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0篇文章
< 1 2 1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质量含油率的湖相页岩油可动资源评价——以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窦煜 韩文中 +4 位作者 王文东 董姜畅 王娜 李昊东 勐睿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页岩样品中普遍存在烃类散失和有机质吸附,导致页岩油可动资源评价不准,为解决该难题,利用中国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G19-25井45 m密闭取心,创新设计了45块次3类(0 h与24 h、密闭与开放、常规与多温阶)页岩热解对比实验和12块次干酪... 页岩样品中普遍存在烃类散失和有机质吸附,导致页岩油可动资源评价不准,为解决该难题,利用中国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G19-25井45 m密闭取心,创新设计了45块次3类(0 h与24 h、密闭与开放、常规与多温阶)页岩热解对比实验和12块次干酪根溶胀实验,构建了轻烃恢复校正系数和有机质吸附系数.研究表明,样品放置24 h后轻烃平均损失率为29.4%,开放条件下碎样轻烃平均损失率为21.0%,常规热解轻烃平均损失率为15.5%,综合平均损失率为47.1%,即原始地层状态下页岩滞留烃量是常规热解游离烃量的2倍(页岩油轻烃校正系数为2.0);页岩中单位有机质吸附烃量随着镜质体反射率Ro增加而逐渐降低,当Ro为0.8%~1.1%时,页岩有机质吸附油量平均为0.1(质量分数).本研究创建页岩油可动资源评价的质量含油率新方法,提出用页岩质量含油率表征页岩滞留烃去除有机质吸附烃后的页岩中可动烃量,评价孔二段页岩油可动资源量为6.8×10^(8)t,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盆地页岩油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页岩油 资源评价 含油率 多温阶热解 孔二段 沧东凹陷
下载PDF
油气探矿权出让区块价值评估技术及其应用——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折现现金流法
2
作者 倪新锋 刘军平 +3 位作者 郭沫贞 王晓星 吴培红 杨钊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8,共9页
针对油气矿产资源在勘探开发中存在地质条件、勘探开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不确定性,提出了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折现现金流经济评价方法来评估油气探矿权价值。该方法可在油气探矿权内预期的资源量、勘探开发投入、操作成本及油气销售收... 针对油气矿产资源在勘探开发中存在地质条件、勘探开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不确定性,提出了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折现现金流经济评价方法来评估油气探矿权价值。该方法可在油气探矿权内预期的资源量、勘探开发投入、操作成本及油气销售收入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形下,获得不同概率的油气探矿权估值,进而为竞价方案编制提供依据。该方法应用于新疆塔里木盆地某油气探矿权出让区块的价值评估,获得该区块多个竞争报价,对应企业内部收益率发生的概率,评估得出以报价4.85亿元竞得该区块探矿权时,企业内部收益率大于8%发生的概率为75.4%。最终该区块的探矿权以4.853 2亿元成交,表明该评价方法切实可行。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折现现金流经济评价方法可为企业适应油气探矿权竞争性出让政策提供决策依据,这对企业公开竞争获取油气探矿权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探矿权 价值评估 蒙特卡罗摸拟 折现现金流法 竞争性出让
下载PDF
中国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与资源潜力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郭秋麟 米石云 +1 位作者 张倩 王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2-412,共11页
鉴于我国页岩油在类型划分、评价方法、评价参数标准和资源潜力预测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的现状,将页岩油划分为夹层页岩油、纯页岩油和原位转化页岩油三大类。根据这三大类页岩油明显不同的赋存与形成特征,分别建立了相应的容积法、基于... 鉴于我国页岩油在类型划分、评价方法、评价参数标准和资源潜力预测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的现状,将页岩油划分为夹层页岩油、纯页岩油和原位转化页岩油三大类。根据这三大类页岩油明显不同的赋存与形成特征,分别建立了相应的容积法、基于热解烃S1含量体积法、基于氢指数变化的生烃量法资源量计算方法模型,并确定各种方法模型的关键参数及参数下限标准,最后按照统一的参数标准评价了我国主要盆地页岩层系的三大类页岩油资源量。我国纯页岩油、夹层页岩油、原位转化页岩油地质资源量分别为145.4×10^(8), 95.1×10^(8),708.2×10^(8)t,可采资源量分别为9.4×10^(8),7.1×10^(8),460.3×10^(8)t。评价结果表明,我国页岩油资源丰富,是推动国内原油增产稳产的重要接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标准 资源评价方法 资源潜力 夹层页岩油 纯页岩油 原位转化页岩油
下载PDF
油气储量研究业务数字化转型设计与实现
4
作者 李文倚 张欢 《信息系统工程》 2024年第1期82-85,共4页
储量研究是多专业、多层次协同工作,储量新增、复算、核算以及可采储量的标定是对储量全生命周期的跟踪。按照数字化转型要求,依托公司勘探开发数据库的数据支撑,通过建立支持勘探、开发、生产全过程8个评估点的储量工作系统,规范储量... 储量研究是多专业、多层次协同工作,储量新增、复算、核算以及可采储量的标定是对储量全生命周期的跟踪。按照数字化转型要求,依托公司勘探开发数据库的数据支撑,通过建立支持勘探、开发、生产全过程8个评估点的储量工作系统,规范储量评估管理流程和标准,改进储量评估工作模式,实现储量基础数据互联互通,数据录入和准备自动化,达到有力提升储量研究和管理的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储量数据核心资产价值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储量 数字化转型 储量研究
下载PDF
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关键参数研究和资源分布特征——以中国石化探区“十三五”资源评价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旭辉 周卓明 +1 位作者 宋振响 杨国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2-843,共12页
在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研究与优选的基础上,建立了针对中国石化探区“常规—非常规”以及“地质—经济—生态”2个一体化的“十三五”油气资源评价方法流程和技术体系。研究了油气资源评价关键参数,包括基于TSM盆地模拟技术构建了适用于我... 在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研究与优选的基础上,建立了针对中国石化探区“常规—非常规”以及“地质—经济—生态”2个一体化的“十三五”油气资源评价方法流程和技术体系。研究了油气资源评价关键参数,包括基于TSM盆地模拟技术构建了适用于我国不同类型盆地/地区烃源岩完整的生—排—滞留烃演化模式、产率模型;建立了基于典型刻度区解剖的资源评价关键参数获取方法和评价指标。通过对近50个盆地/地区全部含油气层系(震旦系—第四系)的系统评价,落实了中国石化矿权区常规油气、致密油气、页岩油气以及煤层气等7种不同类型油气的地质资源,明确了其油气资源的经济可采性和生态环境影响程度。通过资源分布特征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勘探领域和方向,指出深层—超深层是常规油气的主攻方向,非常规尤其是页岩油气是未来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海域探区也具备广阔的勘探前景。同时,资源评价结果为油公司“十四五”规划和勘探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M盆地模拟 常规—非常规一体化 地质—经济—生态评价一体化 油气资源评价
下载PDF
顺北一区断溶体油藏溶解气驱开发特征
6
作者 刘学利 谭涛 +4 位作者 陈勇 解慧 朱苏阳 吴昊镪 向东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5-202,共8页
为确定顺北一区断溶体油藏是否有溶解气驱,通过油藏数值模拟,表征了断溶体油藏溶解气驱的特点;基于油藏工程,分析了顺北一区断溶体油藏的溶解气驱特征。研究表明,由于顺北断溶体油藏厚度大,在井底附近和油藏顶部同时发生组分重力分异,... 为确定顺北一区断溶体油藏是否有溶解气驱,通过油藏数值模拟,表征了断溶体油藏溶解气驱的特点;基于油藏工程,分析了顺北一区断溶体油藏的溶解气驱特征。研究表明,由于顺北断溶体油藏厚度大,在井底附近和油藏顶部同时发生组分重力分异,大量溶解气未被采出,形成次生气顶,发挥了溶解气的弹性能,使得井底流压的下降变缓,同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单井的动态储量,这个过程伴随着油相驱动指数的下降。随着溶解气进一步析出,次生气顶侵入井底,从而造成产油量快速递减。因此,在顺北一区断溶体油藏衰竭开发过程中,可在一定程度上利用溶解气驱,但仍需保压开发,不可任由溶解气进一步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顺北一区 断溶体油藏 溶解气驱 次生气顶 油藏工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顺北一区超深断控油藏注天然气开发的可行性
7
作者 陈勇 朱乐乐 刘学利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3-209,共7页
顺北一区矿场天然气资源丰富、油藏压力高、顶部剩余油富集,具备注天然气混相驱的开发潜力。通过注气流体相态模拟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从注气原油相态、混相条件、注气方式等方面,论证顺北一区注天然气混相驱开发的可行性。研究表明,注... 顺北一区矿场天然气资源丰富、油藏压力高、顶部剩余油富集,具备注天然气混相驱的开发潜力。通过注气流体相态模拟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从注气原油相态、混相条件、注气方式等方面,论证顺北一区注天然气混相驱开发的可行性。研究表明,注CH4原油具有饱和压力低、体积膨胀系数大、混相压力低等优势;注CH4最小混相压力约为46.80 MPa,注伴生气最小混相压力较注干气约降低4.00 MPa。回注天然气,80%以上的井组可实现混相驱替;气水交替注入可延缓气水突破时间,提高驱替相波及系数,补充地层能量和实现均衡驱替,模拟3年可提高采出程度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北一区 断控油藏 天然气混相驱 注气机理 相态特征 最小混相压力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基于物质平衡方程的CO_(2)理论构造埋存量计算新方法
8
作者 崔传智 李安慧 +3 位作者 吴忠维 马思源 邱小华 刘敏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4-78,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盐水层中CO_(2)埋存潜力评价的准确性,基于物质平衡方法,建立CO_(2)构造埋存过程的物质平衡方程,在对CO_(2)可埋存地下体积准确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CO_(2)理论构造埋存量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新方法计算的CO_(2)理... 为进一步提高盐水层中CO_(2)埋存潜力评价的准确性,基于物质平衡方法,建立CO_(2)构造埋存过程的物质平衡方程,在对CO_(2)可埋存地下体积准确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CO_(2)理论构造埋存量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新方法计算的CO_(2)理论构造埋存量,与面积法、容积法相比,误差更小,仅约为10%;新方法可同时预测CO_(2)增压埋存条件下和保压埋存条件下的理论构造埋存量,且随着注入时间或注采比的增加,CO_(2)理论构造埋存量和地层压力均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该方法对CO_(2)构造埋存量研究及CO_(2)注入量实时动态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构造埋存 盐水层 理论构造埋存量 物质平衡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储层下限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王庄区长6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春艳 王波 龚建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775-6784,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王庄区长6油层组为致密砂岩储层,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明确其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储层参数下限对甜点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测录井以及物性分析资料,明确了王庄区长6储层“四性”关系。其中细砂岩物性整体...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王庄区长6油层组为致密砂岩储层,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明确其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储层参数下限对甜点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测录井以及物性分析资料,明确了王庄区长6储层“四性”关系。其中细砂岩物性整体相对较好,声波时差与储层物性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深感应电阻率则对含油性具有较好的指示性,油水层的深感应电阻率平均值为20~40Ω·m,水层为12~16Ω·m。在此基础上综合岩心、测录井、试油试采及多种分析化验资料,采用多种方法,最终确定王庄区长6油层组有效储层各项参数下限,分别为:孔隙度为8.0%,渗透率为0.2 mD,岩性下限为细砂岩,含油级别下限为油迹,含油饱和度为38.0%,深感应电阻率为20.0Ω·m,声波时差为215μ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性关系 有效储层下限 致密砂岩储层 长6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页岩气产能预测方法的优选与评价
10
作者 王乾宇 吴飞鹏 +2 位作者 孙秋分 戴传瑞 刘静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9-565,578,共8页
合理的页岩气产能预测方法是动态储量评估和提高开发效益的关键。基于常用的6种产量递减方法,结合页岩气流动状态划分和某区块页岩气井实际生产数据,建立了页岩气井后期生产数据获取方法及产能预测方法优选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进入拟... 合理的页岩气产能预测方法是动态储量评估和提高开发效益的关键。基于常用的6种产量递减方法,结合页岩气流动状态划分和某区块页岩气井实际生产数据,建立了页岩气井后期生产数据获取方法及产能预测方法优选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进入拟稳态阶段的生产井,前期流动状态参数对后期产能预测影响较大;前期流动状态参数在-0.40~-0.04时,产能预测选用改进延伸指数递减法或改进Duong递减法;前期流动状态参数在-0.50~-0.40时,产能预测选用双曲递减法或改进延伸指数递减法。对未进入拟稳态阶段的生产井,前期流动状态参数在-0.40~-0.04时,选用0.5×改进Duong递减法+0.5×改进延伸指数递减法获取后期生产数据;前期流动状态参数在-0.50~-0.40时,选用0.5×改进延伸指数递减法+0.5×双曲递减法获取后期生产数据;基于获取的后期生产数据,利用优选方法进行产能预测。选取实际生产数据,对进入拟稳态阶段的生产井进行分析,预测产量的误差平均为4.51%,证明了产能预测方法优选规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产能预测 产量递减法 流动状态 适用性评价
下载PDF
天然气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与发展对策
11
作者 唐红君 李洋 +1 位作者 李欣瑶 吴佳雯 《石油科技论坛》 2023年第5期7-12,共6页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截至2022年底,我国风能及太阳能累计发电装机规模为7.6×108kW,在全国发电装机结构中占比达到29.6%,预计2035年占比将达到45%。随着高比例新能源纳入电力系统,其灵活性...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截至2022年底,我国风能及太阳能累计发电装机规模为7.6×108kW,在全国发电装机结构中占比达到29.6%,预计2035年占比将达到45%。随着高比例新能源纳入电力系统,其灵活性与稳定性面临巨大挑战。天然气发电具有灵活、高效、启停快、变负荷能力强等优势,碳排放量不到煤电的一半,是实现我国电力结构优化和碳减排的重要抓手,可作为电力系统调峰最佳灵活性电源,推动风、光等新能源规模发展。目前制约我国天然气发电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表现在国家政策不明朗、冬季供气局部紧张和经济性欠佳等方面,为此提出了加快天然气发展的对策建议:明确天然气发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基荷供应和电力调峰的发展定位,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安全性与灵活性;统筹天然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打造“气风光水”一体化示范基地;加快天然气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确保供气安全;理顺气、电、碳相关价格与政策机制,为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新能源 可再生能源 天然气发电 新型电力系统
下载PDF
顺北特深断溶体油藏缝洞单元储量计算方法
12
作者 马新平 马乃拜 +1 位作者 李峰 卢志强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3年第4期109-113,共5页
顺北断溶体油藏构造上位于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低隆构造带,处于阿瓦提坳陷、顺托果勒低隆与沙雅隆起西南倾末端的结合部。奥陶系中-下统碳酸盐岩地层经多期构造变形和岩溶作用后,主要以高角度断裂面形成的裂缝-孔洞和裂缝等断控储集空间... 顺北断溶体油藏构造上位于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低隆构造带,处于阿瓦提坳陷、顺托果勒低隆与沙雅隆起西南倾末端的结合部。奥陶系中-下统碳酸盐岩地层经多期构造变形和岩溶作用后,主要以高角度断裂面形成的裂缝-孔洞和裂缝等断控储集空间类型及各种不规则的缝洞储集体。利用波阻抗反演体、孔隙度体、缝洞体三维体积雕刻和振幅变化率等地震预测技术,结合油藏储集空间类型和储层纵向上沿裂缝面溶蚀发育的特点,完善了体积法和改进容积法的断溶体油藏储量计算方法,得到了较为可靠的地质储量,结合试井法、物质平衡法进行动态储量分析,为顺北断溶体油藏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储量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北油田 断溶体 缝洞单元 孔隙度 储量计算
下载PDF
SEC准则下低渗致密气藏上市储量评估方法
13
作者 徐最 郭明强 +1 位作者 陆小霞 周煜哲 《能源与节能》 2023年第12期21-25,共5页
以临兴气田为例,详细介绍了致密气上市储量评估流程与方法,初步建立了一套基于低渗致密气藏生产特征的上市储量评估体系,即:以单井为储量评估单元,采用井控法确定储量的级别与状态;采用动态法和概率法评估已开发和未开发储量;采用净现... 以临兴气田为例,详细介绍了致密气上市储量评估流程与方法,初步建立了一套基于低渗致密气藏生产特征的上市储量评估体系,即:以单井为储量评估单元,采用井控法确定储量的级别与状态;采用动态法和概率法评估已开发和未开发储量;采用净现值法评估经济可采储量。这一评估体系解决了致密气藏井间地质差异大、生产特征复杂的问题,确保了评估结果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藏 上市储量 动态法 概率法
下载PDF
微构造识别技术在×油田的应用
14
作者 林伟强 李永钢 +3 位作者 廖凯 许鹏飞 张锋 鲁琳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4-17,23,共5页
×油田微构造广泛发育,对微构造的认识精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油田的开发水平。该油田为复杂断块油藏,断层多期发育,精细刻画微构造的难度较大。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研究形成了以精细地震构造解释为基础、以井控变速构造成图为关... ×油田微构造广泛发育,对微构造的认识精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油田的开发水平。该油田为复杂断块油藏,断层多期发育,精细刻画微构造的难度较大。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研究形成了以精细地震构造解释为基础、以井控变速构造成图为关键的微构造精细表征技术。研究成果提高了对该油田微构造的认识和刻画精度,促进该油田取得良好的生产效果,提高了该油田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微构造 精细构造解释 井控变速构造成图
下载PDF
海上油气储量分析与开发规划数字化转型关键技术
15
作者 杨朝强 彭小东 +6 位作者 王庆帅 汪新光 王一 鲁瑞彬 向耀权 陈玉玺 刘思琦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88,共11页
储量是产量规划编制的基础,南海西部油田积累了大量的储量相关数据资产,亟待挖掘利用。以储量数据分析-开发潜力评价-规划优化决策为思路,形成了一套油气资产智能评价、利用、优化决策技术体系。在历年内部储量账本(SPE储量)基础上搭建... 储量是产量规划编制的基础,南海西部油田积累了大量的储量相关数据资产,亟待挖掘利用。以储量数据分析-开发潜力评价-规划优化决策为思路,形成了一套油气资产智能评价、利用、优化决策技术体系。在历年内部储量账本(SPE储量)基础上搭建储量综合研究数据库,建立了一套具有海上特色的储量数据综合分析应用标准、流程和方法;结合经济评价探索了海上已开发探明地质储量“目标采收率”评价方法、未开发探明地质储量“开发下限”评价方法和控制预测储量升级潜力分级排序定量评价方法;建立了采收率、产能等开发指标类比预测知识库,形成了基于开发潜力的开发规划编制新方法及优化决策方法。采用领域驱动设计思想进行架构,开发了“储量综合研究及规划优化决策系统”,实现了SPE储量编制、内部储量综合分析、开发指标类比、开发规划编制以及开发潜力评价等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气 储量数据分析 目标采收率 开发下限 控制预测储量升级 规划优化决策 系统开发 数字化转型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的非常规有利区优选方法与体系研究
16
作者 刘春林 孟令为 +3 位作者 刘可 雒文杰 吴国文 刘强灸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5-70,共6页
针对中国非常规油气田勘探开发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目标区优化体系的现状,在现有非常规油气田开发评价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国外非常规油气田开发评价体系的经验和合理方法,结合鄂尔多斯盆地非常规油气田地质特征,选取实际区块页岩资源丰度... 针对中国非常规油气田勘探开发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目标区优化体系的现状,在现有非常规油气田开发评价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国外非常规油气田开发评价体系的经验和合理方法,结合鄂尔多斯盆地非常规油气田地质特征,选取实际区块页岩资源丰度、页岩有效厚度、成熟度等10种影响因素,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与模糊积分评价相结合的优化体系,开展非常规油气田不同指标体系选区优化研究,应用效果较好。研究表明,基于结构方程模型评价方法能够客观、全面地识别目标区域优化系统的影响因素,并计算出各影响因素的权重,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为决策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成果对非常规油气藏的勘探、井位部署及提高采收率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藏 有利区优选 结构方程 目标体系 评价结果
下载PDF
F油田沙三段页岩油储层物性分析与评价
17
作者 洪鑫 康楠 +4 位作者 李莹华 段凡 唐磊 何伟 王栩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7期81-85,共5页
页岩的最大特征是物性较差、易破碎,这也是目前页岩石油开发的难题所在,而可靠的页岩孔隙度数值和渗透率值是评判页岩储层的品质及储量估算的关键参考。由于页岩油储层有效孔隙度和渗透率测量方法国内外无统一标准,所以针对同一页岩样... 页岩的最大特征是物性较差、易破碎,这也是目前页岩石油开发的难题所在,而可靠的页岩孔隙度数值和渗透率值是评判页岩储层的品质及储量估算的关键参考。由于页岩油储层有效孔隙度和渗透率测量方法国内外无统一标准,所以针对同一页岩样品的天然物性不同方法检测结果会出现很大差别,为储层评估造成障碍。按照GB/T 29172—2012《岩心分析方法》标准开展页岩柱塞样品孔隙度检测,并采用碎样法和脉冲渗透率法对F油田页岩油储层进行有效孔隙度、总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检测,结合TOC、铸体薄片等结果,分析指出,柱塞样孔隙度通常代表连通孔隙的信息,而碎样孔隙度代表页岩总孔隙率的信息,而柱塞试样有效孔隙度与有机碳浓度呈现明显正相关性,不同实验方式检测孔隙度结果具有一定差别,碎样氦孔隙度和柱塞样氦孔隙度差异越大,体现页岩试样中孔隙发育程度更复杂。基于页岩油储层特征,得出室内实验物性结果差异对页岩油储层研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总孔隙度 有效孔隙度 脉冲渗透率 物性差异
下载PDF
阜康砂沟试验区多-厚储层产能预测研究
18
作者 胡永 辛博文 李鑫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32期116-119,共4页
为提供多-厚煤层气储层排采指导,该文依托阜康砂沟试验区多-厚储层煤层气井历史拟合,分析多-厚煤储层物性特征,开展新井排采产能预测研究,提高多-厚煤层气储层排采产能分析水平。煤层气开发前的产能预测可为将来的排采计划提供指导和帮... 为提供多-厚煤层气储层排采指导,该文依托阜康砂沟试验区多-厚储层煤层气井历史拟合,分析多-厚煤储层物性特征,开展新井排采产能预测研究,提高多-厚煤层气储层排采产能分析水平。煤层气开发前的产能预测可为将来的排采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有利于合理高效地开发气田。该文采用软件对阜康砂沟试验区煤层气井进行准确的产能预测。基于此,分析试验区多-厚煤储层未来10 a的产能变化趋势并进行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多-厚煤层 产能 排采 阜康矿区
下载PDF
致密油资源评价新进展 被引量:69
19
作者 王社教 蔚远江 +2 位作者 郭秋麟 汪少勇 吴晓智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95-1105,共11页
致密油是继页岩气之后当下非常规油气领域的热点,全球致密油可采资源量达到473×108t。近年,北美地区致密油勘探开发技术进步显著,产量增加迅速,中国在致密油勘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致密油资源评价方面,国外已形成相对成熟的评价... 致密油是继页岩气之后当下非常规油气领域的热点,全球致密油可采资源量达到473×108t。近年,北美地区致密油勘探开发技术进步显著,产量增加迅速,中国在致密油勘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致密油资源评价方面,国外已形成相对成熟的评价技术,总体以类比法和统计法为主,各有其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国内,完善资源评价技术已成为致密油增储上产的当务之急。重点探讨了致密油资源评价方法及资源富集特点,初步形成了类比法、统计法、成因法3大类7种评价方法及评价参数体系,并采用新建立的分级资源丰度类比法、EUR类比法、小面元容积法,在四川、鄂尔多斯、松辽、准噶尔、渤海湾等致密油盆地进行了具体应用。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中国致密油资源潜力大,地质资源量达200×108t,具备规模化发展的资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评价现状 资源评价方法 资源潜力 资源富集特点 致密油 新进展
下载PDF
叠合盆地油气资源评价问题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62
20
作者 庞雄奇 金之钧 +1 位作者 姜振学 左胜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3,共5页
叠合盆地具有多套烃源岩、多类储盖组合、多次生、排烃和多期成藏等特征 ,通常勘探目的层埋深大 ,经历长期演化 ,油气藏充注历史复杂 ,油气分布规律受多种因素控制。认为评价叠合盆地的油气资源量时需要注意 :①不能依据氯仿沥青“A”... 叠合盆地具有多套烃源岩、多类储盖组合、多次生、排烃和多期成藏等特征 ,通常勘探目的层埋深大 ,经历长期演化 ,油气藏充注历史复杂 ,油气分布规律受多种因素控制。认为评价叠合盆地的油气资源量时需要注意 :①不能依据氯仿沥青“A”和有机碳含量等实测指标评价烃源岩品质 ,因为这些指标值高并不能完全表征烃源岩的生、排烃量大 ;②不要完全依据生、排烃量评价探区勘探前景 ,因为构造变动强时可以使烃源岩排出的烃量在运移中全部遭到破坏 ;③不宜套用运聚系数法求取资源量 ,因为叠合盆地成藏体系聚油气效率远不如简单盆地 ;④不应依据有限的几口预探井的失利而否定某一地区的勘探前景 ,因为复杂盆地具有复杂而独特的油气成藏机理和分布规律。研究这四方面的地质问题对于准确评价和预测叠合盆地的油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图 7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地 石油地质特征 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成藏体系 油气聚集效率 油气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