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9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阶段特征提取的鱼类识别研究
1
作者 吕俊霖 陈作志 +2 位作者 李碧龙 蔡润基 高月芳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9,共11页
鱼类自动识别在海洋生态学、水产养殖等领域应用广泛。受光照变化、目标相似、遮挡及类别分布不均衡等因素影响,鱼类精准自动识别极具挑战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阶段特征提取网络(Multi-stage Feature Extraction Network,MF-Net)模型进... 鱼类自动识别在海洋生态学、水产养殖等领域应用广泛。受光照变化、目标相似、遮挡及类别分布不均衡等因素影响,鱼类精准自动识别极具挑战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阶段特征提取网络(Multi-stage Feature Extraction Network,MF-Net)模型进行鱼类识别。该模型首先对图片作弱增强预处理,以提高模型的计算效率;然后采用多阶段卷积特征提取策略,提升模型对鱼类细粒度特征的提取能力;最后通过标签平滑损失计算以缓解数据的不平衡性。为验证模型的性能,构建了一个500类、含32768张图片的鱼类数据集,所建模型在该数据集上的准确率达到86.8%,优于现有的主流目标识别方法。利用公开的蝴蝶数据集对该模型进行泛化性能验证,多组消融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识别 特征提取网络模型 标签平滑 长尾识别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鱼类跟踪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鹏龙 张胜茂 +3 位作者 沈烈 吴祖立 唐峰华 张衡 《渔业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近年来,水产养殖和渔业资源保护的智能化发展迅速,对鱼类跟踪技术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传统的鱼类跟踪方法主要依赖于目视观察和标签追踪,存在效率低、应用范围有限、准确率不高等问题,限制了其推广应用。随着深度学习技术在计算机视觉领... 近年来,水产养殖和渔业资源保护的智能化发展迅速,对鱼类跟踪技术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传统的鱼类跟踪方法主要依赖于目视观察和标签追踪,存在效率低、应用范围有限、准确率不高等问题,限制了其推广应用。随着深度学习技术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快速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鱼类跟踪技术能够提供准确、客观、可扩展和自动化的跟踪方法。首先,介绍了鱼类跟踪技术的跟踪对象和4种深度学习鱼类追踪方法,分别是语义分割、实例分割、目标检测和目标分类。其次,介绍了鱼类跟踪技术如何获取鱼类轨迹与姿态、鱼类数量以及鱼类体长等鱼类目标跟踪信息。接着,介绍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鱼类跟踪技术在鱼类疾病、鱼类摄食行为以及鱼类健康状态方面的应用,并从低对比度和纹理模糊、图像颜色失真以及遮挡和变形等3个方面,探讨了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鱼类跟踪技术的主要问题和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最后,对基于深度学习的鱼类跟踪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研究认为:基于深度学习的鱼类跟踪技术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客观性,为不同场景下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更多解决方案,该技术有望在水产养殖管理、鱼类科学研究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相关领域提供更多的数据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跟踪 深度学习 鱼体测量 鱼类行为
下载PDF
基于水面红外图像的深海网箱鱼群夜间智能监测方法研究
3
作者 要紫丹 黄小华 +3 位作者 李根 胡昱 庞国良 袁太平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8,共8页
获取深海网箱养殖过程鱼群活动数据,开展鱼群监测是提升深海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的有效手段。基于水面红外相机,利用深度学习前沿技术,提出了一种鱼群智能监测方法。该方法涉及鱼群识别及计数、鱼体分割和鱼体游向判断3个功能模块。... 获取深海网箱养殖过程鱼群活动数据,开展鱼群监测是提升深海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的有效手段。基于水面红外相机,利用深度学习前沿技术,提出了一种鱼群智能监测方法。该方法涉及鱼群识别及计数、鱼体分割和鱼体游向判断3个功能模块。首先,通过红外相机采集鱼类的图像信息,并进行标注以构建数据集,然后采用改进的Faster RCNN模型,以Mobilenetv2+FPN网络作为特征提取器,实现鱼类的准确识别,并输出包围框表征鱼类个体位置。其次,从框图内选择亮度前20%的像素点作为分割提示点,利用Segment Anything Model对图像进行分割,生成鱼体分割图。最后,通过对鱼体分割图进行椭圆拟合处理,可以判定鱼类的游向信息。改进的Faster RCNN模型在进行100次迭代训练后,平均精确率达到84.5%,每张图片的检测时间为0.042 s。结果表明,在水面红外图像的鱼类数据集上,所提出的改进Faster RCNN模型和椭圆拟合等关键技术能够实现对鱼群的自动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网箱 鱼群监测 红外图像 目标检测 实例分割
下载PDF
基于ResNet34模型的大菱鲆鱼苗识别计数方法
4
作者 涂雪滢 钱程 +2 位作者 刘世晶 刘晃 李国栋 《渔业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7,共8页
鱼苗数量的精准统计对提升苗种品质评价、养殖密度估算、鱼苗销售等环节的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大菱鲆鱼苗个体小、透明度高以及体型不规则等影响计数精准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esNet34的大菱鲆鱼苗识别计数方法。首先,设计... 鱼苗数量的精准统计对提升苗种品质评价、养殖密度估算、鱼苗销售等环节的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大菱鲆鱼苗个体小、透明度高以及体型不规则等影响计数精准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esNet34的大菱鲆鱼苗识别计数方法。首先,设计了一套适用于微小目标计数需要的图像采样装置,采用图像预处理方法实现鱼苗前景分割和初步定位。为了有效统一样本空间和待识别目标空间,利用最小外接矩规则化初步定位前景图像,构建图像样本集。大菱鲆鱼苗识别阶段,利用相同预处理方法获取待识别目标区域,并引入ResNet34模型作为识别模型实现待识别目标区域苗种识别;最后,通过统计所有待识别目标识别数量结果实现大菱鲆苗种计数。结果显示:本方法在微小鱼苗识别计数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精度,利用ResNet34模型的大菱鲆鱼苗的识别平均准确率达到94.27%,比基于SVM方法(识别精度85.8%)和AlexNet(识别精度87.04%)方法识别精度分别提高7.4个百分点和8.64个百分点,优于ResNet18(识别精度93.21%)和ResNet50(识别精度93.83%)等相似结构的识别效果。本模型鱼苗计数的平均准确率达到96.28%。研究表明,提出的样本集构建和识别方法能够满足微小目标计数需求,可为鱼类苗种计数提供了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苗计数 图像识别 大菱鲆 ResNet34模型
下载PDF
养殖水体中校色卡识别与色彩变化分析
5
作者 李佳康 张胜茂 +2 位作者 吴祖立 石永闯 唐峰华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4年第1期49-60,共12页
水下环境中颜色变化是一种常见现象,研究其变化特征可应用于水下图像处理和水产养殖生物监测等。利用校色卡分析不同水深颜色变化的特点,实验中首先对图像进行大小归一化及颜色空间转换;其次用图像与标准色块对比计算差值图像;然后进行... 水下环境中颜色变化是一种常见现象,研究其变化特征可应用于水下图像处理和水产养殖生物监测等。利用校色卡分析不同水深颜色变化的特点,实验中首先对图像进行大小归一化及颜色空间转换;其次用图像与标准色块对比计算差值图像;然后进行轮廓提取并筛选出可能的色块加入候选列表,通过候选列表中的色块计算出原图色卡的位置;再通过仿射变换将原图色卡提取出来;最后,通过比较不同水深图像中色卡色块的颜色值,分析水下环境中的颜色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和分析水下环境中的色卡,在0~3 m的浅水域中检测准确率达到100%,在3~10 m的中层水域中检测准确率达到93%,在大于10 m背景较为复杂深水域中提取准确率达到73.7%,在占用极小内存空间的情况下达到了较高的识别准确率;通过水下颜色分析得出:随着水深的增加,红色光的吸收和衰减最明显,蓝色光的吸收和衰减也比较多,而绿色光的影响较小。研究内容为利用水下摄影研究水产养殖生物行为提供了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色卡 OPENCV 图像处理 色卡检测 颜色空间 水产养殖
下载PDF
基于线激光三角测距法的鱼体测距研究
6
作者 俞圣池 李佳康 +3 位作者 熊鑫泉 贺刘刚 何瑞麟 戴阳 《渔业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9,共10页
针对水下单目非接触测量鱼体大小问题,通常需要测量水下鱼体距离获取其表面的三维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激光三角测距法的鱼体测距方案,并对水下激光测距技术展开研究。根据光路原理测距需要测量多个参数,过程复杂且误差大,计算速度慢... 针对水下单目非接触测量鱼体大小问题,通常需要测量水下鱼体距离获取其表面的三维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激光三角测距法的鱼体测距方案,并对水下激光测距技术展开研究。根据光路原理测距需要测量多个参数,过程复杂且误差大,计算速度慢。本研究测距方案首先通过张正友标定法实现了图像的畸变矫正还原了图像的真实性。使用OpenCv开源库识别鱼体表面的激光轮廓,自定算法提升了轮廓识别的准确率,对激光轮廓进行重心分析法并得出激光亮度重心坐标。通过分析激光图像点坐标与空间坐标的位移关系,拟合一元五阶多项式回归模型预测距离,简化了参数。结果显示:激光重心识别并不连续,但在鱼体身上都能准确识别。测距模型平均误差5.6 mm,测试的样本中80%预测结果的误差都在7.0 mm内,最大误差也在标定的2 cm内,能够满足鱼体测距的误差大小。研究表明,本方法可为进一步研究鱼体尺寸大小的表面三维信息获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测距 测距法 三角测距法 光斑 鱼体测距
下载PDF
传感器在奶(肉)牛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苏晓美 徐华 +2 位作者 计红 李铠良 戴晶晶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第3期102-106,共5页
在当今的农业领域,技术的进步已深深地影响了奶(肉)牛养殖业。其中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该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通过使用传感器技术,可以实现奶(肉)牛养殖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奶(肉)牛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提高牛奶的质量和产量,提... 在当今的农业领域,技术的进步已深深地影响了奶(肉)牛养殖业。其中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该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通过使用传感器技术,可以实现奶(肉)牛养殖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奶(肉)牛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提高牛奶的质量和产量,提高养殖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升育种水平。但同时仍存在一些技术成本、数据兼容性、精确度和可靠性、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复杂性、技术维护与保养、用户接受度与参与度等方面的挑战,总体来看,传感器技术在奶(肉)牛养殖场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监测 效率 质量 数据处理
下载PDF
基于CycleGAN和注意力增强迁移学习的小样本鱼类识别
8
作者 刘世晶 刘阳春 +3 位作者 钱程 郑浩君 周捷 张成林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96-302,共7页
围绕水产养殖水下目标精准识别的产业发展需求,针对小样本目标识别精度低、模型算法场景适应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循环对抗网络(Cycle constraint adversarial network,CycleGAN)样本扩增和注意力增强迁移学习的小样本养殖鱼... 围绕水产养殖水下目标精准识别的产业发展需求,针对小样本目标识别精度低、模型算法场景适应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循环对抗网络(Cycle constraint adversarial network,CycleGAN)样本扩增和注意力增强迁移学习的小样本养殖鱼类识别方法。利用水下采样装备收集实际养殖场景和可控养殖场景大黄鱼图像,并以可控场景图像作为辅助样本集。利用CycleGAN为基础框架实现辅助样本到实际养殖场景图像的迁移,并提出一种基于最大平均差异(Maximum mean discrepancy,MMD)的迁移模型损失函数优化方法。在迁移学习阶段使用ResNet50为基础框架,并引入SK-Net(Selective kernel network)注意力机制优化模型对不同感受野目标的感知能力,提升模型对无约束鱼类目标的识别精度。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有效提升了小样本鱼类目标的识别能力,鱼类识别召回率达到94.33%,平均精度均值达到96.67%,为鱼类行为跟踪和表型测量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识别 循环对抗网络 注意力增强 SK-Net 迁移学习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基于帧间深度特征差分的大西洋鲑鱼群活跃度分类模型
9
作者 徐立鸿 崔钰惠 +1 位作者 刘世晶 韩厚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59-265,共7页
鱼群活跃度是鱼类健康福利养殖的特征性指标之一,实现鱼群活跃度细粒度分类有利于更精细地描述鱼群健康状况、评估鱼群福利水平。基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本文建立了水下大西洋鲑鱼群活跃度细粒度分类视频数据集,并提出一种基于帧间... 鱼群活跃度是鱼类健康福利养殖的特征性指标之一,实现鱼群活跃度细粒度分类有利于更精细地描述鱼群健康状况、评估鱼群福利水平。基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本文建立了水下大西洋鲑鱼群活跃度细粒度分类视频数据集,并提出一种基于帧间深度特征差分的鱼群活跃度分类模型,通过引入残差连接的小型卷积神经网络提取视频帧的特征,进而在相邻帧之间做差分运算和平方运算得到视频帧间特征,最后将其输入基于外部注意力机制的分类网络IFDNet中得到视频类别。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CNN-IFDNet模型分类准确率达到97.72%,F1值达到97.42%,以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实现了对水下视频鱼群活跃度的三分类。相较于实验室环境,基于真实养殖环境对鱼群活跃度所展开的算法研究实际应用性更强,可以为精细化描述鱼群的活跃度、实现智能监测鱼类健康状况提供参考,帮助养殖人员发现并排除导致鱼群活跃度异常的水质环境、病害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健康福利养殖 鱼群活跃度 分类模型 视频分类 深度特征
下载PDF
基于目标深度分析的鱼体生长在线测量系统研究
10
作者 燕斌 李晶 叶艳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21期133-137,共5页
针对我国水产养殖中无法实时在线无接触地自动估测鱼体重量的难题,利用水下摄像头获取鱼体的双目图像,对水下图像进行优化,通过YOLACT实例图像分割模型对图像进行实时分割,通过自定义约束条件筛选的确信特征点完成左右图像匹配,最后计... 针对我国水产养殖中无法实时在线无接触地自动估测鱼体重量的难题,利用水下摄像头获取鱼体的双目图像,对水下图像进行优化,通过YOLACT实例图像分割模型对图像进行实时分割,通过自定义约束条件筛选的确信特征点完成左右图像匹配,最后计算出鱼体所处深度,从而复原鱼体实际大小。对鱼体在水下不同深度进行了测量准确性测试。结果表明,在水深70 cm处存在测量最优值,长度和宽度误差分别为6.50%和5.75%。本研究为实现水产养殖中的个体实时无接触生长监测,从而形成闭环的物联网化生产模型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鱼体监测 立体视觉 估测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水产养殖中鱼类行为识别方法
11
作者 程玮 杨智玲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09-114,共6页
由于传统鱼类行为识别方法受到环境及目标多样性、复杂性的共同影响,不能有效识别目标行为特征,导致结果偏差较大,无法作为鱼类行为分析的参考依据。为了进一步提升水产养殖环境,优化养殖质量,弥补现阶段识别方法存在的不足,引入大数据... 由于传统鱼类行为识别方法受到环境及目标多样性、复杂性的共同影响,不能有效识别目标行为特征,导致结果偏差较大,无法作为鱼类行为分析的参考依据。为了进一步提升水产养殖环境,优化养殖质量,弥补现阶段识别方法存在的不足,引入大数据技术对鱼类行为进行数据分析优化,通过基于大数据的鱼类行为图像数据预处理、鱼类行为特征训练模型和鱼类行为特征识别3个部分来实现。经过对试验数据的反复验证,提出的方法提升了识别率与准确率,并且能够适应多目标识别场景,识别效果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分析 水产养殖 鱼类行为 识别方法
下载PDF
基于图像特征的模板匹配成鱼多目标识别算法研究与程序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书庆 王志勇 +1 位作者 谌志新 徐志强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3年第2期74-84,共11页
为解决渔业养殖及转运自动计数要求,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鱼类识别算法设计与程序编制,以证明使用数字图像识别分类技术的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及加速稳健特征SURF算法等可有效地检测与标注鱼类图像特征点。采用快速近邻匹配FLANN匹... 为解决渔业养殖及转运自动计数要求,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鱼类识别算法设计与程序编制,以证明使用数字图像识别分类技术的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及加速稳健特征SURF算法等可有效地检测与标注鱼类图像特征点。采用快速近邻匹配FLANN匹配算法测试了基于图像特征的鱼类旋转和泛化目标检测,得出SURF特征对个体检测效果好、SIFT特征对泛化目标检测效果优的结果。考察FLANN图像匹配碎片化特性、结合图像信息区域聚集实际、借鉴模板检测方法,设计了图像分割扫描及特征匹配的模板检测算法,并使用最大稳定极值区域MSER方法对识别结果进行冗余排除,达到能正确识别多目标鱼类的算法预设目标。研究发现,该算法及软件能成功识别图片中的多个鱼类目标,测试效果好,有较强的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识别 图像SIFT特征 图像SURF特征 FLANN特征匹配 特征模板匹配 鱼类
下载PDF
养殖工船鱼舱流速特性的实船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康 崔铭超 +1 位作者 刘晃 张成林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4-532,共9页
为掌握横摇运动对船载鱼舱流速特性的影响,采用实船试验,对养殖工船横摇运动下鱼舱流速特性进行研究,并分析其适渔性。结果表明:小幅横摇工况(横摇角度幅值在1°以内)下可仅考虑进水射流,忽略横摇运动对舱内水平流速的影响,但大幅... 为掌握横摇运动对船载鱼舱流速特性的影响,采用实船试验,对养殖工船横摇运动下鱼舱流速特性进行研究,并分析其适渔性。结果表明:小幅横摇工况(横摇角度幅值在1°以内)下可仅考虑进水射流,忽略横摇运动对舱内水平流速的影响,但大幅横摇工况(横摇角度幅值在5°以上)下,相对于进水射流,横摇运动对舱内水平流速的影响更明显;横摇周期一定时,随着横摇角度幅值的增大,舱内水平流速增大,最大水平流速的位置向舱中部偏移,小幅横摇工况(横摇角度幅值在1°以内)下,舱中央区域的垂向流速方向整体呈向上趋势,近舱壁区域的垂向流速方向整体呈向下;横摇周期一定时,随着横摇角度幅值的增大,舱中央处向上的垂向流速区域缩小,向上的最大垂向流速降低,这一变化会促进舱中央区域内生物固体的沉降,更有利于集排污。研究表明,对于锚泊状态下的养殖工船,当横摇角度幅值在5°以内时鱼舱流速适合1龄以上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的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养殖工船 横摇 流速 适渔性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大黄鱼体尺、体重性状表型测量装置开发和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禹莎 王家迎 +4 位作者 辛瑞 柯巧珍 江鹏鑫 周涛 徐鹏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5-214,共10页
鱼类的体重、体长等表型性状是水产养殖和遗传育种中非常重要的经济性状,为了避免人工测量的不确定性、误差随机性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本研究开发出一种基于Mask Reg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Mask R-CNN)的自动化、无侵入式鱼类... 鱼类的体重、体长等表型性状是水产养殖和遗传育种中非常重要的经济性状,为了避免人工测量的不确定性、误差随机性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本研究开发出一种基于Mask Reg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Mask R-CNN)的自动化、无侵入式鱼类图像分割和表型性状测量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图像采集装置和控制软件两部分,其中图像采集装置可以测量不同规格鱼类(体长1~40 cm)。基于Mask R-CNN的控制软件,可以对图片进行目标性状的训练和预测,实现目标数据的测量、存储和管理。本研究利用该装置对477尾3月龄大黄鱼进行了图像采集和基于大黄鱼图像的体长、体高、体重性状预测。研究表明,利用该装置测量的大黄鱼体长和体高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4%。基于体长、体高、体表面积的多元回归模型对体重进行拟合,测量值与真实体重的相关系数为0.99,平均相对误差为4%,对每张图片的平均处理时间为3 s,测量速率是人工的8倍。该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高效、准确地获取大黄鱼体型与体重性状,为大黄鱼种质资源评价、良种选育和种质创新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表型测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图像分析 体尺性状 体重估测
原文传递
基于STM32与树莓派的养殖水质监测无人艇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钱程 管延敏 +2 位作者 黄温赟 韦龙 虞嘉晨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3年第5期33-42,共10页
针对目前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监测方式存在效率低、实时性差、工作区域受限制等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与树莓派的水质监测无人艇系统。系统采用STM32单片机和树莓派4B作为控制器,结合GPS模块和电子罗盘实现无人艇的航行控制;利用摄像... 针对目前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监测方式存在效率低、实时性差、工作区域受限制等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与树莓派的水质监测无人艇系统。系统采用STM32单片机和树莓派4B作为控制器,结合GPS模块和电子罗盘实现无人艇的航行控制;利用摄像头、pH、浊度、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水体环境和水面图像数据;通过4G通信模块实现数据传输。在阿里云服务器上部署基于.NET Framework框架开发的上位机软件,实现对无人艇的指令下发以及可视化显示采集到的数据等功能。结果显示:养殖水质监测无人艇到达的实际测量区域与预设区域位置误差最大为4.3 m,最小为3.4 m,精度范围满足实际需求;水质测量平均用时在7 min 28 s左右,相比传统人工检测方式,作业效率显著提升。研究表明:本系统运行稳定,操作方便,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养殖水域水体数据,提高了养殖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养殖成本,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水质监测 无人艇 控制系统 STM32 树莓派
下载PDF
基于水质-声音-视觉融合的循环水养殖鱼类摄食强度识别
16
作者 胡学龙 朱文韬 +4 位作者 杨信廷 王丁弘 潘良 曾昱皓 周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1-150,共10页
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准确识别鱼类摄食强度是实现精准投喂的前提和关键。水质、视觉、声音等单模态数据均可用于评估摄食强度,但单一模态往往具有片面性,难以完全反映全局特征,存在识别精度低、可移植性差等问题。多模态方法通过融合... 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准确识别鱼类摄食强度是实现精准投喂的前提和关键。水质、视觉、声音等单模态数据均可用于评估摄食强度,但单一模态往往具有片面性,难以完全反映全局特征,存在识别精度低、可移植性差等问题。多模态方法通过融合不同模态的特征,可为摄食强度量化提供新的手段。基于此,为融合鱼类摄食中的“水质-声音-视觉”信息,实现高精度的鱼类摄食强度量化,该研究在多模态Transformer(multimodal transformer,MulT)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多模态融合的鱼类摄食强度识别算法Fish-MulT。首先,从输入的水质、声音和视觉数据中提取特征向量;其次,利用多模态转移模块(multimodal transfer module,MMTM)对输入的特征向量进行融合,得到3种融合向量;然后对融合向量添加自适应权重并相加,得到融合模态;最后,利用融合模态将MulT算法中各模态分支的跨模态Transformer(cross-modal transformer)从2个优化为1个。试验结果表明,与MulT算法相比,该研究算法的鱼类摄食强度识别准确率由93.30%提高到95.36%,参数量减少38%。与水质、声音和视觉单模态相比,准确率分别提高68.56、21.65和3.61个百分点。可用于制定精准投喂策略,并为开发智能投喂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 养殖 循环水 多模态融合 自适应 摄食强度
下载PDF
基于三维姿态拟合的非接触式红鳍东方鲀全长精准估算方法
17
作者 周佳龙 季柏民 +3 位作者 倪伟强 赵建 朱松明 叶章颖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4-161,共8页
鱼类生物量无损测算是智能化水产养殖的重要环节,如何实现鱼体全长精准估算是该环节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该研究以红鳍东方鲀为对象,提出了一种鱼体全长精准估算方法,可在非接触情况下对自由游动的红鳍东方鲀进行精准的体长估算。首先,... 鱼类生物量无损测算是智能化水产养殖的重要环节,如何实现鱼体全长精准估算是该环节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该研究以红鳍东方鲀为对象,提出了一种鱼体全长精准估算方法,可在非接触情况下对自由游动的红鳍东方鲀进行精准的体长估算。首先,利用双目立体视觉技术对原始图像进行校正和立体匹配获得深度图像,并通过SOLOv2模型进行鱼体分割;然后,通过自主设计的独立分类器对图像进行高效分类,自动获取可用于全长估算的鱼类侧面图像,其分类准确率达95.3%;最后,耦合图像平面特征和深度信息,对鱼类进行三维姿态拟合,实现鱼类全长精准估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全长估算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67%,标准差为9.45%,且全长估算值与质量表现出良好相关性(R^(2)=0.88)。该研究将为鱼类生物量无损测算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对水产养殖的信息化管理、鱼类生长状况评估、投饵控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三维 红鳍东方鲀 姿态拟合 全长精准估算 非接触式
下载PDF
基于FAST的智能化水下投饵机器人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仁杰 陈成明 +1 位作者 苑晓聪 姜子昂 《南方农机》 2023年第11期22-26,共5页
【目的】现有投饵机械主要集中于水上自动化投饵,但根据经验判断投饵量以及饵料的不定向移动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需对饵料投喂技术进行智能化改进。【方法】课题组基于物联网背景下的水产养殖,设计了一款立体监控智能化水下投... 【目的】现有投饵机械主要集中于水上自动化投饵,但根据经验判断投饵量以及饵料的不定向移动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需对饵料投喂技术进行智能化改进。【方法】课题组基于物联网背景下的水产养殖,设计了一款立体监控智能化水下投饵机器人,该产品搭载定位器、传感器、水质监测装置和饵料投放装置。采用FAST分析法分析了淡水养殖户的用户需求,构建了投饵机器人的功能系统;以鲤鱼为试验对象,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智能化投喂模型,该网络经过43轮重复训练后选取了7组测试样本送入模型测试,分析了投喂模型定量投喂的真实程度;通过人机协同试验,系统性地研究了人机协同方式。【结果】该设计可以完成航行器自主避障巡航、水质监测和饵料定量投喂等任务,可以实时反馈水质监测信息和航行器行进路线。【结论】1)基于FAST的智能化水下投饵机器人可以达到科学养殖、健康养殖的目的,有助于减少养殖人员的工作任务、有效节约资源并改善环境,对智能化水下养殖机械和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行业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2)该产品目前仅适用于雾化饵料投喂,在普及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投饵机器人 FAST 智慧渔业
下载PDF
柔性可穿戴传感技术在智慧渔业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道亮 王帅星 王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13,共13页
随着智慧渔业的发展,现代渔业中运用的先进传感设备越来越多。近年来,柔性传感技术凭借出色的可拉伸性和生物相容性,既良好地实现了刚性和植入型传感器的传感功能,又弥补了传统传感器体积重量大、生物不相容的缺陷,拓宽了传感器在渔业... 随着智慧渔业的发展,现代渔业中运用的先进传感设备越来越多。近年来,柔性传感技术凭借出色的可拉伸性和生物相容性,既良好地实现了刚性和植入型传感器的传感功能,又弥补了传统传感器体积重量大、生物不相容的缺陷,拓宽了传感器在渔业应用的范围,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该文系统地阐述了柔性传感装置使用的柔性材料、制造工艺、供能和通信系统,总结并分析了柔性可穿戴传感技术在鱼类运动监测、水环境监测、水产品质量检测3个方面的应用及其优缺点。最后,讨论了可穿戴设备在渔业应用中的机遇和挑战,认为其在低成本制备、多功能集成、新材料开发、应用场景的挖掘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指出提高复杂条件下可穿戴设备传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设计多参数一体化检测的微型传感系统、开发可靠的可穿戴设备自供电模块和拓展应用场景是柔性可穿戴技术在智慧渔业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渔业 养殖 智慧渔业 水产品检测 可穿戴设备
下载PDF
鲸豚动物吸附式声学行为记录器综述
20
作者 刘凇佐 王蕴聪 +4 位作者 青昕 段悦 孙鹏楠 殷敬伟 乔钢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2023年第1期152-166,共15页
经过数千万年的进化,鲸豚动物依靠发达的声呐系统在水下实现捕猎、探测、通信、定位与导航等行为。为探索鲸豚动物声呐机理,需要深入挖掘鲸豚发声行为。近年来,自容式的声学行为记录器已成为重要的观测途径。自容式声学记录器可附着于... 经过数千万年的进化,鲸豚动物依靠发达的声呐系统在水下实现捕猎、探测、通信、定位与导航等行为。为探索鲸豚动物声呐机理,需要深入挖掘鲸豚发声行为。近年来,自容式的声学行为记录器已成为重要的观测途径。自容式声学记录器可附着于鲸豚动物,长期获取各类声学信号,利用多源传感器从多个角度观测动物行为状态与环境信息。文章介绍了鲸豚动物吸附式声学行为记录器的系统设计思路,描述了获取数据的后置处理方法,并进一步梳理国内外研制的发展脉络,展望了声学行为记录器在发声特性研究、生物学、生态学等多领域的应用前景,并对下一步技术突破重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鲸豚动物 声学行为记录器 多源传感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