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59篇文章
< 1 2 1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掘工作面混合式风流调控下的粉尘沉降研究
1
作者 龚晓燕 王天舒 +4 位作者 陈龙 裴晓泽 李相斌 朱倩丽 牛虎明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5,共10页
煤矿掘进过程中粉尘聚集严重,目前针对综掘工作面混合式风流调控下粉尘沉降规律及优化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基于混合式风流调控系统,依托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综掘工作面,分析了压风口距工作面距离、压风口右偏角度、压风口口... 煤矿掘进过程中粉尘聚集严重,目前针对综掘工作面混合式风流调控下粉尘沉降规律及优化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基于混合式风流调控系统,依托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综掘工作面,分析了压风口距工作面距离、压风口右偏角度、压风口口径、抽风口距工作面距离和压抽比等混合式风流调控参数对粉尘沉降规律的影响:随着压风口距工作面距离增加,司机处和回风侧行人呼吸带截面大颗粒粉尘占比先增后减再增,小颗粒粉尘占比增加;随着压风口右偏角度增加,司机处和回风侧行人呼吸带截面大颗粒粉尘占比变化明显;随着压风口口径增加,司机处截面小颗粒粉尘占比先增后减再增,回风侧行人呼吸带截面大颗粒粉尘占比先增后减;随着抽风口距工作面距离增加,司机处截面大颗粒粉尘占比先增后减,小颗粒粉尘占比先增后减再增,回风侧行人呼吸带截面粉尘粒径分布变化不大;随着压抽比增大,司机处和回风侧行人呼吸带截面小颗粒粉尘占比减小。以上述风流调控各参数为自变量,回风侧行人呼吸带全尘平均浓度和司机处呼尘平均浓度最低为优化目标,建立了粉尘沉降优化回归模型,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模型,得到最优风流调控方案:压风口距工作面距离为8.9 m,压风口右偏角度为14.8°,压风口口径为0.9 m,抽风口距工作面距离为4.3 m,压抽比为1.1。搭建了风流调控下粉尘沉降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测试值与粉尘沉降优化回归模型的模拟值误差在13%以内,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优化后粒径为71~100μm的粉尘受风流调控参数影响明显,沉降在掘进机前方;优化后回风侧行人呼吸带全尘平均浓度和司机处呼尘平均浓度分别降低了47.4%和42.4%,降尘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工作面 混合式通风 风流调控 粉尘沉降 粉尘浓度
下载PDF
综掘巷道大风量双压风筒下长压短抽除尘效果的模拟研究
2
作者 林钇含 李世航 +3 位作者 郭乔松 桂长庚 顾德毅 周京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73-178,共6页
煤矿井下大风量双压风筒综掘巷道具有产尘强度大、粉尘分散度高、巷道风速大等特点,严重威胁作业人员身心健康和矿井安全生产。为降低大风量综掘巷道粉尘浓度,基于CF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双压风筒综掘巷道物理结构,采用DPM模型,重点研究... 煤矿井下大风量双压风筒综掘巷道具有产尘强度大、粉尘分散度高、巷道风速大等特点,严重威胁作业人员身心健康和矿井安全生产。为降低大风量综掘巷道粉尘浓度,基于CF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双压风筒综掘巷道物理结构,采用DPM模型,重点研究了单抽双压式通风下抽风筒入风口与巷道迎头之间的距离对掘进工作面粉尘运移规律的影响,分析了大风量双压风筒下长压短抽通风方式对司机位置作业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双压风筒出口距巷道迎头为4、5 m,压入风量为1 200 m^(3)/min条件下,当抽风筒入口与巷道迎头之间的距离为8 m时,司机位置粉尘浓度为30~90 mg/m^(3),作业环境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量双压风筒 长压短抽 数值模拟 司机位置
原文传递
综掘工作面气室降尘技术研究
3
作者 张京兆 苏慧冬 +3 位作者 闫振国 马文杰 熊帅 张宸毓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7,共8页
针对掘进巷道中的粉尘控制问题,传统的长压短抽通风降尘技术存在粉尘扩散区域大、风幕降尘技术存在射流孔易堵塞等弊端。以巴拉素煤矿综掘工作面为工程研究背景,建立了掘进作业过程中的粉尘运动数学模型,得出降低综掘工作面粉尘浓度的... 针对掘进巷道中的粉尘控制问题,传统的长压短抽通风降尘技术存在粉尘扩散区域大、风幕降尘技术存在射流孔易堵塞等弊端。以巴拉素煤矿综掘工作面为工程研究背景,建立了掘进作业过程中的粉尘运动数学模型,得出降低综掘工作面粉尘浓度的关键因素是控制掘进巷道风流场扰动范围及减小粉尘颗粒运动时间。以上述关键因素为依据,在风幕降尘的基础上开发了气室降尘技术,通过在正压风筒末端加装风袖,与风幕共同作用将粉尘封闭在气室区域内,再由负压风机抽出,以提高降尘效率。采用Fluent软件对长压短抽通风降尘、风幕降尘和气室降尘进行模拟对比分析,并优化了气室降尘技术参数。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气室降尘技术时,综掘工作面人体呼吸带位置的粉尘浓度为350 mg/m^(3),较采用长压短抽通风降尘时的600 mg/m^(3)和风幕降尘时的480 mg/m^(3)大幅降低;气室降尘最优技术参数为正压风筒出风口距综掘工作面14 m、负压风筒末端直径0.6 m。在巴拉素煤矿2号煤2号回风大巷综掘工作面进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气室降尘时,掘进巷道最低粉尘浓度为118 mg/m^(3),低于采用长压短抽通风降尘时的184 mg/m^(3)和风幕降尘时的156 mg/m^(3),且降尘效率较长压短抽通风降尘平均提高5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工作面 掘进巷道 粉尘防治 气室降尘 长压短抽通风降尘 风幕降尘 风袖 正压风筒
下载PDF
风流扰动下煤炭装载冲击粉尘运移规律与抑尘技术研究
4
作者 于海里 侯庆亮 +2 位作者 李敬国 希都日古 于昕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6,共9页
煤炭装载冲击是露天煤矿主要的产尘环节之一,尤其在自然风流的作用下容易造成大面积的粉尘污染。针对内蒙古地区露天煤矿地域气象风力强劲、装车冲击粉尘浓度高、粉尘扩散污染严重等问题,采用Realizableκ-ε湍流模型,结合数值模拟分析... 煤炭装载冲击是露天煤矿主要的产尘环节之一,尤其在自然风流的作用下容易造成大面积的粉尘污染。针对内蒙古地区露天煤矿地域气象风力强劲、装车冲击粉尘浓度高、粉尘扩散污染严重等问题,采用Realizableκ-ε湍流模型,结合数值模拟分析不同风速扰动下装载冲击产尘运移规律,探究抑尘运移方法及其防治粉尘污染的作用效果,结合内蒙古白音华三号露天煤矿装车站现场,设计优化阻尘技术并进行现场应用与效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经装车涵洞的过堂风、背风面形成的涡旋风流是促使下风侧粉尘颗粒运移的主要原因;随着风速的增大,装车站风流的不均匀性不断加剧,粉尘颗粒在风流的夹带作用下向下风侧区域扩散;粉尘扩散污染路径装设抑尘网可实现对粉尘运移的有效阻隔,且随着抑尘网高度的增加,装车站下风侧区域内的风速值出现显著降低,并在装车涵洞出口处形成一条风速值分布较为均匀的低速带,进而降低了粉尘颗粒的逃逸速度,有效控制了粉尘的扩散范围;此外,抑尘网安装高度对于风流场与粉尘运移的影响存在阈值,基于模拟研究结果,优选网高为7 m的防风抑尘网进行现场应用。现场粉尘浓度测定结果表明:抑尘网内外粉尘降低效率达到82.51%以上,有效降低了装车站粉尘扩散范围,对矿区周边的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载冲击 粉尘污染 数值模拟 风流扰动 阻隔抑尘
下载PDF
煤矿快速掘进工作面产尘特点及综合防尘技术研究
5
作者 陈玉涛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9,共7页
针对煤矿快掘工作面掘进速度快、设备集中、产尘量大等特点,以曹家滩煤矿122107辅运巷快速掘进工作面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快速掘进工作面的产尘规律,开展“喷雾抑尘+机载通风控除尘”综合防尘技术及其工艺参数研究,结合快速掘进工作... 针对煤矿快掘工作面掘进速度快、设备集中、产尘量大等特点,以曹家滩煤矿122107辅运巷快速掘进工作面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快速掘进工作面的产尘规律,开展“喷雾抑尘+机载通风控除尘”综合防尘技术及其工艺参数研究,结合快速掘进工作面产尘特性及掘锚一体机外形特点,设计了4种贴近截割滚筒的喷雾装置和1种机载控除尘装置,并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快掘工作面综合防降尘技术,降尘效率在90.69%以上,能极大地改善快掘工作面粉尘污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掘进工作面 产尘特点 综合防尘 喷雾装置 防尘效果
下载PDF
基于MICP的固化粉尘微生物抑尘剂试验研究
6
作者 高广义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98,共8页
为降低露天煤矿排土场粉尘浓度,减轻和防止粉尘危害。基于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固化粉尘技术,探究了环境因素(温度、pH)对巴氏芽孢杆菌生长的影响,通过测定CaCO_(3)的产量来评估细菌浓度、胶结液浓度和营养液浓度对固化效果的影响... 为降低露天煤矿排土场粉尘浓度,减轻和防止粉尘危害。基于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固化粉尘技术,探究了环境因素(温度、pH)对巴氏芽孢杆菌生长的影响,通过测定CaCO_(3)的产量来评估细菌浓度、胶结液浓度和营养液浓度对固化效果的影响;通过设计正交试验,采用矩阵分析法对巴氏芽孢杆菌微生物抑尘剂配比进行优化,提出1种新型高效、环保矿用微生物抑尘剂。结果表明:巴氏芽孢杆菌的最佳培养条件为30~35℃、pH7.5左右,微生物抑尘剂适用于偏高温、中碱性环境下的露天煤矿;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过程CaCO_(3)的生成量与营养物质浓度和菌液浓度呈正相关关系,CaCO_(3)的生成量随胶结液浓度(尿素、氯化钙)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巴氏芽孢杆菌微生物抑尘剂具有良好的渗透性、抗强风、保水、抗雨淋等综合性能,巴氏芽孢杆菌微生物抑尘剂成分配比优化方案为:巴氏芽孢杆菌菌液OD600值为1,胶结液(尿素、氯化钙混合溶液)取0.5 mol/L,营养物质溶液取2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降尘 微生物抑尘剂 巴氏芽孢杆菌 MICP 粉尘防治
下载PDF
高深溜井冲击产尘相似模拟试验研究
7
作者 邹常富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35-138,共4页
根据高深溜井的生产工艺特征,分析了冲击产尘规律,基于相似定律,建立了溜井卸矿相似试验模型及除尘测试系统,在实验室开展了溜井卸矿模拟试验,测试了不同治理除尘措施条件下的降尘效率,得出了抽尘卸压组合除尘技术,试验结果应用到现场后... 根据高深溜井的生产工艺特征,分析了冲击产尘规律,基于相似定律,建立了溜井卸矿相似试验模型及除尘测试系统,在实验室开展了溜井卸矿模拟试验,测试了不同治理除尘措施条件下的降尘效率,得出了抽尘卸压组合除尘技术,试验结果应用到现场后,总粉尘浓度由600.8 mg/m^(3)降至5 mg/m^(3),降尘效率达99.1%,呼吸性粉尘浓度从166.7 mg/m^(3)降至3 mg/m^(3),降尘效率达98.2%,降尘效果较好,有效地解决了高深溜井冲击产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深溜井 冲击产尘 相似模拟 试验研究 粉尘治理
原文传递
基于粉尘浓度实时监测的采煤机尘源跟踪喷雾参数智能调控技术研究
8
作者 刘雄 杨桐 +2 位作者 李雪峰 薛挺 孟庆林 《煤矿机械》 2024年第3期172-175,共4页
针对目前采煤机尘源跟踪喷雾降尘技术无法智能调节喷雾参数以匹配不断变化的采煤机截煤产尘强度的问题,提出针对采煤机截煤尘源处的粉尘浓度设置限值、根据采煤机截煤产尘强度变化相应调节喷雾降尘效率来保证采煤机截煤尘源处的粉尘浓... 针对目前采煤机尘源跟踪喷雾降尘技术无法智能调节喷雾参数以匹配不断变化的采煤机截煤产尘强度的问题,提出针对采煤机截煤尘源处的粉尘浓度设置限值、根据采煤机截煤产尘强度变化相应调节喷雾降尘效率来保证采煤机截煤尘源处的粉尘浓度始终在限值以下的智能调控逻辑,并得出了工作面的粉尘浓度分布与即采煤机位置之间的关系规律,以及喷雾降尘效率与喷雾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实现了基于实时监测的粉尘浓度智能调控采煤机尘源跟踪喷雾参数。在青龙寺煤矿5-20109综采工作面应用该技术后,采煤机司机和机尾10 m处的降尘效率均达到90.47%以上,降尘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截煤产尘 尘源跟踪喷雾参数 智能调控逻辑 粉尘浓度限值 喷雾降尘效率 粉尘浓度分布
原文传递
鼠李糖脂润湿煤尘表面特性研究
9
作者 王林芝 郝晋辉 +5 位作者 宋军 周锦文 高志宏 李琪 刘慧军 李兆森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30-134,共5页
本文以鼠李糖脂为例,测试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煤尘治理方面的应用。从表面张力、接触角、沉降时间试验着手,分析不同质量浓度下鼠李糖脂溶液的表面性能与润湿性能,确定鼠李糖脂溶液的最佳润湿浓度,并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试验分析鼠李糖脂对... 本文以鼠李糖脂为例,测试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煤尘治理方面的应用。从表面张力、接触角、沉降时间试验着手,分析不同质量浓度下鼠李糖脂溶液的表面性能与润湿性能,确定鼠李糖脂溶液的最佳润湿浓度,并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试验分析鼠李糖脂对煤体微观结构特性的影响,最终借助自行搭建的模拟巷道平台测定鼠李糖脂的降尘效率。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具备用作煤尘抑尘剂的基本性能。鼠李糖脂的加入不仅降低了清水的表面张力、接触角及沉降时间,且全尘、呼尘降尘效率分别达到了79.11%,74.93%,同比清水提升了41.5%、42.48%,抑尘效果显著。综合成本因素,确定鼠李糖脂溶液的最佳润湿浓度为0.04%,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羟基及含氧官能团含量变化是影响煤体润湿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抑尘剂 鼠李糖脂 煤体润湿 微观结构 生物表面活性剂 降尘效率
下载PDF
矿用湿式过滤除尘器过滤单元过滤技术优化研究
10
作者 王伟黎 《煤矿机械》 2024年第4期57-60,共4页
为提升矿用湿式过滤除尘器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以除尘器过滤单元过滤参数为实验对象,搭建过滤单元实验平台,研究除尘器过滤单元过滤形式、过滤网层数/除雾垫厚度、孔径、过滤风速等对呼尘除尘效果和阻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同... 为提升矿用湿式过滤除尘器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以除尘器过滤单元过滤参数为实验对象,搭建过滤单元实验平台,研究除尘器过滤单元过滤形式、过滤网层数/除雾垫厚度、孔径、过滤风速等对呼尘除尘效果和阻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10层20目金属过滤网过滤板过滤性能最佳,阻力1 370 Pa,呼尘除尘效率90.7%;过滤风速取7.8 m/s,除尘器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最高;采用冲击式惯性分离器与滤网融合设计的过滤板能有效避免出现堵死导致除尘器风机损坏。研究结果可为优化矿用湿式过滤除尘器结构、提升呼尘除尘效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湿式过滤除尘器 过滤单元 过滤风速 阻力 呼尘除尘效率
原文传递
华阳一矿掘进工作面喷浆机制浆降尘技术研究
11
作者 王龙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1期163-166,共4页
为解决锚网喷工作面喷浆作业产尘量较大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工业实践等方法进行喷浆机降尘技术研究,设计采用刮板输送机控制下料期间的粉尘,采用控尘罩控制制浆期间的粉尘,通过实验确定最佳抽吸参数;分析影响湿式除尘器除... 为解决锚网喷工作面喷浆作业产尘量较大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工业实践等方法进行喷浆机降尘技术研究,设计采用刮板输送机控制下料期间的粉尘,采用控尘罩控制制浆期间的粉尘,通过实验确定最佳抽吸参数;分析影响湿式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因素,得到了过滤网孔径、喷雾气水比等最佳参数。将设计的喷浆机控尘系统在华阳一矿81214掘进工作面进行了工业应用,总体除尘效率在96%以上,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浆机 刮板输送机 湿式除尘器 粉尘质量浓度 除尘效率
下载PDF
采煤机扭转轴参数化设计研究
12
作者 赵舒伟 《机械管理开发》 2024年第4期42-44,共3页
为了提升采煤机扭矩轴可靠性,通过对扭矩轴进行模拟分析,分别从静力学及动力学两个方面分析扭矩轴应力变化情况,发现在1倍电机额定功率下,扭矩大剪切应力分别为304.07 MPa和610.5 MPa,此时扭矩轴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同时对不同卸荷槽圆... 为了提升采煤机扭矩轴可靠性,通过对扭矩轴进行模拟分析,分别从静力学及动力学两个方面分析扭矩轴应力变化情况,发现在1倍电机额定功率下,扭矩大剪切应力分别为304.07 MPa和610.5 MPa,此时扭矩轴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同时对不同卸荷槽圆弧半径下静力学特性及扭矩轴的疲劳特性进行分析,发现最佳的卸荷槽圆弧半径为24 mm,此时的扭矩轴能够克服材料疲劳损伤,满足正常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数值模拟 扭矩轴 疲劳损伤 过载保护
下载PDF
采煤机喷雾降尘系统的设计及改进
13
作者 贾博星 《机械管理开发》 2024年第2期209-211,共3页
为降低工作面粉尘煤尘的浓度,以确保工作面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在对喷雾降尘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影响喷雾系统雾化效果的因素;基于CFD软件对于初设的喷嘴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达到喷嘴口直径与内腔孔直径、喷嘴长... 为降低工作面粉尘煤尘的浓度,以确保工作面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在对喷雾降尘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影响喷雾系统雾化效果的因素;基于CFD软件对于初设的喷嘴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达到喷嘴口直径与内腔孔直径、喷嘴长度的相互匹配,并确定最佳供水压力为4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喷雾降尘系统 喷嘴 雾化效果 粉尘浓度
下载PDF
基于TRIZ创新方法的巷道降尘装置改进设计
14
作者 尉瑞 杨秀宇 霍栋 《煤矿机械》 2024年第1期123-126,共4页
基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创新方法改进设计了巷道降尘装置,提升装置的降尘效果和效率,为从事煤矿开采的工作人员提供更加良好的工作环境。从TRIZ创新方法的基本工作原理出发,使用过程化预测方式尝试升级降尘装置的待创新结构,实现最... 基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创新方法改进设计了巷道降尘装置,提升装置的降尘效果和效率,为从事煤矿开采的工作人员提供更加良好的工作环境。从TRIZ创新方法的基本工作原理出发,使用过程化预测方式尝试升级降尘装置的待创新结构,实现最终降尘装置的改进设计。使用模拟试验平台模拟分析改进的降尘装置的性能。分析结果显示,改进设计的降尘装置对于巷道之中的不同位置粉尘均具有较好抑制效果,装置使用时间增加能够使得粉尘质量下降;同时还能综合性地提升巷道中的降尘效率,获得较好降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Z创新方法 巷道降尘装置 创新结构 模拟分析 降尘效率
原文传递
采煤机跟踪喷雾隔离控降尘技术研究与应用
15
作者 陈伟崇 莫金明 +2 位作者 尚少勇 暴兴才 刘涛 《煤矿机械》 2024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综采工作面作为煤矿井下污染最为严重的场所,一直以来都是粉尘防治的重点研究对象。为了解决综采工作面采煤机滚筒截煤造成的粉尘污染问题,以青龙寺煤矿5-20109综采工作面为背景,通过井下实测掌握了综采工作面粉尘运移分布规律,以此为... 综采工作面作为煤矿井下污染最为严重的场所,一直以来都是粉尘防治的重点研究对象。为了解决综采工作面采煤机滚筒截煤造成的粉尘污染问题,以青龙寺煤矿5-20109综采工作面为背景,通过井下实测掌握了综采工作面粉尘运移分布规律,以此为依据提出了采煤机跟踪喷雾隔离控降尘技术,并研发了喷雾装置及无线智能控制系统。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对采煤机滚筒尘源有较好的沉降效果,并且能够阻挡采煤机截煤产尘向人行侧扩散,极大地改善了综采工作面粉尘污染现状,为综采工作面粉尘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粉尘污染 跟踪喷雾 隔离 控降尘
原文传递
中厚煤层综采工作面产尘扩散规律及治理技术研究
16
作者 杨文博 马威 +2 位作者 杨宏飞 李亚军 张彪 《煤矿机械》 2024年第3期55-58,共4页
针对中厚煤层综采工作面采煤机截煤、液压支架降柱移架产尘污染严重的问题,以青龙寺煤矿5-20109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两大尘源共同作用时呼吸性粉尘的扩散规律,并结合现场实测对人员作业区域的粉尘进行了溯源... 针对中厚煤层综采工作面采煤机截煤、液压支架降柱移架产尘污染严重的问题,以青龙寺煤矿5-20109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两大尘源共同作用时呼吸性粉尘的扩散规律,并结合现场实测对人员作业区域的粉尘进行了溯源分析,提出了一种滚筒喷雾密闭+跟踪喷雾隔离+机载喷雾引射除尘+支架喷雾侧吸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煤机司机及采煤机下风侧10 m处的呼吸性粉尘浓度降尘效率可达到91.12%以上,液压支架降柱移架下风侧5 m处和回风巷端头15 m处的呼吸性粉尘浓度降尘效率可分别达到85.75%和90.63%,综采工作面的作业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煤层 综采工作面 采煤机 粉尘 运移规律
原文传递
综掘工作面矿用泡沫降尘技术研究及应用
17
作者 高海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1期98-102,共5页
针对王坡煤矿3306综掘工作面产尘强度大,风速高易扬尘,综掘机本体内外高压喷雾降尘装备易堵塞及损毁,粉尘油性高与雾滴难黏结等原因导致粉尘超标,严重污染作业区域的难题,开展了适用于王坡煤矿综掘工作面的矿用泡沫降尘技术研究,最终在... 针对王坡煤矿3306综掘工作面产尘强度大,风速高易扬尘,综掘机本体内外高压喷雾降尘装备易堵塞及损毁,粉尘油性高与雾滴难黏结等原因导致粉尘超标,严重污染作业区域的难题,开展了适用于王坡煤矿综掘工作面的矿用泡沫降尘技术研究,最终在王坡煤矿3306综掘工作面开展工业性示范验证。应用效果表明,在粉尘质量浓度最高的掘进机后方位置,总粉尘降尘率可达74.96%,呼吸性粉尘降尘率可达71.50%,降尘效果良好,整个巷道内环境质量及能见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工作面 泡沫降尘技术 抑尘剂 粉尘治理
下载PDF
煤矿极软煤层注水防尘技术应用实践研究
18
作者 卢韶帅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4期273-275,280,共4页
以A煤矿为例,介绍一种极软煤层注水防尘技术。通过该技术进行注水防尘时,需要根据煤矿极软煤层特点选择最佳的注水工艺,合理设置注水,并设计最佳的注水参数。通过该注水防尘技术的应用,可大大降低极软煤层空气中的粉尘率,提高降尘效果,... 以A煤矿为例,介绍一种极软煤层注水防尘技术。通过该技术进行注水防尘时,需要根据煤矿极软煤层特点选择最佳的注水工艺,合理设置注水,并设计最佳的注水参数。通过该注水防尘技术的应用,可大大降低极软煤层空气中的粉尘率,提高降尘效果,有利于构建更加安全的井下作业环境,确认该注水防尘技术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软煤层 注水防尘技术 注水工艺 降尘效果
下载PDF
负压诱导除尘系统在小保当选煤厂的应用
19
作者 张慧峰 薛智斌 +1 位作者 边永顺 唐道彬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4期234-236,共3页
选煤厂生产过程中,易产生大量煤尘,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针对小保当选煤厂难以有效治理煤尘的问题,提出采用负压诱导除尘系统来解决煤尘污染问题。通过实验验证和实际运行应用,发现负压诱导除尘系统的除尘效... 选煤厂生产过程中,易产生大量煤尘,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针对小保当选煤厂难以有效治理煤尘的问题,提出采用负压诱导除尘系统来解决煤尘污染问题。通过实验验证和实际运行应用,发现负压诱导除尘系统的除尘效果显著,治理效率高,运行稳定,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厂 煤尘 负压诱导除尘系统 应用效果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综合降尘技术研究
20
作者 任凯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92-194,共3页
3506综采工作面回采的5#煤层瓦斯含量高、煤层含水率低等特点,采面回采期间粉尘浓度较高,在一定程度制约煤炭安全高效回采并影响现场作业人员身体健康。依据现场条件以及5#煤层特点,提出综合采用煤层超前注水、全覆盖喷雾(包括尘源跟踪... 3506综采工作面回采的5#煤层瓦斯含量高、煤层含水率低等特点,采面回采期间粉尘浓度较高,在一定程度制约煤炭安全高效回采并影响现场作业人员身体健康。依据现场条件以及5#煤层特点,提出综合采用煤层超前注水、全覆盖喷雾(包括尘源跟踪喷雾、液压支架移架喷雾降尘、回风巷自动喷雾),并在破碎及转载环节制定针对性降尘措施。现场应用后,3506综采工作面在割煤、移架以及运输等各环节粉尘外溢量均得以较好控制,采面各位置呼吸性粉尘、全尘降幅较应用前分别超过79.0%、82.8%,取得较好综合降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粉尘治理 煤层注水 喷雾降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