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9篇文章
< 1 2 1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养殖模式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营养品质及特征风味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韦毓 翁旭东 +5 位作者 于瑾 高阳 应晓国 余林 胡家杰 曾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52,共10页
为研究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条件下鲫鱼的营养品质及特征风味,对鲫鱼形体、基础营养成分、蒸煮损失和持水力、肌肉蛋白质消化率、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跑道组和池塘组鲫鱼的... 为研究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条件下鲫鱼的营养品质及特征风味,对鲫鱼形体、基础营养成分、蒸煮损失和持水力、肌肉蛋白质消化率、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跑道组和池塘组鲫鱼的形体指标和基础营养成分具有较大差异,其中跑道组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同时两种养殖模式下鲫鱼的蒸煮损失和持水力相接近。跑道组鲫鱼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池塘组鲫鱼(P<0.05)。游离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跑道组鲫鱼中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和甜味氨基酸(谷氨酸和丙氨酸等)含量均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因此跑道组鲫鱼可能具有更佳的风味。此外两种养殖模式下鲫鱼肌肉氨基酸组成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跑道组鲫鱼不饱和脂肪酸含量(4.8038 g/100 g)高于池塘组(1.4111 g/100 g)。基于GC-IMS结果可知,两种养殖模式下鲫鱼的挥发性化合物具有显著差异。通过层次聚类热图分析从57种挥发性化合物中筛选出了33种特性差异标记物用以区分不同养殖模式下的鲫鱼。研究结果表明,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养殖在一定程度上对鲫鱼营养品质和特征风味有所改善,可以通过GC-IMS技术进行有效快速鉴别,同时阐明了风味感官差异的物质基础,为淡水鱼养殖模式选择和产品定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 传统池塘养殖模式 跑道养殖模式 鲫鱼 营养品质 风味
下载PDF
耳式支座处筒体的局部应力计算探讨
2
作者 晏彦忠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4年第3期129-130,145,共3页
通过比较JB/T 4712.3—2007、NB/T 47065.3—2018、AD 2000-Merkblatt S3/4、WRC 107计算耳式支座处筒体局部应力方法,提出当设计参数超出NB/T 47065.3—2018附录B的范围时,可以使用SW6计算耳式支座处筒体的局部应力。
关键词 NB/T 47065.3—2018 WRC 107 SW6 耳式支座 局部应力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壳寡糖对异育银鲫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彭瑞明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1期33-35,共3页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β-1,4-寡糖-葡萄糖胺)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约为50 g健康的异育银鲫480尾,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β-1,4-寡糖-葡萄糖胺)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约为50 g健康的异育银鲫480尾,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异育银鲫。各组异育银鲫分别投喂含有0%(对照组)、0.25%、0.50%和0.75%的壳寡糖的试验饵料。试验周期为6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异育银鲫养殖中添加0.50%和0.75%的壳寡糖可以使血清中丙二醛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25%壳寡糖组(P<0.05),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异育银鲫养殖生产中添加适量的壳寡糖可以显著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综合养殖成本考虑,壳寡糖的最适添加量为0.50%~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 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非特异性免疫
下载PDF
异育银鲫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
4
作者 张从义 李霄 石义付 《渔业致富指南》 2023年第11期34-36,共3页
鲫鱼分布广泛,生态适应能力强,生长快,易饲养,全国各地水域常年均有生产,全国鲫鱼产量已从1983年4.8万吨增至2021年278.37万吨,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经济鱼类,为老百姓提供了平价优质的淡水水产动物蛋白,极大地丰富了老百姓的“菜篮子... 鲫鱼分布广泛,生态适应能力强,生长快,易饲养,全国各地水域常年均有生产,全国鲫鱼产量已从1983年4.8万吨增至2021年278.37万吨,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经济鱼类,为老百姓提供了平价优质的淡水水产动物蛋白,极大地丰富了老百姓的“菜篮子”。异育银鲫系列品种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育种专家利用天然雌核发育的方正银鲫为母本,以兴国红鲤为父本,经人工授精繁育的子代,具有生长快、个体大、抗逆性强等特点,在养殖生产中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鱼类育种 兴国红鲤 中国科学院 方正银鲫 生态适应 系列品种 天然雌核发育
下载PDF
饲料添加牛至精油对异育银鲫生长、消化酶活性、肠道组织结构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俊维 丁旺 +4 位作者 陈凯 谢骏 秦婷 潘良坤 习丙文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9-76,共8页
为研究牛至精油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肠道组织结构和血液生化指标方面的影响,实验选取平均初始体质量为(37.18±0.26)g的健康异育银鲫630尾,设置0(空白对照)、25、50、100、200、400和800 m... 为研究牛至精油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肠道组织结构和血液生化指标方面的影响,实验选取平均初始体质量为(37.18±0.26)g的健康异育银鲫630尾,设置0(空白对照)、25、50、100、200、400和800 mg/kg 7个牛至精油添加剂量组,进行池塘网箱养殖8周后采样检测分析。结果显示:添加400和800 mg/kg牛至精油组的增重率、肥满度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且饵料系数显著降低;添加800 mg/kg牛至精油组的增重率、肥满度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25和50 mg/kg牛至精油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添加200和400 mg/kg牛至精油组的鱼体胰蛋白酶、脂肪酶和α-淀粉酶活性显著升高。其中,α-淀粉酶与脂肪酶活性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且均在牛至精油水平为200 mg/kg时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25和800 mg/kg组,与100和400 mg/kg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添加200和400 mg/kg牛至精油组的鱼体后肠的肠壁厚度、肠绒毛高度、肠绒毛宽度和杯状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而添加800 mg/kg牛至精油组鱼体后肠的肠绒毛高度和绒毛宽度显著高于50和200 mg/kg组,与400 mg/kg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各实验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总胆红素(TBI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添加50、100、200、400和800 mg/kg牛至精油组血液中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而各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综上,饲料添加牛至精油能有效提高异育银鲫的生长性能,促进其肠道消化酶活性和改善肠道组织形态结构。综合异育银鲫生长性能、肠道组织结构及消化酶活性和血清生化指标,建议饲料牛至精油添加量为100~40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牛至精油 生长性能 消化酶 肠道组织结构 血清生化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和粪肠球菌对鲫鱼生长性能、血清学指标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何琴 王利 +1 位作者 段荟芹 苟小兰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147,共6页
为探讨在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粪肠球菌对鲫鱼生长发育、免疫机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将900尾鲫鱼分为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饲料(S1)、添加枯草芽孢杆菌与粪肠球菌混合饲料(S2)和添加枯草芽孢杆菌饲料(S3),在饲喂47 d后检测3组鲫鱼... 为探讨在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粪肠球菌对鲫鱼生长发育、免疫机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将900尾鲫鱼分为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饲料(S1)、添加枯草芽孢杆菌与粪肠球菌混合饲料(S2)和添加枯草芽孢杆菌饲料(S3),在饲喂47 d后检测3组鲫鱼的生长性能、免疫指标和肠道菌群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粪肠球菌混合饲料组鲫鱼的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该组鲫鱼血清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且低于其他2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较其他2组显著升高(P<0.05);3组鲫鱼肠道菌群中多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共有优势菌属均为梭菌属,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和粪肠球菌混合饲料饲养组(S2组)鲫鱼的肠道菌群更具多样性。由此可见,枯草芽孢杆菌和粪肠球菌可有效促进鲫鱼生长,改善鲫鱼肠道菌群结构,增强其免疫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粪肠球菌 益生菌 鲫鱼 免疫指标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彭泽鲫轮捕轮放养殖模式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肖俊 丁立云 +3 位作者 姚远 龚海波 傅义龙 陈文静 《中国水产》 CAS 2023年第5期69-72,共4页
为优化彭泽鲫轮捕轮放养殖模式,笔者在当地标准化池塘中进行养殖试验。结果显示:放养规格为50g/尾的彭泽鲫冬片,7月下旬收获成鱼规格为350g/尾,起捕量175kg/亩;11月底收获成鱼规格550g/尾,起捕量825kg/亩。全年轮捕轮放养殖模式共起捕... 为优化彭泽鲫轮捕轮放养殖模式,笔者在当地标准化池塘中进行养殖试验。结果显示:放养规格为50g/尾的彭泽鲫冬片,7月下旬收获成鱼规格为350g/尾,起捕量175kg/亩;11月底收获成鱼规格550g/尾,起捕量825kg/亩。全年轮捕轮放养殖模式共起捕彭泽鲫1000kg/亩,利润达到5230元/亩。该试验对彭泽鲫轮捕轮放养殖模式的优化和推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捕轮放 养殖模式 彭泽鲫 养殖试验 放养规格 成鱼 标准化
下载PDF
植物炭黑对九种水产致病菌的抑制和吸附效果
8
作者 陈斌 林煜 +3 位作者 樊海平 薛凌展 元丽花 钟全福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125-128,共4页
为研究植物炭黑对常见水产致病菌的抑制和吸附效果,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植物炭黑对9种水产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并将受试菌悬液和不同浓度的植物炭黑混合,测定受试菌的吸附率、解吸附率和植物炭黑吸附力。结果表明,植物炭黑对溶藻弧菌(V... 为研究植物炭黑对常见水产致病菌的抑制和吸附效果,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植物炭黑对9种水产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并将受试菌悬液和不同浓度的植物炭黑混合,测定受试菌的吸附率、解吸附率和植物炭黑吸附力。结果表明,植物炭黑对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的MIC均为200 mg/mL,对迟缓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MIC为12.5 mg/mL,对其他6种致病菌的MIC均为25 mg/mL;当受试菌浓度为106CFU/mL时,随着植物炭黑浓度的增加,受试菌吸附率逐渐增大,至100%后保持不变,解吸附率逐渐减小,至0后保持不变,且当植物炭黑浓度为2 mg/mL时,试验组受试菌的吸附率均可达100%,解吸附率均为0;当受试菌浓度保持不变,植物炭黑浓度逐渐增加时,植物炭黑吸附力逐渐减小。因此,植物炭黑对常见水产致病菌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对淡水致病菌的抑制性强于海水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炭黑 水产致病菌 抑制 吸附
下载PDF
合方鲫2号一龄鱼种池塘培育试验
9
作者 甘小顺 蒋阳阳 +1 位作者 李海洋 吴明林 《科学养鱼》 2023年第9期18-19,共2页
为探索安徽省引进养殖合方鲫2号的可行性,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于2022年4月12日从湖南引进合方鲫2号毛仔200万尾,进行池塘一龄鱼种培育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鱼苗培育(1)池塘准备。选择1口池塘,面积6亩,水深2.5米... 为探索安徽省引进养殖合方鲫2号的可行性,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于2022年4月12日从湖南引进合方鲫2号毛仔200万尾,进行池塘一龄鱼种培育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鱼苗培育(1)池塘准备。选择1口池塘,面积6亩,水深2.5米,塘埂结实,池底不渗漏,进排水方便,安装1台1.5千瓦的变频式叶轮增氧机。鱼苗放养前10~15天,用生石灰100千克/亩干塘消毒。消毒后2~3天注入经60~80目筛绢过滤的新水40~50厘米,亩施发酵3天的菜粕30千克,分散堆放在池塘四周池水淹没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轮增氧机 池塘培育 一龄鱼种 筛绢过滤 鱼苗培育 鱼苗放养 培育试验 产业技术体系
下载PDF
彭泽鲫“一年两茬”高产高效养殖模式研究
10
作者 肖俊 丁立云 +3 位作者 姚远 巫伟华 傅义龙 陈文静 《江西水产科技》 2023年第1期1-4,9,共5页
为建立彭泽鲫“一年两茬”养殖模式,在15×667 m^(2)标准化池塘中进行养殖试验。结果显示:第一茬放养规格为130 g/尾的彭泽鲫冬片,收获成鱼规格为310 g/尾,667 m^(2)产1395 kg;第二茬放养规格25 g/尾的彭泽鲫鱼苗,收获冬片规格130 g... 为建立彭泽鲫“一年两茬”养殖模式,在15×667 m^(2)标准化池塘中进行养殖试验。结果显示:第一茬放养规格为130 g/尾的彭泽鲫冬片,收获成鱼规格为310 g/尾,667 m^(2)产1395 kg;第二茬放养规格25 g/尾的彭泽鲫鱼苗,收获冬片规格130 g/尾,667 m^(2)产617.5 kg。全年“一年两茬”养殖模式达到了667 m^(2)产2012.5 kg,每667m^(2)利润10192元的养殖效益,对彭泽鲫“一年两茬”养殖模式的推广和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泽鲫 一年两茬 池塘养殖
下载PDF
陆基圆池循环水模式养殖黄金鲫试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佳庆 唐蕾文 +1 位作者 俊程 李国林 《科学养鱼》 2023年第3期22-23,共2页
陆基圆池养殖具有安装灵活、单位水体养殖产量高、管理与收获方便等特点;黄金鲫生长速度快,性格温顺不跳池,抗逆抗病性俱佳,适宜陆基圆池养殖。2022年,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开展了陆基圆池与池塘循环水养殖黄金鲫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 陆基圆池养殖具有安装灵活、单位水体养殖产量高、管理与收获方便等特点;黄金鲫生长速度快,性格温顺不跳池,抗逆抗病性俱佳,适宜陆基圆池养殖。2022年,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开展了陆基圆池与池塘循环水养殖黄金鲫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场地本试验地点为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内的陆基圆池养殖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场地 圆池 循环水养殖 陆基 养殖基地 农业科学研究 生长速度 桂林市
下载PDF
异育银鲫中科5号苗种培育试验示范
12
作者 黄进 邓希海 陈云 《渔业致富指南》 2023年第9期66-71,共6页
目前达州养殖品种主要以鯉鱼、草鱼、鲢鱼为主。养殖模式陈旧,处亏损状态,渔民收益不佳。为增加效益,优化产品结构,今年引进了新品种异育银鲫“中科5号”,通过苗种培育试验示范,掌握苗种培育关键技术,为异育银鲫“中科5号”在我市大面... 目前达州养殖品种主要以鯉鱼、草鱼、鲢鱼为主。养殖模式陈旧,处亏损状态,渔民收益不佳。为增加效益,优化产品结构,今年引进了新品种异育银鲫“中科5号”,通过苗种培育试验示范,掌握苗种培育关键技术,为异育银鲫“中科5号”在我市大面积种养殖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种培育 异育银鲫 养殖模式 试验示范 养殖品种 优化产品结构 实践参考 新品种
下载PDF
浅析湘云鲫3号鱼种分级培育新模式
13
作者 陈正军 肖丕清 +1 位作者 杨福忠 罗玉双 《科学养鱼》 2023年第5期15-16,共2页
湘云鲫3号是由湖南湘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团队在原湘云鲤、鲫育种生物技术路线基础上,通过改良培育出的新三倍体鲫鱼品种。因其具备生长速度更快、饵料系数更低、耐低氧、抗病能力强、肌间刺少等特性受到了更多养殖户的推崇与消费者... 湘云鲫3号是由湖南湘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团队在原湘云鲤、鲫育种生物技术路线基础上,通过改良培育出的新三倍体鲫鱼品种。因其具备生长速度更快、饵料系数更低、耐低氧、抗病能力强、肌间刺少等特性受到了更多养殖户的推崇与消费者的喜爱,近几年湘云鲫3号销售市场也不断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云鲫 抗病能力 饵料系数 生物科技 技术团队 销售市场 分级培育 生长速度
下载PDF
湘云鲫2号肠道干细胞标志物LGR6分子特征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
14
作者 胡聂文 唐仪阳 +1 位作者 冯孟哲 周泽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92-2701,共10页
【目的】克隆湘云鲫2号肠道干细胞标志物LGR6(3nLGR6)并制备多克隆抗体,为从肠道干细胞角度揭示湘云鲫2号的抗病机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PCR扩增3nLGR6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序列,采用InterProScan、TMHMM Server 2.0、ExPASy Prot... 【目的】克隆湘云鲫2号肠道干细胞标志物LGR6(3nLGR6)并制备多克隆抗体,为从肠道干细胞角度揭示湘云鲫2号的抗病机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PCR扩增3nLGR6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序列,采用InterProScan、TMHMM Server 2.0、ExPASy Proteomics Server、SignalP 5.0、PSORTⅡPrediction、SoftBerry-Psite、SWISS-MODEL及MEGA 11.0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融合蛋白,以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雌性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基于免疫组织化学分析3nLGR6在湘云鲫2号肠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3nLGR6基因ORF序列全长2874 bp,共编码957个氨基酸残基;3nLGR6蛋白理论分子量约105.4 kD,理论等电点(p I)为5.44,在其N端有1个亮氨酸重复序列结构域,C端存在1个7次跨膜结构的GPCR结构域,且在18Gly与19Ser间存在信号肽切割位点(Sec信号肽)。3nLGR6与其他硬骨鱼类的LGR6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其中与二倍体斑马鱼的相似性为92.28%。与鱼类LGR6作用密切的基因有LGR4、RNF43、RSPO2、CTNNB1、APC和CTNNA1,主要涉及Wnt信号通路和Adherens junction信号通路。以纯化得到的融合蛋白3nLGR6免疫BALB/c雌性小鼠,能成功制备出小鼠抗3nLGR6多克隆抗体,且免疫组化试验结果显示该抗体可特异性识别湘云鲫2号肠道组织中的3nLGR6。【结论】3nLGR6与其他物种的LGR6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其结构和功能相对较保守。制备获得的小鼠抗3nLGR6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湘云鲫2号肠道内源性3nLGR6,为后续深入研究LGR6在硬骨鱼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揭示LGR6在肠道黏膜稳态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云鲫2号 异源三倍体鱼 肠道干细胞 LGR6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蛋白质营养对异育银鲫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 被引量:57
15
作者 蔡春芳 吴康 +2 位作者 潘新法 王永玲 宋学宏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90-596,共7页
用蛋白质水平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不同的饲料喂养异育银鲫,每种饲料喂3箱鱼,各组鱼根据所喂饲料蛋白质水平不同分别称为10%组、20%组、30%组、40%组、50%组,饲养6周和14周后分别作分析测定。结果表明,... 用蛋白质水平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不同的饲料喂养异育银鲫,每种饲料喂3箱鱼,各组鱼根据所喂饲料蛋白质水平不同分别称为10%组、20%组、30%组、40%组、50%组,饲养6周和14周后分别作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饲养6周后相对生长率随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升高,14周后则以40%组相对生长率最高,30%组、40%组、50%组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另两组;14周时10%组和50%组的蛋白质效率(PER)比6周时显著降低,且以30%组最高。相对生长率和PER均随EAAI下降而下降。免疫力以20%组最高,20%组和30%组差异不显著,而且免疫力也随EAAI下降而下降。上述结果说明生长速度最快的鱼其免疫力并不一定最佳。体脂含量的增加与免疫力下降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营养 免疫力 蛋白质效率 生长率 异育银鲫
下载PDF
用鳞片和耳石鉴定鲫年龄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1
16
作者 沈建忠 曹文宣 崔奕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2-466,共5页
两观测者独立观测了分别采自洪湖的 1 75尾和洞庭湖的 1 6 8尾鲫样本的鳞片和耳石 ,结果显示鳞片适于鉴定年龄组成简单、生长较快的洞庭湖鲫种群的年龄 ,两观测者年轮读数的总吻合率可达 90 5% ,与耳石上年轮读数的吻合率也可高达 91 ... 两观测者独立观测了分别采自洪湖的 1 75尾和洞庭湖的 1 6 8尾鲫样本的鳞片和耳石 ,结果显示鳞片适于鉴定年龄组成简单、生长较快的洞庭湖鲫种群的年龄 ,两观测者年轮读数的总吻合率可达 90 5% ,与耳石上年轮读数的吻合率也可高达 91 7% ;但用鳞片鉴定年龄结构复杂、生长缓慢的洪湖鲫种群年龄 ,两观测者总吻合率只有 50 9% ,各龄组吻合率随年龄上升而迅速下降 ,与耳石上年轮读数总吻合率也仅为 56 6 % ,存在比耳石低估高龄个体年龄的问题。用耳石鉴定鲫年龄具有易于识别、精确度高的优点 ,用之鉴定洪湖和洞庭湖鲫种群年龄 ,两观测者年轮读数的总吻合率都很高 ,分别为 92 7%和 97 0 % ,且随年龄上升 ,依然可保持较高的精确度。对洪湖鲫种群应用耳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鲫鱼 年龄 鳞片 耳石 洪湖 洞庭湖
下载PDF
用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评定异育银鲫维生素C需要量 被引量:46
17
作者 宋学宏 蔡春芳 +1 位作者 潘新法 赵林川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1-356,共6页
用维生素 C(Vc)含量为0~1200mg·kg^(-1)的精制饲料,连续投喂异育银鲫8周后,测定异育银鲫生长速度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表明,在饲料Vc含量达150mg·kg^(-1)时日增重率最大,进一步提高饲料Vc含量,日增重率没有显著变化;饲... 用维生素 C(Vc)含量为0~1200mg·kg^(-1)的精制饲料,连续投喂异育银鲫8周后,测定异育银鲫生长速度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表明,在饲料Vc含量达150mg·kg^(-1)时日增重率最大,进一步提高饲料Vc含量,日增重率没有显著变化;饲料Vc含量为75mg·kg^(-1)时头肾指数显著提高,而脾指数不受饲料Vc含量的影响;头肾细胞吞噬活性和A花环率均在Vc含量为300mg·kg^(-1)时达最高水平;而血清溶菌酶活性和总补体活性分别在饲料Vc为300mg·kg^(-1)和600mg·kg^(-1)时达最高值。上述结果表明饲料Vc可显著提高异育银鲫免疫力。鉴于Vc的免疫促进作用,建议在疾病多发季节饲料Vc添加量提高到300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 非特异性免疫力 异育银鲫 维生素C 需要量
下载PDF
不同脂肪源对异育银鲫的生长、体组成和肌肉脂肪酸的影响 被引量:43
18
作者 陈家林 韩冬 +2 位作者 朱晓鸣 杨云霞 解绶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88-997,共10页
配制了十种等氮等能的饲料饲喂3.53 g的异育银鲫幼鱼12周,探讨异育银鲫对不同脂肪源的利用效果。十种饲料中分别添加8%的鱼油(FO)、椰子油(CNO)、玉米油(CO)、亚麻油(LO)、大豆油(SO)、菜籽油(RO)、1∶1鱼油-椰子油(FCNO)、1∶1鱼油-玉... 配制了十种等氮等能的饲料饲喂3.53 g的异育银鲫幼鱼12周,探讨异育银鲫对不同脂肪源的利用效果。十种饲料中分别添加8%的鱼油(FO)、椰子油(CNO)、玉米油(CO)、亚麻油(LO)、大豆油(SO)、菜籽油(RO)、1∶1鱼油-椰子油(FCNO)、1∶1鱼油-玉米油(FCO)、1∶1鱼油-亚麻油(FLO)和1∶1∶1∶1鱼油-椰子油-玉米油-亚麻油混合油(MIX)。每组饲料三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实验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水温控制在(24±1)℃。结果表明,在单一脂肪源中,豆油组和椰子油组的增重率最高,其次是菜籽油组,鱼油、玉米油和亚麻油组的增重率最低。与相应的单一脂肪源相比,饲料中鱼油与椰子油、玉米油或亚麻油1∶1混合后使用提高了异育银鲫的生长。摄食不同脂肪源饲料的异育银鲫血清生化指标、各组织的水分和脂肪含量差异不明显(P>0.05)。肌肉脂肪酸与饲料脂肪源呈明显正相关。摄食豆油和菜籽油饲料的鱼体肌肉中20:4n-6较高,而摄食亚麻油饲料的鱼则含有较高的20:5n-3和22:6n-3,表明异育银鲫具有转化18:2n-6和18:3n-3为高不饱和脂肪酸的能力。从实验可以看出,豆油、椰子油和菜籽油是异育银鲫饲料中良好的脂肪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脂肪源 生长 肌肉脂肪酸
下载PDF
紫苏子提取物对异育银鲫存活、生长以及体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吕耀平 成永旭 +2 位作者 吴旭干 于智勇 王慕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8-266,共9页
以初始体重(5.73±0.36)g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幼鱼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水族箱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以基础饲料为对照,分别添加紫苏子提取物100、300、500和800 mg/kg配制实验颗粒饲料,研究饲料中不同剂量... 以初始体重(5.73±0.36)g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幼鱼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水族箱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以基础饲料为对照,分别添加紫苏子提取物100、300、500和800 mg/kg配制实验颗粒饲料,研究饲料中不同剂量紫苏子提取物(Extractives ofPerillaseeds,EPS)对异育银鲫生长、存活和体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基础饲料中添加300 mg/kg的紫苏子提取物的实验C组对异育银鲫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该组(C组)异育银鲫不仅增重率最大(99.5%)、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最高(分别为42.74%和118.72%),而且脏体比最小;添加EPS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异育银鲫躯体的水分(76%左右)、粗蛋白(16%—17%)和粗脂肪(4%—5%)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不过C组与其他各组相比,脂肪含量最低(4.11%),低于对照组;而其蛋白含量最高(17.03%),高于对照组(16.45%);此外C组的内脏脂肪含量(5.23%)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9.21%)。添加紫苏子提取物能相应提高躯体和内脏的PUFA和HUFA的含量,综合效果以C组添加300mg/kg紫苏子提取物的效果最好。实验表明,在饲料中添加300mg/kg的紫苏子提取物能显著提高异育银鲫的生长和食物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紫苏子提取物 生长 饲料效率 体组成 不饱和脂肪酸
下载PDF
摄食水平和性别对稀有鮈鲫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24
20
作者 朱晓鸣 解绶启 +2 位作者 崔奕波 杨云霞 光寿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0-247,共8页
于 1 995年 1 0月采集本所自繁的稀有鮈鲫 (约 1 .0 3g/ind) ,在 30℃水温下进行摄食 -生长实验 ,研究了从饥饿到饱食 5个摄食水平对不同性别稀有鮈鲫的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 ,鱼体干物质和能量含量不受摄食率和性别的影响。... 于 1 995年 1 0月采集本所自繁的稀有鮈鲫 (约 1 .0 3g/ind) ,在 30℃水温下进行摄食 -生长实验 ,研究了从饥饿到饱食 5个摄食水平对不同性别稀有鮈鲫的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 ,鱼体干物质和能量含量不受摄食率和性别的影响。随着摄食率的增加 ,雌鱼的湿重、干重和能量特定生长率均呈双对数增加 ,雄鱼湿重特定生长率呈双对数增加 ,而干物质和能量特定生长率呈指数增加。雄鱼生长速度及摄食率低于雌鱼。随着摄食率的增加 ,食物能损失于粪便中的比例均呈上升趋势 ,损失于排泄物中的比例变化不大 ,呈下降趋势 ;用于代谢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用于生长的比例呈上升趋势。除饥饿组外 ,在各个摄食水平 ,雌鱼食物能用于代谢的比例较雄鱼低 ,而用于生长的比例较雄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食水平 性别 生长 能量收支 稀有ju鲫 湿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