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鳍马面鲀与许氏平鲉杀鲑气单胞菌病原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晋怀远 刘耀宽 +5 位作者 高晔 夏苏东 陈四清 莫照兰 边力 李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1-200,共10页
2018年和2019年,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一养殖场工厂化养殖的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和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发病死亡,主要症状为嘴部溃疡、红肿和出血。从发病鱼内脏中均可分离到大量形态一致的优势菌,分别命名... 2018年和2019年,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一养殖场工厂化养殖的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和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发病死亡,主要症状为嘴部溃疡、红肿和出血。从发病鱼内脏中均可分离到大量形态一致的优势菌,分别命名为2018TS-1和2019SS-1,分离菌株经16S rRNA测序、生理生化鉴定和vap A基因分析确定为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 subsp. masoucida)。人工感染结果显示,2018TS-1和2019SS-1分别能引起绿鳍马面鲀和许氏平鲉的死亡,被感染鱼呈嘴部红肿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其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78×10^(5)和0.89×10^(5) CFU/尾。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国内工厂化养殖绿鳍马面鲀和许氏平鲉感染杀鲑气单胞菌的病例,是目前人工养殖绿鳍马面鲀的首个疾病报道,也是继大西洋鲑(Salmo salar)、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和裸盖鱼(Anoplopoma fimbria)等品种后,在山东省海水养殖鱼类中再次发现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的感染。本研究结果丰富了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的感染宿主范围,也为绿鳍马面鲀和许氏平鲉养殖的病害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 许氏平鲉 细菌鉴定 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
下载PDF
香连溶液抑制草鱼细菌性败血症作用研究
2
作者 程安达 郑阿钦 +8 位作者 冯东岳 孙艳霞 彭先启 陈静 赵宇杰 薛兴华 杨正伟 姚嘉赟 王秀敏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212-219,共8页
为探究香连溶液对草鱼细菌性败血症的抑制效果,使用嗜水气单胞菌对草鱼攻毒,随即按照不同剂量连续给药7 d,通过临床表现、症状评分、病理变化、感染死亡率等指标综合评价药物作用。攻毒后8 d,攻毒对照组草鱼体表症状评分显著高于空白对... 为探究香连溶液对草鱼细菌性败血症的抑制效果,使用嗜水气单胞菌对草鱼攻毒,随即按照不同剂量连续给药7 d,通过临床表现、症状评分、病理变化、感染死亡率等指标综合评价药物作用。攻毒后8 d,攻毒对照组草鱼体表症状评分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各给药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攻毒对照组(P<0.05),与用药浓度呈反比。攻毒对照组及低剂量组肝脏、肾脏及肠道有不同程度病变,其余组无显著变化。中、高剂量的香连溶液对患病草鱼的治愈率达到80.00%以上,感染死亡率低于1.11%。总之,香连溶液可显著抑制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草鱼细菌性败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连溶液 草鱼 嗜水气单胞菌 败血症
下载PDF
黄颡鱼体表溃疡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51
3
作者 黄钧 温华成 +4 位作者 施金谷 黄艳华 梁正生 龙宜楠 秦纪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7-112,共6页
【目的】对广西永福县某养殖场患溃疡病的黄颡鱼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从患典型溃疡病的濒死黄颡鱼的心脏、肝脏及病灶等处取样分离病原菌,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 【目的】对广西永福县某养殖场患溃疡病的黄颡鱼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从患典型溃疡病的濒死黄颡鱼的心脏、肝脏及病灶等处取样分离病原菌,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用API20NE生化鉴定系统对其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分离获得的4株细菌(YFHS01、YFHS02、YFHS03和YFHS04)对健康黄颡鱼均有很强的致病性,都是黄颡鱼体表溃疡病病原菌,其中YFHS01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YFHS02、YFHS03和YFHS04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4株病原菌对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均不敏感;对复达欣、先锋霉素VI、菌必治、庆大霉素、新霉素、氟哌酸、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多粘菌素B、左氟沙星、先锋必、特治星、氟苯尼考、盐酸沙拉沙星、复方磺胺嘧啶等15种药物高度敏感。【结论】广西永福县某养殖场黄颡鱼体表溃疡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与温和气单胞菌混合感染引起,可选用复达欣、先锋霉素VI、菌必治、庆大霉素、新霉素、氟哌酸、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多粘菌素B、左氟沙星、先锋必、特治星、氟苯尼考、盐酸沙拉沙星、复方磺胺嘧啶等15种药物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溃疡病 嗜水气单胞菌 温和气单胞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下载PDF
海水网箱养殖鲈鱼皮肤溃疡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国良 薛良义 +1 位作者 金珊 钱云霞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92-395,共4页
WANG Guo-liang; XUE Liang-yi; JIN Shan and QIAN Yun-xia (Department of Fisheries,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
关键词 鲈鱼 皮肤溃疡病 哈氏弧菌 流行病学 海水养殖
下载PDF
鲮鱼源无乳链球菌的鉴定、血清型分析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礼辉 张德锋 +4 位作者 李宁求 石存斌 颜曦 付小哲 林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53-2058,共6页
【目的】确诊患病鲮鱼的发病原因,并对其病原菌进行分子血清型及药敏性分析,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参考依据,进而促进鲮鱼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方法】以常规方法进行患病鲮鱼的病原菌分离纯化,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 【目的】确诊患病鲮鱼的发病原因,并对其病原菌进行分子血清型及药敏性分析,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参考依据,进而促进鲮鱼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方法】以常规方法进行患病鲮鱼的病原菌分离纯化,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型)进行鉴定,并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患病鲮鱼体内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株(GYCm081),为呈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其16S rRNA基因片段与无乳链球菌16S rRNA序列(F0393392和NR_102871)的同源性最高,相似性均为100%,系统发育进化树也显示GYCm081菌株与无乳链球菌亲缘关系最近,可确定为无乳链球菌。GYCm081菌株分子血清型为Ib型,MLST型为ST261型,对氨苄西林、氯霉素、壮观霉素、红霉素、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利福平、环丙沙星、呱拉西林、新生霉素、头孢唑啉、四环素和呋喃妥因等13种药物高度敏感而对磺胺甲噁唑、磺胺甲异噁唑和青霉素G已经产生耐药性。【结论】引起广东阳江某鲮鱼养殖场发病死亡的病原菌为无乳链球菌,其分子血清型为Ib-ST261,实际生产中可选用氨苄西林、恩诺沙星和氧氟沙星等药物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鲮鱼 无乳链球菌 分离鉴定 血清型分析 药敏试验
下载PDF
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6
作者 苏友禄 刘婵 +2 位作者 邓益琴 郭志勋 冯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7-766,共10页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作为罗非鱼Tilapia的主要病原菌,因其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给罗非鱼养殖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无乳链球菌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罗非鱼,不仅能在宿主血液内增殖,随巨噬细胞在体内游走、侵染其他组织,...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作为罗非鱼Tilapia的主要病原菌,因其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给罗非鱼养殖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无乳链球菌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罗非鱼,不仅能在宿主血液内增殖,随巨噬细胞在体内游走、侵染其他组织,还可透过血-脑屏障,侵入脑组织,导致罗非鱼呈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组织病理学变化。无乳链球菌的检测方法有多种,基于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被广泛运用,通过分子分型的方法可获得菌株分子遗传多样性信息,有助于解析菌株的流行和传播规律。目前,抗菌药物仍是防控该病的首选,但长期用药和滥用药会加快菌株产生耐药性,疫苗是防控无乳链球菌病的有效途径,但适合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疫苗较少。本研究中全面归纳了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学、致病机制、检测方法、分子分型、耐药性及疫苗等方面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旨在为防控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流行病学 病理学 检测方法 分子分型
下载PDF
日本鳗鲡爱德华氏菌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8
7
作者 陈昌福 吴志新 高汉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82-388,共7页
从江苏海安和广东中山等地送检的患爱德华氏菌病的日本鳗鲡中分离到12个菌株,经过对菌株的形态观察,直接荧光抗体法鉴定和生化特性测试,证明了其中10个菌株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atarda)。选用其中4个... 从江苏海安和广东中山等地送检的患爱德华氏菌病的日本鳗鲡中分离到12个菌株,经过对菌株的形态观察,直接荧光抗体法鉴定和生化特性测试,证明了其中10个菌株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atarda)。选用其中4个菌株进行致病力测试结果表明,注射菌液后的日本鳗鲡能出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并导致供试日本鳗鲡100%死亡。对分离菌株进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对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土霉素和杆菌肽比较敏感,而对红霉素、青霉素G和先锋霉素Ⅳ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鳗鲡 爱德华氏菌病 病原菌 分离 鉴定 鳗鲡
下载PDF
小黄鱼中杀香鱼假单胞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的建立
8
作者 沈宁远 韩明明 +6 位作者 陈琳 詹炜 刘峰 谢庆平 徐万土 陈黎明 楼宝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09-119,共11页
自2015年首次实现小黄鱼全人工育种以来,小黄鱼各项养殖技术获得了长足发展,但病害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其中由杀香鱼假单胞菌引发的内脏白点病是小黄鱼养殖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为准确预判该病的爆发时间并争取有效预防,建立了一种能高... 自2015年首次实现小黄鱼全人工育种以来,小黄鱼各项养殖技术获得了长足发展,但病害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其中由杀香鱼假单胞菌引发的内脏白点病是小黄鱼养殖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为准确预判该病的爆发时间并争取有效预防,建立了一种能高效、定量检测杀香鱼假单胞菌的方法。通过在小黄鱼鱼体内分离鉴定获得杀香鱼假单胞菌菌株,将其DNA回旋酶B亚基基因(gyrB)中一特异片段与pClone007 Blunt Vector载体重组得到重组质粒,后者经过转染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LB-氨苄西林(ampicillin,AMP)选择性培养和测序鉴定,获得能表达gyrB特异片段的阳性质粒的菌落,进一步将阳性菌落进行扩大培养、质粒提取及纯化得到质粒标准品。利用设计合成的特异引物及逐级稀释的质粒标准品建立杀香鱼假单胞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标准曲线和反应体系。通过验证,运用该技术灵敏度达到10 copies·μL^(-1),并且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0.82%。建立的方法实现了对小黄鱼中杀香鱼假单胞菌的快速定量检测,能够精确反映该菌在养殖水体及鱼体内的季节性变化并确立其流行规律,为小黄鱼内脏白点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准确有效工具,同时为建立小黄鱼病害预警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香鱼假单胞菌 荧光定量PCR 小黄鱼
下载PDF
鱼类细菌性败血症菌苗浸浴免疫技术及其预防效果 被引量:7
9
作者 陈月英 钱冬 +4 位作者 沈智华 沈锦玉 曹铮 尹文林 张念慈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14-117,共4页
鱼类细菌性败血症菌苗浸浴免疫技术及其预防效果Studiesonthetechniqueofbacteriabathimmunizationanditsprophtlacticefectonfishbacterials... 鱼类细菌性败血症菌苗浸浴免疫技术及其预防效果Studiesonthetechniqueofbacteriabathimmunizationanditsprophtlacticefectonfishbacterialsepticemia陈月英钱冬沈智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细菌性败血症 全菌苗 浸浴免疫 预防效果
下载PDF
欧洲鳗鲡红头病病原的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周凯 郑国兴 孙其焕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4-310,共7页
我国南方各省欧洲鳗鲡养殖过程中,在黑仔及幼鳗期易发生一种以头部充血发红为主要特征的严重疾病,被称为“红头病”。本文描述了欧鳗红头病的症状,从病鳗血液中分离到3株菌,肌注和口服人工感染试验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死亡... 我国南方各省欧洲鳗鲡养殖过程中,在黑仔及幼鳗期易发生一种以头部充血发红为主要特征的严重疾病,被称为“红头病”。本文描述了欧鳗红头病的症状,从病鳗血液中分离到3株菌,肌注和口服人工感染试验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死亡率分别为83%和67%,从病鳗身上重新分离到性状相同的菌株。4株分离菌的特性完全一致。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以周鞭毛运动,兼性厌氧,发酵葡萄糖产酸,氧化酶阴性,过氧化氢酶阳性,还原硝酸盐,VP和柠檬酸盐阴性,赖氨酸和鸟氨酸脱羧酶阳性,发酵麦芽糖和甘露糖等,该菌除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外,其余生理生化特性完全与《伯捷细菌鉴定手册》第九版中迟钝爱德华氏菌吻合,因此鉴定为迟钝爱德华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鳗鲡 红头病 迟钝爱德华氏菌 药物防治
下载PDF
鲤病原鳗利斯顿氏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晓君 阎斌伦 +3 位作者 邴旭文 毕可然 秦蕾 秦国民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53,61,共8页
从患病鲤(Cyprinus carpio L.)体内分离到一株优势生长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该菌对鲤有较强的致病性。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生物学性状检验;测定了分离菌的16S rRNA和gyrB基因的部分序列,并与相关细菌16S rRNA和gyrB基因... 从患病鲤(Cyprinus carpio L.)体内分离到一株优势生长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该菌对鲤有较强的致病性。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生物学性状检验;测定了分离菌的16S rRNA和gyrB基因的部分序列,并与相关细菌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后,构建了基于两种基因的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分离菌所扩增的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鳗利斯顿氏菌的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相似性均在97%以上,其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1449 bp(GenBank登录号:FJ824662),gyrB基因序列长度为1202 bp(Gen-Bank登录号:GQ452957);胞外酶活性及溶血活性检测表明分离菌具有淀粉酶、蛋白酶、明胶酶、卵磷脂酶活性,但不具有脂酶活性;在含7%家兔脱纤血液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呈β型溶血,分离菌均具有金属蛋白酶基因及溶血素基因。根据分离菌的表型特征及分子特征,判定分离菌为利斯顿氏菌属(Listonella MacDonell and Colwell1986)的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分离菌的耐药谱测定结果显示,对供试49种抗菌药物中的青霉素G等12种药物耐药,对克林霉素等5种药物敏感,对恩诺沙星等32种药物高度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Cyprinus carpio L.) 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 生物学特性 16S RRNA基因 gyrB基因
下载PDF
豹纹鳃棘鲈病原鳗利斯顿氏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姚学良 徐晓丽 +3 位作者 张振奎 丁子元 宋昀鹏 崔宽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9-45,共7页
从患病的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的肾脏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33002,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对豹纹鳃棘鲈有较强的致病性;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及16SrRNA和gyrB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对菌株33002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菌... 从患病的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的肾脏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33002,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对豹纹鳃棘鲈有较强的致病性;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及16SrRNA和gyrB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对菌株33002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菌株33002为革兰氏阴性弧菌,生化特性与利斯顿氏菌属的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相近,基于gyrB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菌株33002与鳗利斯顿氏菌聚为一支。对48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显示,菌株33002对红霉素、阿奇霉素等25种药物敏感,对恩诺沙星、杆菌肽等22种药物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纹鳃棘鲈 鳗利斯顿氏菌 生理生化特性 16S RRNA GYRB
下载PDF
美洲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突眼症”的病原菌分离鉴定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建国 陈超 +5 位作者 李炎璐 孙曙光 邵彦翔 张廷廷 刘莉 孙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40,共9页
养殖中患有"突眼症"的美洲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的症状表现为眼球白浊、充血、异常增生。从眼球病灶部位分离纯化得到1株优势菌,在TCBS培养基上生长迅速,菌落中部隆起,黄色,有黏性,杆状菌,端生单鞭毛,属于革兰氏... 养殖中患有"突眼症"的美洲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的症状表现为眼球白浊、充血、异常增生。从眼球病灶部位分离纯化得到1株优势菌,在TCBS培养基上生长迅速,菌落中部隆起,黄色,有黏性,杆状菌,端生单鞭毛,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定名为CJG01。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对美洲黑石斑鱼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引起幼鱼眼球突出、脱落,肌肉溃烂,骨胳外露。解剖感染组的幼鱼发现,患病幼鱼的肝脏、肾脏红肿,脾脏肿大,肠道内有淡黄色液体。其半致死浓度LD50为2.67×10~5 CFU/ml。API 20NE快速鉴定及相关生理生化实验结果显示,菌株CJG01的生长温度为28–37℃,最适温度为28℃,在含盐量为0–5%之间的TSB培养基可生长,对弧菌抑制剂O/129敏感,氧化酶反应阳性,鸟氨酸脱羧酶反应阳性,V-P反应阴性,可同化甘露醇、麦芽糖、苹果酸,不能同化葡萄糖、阿拉伯糖、甘露糖、癸酸、已二酸、柠檬酸、苯乙酸等,菌株CJG01的生理生化特性与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一致。对病原菌的16S r DNA序列对比分析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菌株CJG01与哈维氏弧菌序列同源性最高,达99%。药敏实验证实,该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诺氟沙星、青霉素、多粘菌素B、阿奇霉素等药物不敏感,对头孢唑林、恩诺沙星、链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等药物中度敏感,对抗生素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新生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呋喃唑酮、利福平、四环素、米诺环素等种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石斑鱼 “突眼症” 分离鉴定 哈维氏弧菌
下载PDF
诸氏鲻虾虎鱼“溃烂病”病原及其致病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余露军 苗宗余 +3 位作者 蔡磊 魏远征 黄韧 李建军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52,共8页
为研究诸氏鲻虾虎鱼(Mugilogobius chulae)"溃烂病"病原及其致病性,对患病鱼进行了病原分离、人工感染实验以及病原生理生化鉴定和gry B分析,研究了不同温度、盐度、p H条件对其致病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病原菌为迟缓爱德华菌(... 为研究诸氏鲻虾虎鱼(Mugilogobius chulae)"溃烂病"病原及其致病性,对患病鱼进行了病原分离、人工感染实验以及病原生理生化鉴定和gry B分析,研究了不同温度、盐度、p H条件对其致病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病原菌为迟缓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对诸氏鲻虾虎鱼和斑马鱼(Danio rerio)的半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57 CFU·尾^(–1)和2.0×10~4 CFU·尾^(–1),毒力基因(cit C、muk F、esr B、kat B、fim A、gad B)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其基因序列与已知迟缓爱德华菌相应的毒力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9%。病理结果显示,患病鱼肾脏、肝脏、皮肤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等,其中肾和肝组织病变最为严重。25℃和30℃实验组5 d累计死亡率分别为(33±15)%、(60±10)%,显著高于20℃实验组和对照组(P<0.05);盐度15和30实验组5 d累计死亡率分别为(60±10)%、(63±21)%,显著高于盐度3实验组[(20±10)%,P<0.05];而p H 6.0、p H 7.5、p H9.0实验组之间5 d累计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迟缓爱德华菌是诸氏鲻虾虎鱼"溃烂病"病原,具有强致病性,养殖温度和盐度对其致病性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氏鲻虾虎鱼 迟缓爱德华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 影响因子
下载PDF
红鳍笛鲷弧菌病病原的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永芹 简纪常 吴灶和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1-5,共5页
从广东湛江特呈岛鱼排取患病红鳍笛鲷进行病原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病原菌Ls 1。该菌 为革兰阴性短杆菌,有运动性,菌落半透明,最适温度28~30℃,需盐生长,氧化酶反应阳性,发酵 葡萄糖不产气,不发酵肌醇,对弧菌抑制剂O/129敏感。经API... 从广东湛江特呈岛鱼排取患病红鳍笛鲷进行病原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病原菌Ls 1。该菌 为革兰阴性短杆菌,有运动性,菌落半透明,最适温度28~30℃,需盐生长,氧化酶反应阳性,发酵 葡萄糖不产气,不发酵肌醇,对弧菌抑制剂O/129敏感。经API ID32E细菌鉴定系统及弧菌科细 菌生化鉴定管鉴定,该菌为一株溶藻弧菌(Vibrioaginolyticus);其对红鳍笛鲷的半数致死量为6.32 ×105mL-1。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阿莫西林、先锋V不敏感,对新生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 素B、四环素中度敏感,而对庆大霉素、氟哌酸、氯霉素、红霉素、链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等有较高的敏 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笛鲷 弧菌病 病原 溶藻弧菌 细菌鉴定 药敏试验
下载PDF
翘嘴鳜细菌性败血症病原菌的分离及其致病力的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陈昌福 李静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70-373,共4页
从患细菌性败血症的翘嘴鳜病鱼中分离到11个菌株,通过直接荧光抗体法鉴定、菌株致病力测试和生化特性分析,证实了翘嘴鳜细菌性败血症是由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引起的。
关键词 翘嘴鳜 细菌性败血症 病原菌 嗜水气单胞菌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蛋白酶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小丽 汪开毓 耿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45-849,共5页
为了研究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蛋白酶的酶学特性,本实验检测了不同的修饰剂、温度、pH、EDTA及Ba2+、Co2+、Cd2+、Ca2+、Mn2+、Hg2+、Cu2+及Mg2+等金属离子对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Ch-T、NBS和2-ME能显著抑制酶活性,而N-AI、PMSF和PCMB对... 为了研究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蛋白酶的酶学特性,本实验检测了不同的修饰剂、温度、pH、EDTA及Ba2+、Co2+、Cd2+、Ca2+、Mn2+、Hg2+、Cu2+及Mg2+等金属离子对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Ch-T、NBS和2-ME能显著抑制酶活性,而N-AI、PMSF和PCMB对酶活的影响不大,说明蛋氨酸残基、色氨酸残基和二硫键是酶活性的必需基团,而酪氨酸残基、丝氨酸残基和巯基与酶活性无直接关系。酶的最适温度为20℃,在pH为9.0时酶活最高,EDTA能显著影响酶活性,Ca2+、Hg2+、Cu2+能显著降低酶活性,而Co2+能使酶活增强,证实该酶为一种金属蛋白酶。同时检测了该酶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该酶对小鼠及斑点叉尾鮰具有明显的致死作用,其LD50分别为4.33μg/g体重和3.49μg/g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胞外蛋白酶 特性 斑点叉尾鮰
下载PDF
鳗鲡爱德华氏菌病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郭琼林 卢全章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6-60,共5页
鳗鲡爱德华氏菌病病变性质为此脓性炎症。病理分型主要有两种:化脓性肝炎型、混合型(化脓性肝炎+化脓性造血组织炎)。较早发生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脏,其化脓性病灶按病程分为初、中、晚期。肾脏、脾脏、胃粘膜、体表出现散在的脓肿、... 鳗鲡爱德华氏菌病病变性质为此脓性炎症。病理分型主要有两种:化脓性肝炎型、混合型(化脓性肝炎+化脓性造血组织炎)。较早发生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脏,其化脓性病灶按病程分为初、中、晚期。肾脏、脾脏、胃粘膜、体表出现散在的脓肿、脓性溃疡、炎性血栓及出血斑。此外,肝脏、肾脏实质细胞均出现变性(水变性、脂肪变性、玻璃样变)和坏死、血管充血、出血等。本文详细报告了肝脏、脾脏、肾脏的超微结构变化并初步讨论了细胞、组织损伤的过程及细胞病理学、超微病理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鲡 爱德华氏菌病 组织病理学 鱼纲
下载PDF
黄颡鱼病原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柏爱旭 张科 +2 位作者 张敬友 童明龙 段宏安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7期175-178,共4页
2015年江苏淮安地区养殖黄颡鱼暴发出血性肠炎。从濒死鱼肠组织和腹水中分离纯化出2株细菌,通过16S rRNA进化树分析显示,这2株菌与气单胞菌属的嗜水气单胞菌亲缘关系较近。致病性试验显示,2株菌对健康黄颡鱼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病原菌浓... 2015年江苏淮安地区养殖黄颡鱼暴发出血性肠炎。从濒死鱼肠组织和腹水中分离纯化出2株细菌,通过16S rRNA进化树分析显示,这2株菌与气单胞菌属的嗜水气单胞菌亲缘关系较近。致病性试验显示,2株菌对健康黄颡鱼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病原菌浓度达到5×10~4CFU/m L时,死亡率在40%~50%,病原菌浓度达到5×10~8CFU/m L时,死亡率在90%~100%。药敏试验显示,分离到的2株菌都对依诺沙星、头孢曲松、舒巴坦、恩诺沙星敏感。确定了淮安地区暴发的黄颡鱼出血性肠炎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对黄颡鱼健康养殖和疾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嗜水气单胞菌 致病性 药敏试验
下载PDF
海水网箱养殖高体鰤弧菌病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吴后波 潘金培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06-209,共4页
关键词 高体SHI 弧菌病 病理学 海水鱼 网箱养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