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菲律宾蛤仔肠道潜在益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应用效果分析
1
作者 谢晓晨 王博 +5 位作者 姜嘉琳 赵欣妍 李佳希 邱显博 霍忠明 方蕾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8-577,共10页
为筛选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具有潜在益生效果的细菌,从健康蛤仔(平均体质量为14.51 g±1.18 g)肠道分离得到可培养细菌,利用体外平板试验检测其产酶能力,从中筛选产酶菌株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利用平板计... 为筛选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具有潜在益生效果的细菌,从健康蛤仔(平均体质量为14.51 g±1.18 g)肠道分离得到可培养细菌,利用体外平板试验检测其产酶能力,从中筛选产酶菌株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利用平板计数法绘制吸光度值-菌体数标准曲线,检测细菌对酸和胆盐的耐受性;通过对蛤仔幼贝进行攻毒,检验其安全性;最后通过养殖试验,检验其对蛤仔幼贝的益生作用。结果表明:从健康蛤仔肠道分离出1株同时具备产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能力的细菌(命名为C26);菌株C26为革兰氏阴性菌,鉴定为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在pH>4.5、胆盐质量浓度为0~0.1 g/100 mL的条件下,菌株C26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菌株C26对蛤仔幼贝无致病性,且可显著提高蛤仔幼贝的增重率(P<0.05)。研究表明,筛选出的菲律宾蛤仔源假交替单胞菌C26对蛤仔具有安全性,并对蛤仔具有益生作用,该菌为丰富蛤仔益生菌菌种资源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益生菌 假交替单胞菌 肠道 产酶能力
下载PDF
厚壳贻贝mTOR信号通路关键基因在幼虫生长发育中的表达模式分析
2
作者 梁鑫杰 徐敏慧 +1 位作者 叶莹莹 李继姬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119,共10页
在水产养殖领域,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的生长发育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可为实现生长发育分子调控奠定理论基础。为了探究厚壳贻贝幼虫生长与发育差异基因的表达模式,本研究采用转录组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技术,对与生长特征... 在水产养殖领域,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的生长发育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可为实现生长发育分子调控奠定理论基础。为了探究厚壳贻贝幼虫生长与发育差异基因的表达模式,本研究采用转录组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技术,对与生长特征相关的基因和分子途径的表达差异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重点关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在厚壳贻贝幼虫生长和发育中的影响及调节作用。通过对不同发育时期(担轮幼虫期、D形幼虫期、壳顶幼虫期、眼点幼虫期和稚贝期)的基因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TOR信号通路可能在厚壳贻贝幼虫的生长发育中扮演一定角色,并成功鉴定出7个与生长发育相关的关键基因。随着发育过程的推进,mTOR信号通路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呈现出动态变化。其中,PI3K、TSC1/2和mTOR基因的整体表达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IGFI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而EIF4B、RPS6KB和AKT基因表达则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这一差异化的基因表达模式反映了mTOR信号通路可能在厚壳贻贝幼虫不同发育时期中对细胞命运和生物学功能的调控,从而对其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对mTOR信号通路关键基因在厚壳贻贝幼虫生长发育中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究。这些基因在调控厚壳贻贝幼虫的分子功能和生长特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理解海洋双壳动物的生理适应、代谢过程和生长变异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壳贻贝 MTOR信号通路 基因 生长发育
下载PDF
基于RNA-seq数据分析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天然免疫的可变剪接事件
3
作者 李若晖 张琳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92,共11页
大部分无脊椎动物缺乏基于经典抗体和记忆细胞的适应性免疫,因而天然免疫在无脊椎动物免疫防御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可变剪接正是产生天然免疫多样性和特异性的重要途径。牡蛎(Crassostrea)是全球范围内的大宗养殖贝类和我国产量最高... 大部分无脊椎动物缺乏基于经典抗体和记忆细胞的适应性免疫,因而天然免疫在无脊椎动物免疫防御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可变剪接正是产生天然免疫多样性和特异性的重要途径。牡蛎(Crassostrea)是全球范围内的大宗养殖贝类和我国产量最高的海水养殖贝类,理解其天然免疫系统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对牡蛎病害防治和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不同病原诱导以及诱导后不同时间的转录组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系统地研究了长牡蛎天然免疫应激反应的可变剪接事件。发现在弧菌诱导下可变剪接事件的总数显著增加,表明弧菌的感染会诱导长牡蛎可变剪接事件的产生。对病原诱导后可变剪接体的组成类型及表达量显著变化的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免疫系统相关功能被显著富集,病原感染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病原感染后可变剪接体的组成类型和表达量均不一致,表明长牡蛎免疫系统可通过可变剪接产生免疫响应的特异性和多样性。研究结果为长牡蛎等无脊椎动物天然免疫多样性和特异性提供了典型实例,也为长牡蛎病害防御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 可变剪接 病原体诱导 天然免疫
下载PDF
文蛤浮游期发病幼虫细菌群落分析和致病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隋炜金 王鸿霞 刘保忠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4-162,共9页
为研究文蛤育苗过程中幼虫病害及其主要致病菌,实验通过构建细菌16S rDNA克隆文库、病原菌分离纯化、人工感染和药敏实验等方法对育苗场发病的浮游期文蛤壳顶幼虫样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发病的文蛤壳顶幼虫细菌群落多样性低,地... 为研究文蛤育苗过程中幼虫病害及其主要致病菌,实验通过构建细菌16S rDNA克隆文库、病原菌分离纯化、人工感染和药敏实验等方法对育苗场发病的浮游期文蛤壳顶幼虫样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发病的文蛤壳顶幼虫细菌群落多样性低,地中海弧菌占比高达75%以上,推断其可能为引发此次幼虫发病的主要致病菌。从发病幼虫的匀浆组织中分离获得该优势菌株,测序及系统发育鉴定为地中海弧菌。人工感染实验确定了其致病性,菌株US2-01在1.0×10^(6) CFU/mL的菌液浓度下浸泡感染文蛤浮游幼虫,96 h累计死亡率为84%。药敏实验表明,地中海弧菌菌株US2-01在12种抗生素的测试中对常用的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等抗生素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对四环素和多西环素中度敏感,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其余7种抗生素呈现高度敏感。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地中海弧菌为文蛤浮游期幼虫致病的一种潜在病原,研究结果可为文蛤幼虫疾病研究及贝类苗种培育过程中的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幼虫 地中海弧菌 16S rDNA克隆文库 药敏实验
原文传递
渤、黄海沿岸几种经济贝类及其生存环境中的粪大肠菌群 被引量:16
5
作者 贺杰 林凤翱 +4 位作者 卞正和 关春江 冯志权 马明辉 张映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2-46,共5页
报道了渤、黄海 6个重点沿岸海域 (吕泗、青岛、北戴河、盘锦、大连和庄河 )表层海水和几种经济贝类中的粪大肠菌群 (FC)检测结果。结果表明 ,16个表层海水样品中的FC含量波动范围为 <4 0~≥ 4 80 0 0 /L。 36个经济贝类样品中的FC... 报道了渤、黄海 6个重点沿岸海域 (吕泗、青岛、北戴河、盘锦、大连和庄河 )表层海水和几种经济贝类中的粪大肠菌群 (FC)检测结果。结果表明 ,16个表层海水样品中的FC含量波动范围为 <4 0~≥ 4 80 0 0 /L。 36个经济贝类样品中的FC数为 <2~≥ 2 4 0 0 /g鲜重。上述结果说明 ,渤、黄海某些重点沿岸海域 (如青岛、北戴河沿岸 )受人畜粪便等生活污水和人为活动影响较严重 ,海域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需加强规划和治理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环境 渤海 黄海 沿岸环境 经济贝类 粪大肠菌群 海洋监测 海洋环境卫生
下载PDF
长江以北沿海经济贝类中的麻痹性贝毒 被引量:16
6
作者 关春江 冯志权 +3 位作者 马明辉 陈红星 卞正和 林凤翱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9-52,共4页
应用小白鼠检测方法,对我国长江以北沿岸的经济贝类进行了麻痹性贝毒检测。采样时间为1997 年9 月23 日~12 月8 日。从鸭绿江口到长江口共调查20 个站位,检测经济贝类14 种,样品38 份,其中只有1 份样品检测出麻... 应用小白鼠检测方法,对我国长江以北沿岸的经济贝类进行了麻痹性贝毒检测。采样时间为1997 年9 月23 日~12 月8 日。从鸭绿江口到长江口共调查20 个站位,检测经济贝类14 种,样品38 份,其中只有1 份样品检测出麻痹性贝毒(64 Mu/g)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麻痹性贝毒 调查 海洋 沿海 中国
下载PDF
缢蛏滩涂养殖环境的细菌群落组成及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金珊 薛超波 +3 位作者 王国良 陆彤霞 王一农 陈寅儿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80-1382,共3页
In this study,the bacteria from the mud in tidal-flat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aquaculture area were isolated each month from March to December,2002,an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eterotrophic bacteria,a... In this study,the bacteria from the mud in tidal-flat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aquaculture area were isolated each month from March to December,2002,an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eterotrophic bacteria,ammonifying bacteria,denitrifying bacteria,and sulphate reducing bacteria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 515 isolated bacteria mainly belonged to 1 family and 13 genera.The bacterial flora in different layers of the mud was almost consistent,while the composition was different.The predominant genera were Clostridium,Bacillus,Corynebacterium,Photobacterium,and some Enterobacteriaceae.The number of heterotrophic bacteria in the surface layer and the bottom fluctuated in 7.6×103 cfu·g-1~2.0×105 and 1.6×103~1.0×105 cfu·g-1,ammonifying bacteria fluctuated in 1.5×106~9.0×107 and 9.0×105~1.0×107 cfu·g-1,denitrifying bacteria fluctuated in 9.0×103~4.0×106 and 5.0×102~1.9×106 cfu·g-1,and sulphate reducing bacteria fluctuated in 5.0×104~5.0×106 and 1.9×104~2.0×106 cfu·g-1,respectively.The detection rates of ammonifying bacteria,denitrifying bacteria and sulphate reducing bacteria in the mud were all 100%,and these bacteria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year,indicating that the environment of the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aquaculture area was deteriorated du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NH3,nitrite and H2S,and it is important to regulate the breed capacity and redistribute the breeding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Tidal-flat area HETEROTROPHIC BACTERIA Ammonifying BACTERIA Denitrifying BACTERIA Sulphate REDUCING BACTERIA
下载PDF
温度对贝类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8
作者 许友卿 吴卫君 +1 位作者 蒋伟明 丁兆坤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6-180,共5页
贝类养殖在水产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贝类病害日益严重,频发大规模死亡事件,造成了重大损失。Malham等报道,欧洲一些地方如爱尔兰养殖的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在夏季出现大量死亡现象,并归咎于... 贝类养殖在水产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贝类病害日益严重,频发大规模死亡事件,造成了重大损失。Malham等报道,欧洲一些地方如爱尔兰养殖的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在夏季出现大量死亡现象,并归咎于环境、传染性病原体、牡蛎本身生理或遗传因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养殖 免疫系统 太平洋牡蛎 机理 温度 水产养殖 养殖规模 死亡事件
下载PDF
Gymnodimine,首次在我国北海缘齿牡蛎中发现的一种腹泻性贝毒组分 被引量:20
9
作者 刘仁沿 高春蕾 +3 位作者 梁玉波 张芳 刘永健 许道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1-176,共6页
关键词 Gymnodimine 腹泻性贝毒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缘齿牡蛎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分析海水和贝类中的滴滴涕及代谢物 被引量:17
10
作者 董玉华 刘仁沿 +3 位作者 许道艳 梁玉波 陈冰君 赵元凤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29-233,共5页
采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Ind irect Competitive Enzym 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测定海水样品和海洋贝类中的有机氯农药滴滴涕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的含量。采用碳二亚胺法,将半抗原DDA分别与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 采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Ind irect Competitive Enzym 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测定海水样品和海洋贝类中的有机氯农药滴滴涕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的含量。采用碳二亚胺法,将半抗原DDA分别与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 in,BSA)和卵清蛋白(Ovalbu-m in,OVA)偶联,得到包被抗原和免疫抗原。以DDA-OVA作为免疫抗原,免疫雌性BALB/c小鼠,免疫数次后,测定血清中抗体效价。以DDA-BSA为包被抗原,免疫多克隆抗血清为多克隆抗体,建立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分析检测海水样品和海洋贝类中的有机氯农药二氯二苯三氯乙烷(DDT)及其代谢产物2,2-双(4-氯苯基)乙酸(DDA)、2,2-双(4-氯苯基)-1,1-二氯乙烷(DDD)、2,2-双(4-氯苯基)-1,1-二氯乙烯(DDE)的方法。最低检出限分别为DDT:25 ng/m l,DDA:1.56 ng/m l,DDD:25 ng/m l,DDE:25 ng/m l。贝类样品DDA回收率为96.37%~100.88%,批内变异系数为2.28%~5.13%;贝类样品DDT回收率为93.86%~100.08%,批内变异系数为4.71%~7.68%;海水样品DDT回收率88.23%,批内变异系数6.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T 代谢物 多克隆抗血清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下载PDF
皱纹盘鲍“裂壳病”的病原及组织病理研究 被引量:50
11
作者 李霞 王斌 +2 位作者 刘淑范 刘明清 王琦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1-66,共6页
1994~1996年对大连地区患“裂壳病”的养殖鲍苗种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通过观察和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病的病原为一种大小90~140nm的球状病毒,该病毒主要侵染血细胞。病症为鲍壳薄,壳缘外翻,壳孔相互串连,摄食力... 1994~1996年对大连地区患“裂壳病”的养殖鲍苗种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通过观察和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病的病原为一种大小90~140nm的球状病毒,该病毒主要侵染血细胞。病症为鲍壳薄,壳缘外翻,壳孔相互串连,摄食力降低,生长缓慢,逐渐死亡。并观察了外套膜、足、鳃、肝脏、嗉囔等主要器官的组织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 裂壳病 球状病毒 组织病理
下载PDF
虾夷扇贝脓胞病病原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 被引量:20
12
作者 滕炜鸣 李文姬 +5 位作者 张明 于佐安 李石磊 刘项峰 李华琳 付成东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37-943,共7页
开展对大连市长海县附近养殖海域近几年夏季出现的大规模虾夷扇贝死亡现象的研究,能为虾夷扇贝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治提供基础理论支持。以患病虾夷扇贝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病变组织进行细菌分离、提纯培养,并采用人工感染试验确定虾夷扇... 开展对大连市长海县附近养殖海域近几年夏季出现的大规模虾夷扇贝死亡现象的研究,能为虾夷扇贝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治提供基础理论支持。以患病虾夷扇贝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病变组织进行细菌分离、提纯培养,并采用人工感染试验确定虾夷扇贝脓胞病的病原性质;通过生理生化特性、16SrRNA基因部分序列和药物敏感性测定,对虾夷扇贝脓胞病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从患病组织中分离出的其中一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为虾夷扇贝脓胞病的病原菌,在水温19℃、注射浓度为1.09×105CFU/mL的条件下,该菌有较强的致病性。通过对该病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rRNA基因部分序列分析,确定虾夷扇贝脓胞病的病原为查氏弧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查氏弧菌 脓胞病
下载PDF
黄渤海海域贝类麻痹性贝毒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孔凡洲 徐子钧 +1 位作者 于仁成 李钦亮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5-309,共5页
采用小白鼠生物测试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002-2005年我国黄渤海海域采集的贝类样品进行了麻痹性贝毒毒性检测,结果显示大连海域的虾夷扇贝含有麻痹性贝毒,有毒样品均出现在5月和6月,部分虾夷扇贝样品的毒素含量已经超过食用安全标... 采用小白鼠生物测试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002-2005年我国黄渤海海域采集的贝类样品进行了麻痹性贝毒毒性检测,结果显示大连海域的虾夷扇贝含有麻痹性贝毒,有毒样品均出现在5月和6月,部分虾夷扇贝样品的毒素含量已经超过食用安全标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有毒虾夷扇贝体内的毒素成分,共检出了6种麻痹性贝毒组分,主要以毒性较低的C1和C2毒素为主,GTX3和GTX2次之,STX和neoSTX含量很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得到的各毒素组分毒件羔和与小白鼠生物测试法毒性测试结果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贝毒 小白鼠生物测试法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我国海洋养殖贝类病害研究概况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21
14
作者 陆彤霞 王国良 +1 位作者 尤仲杰 郑天伦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54-159,共6页
综述了我国海洋养殖贝类中常见的病害种类及其危害,并对海洋贝类病害的防治技术与对策及其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海洋养殖贝类 病害 防治 中国 微生物 原生生物
下载PDF
三苯基氯化锡对海湾扇贝摄食、附着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颜天 李正炎 +1 位作者 李钧 周名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9-282,共4页
关键词 三苯基氯化锡 海湾扇贝 摄食 附着 致死 存活 防污涂料 海洋污染
下载PDF
山东沿岸夏季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76
16
作者 张福绥 杨红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4-47,共4页
在对夏季高温期山东沿海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大规模死亡现状调查的基础 上,从山东沿岸栉孔扇贝养殖业发展的历史、生态、环境和种质等方面分析了栉孔扇贝大规 模死亡的原因。认为大规模死亡的根本原因是长期密... 在对夏季高温期山东沿海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大规模死亡现状调查的基础 上,从山东沿岸栉孔扇贝养殖业发展的历史、生态、环境和种质等方面分析了栉孔扇贝大规 模死亡的原因。认为大规模死亡的根本原因是长期密集养殖导致养殖环境的老化或恶化及 栉孔扇贝抗逆能力的下降;而在夏季高温期,海区饵料明显不足,栉孔扇贝本身消耗增大、 养殖水体自身污染加剧及病原体大量滋生等是更为直接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大规模死亡 人工育苗 死因 山东沿岸
下载PDF
长牡蛎尼氏单孢子虫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中卫 吕昕 +1 位作者 梁斌 梁玉波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4-166,共3页
采集大连大窑湾养殖区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抽取其血淋巴液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到尼氏单孢子虫(Hap-losporidium nelsoni)原生质体的类似物。对抽取的血淋巴液进行总基因组DNA的提取,将扩增单孢子虫(Haplosporidiosis)SSU rDNA... 采集大连大窑湾养殖区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抽取其血淋巴液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到尼氏单孢子虫(Hap-losporidium nelsoni)原生质体的类似物。对抽取的血淋巴液进行总基因组DNA的提取,将扩增单孢子虫(Haplosporidiosis)SSU rDNA区域的引物对HAP-F2和HAP-R2进行改进,经过特异性试验证明其特异性很好,得到引物对HAP-F和HAP-R,应用此对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果扩增出239bp条带。将PCR产物进行测序,经序列比对分析确定为尼氏单孢子虫。同时,采用尼氏单孢子虫的特异性DNA探针MSX1347对抽取的长牡蛎血淋巴液进行原位杂交,结果也检测到了尼氏单孢子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 血淋巴液 单孢子虫 尼氏单孢子虫
下载PDF
插核手术对合浦珠母贝免疫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周畅 谢莉萍 张荣庆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9-423,共5页
对插核手术前后合浦珠母贝血清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溶菌活力和抗菌活力以及血细胞的吞噬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插核手术后贝血清的‘SOD活力明显上升,溶菌、抗菌活力明显下降,血细胞的吞噬活性降低,化学发... 对插核手术前后合浦珠母贝血清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溶菌活力和抗菌活力以及血细胞的吞噬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插核手术后贝血清的‘SOD活力明显上升,溶菌、抗菌活力明显下降,血细胞的吞噬活性降低,化学发光的各种参数显著改变,说明贝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水平都明显降低。据此推断手术贝的免疫力低下是导致手术贝高死亡率的最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免疫水平 插核手术 珍珠贝
下载PDF
近江牡蛎类立克次体的分离纯化及形态特点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其中 吴信忠 潘金培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7期90-92,共3页
首次建立了从牡蛎组织中纯化类立克次体的分级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相结合的两步离心法 ,描述了近江牡蛎类立克次体负染后的形态特点 (具多态性 ,以球状和椭球状为主 )。在鳃、外套膜和消化腺三种器官中 。
关键词 分离 形态特点 类立克次体 纯化 海洋贝类 近江牡蛎 疾病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贝类免疫系统和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20
作者 刘世良 麦康森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5-105,共11页
介绍贝类免疫学的历史,从贝类血细胞和免疫因子方面综述了贝类免疫研究的进展,阐述了贝类血细胞和体液因子的分类及功能.在贝类中没有免疫球蛋白,而血细胞的防御功能得到公认。贝类体内防御主要通过颗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实现,其中包括水... 介绍贝类免疫学的历史,从贝类血细胞和免疫因子方面综述了贝类免疫研究的进展,阐述了贝类血细胞和体液因子的分类及功能.在贝类中没有免疫球蛋白,而血细胞的防御功能得到公认。贝类体内防御主要通过颗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实现,其中包括水解酶类的消化作用和伴随吞噬的活性自由基杀伤作用及细胞毒作用。并分析了贝类免疫与高等动物和甲壳类的不同点及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免疫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