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8篇文章
< 1 2 1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复叠制冷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欢 杨凯 +1 位作者 吴冬夏 康博强 《冷藏技术》 2024年第1期79-85,48,共8页
自复叠制冷技术在低温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本文首先介绍了自复叠制冷技术的原理,并与单级压缩、多级压缩及复叠制冷技术进行比较,指出了自复叠制冷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制冷温区宽的优势。从自复叠制冷系统的循环特性、混合工质的选择和... 自复叠制冷技术在低温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本文首先介绍了自复叠制冷技术的原理,并与单级压缩、多级压缩及复叠制冷技术进行比较,指出了自复叠制冷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制冷温区宽的优势。从自复叠制冷系统的循环特性、混合工质的选择和配比优化、系统流程优化三方面,对当前自复叠制冷技术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展望该技术的发展前景,为拓宽该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叠制冷 循环特性 混合工质 系统流程优化
原文传递
风量对跨临界CO_(2)驻车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刘业凤 李梦迪 +1 位作者 刘帅 张华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89,共6页
为研究风量变化对跨临界CO_(2)驻车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控制室内外风量在最优风量以降低总能耗,获得最高的能效比。通过搭建系统样机,在焓差室测试其性能并研究风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机在名义制冷工况下,取系统理想制冷性... 为研究风量变化对跨临界CO_(2)驻车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控制室内外风量在最优风量以降低总能耗,获得最高的能效比。通过搭建系统样机,在焓差室测试其性能并研究风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机在名义制冷工况下,取系统理想制冷性能系数C_(OP)最大时对应的排气压力为最优排气压力(9 MPa)。在最优排气压力下探究风量的影响。室内风量固定时,随着室外风量的增加,排气温度先快速下降后趋于稳定。室外风量固定时,排气温度与室内风量的关系取决于室外风量的大小,当室外风量低于1500 m^(3)/h时,排气温度随着室内风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室外风量高于1500 m^(3)/h时,排气温度随着室内风量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在室内风量为300 m^(3)/h时排气温度达到最小值。室内、外风量增加时,系统制冷量先增加后降低,总功耗先降低后升高,系统C_(OP)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优风量为室内风量300 m^(3)/h,室外风量1750 m^(3)/h,此时系统C_(OP)达到最大2.26,为跨临界CO_(2)驻车空调系统的设计与安全高效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车空调 CO_(2)跨临界循环 最优风量 制热性能系数
下载PDF
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低箱压起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锦江 吴瑾清 +2 位作者 孙慧娟 崔荣军 张楠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1,共6页
为满足长时间在轨低温上面级对发动机低入口压力起动的需求,对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低箱压起动特性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研究,建立了较为准确的起动特性仿真模型,完成了地面环境和高空模拟环境氢入口低箱压起动试验。结果表明,氢入口压力越低... 为满足长时间在轨低温上面级对发动机低入口压力起动的需求,对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低箱压起动特性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研究,建立了较为准确的起动特性仿真模型,完成了地面环境和高空模拟环境氢入口低箱压起动试验。结果表明,氢入口压力越低,发动机起动加速性越慢,两者呈类似双曲线关系;降低喷管出口背压有利于发动机起动,氢入口压力越低,背压对起动加速性的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循环发动机 低箱压 起动特性 AMESIM
下载PDF
基于低损耗热压缩的新型液氢加氢站工艺系统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莹 李汉勇 +2 位作者 姜雨欣 陈尚飞 韩东旭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共7页
为解决国内现有液氢加氢站中核心设备短期内无法实现国产化以及液氢站加注过程中氢浪费量过大等问题,基于机械压缩增压和热压缩增压机理,构建了基于低损耗热压缩的新型液氢加氢站工艺系统,并利用Aspen HYSYS软件对该新型液氢加氢站工艺... 为解决国内现有液氢加氢站中核心设备短期内无法实现国产化以及液氢站加注过程中氢浪费量过大等问题,基于机械压缩增压和热压缩增压机理,构建了基于低损耗热压缩的新型液氢加氢站工艺系统,并利用Aspen HYSYS软件对该新型液氢加氢站工艺系统进行了稳态模拟,得出了系统运行工况参数,确定了优化工艺方案。在此基础上对现有液氢加氢站和新型液氢加氢站系统及其热压缩模块分别进行了能耗分析,结果表明,现有的“增压与汽化并行”式液氢加氢站系统比能耗为0.912 kWh/kg,而低损耗热压缩的新型液氢加氢站系统比能耗为0.322 kWh/kg,其比能耗比现有液氢加氢站降低了64.8%。这表明基于低损耗热压缩的新型液氢加氢站系统更节能,系统中关键部件的[火用]效率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氢站加氢站 热压缩 机械功增压 HYSYS模拟 能耗分析
下载PDF
空气冷却式降温服用半导体制冷装置的实验与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程哲铭 李彬 +1 位作者 欧阳新萍 苏博文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59,共8页
设计了一款空气冷却式降温服,并确定其冷却功率及进出口空气的状态参数和流量,同时计算了空气冷却式降温服用半导体制冷装置所需的制冷功率。对半导体制冷装置进行实验和数值模拟,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数值模拟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并提出优... 设计了一款空气冷却式降温服,并确定其冷却功率及进出口空气的状态参数和流量,同时计算了空气冷却式降温服用半导体制冷装置所需的制冷功率。对半导体制冷装置进行实验和数值模拟,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数值模拟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并提出优化方案。采用验证过的数值模拟计算模型对半导体制冷装置进行优化设计与计算,优化后半导体制冷装置在干球温度为34.4℃、湿球温度为27.9℃的环境中可提供流量和温度分别为6.283×10^(-3) m^(3)/s和29℃的冷风,符合空气冷却式降温服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温服 半导体制冷 珀尔贴效应 空气冷却
下载PDF
基于减压降温原理的超流氦获取真空机组的研制
6
作者 丁美莹 李娜 +6 位作者 叶斌 蔡毅杰 曹菁 杨榆 周冬冬 张玙 何昆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4,92,共8页
南方先进光源研究测试平台(SAPS-TP)为了给超导腔提供2 K测试环境,采用在氦池入口抽真空至饱和蒸气压的方式来获取2 K超流氦。研制一套减压降温真空机组用来抽取真空,详细介绍了设计和选型计算,并借鉴各大型2 K低温系统的使用经验,进行... 南方先进光源研究测试平台(SAPS-TP)为了给超导腔提供2 K测试环境,采用在氦池入口抽真空至饱和蒸气压的方式来获取2 K超流氦。研制一套减压降温真空机组用来抽取真空,详细介绍了设计和选型计算,并借鉴各大型2 K低温系统的使用经验,进行了优化。已完成20余次超导腔的性能测试,真空机组运行稳定,氦池压力、温度和液位等参数的控制精度达到设计指标。运行测试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减压降温真空机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系统 2 K超流氦 选型设计 真空泵机组
下载PDF
水产品超声辅助浸渍冷冻技术研究进展
7
作者 常江 宛新国 +1 位作者 孙智慧 李晓燕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90,共8页
目的为延长水产品销售周期,最大程度保持其营养品质,促进水产品冷冻保藏及加工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方法归纳总结超声辅助浸渍冷冻的作用机理,并探究其对冰晶形成和生长以及水产品保鲜加工的影响。结果超声辅助浸渍冷冻能有效提高冷冻效... 目的为延长水产品销售周期,最大程度保持其营养品质,促进水产品冷冻保藏及加工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方法归纳总结超声辅助浸渍冷冻的作用机理,并探究其对冰晶形成和生长以及水产品保鲜加工的影响。结果超声辅助浸渍冷冻能有效提高冷冻效率,减小冰晶晶核规格,缩短冷冻时间,减缓水产品蛋白质变性与脂质氧化速率,改善水产品质构、保持其营养价值,是水产品冷冻处理的有效途径。结论超声辅助浸渍冷冻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水产品冷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水产品冷冻技术产业化提供支持。超声辅助浸渍冷冻技术在作用机制、适用范围和特定环境下的作用衰减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缺陷,还需深入阐述其作用机理,为冷冻智能装备开发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浸渍冷冻 超声辅助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微通道内超临界LNG变物性流动传热数值模拟
8
作者 沈妍 耿伟轩 +1 位作者 许啸 刘锐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6,共8页
跨临界LNG在临界点附近物性变化剧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直通道和Zigzag型微通道内超临界LNG变物性和常物性对流动传热性能,分析了LNG跨临界变物性和常物性的偏差。研究结果表明,在Re为9 816、16 956、24 164和31 390时,直通道定物... 跨临界LNG在临界点附近物性变化剧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直通道和Zigzag型微通道内超临界LNG变物性和常物性对流动传热性能,分析了LNG跨临界变物性和常物性的偏差。研究结果表明,在Re为9 816、16 956、24 164和31 390时,直通道定物性和变物性的对流传热系数偏差为1.95%、-3.37%、-6.48%和-9.11%。Zigzag通道的变物性和定物性对流传热系数偏差为-0.11%、-5.47%、-7.84%和-5.83%。Zigzag对流传热系数按节距周期性变化。靠近半圆角位置涡的增大对传热有良好的强化作用。在直通道和Zigzag通道中,变物性的压降比定物性更小,但摩擦因子f比定物性更大。在Zigzag通道中物性对摩擦因子f的影响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超临界流体 数值模拟 Zigzag通道 变物性
下载PDF
冻结液滴融化阶段相变过程与多相态分布定性分析
9
作者 张哲 王少启 +3 位作者 刘训杰 田津津 郎元路 张靖含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5,共11页
采用基于CCD高速图像观测法,以不同基底表面、不同基底表面温度为工况,研究了冻结液滴融化阶段的不同动态演化过程和相态分布特性。结果表明:金属类基底表面冻结液滴在融化过程中,内部气泡体积较小,分布较密集;聚合物类基底表面的冻结... 采用基于CCD高速图像观测法,以不同基底表面、不同基底表面温度为工况,研究了冻结液滴融化阶段的不同动态演化过程和相态分布特性。结果表明:金属类基底表面冻结液滴在融化过程中,内部气泡体积较小,分布较密集;聚合物类基底表面的冻结液滴在融化过程中,内部气泡体积较大,气泡聚集在固相区域周边及顶部。冻结速率对气泡的大小产生了重要影响,冻结速率越小产生的气泡体积越大,冻结速率越大产生的气泡体积越小;金属基底表面液滴在润湿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前驱膜,聚合物表面则未出现这一现象;聚合物表面冻结液滴内部的孔隙区域较大,金属表面则相反,孔隙内的水分布对冰晶融化有着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 冻结 融化 形态演化 多相分布
下载PDF
空温式汽化器翅片管壁面温度变化特性实测研究
10
作者 赵立前 刘春枝 +1 位作者 何旭 蔡金洋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76,共6页
为推动空温式汽化器的应用发展,深入探究空温式汽化器的传热问题本质,开展空温式汽化器翅片管壁面温度变化特性实测研究。以液氮作为实验工质,搭建空温式汽化器翅片管壁面测温实验平台,分析空温式汽化器翅片管壁面温度变化特性。结果表... 为推动空温式汽化器的应用发展,深入探究空温式汽化器的传热问题本质,开展空温式汽化器翅片管壁面温度变化特性实测研究。以液氮作为实验工质,搭建空温式汽化器翅片管壁面测温实验平台,分析空温式汽化器翅片管壁面温度变化特性。结果表明:空温式汽化器翅片管整体壁面温度随运行时间增加逐渐减低;翅片管壁面温度沿远离汽化器入口方向温度呈升高趋势,当实际汽化量为96 Nm3/h时,第1、7、11和16根翅片管壁面温度衰减率分别为254.0%、91.8%、56.5%和30.3%,当实际汽化量减小时,汽化所需翅片管总长度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温式汽化器 温度场 壁面温度变化特性
下载PDF
聚合物基辐射制冷材料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郭煜 付慧坛 +5 位作者 岳东钰 黄亚伟 黄正强 冯诗然 唐慆 付鹏程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7-185,共9页
在粮食仓储过程中,采用低温储粮技术可有效减少储藏环节的粮食损耗、保证粮食品质,对于保障粮食供应具有重要意义。辐射制冷材料作为一种无能耗制冷新技术,通过将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到外太空而实现降温制冷,可以解决传统制冷方式带... 在粮食仓储过程中,采用低温储粮技术可有效减少储藏环节的粮食损耗、保证粮食品质,对于保障粮食供应具有重要意义。辐射制冷材料作为一种无能耗制冷新技术,通过将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到外太空而实现降温制冷,可以解决传统制冷方式带来的高能耗、高化学需氧量排放等问题,将为低温储粮提供一种绿色环保新思路。阐述了聚合物基辐射制冷材料的工作原理、体系组成及筛选依据,根据结构特点对其进行了分类总结,分析了不同结构辐射制冷材料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为辐射制冷材料应用于粮仓建筑实现低温储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制冷 聚合物 多层结构 孔洞结构 颗粒嵌入结构
下载PDF
4~5 K铟片填充下无氧铜材料接触热阻实验研究
12
作者 遆元博 卫昭夏 +4 位作者 陈志超 蒋珍华 刘少帅 吴亦农 董德平 《真空与低温》 2024年第2期166-171,共6页
在陆续开展的深空探测任务中,高精度光学探测设备需要长期稳定的深低温工作环境。传热界面由于传热介质的热阻而存在一定的传热温差,为确保设备的工作环境,避免探测效率下降、精度下降和噪声干扰增加等严重后果,对无氧铜和不锈钢两种深... 在陆续开展的深空探测任务中,高精度光学探测设备需要长期稳定的深低温工作环境。传热界面由于传热介质的热阻而存在一定的传热温差,为确保设备的工作环境,避免探测效率下降、精度下降和噪声干扰增加等严重后果,对无氧铜和不锈钢两种深低温温区常用的固体导热材料的界面接触热阻进行了实验测试。在真空、4~5.2 K、压力为3 077 N、铟片为填充物的条件下,测量了粗糙度为Ra=3.2的不锈钢-无氧铜接触热阻。结果表明:无氧铜界面间接触热阻在10^(-5)~10^(-4) m^(2)·K/W量级,且随温度的升高和粗糙度的减小而减小;无氧铜和不锈钢间的接触热阻在10^(-2) m^(2)·K/W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热阻 液氦温区 无氧铜 粗糙度
下载PDF
LNG接收站BOG回收与提氦联产工艺设计及优化
13
作者 肖荣鸽 刘鸿嘉 +3 位作者 李雨泽 庞琳楠 夏海平 张青松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70,共7页
为了解决当前BOG回收工艺以及BOG提氦工艺存在回收率低和高能耗等问题,提出一种联产工艺,将LNG接收站BOG回收工艺与BOG提氦工艺相结合。使用HYSYS模拟单一工艺和联产工艺,分析影响工艺综合能耗及粗氦浓度的关键参数。保持粗氦浓度为92.6... 为了解决当前BOG回收工艺以及BOG提氦工艺存在回收率低和高能耗等问题,提出一种联产工艺,将LNG接收站BOG回收工艺与BOG提氦工艺相结合。使用HYSYS模拟单一工艺和联产工艺,分析影响工艺综合能耗及粗氦浓度的关键参数。保持粗氦浓度为92.61%,以综合能耗最小为优化目标,结合响应面法和遗传算法对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参数:BOG压缩机出口压力为600 kPa,低压泵出口压力700 kPa,海水泵出口压力4 000 kPa,深冷塔进料温度为-150℃,深冷塔进料压力为1 000 kPa。与单一工艺相比,该联产工艺有明显的节能优势,综合能耗减少16.17%,BOG回收率达到84.21%,粗氦的回收率和浓度分别达到95.83%和92.61%。结论表明:该联产工艺在能耗和投资成本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接收站 BOG回收 BOG提氦 联产工艺 HYSYS 参数优化 能耗
下载PDF
冷端管径对高压节流型涡流管性能影响分析
14
作者 王杰 田园 +2 位作者 陆梅 陈长江 刘渊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1,80,共8页
冷端管径(D_(c))是影响涡流管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12 MPa的高压节流工况,以CH_(4)为计算工质,建立物理模型,改变D_(c)为36、38、40、42和44 mm。对比发现:随着D_(c)增大,冷端内旋气体温度逐渐下降,制冷效果提升;热端外旋气体温度先... 冷端管径(D_(c))是影响涡流管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12 MPa的高压节流工况,以CH_(4)为计算工质,建立物理模型,改变D_(c)为36、38、40、42和44 mm。对比发现:随着D_(c)增大,冷端内旋气体温度逐渐下降,制冷效果提升;热端外旋气体温度先增加后下降,D_(c)=40 mm时制热效果最佳。反映出D_(c)与制冷效果呈正相关,但对制热效果存在最佳值。当D_(c)增大时,内旋气体总压下降幅度逐渐平缓,利于节流;在D_(c)≥40 mm时,外旋气体总压下降幅度变大,且变化不规律,节流时有损调节阀使用寿命。另外D_(c)=44 mm时,外旋气体速度变化规律异常。所以根据工况需求,可控制D_(c)尺寸来调节涡流管制冷制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管 冷端管径 制冷制热 节流降压 流动分析
下载PDF
不同应力水平下给定含水率混凝土低温有效预压性能试验研究
15
作者 时旭东 田在旭 +1 位作者 韩源海 田佳伦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5,共8页
为评估低温储罐类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及安全性能,通过对混凝土施加各种初始预压应力水平(0.2、0.3、0.4、0.5、0.6及0.7)并在-160℃低温作用下的试验,系统地探讨其有效预压性能变化规律,同时比较较高和正常两种较为典型混凝土含水率... 为评估低温储罐类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及安全性能,通过对混凝土施加各种初始预压应力水平(0.2、0.3、0.4、0.5、0.6及0.7)并在-160℃低温作用下的试验,系统地探讨其有效预压性能变化规律,同时比较较高和正常两种较为典型混凝土含水率情况对其影响差异。结果表明,随施加的初始预压应力水平提高,混凝土降温点和温均点时的有效预压应力损失率均呈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其降温段和恒温段时的有效预压应力变化率的变化较为复杂;混凝土达其降温点后恒温阶段的有效预压应力损失均有所恢复,且随初始预压应力水平的提高其恢复程度更加明显;含水率对不同初始预压应力水平混凝土低温作用下降温点和恒温点时的有效预压应力损失率变化趋势未产生影响,仅使其变化程度有较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初始预压应力水平 低温 含水率 有效预压性能
下载PDF
Thin paints for durable and scalable radiative cooling 被引量:1
16
作者 Shanquan Liu Fei Zhang +3 位作者 Xingyu Chen Hongjie Yan Wei Chen Meijie Chen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76-182,I0006,共8页
Passive daytime radiative cooling(PDRC) is environment-friendly without energy input by enhancing the coating's solar reflectance(R_(solar)) and thermal emittance(ε_(LWIR)) in the atmosphere's long-wave infra... Passive daytime radiative cooling(PDRC) is environment-friendly without energy input by enhancing the coating's solar reflectance(R_(solar)) and thermal emittance(ε_(LWIR)) in the atmosphere's long-wave infrared transmission window.However,high R_(solar) is usually achieved by increasing the coating's thickness,which not only increases materials' cost but also impairs heat transfer.Additionally,the desired high R_(solar) is vulnerable to dust pollution in the outdoors.In this work,a thin paint was designed by mixing hBN plates,PFOTS,and IPA. R_(solar)=0.963 and ε_(LWIR)=0.927 was achieved at a thickness of 150 μm due to the high backscattering ability of scatters.A high through-plane thermal conductivity(~1.82 W m^(-1) K^(-1)) also can be obtained.In addition,the porous structure coupled with the binder PFOTS resulted in a contact angle of 154°,demonstrating excellent durability under dust contamination.Outdoor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thin paint can obtain a 2.3℃ lower temperature for sub-ambient cooling than the reference PDRC coating in the daytime.Furtherly,the above-ambient heat dissipation performance can be enhanced by spraying the thin paint on a 3D heat sink,which was 15.7℃ lower than the reference 1D structure,demonstrating excellent performance for durable and scalable PDRC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ative cooling Heat dissipation Solar reflectance Thermal emittance Contact angle
下载PDF
Personal Thermal Management by Radiative Cooling and Heating 被引量:1
17
作者 Shidong Xue Guanghan Huang +3 位作者 Qing Chen Xungai Wang Jintu Fan Dahua Shou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225-267,共43页
Maintaining thermal comfort within the human body is crucial for optimal health and overall well-being.By merely broadening the setpoint of indoor temperatures,we could significantly slash energy usage in building hea... Maintaining thermal comfort within the human body is crucial for optimal health and overall well-being.By merely broadening the setpoint of indoor temperatures,we could significantly slash energy usage in building heating,ventilation,and air-conditioning systems.In recent years,there has been a surge in advancements in personal thermal management(PTM),aiming to regulate heat and moisture transfer within our immediate surroundings,clothing,and skin.The advent of PTM is driven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nano/micro-materials and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n emerging research area in PTM is personal radiative thermal management(PRTM),which demonstrates immense potential with its high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and ease of regulation.However,it is less taken into account in traditional textiles,and there currently lies a gap in our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PRTM.In this review,we aim to present a thorough analysis of advanced textile 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 for PRTM.Specifically,we will introduce and discuss the underlying radiation heat transfer mechanisms,fabrication methods of textiles,and various indoor/outdoor applications in light of their different regulation functionalities,including radiative cooling,radiative heating,and dual-mode thermoregulation.Furthermore,we will shine a light on the current hurdles,propose potential strategies,and delve into future technology trends for PRTM with an emphasis on functionalities and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sonal thermal management Radiative cooling and heating Thermal comfort Dynamic thermoregulation
下载PDF
基于转轮除湿的蒸发式过冷水制取流态冰方法的研究
18
作者 岳峥 张小松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100,共11页
本文围绕蒸发式过冷水制取流态冰,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转轮除湿的流态冰制取系统,通过转轮除湿营造低水蒸气分压力环境,实现水滴的管外过冷,避免了传统过冷水法的冰堵问题和真空法能耗高的问题,并且同溶液除湿型制冰方法相比,系统设备... 本文围绕蒸发式过冷水制取流态冰,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转轮除湿的流态冰制取系统,通过转轮除湿营造低水蒸气分压力环境,实现水滴的管外过冷,避免了传统过冷水法的冰堵问题和真空法能耗高的问题,并且同溶液除湿型制冰方法相比,系统设备简单且除湿效果更好,实现了水滴更大的过冷度,依靠系统自身的冷凝热即可满足转轮再生需求。构建了完整制冰系统并分别建立了转轮除湿模型、CO_(2)热泵模型和蒸发制冰模型,通过模拟分析初步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与高效性,并研究了主要运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运行工况下,新型流态冰制取系统的制冰性能系数比传统过冷水法提高了25.9%,单周期制冰量提高了4.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 转轮除湿 流态冰 CO_(2)热泵 性能系数
下载PDF
液氧液甲烷同温共底贮存瞬态热力特性仿真研究
19
作者 张武杰 胡聪 +4 位作者 蒋文兵 孙培杰 李鹏 许安易 黄永华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共10页
针对大面积冷屏保护下的液氧/液甲烷同温共底贮箱,建立了耦合真空多层绝热与主动制冷系统的瞬态传热模型,研究了液氧/液甲烷共底自增压与零蒸发贮存过程中贮箱外部绝热结构与内部气液相的热力参数变化规律,讨论了共底夹层采用不具有绝... 针对大面积冷屏保护下的液氧/液甲烷同温共底贮箱,建立了耦合真空多层绝热与主动制冷系统的瞬态传热模型,研究了液氧/液甲烷共底自增压与零蒸发贮存过程中贮箱外部绝热结构与内部气液相的热力参数变化规律,讨论了共底夹层采用不具有绝热能力的材料对液氧/液甲烷共底零蒸发贮存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冷量输入条件下,大面积冷屏方案可以实现外界漏热的有效阻挡;采用铝合金共底夹层有利于稳定液氧和液甲烷的共底贮存状态,使液氧/液甲烷在20 h内快速达到热平衡;在零蒸发贮存周期内,液氧/液甲烷共底贮存温度波动小于0.2 K,压力波动小于2.46 kPa且具有抗热扰动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蒸发 液氧 液甲烷 共底贮存 热力特性
下载PDF
变频技术在制冷空调系统中的运用及节能研究
20
作者 李邓超 崔伟 毕庆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8期0088-0091,共4页
制冷空调在目前的很多领域都有应用,更是居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电器产品。制冷空调系统开发和设计中,变频技术的应用是实现系统环保节能目标的关键一环,通过有效的变频设计,能够让制冷空调整体工作效率提升,同时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 制冷空调在目前的很多领域都有应用,更是居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电器产品。制冷空调系统开发和设计中,变频技术的应用是实现系统环保节能目标的关键一环,通过有效的变频设计,能够让制冷空调整体工作效率提升,同时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缩减空调制冷成本,还能达到一定的环保效益,可见这一技术应用的重要性。本文就目前的变频技术在制冷空调系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再对变频器的结构和原理进行说明,探究制冷空调系统中的变频节能应用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频技术 制冷空调系统 运用 节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