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4篇文章
< 1 2 1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层断溶体油气藏钻完井储层保护技术挑战与对策
1
作者 方俊伟 贾晓斌 +3 位作者 游利军 周贺翔 康毅力 许成元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7,共8页
深层断溶体油气藏储层裂缝发育,易导致大量工作液漏失,造成严重储层损害。以顺北区块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为例,考虑储层超深、超高压、超高温与断裂带特点,综合工区钻井液漏失情况、储层物性特征、矿物组成和裂缝发育情况,结合流体敏感... 深层断溶体油气藏储层裂缝发育,易导致大量工作液漏失,造成严重储层损害。以顺北区块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为例,考虑储层超深、超高压、超高温与断裂带特点,综合工区钻井液漏失情况、储层物性特征、矿物组成和裂缝发育情况,结合流体敏感性、应力敏感性与储层润湿性评价,揭示了深层断溶体油气藏储层损害机理。钻井液漏失是深层断溶体油气藏最重要的储层损害方式,岩体结构破碎、储层非均质性强、走滑断层裂缝缝面光滑及高温长井段循环进一步加大了储层保护的难度;通过采用控压钻井技术,结合抗高温高酸溶屏蔽暂堵技术与抗高温强滞留堵漏技术,可以达到较好的储层保护效果;根据深层断溶体碳酸盐岩油气藏裂缝发育特征,钻进全程加入高强度架桥材料,利用鳞片状岩屑作为填充材料,达到钻井过程防漏与开发过程预防裂缝应力敏感性的效果,实现漏失控制—储层保护—增产增渗的一体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断溶体 储层损害 漏失 预撑裂缝堵漏
下载PDF
渤海C油田馆陶组储层堵塞实验评价研究
2
作者 李进 张晓诚 +3 位作者 李海涛 韩耀图 卓振州 牟高庆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1期103-109,共7页
为了分析明确渤海C油田导管架期间预钻井的12口生产井,在组块安装后投产产量达不到配产目标的原因,针对有机质沉积、原油乳化堵塞、流体配伍性、钻完井液漏失与返排等潜在储层伤害因素,开展了储层堵塞实验评价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免... 为了分析明确渤海C油田导管架期间预钻井的12口生产井,在组块安装后投产产量达不到配产目标的原因,针对有机质沉积、原油乳化堵塞、流体配伍性、钻完井液漏失与返排等潜在储层伤害因素,开展了储层堵塞实验评价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免破胶无固相钻开液(EZFLOW)漏失量越高渗透率伤害程度越大,同时考虑钻完井液漏失时,天然岩心的渗透率伤害程度为37%,伤害程度中等;2)有机质沉积对储层伤害较为明显,注入0.4 PV原油后渗透率伤害程度达到98%,且随有机质沉积量的增加,储层伤害越大;3)油包水型乳状液(W/O型)驱替对岩心渗透率伤害程度高达75.01%,水包油型乳状液(O/W型)驱替对岩心渗透率伤害程度为25.21%,低含水层受原油乳化堵塞影响较明显。综合分析认为,渤海C油田12口预钻井低产原因为导管架预钻井后待组块安装期间关井静置过程中有机质沉积和原油乳化伤害。同时,渤海C油田12口预钻井目的层馆陶组储层物性因子较小,产液指数较低是导致低产的原因之一。研究结论为后续增产措施以及方案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伤害 原油乳化 有机质沉积 钻完井液漏失 渤海油田
下载PDF
页岩储层钻井液-压裂液复合损害机理及保护对策
3
作者 孙金声 许成元 +6 位作者 康毅力 经浩然 张洁 杨斌 游利军 张瀚奭 龙一夫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0-388,共9页
为了分析钻井液与压裂液复合作用导致的储层损害,考虑油基钻井液侵蚀页岩矿物诱发的裂缝延伸,建立钻井液动态侵入深度预测方法,评价页岩裂缝面力学性质弱化、裂缝闭合与岩粉堵塞导致的天然/水力裂缝损害,提出钻井液-压裂液复合作用储层... 为了分析钻井液与压裂液复合作用导致的储层损害,考虑油基钻井液侵蚀页岩矿物诱发的裂缝延伸,建立钻井液动态侵入深度预测方法,评价页岩裂缝面力学性质弱化、裂缝闭合与岩粉堵塞导致的天然/水力裂缝损害,提出钻井液-压裂液复合作用储层损害模式,揭示页岩油气层钻完井损害机理并提出保护对策。研究表明,钻开储层过程中,钻井液通过页岩诱导裂缝和天然裂缝深度侵入储层,侵蚀页岩矿物并导致侵入带页岩力学性质普遍弱化;水力压裂过程中,钻井液-压裂液复合作用进一步弱化页岩力学性质,导致生产过程裂缝更易闭合并发生岩粉脱落,诱发天然/水力裂缝应力敏感损害和固相堵塞损害,造成钻井液-压裂液复合作用带裂缝导流能力大幅降低,制约页岩油气井高产稳产。提出了防塌防漏加速储层段钻进、化学成膜防止页岩裂缝面力学性质弱化、强化页岩裂缝封堵减少钻井液侵入范围、优化压裂液体系保护裂缝导流能力的页岩储层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 钻井液 压裂液 应力敏感 固相堵塞 储层损害 储层保护
下载PDF
致密砂岩油藏纳米乳液渗吸增产作用机理
4
作者 袁帅 周福建 +3 位作者 李源 梁星原 梁天博 姚二冬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纳米乳液作为一种纳米级胶体分散体系,因其优异的界面性能以及提高采收率效果被广泛应用于非常规油藏开发。基于低能乳化法制备了水包油型纳米乳液体系,通过室内实验明确纳米乳液静态吸附性能、润湿反转性能以及自发渗吸的内在联系,并... 纳米乳液作为一种纳米级胶体分散体系,因其优异的界面性能以及提高采收率效果被广泛应用于非常规油藏开发。基于低能乳化法制备了水包油型纳米乳液体系,通过室内实验明确纳米乳液静态吸附性能、润湿反转性能以及自发渗吸的内在联系,并分析纳米乳液在致密砂岩油藏中的渗吸增产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纳米乳液的平均粒径小于10nm,满足进入致密砂岩绝大部分孔喉的粒径要求,在致密孔喉内能充分扩散运移,从而扩大渗吸作用范围。纳米乳液的临界胶束质量分数为0.015%,能够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至2 mN/m左右。纳米乳液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其润湿反转机理以吸附机理为主。纳米乳液能够增溶原油,并通过乳化作用进一步分散原油,减小乳状液中油滴尺寸,减弱油滴通过孔喉时的贾敏效应,降低渗流阻力。岩心润湿性会影响渗吸采收率,随着岩心亲水性增强而增加,不同润湿性岩心自发渗吸时孔隙动用程度存在差异,加入纳米乳液能显著提高油湿岩心内小孔渗吸采收率。同时,增加纳米乳液浓度与边界开放程度可以提高渗吸采收率,这主要是由于致密砂岩自发渗吸受毛细管力主导,边界开放程度增加能够扩大纳米乳液接触面积,纳米乳液浓度增加能够增强润湿反转作用与乳化作用,从而增强自发渗吸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纳米乳液 润湿反转 静态吸附 自发渗吸
下载PDF
宁东油田致密油储层损害机理与对策
5
作者 曾皓 金衍 王海波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8,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宁东油田致密油储层岩性复杂、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钻井过程中钻井液漏失情况多发,固相、液相侵入极易造成储层损害。为明确宁东油田致密油储层的微观特征与损害机理,降低钻完井对储层的损害,进行了SEM扫描、固液伤害性... 鄂尔多斯盆地宁东油田致密油储层岩性复杂、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钻井过程中钻井液漏失情况多发,固相、液相侵入极易造成储层损害。为明确宁东油田致密油储层的微观特征与损害机理,降低钻完井对储层的损害,进行了SEM扫描、固液伤害性测试等试验研究,证实该油田致密油储层损害的主要原因为固相侵入、水锁及伴有的水敏感性和盐敏感性;明晰了该油田致密油储层的损害机理,发现钻井所用钾铵基聚合物钻井液对致密油储层的损害较大,采用隐形酸对储层进行处理时渗透率恢复率较低。针对该油田致密油储层损害机理和钻井所用钻井液的缺点,构建了低损害无固相钻井液,其黏度为45.5 mPa·s,API滤失量为3.5 mL,对储层损害较低,渗透率恢复率达85%以上,可满足宁东致密油储层保护需求。研究结果为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储层保护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防止地层损害 储层岩性 钻井液性能 宁东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南缘超高压致密气藏应力敏感及钻井液污染研究
6
作者 胡元伟 杨硕孔 +2 位作者 仇鹏 刘煌 赵传凯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102,共8页
储层低渗特征和钻井液污染是影响低渗气藏有效建产的主要因素。基于耐超高温高压实验系统和CT扫描技术研究了新疆油田南缘区块1个高温超高压致密气藏(158.6℃,146 MPa)渗透率应力敏感性以及钻井液污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储层岩芯孔隙... 储层低渗特征和钻井液污染是影响低渗气藏有效建产的主要因素。基于耐超高温高压实验系统和CT扫描技术研究了新疆油田南缘区块1个高温超高压致密气藏(158.6℃,146 MPa)渗透率应力敏感性以及钻井液污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储层岩芯孔隙中90%以上为粒间孔,且少量粒间孔被方解石胶结物和沥青全充填半充填;2)在净应力110 MPa下,所考察的两块柱塞岩芯(0.0019 mD,0.0325 mD)的应力敏感渗透率降低率(相对于储层实际净应力下)分别为39.28%和16.04%,属于中等偏弱和弱敏感;3)定性和定量表征了另外两柱塞块岩芯(0.0042 mD,0.0290 mD)在实际操作工况下钻井液侵入特征,发现钻井液均没有突破两块岩芯长度,侵入渗透率为0.0290 mD岩芯的深度为3.86 cm,但引起的表皮系数达到6.54,表现为严重污染。研究成果对于掌握高温超高压气藏储层特征、钻井液污染认识以及后续储层保护措施建立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超高压 致密气藏 应力敏感 钻井液污染 CT扫描技术
下载PDF
钻井过程储层无机垢损害的时空尺度数值模拟及应用
7
作者 苏延辉 王巧智 +2 位作者 易飞 熊培祺 曹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4-1020,共7页
钻井过程结无机垢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缺乏对问题井的结无机垢损害程度、损害半径的有效判断,难以进行有效的储层保护,造成储层堵塞,完井后无法达到配产。针对于钻井过程中常见的碳酸钙、硫酸钙、硫酸钡、硫酸锶等类型无机垢损害,建立力... 钻井过程结无机垢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缺乏对问题井的结无机垢损害程度、损害半径的有效判断,难以进行有效的储层保护,造成储层堵塞,完井后无法达到配产。针对于钻井过程中常见的碳酸钙、硫酸钙、硫酸钡、硫酸锶等类型无机垢损害,建立力学化学耦合的微分方程组数学模型,实现无机垢损害的时空尺度模拟,模型的准确性在渤海某油田得到验证和应用。基于此模型探索钻井压差、储层温度、储层压力等模型参数对结无机垢损害程度的影响,钻井过程中的储层无机垢损害应以预防为主,合理控制钻井压差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无机垢 时空尺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融合LightGBM和SHAP的井漏类型判断及主控因素分析
8
作者 陈林 陆海瑛 +4 位作者 王泽华 李城里 杨恒 张茂欣 徐同台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71-777,共7页
在塔里木盆地库车山前地区,盐膏层和目的层的地质条件复杂,钻井过程中面临许多挑战。这种复杂性导致井漏在钻井过程中频繁发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采用LightGBM算法建立了井漏判断模型,LightGBM模型判别性能较好,平均召回率为85%... 在塔里木盆地库车山前地区,盐膏层和目的层的地质条件复杂,钻井过程中面临许多挑战。这种复杂性导致井漏在钻井过程中频繁发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采用LightGBM算法建立了井漏判断模型,LightGBM模型判别性能较好,平均召回率为85%,精确率为91%,F1-Socre为86.7%。同时利用了基于SHAP值的可解释性机器学习技术分别针对单次井漏事件和所有井漏事件进行分析。SHAP值方法基于合作博弈理论,它将井漏事件的发生分解为不同特征的贡献值,以解释每个特征对于井漏事件的影响。研究发现,Δρ(钻井液密度与地层破裂压力当量钻井液密度的差值)、排量、井深和层位是导致井漏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针对库车山前地区的盐膏层和目的层的地质情况,深入分析了层内地质影响和层间垂直分布影响。由此,现场工程师能够准确、快速地判断井漏类型,为防漏堵漏措施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漏 LightGBM 可解释性机器学习 主控因素 井漏类型
下载PDF
钻井过程对储层伤害的量化计算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力 《石油和化工设备》 CAS 2023年第11期150-153,共4页
针对在钻完井过程中,钻完井液侵入储层可能造成储层伤害,影响后期的开采过程,在矿场实践中,待钻井附近地层的渗透率伤害究竟由哪些因素造成、各占比例如何、以及伤害在空间的分布规律和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暂无有效模型的问题。通过参照国... 针对在钻完井过程中,钻完井液侵入储层可能造成储层伤害,影响后期的开采过程,在矿场实践中,待钻井附近地层的渗透率伤害究竟由哪些因素造成、各占比例如何、以及伤害在空间的分布规律和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暂无有效模型的问题。通过参照国内外相关模型和室内试验数据模拟,开展了钻井过程对储层伤害的量化计算模型的研究工作,回归建立了一套量化计算的计算模型,用于计算钻井过程对储层伤害程度,可以为优化钻井方式、优化钻井液性能、提高油气采收率、指导控压钻井施工提供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伤害储层 量化计算模型 地层损害 计算产能对比
下载PDF
靖边气田气井解堵技术研究及应用
10
作者 姜庆波 《价值工程》 2023年第30期135-137,共3页
靖边气田下古气井产量较高,单井控制动储量大,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但气井采出水质矿化度高,天然气中H_(2)S和CO_(2)含量较高,由于气井周期性加注缓蚀剂,随着气井生产时间延长,大部分气井进入开发中后期,缓蚀剂裂解残留物、管柱腐蚀结... 靖边气田下古气井产量较高,单井控制动储量大,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但气井采出水质矿化度高,天然气中H_(2)S和CO_(2)含量较高,由于气井周期性加注缓蚀剂,随着气井生产时间延长,大部分气井进入开发中后期,缓蚀剂裂解残留物、管柱腐蚀结垢产物、气井采液及其它入井剂的共同作用,造成了气井井筒堵塞严重,严重制约气井正常生产,导致气田减产,影响气藏的最终采收率。为了进一步提高靖边气田下古气藏采率,优选具有开发潜力老井,结合区块地层水质化验分析,开展室内评价和现场试验,选取具有较强稀释稳定性、易溶解有机成分、低腐蚀特征的WPLJD-01酸性解堵剂,通过加注的解堵剂和井内有机及无机垢物发生缓慢物理反应,拆散堵塞物骨架,溶解填充物,通过气液搅动反复清洗,放空带出垢物,解除老井油管堵塞。2022年,采用优选的解堵剂和工艺开展现场试验20余口,均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为本区和同类气井解堵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边气田 堵塞 减产 现场试验 工艺 增产
下载PDF
低渗透气藏有机硅防水锁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璇 孙金声 +1 位作者 吕开河 金家锋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6-162,共7页
针对低渗透气藏钻完井过程中因水相侵入引发的水锁损害问题,以双端含氢硅油(DHSO)、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三甲胺盐酸盐(TMHC)等为原料,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和环氧基开环反应合成了一种阳离子有机硅表面活性剂DAT,并复配消泡剂等助剂,构... 针对低渗透气藏钻完井过程中因水相侵入引发的水锁损害问题,以双端含氢硅油(DHSO)、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三甲胺盐酸盐(TMHC)等为原料,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和环氧基开环反应合成了一种阳离子有机硅表面活性剂DAT,并复配消泡剂等助剂,构建了有机硅防水锁剂DAH。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其分子结构符合预期设计;通过表面张力测定、岩心接触角实验、岩心自吸实验、岩心驱替实验等对防水锁剂DAH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DAH溶液的表面张力大幅下降至21.28 mN/m;经1%DAH溶液处理后,水相接触角由20°提高至110°,岩心自吸水量下降83.1%,渗透恢复率提高至82.68%。该防水锁剂DAH可大幅降低水相表面张力,能够通过静电作用在岩心表面形成致密吸附膜,将岩心表面润湿性由亲水性反转为疏水性,减少了钻完井过程中的水相侵入,并有助于水相返排,具有优异的降低水锁损害功效,对保护低渗储层产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气藏 防水锁剂 有机硅 表面张力 接触角
下载PDF
渤海C油田预钻井原油乳化对储层伤害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进 王昆剑 +4 位作者 韩耀图 李海涛 林家昱 牟高庆 肖强忠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2期317-320,325,共5页
渤海C油田导管架期间首批12口预钻井在生产过程出现了生产压差高产量低的现象,分析认为原油乳化堵塞是潜在伤害因素。为了明确原油乳化堵塞机理,为产能恢复措施制定提供指导,针对该批低产井开展原油乳化堵塞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 渤海C油田导管架期间首批12口预钻井在生产过程出现了生产压差高产量低的现象,分析认为原油乳化堵塞是潜在伤害因素。为了明确原油乳化堵塞机理,为产能恢复措施制定提供指导,针对该批低产井开展原油乳化堵塞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含水率为20%时,原油乳状液黏度为最高值10.9 mPa·s,为原油乳化反相点,乳状液类型为油包水(W/O)型;当含水率大于20%时,乳状液黏度降低,类型为水包油(O/W)型;原油高含水时,乳状液类型为O/W型,降低储层渗透率25.21%,对储层伤害相对较小;原油低含水时,乳状液类型为W/O型,降低储层渗透率75.01%,对储层伤害大。随着乳状液质量浓度从1000 mg·L^(-1)增加至4000 mg·L^(-1),岩心渗透率伤害程度最高达到50%。以I01H和I28H井为例,结合实验结果对实际生产动态进行分析,两口井生产初期含水率升高至20%后,生产压差不变,采液指数下降,说明原油发生乳化并堵塞近井地层,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乳状液 乳化反相点 储层伤害 含水率 低产 预钻井 渤海油田
下载PDF
利津地区沙四段上部低孔低渗储集层敏感性特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许建华 郝新武 +1 位作者 王金友 王艳红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4-116,共3页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利津地区深层沙四段近岸水下扇低孔低渗岩性油气藏的非均质性强。在系统分析其储集层的矿物成分、物性、孔隙结构等岩矿特征的基础上 ,通过敏感性流动试验研究系统评价其潜在敏感性。研究结果 ,该地区低孔低渗储集层在...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利津地区深层沙四段近岸水下扇低孔低渗岩性油气藏的非均质性强。在系统分析其储集层的矿物成分、物性、孔隙结构等岩矿特征的基础上 ,通过敏感性流动试验研究系统评价其潜在敏感性。研究结果 ,该地区低孔低渗储集层在钻探过程中水敏性和盐敏性突出 ,有针对性地提出的油层保护措施为 :采用添加复合屏蔽暂堵剂的低密度钻井液 ,钻井液矿化度低于 40g/L ,进入储集层的速率低于 2m/d ;采用负压射孔 ;采用以浓磷酸为主的浓缩酸进行酸化解堵。这些措施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图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津地区 储集层特征 敏感性评价 油层保护
下载PDF
轮南油田注水井污染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理志 马红英 +1 位作者 方珂 沈建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7-119,共3页
基于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注入水对油藏污染的特点,定义注水井的实际注水量(Qt)与理论吸水量(Qf)之比为注水井吸水效率(α),根据α随注水时间(t)的变化所反映的地层污染的变化情况,将地层的污染程度分为无污染(α≥1.0)、轻微污染(0.9≤α... 基于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注入水对油藏污染的特点,定义注水井的实际注水量(Qt)与理论吸水量(Qf)之比为注水井吸水效率(α),根据α随注水时间(t)的变化所反映的地层污染的变化情况,将地层的污染程度分为无污染(α≥1.0)、轻微污染(0.9≤α<1)、一般污染(0.7≤α<0.9)和严重污染(0≤α<0.7)。α-t曲线可以反映不同注水时期注水井的地层污染状况,间接了解注水水质的变化情况;Qt-Qf图示法能直观反映较长注水时期内注水井的总体污染状况。与通常采用的"表皮系数"法(只能评价注水井在较短时间段内的污染状况,且获取参数成本高)相比,所提出的评价方法具有获取参数容易、分析简单、结果直观的优点,便于监测注水井注入水对地层的污染状况,及时发现注水井的水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井 污染程度 吸水效率 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
下载PDF
致密油减氧空气吞吐开发储层伤害特征
15
作者 刘涛 李宜强 +4 位作者 刘哲宇 曹涵 曹金鑫 黄友晴 蔡一飞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4-332,共9页
为明确致密储层减氧空气吞吐开发过程中的储层伤害特征及多轮次吞吐累加伤害对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一维长岩心和大型二维平板多维度物理模拟实验,开展了多轮次减氧空气吞吐实验,重点探究减氧空气滞留伤害特征。结果表明:当减氧空气滞留... 为明确致密储层减氧空气吞吐开发过程中的储层伤害特征及多轮次吞吐累加伤害对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一维长岩心和大型二维平板多维度物理模拟实验,开展了多轮次减氧空气吞吐实验,重点探究减氧空气滞留伤害特征。结果表明:当减氧空气滞留量大于0.11 PV时,气锁伤害显著,且储层物性越差,伤害越严重,发生伤害区域距离井口越近;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平板模型压力剖面由线性分布转为明显的三段式分布,气锁伤害部位之后模型压力偏高弹性能难以释放驱替原油,游离气驱阶段为主要采油及滞留气生成阶段。致密储层减氧空气吞吐储层伤害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受闷井时间、工作压差影响显著,闷井时间过长对原油采出程度提升作用不大但气锁伤害显著上升,适当增大吞吐工作压差有助于减氧空气储层伤害程度并提高原油采出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减氧空气吞吐 开发动态特征 储层伤害 二维物理模拟
下载PDF
塔里木致密裂缝性储层钻井液侵入实验研究
16
作者 黎明 郭建春 +1 位作者 刘彧轩 刘文辉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6-593,共8页
近年来致密砂岩储层伤害与保护问题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由于存在天然裂缝通道沟通,在裂缝性致密储层的开发过程中,工作液很容易沿裂缝进入储层,对储层造成严重的伤害。为了探究钻井液对裂缝性储层的伤害程度和机理,以塔里木库车山前区块... 近年来致密砂岩储层伤害与保护问题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由于存在天然裂缝通道沟通,在裂缝性致密储层的开发过程中,工作液很容易沿裂缝进入储层,对储层造成严重的伤害。为了探究钻井液对裂缝性储层的伤害程度和机理,以塔里木库车山前区块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钻井液侵入伤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钻井液侵入过程按照泥饼的形成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无泥饼阶段、泥饼快速生成阶段、泥饼动态平衡阶段和形成封堵阶段;钻井液侵入速率受储层渗透率、泥饼渗透率、流体性质以及密度的影响,当储层渗透率高于临界渗透率时,侵入速率主要由滤饼渗透率决定;通过扫描电镜结果可得,钻井液固相颗粒在岩心孔喉中的堵塞状态分为堵塞状、黏附状和填充状3种,不同堵塞状态对储层渗透率伤害程度不同。得到的钻井液动态伤害分析与固相颗粒侵入研究有助于复杂油藏模拟器的改进,对现场施工作业以及钻井液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致密裂缝储层 侵入速率 固相颗粒 储层保护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油气层敏感性损害预测
17
作者 盛科鸣 蒋官澄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3-430,共8页
储层损害贯穿在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各个时期,其种类繁多、损害机理十分复杂。传统岩心流动实验评价储层敏感性的结果可靠,但岩心获取成本高、投入时间和成本大。调研和实践表明,利用神经网络、随机森林等算法基于小规模样本建立的模型可... 储层损害贯穿在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各个时期,其种类繁多、损害机理十分复杂。传统岩心流动实验评价储层敏感性的结果可靠,但岩心获取成本高、投入时间和成本大。调研和实践表明,利用神经网络、随机森林等算法基于小规模样本建立的模型可以实现对样本的预测,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基于X区块敏感性室内评价小规模样本资料,选择训练集及测试集,深入对比了BP神经网络算法、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算法、随机森林算法,优选出随机森林算法作为储层敏感性损害定量诊断的主要方法,采用网格搜索等算法进行了超参数优化、根据因素权重对数据进行降维,以此提高预测精度,搭建了完整的模型。4种损害模型的R2平均值为0.852,预测精度在90.00%~95.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敏感性预测 油气人工智能 随机森林 神经网络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油气井筒出砂理论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光杰 张玉达 +3 位作者 董京楠 夏焱 班凡生 关跃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694-2704,共11页
油气井筒出砂问题不仅仅出现在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过程中,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的开采和枯竭油气藏型储气库的运行同样伴随出砂导致的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主要针对国内油气井筒出砂的研究现状进行三个层面介绍,分别为出砂... 油气井筒出砂问题不仅仅出现在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过程中,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的开采和枯竭油气藏型储气库的运行同样伴随出砂导致的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主要针对国内油气井筒出砂的研究现状进行三个层面介绍,分别为出砂的理论研究(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出砂预测方法和出砂防治措施(机械挡砂、化学固沙、携砂管理和综合防砂)。通过研究分析业界专家的出砂理论和实验结果,结合具体的案例对油气井筒出砂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认为目前油气井筒出砂亟需解决的技术重点在枯竭油气藏型储气库注采井方面,同时要推动出砂技术与智能技术的结合,针对异常地层和复杂井况形成成熟的应对措施,提升单井产量和开采效率。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为井筒出砂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生产井出砂 储气库注采井出砂 水合物出砂 出砂理论研究 出砂预测方法 出砂防治措施
下载PDF
砂岩热储层防损伤完井液体系研究
19
作者 杨丽丽 王世博 +2 位作者 张永威 丁剑 蒋官澄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5-271,共7页
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以中低温的砂岩热储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然而在开发地热资源时,由于疏松的砂岩热储层特殊的地质构造,在钻完井的过程中,储层出砂严重同时钻完井液容易进入储层造成敏感性伤害以及钻完井液... 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以中低温的砂岩热储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然而在开发地热资源时,由于疏松的砂岩热储层特殊的地质构造,在钻完井的过程中,储层出砂严重同时钻完井液容易进入储层造成敏感性伤害以及钻完井液中固体物质堵塞储层引起储层渗透下降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引入了关键处理剂仿生固壁剂、隐形酸PF-HTA、缓蚀剂并通过实验进行了加量的优选,最终形成了聚膜隐形酸完井液体系。室内研究表明该完井液体系污染储层岩心后渗透率恢复值大,与钻井液配伍性良好,对储层损伤小,具有良好的储层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热储层 渗透率 完井液
下载PDF
海上低渗透油田钻井用高效防水锁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20
作者 宫红亮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3年第10期59-63,共5页
针对海上低渗透油田钻井过程中出现的水锁损害问题,以异丁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和2-丙烯酸丁酯为主要原料,室内制备了一种适合海上低渗透油田钻井用的高效防水锁剂FR-101,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防水锁剂FR-101的表面活性... 针对海上低渗透油田钻井过程中出现的水锁损害问题,以异丁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和2-丙烯酸丁酯为主要原料,室内制备了一种适合海上低渗透油田钻井用的高效防水锁剂FR-101,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防水锁剂FR-101的表面活性和润湿性能较好,当其质量浓度为1.2%时,溶液的表面张力降至23.8 mN•m^(-1),岩心薄片表面的润湿性由亲水性转变为中性润湿;防水锁剂FR-101的加入能够大幅度降低天然岩心的自吸水量,并能有效提高储层岩屑的滚动回收率,当其质量浓度为1.2%时,岩心5 h的自吸水量比在蒸馏水中降低了90%以上,储层岩屑的滚动回收率达到95%以上;防水锁剂FR-101还具有良好的储层保护性能,使用质量浓度为1.2%的防水锁剂FR-101溶液驱替后,岩心的渗透率恢复值可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低渗透油田 钻井 水锁损害 防水锁剂 性能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