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裸舟形藻的优化培养及在仿刺参养殖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笑月 王旭达 +5 位作者 刘卫东 谢玺 宋广军 李石磊 董颖 周遵春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8,共8页
底栖硅藻营养丰富,是仿刺参养殖中重要的食物来源。分离获得单株底栖硅藻半裸舟形藻,并对影响其生长的pH、光照度、氮磷比、玉米素等环境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显示,培养基的最适初始pH 8.0,最佳光照度2500 lx,玉米素的最适添加质量浓... 底栖硅藻营养丰富,是仿刺参养殖中重要的食物来源。分离获得单株底栖硅藻半裸舟形藻,并对影响其生长的pH、光照度、氮磷比、玉米素等环境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显示,培养基的最适初始pH 8.0,最佳光照度2500 lx,玉米素的最适添加质量浓度1.0 mg/L,最佳氮磷比12.5。在此条件下,半裸舟形藻的比生长速率和细胞密度相对最高,积累的生物量最多。通过饲养试验研究半裸舟形藻对仿刺参幼参生长、消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共设3组,分别为商业饲料处理组、筒柱藻处理组和半裸舟形藻处理组。饲养试验共持续30 d,每10 d取样测定仿刺参的消化酶和免疫酶活性。结果表明,与筒柱藻和商业饲料相比,半裸舟形藻不但能够促进仿刺参生长,还可以更有效地提升仿刺参的消化酶和免疫酶活性。这表示饲喂半裸舟形藻对仿刺参的益生效果更明显,可以更有效地提升仿刺参的消化功能和免疫应答,抑制氧化损伤,提高磷酸酶响应能力和机体防御能力。试验结果可为底栖硅藻的培养和在仿刺参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裸舟形藻 仿刺参 生长表现 酶活性
下载PDF
大渡河上游玛柯河至脚木足河段浮游植物群落特征调查
2
作者 龚玉蓉 阴双雨 +5 位作者 刘鑫 陈铁锋 宋靖国 侯宁 刘苏 周青春 《四川水力发电》 2024年第1期123-126,共4页
为了解大渡河上游水域生态环境现状,该研究于2017-2018年春冬季2次对大渡河上游玛柯河至脚木足河段浮游植物进行收集分析,查明了浮游植物的动态变化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此次调查水域的浮游植物共鉴定出102种(属),隶属于6门46属。... 为了解大渡河上游水域生态环境现状,该研究于2017-2018年春冬季2次对大渡河上游玛柯河至脚木足河段浮游植物进行收集分析,查明了浮游植物的动态变化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此次调查水域的浮游植物共鉴定出102种(属),隶属于6门46属。其中硅藻门占绝对优势,有76种(属),占浮游植物总物种数的74.5%。各河段春季的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比冬季都有显著的增加,分别增加了3.7和2.8倍,但总体呈现低密度和低生物量的特征。为获得该水域浮游植物本底资源现状及水生态监测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大渡河上游
下载PDF
光质对新月菱形藻生长、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3
作者 夏心怡 彭瑞冰 +1 位作者 张聪颖 蒋霞敏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59,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对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生长、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确定新月菱形藻生长及油脂产量的最适光质。【方法】在智能光质培养箱的静置培养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不同光质(LED白光、LED红光、... 【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对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生长、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确定新月菱形藻生长及油脂产量的最适光质。【方法】在智能光质培养箱的静置培养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不同光质(LED白光、LED红光、LED蓝光、LED绿光和LED黄光)条件下新月菱形藻的生长、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光质对新月菱形藻的生长、总脂累积和脂肪酸合成有显著影响(P<0.05):LED绿光和黄光培养下新月菱形藻比生长速率显著高于白光、蓝光和红光组;LED白光、绿光和黄光培养下新月菱形藻的叶绿素a含量显著高于红光和蓝光组;LED白光、绿光和黄光培养下新月菱形藻的总脂含量显著高于红光和蓝光组;LED蓝光、绿光和黄光培养下新月菱形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显著高于白光和红光组;LED蓝光培养下新月菱形藻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LED红光培养下新月菱形藻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结论】LED绿光和黄光能提高新月菱形藻的生长速率,LED蓝光有利于提高新月菱形藻的PUFAs和EPA的含量,LED红光有利于提高新月菱形藻的DHA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菱形藻 光质 生长 总脂含量 脂肪酸
下载PDF
响应面法改良牟氏角毛藻培养基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琦 张树林 +2 位作者 张达娟 贾滢暄 王泽斌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25-233,共9页
为优化牟氏角毛藻的培养基配方,提高牟氏角毛藻生长速度及细胞密度,采用响应面法筛选f/2培养基中的NaNO_(3)、NaH_(2)PO_(4)·H2O、Na_(2)SiO_(3)和C6H8FeNO7质量浓度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根据单因素试验筛选出牟氏角毛藻相对适宜... 为优化牟氏角毛藻的培养基配方,提高牟氏角毛藻生长速度及细胞密度,采用响应面法筛选f/2培养基中的NaNO_(3)、NaH_(2)PO_(4)·H2O、Na_(2)SiO_(3)和C6H8FeNO7质量浓度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根据单因素试验筛选出牟氏角毛藻相对适宜的营养盐质量浓度范围为:NaNO_(3)10~30 mg·L^(-1),NaH_(2)PO_(4)·H2O 1.0~3.0 mg·L^(-1),Na_(2)SiO_(3)20~80 mg·L^(-1),C6H8FeNO70.1~0.5 mg·L^(-1);通过响应面优化,4种营养盐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强弱依次为NaNO_(3)>Na_(2)SiO_(3)>NaH_(2)PO_(4)·H2O>C6H8FeNO7,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NaNO_(3)21.8 mg·L^(-1)、NaH_(2)PO_(4)·H2O 2.93 mg·L^(-1)、Na_(2)SiO_(3)54.2 mg·L^(-1)、C6H8FeNO70.158 mg·L^(-1)。使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培养该藻,密度提高27.95%,显著高于f/2培养基组的细胞密度(P<0.05),第4天后试验组牟氏角毛藻光合系统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该方法筛选得出的营养盐质量浓度可以显著提高牟氏角毛藻的生长速度及细胞密度,结果为牟氏角毛藻的高密度培养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氏角毛藻 响应面法 营养盐 细胞密度
下载PDF
微藻饲料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珍珠 常顺 《黑龙江水产》 2023年第2期87-92,共6页
微藻(Microalgae)富含水生动物生长所必需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是新兴的水产饲料替代成分。通过综述近年来用微藻替代饲料在水生动物生长中的影响研究,分析微藻替代饲料的应用价值、困境和未来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利用微藻研发... 微藻(Microalgae)富含水生动物生长所必需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是新兴的水产饲料替代成分。通过综述近年来用微藻替代饲料在水生动物生长中的影响研究,分析微藻替代饲料的应用价值、困境和未来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利用微藻研发和生产水产饲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Microalgae) 水产饲料 水产养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绿色杜氏藻生长及生化组分的影响
6
作者 戴梦一 张晶 +1 位作者 徐仰仓 张福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0-259,共10页
绿色杜氏藻耐盐性极强,可在5.5 mol/L饱和盐溶液中存活,细胞物质组成丰富,可作水产开口饵料及保健食品。本试验以绿色杜氏藻为材料,以Walne人工海水培养基作为培养底物,对比不同质量浓度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吲哚-3-乙酸和人工合成类生长... 绿色杜氏藻耐盐性极强,可在5.5 mol/L饱和盐溶液中存活,细胞物质组成丰富,可作水产开口饵料及保健食品。本试验以绿色杜氏藻为材料,以Walne人工海水培养基作为培养底物,对比不同质量浓度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吲哚-3-乙酸和人工合成类生长调节剂2,4-二氯苯氧乙酸(2,4-D)作为微藻培养添加剂对绿色杜氏藻生长及生化组分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培养期末,吲哚-3-乙酸和2,4-二氯苯氧乙酸最佳施用质量浓度分别为0.20、0.05 mg/L,细胞密度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20.74%、9.37%,收获生物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25倍、1.09倍,该藻叶绿素含量均显著提升(P<0.05);培养期末,光合速率随生长调节剂质量浓度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呼吸速率均有提升;培养期末,0.2 mg/L吲哚-3-乙酸作用下胞外多糖含量相比对照组提升33.00%,0.05 mg/L 2,4-二氯苯氧乙酸作用下可溶性蛋白含量相比对照组提升了43.21%,0.02 mg/L吲哚-3-乙酸作用下甘油含量相比对照组提升了68.11%;0.20 mg/L吲哚-3-乙酸、0.50 mg/L 2,4-二氯苯氧乙酸作用下总脂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46.16%和53.25%,油脂产率分别提升至对照组的1.46及1.54倍。从经济成本及生态可行性考虑,0.20 mg/L的吲哚-3-乙酸更适宜作为绿色杜氏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杜氏藻 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长 生化组成
下载PDF
乌溪江水库遂昌段浮游生物调查与水质评价
7
作者 周海东 高心明 高遐 《丽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60-68,共9页
为更好地了解乌溪江水库水生态环境水质和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在乌溪江水库遂昌县境内布设5个采样点,对不同季节的水质理化性质和主要营养盐浓度进行测定,对浮游生物样品进行采集与分析。共鉴定浮游植物8门34种,其中硅藻和绿藻最为常见,... 为更好地了解乌溪江水库水生态环境水质和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在乌溪江水库遂昌县境内布设5个采样点,对不同季节的水质理化性质和主要营养盐浓度进行测定,对浮游生物样品进行采集与分析。共鉴定浮游植物8门34种,其中硅藻和绿藻最为常见,针杆藻和多甲藻为冬季优势种,平均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4.23和1.20。共鉴定浮游动物3门17种,其中,臂尾轮虫为最常见优势种,平均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为3.55和1.25。运用综合营养指数法对水库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平均值为38.63,表明水库处于中营养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溪江水库 浮游生物 多样性 水质 富营养化
下载PDF
罗非鱼对蓝藻的摄食消化及对富营养化水体水华的控制 被引量:46
8
作者 陆开宏 金春华 王扬才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11-818,共8页
2000年至2003年实验研究尼罗罗非鱼对铜绿微囊藻摄食、消化特性的基础上,在宁波月湖等富营养化景观水体进行了罗非鱼控制蓝藻水华的应用试验.研究表明,罗非鱼对水华蓝藻有很强的摄食与消化能力.25 ℃条件下,罗非鱼鱼种对铜绿微囊藻的平... 2000年至2003年实验研究尼罗罗非鱼对铜绿微囊藻摄食、消化特性的基础上,在宁波月湖等富营养化景观水体进行了罗非鱼控制蓝藻水华的应用试验.研究表明,罗非鱼对水华蓝藻有很强的摄食与消化能力.25 ℃条件下,罗非鱼鱼种对铜绿微囊藻的平均消化率达67.5%,摄食率则随鱼体体重及水温的升高而增加.1999年至2000年蓝藻泛滥的月湖水体,2001年和2002年先后放养鲢鳙蚌(9.8 g·m-3)和罗非鱼鱼种(3~5 g·m-3)后,蓝藻水华不再出现,浮游藻类年平均细胞数量分别比2000年下降67.5%和79.6%,年平均生物量分别下降48.6%和63.8%;蓝藻占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70.0%分别下降至22.1%和11.2%,水体透明度则由之前的20~50 cm上升至55~137 cm.在已经发生严重蓝藻水华的镇海公园等水体中,放养罗非鱼鱼种 (8~15 g·m-3)20 d左右,水华消失,叶绿素含量和浮游植物数量显著下降,水体透明度明显提高.罗非鱼放养对水体氮、磷等营养盐指标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可能与系统初始的群落结构、营养状态及水体所承受的营养物负荷存在更大的关系.罗非鱼放养应是控制富营养化水体蓝藻水华的理想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富营养化 蓝藻水华 摄食 消化 生态效应
下载PDF
地衣芽孢杆菌对异育银鲫消化机能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2
9
作者 刘波 刘文斌 王恬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0-84,共5页
将375尾异育银鲫随机分成5组,1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另外4组为试验组,在投喂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0、200、300和400 mg·kg-1的地衣芽孢杆菌,连续投喂92 d,测定了鱼的体重及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00和300 mg&#... 将375尾异育银鲫随机分成5组,1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另外4组为试验组,在投喂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0、200、300和400 mg·kg-1的地衣芽孢杆菌,连续投喂92 d,测定了鱼的体重及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00和300 mg·kg-1地衣芽孢杆菌均显著提高了鱼体增重率和干物质、粗蛋白及磷表观消化率(P<0.05),并降低了饵料系数,还显著提高了食糜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及肠道组织蛋白酶活性(P<0.05);添加400 mg·kg-1地衣芽孢杆菌也显著提高了食糜淀粉酶和肠道组织蛋白酶活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对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是显著降低了肝胰脏淀粉酶活性(P<0.05).因此,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增加了肠道消化酶活性,促进了鱼体生长,对异育银鲫的最适添加量为200~300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 消化酶活性 表观消化率 增重率 异育银鲫
下载PDF
象山港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的季节变动 被引量:29
10
作者 王春生 刘镇盛 何德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5-599,共5页
浮游动物是水域主要的次级生产者,也是养殖经济动物的重要饵料,其数量分布和变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渔业资源的变动.象山港是多种海洋生物繁殖、索饵和肥育的优良场所,也是浙江省发展海水养殖业的重要基地之一.自1980年全国海岸带海洋... 浮游动物是水域主要的次级生产者,也是养殖经济动物的重要饵料,其数量分布和变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渔业资源的变动.象山港是多种海洋生物繁殖、索饵和肥育的优良场所,也是浙江省发展海水养殖业的重要基地之一.自1980年全国海岸带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以来,陆续有一些象山港浮游动物的报导[1-4],①,但缺少针对整个港区浮游动物数量分布的专门调查和研究.为此,在2000年春、夏、秋、冬季分别进行了4个航次的全港区浮游动物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 浮游动物 生物量 丰度 季节变动 平面分布
下载PDF
水产养殖对流沙湾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郭永坚 罗昭林 +3 位作者 朱长波 李俊伟 粟丽 郭奕惠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7-65,共9页
于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在流沙湾海区进行了3个季度的浮游植物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80种,包括硅藻门34属69种,甲藻门5属9种,蓝藻门2属2种,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 于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在流沙湾海区进行了3个季度的浮游植物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80种,包括硅藻门34属69种,甲藻门5属9种,蓝藻门2属2种,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和中心圆筛藻(Coscinodiscus centralis)等。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为0.001×104-1.495×10^4个·L^-1),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且内港丰度普遍低于外港。扇贝主养区、网箱鱼类养殖区、珍珠贝养殖区的多样性指数普遍高于对照区(无养殖区),且网箱鱼类养殖区最高。夏、秋两季扇贝主养区丰度相对较高,网箱鱼类养殖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则与对照区相近,珍珠贝养殖区丰度夏季较高(1.099×10^4个·L^-1)而秋季较低(0.021×104个·L^-1)。结果表明,近年来流沙湾海区浮游植物种类及丰度锐减;扇贝养殖可提高浮游植物丰度,鱼类网箱养殖则反之;密集的网箱设施阻碍了湾口水流交换,减少了营养物质的运输并限制了内港珍珠贝养殖区浮游植物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沙湾 浮游植物 扇贝 网箱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干露和冷藏对坛紫菜及杂藻存活与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昌生 翁琳 +3 位作者 汪磊 纪德华 谢潮添 徐燕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1-136,共6页
将人工养殖的坛紫菜叶状体及与其有生长竞争关系的5种大型杂藻——肠浒苔、条浒苔、孔石莼、真江蓠、水云以及卵形藻等进行干露和冷藏实验.结果表明,坛紫菜叶状体干露至含水率10%~15%后直接培养,其成活率在99%以上,增重率与未... 将人工养殖的坛紫菜叶状体及与其有生长竞争关系的5种大型杂藻——肠浒苔、条浒苔、孔石莼、真江蓠、水云以及卵形藻等进行干露和冷藏实验.结果表明,坛紫菜叶状体干露至含水率10%~15%后直接培养,其成活率在99%以上,增重率与未经干露组的相比无显著差异;大型杂藻干露后含水率低于25%时则全部死亡;坛紫菜叶状体含水率为10%~15%时,在低温-20℃冷藏30d后进行培养,成活率达99%~100%,当含水率低于10%时,其成活率低于30%;坛紫菜叶状体含水率高于或低于10%~15%时进行低温冷藏,均会影响其成活率及冷藏后培养时的藻体增重率;与坛紫菜叶状体冷藏相同天数的大型杂藻,其死亡率达到100%;干露和冷藏可以有效地杀死与坛紫菜叶状体有竞争关系的杂藻,并且可以应用于生产以提高坛紫菜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 大型杂藻 底栖硅藻 干露 冷藏
下载PDF
螺旋藻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体色的影响 被引量:24
13
作者 张饮江 何培民 何文辉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9-62,共4页
以螺旋藻饵料喂养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试验 ,结果表明 ,螺旋藻能促进幼蟹的生长和加深成蟹的体色 ;在相同水温及投饵量 (投喂量占体重的百分比 )等条件下 ,随螺旋藻干粉投喂量的增加 ,幼蟹体重增加 ,成蟹体色加深。以投喂含... 以螺旋藻饵料喂养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试验 ,结果表明 ,螺旋藻能促进幼蟹的生长和加深成蟹的体色 ;在相同水温及投饵量 (投喂量占体重的百分比 )等条件下 ,随螺旋藻干粉投喂量的增加 ,幼蟹体重增加 ,成蟹体色加深。以投喂含螺旋藻 6%的饵料为最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饲料 螺旋藻 Β-胡萝卜素 生长 体色
下载PDF
温度逆境处理提高拟微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EPA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官品 张继民 +1 位作者 魏东 张学成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32-135,共4页
关键词 微藻 眼点拟微球藻 EPA 温度逆境 细胞态饵料 成活率 二十碳五烯酸
下载PDF
不同生长阶段微绿球藻的营养价值 被引量:13
15
作者 黄旭雄 周洪琪 +1 位作者 朱建忠 倪勤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7-480,共4页
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是一种重要的海产经济微藻,易培养,是海产苗种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饵料微藻.在澳大利亚及以色列等国家,微绿球藻被规模化培养来用于生产高纯度的EPA[1].
关键词 生长阶段 微绿球藻 营养价值 海洋养殖 水产动物饵料
下载PDF
摄食浒苔和人工饵料的点篮子鱼幼鱼肌肉营养成分比较 被引量:10
16
作者 宋超 赵峰 +3 位作者 刘鉴毅 王妤 黄晓荣 庄平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47-2056,共10页
本试验旨在比较摄食浒苔和人工饵料的点篮子鱼幼鱼肌肉营养成分。试验选择180尾体质健壮、规格一致的点篮子鱼幼鱼,设置2个饵料组(浒苔组和人工饵料组),分别投喂浒苔鲜样和人工饵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1... 本试验旨在比较摄食浒苔和人工饵料的点篮子鱼幼鱼肌肉营养成分。试验选择180尾体质健壮、规格一致的点篮子鱼幼鱼,设置2个饵料组(浒苔组和人工饵料组),分别投喂浒苔鲜样和人工饵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1)浒苔组点篮子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相对增长率均显著低于人工饵料组(P<0.05);浒苔组点篮子鱼幼鱼的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人工饵料组(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人工饵料组(P<0.05),水分含量在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浒苔组和人工饵料组点篮子鱼幼鱼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检出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6.72和70.05,其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标准。3)浒苔组点篮子鱼幼鱼脂肪酸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ω3PUFA)含量均显著高于人工饵料组(P<0.05)。从以上结果可见,2组点篮子鱼幼鱼均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从EAAI及EPA+DHA、ω3PUFA含量来看,浒苔组点篮子鱼的各种必需氨基酸和重要多不饱和脂肪酸营养均较优,摄食浒苔后的点篮子鱼味道鲜美,并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篮子鱼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浒苔 人工饵料
下载PDF
NaHCO_3浓度对等鞭藻3011、等鞭藻塔溪堤品系和绿色巴夫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梁英 麦康森 +1 位作者 孙世春 梁广尧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7-40,共4页
对等鞭藻 30 11(Isochrysisgalbana 30 11)、等鞭藻塔溪堤品系 (TahitianIsochrysisgalbana)和绿色巴夫藻 (Pavlovaviridisai) 3株微藻种进行培养。NaHCO3的质量浓度分别为 0 ,2 0 0 ,4 0 0 ,80 0 ,12 0 0和 16 0 0mg/L ,培养温度 (2 2&... 对等鞭藻 30 11(Isochrysisgalbana 30 11)、等鞭藻塔溪堤品系 (TahitianIsochrysisgalbana)和绿色巴夫藻 (Pavlovaviridisai) 3株微藻种进行培养。NaHCO3的质量浓度分别为 0 ,2 0 0 ,4 0 0 ,80 0 ,12 0 0和 16 0 0mg/L ,培养温度 (2 2± 1)℃ ,盐度 2 8,光照强度 50 0 0lx。结果表明 ,NaHCO3的浓度对 3株微藻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 ,经过 6d的培养 ,培养液中不加NaHCO3、但连续充气组中 3株微藻的细胞浓度都达到最大值 ;除充气不加NaHCO3组外 ,3株微藻的细胞浓度都在NaHCO316 0 0mg/L组中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鞭藻3011 等鞭藻塔溪堤品系 绿色巴夫藻 微藻培养 生长 NaHCO3浓度
下载PDF
超滤技术在单胞藻浓缩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宫庆礼 崔建洲 +2 位作者 潘克厚 郭春 刘忠英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7,47,共4页
利用超滤技术浓缩单胞藻 ,易于冷冻干燥及保存 ,提高劳动生产率 ,增加产量满足工业化要求。本实验选用板框式超滤器方法进行单胞藻浓缩实验 ,主要包括超滤膜规格的筛选 ,浓缩实验 ,滤膜的清洗等 ,结果表明经超滤处理后单胞藻浓度可达每... 利用超滤技术浓缩单胞藻 ,易于冷冻干燥及保存 ,提高劳动生产率 ,增加产量满足工业化要求。本实验选用板框式超滤器方法进行单胞藻浓缩实验 ,主要包括超滤膜规格的筛选 ,浓缩实验 ,滤膜的清洗等 ,结果表明经超滤处理后单胞藻浓度可达每毫升24×108个 ,冷藏存放3个月后 ,对脂肪酸组分及含量进行分析 ,并再接种培养和成活率检测 ,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技术 单胞藻 浓缩 超滤膜
下载PDF
绿色巴夫藻和米氏凯伦藻对3种常见抗生素胁迫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洪斌 成明 +2 位作者 杨艳艳 李士虎 阎斌伦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29-332,共4页
在微藻培养过程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抗生素,采用吸光度法测定其生长量。试验结果表明,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及链霉素质量浓度小于200μg/mL,对绿色巴夫藻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氨苄青霉素质量浓度为200μg/mL、培养11d,生长量最高,为... 在微藻培养过程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抗生素,采用吸光度法测定其生长量。试验结果表明,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及链霉素质量浓度小于200μg/mL,对绿色巴夫藻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氨苄青霉素质量浓度为200μg/mL、培养11d,生长量最高,为对照组的2.4倍;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及链霉素质量浓度为200μg/mL时,绿色巴夫藻的比生长速率分别高出空白对照组45%、83%及3.6%;高于此质量浓度,则表现出微弱抑制作用;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及链霉素质量浓度低于800、500、200μg/mL,对米氏凯伦藻有促进作用,其中卡那霉素质量浓度为100μg/mL、培养12d,生长量最高,超过对照组31%;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及链霉素质量浓度为800、500、200μg/mL,比生长速率高出空白对照组6.6%、43%及39%;高于此质量浓度,则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试验证实,氨苄青霉素与链霉素在一定质量浓度下可以促进藻体生长,高于一定质量浓度则表现抑制,不同藻类响应程度及阈值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巴夫藻 米氏凯伦藻 抗生素 比生长速率 胁迫 响应
下载PDF
不同营养盐浓度对6种海洋微藻群落演替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梁英 刘春强 +1 位作者 田传远 孙明辉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27-635,共9页
在不同的营养盐总体浓度(2f、f/2、f/8培养基)、不同的氮质量浓度(299.2、74.8、18.7mg/L)、不同的磷质量浓度(17.6、4.4、1.1mg/L)和不同的铁质量浓度(15.6、3.9、0.98mg/L)下,对三角褐指藻、杜氏盐藻、米氏凯伦藻、小新月菱形藻、青... 在不同的营养盐总体浓度(2f、f/2、f/8培养基)、不同的氮质量浓度(299.2、74.8、18.7mg/L)、不同的磷质量浓度(17.6、4.4、1.1mg/L)和不同的铁质量浓度(15.6、3.9、0.98mg/L)下,对三角褐指藻、杜氏盐藻、米氏凯伦藻、小新月菱形藻、青岛大扁藻和前沟藻进行混合培养试验,采用恒定最终密度法研究营养盐浓度对6种海洋微藻群落演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高营养盐浓度(2f培养基)时绿藻占优势,占总细胞密度的75.6%,随着营养盐浓度的降低,硅藻竞争力上升,在低营养盐浓度(f/8培养基)时,硅藻占总细胞密度的57.0%。在氮高质量浓度(299.2mg/L)时,硅藻占优势,占总细胞密度的55.7%,随着氮质量浓度降低,硅藻竞争力下降;在氮低质量浓度(18.7mg/L)时,硅藻和绿藻比例分别是46.6%和48.3%。在磷高质量浓度(17.6mg/L)下,绿藻占优势,占总细胞密度的63.6%,随着磷质量浓度降低,硅藻逐渐占优势;在磷低质量浓度(1.1mg/L)时,硅藻细胞比例为54.3%。硅藻在铁高质量浓度(15.6mg/L)和低质量浓度(0.98mg/L)时,都能占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分别占总细胞密度的71.5%和52.1%。在所有的处理组中,甲藻的生长均受到抑制,只占总细胞密度的很小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营养盐浓度 质量浓度 群落演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