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峰油田合水区块长8岩性油藏流动单元划分 被引量:13
1
作者 冯杨伟 孙卫 +2 位作者 屈红军 高辉 郭真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3-227,共5页
针对西峰油田合水区块长8岩性油藏具有典型的低孔特低渗透与强非均质性的现状,纵向上,以岩心观察与分析和测井资料为基础,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对研究区长8储层进行精细的等时地层单元划分;平面上,经综合分析选取了有效厚度、孔... 针对西峰油田合水区块长8岩性油藏具有典型的低孔特低渗透与强非均质性的现状,纵向上,以岩心观察与分析和测井资料为基础,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对研究区长8储层进行精细的等时地层单元划分;平面上,经综合分析选取了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流动带指数等5个权重参数。对这些参数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将研究区流动单元划分为E类、G类、M类和P类等4类。运用判别函数对各类流动单元进行判别分析,正判率达97.2%。各流动单元的类型与储层物性、沉积微相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流动单元微观渗流特征揭示出:E类、G类流动单元是研究区已开发程度较高的有利储层,M类流动单元是剩余油分布的富集区带,是提高采收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藏 流动单元 等时地层 微观渗流特征 剩余油 西峰油田
下载PDF
油田开发动态指标多步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白晓虎 姜汉桥 +2 位作者 王硕亮 叶银珠 陈民锋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5-347,368,共4页
为了实时了解单井、井组及区块开发状况,需要对油田各类动态指标作准确而快速的短期预测。油田生产数据一般都是非线性的小样本时间序列,而且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都是非常复杂的。根据单变量时间序列的相空间重构思想,在选取模型参数的... 为了实时了解单井、井组及区块开发状况,需要对油田各类动态指标作准确而快速的短期预测。油田生产数据一般都是非线性的小样本时间序列,而且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都是非常复杂的。根据单变量时间序列的相空间重构思想,在选取模型参数的时候综合考虑了油田的实际适用性,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时间序列多步预测模型。应用该模型,针对江苏陈堡油田某单井月度含水率的时间序列,分别在含水率低、中、高等不同时期进行了多步预测,一步预测有很高的精度,5步范围内绝对误差不超过10%。对江苏陈堡油田老井月度产油量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多步预测,在峰谷处相对误差较大,而峰谷之间预测较好。实例计算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和良好的多步预测效果,能够准确而快速地短期预测油田开发动态指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支持向量机 多步预测 油田应用
下载PDF
注水开发储层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3
作者 徐春梅 张荣 +1 位作者 马丽萍 罗必林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B12期89-92,共4页
油田注水实践表明,注入水与储层发生强烈而持久的搬运和沉积等地质作用,对储层性质有较大的改变。文中从储层宏观参数、微观参数和渗流参数3个重要方面较详细地论述了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的动态变化,并主要从储层空间、流体性质和开发条... 油田注水实践表明,注入水与储层发生强烈而持久的搬运和沉积等地质作用,对储层性质有较大的改变。文中从储层宏观参数、微观参数和渗流参数3个重要方面较详细地论述了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的动态变化,并主要从储层空间、流体性质和开发条件3个方面阐述了储层注水后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储层动态变化的机理。这对深入理解储层注水时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更好地描述高含—特高含水储层性质、预测油水运动规律和剩余油分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动态变化 储层性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大庆长垣伴生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及原因 被引量:7
4
作者 王连生 郭占谦 +3 位作者 马志红 迟东辉 王璞珺 王树学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2-613,626,共3页
大庆长垣伴生气中CO2的含量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003年伴生气中CO2的含量(总外输)已达2.87%,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CO2含量增加了约一个数量级并且还有继续升高的趋势。经过对伴生气中CO2碳同位素(δ13CCO2)的测定,3个样... 大庆长垣伴生气中CO2的含量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003年伴生气中CO2的含量(总外输)已达2.87%,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CO2含量增加了约一个数量级并且还有继续升高的趋势。经过对伴生气中CO2碳同位素(δ13CCO2)的测定,3个样品的数值均大于+3‰,应属无机成因中含碳酸盐岩石的热变质成因。伴生气中CO2含量的增加可能与新构造运动频繁及地球深部热量上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长垣 伴生气 碳同位素 成因 变质
下载PDF
利用流动单元圈定含油有利区 被引量:4
5
作者 宋子齐 程英 +2 位作者 霍威 庞振宇 王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共4页
针对陕北斜坡中部特低渗透储层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等因素影响,储层宏观物性和微观孔隙类型多样、储集性能和渗流结构差异较大、流动层带复杂的特点,选用反映多孔介质地质特征的流动层带指标、储能参数、成岩综合系数、单渗砂层... 针对陕北斜坡中部特低渗透储层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等因素影响,储层宏观物性和微观孔隙类型多样、储集性能和渗流结构差异较大、流动层带复杂的特点,选用反映多孔介质地质特征的流动层带指标、储能参数、成岩综合系数、单渗砂层厚度、砂地比、渗透率、孔隙度、泥质含量、夹层分布频率和夹层分布密度等参数,把储层流动单元按渗流能力和储集能力分为好、较好、一般和差4类,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Ⅰ类和Ⅱ类有利流动单元有效地圈定出含油有利区位置及分布范围,为研究区特低渗透油田增储上产提供有利目标和重点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特低渗透 有利流动单元 指标体系 圈定 含油有利区
下载PDF
丘陵油田陵二区三间房组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 被引量:4
6
作者 阎林 孙卫 +1 位作者 朱玉双 梁晓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0-202,206,共4页
目的对丘陵油田陵二区三间房组注水开发生产状态下的剩余油分布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方法以地质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生产动态资料,运用动态分析等方法对丘陵油田陵二区三间房组油藏的剩余油进行研究。结果受地质因素和生产状况双重作用... 目的对丘陵油田陵二区三间房组注水开发生产状态下的剩余油分布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方法以地质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生产动态资料,运用动态分析等方法对丘陵油田陵二区三间房组油藏的剩余油进行研究。结果受地质因素和生产状况双重作用的控制和影响,纵向上三间房油层组顶部动用程度差,剩余油相对富集,中下部动用程度高,剩余油饱和度低;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主相带的侧翼、断层附近、注水井间压力平衡区和采油井之间的死油区。结论为加密井井网调整提出理论指导,最终达到稳产、增产,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油田 动态分析 剩余油 断层
下载PDF
盘古梁长6油藏见效见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房玉凤 王军 +5 位作者 陈守民 彭建平 王贵文 查军 王强 孙学彪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2016年第6期71-74,7,共4页
盘古梁长6油藏是一个特低渗、低压、低丰度的"三低"岩性油藏,天然微裂缝和人工压裂裂缝发育,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油藏进入中含水开发阶段,含水上升速度加快,主侧向井矛盾加剧,持续稳产难度加大。结合油藏地质特征与生产特征,... 盘古梁长6油藏是一个特低渗、低压、低丰度的"三低"岩性油藏,天然微裂缝和人工压裂裂缝发育,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油藏进入中含水开发阶段,含水上升速度加快,主侧向井矛盾加剧,持续稳产难度加大。结合油藏地质特征与生产特征,该油藏见效特征规律分3种类型(上升型、稳定型、见水型),以见效稳定型为主。见水特征规律为大部分油井含水处于较低水平,产能较高,但伴随着含水率的升高,单井日产油量逐渐减小,且下降幅度较大。分析见水原因主要包括:裂缝沟通造成主向井含水快速上升;高渗带的影响;由于物性不均造成水驱不均,导致油井见水;中部高采出程度井含水上升;产液强度偏大造成含水上升。通过研究中含水开发阶段的见效见水特征并制定相应的治理对策,对油藏持续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效见水特征 见水原因 裂缝 高渗带 稳产
下载PDF
衰竭气藏型地下储气库库存量动态预测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保辉 闫相祯 +1 位作者 杨秀娟 冯耀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286-2289,共4页
基于有限元法和最优化方法建立了衰竭气藏型地下储气库库存量动态预测的多井约束优化反分析模型。该模型根据研究区域观察井实测压力资料进行反演,通过反复调整注采量使得观察井模拟压力值与实测压力值达到最优拟合,得到衰竭气藏型地下... 基于有限元法和最优化方法建立了衰竭气藏型地下储气库库存量动态预测的多井约束优化反分析模型。该模型根据研究区域观察井实测压力资料进行反演,通过反复调整注采量使得观察井模拟压力值与实测压力值达到最优拟合,得到衰竭气藏型地下储气库真实库存量。最后以国内某拟建水驱气藏型地下储气库为例,以各时刻动态正分析计算结果作为"假想"的实测压力数据进行地下储气库库存量动态反演。计算结果表明:反演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算例证明了多井约束优化反分析模型的计算精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竭气藏 地下储气库 库存量 有限元 优化反分析
下载PDF
预测特高含水期自然递减率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田晓东 魏海峰 朱宝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前,很多油田都已进入了特高含水期,此阶段的自然递减率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很难用传统的数学方法表达其变化规律,并对其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在分析了遗传算法和基本反向传播算法各自的优势和原理的基础上,针对前向网络反向传播算... 目前,很多油田都已进入了特高含水期,此阶段的自然递减率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很难用传统的数学方法表达其变化规律,并对其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在分析了遗传算法和基本反向传播算法各自的优势和原理的基础上,针对前向网络反向传播算法收敛速度缓慢和易陷入局部极值点的缺点,将有全局寻优特性的遗传算法与反向传播算法有效地结合,提出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前向网络学习算法,即GA-BP算法。此方法在特高含水期油田自然递减率预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此方法比基本BP算法具有更好的适应性,预测精度较高,能够较好地反映自然递减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所以利用改进BP神经网络方法预测特高含水期自然递减率是有效的、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递减率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反向传播算法
下载PDF
M区块碳酸盐岩地层压力预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余夫 金衍 +1 位作者 陈勉 杨顺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17,共4页
地层压力是钻井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关键数据。碳酸盐岩地层压力形成机制不明确,没有考虑地层压力与体积弹性模量间的响应特征,导致目前根据欠压实理论和有效应力定律建立的预测模型不适用于预测碳酸盐岩地层压力。根据M地区碳酸盐岩所处... 地层压力是钻井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关键数据。碳酸盐岩地层压力形成机制不明确,没有考虑地层压力与体积弹性模量间的响应特征,导致目前根据欠压实理论和有效应力定律建立的预测模型不适用于预测碳酸盐岩地层压力。根据M地区碳酸盐岩所处的地质特征、地层类型、地层压力分布规律以及测井曲线等现场资料,分析了碳酸盐岩地层异常高压的特点;根据孔隙弹性理论,建立碳酸盐岩地层压力的预测模型,解释了裂缝型碳酸盐岩地层易产生异常高压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地层压力的大小取决于岩石体积弹性模量和地应力。该模型在M区块多口井进行了应用,预测精度达到90%以上,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地层压力 体积弹性模量 孔隙弹性
下载PDF
湿地扇相储层流动单元评价及剩余油分布——以克拉玛依油田二中西八道湾组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海发 贾爱林 +2 位作者 彭仕宓 史彦尧 罗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26,共3页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二中西八道湾组湿地扇相砾岩储层岩性粗和非均质强等特点,综合各种地质、测井、化验分析及开发动态资料,优选出影响流体渗流的6项特征参数,将砾岩储层划分为E,G,M,P等4种流动单元类型。根据储层岩性、物性及微观孔隙结...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二中西八道湾组湿地扇相砾岩储层岩性粗和非均质强等特点,综合各种地质、测井、化验分析及开发动态资料,优选出影响流体渗流的6项特征参数,将砾岩储层划分为E,G,M,P等4种流动单元类型。根据储层岩性、物性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对储层流动单元进行了分类评价。通过流动单元与剩余油饱和度平面图叠合分析,总结了不同流动单元剩余油的分布特点。E类流动单元储集渗流能力最好,平面上呈条带状分布,注入水易形成高渗通道,采出程度高,剩余油饱和度低;G类流动单元储集渗流能力次之,分布面积大,为中等—弱水淹,剩余油相对富集,是下一步挖潜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扇相 流动单元 序贯指示模拟 剩余油分布 八道湾组 克拉玛依油田
下载PDF
高压注采制度下成片套管损坏机理的模拟研尧——以大庆萨尔图油田南八区中块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姜喜庆 李自安 尹中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23-228,共6页
以往对大庆萨尔图油田南八区中块套损机理的研究表明,与油田生产相关的注水压力、区块压差和浸水域是影响成片套损发生的主要因素。高压注采能够使块体内部产生流体压差,流体压差对块体产生推动力,当作用于块体的推动力大于抗滑力时,块... 以往对大庆萨尔图油田南八区中块套损机理的研究表明,与油田生产相关的注水压力、区块压差和浸水域是影响成片套损发生的主要因素。高压注采能够使块体内部产生流体压差,流体压差对块体产生推动力,当作用于块体的推动力大于抗滑力时,块体将沿着滑动面向压力低值区发生蠕动滑移,当滑移达到一定距离时,就会造成油水井套管的变形或错断。根据高压注采制度下油藏流—固耦合效应,提出了摸拟成片套损的数学模型及检验标准,在发生成片套损的大庆萨尔图油田南八区中块,设计了具有不同浸水域和区块压差的方案,通过对每种方案的模拟表明,只要南八区中块的注水压力和区块压差分别控制在12.4 MPa和0.8 MPa以下,浸水域不超过60 %,区块稳定系数就小于1.0~1.2,就不再发生成片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注采 成片套损 套损机理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注水开发油田动态的微分模拟预测 被引量:29
13
作者 刘志斌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69-74,共6页
本文从中后期注水开发油田的多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建立了油田状态的微分动态模拟,并由此进行预测,得到了通过油田整体状态变量研究其单一状态变化趋势的新方法。并对国内HL注水开发油田进行了试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注水井 油田动态 微分 模拟 预测
下载PDF
带凝析气顶块状底水油藏注水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任今明 周代余 +3 位作者 吴迪 刘明赐 王春生 陈文龙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6年第6期51-52,69,共3页
从产量、阶段存水率、阶段水驱指数、含水上升率、地层压力、气油比六项指标对TZ402CⅢ油组带凝析气顶块状底水油藏注水效果进行评价,其中产量、阶段存水率、阶段水驱指数、含水上升率采用实际点与理论由线对比,更全面地把握油藏的开发... 从产量、阶段存水率、阶段水驱指数、含水上升率、地层压力、气油比六项指标对TZ402CⅢ油组带凝析气顶块状底水油藏注水效果进行评价,其中产量、阶段存水率、阶段水驱指数、含水上升率采用实际点与理论由线对比,更全面地把握油藏的开发效果,气油比是带凝析气顶块状底水油藏注水效果评价时应考虑的一项重要指标,将气油比与地层压力、产量变化相结合进行评价,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油田 凝析气 底水油藏 注水 注水评价
下载PDF
汪家屯气田气、水层划分标准及孔隙度、饱和度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传平 宫凤英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71-78,共8页
本文研究了应用声波孔隙度(φ_s)与中子孔隙度(φ_s)的差值(简称双孔隙度差值)识别气水层的方法。 研究了气层声波时差与孔隙度关系,自然伽马相对值和自然电位组合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并解释了声波孔隙度和原始含气饱和度。
关键词 气田 气层 水层 划分 孔隙度
下载PDF
改质水驱砂岩油藏生产动态预测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高峰 张志升 +3 位作者 杨承伟 陈振波 王敬瑶 张金良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0年第2期66-70,共5页
为增加改质水驱开发方案的可靠性,从油藏工程的基本原理入手,建立了改质水驱采收率计算的普适方法;并借助微分思想进行油藏剖分,在剖分网格采收率和油藏采出程度、采油速度之间建立联系,推导出了改质水驱产量、产量递减率指标的变化规律... 为增加改质水驱开发方案的可靠性,从油藏工程的基本原理入手,建立了改质水驱采收率计算的普适方法;并借助微分思想进行油藏剖分,在剖分网格采收率和油藏采出程度、采油速度之间建立联系,推导出了改质水驱产量、产量递减率指标的变化规律,以及改质水驱油藏含水率的预测方法;提出了改质水驱增产倍数的定义及其工程算法,明确了改质水驱增产倍数由改质水和常规水的初始驱油效率之比及转驱时的广义可采储量采出程度来决定。研究成果为改质水驱生产动态预测提供了必要的油藏工程依据,对改质水驱开发方案的编制和生产效果的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油藏 改质水驱 生产动态预测 增产倍数
下载PDF
灰色预测方法在油井增产措施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毕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7-39,共3页
产量评价法是油井措施效果评价的常用方法,评价结果取决于日增产油量、增产有效期和累积增产油量三项指标的取值。常规的方法以措施前一个月的日产油水平为基数,并在整个评价期内沿用这一定值,未考虑不采取措施情况下老井产量将进一步... 产量评价法是油井措施效果评价的常用方法,评价结果取决于日增产油量、增产有效期和累积增产油量三项指标的取值。常规的方法以措施前一个月的日产油水平为基数,并在整个评价期内沿用这一定值,未考虑不采取措施情况下老井产量将进一步递减这一客观规律,计算的评价指标偏低,并且指标统计需要大量实际生产资料,提前进行经济技术评价时无法将指标预测至整个有效期末。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的增产措施评价方法,利用灰色预测方法模型的特性,标定不采取措施情况下老井的自然产量,定量预测措施后产量递减变化,对两组数据进行时间同步校正,求取三项评价指标,算例表明该方法精度高,反应方便,处理实际资料符合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 模型 增产措施 评价 方法
下载PDF
花土沟油田注水开发动态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海 王新海 +1 位作者 严利咏 魏进荣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0年第6期59-61,共3页
油田注水开发进入中高含水期阶段以后,地下流体的分布状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找出这一规律以及为开发方案做调整提供依据,因此及时的掌握动态开发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示踪剂监测技术和综合利用油藏工程方法来研究油藏的... 油田注水开发进入中高含水期阶段以后,地下流体的分布状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找出这一规律以及为开发方案做调整提供依据,因此及时的掌握动态开发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示踪剂监测技术和综合利用油藏工程方法来研究油藏的动态变化规律,立足于花土沟油田的动态生产数据,分析各项开发指标的变化规律,评价油田的动态开发效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研究确定了剩余油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分析 油藏工程方法 示踪剂 数值模拟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套损低压区压力界限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袁新强 王友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64-67,共4页
在深入调查分析大庆油田南二区西部套损特征的基础上,在该区建立了15个标桩测量点,对大地三雏形变进行监测,来研究地层形变与地层压力关系。根据实际地质参数,建立16km2、10400个节点的地质模型,对三维位移场进行了历史拟合和连续... 在深入调查分析大庆油田南二区西部套损特征的基础上,在该区建立了15个标桩测量点,对大地三雏形变进行监测,来研究地层形变与地层压力关系。根据实际地质参数,建立16km2、10400个节点的地质模型,对三维位移场进行了历史拟合和连续3年动态模拟计算,计算结果和实际监测数据一致。为此,分3个不同地质构造区块,即地层倾角大于产的开发区块、地层倾角小于产的开发区块以及断层密集分布(间距小于600m)开发区块,来确定在防止单井套管损坏条件下,套损低压区可恢复的地层压力界限表达式。该方法操作简单,便于动态管理。该方法在其它开发区块中应用后,经实践检验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井 套管损坏 地层压力 数值模拟 油田
下载PDF
一种新型水驱特征曲线方程及其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显路 王正付 +3 位作者 智刚 翟中喜 王金旗 严其柱 《河南石油》 2003年第1期42-44,47,共4页
水驱曲线是注水开发油田固有的特征曲线。文中以水驱油两相流动的非活塞线性理论模型为基础 ,导出了一种新型水驱曲线方程 :Np =A -B/ (Lp+C) 0 .5。理论研究表明 ,新型水驱曲线方程的系数A与油藏的可动油储量Nom有着密切的联系 ,即Nom ... 水驱曲线是注水开发油田固有的特征曲线。文中以水驱油两相流动的非活塞线性理论模型为基础 ,导出了一种新型水驱曲线方程 :Np =A -B/ (Lp+C) 0 .5。理论研究表明 ,新型水驱曲线方程的系数A与油藏的可动油储量Nom有着密切的联系 ,即Nom =A ;系数B与油藏的石油地质储量N有着密切的联系 ,即N =a×B2 /3,并用实例对理论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与目前常用的各水驱曲线方程相比 ,新型水驱曲线方程具有更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 水驱特征曲线 模型 验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