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2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酸基催化剂催化柴油氧化脱硫性能研究
1
作者 薛韩 岳阳 +2 位作者 赵振炀 龚舒哲 姜亦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3期0052-0054,共3页
研究表明多酸基催化剂催化柴油氧化脱硫的性能,通过改变不同反应条件,催化柴油脱硫。考查了不同的催化剂,改变磷钨酸催化剂浓度和H2O2的浓度,反应温度等多种因素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将被氧化后的油分分馏出来,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在... 研究表明多酸基催化剂催化柴油氧化脱硫的性能,通过改变不同反应条件,催化柴油脱硫。考查了不同的催化剂,改变磷钨酸催化剂浓度和H2O2的浓度,反应温度等多种因素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将被氧化后的油分分馏出来,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选用负载型多酸基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脱硫率,得到了催化氧化脱硫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多酸催化剂 脱硫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原油直接催化裂解UPC工艺过程模拟与反应参数多目标优化
2
作者 周鑫 张智博 +7 位作者 杨诗棋 纪晔 闫昊 冯翔 赵辉 刘熠斌 陈小博 杨朝合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6-232,共7页
原油直接催化裂解技术可以实现从原油到三烯(乙烯、丙烯、丁烯)、三苯(苯、甲苯、二甲苯)的一步跨越,对我国炼化行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以全馏分石蜡基中原原油(159~780℃)为原料,采用混合馏分结构与分子组成集总建模策略,对原油... 原油直接催化裂解技术可以实现从原油到三烯(乙烯、丙烯、丁烯)、三苯(苯、甲苯、二甲苯)的一步跨越,对我国炼化行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以全馏分石蜡基中原原油(159~780℃)为原料,采用混合馏分结构与分子组成集总建模策略,对原油直接催化裂解制烯烃(UPC)反应过程进行建模与工艺参数校准,并基于工业试验数据验证了其准确性。以多产烯烃、控制焦炭生成为目的,利用NSGA-Ⅲ多目标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了优化,得到优化后的操作参数。采用优化后的操作参数,即在第一段预热闪蒸温度为194.32℃、第二段预热闪蒸温度为228.16℃、第一段提升管反应器出口温度为615.73℃、第二段提升管反应器出口温度为622.59℃的条件下,UPC工艺得到的乙烯和丙烯收率之和为53.367%,焦炭收率为8.311%。此外,由于现行税费体系燃料型工艺路线税收贡献明显高于化工型工艺路线,UPC工艺参数优化后,烯烃收率大幅度提升,燃料油收率大幅度下降,原油生产总值降低44.30元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馏分 石蜡基原油 原油直接催化裂解 分子集总 流程模拟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电力用油红外光谱检测技术
3
作者 王娟 付龙飞 +7 位作者 王笑微 吕秀娟 曹红梅 王垚 张兰庆 康夜雨 潘成福 齐吉锴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7-183,共7页
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因其检测速度快、对样品无损伤、无污染、易操作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等行业的检测中。红外光谱检测方式主要包括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定性检测通常采用比较法,即通过与标准物质对照或查阅标准谱图;定量检... 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因其检测速度快、对样品无损伤、无污染、易操作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等行业的检测中。红外光谱检测方式主要包括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定性检测通常采用比较法,即通过与标准物质对照或查阅标准谱图;定量检测是通过测量特征吸收谱带强度,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计算出对应组份含量。阐述了人工神经网络、偏最小二乘法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在电力用油酸值、水分、抗氧化剂、糠醛等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在油品检测中的应用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电力用油 酸值 水分 抗氧化剂
下载PDF
甲醇及其燃烧副产物对发动机油性能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张晟卯 张玉娟 +5 位作者 李正浩 张平余 张治军 王卫攀 王硕 王学宇 《润滑油》 CAS 2024年第2期46-51,64,共7页
文章选取了一款市售普通发动机油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甲醇及其燃烧副产物对该润滑油主要性能的影响。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SRV)摩擦磨损试验(往复模式)结果显示:甲醇及其燃烧副产物对该发动机油的减摩抗磨性能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使摩擦... 文章选取了一款市售普通发动机油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甲醇及其燃烧副产物对该润滑油主要性能的影响。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SRV)摩擦磨损试验(往复模式)结果显示:甲醇及其燃烧副产物对该发动机油的减摩抗磨性能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使摩擦副的平均摩擦系数增大19%、磨损率增大54%。这是由于甲醇及其燃烧副产物与润滑油中的减摩抗磨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和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发生反应,导致其析出所致。抗氧化试验结果显示:加入甲醇、甲醛、甲酸三者的混合物,使得该发动机油的起始氧化温度降低7℃,在210℃下的氧化诱导期缩短7 min。曲轴箱模拟试验表明:甲醇对结焦行为影响最大,而三者混合物的引入使得该发动机油的结焦评级达10级,结焦量增加400%。此外,甲醇及其燃烧副产物的加入会使润滑油碱值下降幅度增大,并导致黏度指数改进剂析出,从而使其运动黏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燃油汽车 发动机油 摩擦学性能 抗氧化性能 结焦行为
下载PDF
FZG齿轮试验机方法在齿轮油上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石啸 雷凌 +2 位作者 杨晓晨 曹静思 赵海鹏 《润滑油》 CAS 2024年第2期29-36,共8页
齿轮箱设备所用齿轮油最为关键的性能是承载性能。常规理化测试不足以全面评价齿轮油的承载性能,因此国内外研究机构结合机械设备开发了许多评价齿轮油承载性能的试验方法。研究表明:简单的台架测试方法一般与设备实际工况相关性差,在... 齿轮箱设备所用齿轮油最为关键的性能是承载性能。常规理化测试不足以全面评价齿轮油的承载性能,因此国内外研究机构结合机械设备开发了许多评价齿轮油承载性能的试验方法。研究表明:简单的台架测试方法一般与设备实际工况相关性差,在齿轮试验台上使用指定几何结构的齿轮可以更好地表征齿轮润滑剂的承载性能。文章主要阐述了润滑剂对齿轮不同失效模式的影响,以及如何用适当的测试方法量化,并准确表征润滑剂的承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ZG 齿轮试验机 擦伤 磨损 微点蚀
下载PDF
炼化生产计划优化中的分子建模方法
6
作者 董丰莲 孙鑫 +2 位作者 余海鹏 杨磊 魏志伟 《化工管理》 2024年第1期143-150,共8页
为了实现生产方案优化,提高石油炼化加工效益,应用模型开展生产计划优化测算是国内外石化企业的普遍做法。当前国内一些企业采用的传统炼化生产计划优化模型比较宏观,无法精确反映原料组分变化对产品收率和性质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在优化... 为了实现生产方案优化,提高石油炼化加工效益,应用模型开展生产计划优化测算是国内外石化企业的普遍做法。当前国内一些企业采用的传统炼化生产计划优化模型比较宏观,无法精确反映原料组分变化对产品收率和性质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在优化模型中引入分子管理理念,实现装置的分子水平建模。文章提出一种在全厂炼化计划优化模型中开展分子建模的方法:首先将二次反应装置构建为多个逻辑装置,其次采用多Delta-base结构描述反应后分子产物随原料组分变化的关系,最后采用分方案物性传递技术将分子组分合成为实际产物以实现产品组分的动态计算。该方法在自主研发的国产炼化计划优化软件平台RIPO上实现。采用某企业数据,建立了包括常减压蒸馏、连续重整和芳烃联合装置分子模型的全厂生产计划优化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精细化的分子水平建模和优化,优化结果反映了原料组分及加工方案对目标产品收率和性质的影响,为提高炼化经济效益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油化工 计划优化 分子建模 物性传递 Delta-base
下载PDF
硼酸酯润滑油添加剂的设计、制备及在齿轮油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杨汐 杨广彬 +2 位作者 张晟卯 张玉娟 张平余 《润滑油》 CAS 2024年第2期16-22,28,共8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齿轮油CKD 320的摩擦学性能,设计、制备了3种带有不同官能团的绿色环保含硼添加剂:饱和碳链的硬脂酸二乙醇酰胺硼酸酯(C18)、带有C=C双键的油酸二乙醇酰胺硼酸酯(C18∶1)和带有极性基团羟基和双键的蓖麻油酸二乙醇酰胺硼... 为了进一步提高齿轮油CKD 320的摩擦学性能,设计、制备了3种带有不同官能团的绿色环保含硼添加剂:饱和碳链的硬脂酸二乙醇酰胺硼酸酯(C18)、带有C=C双键的油酸二乙醇酰胺硼酸酯(C18∶1)和带有极性基团羟基和双键的蓖麻油酸二乙醇酰胺硼酸酯(C18∶1OH)。通过调控硼酸酯润滑油添加剂的极性,研究硼酸酯的极性对齿轮油CKD 320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硼酸酯添加剂可以在不改变齿轮油CKD 320理化性能的情况下,提高齿轮油的减摩和抗磨性能以及承载能力,硼酸酯的极性越强,越易在摩擦表面吸附,抗磨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酸酯 不同官能团 极性 添加剂 齿轮油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富产化学品的绿色高效石油碱催化新技术
8
作者 吴青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201,共13页
近年来,碱催化技术和原油直接制化学品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报道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原油直接催化转化制化学品(DPC)碱催化技术,包括催化剂性能、工业试验效果、碱催化技术与分子筛酸催化技术的比较以及碱催化反... 近年来,碱催化技术和原油直接制化学品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报道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原油直接催化转化制化学品(DPC)碱催化技术,包括催化剂性能、工业试验效果、碱催化技术与分子筛酸催化技术的比较以及碱催化反应特点、反应机理等。DPC碱催化技术开发的关键是在发现可大幅减少焦炭和干气产率的催化新材料基础上,合成制备出高水热稳定性的介孔材料及具有高碱活性稳定性的碱催化剂,并开发出配套的反应-再生新工艺。处理劣质重油原料时,DPC技术比延迟焦化技术和催化裂化(FCC)技术更具优势,而与处理常压渣油或减压渣油的加氢处理工艺,即常压渣油加氢脱硫(ARDS)或减压渣油加氢脱硫(VRDS)技术相比,DPC技术也具有更多的优势。DPC技术在大幅降低干气和焦炭产率的同时,还能大幅提高化学品收率,是目前唯一适用于原油、蜡油、常压渣油、减压渣油、油砂沥青等各类原料的新技术。经初步证实,DPC碱催化技术遵循负碳离子反应机理,几乎不发生氢转移和芳烃缩合反应,但也表现出一定的裂解和异构化反应能力,是当前对用分子筛固体酸催化处理重油技术的颠覆性技术,可以取代延迟焦化、FCC、ARDS或VRDS工艺,为原油直接制化学品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支撑与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催化技术 石油加工 原油直接制化学品 绿色 低碳
下载PDF
JH油田含蜡原油析蜡温度测试与分析
9
作者 刘霞 王银强 +1 位作者 冯晶 艾克拜尔·木合塔尔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26-129,共4页
采用显微镜观察法、黏温曲线法、DSC法分别测试了JH油田六个不同区块的原油析蜡温度。在DSC法中,测定了降温速率5、10℃/min下的析蜡点。在黏温曲线法中,测定了剪切速率10、20、50、100 s^(-1)下的析蜡点。在显微镜观察法中,测定了降温... 采用显微镜观察法、黏温曲线法、DSC法分别测试了JH油田六个不同区块的原油析蜡温度。在DSC法中,测定了降温速率5、10℃/min下的析蜡点。在黏温曲线法中,测定了剪切速率10、20、50、100 s^(-1)下的析蜡点。在显微镜观察法中,测定了降温速率0.5、5℃/min下的析蜡点。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方法测量的析蜡点有所差异,一方面与不同测试方法的原理有关,另一方面与仪器的分辨率、操作者的经验有关。若原油中的活性物质和大分子不溶物影响较大时,也会表现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蜡原油 析蜡点 显微镜观察法 黏温曲线法 DSC法
下载PDF
PHT-01/PHC-05组合催化剂在加氢裂化装置的工业应用
10
作者 李涛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4年第2期125-128,138,共5页
在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110万t/a加氢裂化装置中,以俄罗斯原油的二次油(减压蜡油和催化柴油的混合油,二者质量比10∶1)为原料,采用中国石油自主开发的PHT-01加氢精制催化剂、PHC-05加氢裂化催化剂及PHT系列加氢保护剂,为最大限度生产重... 在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110万t/a加氢裂化装置中,以俄罗斯原油的二次油(减压蜡油和催化柴油的混合油,二者质量比10∶1)为原料,采用中国石油自主开发的PHT-01加氢精制催化剂、PHC-05加氢裂化催化剂及PHT系列加氢保护剂,为最大限度生产重石脑油进行了工业应用,考察了催化剂应用情况、产品性质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催化剂运行中,可同时进行湿法硫化与钝化操作,精制反应器、裂化反应器的平均反应温度分别为367,363℃,比设计值分别低5,15℃,温升比设计值分别低3,4℃;目标产品重石脑油的含硫(氮)量均小于0.5μg/g、溴指数0.755 mg/g、芳潜质量分数47.3%、初馏点73℃、收率51.56%,精制油含氮量为7~9μg/g,主要产品收率为94.04%,满足下游重整装置进料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裂化 加氢精制 催化剂 减压蜡油 重石脑油 高芳烃 收率
下载PDF
150BS抑制基础油热管氧化沉积物及其机理探究
11
作者 鄂红军 吴思 +1 位作者 阿合波塔·巴合提 赵艳闯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57-62,共6页
为了降低活塞表面沉积物,提高发动机活塞清净性,采用热管氧化试验法对Ib150、150BS基础油开展氧化沉积物试验,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磁共振氢谱(^(1)H N... 为了降低活塞表面沉积物,提高发动机活塞清净性,采用热管氧化试验法对Ib150、150BS基础油开展氧化沉积物试验,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磁共振氢谱(^(1)H NMR)对管壁沉积物进行表征。试验结果表明:0%150BS试样管壁氧化沉积物最多;9%150BS试样管壁氧化沉积物最少,且沉积物中的碳元素、硫元素含量最少,氧元素含量最多。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150BS基础油含量增加,提高了基础油组合物中自由基相互碰撞概率,抑制了Ib150基础油自由基产生,减少了管壁沉积物形成。同时,随着更多150BS基础油的加入,也促使Ib150基础油深度氧化,导致管壁沉积物中碳基官能团增加且酯类化合物发生重排,从而使沉积物中氧元素含量增加,但更多的硫元素以SO_(x)形式随空气溢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150基础油 150BS基础油 氧化沉积物 热管氧化试验法 机理研究
下载PDF
炼化行业复杂性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
12
作者 李承卓 马丹竹 +2 位作者 牛皓 刘广鑫 石磊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9-247,共9页
炼化行业的复杂性与单位原油加工量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简称单位碳排放量)存在密切关系,探究二者关系可为炼化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理论指导。以中国炼化行业为研究对象,构建炼化行业炼化工艺单元拓扑结构模型,计算单位碳排放量和复... 炼化行业的复杂性与单位原油加工量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简称单位碳排放量)存在密切关系,探究二者关系可为炼化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理论指导。以中国炼化行业为研究对象,构建炼化行业炼化工艺单元拓扑结构模型,计算单位碳排放量和复杂性指数,对其进行分类并分析了产品特征和碳排放特征。笔者进一步分析复杂性和碳排放关系,并挖掘二者背后的量化关系,采用情景分析法对3种减排路径进行潜力分析,提出相应减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炼化行业单位碳排放量随复杂性指数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基于情景分析探究了不同减排措施下的减排潜力,发现简单炼油厂采用绿电唯一供给方案降碳率可达80%;复杂炼油厂和一体化炼油厂则应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和绿电供给为主,辅以绿氢替代灰氢的降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化行业 碳排放 复杂性 碳中和 情景分析 节能减排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超深层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分析
13
作者 汪泽成 赵振宇 +3 位作者 黄福喜 施亦做 徐洋 张帅 《世界石油工业》 2024年第1期33-48,共16页
随着油气工业发展,向深层超深层领域进军已成为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趋势。通过对中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超深层油气勘探与研究进展的深入分析,明确深层超深层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指出中西部叠合盆地的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基岩及火山... 随着油气工业发展,向深层超深层领域进军已成为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趋势。通过对中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超深层油气勘探与研究进展的深入分析,明确深层超深层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指出中西部叠合盆地的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基岩及火山岩3大领域是未来超深层油气勘探重点领域,超深层元古界是值得勘探重视的潜在领域,并指出超深层油气地质理论与关键技术的攻关方向。研究表明:(1)克拉通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发育以多套海相烃源岩、白云岩和断控型缝洞体等规模储集层、3类有利成藏组合,是寻找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重点领域;(2)前陆盆地下组合发育以煤系为主的湖相优质烃源岩、(扇)三角洲砂体为主的规模储集层、大型构造圈闭,是寻找碎屑岩大油气田的重点领域;(3)以花岗岩和变质岩为主的基岩储集层不受埋深限制,源岩-基岩接触型成藏组合最有利,紧邻生烃凹陷及大型走滑断裂带的基岩潜山是深层-超深层基岩油气藏勘探的重点领域;(4)中新元古界受超大陆裂解及全球冰期影响,发育受陆内裂陷控制的优质烃源岩,资源潜力较大,未来勘探地位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油气成藏 构造分异 基岩油气藏 深层碎屑岩 叠合盆地
下载PDF
多环芳烃双效耦合加氢催化剂制备及其加氢性能
14
作者 张君涛 杨婷婷 +3 位作者 唐瑞源 刘凯 罗建玲 张玉玉 《工业催化》 CAS 2024年第3期53-60,共8页
多环芳烃加氢饱和既有利于环境保护,还能促进煤焦油的高效率利用。以煤焦油中(210~360)℃富含2-4环多环芳烃馏分为研究对象,采用加氢饱和催化剂与分子筛催化剂作为双效耦合催化剂,对不同反应条件下煤焦油催化加氢反应性能进行研究。结... 多环芳烃加氢饱和既有利于环境保护,还能促进煤焦油的高效率利用。以煤焦油中(210~360)℃富含2-4环多环芳烃馏分为研究对象,采用加氢饱和催化剂与分子筛催化剂作为双效耦合催化剂,对不同反应条件下煤焦油催化加氢反应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双效耦合催化剂具备分子筛催化剂与加氢饱和催化剂的催化特性,同时具备两者相互作用较小的稳态结构,且其在多环芳烃催化加氢反应中的活性介于分子筛催化剂和加氢饱和催化剂之间;活性金属组分Ni和Mo在催化剂表面分布稳定均匀。各操作条件对多环芳烃加氢性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双效耦合催化剂耦合比为4∶6时,多环芳烃催化加氢性能优于其他耦合比催化剂,在反应温度380℃、氢初压8.0 MPa、反应时间60 min和剂油比5∶100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加氢性能。馏分油多次选择性加氢后,饱和分量明显增加,胶质和芳香分量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学工程 煤焦油 多环芳烃 双效耦合催化剂 催化加氢
下载PDF
酯类润滑油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合成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15
作者 寇文敏 张建 +3 位作者 张坤 董政岩 李绮璐 刘宝勇 《润滑油》 CAS 2024年第1期24-31,共8页
针对三羟甲基丙烷(TMP)与油酸(OA)合成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TMPTO)的反应体系,采用基团贡献法对TMP、OA、TMPTO以及反应过程中所涉及的中间产物进行热力学数据的相关计算和分析。研究了在403~493 K温度范围内反应体系的反应焓变Δ_(r)H_(... 针对三羟甲基丙烷(TMP)与油酸(OA)合成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TMPTO)的反应体系,采用基团贡献法对TMP、OA、TMPTO以及反应过程中所涉及的中间产物进行热力学数据的相关计算和分析。研究了在403~493 K温度范围内反应体系的反应焓变Δ_(r)H_(m)^(θ)、反应熵变Δ_(r)S_(m)^(θ)、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Δ_(r)G_(m)^(θ)和反应平衡常数K^(θ)。计算结果表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在温度范围内,吉布斯自由能变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通过对计算结果与已知文献数据进行比较,表明文章提出的分析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羟甲基丙烷 油酸 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 热力学分析 基团贡献法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技术智能识别润滑油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冯欣 夏延秋 《润滑油》 CAS 2024年第1期38-42,共5页
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在各行业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也成为润滑油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标志着润滑油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大规模的试验研究,高通量数据、机器学习、优化算法开始应用于润滑油的研究。文章介绍了基于红外光谱技术在... 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在各行业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也成为润滑油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标志着润滑油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大规模的试验研究,高通量数据、机器学习、优化算法开始应用于润滑油的研究。文章介绍了基于红外光谱技术在润滑油种类鉴别、润滑剂筛选、润滑性能评估和润滑监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基于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智能识别润滑油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润滑油 添加剂 润滑性能 智能识别
下载PDF
80W-90车辆齿轮油低温表观黏度的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林国就 揭斌华 +1 位作者 邹小芸 梁启源 《润滑油》 CAS 2024年第2期52-56,共5页
文章在不添加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前提下,考察了基础油对80W-90车辆齿轮油低温表观黏度的影响,并开展了基础油理化指标与80W-90车辆齿轮油低温表观黏度的相关性研究,掌握了80W-90车辆齿轮油低温表观黏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了80W-90车辆齿轮油... 文章在不添加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前提下,考察了基础油对80W-90车辆齿轮油低温表观黏度的影响,并开展了基础油理化指标与80W-90车辆齿轮油低温表观黏度的相关性研究,掌握了80W-90车辆齿轮油低温表观黏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了80W-90车辆齿轮油生产过程控制指标,以降低低温表观黏度的质量风险,指导精益生产。结果表明:固定主剂和降凝剂的加入量,混合基础油的黏度指数、密度与成品油低温表观黏度的相关性较高,可较好地反映80W-90车辆齿轮油的低温表观黏度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W-90车辆齿轮油 低温表观黏度 黏度指数 密度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SWOT的润滑油集团客户营销策略分析
18
作者 冯彦辉 任宝秦 《润滑油》 CAS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润滑油企业要针对集团客户的行业典型特点和潜在需求,定制客户市场营销策略。基于客户价值和满意度特征等,可以将集团客户市场进一步细分为四类。SWOT分析将与润滑油市场营销中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及威胁等,... 润滑油企业要针对集团客户的行业典型特点和潜在需求,定制客户市场营销策略。基于客户价值和满意度特征等,可以将集团客户市场进一步细分为四类。SWOT分析将与润滑油市场营销中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及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6Ps市场营销组合是六方面因素的组合。针对润滑油市场营销的特点,将6Ps营销组合理论和SWOT分析结合起来,制定SO-A、WO-A、ST-A、WT-A等十六类策略,这些策略的灵活运用为润滑油企业适应新时代转型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市场 市场细分 SWOT 集团客户 营销策略
下载PDF
城镇化发展对石油终端消费的影响
19
作者 梁爽 姜明泽 《化工管理》 2024年第5期9-11,共3页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交通运输需求、工业和商业的需求、居民生活用油需求也会相应增加,促使石油终端消费的增加。因此,城镇化发展对石油终端消费产生的影响是显著的,研究城镇化发展对石油终端消费的影响,可以帮...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交通运输需求、工业和商业的需求、居民生活用油需求也会相应增加,促使石油终端消费的增加。因此,城镇化发展对石油终端消费产生的影响是显著的,研究城镇化发展对石油终端消费的影响,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和战略,以应对城镇化进程对石油终端消费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发展 石油终端消费 清洁能源 绿色发展
下载PDF
中国基础油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20
作者 兰奕 张妍 +3 位作者 王莉 于硕 王雷 王栋 《润滑油》 CAS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基础油约占润滑油原材料的70%~99%,对润滑油的质量、性能和生产成本起到重要的作用。2019年以来,随着国内多套新建和改扩建基础油装置陆续投产,中国基础油产能大幅增加。在经济增速、终端需求、环保政策以及燃油经济性和长换油期等因素... 基础油约占润滑油原材料的70%~99%,对润滑油的质量、性能和生产成本起到重要的作用。2019年以来,随着国内多套新建和改扩建基础油装置陆续投产,中国基础油产能大幅增加。在经济增速、终端需求、环保政策以及燃油经济性和长换油期等因素综合影响下,中国基础油需求量增速放缓,产业升级也在持续进行。中国基础油市场逐步呈现结构性过剩的局面。未来,随着国内产品指标的提升和产能结构的优化,中国基础油进口依存度有望进一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油 润滑油 供应 需求 进出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