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3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虚拟试验架构下的舱段结构建模与承载破坏模拟技术
1
作者 王成华 蒋雯霄 +1 位作者 杨阳 李磊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79,99,共7页
在一种面向产品的飞行器结构强度虚拟试验架构下,发展经典材料弹塑性损伤本构和通用有限元技术,并基于Abaqus内置Python软件开发虚拟试验插件工具,创建飞行器舱段结构人机交互虚拟试验平台,形成了对舱段结构承载破坏过程进行高逼真度模... 在一种面向产品的飞行器结构强度虚拟试验架构下,发展经典材料弹塑性损伤本构和通用有限元技术,并基于Abaqus内置Python软件开发虚拟试验插件工具,创建飞行器舱段结构人机交互虚拟试验平台,形成了对舱段结构承载破坏过程进行高逼真度模拟的虚拟试验能力。采取逐级验模的精度确认技术,开展从试棒到舱段壳体的虚/实试验对比,验证舱段结构虚拟试验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虚拟试验能对舱段结构的承载破坏情况做高逼真度的模拟,对极限承载能力的预示精度达到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试验 舱段结构 承载破坏 测试验证 塑性损伤
下载PDF
场地土性对核岛隔震结构影响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2
作者 尚岩峰 景立平 +1 位作者 陆新宇 齐文浩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为研究不同地基土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基础隔震体系动力反应影响规律,配备了3种不同硬度的地基土,开展土-群桩-核岛体系与土-群桩-隔震支座-核岛体系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分析了不同场地土之间桩土相互作用、上部结构动力响... 为研究不同地基土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基础隔震体系动力反应影响规律,配备了3种不同硬度的地基土,开展土-群桩-核岛体系与土-群桩-隔震支座-核岛体系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分析了不同场地土之间桩土相互作用、上部结构动力响应特征、桩身内力分布、变形规律以及破坏情况等。结果表明:地基土硬度的变化,对隔震体系桩-土相互作用有明显影响。随着桩土刚度比的增大,基础隔震支座的隔震效率逐渐减小,且土结分离现象更为明显;对于隔震结构,在不同场地土中加入隔震支座后,桩身受弯峰值随着土体刚度增大沿桩身高度逐渐增大;核电工程采用隔震支座时,应考虑不同场地土地基对于桩基础受力分布的改变,做出相应加固措施,以保证其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 振动台试验 土-桩相互作用 桩基础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表面效应对多孔纳米梁后屈曲行为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清禄 张海坤 +1 位作者 王思瑶 张靖华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3-89,共7页
为分析表面效应对多孔梁在轴向压力下的屈曲和后屈曲行为的影响,使用Gurtin-Murdoch表面弹性理论,建立了轴向可伸长梁的非线性后屈曲控制微分方程。其中假设梁的孔隙分布在其厚度上具有对称和非对称的两种非均匀模式。采用打靶法数值求... 为分析表面效应对多孔梁在轴向压力下的屈曲和后屈曲行为的影响,使用Gurtin-Murdoch表面弹性理论,建立了轴向可伸长梁的非线性后屈曲控制微分方程。其中假设梁的孔隙分布在其厚度上具有对称和非对称的两种非均匀模式。采用打靶法数值求解,给出了不同孔隙率系数下多孔纳米梁发生屈曲的临界载荷和后屈曲平衡路径曲线,讨论了表面材料特性对后屈曲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梁具有十分显著的表面效应,表面效应对多孔纳米梁的屈曲和后屈曲行为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梁 几何非线性 表面应力 后屈曲 数值解
下载PDF
垫衬补偿对含翘曲间隙L型层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李帅康 胡海晓 +2 位作者 曹东风 冀运东 李书欣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8-1077,共10页
复合材料结构整体化制造中极易产生由固化变形引起的局部翘曲,该翘曲会显著削弱螺栓装配下复合材料结构的承载能力。通过试验和数值分析开展了垫衬补偿对含翘曲间隙L型层合板极限载荷恢复效率以及失效行为的影响研究。通过微观CT表征了... 复合材料结构整体化制造中极易产生由固化变形引起的局部翘曲,该翘曲会显著削弱螺栓装配下复合材料结构的承载能力。通过试验和数值分析开展了垫衬补偿对含翘曲间隙L型层合板极限载荷恢复效率以及失效行为的影响研究。通过微观CT表征了含翘曲间隙L型层合板在螺栓装配后的损伤分布特征,并测试了其极限承载能力;对比分析了垫衬补偿对螺栓装配后含翘曲间隙L型层合板损伤和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并借助数值分析手段定量地研究垫衬补偿对含翘曲间隙L型层合板承载能力恢复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紧固强制消除翘曲间隙会在螺栓装配区域和拐角处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层损伤,其中拐角区域的分层损伤可能是促使加载过程分层快速扩展,并导致极限承载能力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垫衬补偿技术极大的减小了装配损伤的出现,尤其是避免了拐角区域分层损伤的快速扩展,有效提高含翘曲间隙复合材料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合板 装配 间隙 分层 数值分析
原文传递
变厚度多孔梯度材料圆板的热后屈曲分析
5
作者 李清禄 苗文帅 张靖华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18-2124,共7页
为分析多孔梯度材料圆板在非均匀温度场中的热后屈曲响应,基于经典板理论和物理中面概念建立了梯度多孔材料圆板在热载荷作用下的控制微分方程,其中假设厚度变化沿半径为二次抛物线型且板在其厚度上具有对称和非对称的非均匀孔隙率分布... 为分析多孔梯度材料圆板在非均匀温度场中的热后屈曲响应,基于经典板理论和物理中面概念建立了梯度多孔材料圆板在热载荷作用下的控制微分方程,其中假设厚度变化沿半径为二次抛物线型且板在其厚度上具有对称和非对称的非均匀孔隙率分布。采用打靶法数值求解了问题的屈曲和后屈曲响应,给出了均匀升温和热传导下的梯度多孔非线性变厚度圆板后屈曲平衡路径。结果显示:变厚度系数、孔隙率系数、孔隙分布方式以及温度场对板的临界载荷和后屈曲平衡路径均有影响;在不同温度场中孔隙率系数越大,屈曲时的临界载荷越小;孔隙率对称分布下的临界载荷大于非对称情况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多孔材料 物理中面 圆板 后屈曲 数值解
下载PDF
一种基于3D打印的遥感相机次镜遮光罩的制造技术
6
作者 孟洪涛 殷永霞 +4 位作者 李皓鹏 孙建 邱泉水 郭志松 刘阳同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53,共8页
针对遥感相机多光阑次镜遮光罩结构采用传统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制造时存在的工艺难、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非金属次镜遮光罩制造技术。首先分析了该型次镜遮光罩的结构特点,然后介绍了其制造工艺方案并与传统... 针对遥感相机多光阑次镜遮光罩结构采用传统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制造时存在的工艺难、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非金属次镜遮光罩制造技术。首先分析了该型次镜遮光罩的结构特点,然后介绍了其制造工艺方案并与传统方案进行了对比,最后对研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从产品力学试验及在轨应用效果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遮光罩制造技术将传统复杂的制造工艺程序化,不需要模具,成本低,制造周期短,在轨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次镜遮光罩 3D打印 空间遥感相机
下载PDF
考虑劈裂对应力集中缓解作用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损伤破坏分析
7
作者 王钰诺 汪青鑫 +1 位作者 马沁巍 刘广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432-9438,共7页
外载荷作用下含缺口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在缺口边缘存在很高的应力集中,在载荷水平较低时,缺口边缘纤维间基体受剪切作用会发生沿纤维方向的纵向劈裂,该纵向劈裂会降低缺口处的应力集中并提高层合板的承载能力。为准确模拟纵向劈裂... 外载荷作用下含缺口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在缺口边缘存在很高的应力集中,在载荷水平较低时,缺口边缘纤维间基体受剪切作用会发生沿纤维方向的纵向劈裂,该纵向劈裂会降低缺口处的应力集中并提高层合板的承载能力。为准确模拟纵向劈裂对缺口边缘应力集中的缓解作用,利用扩展有限元方法模拟劈裂建立了复合材料层合板渐进性损伤破坏分析的仿真模型,模型选用Hashin破坏准则对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失效进行预测,分别研究了铺层顺序和缺口形状对复合材料层合板抗拉强度的影响,并与现有文献中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模拟结果表明破坏模式和破坏强度均与实验结果相吻合,验证了本文渐进性损伤破坏分析仿真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劈裂 渐进损伤 破坏强度 应力集中
下载PDF
基于复杂约束拓扑优化的负泊松比超材料设计
8
作者 孟军辉 刘清洋 金泽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52-862,共11页
针对现阶段超材料拓扑优化设计在飞行器设计领域存在的微观尺度上难以制造和宏观尺度上不具有周期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宏观尺度下的超材料拓扑优化设计方法,分别应用优化准则法和移动渐近线法进行了指定泊松比约束的超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针对现阶段超材料拓扑优化设计在飞行器设计领域存在的微观尺度上难以制造和宏观尺度上不具有周期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宏观尺度下的超材料拓扑优化设计方法,分别应用优化准则法和移动渐近线法进行了指定泊松比约束的超材料拓扑优化设计,得到了在横向、纵向两个方向上的泊松比都满足约束的负泊松比超材料,并对两种优化算法的设计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拓扑优化得到的胞元构型,建立了理论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对拓扑优化结果的力学性能进行验证.经理论模型和有限元模型计算,拓扑优化设计结果的泊松比满足设计要求,证明了宏观尺度拓扑优化方法设计负泊松比超材料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泊松比超材料 结构优化 宏观尺度拓扑优化法 优化准则法 移动渐近线法
下载PDF
编织复合材料拉伸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7
9
作者 卢子兴 冯志海 +4 位作者 寇长河 刘振国 陆萌 麦汉超 唐国翌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29-134,共6页
针对三维四向和五向编织复合材料进行了拉伸实验,从宏观角度研究了它们的力学行为,获得了这些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参数及变形、破坏规律。基于宏观实验,本文还对拉伸试件断口进行了扫描电镜测试,从细观角度对编织复合材料的破坏机制... 针对三维四向和五向编织复合材料进行了拉伸实验,从宏观角度研究了它们的力学行为,获得了这些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参数及变形、破坏规律。基于宏观实验,本文还对拉伸试件断口进行了扫描电镜测试,从细观角度对编织复合材料的破坏机制作了分析,得到一些重要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编织结构 复合材料 拉伸 力学性质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 被引量:80
10
作者 李为民 许金余 +1 位作者 沈刘军 李庆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5-142,共8页
采用Φ100 mm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装置研究了不同纤维体积掺量的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冲击压缩力学性能,并对试验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动态强度增长因子与平均应变率的对数近似呈... 采用Φ100 mm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装置研究了不同纤维体积掺量的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冲击压缩力学性能,并对试验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动态强度增长因子与平均应变率的对数近似呈线性关系,强度与变形能力随平均应变率的提高而线性增加,体现了很强的应变率相关性;纤维体积掺量为0.1%的玄武岩纤维混凝土较素混凝土的动态抗压强度提高了26%,变形能力提高了14%;纤维体积掺量分别为0.2%、0.3%的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动态抗压强度比素混凝土高出25%左右,而变形能力较素混凝土无明显优势;在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SHPB试验中,试件破坏时刻为123.3-239.45μs,近似恒应变率加载时间比例约为62%,且应变率曲线的波动范围控制在23%左右,能够较好地满足应力均匀分布及恒应变率加载要求,表明SHPB试验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 SHPB试验装置 波形整形技术 应变率 冲击压缩 动态力学性能
下载PDF
复合材料损伤阻抗和损伤容限的性能表征 被引量:45
11
作者 沈真 张子龙 +2 位作者 王进 杨胜春 叶林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40-145,共6页
复合材料结构的设计要求和使用经验提出了复合材料体系损伤阻抗和损伤容限性能表征的需求。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作者指出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CAI (冲击后压缩强度 )的物理意义比较含混 ,有时可能误导材料研究和设计选材 ,同时提出... 复合材料结构的设计要求和使用经验提出了复合材料体系损伤阻抗和损伤容限性能表征的需求。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作者指出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CAI (冲击后压缩强度 )的物理意义比较含混 ,有时可能误导材料研究和设计选材 ,同时提出应分别用典型层压板静压痕力 凹坑深度曲线的最大压痕力Fmax来表征损伤阻抗性能 ,用凹坑深度 压缩破坏应变曲线门槛值CAIT (CompressionfailurestrainAfterImpactThreshold)来表征损伤容限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性能表征 损伤容限 损伤阻抗 Fmax CAIT
下载PDF
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1
12
作者 杨振宇 卢子兴 +1 位作者 刘振国 李仲平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5-161,共7页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单元胞体模型,该模型正确地反映了纤维束的交织方式,十分接近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真实结构,可用于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有效模量的有限元数值预报,并合理确定复合材料内部全场应力分...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单元胞体模型,该模型正确地反映了纤维束的交织方式,十分接近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真实结构,可用于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有效模量的有限元数值预报,并合理确定复合材料内部全场应力分布。采用有限元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了力学分析,得到了相关等效弹性性能参数。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得到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等效弹性性能与实验结果和理论预测值都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此外,基于新的单元胞体模型还确定了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应力场,为进一步的强度计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 复合材料 有限元 等效弹性性能 应力场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尼龙1010的力学性能及其对摩擦磨损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葛世荣 张德坤 +1 位作者 朱华 王军祥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9-104,共6页
 用碳纤维填充尼龙1010制备了碳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并对碳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力学实验结果表明:碳纤维增强使尼龙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表面硬度增大,碳纤维增强尼龙材料的拉伸强度在20%碳...  用碳纤维填充尼龙1010制备了碳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并对碳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力学实验结果表明:碳纤维增强使尼龙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表面硬度增大,碳纤维增强尼龙材料的拉伸强度在20%碳纤维含量时达到最大值;碳纤维表面处理对尼龙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有很大影响,碳纤维表面氧化处理提高了碳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摩擦磨损实验表明:碳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与其拉伸强度和硬度有密切关系。随着拉伸强度和硬度的提高,尼龙复合材料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降低;摩擦系数和磨损率与拉伸强度具有反比关系,与材料硬度具有二次方程关系,与碳纤维填充量之间存在负指数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 碳纤维 复合材料 拉伸强度 硬度 摩擦系数 磨损
下载PDF
低速冲击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铺层板的损伤分析 被引量:48
14
作者 张彦 朱平 +1 位作者 来新民 梁新华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0-157,共8页
建立了一个有效计算模型,以分析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在低速冲击作用下的层内和层间失效行为。针对铺层板的层内损伤,在基于应变描述的Hashin失效准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单层板的逐渐累积损伤分析模型;针对铺层板的脱层损伤,建立了各向同... 建立了一个有效计算模型,以分析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在低速冲击作用下的层内和层间失效行为。针对铺层板的层内损伤,在基于应变描述的Hashin失效准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单层板的逐渐累积损伤分析模型;针对铺层板的脱层损伤,建立了各向同性脱层损伤模型,通过结合传统的应力失效准则和断裂力学中的能量释放率准则定义了界面损伤演化规律,并在潜在产生脱层的区域模拟为粘结接触,并将脱层损伤模型作为界面的接触行为。该计算模型通过商用有限元软件ABAQUS/Explicit的用户子程序实现。使用该计算模型对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合板在横向低速冲击作用下的损伤和变形行为进行预测分析。数值仿真的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取得了满意的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合板 逐渐累积损伤模型 脱层损伤模型 低速冲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层合板固化压实过程有限元数值模拟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纪奎 郦正能 +2 位作者 关志东 程小全 刘涛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5-130,共6页
根据有效应力准则和达西定律建立了描述复合材料固化压实过程层合板压缩和树脂流动的二维有限元方程,节点自由度为位移和树脂压力,采用向后差分方法直接耦合积分求解以提高收敛速度。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层合板厚度的增加,厚度压缩率... 根据有效应力准则和达西定律建立了描述复合材料固化压实过程层合板压缩和树脂流动的二维有限元方程,节点自由度为位移和树脂压力,采用向后差分方法直接耦合积分求解以提高收敛速度。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层合板厚度的增加,厚度压缩率减小,固化压实所需时间增加,树脂在厚度方向的不均匀性逐渐增加。对于厚度较大的层合板,采用提高固化压力和双面吸胶两种工艺对比情况说明,后者可以显著提高压实程度并得到相对均匀的树脂含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固性复合材料 层合板 固化压实 树脂流动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复合材料层合板机械连接结构累积损伤模型和挤压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张爽 王栋 +2 位作者 郦正能 寇长河 章怡宁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3-168,共6页
建立了三维累积损伤有限元模型,采用扩展拉格朗日乘子法对螺栓表面和复合材料层合板孔壁间的接触行为进行了模拟。对复合材料层合板中纤维断裂、基体开裂和纤维-基体剪切3类基本损伤类型的产生、扩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三维累积损伤有限元模型,采用扩展拉格朗日乘子法对螺栓表面和复合材料层合板孔壁间的接触行为进行了模拟。对复合材料层合板中纤维断裂、基体开裂和纤维-基体剪切3类基本损伤类型的产生、扩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计算得到了复合材料层合板单钉连接结构的载荷-位移曲线,预测了它们的初始挤压破坏载荷。同时,进行了T300帘子布/QY8911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层合板单钉单搭螺栓挤压强度试验,验证了不同铺层类型和结构尺寸对复合材料层合板机械连接挤压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和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该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合板 机械连接 累积损伤 接触模型
下载PDF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65
17
作者 卢子兴 杨振宇 李仲平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共7页
 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几何模型和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近几年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作者的一些研究工作,其中包括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介绍了弹性应变能法、纤维倾...  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几何模型和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近几年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作者的一些研究工作,其中包括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介绍了弹性应变能法、纤维倾斜模型、三细胞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等工作。最后,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织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几何模型 模量 强度
下载PDF
界面层对纤维与基体间载荷传递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黄玉东 孔宪仁 +1 位作者 张志谦 魏月贞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1-26,共6页
建立单根断裂碳纤维包埋在环氧树脂基体中的细观力学模型,结合界面层与纤维、基体的粘合因素,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界面层厚度、模量及界面层的弹塑性对于纤维承载能力的影响。从理论上初步阐明了柔性界面层、过渡界面层在不同界面粘... 建立单根断裂碳纤维包埋在环氧树脂基体中的细观力学模型,结合界面层与纤维、基体的粘合因素,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界面层厚度、模量及界面层的弹塑性对于纤维承载能力的影响。从理论上初步阐明了柔性界面层、过渡界面层在不同界面粘合情况下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 脱粘 有限元分析 应力传递 复合材料
下载PDF
多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梁军 陈晓峰 +1 位作者 庞宝君 杜善义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97-210,共14页
综述并评价了关于二维和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有效弹性模量研究的代表性工作,并从材料设计的思想出发,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材料科学与力学相结合,对多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与细观织物结构。
关键词 编织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材料设计 细观力学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结构动力学模型修正 被引量:24
20
作者 鲍诺 王春洁 +1 位作者 赵军鹏 宋顺广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54-58,共5页
为了获得精确的结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响应面和优化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参数化模型和优化拉丁方试验设计获取样本点构造多项式响应面模型,最小二乘法确定多项式系数并检验响应面的拟合精度。用响应面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误差构造目标函... 为了获得精确的结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响应面和优化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参数化模型和优化拉丁方试验设计获取样本点构造多项式响应面模型,最小二乘法确定多项式系数并检验响应面的拟合精度。用响应面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误差构造目标函数,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来优化修正响应面参数,将修正后的参数值带入有限元模型得到修正模型。以欧洲航空科技组织的基准模型GARTEUR飞机模型为算例,对比修正前后模态频率,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在测试频段和预测频段具有良好的复现和预测能力,进而验证了基于响应面法与优化方法相结合的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修正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设计 响应面 结构动力学 模型修正 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