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个大珠母贝养殖群体生物学特征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1
作者 张钰伟 杨静茹 +6 位作者 温为庚 邓正华 赵旺 陈明强 王雨 马振华 于刚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30-1539,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养殖群体外部形态特征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差异,为不同地理大珠母贝种质资源的分类管理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野生大珠母贝种质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集广西北海、海... 【目的】探究不同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养殖群体外部形态特征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差异,为不同地理大珠母贝种质资源的分类管理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野生大珠母贝种质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集广西北海、海南三亚和广东徐闻等地的大珠母贝养殖群体,测量其体质量、壳长、壳宽、壳高及铰合线长,检测大珠母贝肌肉营养成分,并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建议的氨基酸评分标准模式进行品质评价。【结果】北海(BH)群体的壳长、壳宽、壳高和铰合线长均高于三亚(SY)群体和徐闻(XW)群体;SY群体除了体质量和壳宽外,其他形态性状均显著低于BH群体和XW群体(P<0.05,下同)。除了BH群体与XW群体间的壳宽性状差异系数(1.50)大于1.28外,其余性状差异系数均小于1.28,说明3个大珠母贝养殖群体间的形态差异尚未达到亚种分化水平。主成分分析和层级聚类分析结果均显示,3个群体的散布并未完全分离,彼此间均有一定程度的重合。XW群体肌肉鲜样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BH群体和SY群体,但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个群体共检出17种氨基酸,且均以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和精氨酸(Arg)含量较高,合计占总氨基酸的41.15%~45.56%;SY群体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3.23%,高于BH群体(64.48%)和XW群体(45.53%)。3个群体共检出9种脂肪酸,SY群体多检测出α-亚麻酸,而BH群体和XW群体多检测出油酸。在3个群体肌肉中未检出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所检出的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也只有3种[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α-亚麻酸],且以SY群体的含量最高(0.0443%)。【结论】大珠母贝氨基酸含量丰富且均匀,属于优质蛋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且SY群体的综合营养价值优于BH群体和XW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珠母贝 形态特征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CD-MPR基因序列特征及其在耐低温品系的选择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韩书雅 钟如卓 +4 位作者 伍灵君 宋欣霖 赖卓欣 郑哲 王庆恒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24-1234,共11页
【目的】明确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阳离子依赖性甘露糖-6-磷酸受体(CD-MPR)基因(PmCD-MPR)多态性与其低温耐受能力的相关性,为马氏珠母贝耐低温品系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ACE克隆PmCD-MPR基因序列全长,并... 【目的】明确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阳离子依赖性甘露糖-6-磷酸受体(CD-MPR)基因(PmCD-MPR)多态性与其低温耐受能力的相关性,为马氏珠母贝耐低温品系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ACE克隆PmCD-MPR基因序列全长,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mCD-MPR基因在马氏珠母贝各组织及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基于马氏珠母贝耐低温选育系(R群体)和北部湾野生群体(W群体)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筛选出PmCD-MPR基因外显子区的SNP位点,并通过遗传多态性分析、单倍型分析及频率计算获取与马氏珠母贝低温胁迫过程相关的SNP位点。【结果】PmCD-MPR基因序列全长902 bp,其开放阅读框(ORF)为792 bp,共编码263个氨基酸残基;PmCD-MPR基因编码蛋白分子量为30.22 kD,理论等电点(pI)为5.79,属于亲水性蛋白,在第18~263位氨基酸处含有1个典型的甘露糖-6-磷酸受体(Man-6-P_recep)结构域。CD-MPR氨基酸序列在N端的相似性较低,在C端的相似性较高;基于CD-MPR氨基酸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马氏珠母贝与长牡蛎、加利福尼亚海兔等软体动物聚为一支,与经典的动物学分类相吻合。PmCD-MPR基因在马氏珠母贝肝胰腺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在性腺、闭壳肌和外套膜中的相对表达量(P<0.05,下同);低温胁迫组马氏珠母贝鳃组织中的PmCD-MPR基因相对表达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整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从PmCD-MPR基因外显子区筛选获得34个SNPs位点,且这34个SNPs位点构成5个单倍块和15种单倍型,其中GCC、TG、CCCTCT等3种单倍型在R群体中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W群体,即与马氏珠母贝耐低温性状显著相关。【结论】PmCD-MPR基因参与马氏珠母贝的低温响应过程,与耐低温性状显著相关的基因型及单倍型可作为马氏珠母贝耐低温品系辅助育种的候选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PmCD-MPR基因 低温耐受 SNP位点 选择分析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相关基因的分子进化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明 杨帅 +2 位作者 曹艳飞 卢晓文 焦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75-585,共11页
【目的】分析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相关基因的分子进化及其在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植核后的表达变化,明确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在植核免疫中的作用,为合理控制植核免疫反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马... 【目的】分析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相关基因的分子进化及其在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植核后的表达变化,明确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在植核免疫中的作用,为合理控制植核免疫反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马氏珠母贝、长牡蛎、斑马鱼及人类等9个物种的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并分析其分子进化历程,同时通过已有的转录组数据分析马氏珠母贝HAT和HDAC基因在植核后的表达变化,采用组蛋白H3/H4总乙酰化定量分析试剂盒检测马氏珠母贝植核后血细胞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结果】HAT和HDAC基因家族在9个物种基因组中的数目差异不明显,其原始共同祖先(MRCA)共包含8个HAT基因家族的9个基因及19个HDAC基因家族的22个基因。马氏珠母贝基因组含有2个HAT家族(GNAT和MYST)的8个基因(2个GNAT类基因,6个MYST类基因);HAT基因家族成员中含有18个保守氨基酸序列,且所有MYST类基因均含有MOZ_SAS结构域,GNAT类基因则含有Hat1_N或Acetyltransf_1结构域,即具有较高的保守性。马氏珠母贝基因组含有13个HDAC家族的18个基因,包含3个I类、3个II类、10个Ⅲ类和2个IV类。其中,HDACⅢ类基因家族包含3个保守氨基酸序列,HDAC I/II/IV类基因家族包含21个保守氨基酸序列,但分布位置和序列组成差异明显,说明该家族成员结构具有多样性。马氏珠母贝、长牡蛎和人类中HDACⅢ类基因均包含1~2个SIR2结构域,HDAC I/II/IV类基因包含1个或多个Hist-deacety1结构域。在马氏珠母贝血细胞转录组中可检测到所有的HDAC和HAT基因,HDAC基因在植核后的表达呈动态变化,而多数HAT基因表达未发生变化;植核后6、12和24 h马氏珠母贝血细胞组蛋白H3和H4的乙酰化修饰水平显著上升(P<0.05),至植核后48 h组蛋白H3仍保持较高乙酰化水平,而组蛋白H4乙酰化水平恢复正常。【结论】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相关基因的基因组拷贝数、结构域组成及保守氨基酸序列等在不同物种间具有保守性,且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参与调控马氏珠母贝的植核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组蛋白 乙酰化修饰 植核免疫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子一代主要性状的比较 被引量:59
4
作者 王爱民 阎冰 +3 位作者 叶力 兰国宝 张栋国 杜晓东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0-206,共7页
为了培育马氏珠母贝新品种,开展了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的工作,获得了3个自繁群体和3个杂交群体,BB1、DD1和SS1分别来自北海野生种群(BW)、大亚湾野生种群(DW)和三亚野生种群(SW)自繁一代;BD1、BS1和DS1分别来自BW与DW、BW与S... 为了培育马氏珠母贝新品种,开展了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的工作,获得了3个自繁群体和3个杂交群体,BB1、DD1和SS1分别来自北海野生种群(BW)、大亚湾野生种群(DW)和三亚野生种群(SW)自繁一代;BD1、BS1和DS1分别来自BW与DW、BW与SW以及DW与SW杂交一代。运用方差分析对6个子一代群体的5个主要性状(壳长、壳宽、壳厚、总体重和壳重)进行了比较,3个杂交群体未表现出杂种优势。但获得的6个群体将成为进一步选育的基本群体。子一代的变异性增加为进一步选育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地理种群 繁殖性状 杂交子一代 壳长 壳宽 壳厚 壳重 选育
下载PDF
野生黑蝶贝表型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严俊贤 刘宝锁 +3 位作者 李有宁 陈明强 吴开畅 叶乐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60-564,共5页
随机选取3~4龄野生黑蝶贝128只,对其壳长(L1)、壳高(L2)、壳宽(L3)、韧带长(L4)和体质量(m)进行测量,计算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壳长、壳高、壳宽和韧带长为自变量对因变量体质量的相关系数... 随机选取3~4龄野生黑蝶贝128只,对其壳长(L1)、壳高(L2)、壳宽(L3)、韧带长(L4)和体质量(m)进行测量,计算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壳长、壳高、壳宽和韧带长为自变量对因变量体质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得出不同表型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相关性分析中,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壳高〉壳长〉壳宽〉韧带长(P〈0.01);通径分析中,壳高对体质量作用最大(0.589),其次是壳宽(0.278)和壳长(0.143);壳高对体质量的直接决定系数最大(0.347),其他依次为壳宽(0.077)、壳长(0.02)和韧带长(0.0001),总决定系数为r2=0.854;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回归方程:m=-364.554+0.858xL1+3.032xL2+4.371xL3。通过对黑蝶贝壳高、壳宽进行选择,同时加强对壳长的协同选择来选育生长较快、适于插核育珠的黑蝶贝新品系,为黑蝶贝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蝶贝 表型性状 回归分析 相关性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选育子一代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47
6
作者 何毛贤 史兼华 +1 位作者 林岳光 姜因萍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2,共4页
通过选择培育获得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大亚湾养殖群体选育子一代(DDS),以大亚湾养殖群体为对照(DDC),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养殖,对其生长性状进行了约1年的跟踪测量,运用t检验对2个组别主要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经过一代的选... 通过选择培育获得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大亚湾养殖群体选育子一代(DDS),以大亚湾养殖群体为对照(DDC),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养殖,对其生长性状进行了约1年的跟踪测量,运用t检验对2个组别主要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经过一代的选育,DDS在壳长、高、宽和总重上均大于DDC,存活率提高9.18%,除壳长在2个时期(2003年12月,2004年2月)差异不显著外(p>0.05),DDC/DDS2个组别其他性状在7个生长时期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该研究为进一步通过选择育种培育马氏珠母贝优良品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生长 选育
下载PDF
企鹅珍珠贝游离珠培育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梁飞龙 邓陈茂 +1 位作者 符韶 刘永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1-96,共6页
2006年5—12月,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芳华珍珠养殖场,采用贝龄2~4a的企鹅珍珠贝作植核贝,以1~3a贝作小片贝,进行游离珍珠培育试验。结果表明,植核母贝经15~40d的术前处理,成活率为95.33%~97.00%;施术贝经过6个月培育后,吐核率为... 2006年5—12月,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芳华珍珠养殖场,采用贝龄2~4a的企鹅珍珠贝作植核贝,以1~3a贝作小片贝,进行游离珍珠培育试验。结果表明,植核母贝经15~40d的术前处理,成活率为95.33%~97.00%;施术贝经过6个月培育后,吐核率为63.00%~71.88%,死亡率为26.17%~35.00%,成珠率为1.95%~3.33%。企鹅珍珠贝合适的植核母贝为2~3龄贝,小片贝为1~2龄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鹅珍珠贝 手术贝 术前处理 小片贝 游离珍珠培育
下载PDF
近交对马氏珠母贝生长性状、遗传多样性及矿化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李俊辉 罗燕秋 +4 位作者 钟雅诗 黄怡 黄荣莲 王庆恒 邓岳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2-138,共7页
【目的】探讨近交对马氏珠母贝生长性状、遗传结构及矿化基因表达的影响,阐明近交引起子一代性状退化的遗传原理,为贝类品种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两个黄壳色全同胞家系(M和N)为亲本,按照因子设计构建4个家系组合(F1:M1♀×M... 【目的】探讨近交对马氏珠母贝生长性状、遗传结构及矿化基因表达的影响,阐明近交引起子一代性状退化的遗传原理,为贝类品种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两个黄壳色全同胞家系(M和N)为亲本,按照因子设计构建4个家系组合(F1:M1♀×M1♂;F2:M1♀×N1♂;F3:N1♀×M1♂;F4:N1♀×N1♂),比较4个家系成贝生长性状差异,利用9对SSR引物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家系间矿化基因nacrein、pearlin和pif177的表达差异。【结果】4个家系间的平均壳长、平均壳高、平均壳宽、平均体重和平均壳重存在明显差异,且近交家系(F1和F4)的平均壳长、平均壳高、平均壳宽、平均体重和平均壳重均小于杂交家系(F2和F3),其生长性状退化率(ID)为11.7%~29.4%。家系F1、F2、F3和F4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2525、0.3116、0.3178和0.2752,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3451、0.3822、0.4005和0.354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4591、0.5389、0.4878和0.4810。杂交家系(F2和F3)矿化基因nacrein、pearlin和pif177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近交家系(F1和F4),且4个家系的生长性状平均值与3个矿化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存在明显正相关。【结论】近交能导致马氏珠母贝生长性状、遗传多样性及矿化基因表达量明显降低,因此制定马氏珠母贝育种方案时应构建合理的交配组合系统,防止因近交导致性状退化与遗传多样性指标降低而影响育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近交 生长性状 遗传多样性 矿化基因
下载PDF
珠母贝人工苗中间培育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黄海立 符韶 +1 位作者 邓陈茂 梁飞龙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67-270,共4页
2004年6-9月,分别采用不同养殖方法、光照度和水层对珠母贝人工苗进行中间培育。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养殖方法的成活率和壳高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拱形笼吊养法、柱形笼吊养法、网箱法、开放式吊养法成活率分别为9.4%、27.3%、24.5... 2004年6-9月,分别采用不同养殖方法、光照度和水层对珠母贝人工苗进行中间培育。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养殖方法的成活率和壳高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拱形笼吊养法、柱形笼吊养法、网箱法、开放式吊养法成活率分别为9.4%、27.3%、24.5%、0,壳高分别为26.5、31.4、29.8 mm、-,拄形笼吊养法和网箱法生长快且成活率较高;不同光照度对稚贝的壳高和成活率的影响显著(P〈0.05),自然光组、800-1000 lx、300-500 lx成活率分别为24.7%、29.6%、36.5%,壳高分别为29.8、28.3、33.6 mm;2-3 m、4-5 m、6-7 m、8-9 m水层成活率分别为27.3%、29.1%、33.6%、38.9%,随着水层的加深而提高(P〈0.05),壳高分别为31.4、30.6、29.5、30.2 mm,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母贝 人工苗 中间培育 养殖 光照度 水层
下载PDF
2种珍珠贝的外套膜同工酶及粘液蛋白的电泳比较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梅芳 余祥勇 +2 位作者 刘永 包丽舂 冯杰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5-559,共5页
通过对企鹅珍珠贝、马氏珠母贝外套膜组织及粘液进行垂直板状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分离 ,分析这 2种珍珠贝的粘液蛋白和外套膜的SOD、MDH、EST、LDH同工酶谱带。结果表明 ,2种珍珠贝同工酶的表达 ,既呈现出明显差异 ,又有一些相似的... 通过对企鹅珍珠贝、马氏珠母贝外套膜组织及粘液进行垂直板状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分离 ,分析这 2种珍珠贝的粘液蛋白和外套膜的SOD、MDH、EST、LDH同工酶谱带。结果表明 ,2种珍珠贝同工酶的表达 ,既呈现出明显差异 ,又有一些相似的特征。对比粘液的蛋白谱带和其同工酶谱带 ,发现主要的蛋白带具有明显的SOD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鹅珍珠贝 马氏珠母贝 同工酶 粘液蛋白 电泳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鳃组织抗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英霞 邹瑗徽 +1 位作者 满初日嘎 周永灿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65-468,共4页
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和微量测定法对制备的马氏珠母贝鳃组织匀浆物进行抗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马氏珠母贝鳃组织匀浆物具有抗革兰氏阴性菌-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活性;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葡萄球菌具一... 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和微量测定法对制备的马氏珠母贝鳃组织匀浆物进行抗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马氏珠母贝鳃组织匀浆物具有抗革兰氏阴性菌-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活性;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葡萄球菌具一定抑制活性,但对枯草芽孢杆菌无抑制活性。利用胰蛋白酶对马氏珠母贝鳃组织匀浆物水解后,其抗菌活性消失,表明其中抗菌成分为蛋白质。将马氏珠母贝鳃组织匀浆物在不同温度(37-95℃)和不同pH(2.5-5)保温,发现其抗菌活性成分对热及酸耐受性较强。马氏珠母贝鳃组织匀浆物在低浓度无溶血活性。该抗菌组分在马氏珠母贝的免疫防御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抗菌活性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养殖群体两种规格个体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比较 被引量:14
12
作者 吴小芬 雷超 +3 位作者 陈思曼 李俊辉 王庆恒 焦钰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31-34,共4页
以马氏珠母贝育种对照群体为实验材料,从群体中选择生长差异个体分别构成大规格与小规格子群体,测定两个子群体鳃、肝胰腺、闭壳肌、外套膜边缘膜与外套膜中央膜类胡萝卜素含量。结果表明:大规格与小规格子群体的鳃、肝胰腺、闭壳肌、... 以马氏珠母贝育种对照群体为实验材料,从群体中选择生长差异个体分别构成大规格与小规格子群体,测定两个子群体鳃、肝胰腺、闭壳肌、外套膜边缘膜与外套膜中央膜类胡萝卜素含量。结果表明:大规格与小规格子群体的鳃、肝胰腺、闭壳肌、外套膜边缘膜与外套膜中央膜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大规格子群体各组织的类胡萝卜素含量略大于小规格子群体。大与小规格子群体肝胰腺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其它4种组织(P<0.05)。子群体对类胡萝卜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组织对类胡萝卜含量影响显著(P<0.05)。肝脏是马氏珠母贝类胡萝卜素转化及沉积的主要器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类胡萝卜素 规格 组织
下载PDF
恩诺沙星曝露下企鹅珍珠贝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优势菌变化规律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明强 李有宁 +6 位作者 邓正华 于刚 马振华 郑兴 洪嘉炜 魏海军 王雨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51-859,共9页
【目的】明确恩诺沙星曝露下企鹅珍珠贝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尤其是优势菌的变化规律,为企鹅珍珠贝养殖过程中恩诺沙星的科学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针对3个恩诺沙星浓度(0、5和10 mg/L)共9个企鹅珍珠贝肠道样本中的细菌构建16S rRNA... 【目的】明确恩诺沙星曝露下企鹅珍珠贝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尤其是优势菌的变化规律,为企鹅珍珠贝养殖过程中恩诺沙星的科学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针对3个恩诺沙星浓度(0、5和10 mg/L)共9个企鹅珍珠贝肠道样本中的细菌构建16S rRNA文库,再采用Il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从门和属水平上比较分析各处理组间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结果】从9个企鹅珍珠贝肠道样本中共检测到10个菌门,其优势菌门分别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螺旋体门(Spirochaetae)、蓝藻门(Cya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共检测到79个菌属,优势菌属主要包括弧菌属(Vibrio)、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嗜冷菌属(Psychrilyobacter)、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疏螺旋体属(Borrelia)、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微拟球藻属(Nannochioropsis-oceanica)、弓形杆菌属(Arcobacter)、Thalassotalea、Amphritea、Tenacibaculum和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等。不同恩诺沙星浓度处理下,企鹅珍珠贝肠道的优势菌门与菌属种类丰度差异明显。经恩诺沙星处理后,企鹅珍珠贝肠道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下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弧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升高,微拟球藻属、Aquibacter、BD1-7_clade及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相对丰度则显著降低;此外,弓形杆菌属相对丰度经10 mg/L恩诺沙星处理后显著升高,Psychrobium相对丰度经5 mg/L恩诺沙星处理后显著升高。【结论】经恩诺沙星处理后企鹅珍珠贝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与丰度发生明显变化,且肠道微生物中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优势菌群结构比例也发生变化,该变化规律可为企鹅珍珠贝养殖过程中科学使用恩诺沙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鹅珍珠贝 恩诺沙星 肠道微生物 菌群结构 多样性 相对丰度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养殖群体的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何毛贤 林岳光 袁涛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60,共5页
从养殖于深圳大亚湾海区的3月龄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养殖群体中挑出较大和较小个体的贝分为2个组,分别命名为大个体组和小个体组,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养殖,在3—12月龄间每隔1—2月对其生长进行测量;同时取12月龄的贝200个编号进... 从养殖于深圳大亚湾海区的3月龄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养殖群体中挑出较大和较小个体的贝分为2个组,分别命名为大个体组和小个体组,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养殖,在3—12月龄间每隔1—2月对其生长进行测量;同时取12月龄的贝200个编号进行个体生长测量,到16月龄结束。经t检验,大个体组贝在各个测量阶段4个性状(壳长、高、宽和体重)都显著大于小个体组(p<0.01),大个体组日增长幅度在3—9月龄也大于小个体组;经最小显著差法分析,个体测量的3个亚组间大小存在显著差异(p<0.01),顺序为Ⅰ(Ⅰ’)<Ⅱ(Ⅱ’)<Ⅲ(Ⅲ’),但其日增长量为Ⅰ(Ⅰ’)>Ⅱ(Ⅱ’)>Ⅲ(Ⅲ’),同时显示出初始值较大的个体在后期仍有较大的增长趋势,但个别初始值较小的个体增长快,在生长后期个体也很大。3—9月龄贝的大小平均增长率大于11—16月龄贝,而体重增长要小于11—16月龄贝。该研究结果对选择育种中亲本的选留、珍珠生产中植核贝的选留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生长特性 个体大小 选择育种
下载PDF
珠母贝、亲贝人工促熟培育与催产的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邓陈茂 尹国荣 +2 位作者 符韶 黄海立 谢仁政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14-16,共3页
从23 ~24 ℃开始,每4~5 d升高水温1 ℃,终至26~27 ℃,并用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ar triconrutum)及辅助饲料投喂培育,促进珠母贝[Pinctada margaritifera (Linne)]亲贝性腺发育成熟.用阴干... 从23 ~24 ℃开始,每4~5 d升高水温1 ℃,终至26~27 ℃,并用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ar triconrutum)及辅助饲料投喂培育,促进珠母贝[Pinctada margaritifera (Linne)]亲贝性腺发育成熟.用阴干刺激、异性产物刺激及浓扁藻液结合诱导,催产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母贝 亲贝 人工促熟 催产
下载PDF
珠母贝亲贝催熟培育和催产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海立 符韶 +1 位作者 邓陈茂 刘志刚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共4页
对不同来源珠母贝(Pinctada margaritifera)亲贝分别进行海上浅吊疏养促熟和室外水泥池人工催熟培育,且采用阴干、藻液、温度、低盐度刺激和异性产物诱导亲贝排放精卵,比较不同方法、不同来源亲贝性腺发育及亲贝开始排放时间、排放率、... 对不同来源珠母贝(Pinctada margaritifera)亲贝分别进行海上浅吊疏养促熟和室外水泥池人工催熟培育,且采用阴干、藻液、温度、低盐度刺激和异性产物诱导亲贝排放精卵,比较不同方法、不同来源亲贝性腺发育及亲贝开始排放时间、排放率、受精率和幼虫畸形率情况。结果表明,室外水泥池人工催熟法亲贝性腺成熟度比浅吊疏养促熟法好、死亡率低;相同培育方法,北部湾亲贝比海南亲贝性腺成熟快,但死亡率高;阴干刺激3 h+藻液刺激1 h+异性产物诱导,性腺达到第四期(排放期)的亲贝才排放,且排放的性细胞成熟度好,受精率高,幼虫畸形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母贝(Pinctada margaritifera) 亲贝 促熟 催产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术前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劳赞 邓陈茂 梁盛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29,共3页
实验结果表明:经术前处理后的插核贝休养期存活率为95 2%,育珠期存活率达85 5%,每贝只插1个核,休养期留核率为0 86,育珠期留核率达0 71。珍珠的质量明显提高,优质珍珠的生成率高达34 6%,比对照组高出27 5%。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术前处理 珍珠 人工插核育珠 休养期存活率 育珠期存活率 休养期留核率 育珠期留核率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与解氏珠母贝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阎冰 叶力 +3 位作者 邓凤娇 毛勇 张锡元 王爱民 《广西科学》 CAS 2001年第4期287-290,共4页
用 OPM组 2 0种碱基随机引物对采自海南洋浦的马氏珠母贝 (Pinctada martensii)和解氏珠母贝(P.chemmitri)天然群体进行 RAPD分析 ,其中 6种引物扩增有效。这 6种引物对马氏珠母贝和解氏珠母贝的总扩增带数分别为 5 2条和 5 8条。每一... 用 OPM组 2 0种碱基随机引物对采自海南洋浦的马氏珠母贝 (Pinctada martensii)和解氏珠母贝(P.chemmitri)天然群体进行 RAPD分析 ,其中 6种引物扩增有效。这 6种引物对马氏珠母贝和解氏珠母贝的总扩增带数分别为 5 2条和 5 8条。每一引物的扩增带数为 3~ 16条 ,同一引物对两种贝类的扩增带数不同 (OPM19除外 ) ,对两贝类的扩增带型也有较大差异。群体内的各个个体 (实验个体为 10个 ) RAPD扩增带谱全部呈多态 ,表明在同一群体中 ,各个体存在着明显的个体特征带。由于样品数量及引物数均少 ,2种贝类各自种群的共同特征尚未能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解氏珠母贝 RAPD分析 遗传多样性 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下载PDF
选择对不同系列马氏珠母贝第二代幼虫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爱民 石耀华 阎冰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8期94-97,共4页
通过对马氏珠母贝不同选育系列第二代幼虫的生长与未经选育的对照组比较发现,选择对种群内自繁系列(BB2、DD2和SS2)幼虫生长有负作用,BB2、DD2和SS2幼虫的生长明显地低于对照SC1。因此,为减少这种负作用的不利影响,在混合选育中需... 通过对马氏珠母贝不同选育系列第二代幼虫的生长与未经选育的对照组比较发现,选择对种群内自繁系列(BB2、DD2和SS2)幼虫生长有负作用,BB2、DD2和SS2幼虫的生长明显地低于对照SC1。因此,为减少这种负作用的不利影响,在混合选育中需要在每一代选留一定的亲本数量,保证有效的繁殖群体,以避免严重的近亲繁殖造成的近交衰退。选择对种群间杂交系列(BD2、BS2和DS2)的影响分为两种情况:对BS2幼虫的生长有负作用,而对BD2和DS2幼虫生长无影响,与SC1幼虫的生长速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种群间杂交系列F2的基因分离和重新组合,导致杂交系列对选择的不同反应。利用不同地理种群间杂交育种应采用增殖杂交方式,经由一次杂交后,从杂种子代优良个体中定向选育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马氏珠母贝 幼虫 生长 杂交育种 养殖
下载PDF
5-羟色胺对瘤背石磺低氧胁迫的调节作用
20
作者 唐少华 李伟鹏 +3 位作者 蒋超 汤刘思巧 王恺 沈和定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81-2789,共9页
【目的】分析外源5-羟色胺(5-HT)对低氧胁迫瘤背石磺(Onchidium reevesii)氧化应激水平和存活率的影响,探究5-HT在瘤背石磺应对低氧胁迫的调控作用。【方法】分别利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瘤背石磺体内5-HT含量和5-羟色胺受体... 【目的】分析外源5-羟色胺(5-HT)对低氧胁迫瘤背石磺(Onchidium reevesii)氧化应激水平和存活率的影响,探究5-HT在瘤背石磺应对低氧胁迫的调控作用。【方法】分别利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瘤背石磺体内5-HT含量和5-羟色胺受体基因(5-HTR)的相对表达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瘤背石磺血淋巴中5-HT含量及各组织5-HT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比较低氧胁迫期间(0、3、6、9、12和24 h)瘤背石磺存活率;通过注射5-HT及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分析瘤背石磺在低氧胁迫下应激相关酶活性及表达量差异。【结果】5-HT及其受体在瘤背石磺肝胰腺、胃、性腺、肠道、腹足和肌肉中均有分布。受到低氧胁迫的影响,5-HTR基因在各组织中相对表达量也发生改变,随着低氧胁迫时间的延长,5-HTR基因高相对表达量组织从腹足、肠道、胃变为性腺组织。低氧胁迫下瘤背石磺血淋巴中5-HT产生响应,其含量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注射5-HT使瘤背石磺在低氧胁迫时有更好的存活表现,在低氧刺激9 h后,注射5-HT组的瘤背石磺存活率高于注射PBS处理和低氧处理。用5-HT刺激瘤背石磺低氧胁迫9 h后发现,注射外源5-HT可降低瘤背石磺氧化应激水平,提高其抗氧化酶活性和表达量及总抗氧化能力。【结论】瘤背石磺受低氧胁迫后,其体内5-HT及其受体会产生响应,参与生理调节;注射外源5-HT可提高瘤背石磺的低氧耐受能力和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背石磺 5-羟色胺 氧化应激 低氧耐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