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0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Poria cocos polysaccharide on growth performance,physiological parameters,and lipid metabolism of spotted sea bass Lateolabrax maculatus
1
作者 Jing LU Zhangfan HUANG +2 位作者 Youling YE Anle XU Zhongbao LI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316-331,共16页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 has developed significantly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and has had a substantial impact on the global food supply and marine fisheries resources.However,some problems arise behind the scenes du...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 has developed significantly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and has had a substantial impact on the global food supply and marine fisheries resources.However,some problems arise behind the scenes due to excessive intensive farming,such as slow animal growth,frequent disease,and lipid metabolism disorders.These problems have limit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and a continuable solution is required.The use of fungal polysaccharide appears to provide a solution to these problems.Therefore,different supplemented levels of Poria cocos polysaccharide(PCP)(0,0.4,0.8,1.2,1.6,and 2.0 g/kg,respectively)were fed to spotted sea bass(Lateolabrax maculatus)in similar size(30.28±0.18 g)in current study.The effects of PCP on growth,physiological parameters,and lipid metabolism of spotted sea bass were investigated after a 4-week rearing period.Results showed,fish with PCP intake presente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weight gain,specific growth rate,and a significantly lower feed conversion ratio.Significantly higher trypsin activity in liver and intestine were observed in fish with PCP intake.The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 in serum and liver of fish with PCP intake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while significantly higher serum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hepatic catalase activity were also observed.However,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ysozym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were evident among groups.Fish with PCP intake showed a significantly lower total cholesterol,but no noteworthy change in triglyceride and lipid-metabolismrelated genes expression were observed among groups.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take of PCP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growth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spotted sea bass,but seems to have a limited effect on the non-specific immunity and lipid metabolism of spotted sea bass.Based on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1.4 g/kg of PCP is the optimal dose for spotted sea bass in size(30.28±0.18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tted sea bass Poria cocos POLYSACCHARIDE GROWTH lipid metabolism
下载PDF
黄颡鱼生物学特点及其繁殖和饲养 被引量:48
2
作者 王令玲 仇潜如 +2 位作者 邹世平 刘寒文 吴福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23-24,31,共3页
描述黄颡鱼的生物学特点,介绍其繁殖技术和饲养措施.
关键词 黄颡鱼 生物学 繁殖 饲养 鲶形目
下载PDF
南方鲇的营养学研究:Ⅲ.饲料脂肪对蛋白质的节约效应 被引量:50
3
作者 付世建 谢小军 +1 位作者 张文兵 曹振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0-75,共6页
于 1 997年 1 0月至 1 2月对南方鲇 (Silurusmeridionalis) (初始体重 :30— 44g)进行人工配合饲料的喂养实验。实验以白鱼粉和玉米油作蛋白质和脂肪源 ,共配制 6种不同蛋白质 /脂肪比的饲料 ,其蛋白质 (P)和脂肪 (L)的含量分别为 43%P/... 于 1 997年 1 0月至 1 2月对南方鲇 (Silurusmeridionalis) (初始体重 :30— 44g)进行人工配合饲料的喂养实验。实验以白鱼粉和玉米油作蛋白质和脂肪源 ,共配制 6种不同蛋白质 /脂肪比的饲料 ,其蛋白质 (P)和脂肪 (L)的含量分别为 43%P/1 5%L ,47%P/1 5%L ,51 %P/1 6%L ,50 %P/8%L ,54%P/8%L ,58%P/8%L。实验每饲料水平设 4个重复 ,采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 ,在 2 7 5℃下以饱足日粮水平喂养 6周。实验结果表明 :供以高脂肪低蛋白质饲料组的鱼体的特殊生长率(SGR)和饲料转化率 (FCE)与低脂肪高蛋白饲料组的无显著差异 ;而前者喂养的实验鱼的蛋白质效率 (PER)显著大于后者。因此 ,南方鲇饲料脂肪对蛋白质有明显的节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鲇 人工饲料 脂肪 蛋白质节约效应
下载PDF
南方鲇继饥饿后的恢复生长 被引量:132
4
作者 邓利 张波 谢小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7-173,共7页
1996年1月至4月在27.5℃条件下,对南方鲇幼鱼(初始体重:73.65±9.82g)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后再供食的恢复生长实验。实验鱼饥饿60d后,鱼体比能值、蛋白质含量及脂肪含量明显下降,灰分含量及含水量明显上升。分别将饥... 1996年1月至4月在27.5℃条件下,对南方鲇幼鱼(初始体重:73.65±9.82g)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后再供食的恢复生长实验。实验鱼饥饿60d后,鱼体比能值、蛋白质含量及脂肪含量明显下降,灰分含量及含水量明显上升。分别将饥饿处理0(对照)、10、20、30、40、50和60d的南方鲇再恢复喂食,在饱足摄食水平下生长20d。各饥饿处理组的鱼体化学组成及比能值均接近,并恢复到对照生长组水平。饥饿处理50d组的干重及能量生长率,湿重、干重及能量摄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相应值。通过讨论认为:(1)饥饿处理50d的南方鲇在恢复生长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补偿效应;(2)该补偿现象主要因摄食水平显著升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能量学 饥饿 恢复生长 南方鲇
下载PDF
大口鲇苗种同类相残的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邹桂伟 罗相忠 潘光碧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5-58,共4页
在不同条件下 ,对大口鲇苗种 (全长 1.0 7~ 9.4 3cm)进行同类相残研究。结果表明 ,饵料缺乏时的相残率均显著地高于饵料充足时 (P <0 .0 1,N =8)。放养密度对大口鲇苗种的相残行为有影响。大口鲇苗种相残最严重的时期是在平均全长 1... 在不同条件下 ,对大口鲇苗种 (全长 1.0 7~ 9.4 3cm)进行同类相残研究。结果表明 ,饵料缺乏时的相残率均显著地高于饵料充足时 (P <0 .0 1,N =8)。放养密度对大口鲇苗种的相残行为有影响。大口鲇苗种相残最严重的时期是在平均全长 1.0 7~ 2 .68cm阶段。当平均全长达 6.71cm以上时 ,相残行为较弱。苗种间个体大小存在差异 ,尤其是大规格苗种间出现个体大小差异时 ,相残行为较严重。饵料缺乏是导致大口鲇苗种发生同类相残的主要原因 ,高放养密度和个体大小的差异会诱发和促进同类相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鲇 同类相残 相残率 放养密度 饵料缺乏 苗种培育 预防措施
下载PDF
怀头鲶的同工酶 被引量:12
6
作者 毕冰 尹洪滨 +2 位作者 孙中武 葛学亮 崔及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7-69,共3页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酶的特异性染色方法,分析了46尾怀头鲶(Silurus soldatovi)的乳酸脱氢酶(LDH)、乙醇脱氢酶(ADH)、谷氨酸脱氢酶(G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酯酶(EST)7种同...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酶的特异性染色方法,分析了46尾怀头鲶(Silurus soldatovi)的乳酸脱氢酶(LDH)、乙醇脱氢酶(ADH)、谷氨酸脱氢酶(G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酯酶(EST)7种同工酶在肌肉(M)、肝(L)、眼(E)、心(H)、肾(K)5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除乳酸脱氢酶,其它6种同工酶都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同工酶表型种群遗传学研究发现,7种同工酶共记录17个基因座位,多态座位百分数(P=47.06%)与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Ne=1.470 6)都较大,说明怀头鲶种群遗传多样性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头鲶 同工酶 组织特异性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宁夏鲇属鱼类一新纪录种——兰州鲇形态学特征描述 被引量:30
7
作者 吴旭东 张奇 +2 位作者 赵红雪 侯玉霞 张文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29,共4页
2003年3月至2004年5月,在黄河宁夏段采集到一批鲇鱼标本。经鉴定,为鲇属(Silurus)宁夏一新纪录种———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兰州鲇(S.lanzhouensis)与小背鳍鲇(S.m icrodorsalis)、鲇(S.asotus)、大口鲇(S.m eridionalis)、... 2003年3月至2004年5月,在黄河宁夏段采集到一批鲇鱼标本。经鉴定,为鲇属(Silurus)宁夏一新纪录种———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兰州鲇(S.lanzhouensis)与小背鳍鲇(S.m icrodorsalis)、鲇(S.asotus)、大口鲇(S.m eridionalis)、昆明鲇(S.m ento)、抚仙鲇(S.graham i)相似,但也有显著区别。兰州鲇犁骨齿带左右分离,与小背鳍鲇、鲇、大口鲇犁骨齿带连续相区别;兰州鲇臀鳍鳍条77-86、脊椎骨数目63-68,可与昆明鲇臀鳍鳍条61-72、脊椎骨52-56,抚仙鲇臀鳍鳍条68-74、脊椎骨58-59相区别。此外,兰州鲇卵色为黄色,可作为与黄河中生活的鲇相区别的鉴别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鲇属 兰州鲇 新纪录种 宁夏
下载PDF
摄食对南方鲇耗氧和氨氮排泄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李治 谢小军 曹振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7-252,共6页
采用流水式呼吸仪,在水温27.0±0.5℃条件下同时测定了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Chen)摄食前后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实验结果表明:摄食前标准耗氧率和标准排氨率分别为116.4±6.4mgO2/kg/h和6.9±1.4mgNH4+/kg/h。摄食后... 采用流水式呼吸仪,在水温27.0±0.5℃条件下同时测定了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Chen)摄食前后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实验结果表明:摄食前标准耗氧率和标准排氨率分别为116.4±6.4mgO2/kg/h和6.9±1.4mgNH4+/kg/h。摄食后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呈现迅速上升,到达最大值后再缓慢下降,然后恢复到静止水平的变化趋势:最大值分别为358.8±11.4mgO2/kg/h和76.1±2.5mgNH4+/kg/h;最大值出现时间分别为10.8±1.4h和10.1±0.9h;摄食后耗氧率和排氨率发生改变的持续时间分别为36.0±2.3h和37.2±2.8h;耗氧总增量和排氨总增量分别为88.3±2.7mgO2和23.1±1.7mgNH4+。实验结果显示,鱼类排氨率在摄食后的变化过程与其耗氧率的特殊动力作用(SDA)具有类似的特征,表明二者在能量代谢机制上相互关联;南方鲇的SDA总耗能的79.4%由蛋白质分解代谢所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氧率 排氨率 排氮率 南方鲇 流水式呼吸仪 特殊动力作用
下载PDF
黄颡鱼营养需求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文远红 曹俊明 +4 位作者 黄燕华 陈燕 王国霞 周婷婷 刘群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08-111,共4页
黄颡鱼是一种优质名贵的经济鱼类,在我国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其营养需求和饲料添加剂研究越来越多。综述了黄颡鱼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能量、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需求量的研究进展和部分功能性添加剂在黄颡鱼配合饲料中的... 黄颡鱼是一种优质名贵的经济鱼类,在我国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其营养需求和饲料添加剂研究越来越多。综述了黄颡鱼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能量、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需求量的研究进展和部分功能性添加剂在黄颡鱼配合饲料中的应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营养需求 添加剂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鲶鱼的人工繁殖 被引量:28
10
作者 潘伟志 郭佳祥 +4 位作者 田丰声 王忠斌 田宝旺 颜景玉 周培勇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78-281,共4页
鲶鱼Parasilurus asotus属鲶形目、鲶科,鲶属,为我国最常见(王以康,1958)鱼类。该鱼分布广,适应性强,是肉食性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在北方常作为产妇的营养补品和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目前市场上的鲶鱼主要来源于... 鲶鱼Parasilurus asotus属鲶形目、鲶科,鲶属,为我国最常见(王以康,1958)鱼类。该鱼分布广,适应性强,是肉食性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在北方常作为产妇的营养补品和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目前市场上的鲶鱼主要来源于天然捕捞,供应不稳定,然而价格也高于鲤鱼等养殖鱼类。过去该鱼被视为养鱼敌害,但现已逐渐改变了这种观念,成为池塘的混养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鲶鱼 人工繁殖
下载PDF
苏氏鲶肝脏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21
11
作者 方展强 郑文彪 符路娣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6-299,W003,W004,共6页
以透射电镜观察 4月龄、体长 12~ 16cm、体重 16~ 2 5 g的苏氏鲶 (Pangasiussutchi)的肝脏组织。结果表明 ,苏氏鲶肝细胞存在双态现象。根据胞质内电子密度不同 ,鲶肝细胞可以区分“淡”细胞和“暗”细胞 2种类型 ,越冬前“淡... 以透射电镜观察 4月龄、体长 12~ 16cm、体重 16~ 2 5 g的苏氏鲶 (Pangasiussutchi)的肝脏组织。结果表明 ,苏氏鲶肝细胞存在双态现象。根据胞质内电子密度不同 ,鲶肝细胞可以区分“淡”细胞和“暗”细胞 2种类型 ,越冬前“淡”细胞占优势 ,越冬后“暗”细胞数量增加。鲶肝细胞与周边细胞之间存在有 3种不同的联系状态 :①相邻肝细胞间以桥粒结构连接 ;②与血窦的间接连接 ;③与胆小管邻接 ,显示了肝脏具有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功能的特点。本文还比较了越冬前后肝细胞中细胞器和内含物种类和数量变化特点及生物学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氏Mang鲶 肝脏 超微结构 温度
下载PDF
饥饿和再投喂对黄颡鱼肌肉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权 孟繁伊 +2 位作者 陈颖 孙红梅 谢从新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2-106,共5页
在室内可控环境下对黄颡鱼进行了不同饥饿处理,然后再恢复投喂,通过分析黄颡鱼肌肉成分的变化,研究了饥饿对黄颡鱼肌肉成分的影响。饥饿和再投喂后对黄颡鱼肌肉成分的变化有明显影响。饥饿使鱼肌肉灰分含量增加,脂肪含量下降,水分、蛋... 在室内可控环境下对黄颡鱼进行了不同饥饿处理,然后再恢复投喂,通过分析黄颡鱼肌肉成分的变化,研究了饥饿对黄颡鱼肌肉成分的影响。饥饿和再投喂后对黄颡鱼肌肉成分的变化有明显影响。饥饿使鱼肌肉灰分含量增加,脂肪含量下降,水分、蛋白质含量变化较小;恢复投喂后又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其中5,10 d处理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饥饿和再投喂对黄颡鱼肌肉中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影响,而对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比较复杂。长期饥饿(>12 d)可导致黄颡鱼营养供给不足,代谢水平下降,因此在养殖生产中应合理投喂,避免长期饥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饥饿 再投喂 肌肉成分
下载PDF
鲇胚胎及其仔鱼发育的连续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乔志刚 石灵 +1 位作者 常国亮 王武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31-435,共5页
鲇的成熟卵为典型的多黄卵,为不完全盘状卵裂;水温(24±1)℃时,鲇胚胎发育历时35 h,总积温840-875℃.h;脱膜后第1 d,仔鱼口未形成,2日龄口基本形成,口裂宽(B)与日龄(d)的关系可表示为:B=0.0165+0.3282d(r=0.9756,n=7,P〈0.... 鲇的成熟卵为典型的多黄卵,为不完全盘状卵裂;水温(24±1)℃时,鲇胚胎发育历时35 h,总积温840-875℃.h;脱膜后第1 d,仔鱼口未形成,2日龄口基本形成,口裂宽(B)与日龄(d)的关系可表示为:B=0.0165+0.3282d(r=0.9756,n=7,P〈0.01,2≤d≤8);仔鱼孵出后第3 d开口摄食,仔鱼存在混合营养期,持续时间1 d,仔鱼开口摄食的适口食物为枝角类;发育至8日龄时,仔鱼期结束,此时鲇鳍褶消失,鳍条分化,外形与成鱼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仔鱼 发育 观察
下载PDF
杂交鲶精子入卵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军 刘伟 +2 位作者 赵春刚 王丙乾 潘伟志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3-346,共4页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杂交鲶(索氏六须鲶♀×鲶♂)精、卵形态及精子入卵过程。结果证实:异源的鲶鱼精子能够按照正常的受精细胞学程序进入到索氏六须鲶的卵内并与之受精。精卵相遇3s时,精子就能迅速到达精孔区,15s时受精孔打开,1min内...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杂交鲶(索氏六须鲶♀×鲶♂)精、卵形态及精子入卵过程。结果证实:异源的鲶鱼精子能够按照正常的受精细胞学程序进入到索氏六须鲶的卵内并与之受精。精卵相遇3s时,精子就能迅速到达精孔区,15s时受精孔打开,1min内完成精子入卵,15min受精孔封闭,20min精子全部解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氏六须鲶 精子 扫描电镜
下载PDF
怀头鲇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胡国宏 于铁梅 +2 位作者 刘英 顾权 朱世成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10-312,共3页
报道了怀头鲇 (Silurussoldatovi)含肉率和营养成分的测定结果 ,并将此结果同南方大口鲇和鲇的含肉率、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怀头鲇的含肉率低于南方大口鲇和鲇 ,但怀头鲇肌肉氨基酸总量、 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以及
关键词 怀头鲇 含肉率 营养成分 氨基酸 鲶鱼
下载PDF
沉水植物对黄颡鱼鱼种培育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黄诚 柳光宇 +1 位作者 黄亚红 葛家春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79-581,共3页
关键词 黄颡鱼 鱼种培育 沉水植物
下载PDF
人工诱导雌雄同体革胡子鲇自体受精后代的胚胎发育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少军 王跃群 +1 位作者 姚占州 刘万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2期7-12,共6页
本文研究了革胡子鲇自体受精后代的胚胎发育过程。用每克含30μg甲基睾丸酮的饲料投喂革胡子鲇仔鱼60天,获得具自体受精功能的雌雄同体革胡子鲇,对雌雄同体鱼人工催产,获得自体受精的胚胎、仔鱼及全雌的成鱼。自体受精后代的受... 本文研究了革胡子鲇自体受精后代的胚胎发育过程。用每克含30μg甲基睾丸酮的饲料投喂革胡子鲇仔鱼60天,获得具自体受精功能的雌雄同体革胡子鲇,对雌雄同体鱼人工催产,获得自体受精的胚胎、仔鱼及全雌的成鱼。自体受精后代的受精率、孵化率都较高,说明人工诱导雌雄同体革胡子鲇产生的后代的自体受精过程及胚胎友育过程没有生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胡子鲇 雌雄同体 自体受精 胚胎发育
下载PDF
鲇鱼力竭性运动后的过量耗氧及其体重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彭姜岚 曹振东 付世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0-386,共7页
过量耗氧(EPOC)是衡量动物无氧代谢能力的重要生理指标,本研究在25℃条件下对不同体重组鲇鱼Silurus asotus Linnaeus(<30g、30—50g、50—100g和>100g)力竭性运动后EPOC进行了测定,旨在揭示不同体重鱼类在EPOC方面的适应机制。... 过量耗氧(EPOC)是衡量动物无氧代谢能力的重要生理指标,本研究在25℃条件下对不同体重组鲇鱼Silurus asotus Linnaeus(<30g、30—50g、50—100g和>100g)力竭性运动后EPOC进行了测定,旨在揭示不同体重鱼类在EPOC方面的适应机制。实验结果显示:鲇鱼力竭性运动后耗氧率(VO2)峰值立即出现(2min),随后逐渐恢复到稳定状态水平。本研究根据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提出了力竭运动后鲇鱼VO2恢复过程的数学模型(VO2=a+be-ct),并对其中参数的生物学意义进行阐述。通过对各体重组过量耗氧参数(a、b和c)的分析比较,发现鲇鱼体重的增加使有氧代谢能力降低,无氧代谢的能力却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量耗氧 力竭性运动 鲇鱼
下载PDF
南方鲇幼鱼鱼体的含能量及化学组成 被引量:36
19
作者 谢小军 孙儒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3期83-88,共6页
测定了23尾在实验室条件下(25℃)喂养30d的南方鲇幼鱼(终体重86.0~307.9g)。结果表明,比能值Q、蛋白质含量ω(PRO)、脂肪含量ω(FAT)随日粮水平的升高而增加,水分含量ω(WAT)则随之下降,除灰分外各指标均与日粮水平呈显著的负线性相关... 测定了23尾在实验室条件下(25℃)喂养30d的南方鲇幼鱼(终体重86.0~307.9g)。结果表明,比能值Q、蛋白质含量ω(PRO)、脂肪含量ω(FAT)随日粮水平的升高而增加,水分含量ω(WAT)则随之下降,除灰分外各指标均与日粮水平呈显著的负线性相关。因此,以水分含量为自变量间接估计比能值及蛋白质、脂肪含量的方法简易可行,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鲇鱼 幼鱼 鱼体比能值 鱼体
下载PDF
革胡子鲶生长激素基因克隆与序列同源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学明 张立 +3 位作者 黄光华 何荆州 朱佳杰 蒋和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483-486,共4页
应用RT-PCR技术从革胡子鲶(Clarias lazera)脑垂体RNA中扩增出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基因cDNA片段,并克隆到质粒载体pMD18-T,鉴定测序。克隆的革胡子鲶GHcDNA开放阅读框全长603bp,编码由2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生长激素前体。5个科... 应用RT-PCR技术从革胡子鲶(Clarias lazera)脑垂体RNA中扩增出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基因cDNA片段,并克隆到质粒载体pMD18-T,鉴定测序。克隆的革胡子鲶GHcDNA开放阅读框全长603bp,编码由2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生长激素前体。5个科7种鲶形目鱼类GH基因序列同源比较结果表明,7种鲶形目鱼类间GH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很高,平均为92.4%,大口鲶和鲶之间的同源性最高,为98.5%,革胡子鲶和鲶之间的同源性最低,为89.4%。并据此构建了鲶形目鱼类间的系统进化树,聚类分析结果与鲶形目鱼类传统的分类进化地位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胡子鲶 生长激素 基因克隆 同源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