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13)C示踪技术研究红花石蒜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分配及转运模式
1
作者 杨玉 张芸 +4 位作者 魏绪英 吴靖 萨日娜 温婷 蔡军火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61,共10页
【目的】解析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红花石蒜Lycoris radiata体内的合成、运输和分配规律。【方法】采用^(13)C同位素脉冲标记法研究新同化碳在不同器官(叶、根系、内层鳞片、中层鳞片以及外层鳞片)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各组分(蔗糖、果... 【目的】解析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红花石蒜Lycoris radiata体内的合成、运输和分配规律。【方法】采用^(13)C同位素脉冲标记法研究新同化碳在不同器官(叶、根系、内层鳞片、中层鳞片以及外层鳞片)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各组分(蔗糖、果糖、葡萄糖及淀粉)中的分配规律及转运路径。【结果】①生物量和含碳总量均以内层鳞片最大;各器官的库活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叶、内层鳞片、根、中层鳞片、外层鳞片。②叶片在吸收^(13)CO_(2)后,在不同器官中光合固定的^(13)C的分配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叶、茎、根;在鳞茎中的分配从内到外逐渐减少。^(13)C标记的蔗糖分配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内层鳞片、叶、中层鳞片、根、外层鳞片;^(13)C标记的果糖和葡萄糖的分配比例从高到低均依次为叶、内层鳞片、根、中层鳞片、外层鳞片;^(13)C标记的淀粉的分配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叶、内层鳞片、中层鳞片、根、外层鳞片。③^(13)CO_(2)在红花石蒜中的运输主要存在横向和纵向运输两大途径,其中在纵向运输上^(13)C转运更多。④^(13)C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各组分中的分配以蔗糖中最多,其次为^(13)C标记的果糖,而各部位中^(13)C标记的葡萄糖甚微,低于其他糖类。⑤在糖转化过程与代谢过程中,叶、根、内层鳞片中果糖的^(13)C分配率依次为葡萄糖^(13)C分配率的9.6、41.5、118.1倍,短时间内新合成的果糖远多于葡萄糖。【结论】新同化的碳的分配在石蒜体内纵向与横向运输上均逐渐减少,石蒜叶片中光合产物形成后先被转运至内层鳞片,一部分先运输至根中,另一部分由内层鳞片向外层运输。此时,中层鳞片与外层主要发挥临时营养“库”的功能。蔗糖既是石蒜叶片光合的主要产物,也是石蒜体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运输的主要形式;石蒜体内大量^(13)C标记果糖的产生与蔗糖水解过程优先采用蔗糖合成酶途径有关,也阐明了果糖对石蒜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分配 代谢物示踪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光合产物 糖代谢
下载PDF
北陵鸢尾叶绿体基因组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卢政阳 于凤扬 +2 位作者 肖月娥 石钰 毕晓颖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56-1664,共9页
本研究为探究北陵鸢尾(Iris typhifolia)叶绿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明确其在鸢尾属的系统发育位置,采用Illumina二代测序技术对北陵鸢尾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对其叶绿体基因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陵鸢尾叶绿体基因组大小为15240... 本研究为探究北陵鸢尾(Iris typhifolia)叶绿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明确其在鸢尾属的系统发育位置,采用Illumina二代测序技术对北陵鸢尾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对其叶绿体基因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陵鸢尾叶绿体基因组大小为152405 bp,具有典型的环状四分体结构,包含82335 bp的大单拷贝区(LSC)、18018 bp的小单拷贝区(SSC)和一对26026 bp的反向重复区(IRs),总GC含量为38.04%;共注释得到133个基因,包含87个蛋白编码基因、8个rRNA基因和38个tRNA基因;共检测到57个SSR位点,其中单核苷酸重复数量最多;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北陵鸢尾和溪荪(I.sanguinea)关系较近,支持率为100%。本研究通过对北陵鸢尾叶绿体基因组重复序列、IR边界、系统发育等进行分析,为北陵鸢尾的分子标记开发、系统发育分析、物种鉴定和种质资源开发及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陵鸢尾 鸢尾属 叶绿体基因组 高通量测序 简单重复序列 系统发育
下载PDF
野火球叶片色素和多酚类物质含量与叶色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彭新 石凤翎 付娜娜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05-2011,共7页
为探明影响野火球(Trifolium lupinaster L.)叶色的关键参数及其叶色差异与叶片色素等相关物质含量的内在联系,本研究采集了翠绿色叶、绿色叶、深绿色叶类型野火球的成熟叶,同时对每类型的叶色特征、叶片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 为探明影响野火球(Trifolium lupinaster L.)叶色的关键参数及其叶色差异与叶片色素等相关物质含量的内在联系,本研究采集了翠绿色叶、绿色叶、深绿色叶类型野火球的成熟叶,同时对每类型的叶色特征、叶片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多酚类物质含量等进行测定,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以探明影响野火球叶色的关键参数。结果表明:翠绿色叶类型的叶片中可溶性糖和花色素苷含量最高;绿色叶类型P n和G s最高,叶绿素总浓度、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单宁含量均最多;深绿色叶类型叶片a^(*),h^(*)和s^(*)值较大。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发现,a^(*),h^(*)和s^(*)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b^(*),C^(*),H值与可溶性糖、花色素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h^(*)和s^(*)及色素含量的因子负荷较高。野火球叶色存在差异是因为叶绿素和花色素苷含量不同,导致叶片h^(*)和s^(*)值不同,继而野火球呈现出不同的叶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火球 叶色 多酚类物质 光合特性 色素
下载PDF
光盐交互胁迫下台湾沟叶结缕草叶绿体色素、抗氧化酶动态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夏更寿 王加真 李建龙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1-606,共6页
台湾沟叶结缕草接受全日照、遮荫处理后,表现出适阳型、适阴型的两种生态适应型,在接受以上两种处理后继续将台湾沟叶结缕草处于弱光和弱光+0.5 mol.L-1NaCl盐浓度的两种逆境下,培养24 d后,发现两种逆境胁迫的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都表... 台湾沟叶结缕草接受全日照、遮荫处理后,表现出适阳型、适阴型的两种生态适应型,在接受以上两种处理后继续将台湾沟叶结缕草处于弱光和弱光+0.5 mol.L-1NaCl盐浓度的两种逆境下,培养24 d后,发现两种逆境胁迫的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都表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与弱光胁迫相比,弱光+盐胁迫后上升幅度更大,而Car/Chl、叶绿体SOD表现持续下降,且弱光+盐胁迫降幅更大;同时,Ca/Cb、叶绿体CAT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叶绿体CAT变化较为敏感,表现出阴生S(阴生CK(阳生S的趋势。这与植物的受害表现程度相一致,也是台湾沟叶结缕草在不同逆境下的适应性变化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沟叶结缕草 光盐胁迫 叶绿素 叶绿体 SOD CAT
下载PDF
不同生境对五爪金龙叶气孔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丹生 庄哲煌 +1 位作者 马瑞君 黄燕聪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3304-3306,共3页
选用5个不同生境条件下的五爪金龙叶片,撕取老、嫩叶的上、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对表皮上的气孔个数及气孔开放个数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上表皮的气孔密度比下表皮的气孔密度小;嫩叶上、下表皮的气孔密度比老叶上、下表皮的气... 选用5个不同生境条件下的五爪金龙叶片,撕取老、嫩叶的上、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对表皮上的气孔个数及气孔开放个数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上表皮的气孔密度比下表皮的气孔密度小;嫩叶上、下表皮的气孔密度比老叶上、下表皮的气孔密度大;表皮的气孔密度随着土壤含水量减少而增大。气孔开放频率则与表皮上的气孔密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生境 五爪金龙 气孔密度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森林三种植物对不同坡位环境的光合生理响应 被引量:4
6
作者 邢德科 吴沿友 +3 位作者 付为国 杭红涛 赵玉国 吴沿胜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47-1155,共9页
该研究以贵州普定喀斯特森林中、下坡位生长的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朴树(Celtis sinensis)和光滑悬钩子(Rubus tsangii)为材料,通过对碳酸酐酶(CA)活性、光合作用日变化、净光合速率对CO_2与光的响应曲线、叶绿素荧光特性以... 该研究以贵州普定喀斯特森林中、下坡位生长的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朴树(Celtis sinensis)和光滑悬钩子(Rubus tsangii)为材料,通过对碳酸酐酶(CA)活性、光合作用日变化、净光合速率对CO_2与光的响应曲线、叶绿素荧光特性以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等指标的测定,进而对比分析三种植物不同的光合生理响应特性。结果表明:构树光合作用过程的无机碳源既可来自大气中的CO_2,也可以在气孔部分闭合的情况下利用细胞内的HCO_3^-,下坡位的构树较高的CA活性使其利用HCO_3^-的效率会更高,并能在较低光强下具有较高的光能利用效率。这可能与下坡位的构树具有较高的CA活性有关,对下坡位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朴树光合无机碳的同化能力最低,且光合无机碳源较单一,主要利用大气CO_2,其较慢的生长速率使其对无机碳的需求最低,且能保持较稳定的无机碳同化速率。相对来说,中坡位的朴树具有相对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效率,对中坡位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光滑悬钩子主要利用大气中的CO_2进行光合作用。中坡位的光滑悬钩子具有较强的光能利用效率,并表现出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光滑悬钩子对中坡位同样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该研究结果为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植被重建过程中树种的选择及合理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碳酸酐酶 表观量子效率 羧化效率 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下载PDF
盐碱胁迫对星星草-丛枝菌根真菌共生体酶活性及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良 杨春雪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1-96,共6页
为从生理水平上揭示星星草-丛枝菌根真菌共生体应答盐碱逆境的机制,以盆栽种植方式分别对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接种摩西球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和根内根生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以不接种为对照,在播种80 d... 为从生理水平上揭示星星草-丛枝菌根真菌共生体应答盐碱逆境的机制,以盆栽种植方式分别对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接种摩西球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和根内根生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以不接种为对照,在播种80 d后分别以0、100、200、300、400 mmol·L^(-1)的NaCl和Na HCO_3溶液模拟盐碱胁迫进行处理,测定了各处理下菌根侵染率以及侵染密度、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蔗糖合成酶(SS)活性以及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结果表明: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升高,菌根侵染率以及侵染密度均有明显下降,且盐碱胁迫p H越高,下降现象越明显。在小于200 mmol·L^(-1)的浓度处理时,无论在何种胁迫下,3种酶的活性以及星星草体内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都显著升高;但当胁迫浓度超过200 mmol·L^(-1)时,3种酶活性以及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均呈现出了下降趋势。研究认为,星星草在接种这2种AM真菌后耐盐碱能力得到提高,并在200~300 mmol·L^(-1)时,耐盐碱性的提高程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星草 盐碱胁迫 AM真菌 游离氨基酸 抗盐性 抗氧化酶
下载PDF
喷施茉莉酸甲酯对干旱胁迫下狗牙根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孙晓梵 张一龙 +1 位作者 李培英 孙宗玖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811-2818,共8页
为探讨茉莉酸甲酯(MeJA)对狗牙根抗旱生理的影响,以‘新农1号’狗牙根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灌溉+喷蒸馏水(CK)、正常灌溉+喷MeJA(M)、干旱+喷蒸馏水(D)、干旱+喷MeJA(DM)4组处理,在干旱0,7,14 d及复水7 d对其质膜透性、抗氧化酶活性以及... 为探讨茉莉酸甲酯(MeJA)对狗牙根抗旱生理的影响,以‘新农1号’狗牙根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灌溉+喷蒸馏水(CK)、正常灌溉+喷MeJA(M)、干旱+喷蒸馏水(D)、干旱+喷MeJA(DM)4组处理,在干旱0,7,14 d及复水7 d对其质膜透性、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调物质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干旱前喷施0.75μmol·L^(-1) MeJA可提高狗牙根抗旱性,表现在中度干旱下可促进狗牙根叶片SOD活性,POD活性提高16.76%,32.26%;重度干旱下可促进叶片POD活性、CAT活性提高38.12%和52.37%,提升SS含量20.56%来减少干旱对狗牙根影响,延长草坪景观维持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牙根 茉莉酸甲酯 干旱胁迫 生理特性
下载PDF
花棒生理生态研究及其展望 被引量:6
9
作者 金红宇 徐文娣 陈国雄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63-1577,共15页
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 Fish. Et Mey.),又名细枝岩黄耆,沙漠中豆科大灌木,固沙先锋植物,种子可食,嫩枝叶是优良饲草,对沙区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理生态学研究揭示了花棒对沙漠环境的适应性机理,为其固沙造林和引种驯... 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 Fish. Et Mey.),又名细枝岩黄耆,沙漠中豆科大灌木,固沙先锋植物,种子可食,嫩枝叶是优良饲草,对沙区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理生态学研究揭示了花棒对沙漠环境的适应性机理,为其固沙造林和引种驯化提供了理论依据。近年来,花棒生理生态学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在种子萌发方面,探明了果荚对"部分休眠"的物理限制作用、萌发所需环境条件、飞播及育苗的最佳时间;在生长发育发面,揭示了生长发育规律、繁殖策略、根际微生物及根瘤菌的促生作用;在耐逆性方面,发现了耐风蚀沙埋独特的克隆生长构型、C_4途径生化亚型、耐旱光合生理及水分关系;在固沙造林方面,根据其生理生态学基础,提出了不同区域的合理布局和适宜密度,建立了固沙造林的成功案例。然而,花棒造林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耐盐性不够强、有病虫危害、易烂根等。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开展相应的生理机制和遗传育种研究,建立种质资源库,培育耐盐抗病虫害品种。花棒生理生态学进一步研究:比较不同沙区花棒的代谢组、转录组、基因组等组学特征,结合地理学和分子遗传学分析,揭示花棒在我国沙漠的进化历程。此外,花棒在沙区畜牧业、城镇园林绿化、食品与食用油等方面的开发利用研究亦具有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棒 沙生灌木 耐逆性 固沙造林 育种基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