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5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稠油油藏热化学驱油水渗流特征
1
作者 孙宝泉 杨勇 +4 位作者 吴光焕 赵红雨 张民 孙超 张贺捷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3,共7页
针对超稠油油藏热化学驱开发过程中不同温度区域内的油水渗流特征不明的问题,利用微观可视化实验和一维物理模拟实验,定量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热水和驱油剂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及相对渗透率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热水和驱油剂驱油的致效机理和交... 针对超稠油油藏热化学驱开发过程中不同温度区域内的油水渗流特征不明的问题,利用微观可视化实验和一维物理模拟实验,定量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热水和驱油剂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及相对渗透率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热水和驱油剂驱油的致效机理和交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为70℃时,高温驱油剂驱的油相相对渗透率增大,水相相对渗透率变化较小;温度为150℃时,热水和驱油剂的协同增效作用更显著,热水驱转高温驱油剂驱和直接高温驱油剂驱的油相、水相相对渗透率均明显增大;温度超过200℃后,驱油剂在高温限制下驱油作用减弱,热水对驱油效率的提升大幅增加。研究表明:不同温度下,热水驱和高温驱油剂驱均可提高驱油效率;随着温度升高,热水对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不断增大,驱油剂对驱油效率的贡献先增大后减小;热化学驱通过热水、驱油剂在不同温度区域的接替驱油和协同作用,能够实现超稠油油藏效益开发。该研究可为热化学驱提高超稠油油藏采收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热水驱 热化学驱 驱油机理 渗流特征
下载PDF
老油田“3+2”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内涵、机理及实践
2
作者 杨勇 曹绪龙 +7 位作者 张世明 曹小朋 吕琦 元福卿 李绪明 季岩峰 赵方剑 孟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2,共9页
传统方式的化学驱项目一般采取“2+3”的协同方式,也就是先通过水驱井网调整一次到位,再实施化学驱,受剩余油认识和预测精度的影响,会出现部分低产低效井,化学驱含水谷底平台期短,提高采收率幅度有限。为此,胜利油田通过基础攻关和探索... 传统方式的化学驱项目一般采取“2+3”的协同方式,也就是先通过水驱井网调整一次到位,再实施化学驱,受剩余油认识和预测精度的影响,会出现部分低产低效井,化学驱含水谷底平台期短,提高采收率幅度有限。为此,胜利油田通过基础攻关和探索实践,创新提出了化学驱与动态优化调整加合增效的“3+2”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该技术是指在化学驱过程中,充分发挥和利用驱油体系扩大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调整动态非均质性的特点,主动培育、壮大动态剩余油富集区(“油墙”),适时井网调整、重构流场、均衡注采,高效动用、采出“油墙”,最大程度延长化学驱含水谷底平台期,实现三次采油和二次采油(“3+2”)适配优化、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目的。通过大量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研究,明确了“井网-驱油剂-剩余油”适配优化提高采收率的机理。该技术在胜坨油田二区东三段5砂组进行了应用,通过优化“3+2”井网调整方式、驱油体系和注入参数等,预计区块含水谷底平台期从3 a延长至8 a,最终采收率为60.5%,比原方案采收率再提高7.5百分点。该技术是老油田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关键技术,可以为中外同类型油藏延长化学驱见效高峰期提供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 动态优化调整 见效高峰期 加合增效 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普通稠油降黏复合驱技术研究与矿场试验
3
作者 赵林 郝丽娜 +5 位作者 于春生 张勇 肖梦华 柴细琼 姚江 龚恒圆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0,共7页
针对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且热采成本高、碳排放量大的问题,基于春光油田低温高盐储层的流体性质,优选了阴离子型降黏剂和耐盐聚合物,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明确了热水驱、单一降黏剂驱、复合驱的降水增油机理;建立了降黏复合驱反... 针对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且热采成本高、碳排放量大的问题,基于春光油田低温高盐储层的流体性质,优选了阴离子型降黏剂和耐盐聚合物,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明确了热水驱、单一降黏剂驱、复合驱的降水增油机理;建立了降黏复合驱反应动力学方程,在CMG-STARS软件中开发了降黏复合驱数值模拟方法,并优化了春2单元普通稠油降黏复合驱井网、井距及注采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降黏复合驱可以充分发挥驱替相增黏、被驱替相降黏的加和效应,具有体系用量少、碳排放低、提高采收率幅度大等优势;降黏复合驱适合五点法井网,注采井距应小于200 m,在增稠剂质量分数为0.25%、降黏剂质量分数为0.20%的条件下,最佳注入段塞量为0.5倍孔隙体积,注采比为1.05。矿场实践表明,特高含水后期(含水率96.0%)的油井实施降黏复合驱,含水率降幅达30%以上,日增油5 t/d。研究证实了该项技术矿场应用的可行性,可为改善普通稠油开发效果、实现工业减排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稠油 复合驱 数值模拟 提高采收率 春光油田
下载PDF
新型低界面张力纳米微球调驱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4
作者 陈世军 潘智杰 +2 位作者 杨继刚 吕伟 李谦定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69,共8页
聚丙烯酰胺纳米微球调驱剂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驱油材料,在油田提高采收率方面取得了广泛应用。但是,目前使用的聚丙烯酰胺纳米微球功能主要以封堵为主,存在单体固含量低、水溶液吸水膨胀速度过快、驱油和降低表界面张力功能较差等问题... 聚丙烯酰胺纳米微球调驱剂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驱油材料,在油田提高采收率方面取得了广泛应用。但是,目前使用的聚丙烯酰胺纳米微球功能主要以封堵为主,存在单体固含量低、水溶液吸水膨胀速度过快、驱油和降低表界面张力功能较差等问题。利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白油为油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混合单体为水相,油酸/双子聚醚/OP-10混合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根据三元相图确定油相/乳化剂/水相三相的最佳配比(质量分数)为33.93%/24.87%/41.2%,以甲叉双丙烯酰胺(MBA)作为交联剂,在35℃利用氧化-还原剂聚合获得了既具有封堵功能,又具有超低表界面张力、高洗油效率的新型纳米微球调驱剂。工艺优化实验确定最佳的合成条件为单体配比m(AM)∶m(AMPS)为8∶1,交联剂质量分数为0.1%,氧化-还原剂质量分数为0.3%,搅拌速度为450 r/min。对聚合物纳米微球进行表征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其固含量为20.1%,粒径为54 nm,纳米微球封堵率可达95.1%,用其0.2%的水溶液测得界面张力为0.332 mN/m,洗油效率高达89.13%,为实施油田调驱提供了一种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纳米微球 反相乳液聚合 调驱 封堵率 洗油效率
下载PDF
井地过渡带对聚合物驱油剂性能影响研究
5
作者 舒政 齐勇 +2 位作者 罗平亚 王晓 叶仲斌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39,44,共5页
利用井地过渡带剪切模拟实验装置,以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吸水强度条件下,剪切后聚合物溶液的表观黏度、流变性、阻力和残余阻力系数、微观结构以及水动力学半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井地过渡带剪切后,随着吸水强... 利用井地过渡带剪切模拟实验装置,以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吸水强度条件下,剪切后聚合物溶液的表观黏度、流变性、阻力和残余阻力系数、微观结构以及水动力学半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井地过渡带剪切后,随着吸水强度的增大,聚合物AP-P4溶液的黏度损失率高达61.4%,建立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的能力降低40.0%以上,但其建立残余阻力系数能力的降低幅度要比建立阻力系数能力的降低幅度小。聚合物溶液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降低,微观结构被破坏的越严重,水动力学半径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地过渡带 疏水缔合聚合物 表观黏度 流变性 阻力系数 残余阻力系数 微观结构 水动力学半径
下载PDF
稠油油藏热溶剂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机理及参数优化
6
作者 李松岩 程浩 +3 位作者 韩瑞 魏耀辉 李明鹤 冯世博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0,共7页
针对稠油油藏开采过程中存在的热损失大、含水率高及开发效率低等问题,以加拿大Mackay River油藏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热溶剂辅助重力泄油技术的数值模拟模型,分别对SAGD、VAPEX和热溶剂辅助重力泄油开采特征进行对比,对热溶剂辅助重力泄... 针对稠油油藏开采过程中存在的热损失大、含水率高及开发效率低等问题,以加拿大Mackay River油藏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热溶剂辅助重力泄油技术的数值模拟模型,分别对SAGD、VAPEX和热溶剂辅助重力泄油开采特征进行对比,对热溶剂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技术的生产压力、注入速度和注入温度进行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热溶剂辅助重力泄油技术在注采压差、采油速度和采收率方面优于SAGD与VAPEX技术;在实际开发过程中,热溶剂辅助重力泄油技术的最佳应用条件为:井底生产压力为700 kPa,注入速度为160 m^(3)/d,注入温度为275℃;三维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数值模拟运算结果的可行性。该研究可为后续浅层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采 重力泄油 参数优化 数值模拟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微气泡驱与空气泡沫驱技术差异性及调整对策
7
作者 沈焕文 马云成 +3 位作者 陈建宏 王艳玲 李化斌 贺艳玫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3期58-62,共5页
微气泡驱与空气泡沫驱技术经过矿场试验,在低渗高含水率油藏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对于两种气驱机理认识及技术政策调整思路方式上仍存在短板。本文通过深入研究两种气驱技术机理、驱替特征的差异性,结合现场动态调整效果,认为微气泡驱以... 微气泡驱与空气泡沫驱技术经过矿场试验,在低渗高含水率油藏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对于两种气驱机理认识及技术政策调整思路方式上仍存在短板。本文通过深入研究两种气驱技术机理、驱替特征的差异性,结合现场动态调整效果,认为微气泡驱以物理发泡为主,驱替特征呈气液同驱,采取低气液比(1.0∶3.0)的技术政策,空气泡沫驱以化学发泡为主,驱替特征呈气驱为主液相为辅,采取高气液比(3.0∶1.0)的调整思路,并提出了气驱分注试验的调整对策,控水增油效果显著提升,提高采收率趋势良好。对同类油藏两种气驱技术调整界限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泡驱 空气泡沫驱 技术差异性
下载PDF
中高渗储层乳状液注入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8
作者 姜涛 孟庆标 +1 位作者 隋清国 滕学伟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2期20-26,共7页
乳状液作为一种新型的调驱体系,可以通过在多孔介质中的贾敏效应发挥流度控制作用,抑制驱油体系的窜进。在实施乳状液调驱时,不但要考虑体系的调堵能力,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体系的注入性能。乳状液渗流不同于传统的牛顿流体渗流,其在多... 乳状液作为一种新型的调驱体系,可以通过在多孔介质中的贾敏效应发挥流度控制作用,抑制驱油体系的窜进。在实施乳状液调驱时,不但要考虑体系的调堵能力,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体系的注入性能。乳状液渗流不同于传统的牛顿流体渗流,其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压力不但受到自身黏度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吸附、滞留等作用的影响。本文基于乳状液的等效流动黏度建立了注入压力预测模型,采用Matlab编程软件定量计算了不同注入参数和注入方式下的流动阻力,该计算方法可以根据现场注采设备的基本性能,优选出复合体系的注入速度与注入量,在保证复合体系具有良好的调驱能力下还有良好的注入性,本研究为现场乳状液调驱施工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定量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 非牛顿流体 渗流 调剖设计
下载PDF
L38区长8油藏表面活性剂驱先导试验开发特征分析
9
作者 刘军全 余航 +1 位作者 冷福 高波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3期72-76,81,共6页
环江油田超低渗油藏储量、产量占比大,一次井网注水开发后水驱矛盾突出。表面活性剂性能评价结果显示,此次表面活性剂驱试验能大幅降低界面张力,具有抗吸附性、小浓度下改变润湿性等效果,两相共渗区范围扩大,驱油效率可提高5.53%。在L3... 环江油田超低渗油藏储量、产量占比大,一次井网注水开发后水驱矛盾突出。表面活性剂性能评价结果显示,此次表面活性剂驱试验能大幅降低界面张力,具有抗吸附性、小浓度下改变润湿性等效果,两相共渗区范围扩大,驱油效率可提高5.53%。在L38区中部选取4个注采井组开展先导试验,连续注入8个月后水驱矛盾改善,控水增油效果显著,开发指标变好,水驱动态储量增加1.0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超低渗油藏 环江油田 开发特征
下载PDF
X区块一类油层聚驱后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10
作者 殷代印 刘海东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406-409,共4页
X区块一类油层中聚驱后形成优势渗流通道,油层水淹情况严重。为了进一步提高区块动用程度及采收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不同井网重构及化学驱开发效果,结合经济效益优选适合目标区块的提高采收率方法。结果表明:低初黏凝胶可有效封堵... X区块一类油层中聚驱后形成优势渗流通道,油层水淹情况严重。为了进一步提高区块动用程度及采收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不同井网重构及化学驱开发效果,结合经济效益优选适合目标区块的提高采收率方法。结果表明:低初黏凝胶可有效封堵优势渗流通道,降低油层水淹程度,聚驱后化学驱可有效提高采收率。综合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采取分流线加密油井结合加入低初黏凝胶调堵剂的弱碱三元复合驱体系进一步挖潜聚驱后剩余油,提高采收率8.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驱 化学驱 数值模拟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稠油油藏热化学驱油体系扩散规律
11
作者 于建梅 韦涛 +2 位作者 杜殿发 任利川 郝芳彗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5,共7页
针对稠油油藏在蒸汽驱过程中易发生汽窜,导致波及系数减小、采收率降低等问题,使用化学剂辅助蒸汽驱的热化学驱油技术得到发展。针对热化学驱油体系内化学剂扩散规律不明确、矿场应用效果存在差异的问题,在物理模拟实验基础上,建立机理... 针对稠油油藏在蒸汽驱过程中易发生汽窜,导致波及系数减小、采收率降低等问题,使用化学剂辅助蒸汽驱的热化学驱油技术得到发展。针对热化学驱油体系内化学剂扩散规律不明确、矿场应用效果存在差异的问题,在物理模拟实验基础上,建立机理模型,通过定性、定量研究降黏剂和泡沫在不同体系下的扩散规律,并考虑压力影响,得以明确化学剂扩散规律。研究表明:降黏剂段塞主要沿优势通道扩散,加剧汽窜,泡沫段塞在扩散中起到封堵调剖作用,促进蒸汽腔均匀扩展;两者间存在相互影响,降黏剂段塞应置于泡沫段塞后,可使主流线方向汽窜速度降低8%,泡沫物质的量浓度提高30.0%;同时应保证一定驱替压差,压力可使化学剂波及范围、平均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提高2.3、1.0倍。研究结果对稠油油藏热化学驱方案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驱油体系 汽窜 扩散规律 数值模拟 稠油
下载PDF
高温高矿化度油藏提高采收率用聚合物驱油剂研究
12
作者 杨荣国 李阳 薛赛红 《能源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62-66,共5页
为满足高温高矿化度油藏继续提高采收率的需求,室内以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长碳链疏水单体和刚性单体为合成原料,制备了一种耐温抗盐型聚合物驱油剂KWY300,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聚合物驱油剂KWY300具有... 为满足高温高矿化度油藏继续提高采收率的需求,室内以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长碳链疏水单体和刚性单体为合成原料,制备了一种耐温抗盐型聚合物驱油剂KWY300,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聚合物驱油剂KWY300具有良好的增黏性能和耐温抗盐性能,当溶液矿化度为133000 mg/L,老化温度为110℃时,质量浓度为1200 mg/L的聚合物溶液黏度值仍能达到80 mPa·s以上,增黏效果明显优于HPAM。聚合物驱油剂KWY300具有良好的渗流性能,在储层温度和矿化度条件下,阻力系数可以达到50以上,残余阻力系数约为10。此外,聚合物驱油剂KWY300还具有良好的驱油效果,注入PV数为0.5、质量浓度为1200 mg/L的KWY300溶液后,能使岩心水驱后的采收率继续提高16.4%,驱油效果明显优于HPAM。高温高矿化度油藏现场实施聚合物KWY300驱油措施后,区块内生产井的日产油量提升至措施前的3倍以上,含水率有所下降,起到了明显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矿化度 聚合物驱油剂 耐温性能 抗盐性能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蜜勒胺负载二氧化锰的合成及其稠油低温催化氧化性能
13
作者 谭迪琛 许凯成 +4 位作者 沈熠菲 熊攀 程仲富 马兆菲 颜学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7-446,共10页
以三聚氰胺在354℃下热聚的蜜勒胺(Melem)为含有碳、氮元素的载体,以KMnO_(4)为锰源,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了MnO_(2)/Melem复合材料。采用SEM、TEM、XRD和XPS等方法进行结构表征。并以MnO_(2)/Melem为催化剂,通过调控催化剂用量、氧化剂... 以三聚氰胺在354℃下热聚的蜜勒胺(Melem)为含有碳、氮元素的载体,以KMnO_(4)为锰源,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了MnO_(2)/Melem复合材料。采用SEM、TEM、XRD和XPS等方法进行结构表征。并以MnO_(2)/Melem为催化剂,通过调控催化剂用量、氧化剂用量对塔河稠油的催化氧化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合成的β-MnO_(2)纳米颗粒成功负载于Melem表面上;通过对稠油催化反应前后的氧化油分别进行族组成分析、FT-IR、GC-MS和黏度测试,确定了催化氧化体系中催化剂用量为1.0%(质量分数),氧化剂选用过氧化氢叔丁醇(TBHP),TBHP用量为0.5%(质量分数);且催化改质后实现了稠油中轻质组分的增加,降黏率可达67.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催化剂 低温 催化氧化 降黏
下载PDF
黏弹剂调剖在姬塬油田侏罗系油藏中的应用
14
作者 张晓明 杨华 +5 位作者 陈德照 杨冠龙 肖柯 狄晓磊 陈正辉 徐占军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2期43-48,共6页
姬塬油田侏罗系油藏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属于低渗透砂岩油藏,油藏油水运移以孔隙型渗流为主。进入开发中后期,油井水淹现象严重。姬塬油田先后应用“交联聚合物冻胶+体膨颗粒”、“PEG单相凝胶调驱剂”、“纳米级微球”等调剖体系... 姬塬油田侏罗系油藏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属于低渗透砂岩油藏,油藏油水运移以孔隙型渗流为主。进入开发中后期,油井水淹现象严重。姬塬油田先后应用“交联聚合物冻胶+体膨颗粒”、“PEG单相凝胶调驱剂”、“纳米级微球”等调剖体系对侏罗系油藏注水井开展调剖,虽然在降低油藏递减、控制含水率上升幅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对于水淹井降含水率方面效果不明显。近年来,姬塬油田通过开展侏罗系油藏油井水淹机理研究,优化调剖体系,筛选了一种新型黏弹剂进行调剖,室内评价及现场实施均证明该黏弹剂性能可靠。2021—2022年,通过在姬塬油田56个侏罗系油藏水淹井组采用黏弹剂调剖后,井组月度递减率由2.59%下降至1.01%,月度含水率上升幅度由0.61%下降至0.08%。同时,大部分水淹井含水率下降明显,平均有效期内单井组增油达226 t。按照油价45美元/桶计算,投入产出比1.00∶2.11,实施效益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剂 调剖 侏罗系油藏 油井水淹 水淹井治理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提高致密油藏注水吞吐效果的机理
15
作者 张立亚 王建波 +2 位作者 王科战 陈光宇 王洪宝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3期11-17,共7页
注水吞吐作为致密油藏开采的一种经济、有效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各大油田。表面活性剂可提高致密油采收率,其作用机理尚需深化研究。研究将吞吐过程分为渗吸采油和反向驱替采油阶段,阐述表面活性剂对其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在渗吸采油阶段... 注水吞吐作为致密油藏开采的一种经济、有效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各大油田。表面活性剂可提高致密油采收率,其作用机理尚需深化研究。研究将吞吐过程分为渗吸采油和反向驱替采油阶段,阐述表面活性剂对其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在渗吸采油阶段,表面活性剂降低了渗吸采收率,但减小了原油从岩石表面剥离难度。在反向驱替采油阶段,表面活性剂可有效提高驱替采收率,同时大幅降低驱替压力。两性表面活性剂表现最佳,在清水的基础上提高采收率约5.00%,降低驱替压力7.00 MPa。其主要机理为降低界面张力、改变润湿性,减小原油从岩石表面剥离难度;减小毛管力和贾敏效应阻力,降低驱替压力。结果为表面活性剂在致密油藏注水吞吐的现场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注水吞吐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纳米淀粉流体提高原油采收率
16
作者 王成俊 周文佳 +2 位作者 郑江波 展转盈 张磊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6,92,共7页
为了进一步促进纳米驱油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高效应用,亟需开发新型的纳米驱油产品。纳米淀粉颗粒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材料,分布广、价格相对低廉、性能优异,具备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潜力。通过室内静态实验、岩心驱替实验、微观可视... 为了进一步促进纳米驱油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高效应用,亟需开发新型的纳米驱油产品。纳米淀粉颗粒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材料,分布广、价格相对低廉、性能优异,具备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潜力。通过室内静态实验、岩心驱替实验、微观可视化实验、CT扫描实验等手段,从纳米淀粉流体的基本物性、提高驱油效果、扩大波及体积等方面研究了其提高采收率的过程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5000 mg/L的纳米淀粉流体因其亲水性和较小的粒径(30 nm)可改变水分子的赋存状态,使水相变温度从102℃升高至110℃,使得岩石表面的润湿接触角从78°降至34.2°,使油水界面张力从20 mN/m降至0.56 mN/m,注入压力下降39.6%。在微观可视化模型中,纳米淀粉流体可以明显降低多孔介质中的含油饱和度,特别是多孔介质固体表面的油膜量明显减少,提高驱油效果明显。在低渗透岩心中,纳米淀粉溶液的驱替前沿更加均匀,与水驱相比具有更大的波及体积。由于较大的波及体积、较高的驱油效率以及良好的润湿性等,注入0.4 PV质量浓度为5000 mg/L的纳米淀粉流体后,低渗透岩心的采收率增幅达21百分点。研究结果可为低渗透油藏的提高采收率提供一种新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淀粉 低渗透油藏 扩大波及体积 提高驱油效率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稠油火驱油藏封堵气窜用腐殖酸钠冻胶的研制
17
作者 王美洁 刘明嘉 +3 位作者 苏日古 刘人杰 陈伟雄 葛际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3-390,共8页
以腐殖酸钠为成胶剂制备冻胶,评价了高温、高压并伴有烟道气存在的条件下腐殖酸钠冻胶的稳定性,通过流变实验分析了冻胶强度在高温热处理中的变化规律,通过物理模拟测试评价了冻胶的封堵能力,借助Cryo-SEM观察了冻胶的形态,探讨了腐殖... 以腐殖酸钠为成胶剂制备冻胶,评价了高温、高压并伴有烟道气存在的条件下腐殖酸钠冻胶的稳定性,通过流变实验分析了冻胶强度在高温热处理中的变化规律,通过物理模拟测试评价了冻胶的封堵能力,借助Cryo-SEM观察了冻胶的形态,探讨了腐殖酸钠冻胶用于火驱封堵气窜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以腐殖酸钠为成胶剂,通过优选催化剂调控成胶时间,可以形成适应120,150,180℃等不同温度条件的耐温冻胶,成胶时间10~75 h可调,冻胶经热处理90 d后脱水率低于20%。该冻胶在高温、高压及存在O_(2)和CO_(2)的条件下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使用10%(w)腐殖酸钠、1.2%(w)水溶性酚醛树脂形成的冻胶在0.94μm^(2)的填砂管中的突破压力梯度可达3.95 MPa/m,表现出较强的封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驱 封堵气窜 冻胶 腐殖酸钠 稠油热采
下载PDF
空气热混相驱矿场试验中的工艺配套研究与实施
18
作者 陈宏涛 周冰欣 +1 位作者 郭邦彦 韩昭海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3期77-81,共5页
空气热混相驱是油田提高采收率的前沿技术之一,为进一步探索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工艺技术,结合A区块油藏特征,开展空气热混相驱工艺技术先导试验。本文主要针对空气热混相驱工艺现场试验所存在的技术难点,从注入井井筒、采出井井口... 空气热混相驱是油田提高采收率的前沿技术之一,为进一步探索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工艺技术,结合A区块油藏特征,开展空气热混相驱工艺技术先导试验。本文主要针对空气热混相驱工艺现场试验所存在的技术难点,从注入井井筒、采出井井口、地面工艺流程、现场实施工艺、数字化监控等方面进行研究及配套,确保空气热混相驱工艺试验顺利实施,为后期空气热混相驱在低渗透油藏扩大试验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热混相驱 低渗透油藏 工艺配套
下载PDF
低初黏凝胶体系中多元酸铬交联剂的合成
19
作者 丁汝杰 周泉 +3 位作者 吕杭 柯可 李萍 刘珂君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5-9,共5页
为改善聚合物驱油后低效无效循环严重的问题,通过正交实验,以乳酸、醋酸、顺丁烯二酸为三氯化铬的多元络合剂,乙二醇及抗坏血酸钠为原料,合成并筛选出初始黏度低、成胶时间可控的多元酸铬交联剂。实验结果表明:多元酸铬交联剂最优合成... 为改善聚合物驱油后低效无效循环严重的问题,通过正交实验,以乳酸、醋酸、顺丁烯二酸为三氯化铬的多元络合剂,乙二醇及抗坏血酸钠为原料,合成并筛选出初始黏度低、成胶时间可控的多元酸铬交联剂。实验结果表明:多元酸铬交联剂最优合成条件为反应时间6 h,合成温度70℃,三元酸与三氯化铬投料质量比2∶1,pH=4~5。在清水中成胶后凝胶体系初始黏度为19.96 mPa·s,延缓时间0~30 d可控,最终成胶黏度在2 800 mPa·s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初黏 多元酸 铬交联剂 延缓交联
下载PDF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注聚时机研究
20
作者 魏长清 《中外能源》 2024年第1期54-59,共6页
大庆油田聚驱开发对象已由一类油层向二类油层转变,以往基于一类油层区块建立的标准已不适用,需要开展适合于二类油层的注聚时机研究。基于二类油层地质特征和开发状况,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二类油层地质模型,研究开始注聚时含水率和结... 大庆油田聚驱开发对象已由一类油层向二类油层转变,以往基于一类油层区块建立的标准已不适用,需要开展适合于二类油层的注聚时机研究。基于二类油层地质特征和开发状况,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二类油层地质模型,研究开始注聚时含水率和结束注聚时含水率对聚驱开发效果的影响,并结合现场进行验证,确定合理的开始和结束注聚时机。研究结果表明,在结束注聚时含水率相同情况下,开始注聚时含水率越高,聚驱阶段采出程度越低,聚合物用量越大,吨聚增油量越低,含水下降幅度越小,含水最低值越高。即开始注聚时含水率越低,聚驱效果越好。在开始注聚时含水率相同情况下,结束注聚时含水率越高,聚合物用量、聚驱阶段采出程度越高,吨聚增油量越低。当水驱至含水率96%时开始注聚,选择含水回升到96%~97%时结束注聚比较合理,含水最好不要超过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二类油层 开始注聚 结束注聚 含水率 聚合物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