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湛江市养殖墨西哥湾扇贝中14种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膳食暴露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方昕 黄和 周雪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3-233,共11页
为阐明湛江市养殖墨西哥湾扇贝中1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进行膳食暴露风险评估,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测定了6个养殖区域扇贝全部软体部分、性腺、外套膜、消化... 为阐明湛江市养殖墨西哥湾扇贝中1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进行膳食暴露风险评估,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测定了6个养殖区域扇贝全部软体部分、性腺、外套膜、消化腺、闭壳肌、鳃和海水中1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通过目标危害系数(target hazard quotient,THQ)评估有害微量元素潜在的膳食暴露风险。结果表明,全部样品中14种微量元素均有检出,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Mn>Fe>Zn>Sr>As>Cd>V>Cu>Co>Ba>Pb>Cr>Ni>Ga,并且表现出区域差异性。微量元素主要分布在扇贝的性腺、消化腺和鳃中,养殖区域海水中与扇贝中Cd的含量变化趋势相同,扇贝体内的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季节性差异。扇贝中As与Cd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可能对人体有害微量元素的复合目标危害系数(total target hazard quotient, TTHQ)值为0.208(<1)。综上,扇贝体内微量元素分布具有组织特异性,其中As与Cd可能具有相同的污染源,并且Cd的蓄积受养殖环境的影响,食用墨西哥湾扇贝不存在有害微量元素暴露风险,不会引起健康风险。研究结果为扇贝中有害元素膳食暴露风险评估提供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湾扇贝 微量元素 可能有害元素 分布 膳食暴露
下载PDF
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原人工感染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艾海新 王崇明 +5 位作者 王秀华 刘英杰 李赟 黄剑宇 贺桂珍 宋微波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6-391,共6页
从发病疫区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组织中分离出病毒和立克次体(Rickettsiaorganism,RO),对健康栉孔扇贝进行人工感染。结果显示,病毒注射组死亡率为75%,病毒浸浴组死亡率为68.7%;RO注射组死亡率仅为18.7%;灭活RO注射组死亡率为31%;... 从发病疫区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组织中分离出病毒和立克次体(Rickettsiaorganism,RO),对健康栉孔扇贝进行人工感染。结果显示,病毒注射组死亡率为75%,病毒浸浴组死亡率为68.7%;RO注射组死亡率仅为18.7%;灭活RO注射组死亡率为31%;灭活病毒注射和空白对照组死亡率皆为12.5%;病毒注射、浸浴组与灭活病毒注射组、空白对照组死亡率有显著差异。而RO注射组与灭活RO注射组、空白对照组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异。电镜复检结果显示,发病扇贝的外套膜、鳃、消化腺组织中分布有大量病毒粒子,该病毒粒子的形态特征、病理学特征与自然海区发病扇贝中的病毒粒子特征完全一致。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证明,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 cuteVirusNecrobioticVirus,AVNV)是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直接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急性病毒性坏死症 病原 人工感染 病毒 立克次体 形态特征 病理学特征
下载PDF
栉孔扇贝血液细胞的免疫功能 被引量:29
3
作者 张维翥 吴信忠 +1 位作者 李登峰 孙敬锋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69-677,共9页
利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栉孔扇贝(Chlamysferreri)血细胞与细胞免疫功能相关的几个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对血细胞的数量和不同功能细胞的比例研究结果表明,健康血淋巴中血细胞的平均密度为3.03±0.11×107cell/ml,... 利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栉孔扇贝(Chlamysferreri)血细胞与细胞免疫功能相关的几个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对血细胞的数量和不同功能细胞的比例研究结果表明,健康血淋巴中血细胞的平均密度为3.03±0.11×107cell/ml,其中颗粒细胞占42.6%,透明细胞占57.4%;病贝血淋巴中血细胞的平均密度为2.78±0.34×107cell/ml,其中颗粒细胞占40.2%,透明细胞占59.8%。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血细胞的表面结构主要有表面光滑型,表面松果型和表面褶皱阿米巴型3类。透射电镜观察表明,颗粒细胞吞噬外源性颗粒(Ⅰ型颗粒)通过溶酶体(Ⅱ型颗粒)进行降解。并观察到同心片层结构出现在吞噬泡的降解过程中。利用APIZYM试剂盒对栉孔扇贝血细胞及血清中的19种酶进行检测,结果在血清中检测到了13种酶,在血细胞中检测到10种酶,健康血淋巴中酶的含量高于病贝。对血细胞吞噬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血细胞对大肠杆菌和对类立克次体(RLO)的吞噬率分别为25.4%和21.7%。颗粒细胞的吞噬活性(30%-40%)远远大于透明细胞(4.8%-14%)。环境胁迫对血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感染和温度、盐度等环境胁迫因素对血细胞的吞噬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高温因素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血细胞 显微结构 酶活性 吞噬活性 细胞免疫功能 血液细胞 扫描电镜观察 颗粒细胞 透射电镜技术
下载PDF
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s(YTXs),中国沿海贝类中首次发现的一组贝类生物毒素 被引量:29
4
作者 高春蕾 刘仁沿 +7 位作者 梁玉波 王宗灵 刘永健 庞敏 张芳 潘宁 许道艳 邵魁双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9-137,共9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对我国近海贝类中腹泻性贝毒成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采自北黄海大连附近海域的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含有25~41μg/kg的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YTX),在虾夷扇贝体内还含有37.2μg/kg的45-OH-YTX,并在5种...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对我国近海贝类中腹泻性贝毒成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采自北黄海大连附近海域的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含有25~41μg/kg的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YTX),在虾夷扇贝体内还含有37.2μg/kg的45-OH-YTX,并在5种贝中发现微量的Homo-YTX毒素组分,这是首次报道在我国贝中检出此类毒素。虾夷扇贝毒素YTXs是一类含有2个磺酰基的脂溶性多环聚醚类化合物,对小鼠的腹腔注射急性致死毒性很高,毒理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结果说明我国贝类体内生物毒素成分复杂,亟需进行毒素成分结构、来源生物、生态毒理效应、分布规律及安全限定标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s) 腹泻性贝毒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贝类
下载PDF
扇贝种间单对杂交一代幼虫ISSR标记的分离方式 被引量:21
5
作者 万俊芬 包振民 +2 位作者 刘广绪 潘洁 王如才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82-87,共6页
通过对栉孔扇贝♀和华贵栉孔扇贝舍单对培育的♂个全同胞F1幼虫进行ISSR标记,分析了双亲位点在杂交子代中的传递分离方式。所得到的总位点数中双亲和杂交子代共有位点1#家系占35.4%,2#家系占27.1%,两单亲与杂交一代共享位点将近... 通过对栉孔扇贝♀和华贵栉孔扇贝舍单对培育的♂个全同胞F1幼虫进行ISSR标记,分析了双亲位点在杂交子代中的传递分离方式。所得到的总位点数中双亲和杂交子代共有位点1#家系占35.4%,2#家系占27.1%,两单亲与杂交一代共享位点将近占30%左右,表明双亲所携带的遗传物质皆传递给了F1代,证实种间杂交的成功。但杂交种F1从栉孔扇贝获得的位点数稍多于华贵栉孔扇贝,且前者的位点在F1中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后者。另外F1的每个个体与栉孔扇贝的遗传距离皆小于与华贵栉孔扇贝的距离,说明杂交子代在遗传上明显地偏向母本栉孔扇贝。另外在杂交子代中出现了较高比例的非孟德尔分离位点和非亲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贝 单对杂交 ISSR标记 杂交育种 病害 养殖
下载PDF
栉孔扇贝大面积死亡原因分析及预防的探讨 被引量:26
6
作者 于瑞海 王如才 +1 位作者 田传远 王昭萍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9-72,共4页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死亡原因 预防措施 扇贝 疾病
下载PDF
病毒感染对栉孔扇贝血淋巴中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孙虎山 王宜艳 +1 位作者 杨静 孙修勤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6,共3页
用从病贝体内分离的非包涵体球形病毒感染栉孔扇贝,采用分光光度技术,分别于6,24,72h,测定栉孔扇贝血清和血细胞中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结果表明,感染病毒后,血清中CAT活力在6,24,72h时,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6h时... 用从病贝体内分离的非包涵体球形病毒感染栉孔扇贝,采用分光光度技术,分别于6,24,72h,测定栉孔扇贝血清和血细胞中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结果表明,感染病毒后,血清中CAT活力在6,24,72h时,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6h时差异极显著,24h时差异显著,72h时差异不显著;血细胞中CAT活力在6,24,72h时,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6h和24h时差异极显著,72h时差异不显著。血清和血细胞中POD活力在6h和24h时,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均差异极显著。说明病毒感染后栉孔扇贝血淋巴中CAT和POD的活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病毒 栉孔扇贝 血淋巴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物酶 酶活力
下载PDF
栉孔扇贝病原感染与病害发生关系探讨 被引量:11
8
作者 贺桂珍 李贇 +2 位作者 王崇明 黄剑宇 王秀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3-277,共5页
利用电镜负染技术检测自然海区养殖和人工感染试验的栉孔扇贝组织提取液,分别发现病毒和类立克次氏体(RLO)两种病原体。动态检测两类病原体感染状况与整个养殖期间栉孔扇贝发病死亡情况,结果表明,养殖期间病毒感染率在80%~100%之间,最... 利用电镜负染技术检测自然海区养殖和人工感染试验的栉孔扇贝组织提取液,分别发现病毒和类立克次氏体(RLO)两种病原体。动态检测两类病原体感染状况与整个养殖期间栉孔扇贝发病死亡情况,结果表明,养殖期间病毒感染率在80%~100%之间,最大感染强度出现在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7、8月份。人工感染病毒的栉孔扇贝,其病毒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与养殖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时期相当。而两种情况下栉孔扇贝类立克次氏体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未见明显变化。综合分析表明,病毒可能是造成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直接病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病原感染 病害发生 电镜负染技术 自然海区 人工感染试验 组织提取液 病原体
下载PDF
虾夷扇贝大规模死亡的流行病学研究及可能致病因子的探讨 被引量:11
9
作者 于佐安 李文姬 +7 位作者 张明 滕炜鸣 李华琳 刘项峰 李石磊 付成东 李大成 杨培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57,共6页
为对辽宁省长海县虾夷扇贝大规模死亡的可能性致病因子进行研究,于2010年3~10月在辽宁省长海县虾夷扇贝养殖海区进行虾夷扇贝大规模死亡的流行病学调查,结合电镜检测、病原粗提和人工感染试验等实验方法,发现患病虾夷扇贝器官的结缔组... 为对辽宁省长海县虾夷扇贝大规模死亡的可能性致病因子进行研究,于2010年3~10月在辽宁省长海县虾夷扇贝养殖海区进行虾夷扇贝大规模死亡的流行病学调查,结合电镜检测、病原粗提和人工感染试验等实验方法,发现患病虾夷扇贝器官的结缔组织细胞和间质细胞中存在一种球形病毒,可引起相应的病理学变化。但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感染实验组濒死扇贝未表现出与自然海区发病扇贝相同的临床症状,不同温度条件下,感染组与空白对照组的扇贝死亡率差异不大(P>0.05),该病毒粒子可能不是导致虾夷扇贝大规模死亡的直接病原。室内养殖实验结果显示:17℃养殖实验组死亡率明显高于其它3个温度梯度养殖实验组(P<0.01)。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表明,高温可能是导致虾夷扇贝大规模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17℃很可能就是虾夷扇贝开始大规模死亡的起始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人工感染 病毒 温度
下载PDF
栉孔扇贝类立克次体自然感染调查及人工感染试验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英杰 王崇明 +5 位作者 朱洺壮 王秀华 李赟 张宏义 任晴光 潘金培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6-352,W007,W008,共9页
从 1999年 10月至 2 0 0 1年 3月对导致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大规模死亡的可疑病原进行了系统调查 ,在栉孔扇贝体内发现 1种细胞内寄生原核生物。根据该原核生物超微形态结构及所形成的包涵体形态特征及染色性质分析 ,初步确定为... 从 1999年 10月至 2 0 0 1年 3月对导致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大规模死亡的可疑病原进行了系统调查 ,在栉孔扇贝体内发现 1种细胞内寄生原核生物。根据该原核生物超微形态结构及所形成的包涵体形态特征及染色性质分析 ,初步确定为类立克次体 (Rickettsia likeorganisms ,RLO)。该RLO大小为 (3.6 2 3± 1.4 35 ) μm× (1.343± 0 .32 6 ) μm (n =4 5 ) ,主要寄生在栉孔扇贝的鳃、消化腺的上皮组织中。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与水温及栉孔扇贝死亡率呈负相关关系。人工感染试验证明 ,RLO可引起栉孔扇贝感染 ,但不形成大面积明显的组织病理变化。本研究表明 ,RLO对栉孔扇贝不具明显的致病性 ,不是导致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立克次体 自然感染 人工感染 试验
下载PDF
海湾扇贝病原菌(飘浮弧菌)的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张晓华 廖绍安 +2 位作者 李筠 纪伟尚 徐怀恕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3期426-432,共7页
1996年4~5月山东省莱州市大华水产实业公司育苗场海湾扇贝亲贝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流行病。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是肠道及肾肿胀、生殖腺及外套膜萎缩、壳内面变黑。自发病亲贝肾组织中分离到细菌作纯培养,经肌肉注射和浸浴法人工感染... 1996年4~5月山东省莱州市大华水产实业公司育苗场海湾扇贝亲贝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流行病。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是肠道及肾肿胀、生殖腺及外套膜萎缩、壳内面变黑。自发病亲贝肾组织中分离到细菌作纯培养,经肌肉注射和浸浴法人工感染健康亲贝,得到与发病池中患病亲贝相同的症状,并从人工感染病贝的肾组织中重新分离到同种细菌,证明所分离菌是发病亲贝的病原菌。经60项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为飘浮弧菌(Vibrionatriegen)。应用药敏纸片法研究了43种化学疗剂对所分离的扇贝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其中新霉素B(100μg/片)、氯霉素(30μg/片)、磺胺药+TMP(20μg/片)、美洛西林(30μg/片)及多粘菌素B(300iu/片)的抑菌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 扇贝 病原菌 飘浮弧菌 化学疗剂
原文传递
不同浓度的KCI对海湾扇贝眼点幼虫附着变态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于瑞海 王如才 +2 位作者 田传远 王昭萍 董庆春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2001年第4期28-32,共5页
本文在有附着基的条件下进行KCI溶液对海湾扇贝眼点幼虫的附着变态研究,并观察其成活情况。结果表明: KCI对眼点幼虫的诱导效应随KCI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大而增大,但过高则抑制眼点幼虫的附着变态,而成活率则随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延长... 本文在有附着基的条件下进行KCI溶液对海湾扇贝眼点幼虫的附着变态研究,并观察其成活情况。结果表明: KCI对眼点幼虫的诱导效应随KCI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大而增大,但过高则抑制眼点幼虫的附着变态,而成活率则随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延长而降低。其中30mmol/L效果最好。并进行了小型生产试验,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 眼点幼点 附着 变态 氯化钾溶液 成活率
下载PDF
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问题的对策与应急措施 被引量:40
13
作者 张福绥 杨红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8-42,共5页
在对山东沿海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和技术上提出 了解决栉孔扇贝死亡问题的对策和应急措施,包括坚持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科 技意识、实施“外延稀养”战略等对策和改良种质、增强抗逆能力、切实... 在对山东沿海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和技术上提出 了解决栉孔扇贝死亡问题的对策和应急措施,包括坚持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科 技意识、实施“外延稀养”战略等对策和改良种质、增强抗逆能力、切实合理降低养殖密度、 研究死亡原因和防病措施、开展多元化养殖、建立浅海持续养殖示范区、保护栉孔扇贝自然 种群和建立扇贝良种场等应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大规模死亡 对策 病害防治 海水污染
下载PDF
锯缘青蟹消化系统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细胞化学定位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辉洋 叶海辉 +1 位作者 李少菁 王桂忠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4-97,共4页
采用兔抗哺乳类Glu、SP、Gas、Pro、SOM、ACTH和PP等7种抗血清,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免疫细胞化学技术,从锯缘青蟹的消化系统检测出前 4 种抗血清呈免疫阳性反应.Glu细胞分布于食道的皮腺、后肠肌层和肝胰腺.SP细胞位于后... 采用兔抗哺乳类Glu、SP、Gas、Pro、SOM、ACTH和PP等7种抗血清,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免疫细胞化学技术,从锯缘青蟹的消化系统检测出前 4 种抗血清呈免疫阳性反应.Glu细胞分布于食道的皮腺、后肠肌层和肝胰腺.SP细胞位于后肠皮腺和肝胰腺.Gas细胞分布于食道和后肠的皮腺、贲门胃粘膜上皮以及肝胰腺.Pro细胞仅见于肝胰腺内.锯缘青蟹消化道粘膜上皮内分泌细胞少,这与脊椎动物内分泌细胞主要分布于消化道粘膜上皮的模式不同.肝胰腺具有4种内分泌细胞,提示了肝胰腺是锯缘青蟹体内重要的内分泌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 内分泌细胞 细胞分布 上皮 免疫细胞化学 食道 免疫阳性 锯缘青蟹 消化道粘膜 肝胰腺
下载PDF
养殖扇贝大面积死亡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远隆 李美真 +2 位作者 邱兆星 张豫 王健伟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2001年第3期63-69,共7页
养殖扇贝大面积死亡的主要原因:养殖量超过了养殖容量,种质退化,赤潮,富营养化,极端的理化环境,疾病等。针对以上原因提出了合理规划养殖面积及密度,推行贝类健康养殖技术;进行扇贝选育种;加强海洋环境监测、病害防治等对策。
关键词 养殖扇贝 死亡原因 养殖容量 赤潮 种质退化 富营养化
下载PDF
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IAP-86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抗凋亡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帅 王崇明 +3 位作者 宋晓玲 白昌明 黄倢 李晨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4-281,共8页
在已经完成的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cute viral necrosis virus,AVNV)全基因组序列测序与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得到了ORF86编码的杆状病毒凋亡抑制蛋白基因(IAP-86)。IAP-86基因与pET32a(+)质粒连接构建得到重组质粒... 在已经完成的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cute viral necrosis virus,AVNV)全基因组序列测序与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得到了ORF86编码的杆状病毒凋亡抑制蛋白基因(IAP-86)。IAP-86基因与pET32a(+)质粒连接构建得到重组质粒pET32a-IAP86,将重组质粒转化到E.coil BL21(DE3)中,使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蛋白表达,SDS-PAGE检测显示表达蛋白分子量约为40 ku,经Western-blotting和质谱分析证明,该蛋白即为IAP-86融合蛋白,Co2+柱纯化后得到了纯化的IAP-86融合蛋白。将重组的IAP-86蛋白用FITC标记,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重组的IAP-86蛋白最终能够与栉孔扇贝血淋巴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结合。细胞凋亡检测实验发现,重组的IAP-86蛋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栉孔扇贝血淋巴细胞凋亡,凋亡抑制率为7%。本实验应用原核表达成功得到了IAP-86蛋白,并证明IAP-86对栉孔扇贝细胞的凋亡有一定抑制作用,这为进一步研究AVNV的侵染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 杆状病毒凋亡抑制蛋白 原核表达 抗凋亡
下载PDF
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单对杂交子一代的ISSR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何斌 杨爱国 +2 位作者 王清印 刘志鸿 周丽青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3-277,共5页
用ISSR-PC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PCR)技术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及其单对杂交子一代担轮幼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4个引物对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及其... 用ISSR-PC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PCR)技术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及其单对杂交子一代担轮幼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4个引物对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及其单对杂交子一代担轮幼虫进行PCR扩增,共得到153个清晰稳定的扩增位点,其中母本栉孔扇贝的特异位点有38个,父本虾夷扇贝的特异位点有32个。对ISSR扩增图谱的分析结果证实,所研究的杂交子代是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的杂交种。杂交子代与母本栉孔扇贝的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086,与父本虾夷扇贝的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4402,表明杂交子代在遗传上偏向于母本栉孔扇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虾夷扇贝 杂种鉴定 ISSR
下载PDF
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原因探讨 被引量:58
18
作者 王运涛 相建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70-774,共5页
于1998年7-9月,在发生贝类大规模死亡的山东省长岛县和烟台四十里湾养殖区,选取濒死的栉孔扇贝,通过组织病理分析和电镜观察,发现大量寄生原核生物──衣原体样原核生物(Chimpdia-likeOrganismsCLO)和类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l... 于1998年7-9月,在发生贝类大规模死亡的山东省长岛县和烟台四十里湾养殖区,选取濒死的栉孔扇贝,通过组织病理分析和电镜观察,发现大量寄生原核生物──衣原体样原核生物(Chimpdia-likeOrganismsCLO)和类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likeOrganisms,RLO)。病理学研究表明,寄生原核生物(CLO和RLO)造成栉孔扇贝组织细胞严重病变,可能是引起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衣原体样原核生物 类立克次氏体
下载PDF
虾夷扇贝海上转运系统改进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明智 赵学伟 +5 位作者 邓长辉 于功志 惠盼盼 马国振 吴嵩 胡畔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53-60,共8页
针对目前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海上转运系统作业装备落后及作业方式不合理,致使作业效率低、用工人数多、以及扇贝缩边死亡与碎贝现象严重等问题,通过对獐子岛虾夷扇贝海上转运系统的调研,提出了一种转运方案,并对转运装... 针对目前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海上转运系统作业装备落后及作业方式不合理,致使作业效率低、用工人数多、以及扇贝缩边死亡与碎贝现象严重等问题,通过对獐子岛虾夷扇贝海上转运系统的调研,提出了一种转运方案,并对转运装备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海上生产对比试验,得出以下结论:为虾夷扇贝采捕船配备甲板拣贝作业系统与可折叠式装贝笼箱,优化了采捕船拣贝、装箱、装卸舱等作业模式,使劳动强度大幅降低,且用工人数减少2人/艘,作业时间缩短了约0.6 h;运输船采用可折叠式装贝笼箱代替原转运笼箱,使笼箱装卸流程更加合理高效,且作业时间缩短了约0.52 h;采用改造后虾夷扇贝转运系统运输,扇贝缩边死亡率与碎贝率显著降低,其中扇贝平均缩边死亡率约为1.92%,且5个月试验扇贝缩边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原转运系统相比显著降低(P<0.05),降低了约1.43%;改造后平均碎贝率约为0.84%,且5个月试验碎贝率无显著差异(P>0.05),较原转运系统显著降低(P<0.05),降低了约1.99%;改造后的虾夷扇贝海上转运系统经济效果显著,每年可节省费用约2 853.6万元。由此说明,改造后的虾夷扇贝海上转运系统具有高效、高收益等特点,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 机械化 改造 海上转运系统 虾夷扇贝 甲板拣贝系统 可折叠式装贝笼箱
下载PDF
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通用微卫星引物的筛选及其在杂种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璞 杨爱国 +1 位作者 刘志鸿 周丽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8287-8289,共3页
[目的]为进行大规模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群体的杂种鉴定以及家系中的亲子鉴定提供了基础。[方法]将已发表的25对虾夷扇贝的微卫星引物在栉孔扇贝基因组DNA上进行PCR扩增,并利用筛选出的通用引物对栉孔扇贝(♀)×虾夷扇贝(♂)进... [目的]为进行大规模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群体的杂种鉴定以及家系中的亲子鉴定提供了基础。[方法]将已发表的25对虾夷扇贝的微卫星引物在栉孔扇贝基因组DNA上进行PCR扩增,并利用筛选出的通用引物对栉孔扇贝(♀)×虾夷扇贝(♂)进行杂种鉴定。[结果]通过PCR扩增,筛选出6对引物获得扩增产物,其中2对表现为多态性。将这6对具有属间通用性的微卫星引物对栉孔扇贝(♀)×虾夷扇贝(♂)进行PCR扩增,均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其中引物P13F449和KMY134的扩增产物中可以明显地分辨出来自父母本群体的特有条带,从而确定了杂交子代的杂种身份。[结论]虾夷扇贝和栉孔扇贝间通用微卫星引物是存在的,而且部分引物可以直接用于属间杂种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虾夷扇贝 SSR 通用引物 杂种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