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产化学品的绿色高效石油碱催化新技术
1
作者 吴青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201,共13页
近年来,碱催化技术和原油直接制化学品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报道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原油直接催化转化制化学品(DPC)碱催化技术,包括催化剂性能、工业试验效果、碱催化技术与分子筛酸催化技术的比较以及碱催化反... 近年来,碱催化技术和原油直接制化学品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报道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原油直接催化转化制化学品(DPC)碱催化技术,包括催化剂性能、工业试验效果、碱催化技术与分子筛酸催化技术的比较以及碱催化反应特点、反应机理等。DPC碱催化技术开发的关键是在发现可大幅减少焦炭和干气产率的催化新材料基础上,合成制备出高水热稳定性的介孔材料及具有高碱活性稳定性的碱催化剂,并开发出配套的反应-再生新工艺。处理劣质重油原料时,DPC技术比延迟焦化技术和催化裂化(FCC)技术更具优势,而与处理常压渣油或减压渣油的加氢处理工艺,即常压渣油加氢脱硫(ARDS)或减压渣油加氢脱硫(VRDS)技术相比,DPC技术也具有更多的优势。DPC技术在大幅降低干气和焦炭产率的同时,还能大幅提高化学品收率,是目前唯一适用于原油、蜡油、常压渣油、减压渣油、油砂沥青等各类原料的新技术。经初步证实,DPC碱催化技术遵循负碳离子反应机理,几乎不发生氢转移和芳烃缩合反应,但也表现出一定的裂解和异构化反应能力,是当前对用分子筛固体酸催化处理重油技术的颠覆性技术,可以取代延迟焦化、FCC、ARDS或VRDS工艺,为原油直接制化学品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支撑与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催化技术 石油加工 原油直接制化学品 绿色 低碳
下载PDF
负载型MoS_(2)基加氢催化剂活性相的限域构建及其加氢脱硫活性
2
作者 李彦鹏 孙于林 +3 位作者 杨兆胜 刘大鹏 柴永明 刘晨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7-214,共8页
基于对负载型NiMo加氢脱硫催化剂活性相的结构设计,以具有内径10~30 nm直通孔道的天然埃洛石纳米管(HNT)为载体,利用其“孔道空间限域效应”作为MoS_(2)活性相结构的控制基础,以硫代钼酸铵和硝酸镍为金属前驱物,采用等体积浸渍法一次浸... 基于对负载型NiMo加氢脱硫催化剂活性相的结构设计,以具有内径10~30 nm直通孔道的天然埃洛石纳米管(HNT)为载体,利用其“孔道空间限域效应”作为MoS_(2)活性相结构的控制基础,以硫代钼酸铵和硝酸镍为金属前驱物,采用等体积浸渍法一次浸渍工艺,通过改变金属负载量、Ni/Mo(原子比)等工艺条件制备系列双金属NiMo/HNT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BET)、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EDS mapping)、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手段对所得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以二苯并噻吩(DBT)为模型化合物对催化剂的脱硫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HNT载体的使用可有效控制MoS_(2)活性相尺寸,催化剂中的Mo、Ni金属组分几乎全部集中于载体的孔道内部并呈原生的亲密接触状态,同时Ni、Mo组分具有更高的硫化程度,协同效果更好;NiMo/HNT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和加氢选择性均显著优于使用氧化铝载体的参比催化剂,其中DBT转化率最高增幅41.6%,反应速率R最大可以提升92%,加氢选择性最大可提升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硫 活性相 埃洛石纳米管 孔道限域
下载PDF
多级孔ZSM-5分子筛中油酸甲酯催化裂解吸附和扩散行为模拟研究
3
作者 秦晗淞 李国梁 +4 位作者 闫昊 冯翔 刘熠斌 陈小博 杨朝合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70-1881,共12页
多级孔ZSM-5分子筛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其独特的微-介复合孔道结构可显著促进油酸甲酯(OAME)等大分子反应的发生,但其在分子层面上的促进机制及构-效关系仍不明晰。本工作采用Monte Carlo模拟(MC)结合分子动力学(MD)方法,研究了OAME催... 多级孔ZSM-5分子筛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其独特的微-介复合孔道结构可显著促进油酸甲酯(OAME)等大分子反应的发生,但其在分子层面上的促进机制及构-效关系仍不明晰。本工作采用Monte Carlo模拟(MC)结合分子动力学(MD)方法,研究了OAME催化裂解反应中反应物和5种产物分子(丙烯、丁烯、苯、甲苯和二甲苯)在多级孔分子筛上的吸附和扩散行为。通过分析吸附等温线、吸附密度图和反应物种的扩散系数,发现升温不利于OAME的吸附,从而抑制了反应的发生,这与实验结果一致。同时,直孔道和多级孔道这两种吸附位点在催化裂解反应中起到的作用截然不同:直孔道提供芳构化反应活性中心,而多级孔道则主要促进BTX主产物分子的传质扩散。这种多孔道的协同催化作用使得多级孔分子筛相较于微孔分子筛展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此外,发现多级孔ZSM-5分子筛能提高芳烃收率的主要原因是其能够加速BTX向介孔的快速扩散。以上模拟结果不仅有助于从微观角度优化脂肪酸酯催化裂解反应的实验条件,同时也丰富了对多级孔分子筛能多产芳烃微观机制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孔分子筛 扩散 吸附 分子模拟
下载PDF
碳四烷基化离子液体催化剂失活机理和再生方法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亚兴 张睿 +2 位作者 刘海燕 刘植昌 孟祥海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86-1595,共10页
氯铝酸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催化剂已用于催化碳四烷基化反应生产高品质汽油。然而,在长周期烷基化反应过程中,离子液体的催化活性逐渐下降,因此,明晰催化剂失活机理并恢复其催化活性对保证烷基化装置连续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为此... 氯铝酸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催化剂已用于催化碳四烷基化反应生产高品质汽油。然而,在长周期烷基化反应过程中,离子液体的催化活性逐渐下降,因此,明晰催化剂失活机理并恢复其催化活性对保证烷基化装置连续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为此,综述了碳四烷基化离子液体催化剂的失活机理和再生方法,介绍了离子液体的组成、结构及其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总结了离子液体中Br?nsted酸和Lewis酸中心的失活原因,烷基化副反应生成的酸溶油是Lewis酸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基于此,重点讨论了酸溶油的组成、结构及其与离子液体的作用机理,对比分析了从离子液体中脱除酸溶油的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并提供了失活离子液体的活性恢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铝酸离子液体 碳四烷基化 酸溶油 失活机理 再生方法
下载PDF
原料组成对固体酸催化剂异构化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黄磊 宋月芹 周晓龙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28,共6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PSZA(Pt/SO_(4)^(2-)/ZrO_(2)-Al_(2)O_(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了其催化轻烃异构化性能,考察了含不同杂质的n-C_(5)(正戊烷)、n-C_(6)(正己烷)原料在PSZA上的异构化性能。实验结果显示:n-...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PSZA(Pt/SO_(4)^(2-)/ZrO_(2)-Al_(2)O_(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了其催化轻烃异构化性能,考察了含不同杂质的n-C_(5)(正戊烷)、n-C_(6)(正己烷)原料在PSZA上的异构化性能。实验结果显示:n-C_(5)与n-C_(6)混合原料的比例基本不影响其各自转化率,与单一组分的转化率相当。原料中异构烷烃i-C_(5)(异戊烷)和i-C_(6)(异己烷)比例越多时,n-C_(5)和n-C_(6)转化率越低,产物组成接近n-C_(5)和n-C_(6)单独转化。甲基环戊烷、苯等杂质会降低PSZA催化n-C_(5)和n-C_(6)的异构化活性,提高反应温度至180℃可以增加PSZA的异构化活性;n-C_(7)(正庚烷)在PSZA上全部裂解,对PSZA催化n-C_(5)和n-C_(6)活性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酸 异构化 烷烃 甲基环戊烷 正庚烷
下载PDF
填料性质对催化裂化油浆静电分离效率影响冷模试验研究
6
作者 李亮亮 孟鹤 +1 位作者 李义鹏 兰琦 《石油石化绿色低碳》 CAS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为分析静电分离法脱除催化裂化油浆中固含量影响因素,采用自制静电分离器试验装置,研究填料直径和材质对催化油浆中催化剂固体颗粒脱除效率影响规律。结合数值模拟,分析填料直径和材质对其接触点处电场强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浆中... 为分析静电分离法脱除催化裂化油浆中固含量影响因素,采用自制静电分离器试验装置,研究填料直径和材质对催化油浆中催化剂固体颗粒脱除效率影响规律。结合数值模拟,分析填料直径和材质对其接触点处电场强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浆中固体颗粒分离效率随填料直径增大而降低,氧化锆填料的分离效率最高,玻璃填料的分离效果最差。随填料直径和填料相对介电常数增大,填料接触点处的电场强度增大。在不同材质填料物化参数中,填料相对介电常数对油浆中固体颗粒静电分离影响过程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油浆 催化剂固体颗粒 静电分离 填料 电场强度 分离效率 冷模试验
下载PDF
重整生成油管式反应器液相加氢工艺(FITS)的工业应用
7
作者 董晓猛 田钰森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5,共6页
针对某石化公司1.0 Mt/a连续催化重整装置苯产品白土预处理工艺精制深度不够、重组分产量大、白土失活快以及二甲苯加氢系统工艺流程较复杂、能耗大等问题,采用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和湖南长岭石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重整生成油... 针对某石化公司1.0 Mt/a连续催化重整装置苯产品白土预处理工艺精制深度不够、重组分产量大、白土失活快以及二甲苯加氢系统工艺流程较复杂、能耗大等问题,采用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和湖南长岭石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重整生成油管式反应器液相加氢工艺(简称FITS工艺)对重整生成油进行脱烯烃处理。该工艺利用氢气纳米级微孔分散技术,使氢气在油相中均匀分散,能有效脱除重整生成油中的烯烃,满足苯产品溴指数小于20 mgBr/(100 g)、混合二甲苯产品溴指数小于50 mgBr/(100 g)的控制要求。FITS工艺的成功投用,可以停用精制苯的白土罐、二甲苯的加氢单元,大幅降低了芳烃处理单元的能耗和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重整生成油 加氢 混合二甲苯 脱烯烃 降本降耗
下载PDF
焦化蜡油无机膜净化技术的工业应用
8
作者 张强 薛鹏 +5 位作者 张富平 唐全红 袁升 秦国强 乔纪东 丁巍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3-97,共5页
介绍了焦化蜡油无机膜净化技术的无机膜结构、净化原理、装置工艺流程及在中国石化金陵分公司0.3 Mt a焦化蜡油净化装置上的成功应用情况。工业应用结果表明,焦化蜡油无机膜净化装置具有操作简单、运行稳定、抗污染能力强、净化效果好... 介绍了焦化蜡油无机膜净化技术的无机膜结构、净化原理、装置工艺流程及在中国石化金陵分公司0.3 Mt a焦化蜡油净化装置上的成功应用情况。工业应用结果表明,焦化蜡油无机膜净化装置具有操作简单、运行稳定、抗污染能力强、净化效果好等优点,净化后焦化蜡油的机械杂质质量分数始终维持0.01%以下,脱除率在92%以上,净化蜡油收率达90%以上,能够满足后续工艺进料要求。装置运行115 d后,跨膜压差由初期的83.95 kPa上升至103.00 kPa,表现出良好的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膜 焦化蜡油 机械杂质 过滤 焦粉
下载PDF
催化剂加氢能力对减压渣油中沥青质组成与结构的影响
9
作者 蔺聪福 田磊 +3 位作者 郭强 杨勇 冯富祥 刘源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考察了氧化硅担载铁硫催化剂在浆态床反应器中对Merey减压渣油的转化性能。采用元素分析、GPC、XPS、1H-NMR、FT-IR和XRD等手段研究加氢催化剂对Merey减压渣油中沥青质组成与结构转变的影响,并分析加氢催化剂抑制沥青质生焦转化影响机... 考察了氧化硅担载铁硫催化剂在浆态床反应器中对Merey减压渣油的转化性能。采用元素分析、GPC、XPS、1H-NMR、FT-IR和XRD等手段研究加氢催化剂对Merey减压渣油中沥青质组成与结构转变的影响,并分析加氢催化剂抑制沥青质生焦转化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加氢能力增强,沥青质组成中w(N)和w(S)不断降低,最容易发生加氢脱硫反应,n(H)/n(C)、平均链长(n)与缩合度参数(HAU/CA)升高,芳香度(fA)、堆叠芳香片层的平均高度(Lc)、芳香片层直径(La)与堆叠芳香片层的平均数量(M)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加氢能力强的催化剂可以提供较多氢自由基,使沥青质结构中稠合芳环加氢,以产生较长侧链,长侧链阻碍沥青质形成较大尺寸的纳米聚集体,进而抑制沥青质从油相中析出转化为焦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加氢转化 浆态床
下载PDF
合成气直接制备多碳醇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吴冲冲 王文波 +4 位作者 李洪宝 辛靖 李永恒 苏梦军 朱元宝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95-1706,共12页
将煤炭资源通过合成气转化为多碳醇可有效提升现有煤基产品的附加值,实现煤炭资源清洁利用,并降低多碳醇对石油合成路径的依赖。合成气直接制备多碳醇技术受催化剂性能的制约。详细总结了合成气制备多碳醇的催化反应机理:甲醇同系化机... 将煤炭资源通过合成气转化为多碳醇可有效提升现有煤基产品的附加值,实现煤炭资源清洁利用,并降低多碳醇对石油合成路径的依赖。合成气直接制备多碳醇技术受催化剂性能的制约。详细总结了合成气制备多碳醇的催化反应机理:甲醇同系化机理、烯烃水合机理、缩合机理、插入机理,并对铑基催化剂、钼基催化剂、改性甲醇合成催化剂和改性费-托合成催化剂4种合成气制多碳醇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述。合成气制备多碳醇在Rh单金属催化剂上遵循CO插入机理;在钼基催化剂上添加碱金属可促进CO的插入从而促进多碳醇的形成;在改性甲醇合成催化剂中添加碱金属可中和催化剂表面的酸性、抑制副反应的发生,促进多碳醇的生成;醇类合成催化剂与费-托合成催化剂组合可促进合成气制备多碳醇反应。合成气直接制备多碳醇的机理分析可为设计催化活性高、多碳醇选择性高的催化剂提供理论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二氧化碳 多碳醇 烯烃水合 缩合机理 Mo基催化剂 改性费-托合成催化剂
下载PDF
加氢催化裂化柴油中茚的催化裂化反应行为研究
11
作者 耿素龙 唐津莲 +1 位作者 张现策 袁起民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1329,共9页
为进一步确定加氢催化裂化柴油(LCO)中生产轻质芳烃的理想组分,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和脉冲裂解实验装置,在反应温度为580℃时对比加氢LCO与茚的催化裂化反应行为,同时对茚的催化裂化反应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加氢LCO催化裂化反应类... 为进一步确定加氢催化裂化柴油(LCO)中生产轻质芳烃的理想组分,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和脉冲裂解实验装置,在反应温度为580℃时对比加氢LCO与茚的催化裂化反应行为,同时对茚的催化裂化反应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加氢LCO催化裂化反应类型完全不同,茚在该条件下主要发生缩合-脱氢反应生成重油和焦炭,缩合-脱氢反应选择性达到80%;其次发生氢转移反应生成茚满,是发生开环裂化反应生成轻质芳烃选择性的2倍;茚与茚满在反应过程中通过氢转移反应相互转化,且茚接近完全转化的反应温度远小于加氢LCO催化裂化生产轻质芳烃的反应温度,在低反应温度(460~520℃)时主要发生氢转移反应生成茚满,在高反应温度(520~640℃)时主要发生缩合-脱氢反应生成多环芳烃和焦炭;开环-裂化生成轻质芳烃的反应不是主导反应,表明茚类不是加氢LCO生产轻质芳烃的理想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催化裂化柴油(LCO) 催化裂化 轻质芳烃 缩合-脱氢反应 氢转移反应 反应路径
下载PDF
烯烃在酸性分子筛上的裂化反应研究进展
12
作者 韩月阳 杜令印 许友好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8-1182,共15页
烯烃在酸性分子筛上的裂化反应能够将C_(4+)烯烃转化为高价值的乙烯和丙烯。调研了烯烃裂化反应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对烯烃裂化反应机理、动力学、热力学和催化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归纳。在反应机理方面,对烯烃裂化反应中间... 烯烃在酸性分子筛上的裂化反应能够将C_(4+)烯烃转化为高价值的乙烯和丙烯。调研了烯烃裂化反应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对烯烃裂化反应机理、动力学、热力学和催化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归纳。在反应机理方面,对烯烃裂化反应中间体的类型和反应路径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在动力学方面,主要总结了不同β-裂解模式反应速率的差别。在热力学方面,重点介绍反应温度和压力对烯烃裂化反应产物平衡组成的影响。在催化剂方面,重点总结分子筛的孔结构、酸强度、酸量和酸位置等对烯烃裂化反应路径及产物分布的影响。通过对烯烃裂化反应研究现状的分析,指出烯烃裂化反应过程中乙烯/丙烯比较低的问题,并提出烯烃裂化反应技术在工艺和催化剂调控等方面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烃裂化 反应机理 酸性分子筛 乙烯 丙烯
下载PDF
焦化汽柴油加氢装置掺炼重芳烃油的工业实践
13
作者 方友 刘孝川 +1 位作者 徐长磊 陈敏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8-83,共6页
某石化企业生产的催化裂化柴油(LCO)、C_(10)+重芳烃(HAB)产量大,性质差。为解决重芳烃油加工难问题,将部分LCO和HAB改至焦化汽柴油加氢装置进行加工,并开展了不同比例下掺炼重芳烃油工业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原料性质、主要操作参... 某石化企业生产的催化裂化柴油(LCO)、C_(10)+重芳烃(HAB)产量大,性质差。为解决重芳烃油加工难问题,将部分LCO和HAB改至焦化汽柴油加氢装置进行加工,并开展了不同比例下掺炼重芳烃油工业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原料性质、主要操作参数、产品性质、物料平衡等方面数据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入口氢分压7.0 MPa、入口氢油体积比530~580条件下,掺炼约8%HAB后,可以得到硫质量分数7.3μg g、十六烷值49.2、多环芳烃质量分数6%的优质柴油调合组分。在低压、低氢油比条件下,较低反应温度即可使得芳烃饱和反应达到平衡,并可根据平衡转化率调整重芳烃掺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10)+重芳烃 焦化汽柴油 加氢 多环芳烃 十六烷值
下载PDF
高温下1-己烯在H-ZSM-5催化剂上的裂化反应机理和反应路径
14
作者 韩月阳 杜令印 +2 位作者 朱远 许友好 欧阳颖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0-618,共9页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1-己烯在反应温度为500~750℃范围内在H-ZSM-5沸石和石英砂上的裂化反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催化/热裂化占比模型,定量地讨论了高温下催化裂化和热裂化反应的关系。另外,根据1-己烯在H-ZSM-5沸石上裂化反应的产...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1-己烯在反应温度为500~750℃范围内在H-ZSM-5沸石和石英砂上的裂化反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催化/热裂化占比模型,定量地讨论了高温下催化裂化和热裂化反应的关系。另外,根据1-己烯在H-ZSM-5沸石上裂化反应的产物分布,对其反应路径进行了推导和估算。结果表明:1-己烯在H-ZSM-5沸石上的高温反应以催化裂化为主。即使在750℃高温下,1-己烯通过催化裂化反应进行转化的占比仍然高达91.32%。产物中甲烷、乙烯和丙烯等主要来源于催化裂化反应,而不是热裂化反应。对1-己烯裂化反应路径的估算发现,双分子齐聚裂化反应占比由500℃时的74%下降到700℃时的0。单分子直接裂化反应有利于生成乙烯和丙烯等小分子烯烃,而双分子齐聚裂化反应有利于生成较大分子烯烃。高温下乙烯和丙烯产率较高的原因可能是高温促进了1-己烯的单分子直接裂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己烯 高温 催化裂化反应 乙烯 丙烯
下载PDF
异丁烷正构化Pt/Beta催化剂中Pt的作用研究
15
作者 郭纬杨 张成喜 +1 位作者 邢恩会 慕旭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37-1548,共12页
当前减油增化的大趋势下,正丁烷相比异丁烷在化工利用方面综合效益更高,近些年异丁烷正构化成为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热点。通过控制Pt负载量和负载位置研究了Pt负载沸石催化剂在异丁烷正构化反应中Pt的作用。结果表明:由于丁烷的异-... 当前减油增化的大趋势下,正丁烷相比异丁烷在化工利用方面综合效益更高,近些年异丁烷正构化成为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热点。通过控制Pt负载量和负载位置研究了Pt负载沸石催化剂在异丁烷正构化反应中Pt的作用。结果表明:由于丁烷的异-正转化是吸热反应,反应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引入Pt组元可以提高异丁烷转化率,但过多的Pt会促进丁烷裂解生成甲烷和乙烷,降低正丁烷的选择性;质量分数0.10%Pt/HBeta催化剂可以得到良好的催化效果,在反应温度470℃、反应压力2.6 MPa,异丁烷质量空速12 h^(-1)的条件下,正丁烷收率大于39%,对甲烷、乙烷选择性极低。异丁烷正构化反应需要一个适中的金属中心与酸中心的接近度,Pt和酸中心间距离过远会导致裂化副产物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丁烷 正丁烷 Pt/Beta分子筛 双功能催化剂 正构化反应
下载PDF
挤出成型对硅铝酸盐沸石催化剂酸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杨永亮 杨清河 杨平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76-1585,共10页
工业使用的沸石催化剂通常需要成型,在此过程中引入的成型组分会与沸石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成型沸石催化剂的酸性和催化活性发生改变。笔者从硅铝酸盐沸石酸性入手,明确了沸石酸性的来源,讨论了沸石脱铝行为与其结构的关系以及抑制沸石... 工业使用的沸石催化剂通常需要成型,在此过程中引入的成型组分会与沸石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成型沸石催化剂的酸性和催化活性发生改变。笔者从硅铝酸盐沸石酸性入手,明确了沸石酸性的来源,讨论了沸石脱铝行为与其结构的关系以及抑制沸石脱铝的手段。进一步地,深入探讨了成型过程中各类常用黏结剂与沸石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沸石脱铝、拟薄水铝石黏结剂中向沸石的铝迁移、SiO_(2)黏结剂向沸石的硅迁移、黏土黏结剂与沸石间碱金属离子交换等;并从原理上阐释了上述作用对催化剂酸性的影响,明确了催化剂酸性的变化主要在于分子筛脱铝与酸位点生成的平衡。在此认识基础上,总结并阐释了胶溶剂及其他成型助剂对沸石催化剂酸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最后,对成型过程中保留并进一步提高沸石催化剂酸性和催化活性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出成型 硅铝酸盐沸石 成型助剂 铝迁移 拟薄水铝石
下载PDF
丁烯叠合产物结构表征及对催化裂化生成丙烯的影响
17
作者 李福超 魏晓丽 +1 位作者 温朗友 袁起民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4,共7页
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催化裂化装置考察了C4烯烃的反应性能,基于丁烯叠合产物的分子结构表征,研究了叠合产物与1-辛烯催化裂化的反应类型,并分析了反应温度对丙烯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丁烯的反应性能低于1-丁烯,丁烯在Y型分子筛与择... 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催化裂化装置考察了C4烯烃的反应性能,基于丁烯叠合产物的分子结构表征,研究了叠合产物与1-辛烯催化裂化的反应类型,并分析了反应温度对丙烯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丁烯的反应性能低于1-丁烯,丁烯在Y型分子筛与择形分子筛催化剂上的转化率不高于70%;2种叠合产物(OP-1、OP-2)主要由C_(8)烯烃组成,OP-1中约90%的C_(8)烯烃为三甲基戊烯,且其中2,4,4-三甲基戊烯所占比例高于82%;OP-2中二甲基己烯含量与三甲基戊烯含量相近,且其中以二甲基-2-己烯为主;叠合产物的分子结构影响β-裂化类型,三甲基戊烯主要通过A型裂化(3°→3°)生成异丁烯,而取代基少的C_(8)烯烃更倾向于经B1(2°→3°)、B2(3°→2°)、C(2°→2°)及D2(2°→1°)型裂化生成丙烯及丁烯;高温有利于丙烯、丁烯经环化脱氢反应生成芳烃,叠合产物催化裂化增产丙烯存在适宜的温度范围(620~6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烯 叠合产物 催化裂化 丙烯 β-裂化类型
下载PDF
沸腾床蜡油氮化物分析及加氢裂化工艺研究
18
作者 羡策 崔哲 +3 位作者 范思强 曹正凯 吴子明 王东锋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3-980,共8页
以常规减压蜡油和沸腾床蜡油为原料,利用高分辨质谱对比了两种原料中氮化物的分子结构及变化规律,在常规减压蜡油中掺炼不同比例的沸腾床蜡油为混合油,并以此为原料进行加氢裂化反应,考察了工艺条件对产物分布及产品性质的影响。实验结... 以常规减压蜡油和沸腾床蜡油为原料,利用高分辨质谱对比了两种原料中氮化物的分子结构及变化规律,在常规减压蜡油中掺炼不同比例的沸腾床蜡油为混合油,并以此为原料进行加氢裂化反应,考察了工艺条件对产物分布及产品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减压蜡油相比,沸腾床蜡油的密度更大,馏程范围较窄,具有更多的大分子烃类物质,组分中的氮化物主要为五环非碱性氮化物,在加氢裂化工艺中脱除难度大。在相同的加氢裂化催化剂体系下,加工混兑沸腾床蜡油的混合油与单独加工常规减压蜡油在产物分布上没有太大变化,产品性质根据混兑比例不同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腾床加氢 沸腾床蜡油 高分辨质谱 氮化物 加氢裂化
下载PDF
PSA吸附剂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
19
作者 徐占杰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2309-2314,共6页
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和调整配方,开发了一种高效PSA吸附剂,并系统评估了其物理化学性质和吸附性能。通过BET方法测定比表面积,结果表明:PSA-1样品的比表面积最高,达到了550.8 m^(2)·g^(-1),PSA-2和PSA-3的比表面积分别为485.6、515.4 ... 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和调整配方,开发了一种高效PSA吸附剂,并系统评估了其物理化学性质和吸附性能。通过BET方法测定比表面积,结果表明:PSA-1样品的比表面积最高,达到了550.8 m^(2)·g^(-1),PSA-2和PSA-3的比表面积分别为485.6、515.4 m^(2)·g^(-1)。孔径分布分析表明,PSA-1样品主要由介孔结构组成,孔径分布均匀,有助于提高气体分子的扩散和吸附效率。吸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SA-1样品对CO_(2)的吸附容量在相对压力为1时达到210.3 cm^(3)·g^(-1),对CO_(2)/N_(2)的选择性为1.75,表现出最佳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此外,吸附/脱附循环实验结果表明,PSA-1样品在10次循环后吸附容量下降幅度仅为4.8%,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通过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拟合,进一步分析了吸附机制,PSA-1样品在单层和多层吸附中均表现出较高的吸附能力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扩散 循环 选择性 表面 稳定性 性能评价
下载PDF
石蜡油中杂质结构中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雨靓 李穆婵 +3 位作者 田晨阳 王宁 赵心怡 于宏伟 《炼油与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技术开展了石蜡油及其杂质的结构研究。实验发现:石蜡油结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CH_(3)基团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asCH_(3)-石蜡油))、CH_(3)基团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sCH_(3)-石蜡油))、CH_(2)基团不对称伸缩...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技术开展了石蜡油及其杂质的结构研究。实验发现:石蜡油结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CH_(3)基团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asCH_(3)-石蜡油))、CH_(3)基团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sCH_(3)-石蜡油))、CH_(2)基团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asCH_(2)-石蜡油))、CH_(2)基团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sCH_(2)-石蜡油))、CH_(2)基团弯曲振动模式(δ_(CH_(2)-石蜡油))、CH_(3)基团不对称弯曲振动模式(δ_(asCH_(3)-石蜡油))、CH_(3)基团对称弯曲振动模式(δ_(sCH_(3)-石蜡油))、CH_(2)基团面内摇摆振动模式(ρ_(CH_(2)-石蜡油))。石蜡油中杂质结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水分子伸缩振动模式(ν_(H_(2)O-杂质-水))、芳基基团C-H伸缩振动模式(ν_(C-H-杂质-芳基))、羰基基团C=O伸缩振动模式(ν_(C=O-杂质-羰基))、水分子弯曲振动模式(δ_(H_(2)O-杂质-水))、芳基基团C=C伸缩振动模式(ν_(C=C-杂质-芳基))、酰胺基团第Ⅰ特征红外吸收谱带(ν_(amideⅠ-杂质-酰胺))和酰胺基团第Ⅱ特征红外吸收谱带(ν_(amideⅡ-杂质-酰胺))。石蜡油杂质结构主要包括:芳基化合物、羰基化合物、酰胺化合物及水。MIR光谱初步开展了石蜡油及其杂质结构定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光谱 石蜡油 结构 杂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