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5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坑沟式“稻+鱼”综合种养模式的示范推广及存在问题分析——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
1
作者 何金旺 陈爱秋 杨澜 《广西农学报》 2024年第2期34-39,共6页
旨在促进稻鱼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对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坑沟式“稻+鱼”综合种养模式示范推广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全县示范推广“稻+鱼”综合种养模式达5507 hm2,稻鱼总产值达2.9亿元,实现贫困... 旨在促进稻鱼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对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坑沟式“稻+鱼”综合种养模式示范推广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全县示范推广“稻+鱼”综合种养模式达5507 hm2,稻鱼总产值达2.9亿元,实现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除“稻+鳖”“稻+鳅”综合种养模式水产品的净产值明显高于稻谷之外,坑沟式“优质稻+再生稻+鱼”“稻+螺”“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水产品的净产值与稻谷相当。然而,在示范推广过程中,存在用工不足、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稳定性差等问题。推广应用“稻+鱼”综合种养模式,可实现稻田纯收益翻番。加强培训指导、市场监管、技术创新、标准化生产和品牌打造等,是突破当地稻鱼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瓶颈的良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鱼”综合种养模式 示范推广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江苏省稻虾综合种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演变分析
2
作者 张晓妮 史航 +1 位作者 张晨 朱利群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8期104-108,共5页
对稻虾综合种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开展评估,可为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推广、可持续发展及生态补偿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构建稻虾综合种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工程法、当量因子法等多种经济方法,估算... 对稻虾综合种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开展评估,可为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推广、可持续发展及生态补偿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构建稻虾综合种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工程法、当量因子法等多种经济方法,估算江苏省稻虾综合种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探寻其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示:2012—2022年间,江苏省稻虾综合种养系统生态价值从37.34亿元增长至273.27亿元,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在各单项服务价值中,产品供给服务价值居于主导地位,到2022年占比达89%;土壤有机质积累、固碳释氧服务功能均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综合种养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 演变
下载PDF
放养密度对寒区稻-扣蟹共作模式中河蟹生长及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世会 赵志刚 +5 位作者 罗亮 张瑞 郭坤 徐伟 梁利群 张旭彬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0-108,共9页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127.08°E,46.88°N)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的300 m^(2)实验单元中,设置1个水稻常规单作对照组(RM)和3个“绥粳4”水稻与体质量(1.02±0.16)g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Ⅲ期幼蟹共作组(RCC...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127.08°E,46.88°N)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的300 m^(2)实验单元中,设置1个水稻常规单作对照组(RM)和3个“绥粳4”水稻与体质量(1.02±0.16)g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Ⅲ期幼蟹共作组(RCC)。蟹密度分别为22 500只/hm^(2)(RCCI)、45 000只/hm^(2)(RCCⅡ)和67 500只/hm^(2)(RCCⅢ),每组3个重复。稻蟹共作组单元在距稻田埂1 m处开挖上宽0.6 m、下宽0.3 m,深0.4 m,不超过稻田总面积10%的梯形环沟。水稻6月2日插秧,7月6日投放长江水系Ⅲ期幼蟹,每天17:00投喂中华绒螯蟹配合饲料,9月下旬,统计水稻产量、养成扣蟹平均体质量,探究寒区稻-扣蟹共作模式下中华绒螯蟹与水稻的生长性能及水质理化因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一个种养周期内,稻蟹共作RCCⅢ组水稻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CCI组和RCCⅡ组水稻产量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中华绒螯蟹终末体质量达(16.11±1.15)g,不同放养密度对中华绒螯蟹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WGR)及特定生长率(SGR)影响均不显著(P>0.05)。对整个实验期间,稻蟹共作组与水稻单作组水体的水温(TEMP)、溶解氧(DO)、pH、总氨氮(TAN)、亚硝酸态氮(NO_(2)-N)、硝酸态氮(NO_(3)-N)、总氮(TN)含量和化学需氧量(COD)等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稻蟹共作组水体的电导率(SPC)、总磷(TP)和叶绿素a(Chl.a)含量均显著高于水稻单作组(P<0.05),而正磷酸盐(PO_(4)-P)含量则显著低于水稻单作组(P<0.05)。稻蟹共作组稻田土壤的TN和TP含量均低于水稻单作组,且TN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在高寒地区,稻蟹共作模式下适度放养蟹苗(67500只/hm~2)在保证大规格蟹种的同时,可以显著增加水稻产量,该模式下稻田水体的SPC、TP和叶绿素a含量显著较高,而土壤TN含量显著较低。本研究结果为寒区稻田大规格蟹种培育以及稻-扣蟹共作模式在寒区的科学构建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水稻 稻蟹共作 生长 水质
下载PDF
稻鸭共作技术进展与展望
4
作者 明珂 程序 +2 位作者 冯永斌 韦国栋 李程巧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4期140-141,144,共3页
归纳总结了近年来稻鸭共作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对稻鸭共作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稻鸭共作 技术 进展 展望
下载PDF
黔东南自治州山地稻田“稻-蛙-鱼”综合种养试验及效益分析
5
作者 庄燚华 谌金吾 +3 位作者 王益海 吴元魁 刘忠培 麻智芳 《贵州畜牧兽医》 2024年第3期35-38,共4页
为提高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山地稻田的综合生产效益,在镇远县选择山地稻田6670 m^(2),进行水稻单作和稻-蛙-鱼综合种养共作试验,并分析比较综合效益。其中单一水稻种植田3335 m^(2)为对照组(1万株/667 m^(2)),水稻-牛蛙-鲤综合种养共作33... 为提高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山地稻田的综合生产效益,在镇远县选择山地稻田6670 m^(2),进行水稻单作和稻-蛙-鱼综合种养共作试验,并分析比较综合效益。其中单一水稻种植田3335 m^(2)为对照组(1万株/667 m^(2)),水稻-牛蛙-鲤综合种养共作3335 m^(2)为试验组(水稻1万株/667 m^(2),牛蛙苗4000只/667 m^(2)、鲤鱼苗50 kg/667 m^(2)),水稻收割时收获水产品。结果:(1)对照组水稻产量589.3 kg/667 m^(2),收益2121.6元/667 m^(2),纯利润1751.6元/667 m^(2);试验组水稻产量528.8 kg/667 m^(2)、牛蛙产量400 kg/667 m^(2)、鲤鱼产量125 kg/667 m^(2),纯利润13693.5元/667 m^(2),比对照组提高6.8倍。(2)综合糙米率、精米率、垩白度米质指标,试验组稻米品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黔东南自治州山地稻田采用水稻-牛蛙-鲤鱼综合种养共作模式可大幅提高稻田的综合效益,是1种可在山地稻田适度规模推广的综合种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自治州 山地稻田 “稻-蛙-鱼”综合种养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池养条件下黄唇鱼幼鱼周年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莫介化 刘文瑜 +3 位作者 陆丙乾 卢伟华 陆昌胜 李春枝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3期129-136,共8页
【目的】研究池塘养殖条件下黄唇鱼幼鱼的周年生长特性,掌握其早期生长特点,丰富其养殖生物学基础数据,为黄唇鱼人工池塘养殖和繁育提供参考,进一步保护和利用黄唇鱼种质资源。【方法】以人工繁育的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0+龄幼... 【目的】研究池塘养殖条件下黄唇鱼幼鱼的周年生长特性,掌握其早期生长特点,丰富其养殖生物学基础数据,为黄唇鱼人工池塘养殖和繁育提供参考,进一步保护和利用黄唇鱼种质资源。【方法】以人工繁育的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0+龄幼鱼为研究对象,1年内定期测量池塘养殖条件下黄唇鱼幼鱼的体长、体质量等生长参数,分析其在人工池塘养殖条件下的周年生长规律。【结果】黄唇鱼幼鱼平均体长4.56(±0.54)cm、平均体质量10.63(±0.91)g,经365 d的养殖试验,个体生长为平均体长30.22(±4.32)cm、平均体质量1085.73(±328.55)g,体长增长562.16%,日均增长0.07 cm,体长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08%/d~1.08%/d,体长变异系数范围在7.83%~14.31%;体质量增加10117.06%,日均增长2.95 g,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68%/d~2.77%/d,体质量变异系数范围在8.53%~33.37%之间;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和变异系数大于体长的特定生长率和变异系数,肥满度周年变化范围为2.21%~11.18%。黄唇鱼幼鱼周年体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m=0.3783L2.2363(R^(2)=0.9705,b=2.2363<3),呈负异速生长;全长与体长呈线性关系:L_(T)=1.1918L+0.2809(R^(2)=0.9986),全长与日龄拟合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L_(T)=-0.0002t^(2)+0.159t+4.6652(R^(2)=0.9791),体长与日龄拟合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L=-0.0002t^(2)+0.1294t+3.7988(R^(2)=0.9865),体质量与日龄拟合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m=0.0076t^(2)+0.0618t+28.915(R^(2)=0.9956)。【结论】在人工池塘养殖1年,黄唇鱼幼鱼生长良好,处于负异速生长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唇鱼 幼鱼 池塘养殖 生长特性 负异速生长
下载PDF
急性温度应激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生化指标和肝脏HSP70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1
7
作者 强俊 杨弘 +2 位作者 王辉 徐跑 何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43-953,共11页
采用温度应激的方法,将尼罗罗非鱼在26℃下驯养3周后,直接放入16℃、21℃、26℃(对照)、31℃和35℃水环境中,在不同温度应激后(0—24h)对鱼体血液和肝脏生化指标及其肝脏HSP70mRNA表达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实验组(除对照组外)... 采用温度应激的方法,将尼罗罗非鱼在26℃下驯养3周后,直接放入16℃、21℃、26℃(对照)、31℃和35℃水环境中,在不同温度应激后(0—24h)对鱼体血液和肝脏生化指标及其肝脏HSP70mRNA表达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实验组(除对照组外)血清皮质醇水平显著上升(P<0.05)。16℃组血清葡萄糖水平在24h时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血清总蛋白水平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活力和肝脏HSP70mRNA表达量在0—24h内基本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24h后,16℃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上升,而胆固醇含量显著下降(P<0.05)。16℃和35℃组肝脏丙二醛含量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而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温度应激可显著改变罗非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抗氧化能力以及肝脏HSP70mRNA的表达水平。在实际养殖生产中,应密切关注温度的变化,降低温度胁迫对鱼体免疫机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温度 生化指标 HSP70 MRNA
下载PDF
氨氮与拥挤胁迫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联合影响 被引量:52
8
作者 强俊 徐跑 +2 位作者 何杰 王辉 李瑞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37-1848,共12页
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CCD)和响应曲面方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探讨了氨氮(0.02~2.00 mg/L)和养殖密度(1~5尾/10 L)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联合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氨氮和养殖密度的一次与... 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CCD)和响应曲面方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探讨了氨氮(0.02~2.00 mg/L)和养殖密度(1~5尾/10 L)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联合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氨氮和养殖密度的一次与二次效应对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氨氮或养殖密度的上升,特定生长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氨氮与养殖密度之间存在互作效应(P<0.05),氨氮浓度为0.02~0.20 mg/L,养殖密度在1~2尾/10 L时,幼鱼特定生长率较高;而氨氮浓度高于0.20 mg/L,养殖密度在3尾/10 L左右时,生长速度较快。肝脏丙二醛(MDA)含量随氨氮浓度和养殖密度的上升而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氨氮与养殖密度的一次效应对MDA含量和两种酶活力均有显著影响(P<0.05),二次效应对两种酶活力的表达有极显著影响(P<0.01);氨氮与养殖密度对CAT活力有互作效应,高浓度氨氮与高养殖密度环境会抑制SOD和CAT活力的表达。因子与响应值间二次多项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972 4、0.913 2、0.938 9和0.969 2(P<0.01),可用于预测;氨氮效应对生长和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较养殖密度明显。建议在罗非鱼的养殖过程中合理安排好养殖密度,保持溶氧充足,降低氨氮胁迫,提高罗非鱼的生长与抗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氨氮 拥挤 生长 抗氧化酶 响应曲面
下载PDF
饲料蛋白水平对低温应激下吉富罗非鱼血清生化指标和HSP70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强俊 杨弘 +2 位作者 王辉 徐跑 何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4-443,共10页
在水温27℃条件下,分别对吉富罗非鱼(27.64±2.79)g投喂3组不同蛋白水平的饲料,养殖周期56d。饲养结束后,进行14℃低温应激实验,研究低温应激后0—24h内,鱼体血清生化指标与肝脏HSP70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短期投喂50%蛋白水... 在水温27℃条件下,分别对吉富罗非鱼(27.64±2.79)g投喂3组不同蛋白水平的饲料,养殖周期56d。饲养结束后,进行14℃低温应激实验,研究低温应激后0—24h内,鱼体血清生化指标与肝脏HSP70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短期投喂50%蛋白水平的饲料可以提高罗非鱼血清中葡萄糖、总蛋白、甘油三酯与胆固醇水平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活力。在低温应激后,50%蛋白组血清葡萄糖、总蛋白、甘油三酯与胆固醇水平呈下降趋势,而血清皮质醇水平与谷草转氨酶活力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变化。25%和38%蛋白组血清葡萄糖水平与谷丙转氨酶活力在应激期间呈上升趋势,而谷草转氨酶与碱性磷酸酶活力和总蛋白与胆固醇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变化。各实验组溶菌酶活力与肝脏HSP70 mRNA的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由此可知,短期投喂高蛋白饲料可以提高罗非鱼血液中蛋白、血糖与脂肪含量,增强鱼体抗应激能力,同时,高蛋白水平的饲料也会引起肝脏产生分解压力以及增加饲料成本。在生产中,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确定饲料的蛋白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饲料蛋白 低温应激 血清 HSP70
下载PDF
养殖密度对杂交鳢仔鱼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34
10
作者 刘文奎 樊启学 +2 位作者 杜海明 董俊峰 张磊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48,共4页
在温棚水族箱中养殖杂交鳢仔鱼,养殖密度分别为0.5、1、2、4、8尾/L,共养殖15 d,试验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在0.5~4尾/L之间,杂交鳢仔鱼的最终体重、特定生长率、日增重都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升高,当养殖密度为4尾/L时,三者达到最大值;进... 在温棚水族箱中养殖杂交鳢仔鱼,养殖密度分别为0.5、1、2、4、8尾/L,共养殖15 d,试验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在0.5~4尾/L之间,杂交鳢仔鱼的最终体重、特定生长率、日增重都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升高,当养殖密度为4尾/L时,三者达到最大值;进一步增加养殖密度,仔鱼的生长反而下降。高密度组(4、8尾/L)杂交鳢仔鱼个体生长速度离散度明显加大,仔鱼的成活率随养殖密度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 养殖密度 特定生长率 死亡率
下载PDF
人工育苗条件下泥鳅仔鱼的摄食与生长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有基 陆望明 +4 位作者 胡梦红 王卫民 宋立民 吕碧平 张收元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5-669,共5页
以人工孵化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仔鱼为材料,对其早期阶段的摄食及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22~25℃条件下,泥鳅仔鱼3日龄开始摄食,6日龄时卵黄完全耗尽,8~10日龄饥饿仔鱼进入不可逆转点(PNR)期;混合营养... 以人工孵化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仔鱼为材料,对其早期阶段的摄食及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22~25℃条件下,泥鳅仔鱼3日龄开始摄食,6日龄时卵黄完全耗尽,8~10日龄饥饿仔鱼进入不可逆转点(PNR)期;混合营养期3~4 d。饥饿仔鱼的初次摄食率开始较低,此后上升,到卵黄囊快要耗尽时达高峰(88%),以后又下降。内源性营养期,仔鱼日平均生长率为0.84 mm/d;PNR前的摄食期,饥饿仔鱼的日平均生长率为0.06 mm/d,而摄食仔鱼的日平均生长率为0.45 mm/d;PNR后至死亡前,饥饿仔鱼体长呈负增长,而摄食仔鱼的日平均生长率达0.65 mm/d。摄食仔鱼在孵化后12 d内的全长和日龄呈线性相关:L=0.452 3D+3.129 2,R^2=0.953 5;口宽与全长呈正比关系:M=0.154 4L-0.452 5,R^2=0.957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仔鱼 摄食 生长
下载PDF
温度与盐度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仔鱼生长与存活的联合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强俊 徐跑 +1 位作者 何杰 李瑞伟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99-1307,共9页
采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CCD)和响应曲面方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探讨了温度(18-37℃)和盐度(0-16)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miloticus)仔鱼生长和存活的联合影响。结果表明, 本实验条件下, 温度与... 采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CCD)和响应曲面方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探讨了温度(18-37℃)和盐度(0-16)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miloticus)仔鱼生长和存活的联合影响。结果表明, 本实验条件下, 温度与盐度的一次与二次效应对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 随着温度或盐度的上升, 生长与存活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温度与盐度间存在互作效应(P〈0.05), 温度为18-20℃时, 仔鱼的特定生长率与存活率在盐度为8-9时较高; 随着温度上升, 27-32℃时, 盐度为5-7时较高; 高温环境时(35-37℃), 盐度在4左右, 生长与存活率较高。所考察因子与生长和存活率间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9796和0.9821 (P〈0.01), 可用于预测罗非鱼的生长与存活率; 温度效应对生长的影响较盐度明显, 而对存活率的影响则相反。通过对所建立的两个回归方程同时优化, 得到2个因子的最佳组合为: 温度29.1℃和盐度5.4, 在此最佳因子组合下罗非鱼仔鱼的特定生长率与存活率达到最优, 分别为10.08%d-1和91.34%, 其可靠性达0.973。建议罗非鱼仔鱼在本研究中得到的最优因子组合下进行培育, 以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仔鱼 生长 存活 中心复合设计 响应曲面
下载PDF
蒙古鲌食性驯化及鱼种培育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林明利 李钟杰 +1 位作者 夏雨果 王齐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74-977,共4页
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 (Basilewsky)隶属鲤科、鲐亚科、鲐属,广泛分布于我国河流和淡水湖泊中,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食鱼性鱼类。蒙古鲴曾是长江中下游湖泊鱼类群落的优势种,是渔业生产主要对象,捕捞量可占总产量的5%。
关键词 蒙古鲌 食性驯化 鱼种培育 特定生长率 存活率
下载PDF
澳洲龙纹斑鱼种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罗钦 罗土炎 +3 位作者 林旋 陈荣枝 王寿昆 翁伯琦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1,共5页
在福建山区养殖条件下,进行澳洲龙纹斑Maccullochella peelii peeli鱼种的饲养试验。澳洲龙纹斑鱼种的平均体重和全长分别为(1.29±0.23)g和(4.56±0.30)cm;试验期水温22~28℃,投喂粗蛋白51.2%的商品饲料。经97d培育,澳洲龙纹... 在福建山区养殖条件下,进行澳洲龙纹斑Maccullochella peelii peeli鱼种的饲养试验。澳洲龙纹斑鱼种的平均体重和全长分别为(1.29±0.23)g和(4.56±0.30)cm;试验期水温22~28℃,投喂粗蛋白51.2%的商品饲料。经97d培育,澳洲龙纹斑鱼种的平均体重和全长分别达(12.84±1.30)g和(10.03±0.36)cm。澳洲龙纹斑鱼种体重和全长特定生长率分别为2.37%和0.81%;该鱼种体重与全长的最优回归方程为幂函数方程W=0.016L^(2.884)。以Gompertz非线性生长模型算得澳洲龙纹斑鱼种体重和全长生长拐点分别为11.8g和8.5cm,拐点日龄分别为170d和149d;全长生长拐点日龄的出现先于体重生长拐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龙纹斑 鱼种 生长特性
下载PDF
早期分级养殖对黄颡鱼生长、成活及性比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董俊锋 樊启学 +3 位作者 张磊 李波 杨凯 方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0-404,共5页
将来自于同一亲本的黄颡鱼按规格分为A、B、C 3组,A组为未分级组[体长(5.32±0.52)cm,体重(1.60±0.54)g],B、C 2组为分级组,其中B组为大规格组[体长(5.63±0.41)cm,体重(1.88±0.50)g],C组为小规格组[体长(4.85±0... 将来自于同一亲本的黄颡鱼按规格分为A、B、C 3组,A组为未分级组[体长(5.32±0.52)cm,体重(1.60±0.54)g],B、C 2组为分级组,其中B组为大规格组[体长(5.63±0.41)cm,体重(1.88±0.50)g],C组为小规格组[体长(4.85±0.22)cm,体重(1.11±0.17)g],饲养在9个网箱中。经60 d养殖,B组增长率显著高于C组,A、B 2组无显著差异;3组增重率无显著差异。A组的体长和体重的变异系数显著高于B、C 2组,B、C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C组的体长和体重变异系数的变化率显著高于A、B 2组。各组的成活率、特定生长率、雌雄比率、成熟度指标均差异不显著;各组中雄性的增长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高于雌性,除A组增长率雌雄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组各指标雌雄差异均显著;而成熟度各组中雌性均显著高于雄性。试验结果表明,黄颡鱼早期分级养殖,有利于保持整体规格的一致,但对整体的成活率及特定生长率等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分级养殖 生长 性比
下载PDF
用浮游植物的生产量估算武昌东湖鲢鳙生产潜力与鱼种放养量的探讨 被引量:41
16
作者 王骥 梁彦龄 《水产学报》 CAS 1981年第4期343-350,共8页
本文根据浮游植物生产量求得对鲢、鳙的供饵能力,并通过浮游植物对鲢、鳙转化效率的计算,估算出武昌东湖鲢、鳙的生产潜力,进而求得武昌东湖鲢、鳙的合理投放量。作者求得东湖浮游植物全年对鲢、鳙的供饵能力是61,153吨(鲜重);由此估算... 本文根据浮游植物生产量求得对鲢、鳙的供饵能力,并通过浮游植物对鲢、鳙转化效率的计算,估算出武昌东湖鲢、鳙的生产潜力,进而求得武昌东湖鲢、鳙的合理投放量。作者求得东湖浮游植物全年对鲢、鳙的供饵能力是61,153吨(鲜重);由此估算出东湖鲢、鳙的生产潜力是789公斤/公顷以上,每年鱼种(四寸以上)的合理投放量,鲢是 209万尾,鳙是 110万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潜力 合理投放 鲢鳙 浮游植物 鲜重 鱼种放养 估算 东湖 转化效率
下载PDF
两种不同低温应激方法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死亡率、血清皮质醇和天然免疫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何杰 强俊 +1 位作者 朱志祥 徐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9-925,共7页
采用两种不同降温方法,进行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60.13g)低温应激比较(水温从26℃降至致死温度8℃)。急性低温应激组以9℃/h的降温速度,2h后水温降至8℃;慢性低温应激组以3℃/d的降温速度,6d后水温降至8℃。以水温到达8... 采用两种不同降温方法,进行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60.13g)低温应激比较(水温从26℃降至致死温度8℃)。急性低温应激组以9℃/h的降温速度,2h后水温降至8℃;慢性低温应激组以3℃/d的降温速度,6d后水温降至8℃。以水温到达8℃时的时间为0h,比较致死温度下两种低温处理对吉富罗非鱼48h内累积死亡率、血清皮质醇与天然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致死温度下48h时,急性低温应激组的累积死亡率为53.33%,显著高于慢性低温应激组的26.67%(P<0.05);慢性低温应激组血清皮质醇水平低于急性低温应激组,血清溶菌酶、C3和IgM活力以及头肾中C型溶菌酶和抗菌肽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急性应激组(P<0.05)。急性低温应激组相对较高的血清皮质醇水平抑制了机体天然免疫活性,降低了鱼体的抵抗力。因此,在实际养殖生产中,通过适当的低温驯化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吉富罗非鱼的低温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低温应激 死亡率 皮质醇 天然免疫因子
下载PDF
唐鱼仔鱼对饥饿的应对策略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国柱 方展强 马广智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108-113,共6页
研究了延迟投喂对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仔鱼存活和生长的影响,探讨唐鱼仔鱼对饥饿的应对策略. 结果显示,在水温26.0±1.0℃条件下,唐鱼仔鱼在孵出后的2.5~3 d开口摄食,5 d卵黄消耗完毕. 18~25 d,延迟投喂0~3 d仔鱼的存... 研究了延迟投喂对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仔鱼存活和生长的影响,探讨唐鱼仔鱼对饥饿的应对策略. 结果显示,在水温26.0±1.0℃条件下,唐鱼仔鱼在孵出后的2.5~3 d开口摄食,5 d卵黄消耗完毕. 18~25 d,延迟投喂0~3 d仔鱼的存活率在80.4%~93.3%间变动,各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延迟投喂4 d,仔鱼的存活率下降至50%;延迟投喂5 d,仔鱼的存活率极显著下降,只有30.0%左右. 延迟投喂6 d以上,仔鱼的存活率为0,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唐鱼仔鱼的不可逆点(PNR)为孵出后的9 d. 延迟投喂2 d开始,仔鱼的生长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延迟投喂3 d是仔鱼的生长低谷,延迟4~5 d,仔鱼反而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25 d内,延迟投喂5 d仔鱼恢复到与正常投喂组接近的生长水平. 由此提出关于仔鱼应对饥饿对策的"存活与生长交易临界点"和"生存机遇期"两个观点,并对它们的生态学意义作了初步地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投喂 PNR 生长发育 仔鱼 唐鱼
下载PDF
真鲷幼鱼消化酶活性的昼夜变化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重刚 陈品健 郑森林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99-201,共3页
关键词 真鲷 幼鱼 消化酶 活性 昼夜节律 海水鱼
下载PDF
黑脊倒刺鲃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唐良华 苏敏 +1 位作者 尤永隆 林丹军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6-49,共4页
黑脊倒刺鲃的仔、稚、幼鱼发育的特点基本上和四大家鱼一致,仅卵黄囊消失得较迟。黑脊倒刺鲃从1日龄早期仔鱼发育到32日龄早期幼鱼期间,体长平均日增长0.4 mm,体重平均日增长5.65 mg。体长增长呈直线增长,体重和体长关系呈幂函数关系。
关键词 黑脊倒刺鲃 生长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