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1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淡水池塘养殖发展的时空格局与前景展望
1
作者 张辉 吴湘香 +4 位作者 陶玲 代梨梨 彭亮 万朝阳 李谷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49,共8页
淡水池塘养殖是我国重要的渔业生产方式,解析其时空发展格局对于研判和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十分必要。本研究以历年来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对近40年以来(1980-2020年,以5年为间隔;另有2021、2022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淡水池塘... 淡水池塘养殖是我国重要的渔业生产方式,解析其时空发展格局对于研判和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十分必要。本研究以历年来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对近40年以来(1980-2020年,以5年为间隔;另有2021、2022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淡水池塘养殖产量、面积、单产、占渔业总产量的比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养殖产量总体呈持续增加趋势,但增长率波动式放缓,1980-2020年增长率从181.9%下降至12.0%,2020-2022年均值为2348.3万吨,平均增长率为2.9%;(2)养殖面积亦呈持续增加趋势,但增长率波动式放缓,从53.1%下降至4.8%,2020-2022年均值261.8万hm^(2),平均增长率为0%;(3)单产总体呈波动式增长,但增长率从82.8%逐步下降至13.7%,2020-2022年均值604.7 kg/667 m^(2),平均增长率为2.4%;(4)各省淡水池塘养殖产量占渔业总产量比重的均值呈先上升后逐渐持平的趋势,1995-2022年波动持平变幅在44.6%~49.0%。受水土资源和环境保护刚性约束,当前淡水池塘养殖发展亟需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生态-经济合作型渔业综合体将是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 淡水渔业 水产养殖 产量 面积 时空格局
下载PDF
内陆地区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生态影响因子
2
作者 孙世萍 咸玉兰 +6 位作者 韩军军 陈韩飞 热比古丽·沙吾提 米乃瓦尔·木依提 陈朋 陈牧霞 祁峰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6-103,共8页
在新疆昌吉市森淼渔业专业合作社6 667 m^(2)、水深约1.6 m池塘中,放入经12 d淡化至盐度0.8左右的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苗种,放养密度约为45 ind./m^(3)。放苗当天即采用标准方法开始第一次采样,每周采样1次,共采集12次,调... 在新疆昌吉市森淼渔业专业合作社6 667 m^(2)、水深约1.6 m池塘中,放入经12 d淡化至盐度0.8左右的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苗种,放养密度约为45 ind./m^(3)。放苗当天即采用标准方法开始第一次采样,每周采样1次,共采集12次,调查新疆昌吉地区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池塘中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变化,借助多变量分析方法揭示浮游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时空变动及其主要生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103种(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数最多为39种(属),其次为硅藻门29种(属)和蓝藻门23种(属),其他各门种类数不多于4种(属);优势种8种(属)。调查期间浮游植物总平均密度为(2.05±2.93)×10~8ind./L,变幅为4.58×102~9.66×10~8ind./L,总平均生物量为(30.49±33.81)mg/L,变幅为0.80~101.47 mg/L。冗余分析(RDA)表明,铵态氮和活性磷与具星小环藻(Cyclotella stelligera)的相关性较低,而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月牙藻(Selenastrum bibraianum)和衣藻(Chlamydomonas spp.)更易在较高的铵态氮环境中建立优势地位;活性磷含量的增加可能是促进蓝藻大量繁殖的重要因素;植食性浮游动物牧食会对浮游植物群落变动产生一定影响,这种变动更倾向于从小型可食性到较大个体或不可食性种类转变。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受生态因子的影响存在显著时空变化,掌握其变动规律对进一步开展池塘水质调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影响因子 南美白对虾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在低氧环境下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评估
3
作者 段毓佳 谭建 +5 位作者 栾生 罗坤 王宏杰 隋娟 孟宪红 孔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7,共10页
在水产养殖中,尤其是高密度养殖情况下,缺氧会短期内造成个体的大量死亡,从而影响生产效益。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高抗和快大2个品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高致死溶解氧(DO)胁迫的方式,对2个品系各41个家系共计6560尾... 在水产养殖中,尤其是高密度养殖情况下,缺氧会短期内造成个体的大量死亡,从而影响生产效益。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高抗和快大2个品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高致死溶解氧(DO)胁迫的方式,对2个品系各41个家系共计6560尾幼虾进行低氧耐受性测试,统计高致死溶解氧水平下幼虾的存活性状,分析不同品系间及同一品系不同家系间耐低氧性状的差异,评估其遗传参数;对耐受性有显著差异的家系个体的鳃、肌肉、肝胰腺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并比较其细胞水平上的差异。结果显示,在0.3mg/L低氧条件下,高抗品系和快大品系的家系半致死存活率SS50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高抗品系SS50为49.30%,快大品系SS50为42.52%;家系间存活时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60%和45%。利用阈值性状动物模型,以半致死时的个体存活状态作为观测值(存活为1,死亡为0)估算的遗传参数为(0.345±0.031)~(0.378±0.029),经过转换后在连续变化的观测值尺度上的遗传力为(0.219±0.031)~(0.237±0.029),表现为中等遗传力水平。高抗品系中低氧耐受家系和低氧敏感家系的鳃、肌肉和肝胰腺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但不同的家系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逆生理特征差异,这可能与高抗不同家系抗逆耐受力强弱有关。不同家系间在低氧胁迫下的存活时间、生理特性差异以及各品系遗传力估算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对高致死溶解氧水平的耐受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选育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低溶解氧 遗传力 组织损伤 选育
下载PDF
套养池塘主要养殖阶段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4
作者 傅建军 安睿 +3 位作者 朱文彬 王兰梅 罗明坤 董在杰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4-112,共9页
为探究长江中下游地区套养池塘主要养殖阶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9年5—9月,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宜兴屺亭科研实验基地主养鲤(Cyprinus carpio,“福瑞鲤2号”)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为探究长江中下游地区套养池塘主要养殖阶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9年5—9月,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宜兴屺亭科研实验基地主养鲤(Cyprinus carpio,“福瑞鲤2号”)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中威1号”)、套养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H.nobilis),采用人工投喂的常规鱼种培育池塘中,每间隔15~25 d测定水体理化指标及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结果显示,主要养殖阶段池塘总氮和氨氮浓度呈上升趋势,并逐渐趋于稳定;亚硝酸氮含量在养殖周期内浓度均较低,总磷先上升、后下降。实验中共检测到浮游植物8门77属,以绿藻门和蓝藻门为主;浮游动物5类72种,以原生动物和轮虫类为主。基于浮游生物密度的主成分分析(PCA)和热图显示,实验期间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时序性变化,优势种及其密度变化明显。冗余分析(RDA)表明,总氮和亚硝酸氮浓度显著影响浮游植物丰度(P<0.05);水温、p H和亚硝酸氮浓度显著影响浮游动物丰度(P<0.05)。14个浮游生物优势种的密度与水体理化指标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P<0.05)。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套养池塘主要养殖阶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时序性变化明显,水体理化指标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套养模式下池塘的水质监测和调控及养殖管理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生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RDA分析
下载PDF
哈尔滨地区精养/半精养池塘底泥细菌群落分析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
5
作者 崔看利 周文婧 +4 位作者 郝其睿 黄丽 覃东立 霍堂斌 黄晓丽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4年第1期9-18,共10页
为了探究哈尔滨地区精养(JY)和半精养(CF)2种养殖模式下,主养鲤(Cyprinus carpio)池塘底泥细菌群落结构特征,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了2种池塘底泥细菌群落及其PICRUSt功能预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解析了环境因子与细菌群落结... 为了探究哈尔滨地区精养(JY)和半精养(CF)2种养殖模式下,主养鲤(Cyprinus carpio)池塘底泥细菌群落结构特征,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了2种池塘底泥细菌群落及其PICRUSt功能预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解析了环境因子与细菌群落结构的相关性。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精养池塘水质优于半精养池塘,水体总氮(TN)、总磷(TP)浓度均低于半精养池塘,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总有机碳(TOC)浓度显著低于半精养池塘(P<0.05)。半精养池塘水体及底泥酸碱度(pH)均显著低于精养池塘(P<0.05)。精养池塘底泥细菌群落α-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半精养池塘,但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的香农(Shannon)和辛普森(Simpson)指数与底泥中氨氮(NH^(+)_(4)-N)浓度呈正相关关系。2个池塘底泥中优势菌门分布较为一致,共有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但优势菌属存在一定差异,精养池塘的则为史密斯氏菌属(Smithella)和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而半精养池塘的优势菌属为铁矿单胞菌属(Arenimonas)、藤黄色单胞菌属(Luteimonas)。2个养殖池塘底泥菌群的主要功能基本一致,但两者代谢过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水体NH^(+)_(4)-N、pH、TOC及底泥pH是影响2种池塘底泥菌群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为渔业生产方式引起环境因子变化,从而对养殖池塘底泥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及深度认识池塘生态系统微生物作用和功能提供理论、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群落结构 多样性 底泥 池塘 精养/半精养
下载PDF
天津地区淡水池塘养殖现状及对策建议
6
作者 李楠 张连英 +3 位作者 丁子元 吴会民 冯守明 宋香荣 《天津农林科技》 2024年第1期37-40,共4页
文章简要介绍了天津地区淡水池塘养殖的现状,总结出天津市淡水池塘养殖的主要模式,分析了淡水养殖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病害频发造成养殖成功率低;养殖品种老化和养殖模式单一;水产品苗种市场鱼龙混杂、优劣难辨;养殖池塘设施维护不... 文章简要介绍了天津地区淡水池塘养殖的现状,总结出天津市淡水池塘养殖的主要模式,分析了淡水养殖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病害频发造成养殖成功率低;养殖品种老化和养殖模式单一;水产品苗种市场鱼龙混杂、优劣难辨;养殖池塘设施维护不到位;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等。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拓展养殖空间,优化养殖模式;加强水产养殖鱼种病害的科学防控;培养新型职业渔民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出台相关政策,维护养殖户权益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地区 淡水池塘 养殖现状 对策建议
下载PDF
鲤多拷贝基因MRC1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7
作者 常松欢 王嘉利 +3 位作者 许建 张瀚元 张天杨 江炎亮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4,共10页
甘露糖受体C1型基因(mannose receptor C-type 1,MRC1)是C型凝集素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其编码的甘露糖受体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在先天免疫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MRC1基因在哺乳动物免疫反应中的作用被广泛研究,但在鱼类中的研究较少。近年... 甘露糖受体C1型基因(mannose receptor C-type 1,MRC1)是C型凝集素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其编码的甘露糖受体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在先天免疫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MRC1基因在哺乳动物免疫反应中的作用被广泛研究,但在鱼类中的研究较少。近年来,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发展,由病原微生物引发的疾病频繁暴发,其中,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常见的致病菌之一。本研究首次在鲤(Cyprinus carpio)全基因组范围鉴定MRC1基因,共发现11个基因拷贝,并进行了功能域预测、共线性分析、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MRC1基因在物种进化过程中保守程度较高。拷贝数比较分析发现,MRC1基因在不同物种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拷贝现象,在多数鱼类中发现2个拷贝,而在鲤中发现多达11个拷贝。同时,比较了各拷贝在健康鲤脑、肌肉、肝脏和脾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发现在免疫相关组织脾脏中的表达量相对高于其他组织。进一步对感染嗜水气单胞菌4、12、24 h后在鲤脾脏中的表达进行差异比较分析,发现不同拷贝的表达特征各有差异,其中,HHLG13g0734在感染嗜水气单胞菌4 h后表达显著上调,HHLG13g0734在感染24h后表现出极显著上调,HHLG3g0497在整个感染过程中表达显著下调,表明鲤MRC1基因只有部分拷贝保留了免疫相关功能及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鲤MRC1基因在抵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过程中发挥的免疫功能,并为分子选育抗病新品系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糖受体C1型 多拷贝基因 系统进化树 嗜水气单胞菌
下载PDF
工厂化水产养殖设施保温技术研究进展
8
作者 孙侦龙 宋家帅 +6 位作者 焦冬祥 杨志鹏 吴照学 叶章颖 李国峰 吴爱君 鲍恩财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82-188,共7页
工厂化水产养殖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其较传统粗放式养殖在生产各环节可调控、水质可处理,养殖模式符合节能环保理念,在我国发展迅速。本文介绍了工厂化水产养殖设施的发展现状,综述了水产养殖大棚、水产养殖温室、水产养殖车间保温技术... 工厂化水产养殖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其较传统粗放式养殖在生产各环节可调控、水质可处理,养殖模式符合节能环保理念,在我国发展迅速。本文介绍了工厂化水产养殖设施的发展现状,综述了水产养殖大棚、水产养殖温室、水产养殖车间保温技术研究现状,并详细分析了养殖车间顶部保温技术和墙体保温技术(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外墙中置保温),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内容,以期为国内开展工厂化水产养殖设施保温技术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厂化水产养殖 养殖设施 保温技术
下载PDF
稻田垄沟稻虾鳖综合种养技术初探
9
作者 阮记明 李小勇 +4 位作者 徐兴川 陈朝 李卫明 傅雪军 朱昌兰 《江西水产科技》 2024年第1期15-17,共3页
2023年在江西省吉水县同江万亩稻渔产业园开展了稻田垄沟稻虾鳖综合种养技术研究,该模式利用稻田+垄沟+虾沟,在虾稻田环沟里耦合养殖鳖,进行种稻、养虾和养鳖共作。结果显示,稻田垄沟稻虾鳖综合种养平均每667 m^(2)产水稻662.5 kg、小龙... 2023年在江西省吉水县同江万亩稻渔产业园开展了稻田垄沟稻虾鳖综合种养技术研究,该模式利用稻田+垄沟+虾沟,在虾稻田环沟里耦合养殖鳖,进行种稻、养虾和养鳖共作。结果显示,稻田垄沟稻虾鳖综合种养平均每667 m^(2)产水稻662.5 kg、小龙虾80 kg、鳖105.9 kg;总产值13434.0元,纯利润达到8315.1元。表明垄沟稻虾鳖互利共生效果明显,稻虾鳖产量高,节本增效明显,该模式实现了“一田三用”,是一种适合在南方水源充足的地区大力推广的生态高效综合种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综合种养 垄沟 稻虾鳖
下载PDF
复合酸化剂对草鱼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10
作者 刘洋洋 洪梦杰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6-60,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复合酸化剂对草鱼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480尾体重相近的草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对照组草鱼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草鱼分别饲喂含有0.1%(0.1%复合酸化剂组)...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复合酸化剂对草鱼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480尾体重相近的草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对照组草鱼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草鱼分别饲喂含有0.1%(0.1%复合酸化剂组)、0.2%(0.2%复合酸化剂组)和0.4%(0.4%复合酸化剂组)复合酸化剂的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2%复合酸化剂组草鱼末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0.1%复合酸化剂组和0.2%复合酸化剂组草鱼肝体比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复合酸化剂组草鱼肌肉中的粗脂肪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0.2%复合酸化剂组草鱼肌肉中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0.2%复合酸化剂组和0.4%复合酸化剂组草鱼血清溶菌酶(LZM)活性、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复合酸化剂组草鱼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升高(P<0.05);0.2%复合酸化剂组草鱼血清尿素氮(BUN)含量显著降低(P<0.05),总蛋白(TP)、葡萄糖(GLU)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草鱼生产中添加适量的复合酸化剂可提高生长性能,改善体成分,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部分血清生化指标,且复合酸化剂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酸化剂 草鱼 生长性能 非特异性免疫力 血清生化指标
原文传递
菌藻协同对大口黑鲈养殖水环境、生长和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11
作者 曾天宇 陈曦 +8 位作者 徐慧敏 孟顺龙 金渝钦 胡庚东 李丹丹 裘丽萍 宋超 范立民 徐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7,共9页
为探索添加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小球藻+枯草芽孢杆菌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水环境、生长性能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在1000 L聚乙烯桶中进行试验,共设置空白组(饲喂基础饲料... 为探索添加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小球藻+枯草芽孢杆菌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水环境、生长性能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在1000 L聚乙烯桶中进行试验,共设置空白组(饲喂基础饲料)、小球藻组、枯草芽孢杆菌组和菌藻混合组(水体中同时添加小球藻和枯草芽孢杆菌)4个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50尾体质量为(11.71±0.90)g的大口黑鲈,进行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与空白组相比,加藻/菌试验组水体中所测理化指标总体上均有所优化,各试验组总氮、总磷和溶解氧含量差异较小,而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相差较大,尤其是菌藻混合组水体中的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在多数时间点均达到了最低水平(P<0.05);试验结束时,各试验组大口黑鲈的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较空白组有所增加,但仅菌藻混合组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试验过程中,与空白组相比,加藻/菌试验组鱼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溶菌酶(LZM)活力总体上均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尤其是菌藻混合组的抗氧化效果更好。研究表明,在水环境中添加小球藻或枯草芽孢杆菌均可以改善水质环境,促进大口黑鲈生长,提高其抗氧化和免疫能力,藻菌协同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小球藻 枯草芽孢杆菌 水质 生长性能
下载PDF
青岛崂山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特征
12
作者 张莹 赵信国 +4 位作者 隋琪 孙雪梅 朱琳 夏斌 曲克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69,共9页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并列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其污染特征及生态环境风险已成为全球研究热点。城市近岸海域往往是高强度人类活动区域,其海底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状况可能更为复杂。但至今为止,城市近...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并列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其污染特征及生态环境风险已成为全球研究热点。城市近岸海域往往是高强度人类活动区域,其海底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状况可能更为复杂。但至今为止,城市近岸海域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分布特征仍不清楚,亟待研究。为此,本研究以典型滨海旅游和海洋城市青岛市为例,对其崂山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形状、颜色和聚合物类型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青岛市崂山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处于9.06~34.48 ind./kg之间,平均丰度为(21.97±8.32) ind./kg;微塑料主要形态为纤维状,占比53%,其余为颗粒状和薄层状;主要颜色为透明色,占比66%,其余为黑色、白色和其他颜色;粒径主要分布于0.5 mm以下,占比76%;聚合物类型主要为聚丙烯,占比45%,其余为聚苯乙烯、聚乙烯和纤维素。与国内外其他海域沉积物相比,青岛市崂山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污染程度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但考虑到沿岸城市人类活动强度较大,其微塑料污染状况和分布特征需要长期关注。本研究结果将为城市近岸海域微塑料生态环境风险评估和管控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污染特征 青岛崂山近岸海域 沉积物
下载PDF
生态净养对淡水养殖鱼类肌肉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胥晴 原居林 +3 位作者 倪蒙 邹松保 刘梅 顾志敏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62,共11页
近年来,全球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淡水养殖产品已逐渐成为人类饮食重要的动物蛋白来源,目前我国淡水鱼养殖产量占世界淡水鱼养殖总产量的52.65%,是全球淡水鱼主要生产国家[1-2]。纵观我国淡水养殖技术的发展历程,养殖模式从自给自足的传... 近年来,全球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淡水养殖产品已逐渐成为人类饮食重要的动物蛋白来源,目前我国淡水鱼养殖产量占世界淡水鱼养殖总产量的52.65%,是全球淡水鱼主要生产国家[1-2]。纵观我国淡水养殖技术的发展历程,养殖模式从自给自足的传统粗放式池塘养殖演化为如今的高密度集约化池塘养殖,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水产品的消费需求,但水产养殖的高产量并未带来水产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养殖水产品面临着肉质松散、土腥味较重等问题[3-4]。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在选购鲜活鱼产品的过程中,通常重点考量鱼的营养及味道,二者占比分别为28.14%和27.75%[5]。因此,去除水产品土腥味、改善肌肉品质已成为水产养殖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净养 鱼肉品质 评价指标 流水 禁食 土腥味
下载PDF
自然光照条件下苦草生长及去除氮磷能力研究
14
作者 马帅兵 吕亚兵 +6 位作者 姜鸣晨 林深 何东 徐聚臣 侯杰 何绪刚 李迎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5,共9页
为探究苦草型清水态养殖水深的适宜控制范围,依据池塘中苦草自然分布水深,设置全日光光强的5%(L1)、15%(L2)、25%(L3)和35%(L4)4个光强梯度组(L1为适宜光强组,L2、L3和L4为强光组),对应池塘水下深度分别为1.0~1.1、0.6~0.8、0.4~0.6和0.... 为探究苦草型清水态养殖水深的适宜控制范围,依据池塘中苦草自然分布水深,设置全日光光强的5%(L1)、15%(L2)、25%(L3)和35%(L4)4个光强梯度组(L1为适宜光强组,L2、L3和L4为强光组),对应池塘水下深度分别为1.0~1.1、0.6~0.8、0.4~0.6和0.3~0.4倍透明度,研究自然光照周期和强度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的生长、抗氧化和净化能力。结果显示:自然光照周期下,苦草总生物量随光照强度增强(5%~35%全日光范围)而显著增加,叶片长度最大值出现在L2组;L2、L3和L4组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低于L1组;水中溶解氧(DO)含量和pH值L3和L4组显著高于L1组,而叶绿素a(Chl a)含量相反;各组铵态氮(NH_(4)^(+)-N)和亚硝态氮(NO_(2)^(-)-N)质量浓度分别在3、2周内快速下降到较低水平(分别<0.30、<0.02 mg/L);除L1组外,其他组硝态氮(NO_(3)^(-)-N)、总氮(TN)质量浓度随时间以不同速率持续下降,直至试验结束(分别<2.50、<3.00 mg/L),一定程度与光照强度呈负相关;L3和L4组谷氨酸合成酶(FdGOGA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L1和L2组;各组对正磷酸盐(PO_(4)^(3-)-P)和总磷(TP)去除率均达80%以上,表现出较好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苦草型清水态养殖水位宜控制在苦草上方约0.3~0.6倍透明度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强度 苦草 生长状况 水体氮磷 净化能力 草型池塘
下载PDF
不同鲢鳙配比对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的影响
15
作者 司楠 李文红 +5 位作者 程光平 麻艳群 张亚军 董升辉 程蔓 古昌辉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2,共9页
为探究不同鲢鳙配比的多品种混养池塘对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质的影响,设置鲢、鳙配比为1∶1(A组)、3∶7(B组)和1∶9(C组)3个试验组,每组设2个重复(A1、A2,B1、B2,C1、C2),同时配养相同密度的青、鲫、鲤、鲮鱼和胡子鲇,养殖周期194 ... 为探究不同鲢鳙配比的多品种混养池塘对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质的影响,设置鲢、鳙配比为1∶1(A组)、3∶7(B组)和1∶9(C组)3个试验组,每组设2个重复(A1、A2,B1、B2,C1、C2),同时配养相同密度的青、鲫、鲤、鲮鱼和胡子鲇,养殖周期194 d。结果表明:3组试验塘7次采样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53属,其中绿藻门最多,占总种类数的40.3%;浮游植物总密度在(30.07~123.83)×10^(4)个·L^(-1)之间,生物量在0.49~2.51 mg·L^(-1)之间。多样性指数H显示,B组为轻污染,A、C组为β-中污染;均匀度指数J显示,A组为重污染,B、C组为α-中污染;丰富度指数D显示,A、B、C组均为轻污染。在3组养殖水体中,B组CODMn和TN含量较低,水质达标率最高。综上,鲢鳙配比为3∶7的多品种鱼类混养淡水池塘有利于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和水体生态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鲢鳙配比 群落特征 水质
下载PDF
菜-鱼复合设施种养系统构建与运行试验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琰斐 单建军 +3 位作者 顾川川 高霞婷 张宇雷 倪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0-156,共7页
针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难题,该研究将传统鱼菜共生技术进行改进,提出并构建一种菜-鱼复合设施种养模式。通过设计3路水循环工艺流程,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蔬菜无土栽培(即鱼菜共生系统)与传统土壤种植结合,以促进水产养... 针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难题,该研究将传统鱼菜共生技术进行改进,提出并构建一种菜-鱼复合设施种养模式。通过设计3路水循环工艺流程,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蔬菜无土栽培(即鱼菜共生系统)与传统土壤种植结合,以促进水产养殖固液废弃物全循环利用。基于质量平衡原理,根据投饲量和养殖尾水排放量提出鱼菜生物量配比和发酵装置体积计算方式,以提高系统营养物质利用效率。建立一套中试系统,使用该系统同时养殖大口黑鲈、种植水培生菜和番茄160 d,结果显示:鱼类生长良好,最终养成密度为41.6 kg/m^(3),特定生长率为0.42%,存活率99.95%,饵料系数为1.4;蔬菜长势良好,收获水培生菜1205 kg,收获番茄果实2400 kg。水质情况总体稳定:总氨氮平均浓度为(0.83±1.46)mg/L、亚硝酸盐平均浓度为(0.035±0.062)mg/L、硝酸盐平均浓度为(25.1±8.06)mg/L、溶解氧浓度范围为4.25~7.16 mg/L、pH值平均为6.8;水产养殖废弃物发酵后,可使水体中总磷含量提高141%,钾离子含量提高7%;系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较好:年利润约为4.6万元,化肥施用量减少4/5,农药施用量减少3/4,日换水量小于5%。该研究可为推进水产养殖节水减排、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 蔬菜 鱼菜共生 循环水养殖 蔬菜无土栽培 土壤种植
下载PDF
ICESat-2/ATLAS雷达数据在林业中的应用
17
作者 杨正道 周文武 +1 位作者 顾纯僖 胥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176-181,共6页
ICESat-2/ATLAS作为新一代星载光子计数雷达,较ICESat-1/GLAS在载荷设备、模型算法及测距精度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升。本文介绍了ICESat-2/ATLAS的物理参数、数据产品,并列出了当前ATLAS数据产品去噪分类的各类算法,总结了ICESat-2/AT... ICESat-2/ATLAS作为新一代星载光子计数雷达,较ICESat-1/GLAS在载荷设备、模型算法及测距精度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升。本文介绍了ICESat-2/ATLAS的物理参数、数据产品,并列出了当前ATLAS数据产品去噪分类的各类算法,总结了ICESat-2/ATLAS数据在林业中的应用,包括制作高分辨率的森林高度制图、森林地上生物量的反演、林下地形的反演等,并对比分析了各类研究结果的观测精度及可靠性。最后,对ICESat-2/ATLAS在多源遥感协同不同数据源的应用上进行了展望。本研究能为星载光子计数雷达在林业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ESat-2/ATLAS 雷达数据 林业 多源遥感 应用
下载PDF
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分析
18
作者 黄伟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0190-0193,共4页
本文将对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我们将重点关注循环水系统的设计及运行、养殖池的建造及布局等核心要素,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为了更好地了解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的原理和优势开展研究,并... 本文将对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我们将重点关注循环水系统的设计及运行、养殖池的建造及布局等核心要素,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为了更好地了解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的原理和优势开展研究,并证实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基圆池循环水 养殖 技术
下载PDF
甘肃省盐碱水冷水鱼养殖实践与思考
19
作者 杨濯羽 杨顺文 +5 位作者 宋福俊 苏子郡 张艳萍 葛文龙 陈伟俊 王宪民 《甘肃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129-132,共4页
甘肃地处西北内陆,盐碱地主要分布在河西地区和沿黄灌区,随之而来也蕴藏着丰富的盐碱水资源,开展盐碱水渔业综合开发利用被认为是一种利用盐碱水资源的有效措施。多年来,甘肃省在冷水鱼养殖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已有部分地区利用盐碱水... 甘肃地处西北内陆,盐碱地主要分布在河西地区和沿黄灌区,随之而来也蕴藏着丰富的盐碱水资源,开展盐碱水渔业综合开发利用被认为是一种利用盐碱水资源的有效措施。多年来,甘肃省在冷水鱼养殖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已有部分地区利用盐碱水资源开展冷水鱼养殖,并形成了一定规模。本文对甘肃省盐碱水冷水鱼养殖实践进行了介绍,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甘肃地区盐碱水冷水鱼养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水 冷水鱼 甘肃实践
下载PDF
养殖环境对淡水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张玉梅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4期172-174,共3页
该研究旨在探讨淡水鱼养殖中环境因素如水质、温度、pH等对鱼类生长性能的影响。该文通过对不同养殖条件下淡水鱼的生长速度、存活率和生物化学指标的分析,研究了环境因素对鱼类健康和生长的具体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改善养殖环境的条件... 该研究旨在探讨淡水鱼养殖中环境因素如水质、温度、pH等对鱼类生长性能的影响。该文通过对不同养殖条件下淡水鱼的生长速度、存活率和生物化学指标的分析,研究了环境因素对鱼类健康和生长的具体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改善养殖环境的条件能够显著提高鱼类的生长效率和改善其整体健康状况,为淡水鱼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鱼养殖 环境因素 生长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