6.0~9.0范围内,随着pH值升高,拟态弧菌的增殖先增强后减弱,pH 8.5时增殖最强;自聚集、生物膜形成和ECPs毒力先减弱后增强,pH 8.5时显著减弱(P<0.05);泳动以及ECPs蛋白质量浓度和细胞毒性减弱,pH 6.0时显著强于其他pH(P<0.05);ECPs酶活性和溶血性呈波动性,酶活性在pH 6.0时最强、pH 8.0时最弱,溶血性在pH 8.0时最强、pH 8.5时最弱。转录组分析显示:拟态弧菌pH 8.5较pH 7.0时,与ATP合成相关的糖酵解、TCA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等过程的基因表达上调,而与ADP合成相关的嘌呤合成基因、与蛋白质合成相关的核糖体亚基合成基因以及与蛋白分泌和膜运输相关的基因表达下调。[结论]pH对拟态弧菌感染相关表型及ECPs特性具有明显影响,且pH可能是通过调节拟态弧菌能量代谢与膜运输等过程影响其相关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拟态弧菌 生物学特性 转录组分析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分泌蛋白重组疫苗对斑马鱼的免疫保护效力评价
10
作者 林潇可 汪玉倩 +3 位作者 林美珍 黄东平 苗宇轩 林向民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57,共9页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一种常见的水产致病菌,可引发人畜鱼共患疾病,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预防其传播和感染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开发高效的潜在亚单位疫苗,并为防治嗜水气单胞菌病害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前...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一种常见的水产致病菌,可引发人畜鱼共患疾病,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预防其传播和感染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开发高效的潜在亚单位疫苗,并为防治嗜水气单胞菌病害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前期的研究结果,选取在嗜水气单胞菌强毒株LP-2中表达丰度较高的8种分泌蛋白(ORF0322、ORF3982、ORF2874、ORF1767、ORF3984、ORF2546、ORF0472、ORF1609)作为研究目标,首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对其进行基因表达检测,结果发现这8种分泌蛋白在细胞中均可正常表达;然后将这些蛋白进行基因克隆与表达纯化,并将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斑马鱼(Danio rerio),连续培养28 d后,发现斑马鱼中相关免疫基因均发生上调,说明这些分泌蛋白可引起宿主发生免疫反应;最后,对这8种分泌蛋白进行免疫保护评价,细菌攻毒实验结果显示,其中6种分泌蛋白(ORF3982、ORF2874、ORF1767、ORF3984、ORF0472、ORF1609)的相对免疫保护率(Relative immune protection rate,RPS)大于50%,可作为候选疫苗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分泌蛋白 斑马鱼 疫苗 免疫保护性 蛋白重组
下载PDF
青鱼ST251型高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毒力及药物敏感性
11
作者 王玲玲 侯天牧 +4 位作者 李华明 项维 袁汉文 雷连成 张付贤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3-583,共11页
为确定引起湖北省荆州市某养殖场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出血病的病原和致病性,采用传统病原分离方法,从患病青鱼(体质量为1.0~1.5 kg)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QAB5,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多序列位点分型(ML... 为确定引起湖北省荆州市某养殖场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出血病的病原和致病性,采用传统病原分离方法,从患病青鱼(体质量为1.0~1.5 kg)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QAB5,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多序列位点分型(MLST)和胞外酶活性进行分析,并进行毒力基因检测、人工感染试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测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经生理生化分析和分子鉴定,分离菌株QAB5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且有较强的致病性,为ST251型,含有溶血活性、蛋白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毒力基因型为aer+hly+ahp+ast+alt+act+;用菌株QAB5人工感染健康青鱼,患病青鱼出现反应迟钝、腹部出血、肛门红肿、肠道出血等与自然发病青鱼相似的症状;测定菌株QAB5的半致死浓度(LD 50)为4.4×106 CFU/mL,为高致病性的强毒株;菌株QAB5对卡那霉素、氯霉素等13种抗生素敏感,对氨苄西林、利福平等4种抗生素耐药;中药全蝎、乌梅和丁香对菌株QAB5有明显的体外抑制效果。研究表明,分离菌株QAB5为一株ST251型嗜水气单胞菌强毒株,是引起本次青鱼出血病的病原菌,推荐使用环丙沙星、四环素等高敏感抗菌药物,并结合生物被膜清除剂进行小剂量精准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鱼 嗜水气单胞菌 致病性 毒力基因 药物敏感性 中药
下载PDF
盐碱水体副溶血弧菌的分离和鉴定
12
作者 刘嘉怡 王楠 李月红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79,共3页
为了明确副溶血弧菌在内陆淡水水体中的分布情况,本试验从查干湖水体中分离得到1株革兰阴性杆菌,命名为A201805S2,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并利用PCR方法对其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将测得结果于NCBI上进行BLAST同源... 为了明确副溶血弧菌在内陆淡水水体中的分布情况,本试验从查干湖水体中分离得到1株革兰阴性杆菌,命名为A201805S2,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并利用PCR方法对其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将测得结果于NCBI上进行BLAST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该菌株在硫化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TCBS)上为绿色菌落,革兰染色呈红色,两端钝圆,为革兰阴性杆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与副溶血弧菌特性相一致;分离菌与副溶血弧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结果表明,本试验首次从内陆苏打盐碱型淡水水体中分离出副溶血弧菌,为淡水水体副溶血弧菌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分离和鉴定 盐碱水体 PCR
下载PDF
鮰爱德华菌密度感应系统LuxI/LuxR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3
作者 郭锦志 马士杰 +1 位作者 韩先干 付立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8期107-114,共8页
克隆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YCH株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cyl homoserine lactones, AHLs)合成酶(LuxI)和AHLs受体蛋白(LuxR)的全长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LuxI全长666 bp,共编码221个氨基酸;LuxR全长... 克隆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YCH株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cyl homoserine lactones, AHLs)合成酶(LuxI)和AHLs受体蛋白(LuxR)的全长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LuxI全长666 bp,共编码221个氨基酸;LuxR全长720 bp,编码239个氨基酸。构建LuxI/LuxR的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鮰爱德华菌LuxI/LuxR与迟缓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杀鱼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piscicida)、保科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hoshinae)等有较近亲缘关系。利用SWISS-Model软件,分别以1K4J.1.A(46.15%)和5l09.1.A(40.83%)蛋白作为模板对LuxI蛋白的8-189区域和LuxR蛋白2个功能结构域Pfam:Autoind_bind(9~151氨基酸)和HTH_LUXR(171~228氨基酸)进行分子模拟,其中LuxI结构域内有明显的“V”形疏水腔结构,LuxR的N-端结构域有α-β-α排列,C-端结构域内有螺旋—转角—螺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鮰爱德华菌 密度感应系统 LuxI/LuxR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一株大口黑鲈源ST-873型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14
作者 曹馨月 黄嘉怡 +4 位作者 杜诗钰 侯天牧 项维 郜卫华 张付贤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36-847,共12页
从患腹水病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头肾、脾脏、肝脏组织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生长出圆形、边缘整齐的灰白色黏液状菌落;染色镜检可见短粗、卵圆形、有荚膜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结合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从患腹水病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头肾、脾脏、肝脏组织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生长出圆形、边缘整齐的灰白色黏液状菌落;染色镜检可见短粗、卵圆形、有荚膜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结合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MLST分析进一步确定其为ST-873型,与ST-65型聚为一支;该菌株携带aere、alls、wca和ybt四种毒力基因,具有溶血活性;人工感染大口黑鲈,发现患病鱼呈现腹水等与自然发病类似的症状,且病鱼内脏的分离菌株与攻毒菌株相同;经统计,其LD50为3.4×10^(7) CFU/mL,具有中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携带bla-shv、sul2、aadA和tetB四种耐药基因,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黏菌素类药物敏感,对四环素类、磺胺类、林可酰胺类、利福霉素类耐药;中药三七、款冬花对分离菌株有明显抑制作用。研究探明了大口黑鲈腹水病的主要病原,可为鱼源肺炎克雷伯菌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ST-873型 分离鉴定 药敏分析 中药
下载PDF
肌醇代谢调控因子IolR对嗜水气单胞菌碳源代谢及环境适应性的影响
15
作者 徐蒙 李首纲 +1 位作者 董雨豪 刘永杰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71,共7页
为探究肌醇代谢调控因子IolR对嗜水气单胞菌NJ-35的生存及环境应激的调控作用,检测了野生株、iolR缺失株(ΔiolR)及其互补株(CΔiolR)对不同碳源的代谢能力、耐酸、耐药、耐氧化、耐高渗以及抗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吞噬能力,同时... 为探究肌醇代谢调控因子IolR对嗜水气单胞菌NJ-35的生存及环境应激的调控作用,检测了野生株、iolR缺失株(ΔiolR)及其互补株(CΔiolR)对不同碳源的代谢能力、耐酸、耐药、耐氧化、耐高渗以及抗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吞噬能力,同时检测其对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ΔiolR缺失株对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等4种碳源的代谢能力均显著降低,菌株的耐酸、耐氧化能力显著减弱,而耐高渗能力略有增强;巨噬细胞对ΔiolR的吞噬率升高63.33%。另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ΔiolR缺失株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显著增强。研究表明,肌醇代谢调控因子IolR在嗜水气单胞菌的生存以及对不同胁迫环境的适应性方面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肌醇代谢调控因子 IolR 碳源代谢 环境适应性
下载PDF
绿鳍马面鲀与许氏平鲉杀鲑气单胞菌病原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晋怀远 刘耀宽 +5 位作者 高晔 夏苏东 陈四清 莫照兰 边力 李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1-200,共10页
2018年和2019年,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一养殖场工厂化养殖的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和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发病死亡,主要症状为嘴部溃疡、红肿和出血。从发病鱼内脏中均可分离到大量形态一致的优势菌,分别命名... 2018年和2019年,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一养殖场工厂化养殖的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和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发病死亡,主要症状为嘴部溃疡、红肿和出血。从发病鱼内脏中均可分离到大量形态一致的优势菌,分别命名为2018TS-1和2019SS-1,分离菌株经16S rRNA测序、生理生化鉴定和vap A基因分析确定为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 subsp. masoucida)。人工感染结果显示,2018TS-1和2019SS-1分别能引起绿鳍马面鲀和许氏平鲉的死亡,被感染鱼呈嘴部红肿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其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78×10^(5)和0.89×10^(5) CFU/尾。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国内工厂化养殖绿鳍马面鲀和许氏平鲉感染杀鲑气单胞菌的病例,是目前人工养殖绿鳍马面鲀的首个疾病报道,也是继大西洋鲑(Salmo salar)、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和裸盖鱼(Anoplopoma fimbria)等品种后,在山东省海水养殖鱼类中再次发现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的感染。本研究结果丰富了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的感染宿主范围,也为绿鳍马面鲀和许氏平鲉养殖的病害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 许氏平鲉 细菌鉴定 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
下载PDF
江苏省水产动物源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17
作者 王楠楠 吴亚锋 +2 位作者 沈广龙 李思雨 郭宇飞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5-92,共8页
为调查水产动物源气单胞菌的流行规律和耐药情况,于2022年从江苏省南京、常州等地采集大宗淡水鱼和特种水产养殖动物发病样本310批次,进行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测定。经鉴定,共分离得到气单胞菌775株,以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 为调查水产动物源气单胞菌的流行规律和耐药情况,于2022年从江苏省南京、常州等地采集大宗淡水鱼和特种水产养殖动物发病样本310批次,进行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测定。经鉴定,共分离得到气单胞菌775株,以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占比较高,分别为53.94%(418/775)和36.77%(285/775)。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气单胞菌分离株对8种抗菌药物均存在一定耐药性,其中对恩诺沙星的耐药率最低,仅为7.10%,敏感率最高(87.87%);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最高,达47.23%。比较江苏省近3年抗菌药物对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变化情况,恩诺沙星、硫酸新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和盐酸多西环素对菌株的MIC50在3年内均逐渐降低。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水产动物源气单胞菌感染的防治提供一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水产动物 气单胞菌 分离鉴定 耐药性
下载PDF
鲤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18
作者 裴立硕 刘彬 +1 位作者 韩卓然 孙敬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84-2194,共11页
【目的】分离鉴定鲤(Cyprinus carpio)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为探究暴发病害养殖鲤的死亡原因及为防治水产经济鱼类病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暴发病害鲤的内脏组织中分离病原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 【目的】分离鉴定鲤(Cyprinus carpio)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为探究暴发病害养殖鲤的死亡原因及为防治水产经济鱼类病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暴发病害鲤的内脏组织中分离病原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DNA和gyrB基因测序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判断其致病性,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判定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细菌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结果表明,从暴发病害鲤的内脏中分离的病原菌LY623为维氏气单胞菌。16S rDNA和gyrB基因测序结果显示,LY623菌株与维氏气单胞菌菌株的相似性最高,且在系统发育进化树中与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支。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菌株LY623携带Alt、Act、hlyA、lip和ela 5种毒力基因及tem、ctxM、tetC、qnrA和qnrS 5种耐药基因。药敏试验结果表明,LY623菌株对四环素、诺氟沙星和红霉素等14种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对庆大霉素、氟苯尼考和氯霉素等14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维氏气单胞菌LY623对鲤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64×10^(3)CFU/g,对斑马鱼(Danio rerio)的LD_(50)为4.77×10^(7)CFU/g。【结论】从暴发病害鲤内脏组织中分离到的病原菌LY623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其毒力基因包括Alt、Act、hlyA、lip和ela,耐药基因包括tem、ctxM、tetC、qnrA和qnrS。该菌株对鲤具有较高毒力,在其肠道、鳃、肝脏和脾脏中引起明显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在鲤实际养殖过程中可选用庆大霉素、氟苯尼考和氯霉素等对该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氏气单胞菌 形态观察 16S rDNA gyrB基因 药敏试验
下载PDF
一株鱼源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XDMG的全基因组测序及比较基因组分析
19
作者 郭少华 毛会丽 +5 位作者 刘征权 付美媛 赵平原 马文博 李旭东 关建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91-306,共16页
探索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XDMG侵染鱼类的作用机制,对其基因组结构、功能和进化关系等基本特征与参考菌株进行比较分析。对嗜水气单胞菌XDMG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Newbler、SeqMan、Glimmer等软件对测序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组装、拼接、注... 探索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XDMG侵染鱼类的作用机制,对其基因组结构、功能和进化关系等基本特征与参考菌株进行比较分析。对嗜水气单胞菌XDMG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Newbler、SeqMan、Glimmer等软件对测序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组装、拼接、注释,再基于看家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进化关系的基础上,与4株不同地区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基因组的比较分析。嗜水气单胞菌XDMG全基因组序列长4.99 Mb,GC含量为60.84%,共预测到4935个编码基因,有明确功能的基因有4137个,发现99个tRNA和3个rRNA;4061个基因具有直系同源族分类,3228个基因与基因本体论相关,与代谢通路有关的基因有2663个;在嗜水气单胞菌XDMG基因组中预测了101个串联重复序列和14个基因岛,具有AI-1、AI-2和AI-3三种QS系统的相关基因。通过基因组对比分析,嗜水气单胞菌XDMG与国内嗜水气单胞菌J-1菌株和美国来源的嗜水气单胞菌AL09_71菌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在毒力基因、外膜蛋白和O-抗原基因簇的比较中与美国来源的嗜水气单胞菌AL09_71保守性更高。通过对嗜水气单胞菌XDMG基因组进行较为全面的基因组注释及基因组的比较分析,为嗜水气单胞菌功能基因组学、基因工程疫苗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全基因组测序 毒力基因 外膜蛋白 O-抗原
下载PDF
湖北吉富罗非鱼源Ⅰa无乳链球菌毒力分析及药敏特性
20
作者 杜苏兰 雷连成 +1 位作者 王玲玲 张付贤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68,共11页
为探明湖北荆州某养殖场吉富罗非鱼(Genetic Improvement of Farmed Tilapia,GIFT)致病原因,对感染的罗非鱼精准施治,本研究从湖北荆州某养殖场患病吉富罗非鱼脑组织分离到一株优势菌。结果显示:该菌在BHI平板上生长出光滑、圆形、白色... 为探明湖北荆州某养殖场吉富罗非鱼(Genetic Improvement of Farmed Tilapia,GIFT)致病原因,对感染的罗非鱼精准施治,本研究从湖北荆州某养殖场患病吉富罗非鱼脑组织分离到一株优势菌。结果显示:该菌在BHI平板上生长出光滑、圆形、白色菌落,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菌呈单个、成对或球形短链状,长短不一,且革兰氏染色为阳性。经16S rRNA序列、PCR鉴定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确定分离菌株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命名为JZ-202108。分离菌株JZ-202108血清型为Ⅰa型,携带gapC、sodA、bac、bca和hly等5种毒力基因。分离菌株JZ-202108人工感染吉富罗非鱼的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类似,出现神经症状和严重的内脏出血现象,并从脑组织中分离到强毒株,其LD_(50)为3.4×10^(5)CFU/尾,对吉富罗非鱼致病性较强。药物敏感性实验表明,分离菌株JZ-202108对β-内酰胺类、头孢类药物敏感,对氨基酸糖苷类药物耐药;乌梅、黄连、朱砂、野菊花等中药对JZ-202108菌株有明显抑制作用,乌梅和野菊花在菌株JZ-202108感染吉富罗非鱼的体内治疗效果最佳。生产中可考虑用β-内酰胺和头孢类抗菌药物,以及中药乌梅和野菊花等药物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分离鉴定 血清型鉴定 药敏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