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堆载位置对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模拟研究
1
作者 吕琳 李晨雁 +2 位作者 张永才 张训龙 李平 《地下水》 2024年第1期185-186,267,共3页
在边坡上不同位置进行堆载将对边坡结构和稳定性造成不同影响,本文依据某铅锌储存库三种修建方案,在Flac3D中运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储存库修建位置对排土场边坡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堆载区位于坡顶内侧、中部、外侧情况下边坡安全系数F... 在边坡上不同位置进行堆载将对边坡结构和稳定性造成不同影响,本文依据某铅锌储存库三种修建方案,在Flac3D中运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储存库修建位置对排土场边坡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堆载区位于坡顶内侧、中部、外侧情况下边坡安全系数Fs分别为1.613、1.61、1.352,故均满足边坡稳定要求,当堆载位于内侧时安全系数最大。(2)堆载区位于坡顶内侧、中部、外侧情况下坡顶水平方向最大位移值依次为:1.16 mm、7.757 mm、13.379 mm,竖直方向最大位移值依次为:5.532 mm、18.88 mm、36.676 mm。(3)与原始工况对比发现,堆载位于内侧时塑性破坏区域减小,而位于中部和外侧时塑性破坏区增大。故建议将储存库修建在坡顶内侧以保证边坡最大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数值模拟 摩尔库伦破坏准则 安全系数 塑性破坏
下载PDF
考虑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的尾矿坝非稳定渗流分析 被引量:57
2
作者 柳厚祥 李宁 +2 位作者 廖雪 龚锦林 方凤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2870-2875,共6页
根据尾矿坝形成的特点,进行考虑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的非稳定渗流分析。根据弹性力学和渗流理论提出了耦合问题的力学模型及其控制微分方程,然后导出这一问题的有限元计算公式及相应程序。在计算中首次导出了尾矿坝的渗透系数与应力场的... 根据尾矿坝形成的特点,进行考虑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的非稳定渗流分析。根据弹性力学和渗流理论提出了耦合问题的力学模型及其控制微分方程,然后导出这一问题的有限元计算公式及相应程序。在计算中首次导出了尾矿坝的渗透系数与应力场的关系式,并进行尾矿坝的非稳定渗流分析。工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考虑耦合作用的影响。尾矿坝渗流场的总渗流量减小,而应力场的各应力分量的最大值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坝 非稳定渗流分析 耦合分析 应力场 渗流场
下载PDF
相邻露天矿协调排土方案
3
作者 武成权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23年第1期79-81,86,共4页
为了解决安家岭露天矿转向和过背斜期间排土空间不足、物料提升困难、运距高差增大的问题,依据露天矿产能规模稳定和经济效益佳的前提条件,对2021—2023年采排时空关系开展研究;结合安家岭矿和安太堡矿开采现状、两矿南北相邻的位置条件... 为了解决安家岭露天矿转向和过背斜期间排土空间不足、物料提升困难、运距高差增大的问题,依据露天矿产能规模稳定和经济效益佳的前提条件,对2021—2023年采排时空关系开展研究;结合安家岭矿和安太堡矿开采现状、两矿南北相邻的位置条件,提出了相邻矿区协调排土方案,并对两矿采排工程量和位置,以及协调排土运输系统进行了研究和优化。结果表明:两矿协调排土可增加安家岭矿排土空间约4 000万m3,可有效缓解排土空间紧张的局面,同时节约生产成本7 824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邻露天矿区 采排关系 运输系统 协调排土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某露天矿山大型排土场稳定性综合评价研究
4
作者 崔世新 史建松 《河南科技》 2023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露天矿山排土场由大量废弃渣土堆积而成,结构往往较为松散,且地基地形陡峻,基底软弱土层厚度较大,在降雨、地震等因素诱发下,极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灾害。【方法】为了对某露天矿山大型排土场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依据极限平衡理论... 【目的】露天矿山排土场由大量废弃渣土堆积而成,结构往往较为松散,且地基地形陡峻,基底软弱土层厚度较大,在降雨、地震等因素诱发下,极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灾害。【方法】为了对某露天矿山大型排土场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依据极限平衡理论,采用Bishop法分别计算了3条剖面在自然工况、降雨工况、地震工况条件下的安全系数,并对其稳定性作出了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表明,该排土场边坡在自然、降雨、地震三种工况条件下最小安全系数均大于规范要求的极限值,边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结论】评价结果可以为该排土场的日后维护和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排土场 稳定性评价 极限平衡法 安全系数 Bishop计算法
下载PDF
草原煤电基地景观生态恢复技术策略 被引量:22
5
作者 雷少刚 张周爱 +3 位作者 陈航 吴振华 宫传刚 卞正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662-3669,共8页
近些年,位于中国生态安全“两屏三带”的东部草原煤电基地出现了景观破碎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原理,通过修复、创建或重组等手段调整景观组分与空间格局,实现草原煤电基... 近些年,位于中国生态安全“两屏三带”的东部草原煤电基地出现了景观破碎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原理,通过修复、创建或重组等手段调整景观组分与空间格局,实现草原煤电基地生态恢复从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等传统单一生态环境要素修复,向生态系统结构及其生态功能恢复方向拓展,以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生态系统之间的结构、功能与过程恢复为核心的景观生态恢复则是煤电基地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关键途径。对当前矿区景观生态学的研究不足进行了分析;以我国东部草原煤电基地内的胜利矿区和宝日希勒矿区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多源遥感监测与数值模拟等手段,分析了草原煤电基地由于大规模地形地貌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主要景观生态问题;提出了草原煤电基地景观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策略,以及在矿区景观生态恢复技术实施过程中的设计与应用案例,为其他类似露天矿区的景观生态恢复提供新的技术方法参考。提出的主要技术策略包括:在宏观尺度上识别与构建草原煤电基地生态源地、生态网络等关键景观组分,结合地貌重塑与生态廊道构建露天矿区景观生态格局的立体优化策略;针对内外排土场景观斑块等重要部位,分别通过大型异构排土场的水土物质流途径识别,构建外排土场水土资源调控系统的策略,以缓解外排土场水土流失与地质稳定性问题;并构建内排土场全生命周期近自然地貌重塑策略,以提升大规模内排土场与周边自然草原景观基质及地表水文系统的融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生态 地貌重塑 排土场 土地复垦 露天开采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大型露天矿区复垦地景观变化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毕如田 白中科 +1 位作者 李华 叶宝莹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57-1161,共5页
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区的5个排土场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及3S技术,把复垦后按照植被覆盖和地形特征划分的斑块与排土场建设时期的斑块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斑块个数及其平均斑块面积反映了复垦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随... 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区的5个排土场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及3S技术,把复垦后按照植被覆盖和地形特征划分的斑块与排土场建设时期的斑块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斑块个数及其平均斑块面积反映了复垦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随着复垦时间的增加,斑块数目也不同程度地增加,复垦时间较长的二铺排土场、南排土场、西排土场的多样性指数有较大提高,稳定性指数除二铺排土场和南排土场有所降低外,其它排土场的变化不显著,景观优势度指数的高低与平均斑块面积的大小显著相关.破碎化程度的增高也表明了复垦地的植被演替与恢复过程的多样性在不断增加.结合研究区调查情况分析表明,排土场复垦地景观的变化是非均匀沉降、地表覆土厚度与下垫层类型、植被配置与演替以及管理措施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斑块数目、平均斑块面积、分维数、多样性、优势度等景观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出复垦地景观结构及其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区 土地复垦 景观变化 景观生态
下载PDF
露天煤矿排土场平台“堆状地面”土壤重构方法 被引量:32
7
作者 魏忠义 胡振琪 白中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8-21,共4页
露天煤矿新建排土场是一个人工巨型松散堆积体 ,往往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表层土壤的压实以及排土场本身的稳定等问题 .排土场平台“堆状地面”土壤重构方法避免了表层土壤压实 ,并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水分入渗和分散了地表径流 ,是解决上... 露天煤矿新建排土场是一个人工巨型松散堆积体 ,往往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表层土壤的压实以及排土场本身的稳定等问题 .排土场平台“堆状地面”土壤重构方法避免了表层土壤压实 ,并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水分入渗和分散了地表径流 ,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阐述了排土场平台堆状地面土壤重构方法的概念 ,并以安太堡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为例 ,通过水文分析计算进一步研究了堆状地面的侵蚀控制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堆状地面 土壤重构 侵蚀控制 排土场
下载PDF
煤矸石浸泡污染物溶解释放规律研究——阜新市新邱露天煤矿不同风化煤矸石在不同固液比条件下浸泡实验 被引量:20
8
作者 肖利萍 梁冰 +3 位作者 陆海军 毕业武 张传成 狄军贞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151-155,163,共6页
论文对新邱露天矿不同风化程度的煤矸石在不同固液比条件下溶解释放污染物的规律进行了浸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溶解释放的主要污染物为总硬度(CaCO3)、硫酸盐(SO42-)、钠(Na+)、总溶解性固体(TDS)、氟化物(F-)、耗氧量(OC)和总铁... 论文对新邱露天矿不同风化程度的煤矸石在不同固液比条件下溶解释放污染物的规律进行了浸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溶解释放的主要污染物为总硬度(CaCO3)、硫酸盐(SO42-)、钠(Na+)、总溶解性固体(TDS)、氟化物(F-)、耗氧量(OC)和总铁(Fe)等,氯化物(Cl-)、锰(Mn)、锌(Zn)等少量,其它重金属和砷等微量。pH值接近中性。煤矸石风化程度越高,溶解释放的无机盐类污染物量越多,新鲜混合煤矸石溶解释放出较高的氟化物(F-)、耗氧量(OC)和总铁(Fe);固液比对煤矸石中污染物的溶解释放有重要影响。固液比越小,浸泡液中污染物浓度越低,越有利于煤矸石中污染物的溶解释放,单位质量煤矸石溶解释放的污染物量越多,煤矸石中污染物的溶解释放规律受扩散控制;在同一固液比条件下,各污染物浓度变化与浸泡时间成对数曲线关系,即Ct=a+bLo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浸泡 污染物溶解释放 固液比 浸泡时间 阜新市新邱露天煤矿
下载PDF
内排土场对露天矿端帮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吕金星 舒继森 +1 位作者 韩流 舒应秋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47,共3页
为研究内排土场的存在对露天矿端帮的影响,在理论上分析了端帮边坡的时效性和内排压帮的原理;利用FLAC3D软件建立模型进行分析计算,研究了内排土场存在与否时端帮上点的移动距离和稳定系数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伊敏露天矿进行了效益评估。... 为研究内排土场的存在对露天矿端帮的影响,在理论上分析了端帮边坡的时效性和内排压帮的原理;利用FLAC3D软件建立模型进行分析计算,研究了内排土场存在与否时端帮上点的移动距离和稳定系数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伊敏露天矿进行了效益评估。结果表明:采用内排及时跟进可减少端帮的暴露时间,提高端帮的稳定系数,并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内排土 端帮 稳定性
下载PDF
露天矿大型排土场水蚀控制的径流分散概念及其分散措施 被引量:46
10
作者 魏忠义 白中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6-490,共5页
以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16a水土保持实践为基础,通过调查观测,对半干旱黄土区露天矿大型排土场水蚀控制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排土场水蚀控制的径流分散概念及其分散措施,将排土场以适当方式分割成若干径流分散单元,使暴雨径流在各单元... 以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16a水土保持实践为基础,通过调查观测,对半干旱黄土区露天矿大型排土场水蚀控制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排土场水蚀控制的径流分散概念及其分散措施,将排土场以适当方式分割成若干径流分散单元,使暴雨径流在各单元间均匀分散,入渗转化为土壤贮水,并在分散单元内实施径流调节,从而避免了暴雨径流大量汇集造成的冲蚀和灌缝.系统的径流分散措施可有效地控制排土场水蚀,并有利于植被的快速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排土场 水蚀控制 径流分散 生态恢复 半干旱区
下载PDF
基于自然边坡模型的草原煤矿排土场坡形重塑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恒 雷少刚 +3 位作者 黄云鑫 程伟 邓彪 张周爱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830-3838,共9页
在采矿活动中,由于传统的排土场边坡模型并不能很好的融入当地周围环境,导致排土场的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因此需要对边坡进行地形重塑,以减少土壤损失量,提高边坡保土能力,使排土场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近自然地形重塑以未受扰动的地... 在采矿活动中,由于传统的排土场边坡模型并不能很好的融入当地周围环境,导致排土场的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因此需要对边坡进行地形重塑,以减少土壤损失量,提高边坡保土能力,使排土场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近自然地形重塑以未受扰动的地形作为参照,构建出符合当地侵蚀过程所形成的地形模型,在国内外地形重塑中有诸多应用。根据近自然地形重塑理论及统计学原理,以胜利矿区为研究区,提取并分析该地区自然边坡的特征参数,并以此构建了反S型边坡模型,利用WEPP模型对比分析反S型边坡模型和原排土场边坡模型,验证了反S型边坡模型的优势。研究发现:①提取胜利矿区的自然边坡剖面线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胜利矿区主要的边坡坡型为反S型边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凸面水平占比和凸面竖直占比两个新的边坡特征参数,并对反S型边坡的特征参数进行提取。②分别对胜利矿区陡坡部分和缓坡部分的边坡特征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曲线拟合,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了陡坡部分和缓坡部分的反S型边坡模型,发现陡坡部分的反S型边坡模型中凸面和凹面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割点位于黄金分割点附近。③以陡坡部分的反S型边坡模型对胜利矿区排土场边坡的特征参数进行设计,向WEPP模型中输入胜利矿区气候、土壤、植被覆盖等数据后,在不同坡高和不同模拟年份的条件下对构建的边坡模型与原排土场边坡模型进行水蚀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坡高和模拟年份的增加,反S型边坡模型的保土能力和长期稳定性明显优于原排土场边坡模型,可以依据反S型边坡模型对排土场边坡进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自然地形重塑 边坡特征参数 WEPP模型 黄金分割点 胜利矿区
下载PDF
ArcGIS在矿区土地复垦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2
作者 包妮沙 叶宝莹 +2 位作者 白中科 刘小翠 马萧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6期501-504,共4页
讨论了ArcGIS在矿区土地复垦中的应用,对土地复垦中的适宜性评价、沉陷预测以及土地复垦图件的制作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并以山西平朔安家岭井工矿一号井为例,详细地介绍了在矿区土地复垦规划中如何通过ArcGIS完成数据格式的转化、... 讨论了ArcGIS在矿区土地复垦中的应用,对土地复垦中的适宜性评价、沉陷预测以及土地复垦图件的制作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并以山西平朔安家岭井工矿一号井为例,详细地介绍了在矿区土地复垦规划中如何通过ArcGIS完成数据格式的转化、数据处理及图幅打印等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土地复垦 ARCGIS
下载PDF
露天矿排土场堆置参数优化 被引量:11
13
作者 周亚博 李克民 +1 位作者 肖双双 张广超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51,共4页
设计合理的排土场堆置参数可以达到降低露天矿的排岩成本并保持排土场的稳定性的目的。在建立通用的堆置参数优化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基础上,结合国内某露天矿实际情况,首先确立单排岩台阶稳定性、总排土场的稳定性与堆置参数的关系,之后... 设计合理的排土场堆置参数可以达到降低露天矿的排岩成本并保持排土场的稳定性的目的。在建立通用的堆置参数优化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基础上,结合国内某露天矿实际情况,首先确立单排岩台阶稳定性、总排土场的稳定性与堆置参数的关系,之后在考虑碎岩的运输过程及排土场随排弃任务推进的空间几何演化规律下,建立排岩工作的运输成本及管理费用与堆置参数的函数关系表达式,从而得到该矿以排土场稳定性及排岩成本为优化目标的排土场堆置参数优选模型;对该模型求解得到最佳的排土场堆置参数:台阶数目为4,平盘宽度取最小平盘宽度57m,单个排岩台阶高度30 m,排土场总堆置高度为120 m,排土场边坡角为26°,该结果与矿山实际情况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排土场 堆置参数优化
下载PDF
重庆市矸石山环境地质灾害效应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董倩 刘东燕 彭文轩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97-101,共5页
煤矸石是我国排放量及积存量最大的工业废弃物。我国现有矸石山1500余座,累计存量约34亿t。矸石排放量的持续增加造成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论文分析了矸石山的污染效应、自燃效应、占地效应、爆炸效应、结构侵蚀效应、失稳效应及景观破... 煤矸石是我国排放量及积存量最大的工业废弃物。我国现有矸石山1500余座,累计存量约34亿t。矸石排放量的持续增加造成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论文分析了矸石山的污染效应、自燃效应、占地效应、爆炸效应、结构侵蚀效应、失稳效应及景观破坏效应系列环境地质灾害效应。为避免矸石山失稳所造成的危害,对重庆地区的矿区进行现场调研踏勘。根据其结果对影响矸石山稳定的因素及几种失稳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塑性极限分析原理,针对矸石山边坡失稳主要形式,利用极限分析上限定理推出了矸石山边坡稳定堆积高度的计算公式,并采用在重庆地区矿区调研踏勘及现场直剪试验所得到的参数进行计算,做出对应表格及曲线。其结果可作为确定矸石山实际堆放高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山 散体 环境地质灾害效应 塑性极限分析 上限定理 稳定堆积高度 现场试验 重庆市
下载PDF
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基底黄土过载现象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5
作者 缪海宾 王建国 王来贵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9-492,共4页
为了研究黄土基底排土场破坏机理,对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基底黄土进行过载现象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排弃物不断回填的过程中,基底黄土逐渐出现塑性区域,最终由于基底软塑带图所承受载荷超过其极限值而使得自身强度急剧降低,从而产生... 为了研究黄土基底排土场破坏机理,对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基底黄土进行过载现象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排弃物不断回填的过程中,基底黄土逐渐出现塑性区域,最终由于基底软塑带图所承受载荷超过其极限值而使得自身强度急剧降低,从而产生破坏。并且通过二次回填的方法,可以防止塑性变形值增大过快而使得软塑带土过早的产生过载现象,这样更适合于排土场的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排弃物 过载 数值模拟 塑性区域 极限值 塑性应变 排土场
下载PDF
露天矿排土场人为加速侵蚀及分类研究 被引量:40
16
作者 白中科 胡振华 王治国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4-40,共7页
黄土区露天矿排土场属典型的人工堆垫地貌,其形态独特,岩土分散、搬运、沉积规律与原地貌黄土侵蚀迥然不同。研究了排土场坡度、土体容重、地表物质组成等因素与水土流失及植被恢复的关系,并对排土场新造地进行了分类和评估,旨在为... 黄土区露天矿排土场属典型的人工堆垫地貌,其形态独特,岩土分散、搬运、沉积规律与原地貌黄土侵蚀迥然不同。研究了排土场坡度、土体容重、地表物质组成等因素与水土流失及植被恢复的关系,并对排土场新造地进行了分类和评估,旨在为黄土区露天矿地貌重塑、土体再造、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排土场 人为加速侵蚀 分类 沉积规律 植被恢复 水土流失
原文传递
金刚煤矿矸石山煤矸石自燃机理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黄文章 邱贤德 +1 位作者 王建中 赵朝吉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7-70,共4页
通过对金刚煤矿矸石山各类煤矸石样的H2 O2 氧化升温速率实验、空气氧化升温速率实验研究和对矸石山各类煤矸石各种形态硫的定量分析 ,以探索金刚煤矿矸石山煤矸石的自燃发火机理 ,从分析可见金刚煤矿矸石山煤矸石中硫铁矿含量很高 ,而... 通过对金刚煤矿矸石山各类煤矸石样的H2 O2 氧化升温速率实验、空气氧化升温速率实验研究和对矸石山各类煤矸石各种形态硫的定量分析 ,以探索金刚煤矿矸石山煤矸石的自燃发火机理 ,从分析可见金刚煤矿矸石山煤矸石中硫铁矿含量很高 ,而硫铁矿中FeS2 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热量不断积累、蓄热 ,当热量蓄累到一定温度时 ,煤矸石中的挥发份析出并着火燃烧 ,从而导致矸石山煤矸石的自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氧化升温 定量分析 自燃机理 矸石山
下载PDF
德兴铜矿水龙山酸性废石堆场边坡生态恢复工程模式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琼 辜再元 周连碧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4-66,共3页
为研究酸性废石堆边坡的植被恢复,以德兴铜矿水龙山酸性废石堆边坡为例,探讨植被恢复方案。通过对德兴铜矿水龙山酸性废石堆边坡进行调查,依据其立地因子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现有坡面植被恢复技术,以及该地区已进行过的试验示范技术,... 为研究酸性废石堆边坡的植被恢复,以德兴铜矿水龙山酸性废石堆边坡为例,探讨植被恢复方案。通过对德兴铜矿水龙山酸性废石堆边坡进行调查,依据其立地因子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现有坡面植被恢复技术,以及该地区已进行过的试验示范技术,提出了适合德兴铜矿水龙山酸性废石堆边坡的近自然生态恢复技术模式。通过营造绿色屏障、实施生态缓冲拦挡,筛选适宜的植物品种进行合理的组合,采用播种和栽植相结合、人工促进自然的修复方式,实现坡面表层稳定、景观有效改善,并为类似坡面的生态植被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废石堆场 植物选择 生态恢复
下载PDF
元宝山露天矿内排土场压脚挂帮并行建设方案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东 李广贺 +1 位作者 曹兰柱 李三川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9-294,共6页
针对内排土场发展建设速度与收容量问题,以元宝山露天矿内排土场为工程背景,基于露天矿开拓开采设计理论和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内排土场形态的动态控制思路及流程,分析元宝山露天煤矿内排土场边坡动态稳定性,优化设计... 针对内排土场发展建设速度与收容量问题,以元宝山露天矿内排土场为工程背景,基于露天矿开拓开采设计理论和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内排土场形态的动态控制思路及流程,分析元宝山露天煤矿内排土场边坡动态稳定性,优化设计内排土场发展过程中各工程位置的空间形态,提出一种有利于快速占据内排空间的内排土场压脚挂帮并行建设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采场南帮到界边坡从局部到整体均能满足安全储备系数1.2的要求,可实行挂帮排土;南帮到界边坡挂帮排土至471水平,且平盘宽度为180 m时为挂帮内排的极限位置;内排土场压脚挂帮并行排土方案能够加快内排土场建设速度,且在排土初期时可排弃空间远远大于正常排土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内排土场 压脚挂帮 动态规划 并行建设
原文传递
矿山排土场土壤改良与生态环境重建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卢莎 张若萌 +1 位作者 唐小玲 胡献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7-140,148,共5页
根据某露天矿大型排土场实际情况,研究适合该排土场的土壤改良方案,并进行试验论证;通过排土场生态植被种植实验,为复垦初期的生态重建优选农作物及树种,进一步肯定土壤改良方案的可行性,为相关矿区土地复垦及生态环境重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 矿区复垦 生态环境重建 排土场 土壤改良方案 植被种植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