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鱼类游泳能力综述:游泳速度、代谢成本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曾玉红 杨帆 +1 位作者 常剑波 郭文韬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共9页
了解鱼类的游泳能力对于鱼类资源保护和提升鱼类物种多样性有重要作用。关于鱼类游泳速度和代谢成本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鱼类有氧游动和无氧游动之间既存在种内关系,也存在种间关系。通过回顾以往鱼类游泳能力相关研究,找出游泳速度、... 了解鱼类的游泳能力对于鱼类资源保护和提升鱼类物种多样性有重要作用。关于鱼类游泳速度和代谢成本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鱼类有氧游动和无氧游动之间既存在种内关系,也存在种间关系。通过回顾以往鱼类游泳能力相关研究,找出游泳速度、代谢成本和以温度、紊流为代表的外部影响因素的一般关系。结果表明:①鱼类游泳速度随着摆尾频率的增加而增加,而游泳速度、摆尾幅度和步长之间的关系尚未达成共识。②耗氧率和运输净成本均随鱼类游泳速度的增加呈指数或幂指数增加,而运输成本随游泳速度的增加呈“J”形指数关系。③随着温度的升高,临界游泳速度会呈现“钟”形或二次多项式曲线的变化趋势,相似地,耗氧率的变化也呈“钟”形曲线。④紊流对鱼类个体游泳能力的影响取决于涡体尺寸和鱼体大小的相对大小,对于鱼群的影响则取决于鱼群间个体间距、摆尾相位差和斯特罗哈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游泳能力 鱼类游泳速度 代谢成本 温度 紊流 生态水力学
下载PDF
集群对草鱼、鲢幼鱼克流上溯行为的影响
2
作者 石小涛 石尚上 +4 位作者 罗佳 林晨宇 张金玉 向露露 常文娟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6,共14页
为修复河湖中鱼类的洄游通道和栖息生境,国内外已建设各型护鱼措施并开展大量水力学与生态学相关研究。集群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生物种群行为,解析其在鱼类洄游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意义重大。本研究营造低湍动能、非均匀流场,针对我国重要... 为修复河湖中鱼类的洄游通道和栖息生境,国内外已建设各型护鱼措施并开展大量水力学与生态学相关研究。集群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生物种群行为,解析其在鱼类洄游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意义重大。本研究营造低湍动能、非均匀流场,针对我国重要淡水经济鱼种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展开研究。本研究通过在3种流速工况(0.25~0.50m/s、0.30~0.60 m/s、0.35~0.70 m/s)下,考察5尾处理组和单尾处理组的实验鱼持久上溯能力及上溯行为特征,量化集群对其克流能力的影响并解析原因。研究显示,集群对草鱼持久上溯能力的影响因流速而异,当流速为0.30~0.60m/s和0.35~0.70m/s时,5尾组持久上溯能力分别显著高于(P=0.030)和低于(P=0.048)单尾组;而集群能够普遍提高鲢的持久上溯能力,当流速为0.25~0.50 m/s(P=0.004)和0.35~0.70 m/s(P<0.001)时,5尾组持久上溯能力提升显著。集群多数情况会增加2种鱼的上溯耗时,只有当流速为0.35~0.70m/s时,鲢的首次上溯时长在集群时显著下降(P<0.001)。集群能够帮助草鱼节能上溯,却会增加鲢的上溯累积耗能。综上所述,集群既可提高也可抑制鱼类上溯能力,其对上溯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能耗、视觉反应及克流能力等方面,研究结果可为鱼类保护设施的设计、运行进一步提供可靠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科鱼类 集群行为 克流能力 上溯轨迹
下载PDF
竖缝式鱼道桩柱结构过鱼效果探究
3
作者 柳松涛 李广宁 +2 位作者 石凯 孙双科 石小涛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8,共11页
为优化鱼道池室结构,提升鱼类洄游效果,以常规竖缝式鱼道为原型,以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为试验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和对照性过鱼试验,比较分析了4种池室内部增加与未增加桩柱的水流结构。结果表明,在鱼道主流中间增设桩柱结... 为优化鱼道池室结构,提升鱼类洄游效果,以常规竖缝式鱼道为原型,以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为试验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和对照性过鱼试验,比较分析了4种池室内部增加与未增加桩柱的水流结构。结果表明,在鱼道主流中间增设桩柱结构,可以有效减小回流区面积,减幅达49%,并可减小竖缝处的紊动能,最大减少18%;增加鱼类上溯路线分布,提高了池室空间利用率。2种结构的上溯轨迹分析发现,齐口裂腹鱼多选择回流区外侧上溯,避免进入回流区中心,即选择较高的水力应变与紊动能区域作为上溯方向,且上溯路线中偏好较低水力因子区域,上溯偏好流速为0.01~0.09 m/s,紊动能为0.001~0.008 m^(2)/s^(2),水力应变为0.2~3.0/s。体型Ⅱ鱼道通过在主流位置增加桩柱结构,形成了多股水流,有效减小回流区的占比,提高了鱼道池室空间利用率,为鱼类的上溯路径提供了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缝式鱼道 桩柱结构 数值模拟 水力学特性
下载PDF
玉曲河流域裂腹鱼类游泳能力及其在鱼道设计中的应用
4
作者 刘瀚文 谭均军 +9 位作者 王永猛 李阳希 王猛 柯森繁 石小涛 谭红林 王渊洋 李卫东 蒲进 金志军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3,共9页
探究玉曲河流域裂腹鱼类的游泳能力,为过鱼设施建设和鱼类游泳行为学提供基础参数。以该流域优势种怒江裂腹鱼(Schizothorax nukiangensis)、贡山裂腹鱼(S.gongshanensis)为研究对象,在野外现场通过游泳能力测试水槽对裂腹鱼的感应流速... 探究玉曲河流域裂腹鱼类的游泳能力,为过鱼设施建设和鱼类游泳行为学提供基础参数。以该流域优势种怒江裂腹鱼(Schizothorax nukiangensis)、贡山裂腹鱼(S.gongshanensis)为研究对象,在野外现场通过游泳能力测试水槽对裂腹鱼的感应流速、临界游泳速度、突进游泳速度及持续游泳速度、耐久游泳速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怒江裂腹鱼和贡山裂腹鱼的绝对感应流速相近,分别为(0.18±0.01)m/s和(0.18±0.06)m/s,绝对临界游泳速度分别为(1.05±0.12)m/s和(1.11±0.14)m/s,绝对突进游泳速度分别为(1.45±0.26)m/s和(1.40±0.21)m/s,相对临界游泳速度分别为(8.47±0.95)BL/s和(9.21±2.45)BL/s;二者的相对突进游泳速度均突破了10倍体长(BL),分别为(11.90±2.31)BL/s和(10.80±3.16)BL/s;怒江裂腹鱼和贡山裂腹鱼最大持续游泳速度均为0.63 m/s,最大耐久游泳速度分别为0.93 m/s和0.73 m/s。当以此2种裂腹鱼为主要过鱼对象时,建议鱼道入口及竖缝处流速为1.05~1.40 m/s,过鱼设施内部整体平均流速设计为0.24~1.05 m/s,休息池主流流速为0.18~1.05 m/s。研究结果可为西藏玉曲河流域鱼类资源保护及过鱼设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裂腹鱼 贡山裂腹鱼 感应流速 临界游泳速度 突进游泳速度 鱼道设计 玉曲河
下载PDF
应用于鱼道设计的玉曲河流域裸腹叶须鱼游泳能力探究
5
作者 蒲进 王永猛 +3 位作者 石小涛 金志军 刘大庆 罗佳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132,共9页
探究西藏玉曲河流域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的游泳能力,可为珍稀鱼类资源保护及鱼道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以体长(BL)18~27 cm的裸腹叶须鱼为研究目标,在野外场景下分别测试其感应流速、临界游泳速度、突进游泳速度和持久游泳... 探究西藏玉曲河流域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的游泳能力,可为珍稀鱼类资源保护及鱼道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以体长(BL)18~27 cm的裸腹叶须鱼为研究目标,在野外场景下分别测试其感应流速、临界游泳速度、突进游泳速度和持久游泳速度。结果表明:(1)裸腹叶须鱼的感应流速为(0.17±0.01)m/s,平均相对感应游泳速度为(0.78±0.07)BL/s;临界游泳速度为(0.92±0.16)m/s,平均相对临界游泳速度为(4.33±1.20)BL/s;平均突进游泳速度为(1.28±0.39)m/s,平均相对突进游泳速度为(5.81±1.81)BL/s;(2)流速(V)对裸腹叶须鱼的持续游泳时间(T)有显著性影响,持续游泳时间均随设定流速的递增而明显下降,耐力关系可拟合为:lgT=-5.30V+6.39,游泳速度(V_(s))、鱼道总长度(d)和鱼道内最大流速(V_(f))关系式为:V_(f)=V_(s)-d×10^((5.3Vs-6.39));(3)裸腹叶须鱼的趋流率(P_(re))与流速(V)拟合关系式为:P_(re)=14.23V-2.51,得出95%裸腹叶须鱼的趋流速度为0.18 m/s;(4)以裸腹叶须鱼为主要过鱼目标时,建议鱼道进口的设计流速为0.9~1.3 m/s,进口的主流长度为2~4 m,鱼道出口流速不低于0.2 m/s,鱼道池室主流流速为0.2~0.8 m/s。结合鱼类在竖缝处的不同上溯模式和持久游泳速度,推荐池室主流长度最大应为5.5 m,竖缝处最大平均流速为1.1 m/s,鱼道长短隔板沿水流方向的最大间隔为0.4 m。研究结果可为玉曲河鱼道关键部位的长度设计和流速要求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腹叶须鱼 上溯模式 最大流速 游泳速度 鱼道设计 玉曲河
下载PDF
乌东德水电站尾水集鱼平台集鱼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张季 李振 祝志林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3期104-110,共7页
为研究乌东德水电站尾水集鱼平台集鱼效果与诱鱼措施、下游水文要素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2021年4~10月乌东德水电站右岸尾水集鱼平台运行数据以及同期水文数据,采用数据对比分析法初步提出了水文指标变化与集鱼效果之间的趋势... 为研究乌东德水电站尾水集鱼平台集鱼效果与诱鱼措施、下游水文要素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2021年4~10月乌东德水电站右岸尾水集鱼平台运行数据以及同期水文数据,采用数据对比分析法初步提出了水文指标变化与集鱼效果之间的趋势关系。数据分析显示:金沙江中游江段投放肉食型饵料诱鱼增益效果更好;6~7月开启灯光诱鱼,可显著提升光照敏感鱼类的收集率;短时间的下泄流量增加对刺激鱼类洄游,增加集鱼数量没有明显作用,而超过5 d以上连续的下泄流量增加可以刺激鱼类洄游,提升集鱼数量。研究成果可为优化金沙江中游水电站生态调度以及提升集鱼系统集鱼效率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水集鱼 灯光诱鱼 饵料诱鱼 水位变化 水温
下载PDF
蚌埠闸鱼道工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7
作者 梁小刚 《治淮》 2024年第5期65-66,72,共3页
我国的鱼道工程建设起步晚、经验少,安徽省淮河干流现有鱼道工程仅3个。本文以蚌埠闸枢纽鱼道工程建设为例,分析工程建设时需要重点关注的过鱼对象、鱼道布局、结构形式及诱鱼设施等重要参数的确定,为后续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鱼道 过鱼对象 鱼道水位 过鱼设施 蚌埠闸
下载PDF
大渡河上游几种典型鱼类克流能力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东亚 贺春山 +3 位作者 齐国新 李阳希 侯轶群 陶江平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116,共9页
探讨多种目标鱼类过鱼设施的流速设计,为大渡河上游集诱鱼设施的过鱼设计提供数据参考。以短尾高原鳅(Triplophysa brevicauda)、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以及重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davidi)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Brett-type... 探讨多种目标鱼类过鱼设施的流速设计,为大渡河上游集诱鱼设施的过鱼设计提供数据参考。以短尾高原鳅(Triplophysa brevicauda)、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以及重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davidi)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Brett-type鱼类游泳能力测试水槽对3种鱼的临界游泳速度以及突进游泳速度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1)短尾高原鳅体长(9.92±1.15)cm,绝对和相对临界游泳速度分别为(0.91±0.13)m/s和(9.30±1.56)BL/s;齐口裂腹鱼体长(22.01±5.17)cm,绝对和相对临界游泳速度分别(1.09±0.35)m/s和(4.89±0.93)BL/s;重口裂腹鱼体长(28.84±2.57)cm,绝对和相对临界游泳速度分别为(1.45±0.25)m/s和(5.00±0.48)BL/s。2种裂腹鱼绝对、相对临界游泳速度均与体长呈正相关关系,短尾高原鳅与体长并无显著性关系(P>0.05)。(2)短尾高原鳅体长(9.66±1.07)cm,绝对和相对突进游泳速度分别为(1.06±0.12)m/s和(11.11±1.80)BL/s;齐口裂腹鱼体长(26.34±1.11)cm,绝对和相对突进游泳速度分别为(1.29±0.26)m/s和(4.86±0.81)BL/s;重口裂腹鱼体长(28.37±2.30)cm,绝对和相对突进游泳速度分别为(1.50±0.36)m/s和(5.24±0.89)BL/s。2种裂腹鱼绝对、相对突进游泳速度均与体长呈正相关关系,而短尾高原鳅与体长并无显著性关系(P>0.05)。(3)K-M曲线表明,90%目标鱼类累计疲劳的临界和突进游泳速度分别为0.81、0.96 m/s。当以短尾高原鳅、齐口裂腹鱼以及重口裂腹鱼为过鱼对象时,建议过鱼设施入口设计流速为0.81~0.96 m/s,过鱼设施内部流速不应小于0.1 m/s,休息区设计流速为0.1~0.81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尾高原鳅 齐口裂腹鱼 重口裂腹鱼 临界游泳速度 突进游泳速度 游泳能力 过鱼设施
下载PDF
高坝枢纽移动式尾水集鱼方案设计及试验研究
9
作者 张文传 王翔 +2 位作者 翁永红 汪亚超 杨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4-181,共8页
为减缓水电工程建设对鱼类洄游的阻隔影响,高效安全的过鱼设施是恢复鱼类洄游通道的重要工程措施,尤其高水头水电工程过鱼设施建设是当前生态保护的技术难点。首先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对乌东德水电站坝下水流条件进行了研究,再... 为减缓水电工程建设对鱼类洄游的阻隔影响,高效安全的过鱼设施是恢复鱼类洄游通道的重要工程措施,尤其高水头水电工程过鱼设施建设是当前生态保护的技术难点。首先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对乌东德水电站坝下水流条件进行了研究,再结合鱼类洄游路线及其坝下分布预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移动式尾水集鱼箱,并利用电站尾水的诱鱼效果进行集鱼。试验研究表明:根据电站运行情况开展集鱼工作可实现“多点位、全深度、大流量”集鱼,作为辅助集鱼设施,创新方案能够提升集运鱼系统的集鱼效率。研究成果可为高坝枢纽过鱼设施建设及已建工程增建过鱼设施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式尾水集鱼箱 集鱼试验 鱼类分布格局 高水头水电工程 乌东德水电站
下载PDF
不同诱鱼方式在黄登升鱼机鱼道的诱鱼效果比较研究
10
作者 程汝帅 周威 +5 位作者 张建忠 李庆岭 吴建军 常娟 郭涛 苑瑞东 《水力发电》 CAS 2024年第3期1-5,107,共6页
以澜沧裂腹鱼和光唇裂腹鱼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鱼道内安装黄色集鱼灯和饵料袋,鱼道进口处安装PIT监测设备,采用饵料诱鱼、灯光诱鱼和综合诱鱼(饵料+灯光)等3种诱鱼方式进行诱鱼,记录标记鱼类进入鱼道的时间、频次和数量,研究澜沧江云南流... 以澜沧裂腹鱼和光唇裂腹鱼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鱼道内安装黄色集鱼灯和饵料袋,鱼道进口处安装PIT监测设备,采用饵料诱鱼、灯光诱鱼和综合诱鱼(饵料+灯光)等3种诱鱼方式进行诱鱼,记录标记鱼类进入鱼道的时间、频次和数量,研究澜沧江云南流域黄登水电站的升鱼机系统鱼道的诱鱼方式。结果表明,使用饵料诱鱼触发PIT天线的频次最高;综合诱鱼方式标记鱼触发PIT设备5次以下共计12尾,高于其他诱鱼方式;综合诱鱼的总诱鱼效率最高,总诱鱼效率为60%,饵料诱鱼总诱鱼效率为50%,灯光诱鱼总诱鱼效率为35%。研究认为综合诱鱼方式适用于黄登升鱼机工程鱼道诱鱼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登升鱼机 诱鱼方式 饵料诱鱼 灯光诱鱼 PIT标记 鱼道 诱鱼效率 黄登水电站
下载PDF
四大家鱼幼鱼下行行为及流场偏好研究
11
作者 王渊洋 李鸿 +5 位作者 柯森繁 王继保 刘雁 石小涛 谭均军 刘志雄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24,共8页
探究典型江河半洄游性鱼类的摄食、育肥等下行洄游需求,可为鱼类下行通道的设计与评价提供技术支撑。以全长5~13 cm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鳙)幼鱼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模型实验,在进口流速为0.2 m/s时,分析同一水流环境下鱼类的运动... 探究典型江河半洄游性鱼类的摄食、育肥等下行洄游需求,可为鱼类下行通道的设计与评价提供技术支撑。以全长5~13 cm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鳙)幼鱼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模型实验,在进口流速为0.2 m/s时,分析同一水流环境下鱼类的运动行为,开展其下行过程中应用水力条件的行为响应及流场偏好研究。结果表明:(1)青鱼、草鱼、鲢、鳙幼鱼的下行成功率分别为58.3%、78.6%、74.5%、87.2%,下行轨迹主要集中在主流区域;(2)四大家鱼幼鱼多表现为主动下行行为,鳙幼鱼的直接下行率最高(88.5%),青鱼、鲢幼鱼分别为60.0%、56.2%,草鱼幼鱼发生延迟下行的概率(56.3%)大于直接下行率(43.8%);(3)实验鱼对不同流速范围的选择存在差异性,四大家鱼幼鱼在同一水力环境条件下的下行行为选择存在一定的规律性,青鱼、草鱼、鲢、鳙幼鱼的共同偏好流速为0.228~0.454 m/s,共同偏好紊动能为0.0014~0.0023 m^(2)/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大家鱼 下行行为 流场模拟 流场偏好
下载PDF
鱼道厂坝集鱼系统运行工况对鲫上溯的影响
12
作者 侯轶群 李阳希 +4 位作者 王晓刚 周志金 李冬晴 谢红 祝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9-137,共9页
厂坝集鱼系统是在电站尾水管上方安装的鱼道多进口结构,实际使用中存在流态复杂、运行工况多、鲤科鱼类响应特征不明晰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该研究依据中国鱼道厂坝集鱼系统的主要结构特征建造试验装置,对成熟鲫(Carassius auratus)进... 厂坝集鱼系统是在电站尾水管上方安装的鱼道多进口结构,实际使用中存在流态复杂、运行工况多、鲤科鱼类响应特征不明晰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该研究依据中国鱼道厂坝集鱼系统的主要结构特征建造试验装置,对成熟鲫(Carassius auratus)进行PIT(passive integrated transponder)标记,设置2种水位、2种补水孔出流方式共4个工况,观测产卵前后鲫的上溯行为。试验结果表明,进口吸引率主要受产卵发生阶段、水流动量影响,产卵前的被吸引率显著高于产卵后(P<0.05),小动量组的吸引率显著高于大动量组(P<0.05);尝试率受产卵发生阶段、出流方式和水位的综合影响,产卵前的尝试率是产卵后的33.032倍,补水孔分散出流是集中出流的4.228倍,高水位是低水位的2.484倍;上溯率随尝试率增大而增大(P<0.05)。该研究表明鱼类在厂坝集鱼系统中的上溯行为主要受生理生态需求驱动,同时受到出流动量、运行水位及上溯路线上的流速流态影响,对今后鱼道多进口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 影响因子 鱼道 多进口结构 上溯率 吸引率 尝试率
下载PDF
曲线边壁竖缝式鱼道池室内部构造优化
13
作者 康捷 吴鑫淼 +1 位作者 王妍 郄志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4-350,共7页
为提高鱼道的过鱼效率,在曲线边壁竖缝式鱼道基础上增加内部构造,即在鱼道内壁和底板上布置辅助过鱼装置,组合而成6种不同布置方案,并对每种布置方案进行了相应的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探究不同布置方案的过鱼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隔板组... 为提高鱼道的过鱼效率,在曲线边壁竖缝式鱼道基础上增加内部构造,即在鱼道内壁和底板上布置辅助过鱼装置,组合而成6种不同布置方案,并对每种布置方案进行了相应的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探究不同布置方案的过鱼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隔板组合的方案1、2、3的上溯成功率分别为36.7%、43.3%、73.3%,其中以中央贯通且尾部边壁只设一组隔板的方案3试验鱼上溯成功率最高;在方案3的基础上引入不同直径圆形柱组合形成方案4、5、6,其相应的上溯成功率分别为56.7%、73.3%、90.0%,其中以圆柱直径为池室入口宽度二分之一的方案6上溯成功率最高,可作为推荐方案,同时发现鱼类游动会大致沿主流进行逆流上溯,当水流形态呈现多股主流流径,流速梯度明显,主流流速衰减平缓合理,且水流回流区较少时,有利于提升鱼类的通过性能。研究结果可丰富了道设计理念和方法,为鱼道设计建造提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水力特性 结构优化 鱼道 曲线边壁 上溯试验
下载PDF
高坝集运鱼系统模型试验研究
14
作者 谢涛 陈宗湖 +1 位作者 孟春见 徐国杨 《山西水利科技》 2024年第1期27-29,39,共4页
结合某水利枢纽工程,进行了集运鱼系统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过鱼设施参数,详细介绍了集鱼系统的设计研究,建立了集鱼系统物理模型和设计工况,对集鱼廊道和补水廊道流态及流速进行了水工模型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集鱼系统在工况3~8下满足... 结合某水利枢纽工程,进行了集运鱼系统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过鱼设施参数,详细介绍了集鱼系统的设计研究,建立了集鱼系统物理模型和设计工况,对集鱼廊道和补水廊道流态及流速进行了水工模型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集鱼系统在工况3~8下满足过鱼流速范围0.35~0.74 m/s,针对工况1~2进行优化设计,布置辅助诱鱼措施和补水措施,提高集鱼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坝 集运鱼系统 模型试验 集鱼效果
下载PDF
贵州省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集运鱼系统设计
15
作者 杨松 钟鸣 +2 位作者 张晓君 蒲浪超 钟方才 《广东水利水电》 2024年第7期11-17,共7页
随着贵州水利水电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要求,过鱼设施已经成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及重要水系上的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应当配置的重要建筑物。通过列举贵州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集运鱼系统设计方案,对比各设计方案的不... 随着贵州水利水电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要求,过鱼设施已经成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及重要水系上的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应当配置的重要建筑物。通过列举贵州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集运鱼系统设计方案,对比各设计方案的不同,分析各设计方案的主要优化点,以期为同类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集运鱼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 高坝 集运鱼系统 设计优化
下载PDF
基于PIT技术的老口航运枢纽鱼道通行效率及鱼类行为分析
16
作者 宋韵涛 曾令锋 +5 位作者 谭细畅 吴志强 闭增钊 衷英杰 孙扬言 乔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6-222,共7页
PIT(passive integrated transponder)射频芯片跟踪作为一种监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鱼类洄游行为监测及评估鱼道过鱼效率。为了解鱼类在郁江老口航运枢纽鱼道的上溯速度、昼夜特征行为及鱼道通行效率等情况,从而为鱼道设计提供更多参考,... PIT(passive integrated transponder)射频芯片跟踪作为一种监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鱼类洄游行为监测及评估鱼道过鱼效率。为了解鱼类在郁江老口航运枢纽鱼道的上溯速度、昼夜特征行为及鱼道通行效率等情况,从而为鱼道设计提供更多参考,该研究以优势种鲮(Cirrhinus molitorella)为试验对象,搭半双工(half duplex,HDX)PIT标记射频芯片跟踪系统,在鱼道中设置了5个监测断面。有效试验鱼共63尾,全部为野生个体,全长范围为16.00~23.50 cm,均值为(19.05±1.49)cm。试验发现,试验鱼在白天活动较为活跃,夜晚则处于休息状态;多数个体在标记放流后上行至第一个天线所需时间超过10 h;标记试验鱼通过整个鱼道的历时为648~5359 min,总通行效率为50.79%。研究可为国内过鱼设施通行效率量化及鱼道中鱼类上溯行为特征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道 监测 PIT标记 过鱼效率 行为模式
下载PDF
大渡河安谷竖缝式鱼道过鱼效果监测与评估研究
17
作者 蔡跃平 姜昊 +2 位作者 黄晋 葛静 刘卫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123,共9页
过鱼效果监测与评估可为鱼道设计优化、功能完善及运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2020年6-9月采用陷阱法、张网法和水声学等方法对安谷竖缝式鱼道过鱼效果进行监测,以评估鱼道出口高程改进后的过鱼效果,保护大渡河鱼类资源。结果显示:(1)鱼道... 过鱼效果监测与评估可为鱼道设计优化、功能完善及运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2020年6-9月采用陷阱法、张网法和水声学等方法对安谷竖缝式鱼道过鱼效果进行监测,以评估鱼道出口高程改进后的过鱼效果,保护大渡河鱼类资源。结果显示:(1)鱼道下游河段分布鱼类34种,包括过鱼种类蛇鮈、唇䱻、泉水鱼、瓦氏黄颡鱼、鲇5种和优势种光泽黄颡鱼、蛇鮈、唇䱻、凹尾拟鲿、鲫5种;月均单位捕捞努力量(CPUE)为13.39 g/(net·h);(2)有24种鱼进入鱼道进口,占鱼道下游种类数的70.59%;鱼道进口时均净上行数量为0.44尾/h,呈递减趋势;相较于白昼,鱼类更喜欢夜晚通过鱼道进口断面;(3)有19种183尾鱼通过鱼道,占鱼道进口鱼类种数的79.17%;其中包含目标鱼6种114尾,占过鱼总数的62.30%;鱼道出口时均过鱼数量为0.11尾/h,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鱼道过鱼效率为25%;(4)监测期间,鱼道流量在(0.11±0.03)m^(3)/s和竖缝流速在0.50~0.58 m/s有利于鱼类通过鱼道。研究表明,安谷竖缝式鱼道有效可用,具有一定的集鱼和过鱼功能;相较于改进前,鱼道集鱼和过鱼效果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缝式鱼道 集鱼效果 过鱼效果 安谷水电站
下载PDF
龙塘大坝枢纽改造工程鱼道设计研究
18
作者 杨振冰 菅宇翔 李桂青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024年第2期14-17,27,共5页
为了减缓龙塘大坝枢纽改造工程对南渡江鱼类洄游的不利影响,通过建设龙塘大坝鱼道,有效减缓龙塘大坝工程对南渡江上下游的阻隔影响,提升南渡江河流连通性。现对海口市南渡江龙塘大坝枢纽改造工程鱼道设计进行研究,介绍龙塘大坝鱼道的设... 为了减缓龙塘大坝枢纽改造工程对南渡江鱼类洄游的不利影响,通过建设龙塘大坝鱼道,有效减缓龙塘大坝工程对南渡江上下游的阻隔影响,提升南渡江河流连通性。现对海口市南渡江龙塘大坝枢纽改造工程鱼道设计进行研究,介绍龙塘大坝鱼道的设计及试验过程,内容主要包括南渡江龙塘大坝枢纽主要过鱼种类的游泳能力试验、游泳能力指标在鱼道设计中的应用、鱼道局部数学模型、鱼道局部物理模型、优化设计及放鱼试验等6个方面,可供其他过鱼设施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道 游泳试验 南渡江 龙塘大坝
下载PDF
西藏扎拉水电站竖缝式鱼道池室水力特性研究
19
作者 贾召文 黄子叶 +1 位作者 王猛 刘志雄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6期69-75,115,共8页
为进一步优化西藏扎拉水电站鱼道池室流场结构,提出了调整导板和隔板长度后的优化方案,并结合鱼道局部池室1∶5水力学模型试验,对优化方案的鱼道池室水力特性进行了验证研究。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扎拉水电站鱼道原设计方案不同... 为进一步优化西藏扎拉水电站鱼道池室流场结构,提出了调整导板和隔板长度后的优化方案,并结合鱼道局部池室1∶5水力学模型试验,对优化方案的鱼道池室水力特性进行了验证研究。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扎拉水电站鱼道原设计方案不同底坡条件下池室流场结构、流速分布、紊动能等水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池室水深1.5~2.5 m时,鱼道相应下泄流量0.44~0.73 m^(3)/s;池室内主流形态呈“S”形,主流两侧回流或静水区域尺寸基本相当;池室主流流速0.40~0.80 m/s,竖缝处最大流速约1.10 m/s,池室回流区流速均在0.30 m/s以下。研究成果可供类似鱼道工程设计、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道 竖缝式 流态 流速 水力特征 扎拉水电站
下载PDF
洋溪水利枢纽横隔板式鱼道设计
20
作者 望燕慧 薛淑 莫祖韬 《广西水利水电》 2024年第1期71-76,共6页
洋溪防洪控制性工程是广西柳江上以防洪为主、兼顾发电和航运的大型综合水利枢纽工程。洋溪鱼道工程最大设计水头30 m,鱼池采用横隔板竖缝式。针对洋溪以防洪为主的功能要求,结合运行水位变幅特点及过鱼时长保证率确定了鱼道运行水位,... 洋溪防洪控制性工程是广西柳江上以防洪为主、兼顾发电和航运的大型综合水利枢纽工程。洋溪鱼道工程最大设计水头30 m,鱼池采用横隔板竖缝式。针对洋溪以防洪为主的功能要求,结合运行水位变幅特点及过鱼时长保证率确定了鱼道运行水位,从而优化了鱼道进、出口数量。通过大比尺局部物理模型试验和鱼道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开展了鱼道全程水流流态模拟分析,提出了最终的鱼道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控制性工程 鱼道运行水位 横隔板 模型试验 洋溪水利枢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