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90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罐车自主加注臂末端振动特性分析及振动抑制研究
1
作者 王巍 蒋为钰 +1 位作者 缪海鹏 袁明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38,共8页
针对油罐车自主加注臂在作业过程中末端存在振动,导致与加注口对接精度降低,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提出一种安装平衡缸来抑制末端振动的方法。基于MDH法建立油罐车自主加注臂的正运动学模型,采用解析法对机械臂进行逆向运动学求解,得到加... 针对油罐车自主加注臂在作业过程中末端存在振动,导致与加注口对接精度降低,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提出一种安装平衡缸来抑制末端振动的方法。基于MDH法建立油罐车自主加注臂的正运动学模型,采用解析法对机械臂进行逆向运动学求解,得到加注臂关节角度和末端对接装置位姿的映射关系。建立加注臂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设置仿真边界条件,通过对不同平衡缸安装位置参数组合的加注臂依次进行仿真,确定平衡缸的最佳安装位置。最后,在相同边界条件下,对未安装平衡缸、安装平衡缸以及刚体状态下的加注臂进行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未安装平衡缸的加注臂,安装平衡缸的加注臂在运动停止后的残余振动中,振动幅值最大减少了25.1 mm,在加注臂Z向上,振动幅值衰减最大达到了77.4%。以上数据表明,安装平衡缸能够有效降低加注臂的末端振动,提高对接过程的效率以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加注臂 平衡缸 MDH法 运动学分析 有限元仿真
下载PDF
基于压力脉冲检测技术的油气管道沉积物检测应用研究
2
作者 亢春 曹兴滨 +4 位作者 朱丽丽 王一帆 马孝亮 刘宗胜 邓帮辉 《化工设备与管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5,共6页
油气管道内部沉积物对管道输送效率和设备安全具有一定影响,通过采取有效手段对其进行检测诊断和合理管控清除可以确保油气管道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文章分析探讨了几种管道内部沉积物检测技术,并重点介绍了压力脉冲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油气管道内部沉积物对管道输送效率和设备安全具有一定影响,通过采取有效手段对其进行检测诊断和合理管控清除可以确保油气管道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文章分析探讨了几种管道内部沉积物检测技术,并重点介绍了压力脉冲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两段在役天然气输送管道的实际应用情况,其中一段曾出现过卡堵事故。检测结果显示,针对前期出现卡堵事故的输气管道,压力脉冲检测技术给出的管道内部沉积物位置与前期清管器卡堵位置基本一致,沉积物体积估算结果与后期除盐溶解液中的盐结晶体积相差仅2m^(3),另一段管道内部较为洁净,沉积物较少。综上所述,压力脉冲检测技术对于管道内部沉积物的检测评价效果良好,能够准确获取沉积物的体积、厚度和位置分布等关键信息,可为油气管道内部沉积物的有效清除及安全运行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脉冲 检测技术 油气管道 沉积物检测 现场应用 检测评价
下载PDF
基于门控注意网络模型的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新方法
3
作者 董宏丽 孙桐 +2 位作者 王闯 杨帆 商柔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6,共12页
准确的泄漏检测对维护天然气管道运行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深度学习已成为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天然气管道数据具有复杂的时间动态特性,进而导致大多数深度学习方法在识别泄漏类型方面难以取得优异的性能。此外,检测模... 准确的泄漏检测对维护天然气管道运行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深度学习已成为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天然气管道数据具有复杂的时间动态特性,进而导致大多数深度学习方法在识别泄漏类型方面难以取得优异的性能。此外,检测模型的初始超参数选择通常是随机的,这也可能会导致识别性能不稳定。为了提升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麻雀搜索算法的门控注意网络模型(Sparrow Search Algorithm-based Gate Attention Network, SGAN)。首先,为了提取有效且具有鲁棒性的数据特征,采用带交叉熵函数的麻雀搜索算法对门控循环单元的初始超参数进行全局搜索;然后,设计了一种异常注意力机制,通过对数据特征进行加权来放大正常和泄漏数据之间的区分差异;最后,将所提算法应用于天然气管道的泄漏检测。研究结果表明:(1) SGAN模型能够实现模型超参数的自适应优化,并加快了模型的收敛速度,使模型性能更加稳定;(2) SGAN模型通过对正常与泄漏特征进行加权处理,显著提升了数据特征的区分效果;(3) SGAN模型的学习表示能力和泛化能力得到了明显加强,以此提高了对数据的分类性能;(4) SGAN模型能够显著提高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的准确率和召回率,可减少误报率和漏报率,并且其性能明显优于常规分类算法。结论认为,SGAN模型通过自适应优化和异常注意力机制结合,能精准识别泄漏特征,并快速响应天然气管道中的泄漏情况,有效提升了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显著降低了安全事故风险,为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提供了一种高效、智能的解决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泄漏检测 麻雀搜索算法 门控循环单元 异常注意力机制 自适应优化 智能
下载PDF
天然气区域生产中的关联工艺参数协同预测与预警
4
作者 赵勇 尹爱军 +3 位作者 成浩 李骞 纪林呈 吴倩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0-566,共7页
为提前发现天然气区域生产过程中管线、装置可能发生的超压、泄露等异常工况,现有工业控制报警系统不能准确反映设备真实状态,而采用单参数的预警误判率较高,实用性不足。提出了一种天然气区域生产各上、下游场站关联工艺参数的协同预... 为提前发现天然气区域生产过程中管线、装置可能发生的超压、泄露等异常工况,现有工业控制报警系统不能准确反映设备真实状态,而采用单参数的预警误判率较高,实用性不足。提出了一种天然气区域生产各上、下游场站关联工艺参数的协同预测与预警方法。针对天然气区域内场站多、生产过程复杂、监测数据多样的特点,首先对每个场站的参数进行降维,提取各场站的关键工艺参数;再对关键参数进行关联度评估及分组,以同组的高关联参数为自变量,建立多元非线性套索回归预测模型;同时,建立关键参数的长短期记忆预测模型;结合两种模型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确定动态阈值,对区域生产进行协同预警。通过重庆气矿某井区开展的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有效减少单值异常出现的预警误判,又可提前定位异常场站和异常点位,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区域生产 报警 工艺参数 关联度 协同预警
下载PDF
天然气管道掺氢装置及混合特性
5
作者 杨东海 孙雅倩 +3 位作者 田磊 房昆 郭凯 李默翻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8-184,共7页
天然气掺氢是实现氢气大规模、长距离运输的重要技术手段,有必要开展基于天然气掺氢技术的混合装置及混合效果研究。为了优选混合装置并探究其混合效果,选用氢气和甲烷两种工质,构建T型管(主管与支管夹角为30°、60°和90°... 天然气掺氢是实现氢气大规模、长距离运输的重要技术手段,有必要开展基于天然气掺氢技术的混合装置及混合效果研究。为了优选混合装置并探究其混合效果,选用氢气和甲烷两种工质,构建T型管(主管与支管夹角为30°、60°和90°)混合器、单切向混合器及文丘里混合器模型,并基于Fluent对所构建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对不同模型的混合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情况下,随着速度、掺氢比分别增大,混合效果越差;速度比(甲烷/氢气)对混合性能影响很大,速度比越大,混合效果越好;在已设定的几种条件下,单切向混合器的混合效果最佳,T型管(90°)混合器的混合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掺氢 ANSYS Fluent 数值模拟 混合特性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酸性气藏地下储气库硫化氢含量预测方法
6
作者 冯国庆 杜勤锟 +3 位作者 周道勇 蔡家兰 程希 莫海帅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9,共11页
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中含有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不仅影响储气库的安全运行,还直接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准确预测储气库采出气组分中H2S的含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采用油藏数值模拟的组分模型来预测H2S含量,但其计算过程复杂且耗... 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中含有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不仅影响储气库的安全运行,还直接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准确预测储气库采出气组分中H2S的含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采用油藏数值模拟的组分模型来预测H2S含量,但其计算过程复杂且耗时较长,不能方便快捷地用于储气库单井H2S的含量预测。为此,以HCX储气库为研究对象,在建立储气库的机理模型并开展数值模拟的基础上,以机理模型计算的储气库多周期H2S预测结果为样本集,应用多输出支持向量回归(MSVR)、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人工神经网络(ANN)3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硫化氢含量的智能代理模型,并对3种模型预测精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具有适中的训练时间、较好的预测精度,可将该模型作为HCX储气库的H2S预测智能代理模型;②进一步对LSTM模型的训练数据和过渡拟合问题进行优化,确定最佳训练数集1500组,最佳丢弃率为0.2,隐含层设置范围可控制在层数1~2层,节点数30~60个;③经HCX储气库的实例应用表明,建立的LSTM智能代理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储气库采出气中H2S的含量。结论认为,经过优化的LSTM算法智能代理模型具有较好的外推性,该研究成果可为含H2S储气库的建设和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储气库 数值模拟 组分模拟 硫化氢含量预测 机器学习 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 机器学习模型优化
下载PDF
原油储罐重质沉积物超声波空化微射流清洗实验及数值模拟
7
作者 贾文龙 肖欢 +3 位作者 冷翔宇 黄巧竞 刘程玮 吴瑕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8-1296,共9页
针对原油重质沉积物超声波空化微射流清洗作用机理不明确、微射流对沉积物的冲击作用缺乏定量表征等问题,建立了超声波空化微射流冲击清洗重质沉积物的仿真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和实验研究了超声波空化微射流对沉积物的清洗机理及规律。结... 针对原油重质沉积物超声波空化微射流清洗作用机理不明确、微射流对沉积物的冲击作用缺乏定量表征等问题,建立了超声波空化微射流冲击清洗重质沉积物的仿真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和实验研究了超声波空化微射流对沉积物的清洗机理及规律。结果表明:超声波空化微射流存在高度随机性,导致沉积物表面形成大量不均匀凹坑,凹坑直径近似呈GEVⅡ分布;沉积物内部及壁面黏结处出现扩展性裂纹,促使沉积物剥离;沉积物表面凹坑直径和深度与超声波声压呈线性增大规律,超声波对凹坑深度的影响大于直径的影响。超声波功率从100 W增大到300 W,声压从100 kPa增加至200 kPa,超声波作用60 s,实验得到凹坑平均直径从6.10μm增大至7.38μm,平均深度从1.18μm增加至3.46μm;数值仿真计算凹坑直径从9.60μm增大至9.80μm,平均深度从1.42μm增加至3.89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沉积物 超声波 空化 微射流 清洗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天然气管线计划性放空回收数值仿真模拟
8
作者 左丽丽 王珑云佳 +7 位作者 雷宏峰 孙恒 潘彪 田望 郭宇飞 孙晓阳 吴晓飞 郝千千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186,共12页
天然气中甲烷的温室效应强度远高于二氧化碳,消除或减少输气管线放空作业中的天然气排放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针对需计划性放空的输气管线,分别对采用下游压气站离心压缩机和移动式往复压缩机的2种天然气回收过程以及传统... 天然气中甲烷的温室效应强度远高于二氧化碳,消除或减少输气管线放空作业中的天然气排放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针对需计划性放空的输气管线,分别对采用下游压气站离心压缩机和移动式往复压缩机的2种天然气回收过程以及传统冷放空过程建立了瞬态仿真模型,并对放空回收所需总时间、放空气量、回收气量等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隐式中心差分法求解这些模型,获得的回收时长、排放时长、回收气量、排放气量等参数与相应的TGNET软件仿真结果及放空过程实际数据的偏差均在±8%以内;(2)针对放空气回收过程的仿真模型,离心压缩机和往复压缩机需要考虑进行边界条件的转换;在放空过程的模拟中,需要考虑立管出口处压力和流速边界条件的转换;(3)针对输气管线计划性放空提出了3种天然气回收方案,其中方案1利用下游压气站的离心压缩机,方案2利用移动式往复压缩机,方案3为方案1和方案2的组合,即先用下游压气站的离心压缩机进行回收,当其进口压力降至允许最低值时,再切换至移动式往复式压缩机继续回收过程。结论认为:(1)方案1的回收时长最短但回收率最低,方案2的情况刚好相反,而方案3的回收率与方案2相近但回收时长介于方案1和方案2之间;(2)针对阀室间管线放空气回收方案的选择,离心压缩机与往复式压缩机结合进行回收的方案,可同时兼顾回收时长和回收效率,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因而具有较好的综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气管线 放空 天然气回收 瞬态仿真 压缩机 方案优化
下载PDF
基于一维空洞卷积的甲烷浓度实时检测装置设计
9
作者 阚玲玲 叶炀 +1 位作者 苗凯 梁洪卫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1-197,共7页
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需要人工筛选二次谐波后拟合数据,且人为因素会影响拟合曲线的预测结果,因此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空洞卷积的甲烷浓度检测装置。首先,利用一维空洞卷积提取二次谐波信号特征;其次,利用反残差模块提高模型收... 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需要人工筛选二次谐波后拟合数据,且人为因素会影响拟合曲线的预测结果,因此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空洞卷积的甲烷浓度检测装置。首先,利用一维空洞卷积提取二次谐波信号特征;其次,利用反残差模块提高模型收敛速度,减少训练时间;再次,加入宽卷积核感受野模块,在保证检测准确率的前提下扩大感受野,减少模型参数;最后,将模型部署在Jetson Nano上实时检测甲烷浓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准确率为99.89%,模型参数为12768个。与其他模型相比,该模型检测精度高、参数量少、实时性强,适用于实验室甲烷浓度实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 JetsonNano 深度学习 轻量化 实验装置
下载PDF
多因素耦合下燃气管道非定型弯管冲蚀模拟
10
作者 郭凯 严哲楸 凌晓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64,共6页
特殊角度弯管在实际燃气管道工程中使用广泛,由于非定型弯管角度特殊,流体流经弯头造成的流速和压力突变使其更易发生冲蚀,甚至致其失效。基于气固两相耦合、DPM(离散相)和冲蚀模型,采用CFD模拟,建立有限元体积数学模型,对兰州市某燃气... 特殊角度弯管在实际燃气管道工程中使用广泛,由于非定型弯管角度特殊,流体流经弯头造成的流速和压力突变使其更易发生冲蚀,甚至致其失效。基于气固两相耦合、DPM(离散相)和冲蚀模型,采用CFD模拟,建立有限元体积数学模型,对兰州市某燃气管线中的106.4°非定型弯管进行冲刷腐蚀模拟,分析实际工况下及耦合不同流速、含水率、颗粒直径等因素时弯管的冲刷腐蚀特性。结果表明:实际工况下颗粒冲蚀集中在外侧壁面,分布面积沿曲面对称,呈“甲虫”状。在耦合流速和质量流率、含水率和流速、粒径和密度、温度和颗粒密度4种情况下,前3种因素与冲蚀速率间均呈“互同”耦合关系,后者呈“互逆”关系。研究发现在流率为0.1 kg/s下,流速增大,冲蚀面积右移,含水率0.008%—0.01%对非定型弯管冲蚀速率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管道 非定型弯管 耦合多因素 冲蚀 模拟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CO_(2)可视化环道实验装置研制
11
作者 李长俊 高谦 +2 位作者 贾文龙 杨帆 董森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9-175,共7页
CO_(2)管道输送是实现碳规模化、长距离输送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为探究CO_(2)管道输送过程中的相变及流动参数演化规律,指导CO_(2)输送管道设计和运行管理,该文设计并搭建了一种C... CO_(2)管道输送是实现碳规模化、长距离输送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为探究CO_(2)管道输送过程中的相变及流动参数演化规律,指导CO_(2)输送管道设计和运行管理,该文设计并搭建了一种CO_(2)可视化环道实验装置,可实现对CO_(2)管道稳态输送及泄放等瞬态工况的准确模拟。为验证装置可靠性,开展了气相、超临界相CO_(2)管道泄放实验,获取了管内温度与压力、相态变化及其耦合规律。该装置具有测量精度高、安全性强及操作方便等优点,不仅适用于CO_(2)管道输送领域的科研测试,也可用于可视化教学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CO_(2)管道输送 可视化 环道实验装置
下载PDF
顺北油田大落差油气集输管线清管技术
12
作者 高秋英 陈棋锚 +3 位作者 高福锁 桂晶 张少刚 王毛毛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0,共7页
梳理了顺北油田大落差集输管线的现状及其在清管中面临的风险。由于顺北油田大落差管线的介质工况苛刻,且管线沿程高低起伏较大,参考OLGA软件对典型油气管线清管过程的模拟结果,明确其在清管过程中存在清管器卡堵、清管器偏磨及清管器... 梳理了顺北油田大落差集输管线的现状及其在清管中面临的风险。由于顺北油田大落差管线的介质工况苛刻,且管线沿程高低起伏较大,参考OLGA软件对典型油气管线清管过程的模拟结果,明确其在清管过程中存在清管器卡堵、清管器偏磨及清管器定位装置丢失等风险。通过调研优选了清管类型及清管参数,为避免清管器破损,清管器运行速率应不超过4.95 m/s;泡沫清管器过盈量宜选取5%~8%,机械清管器宜选取2%~5%;清管器背压不宜超过2 MPa。依据清管技术参数对某顺北油气集输管线进行现场清管,清管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北油田 油气集输管线 清管风险 清管参数
下载PDF
某丙烷脱氢装置大型管道高频振动特性分析
13
作者 贺佳 梁浩华 +3 位作者 张国华 杨玉强 胡美妃 陈政清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4-150,共7页
大型石化管道服役期间,受复杂工作环境影响,可能发生高频剧烈振动,影响结构正常使用,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很有必要对此类振动现象开展相关研究。以某丙烷脱氢装置的大型管道为对象,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管道振动特性,并利用... 大型石化管道服役期间,受复杂工作环境影响,可能发生高频剧烈振动,影响结构正常使用,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很有必要对此类振动现象开展相关研究。以某丙烷脱氢装置的大型管道为对象,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管道振动特性,并利用传递矩阵法,获取了管道内部不同工况下的气柱固有频率。研究发现:管道振动的加速度幅值大、位移幅值小,振动频率较高,且卓越频率之间存在明显的倍数关系,即倍频现象,如26 Hz和52 Hz;气柱固有频率与管道固有频率接近,结合压缩机的激励频率,引发了管道的共振现象。该研究采用的方法简便高效,可用于分析丙烷脱氢装置大型管道的振动特性,探求管道振动的原因,并为类似管道的性能评估和减振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振动 倍频现象 气柱固有频率 传递矩阵法
下载PDF
液氨-成品油混合体系相平衡及减压相变规律研究
14
作者 黄鑫 李逸龙 +5 位作者 李卫东 施鸿翔 尹鹏博 李臻超 滕霖 江莉龙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0,F0001,共11页
氨作为高效的储氢载体,具有替代化石燃料能源的巨大潜力。利用成品油管道增输液氨,可充分利用管道运能,节约输送成本。液氨-成品油混合体系的相平衡问题对于管输工艺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减压过程会引起更为复杂的相变问题。针对液氨-成品... 氨作为高效的储氢载体,具有替代化石燃料能源的巨大潜力。利用成品油管道增输液氨,可充分利用管道运能,节约输送成本。液氨-成品油混合体系的相平衡问题对于管输工艺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减压过程会引起更为复杂的相变问题。针对液氨-成品油混合体系进行实验研究,初步阐述了氨/油(体积比)和含水率对液氨-成品油混合体系相平衡和减压相变的影响规律,得到了液氨-成品油混合体系的相平衡压力,揭示了液氨-成品油混合体系减压过程的相变现象。研究发现,在0~30℃,氨-油混合体系的平衡蒸气压小于两种纯组分的饱和蒸气压,而在−2~0℃大于纯液氨的饱和蒸气压,并在氨/油(体积比)为70∶30时达到最大值。同时水分的存在会降低氨-油混合体系的平衡蒸气压。氨-油无水混合体系在减压过程中会产生气泡,压力越低气泡增多,发泡行为越剧烈。含水液氨-成品油混合体系在减压过程中会产生液滴群,并慢慢变大且聚并,在减压结束后聚并形成大液滴留在底部。上述研究成果对成品油管道增输液氨技术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氨 成品油 相平衡 相变
下载PDF
适应新能源大基地的供气管网动态响应分析
15
作者 单蕾 赵周丙 +4 位作者 郭杰 肖勇 王念榕 史博会 魏开华 《油气与新能源》 2025年第1期24-32,共9页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碳减排的背景下,新能源大基地发展迅速。由于风光发电具有间歇性强、波动性大、不稳定的特点,需要引入其他发电类型以平衡其波动性。天然气发电因其响应速度快、污染低,是平衡电网波动性的理想选择,但风、光发电不稳定...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碳减排的背景下,新能源大基地发展迅速。由于风光发电具有间歇性强、波动性大、不稳定的特点,需要引入其他发电类型以平衡其波动性。天然气发电因其响应速度快、污染低,是平衡电网波动性的理想选择,但风、光发电不稳定性导致的气电用气需求的显著波动性也对供气管网的动态响应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天然气管网数值仿真软件TGNET(气体管道瞬态和稳态模拟计算软件),构建了新能源大基地在内的供气管网基础模型,探索了波动、平稳、限制等3种供气模式下,供气管网满足新能源大基地用气需求的瞬态响应能力。结果表明:波动供气模式下,跟随用气需求调整供气,会显著影响管网主干线的流量和压力,增加了压气站设备的负荷波动;平稳供气模式下,供气管网稳定性强,但供气余量大,需要新能源大基地具有较强的储气能力;限制供气模式下,需要联合末端管存,以满足新能源大基地的波动用气需求,但是应对临时大量用气需求能力较弱。因此,针对新能源大基地的用气需求,不仅需要供气管网具有较强的动态响应能力,还需要联合新能源大基地的储气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合理的调度策略,并通过实时监控保障供气管网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NET 天然气管网 瞬态工况 新能源大基地 调峰
下载PDF
基于PHAST软件的海上二氧化碳管道系统放空扩散模拟研究
16
作者 张振鹏 罗彭 +3 位作者 于成龙 赵伟强 刘东 赵方生 《云南化工》 2025年第2期101-103,共3页
以某海上新建二氧化碳管道系统为例,应用定量风险评估软件PHAST,开展了不同泄放量、不同浓度、不同风速以及不同尺寸放空管线的二氧化碳管道系统的扩散模拟研究,用以指导平台二氧化碳放空臂、工艺泄放系统及监测系统的设计。同时,结合... 以某海上新建二氧化碳管道系统为例,应用定量风险评估软件PHAST,开展了不同泄放量、不同浓度、不同风速以及不同尺寸放空管线的二氧化碳管道系统的扩散模拟研究,用以指导平台二氧化碳放空臂、工艺泄放系统及监测系统的设计。同时,结合模拟结果,给出了海上二氧化碳系统安全防护措施,为开展海上类似二氧化碳管道系统的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ST 二氧化碳 管道系统 放空扩散 模拟
下载PDF
蒸汽管网仿真计算及动态响应研究
17
作者 黄华 王鹏 +3 位作者 周炜 边腾飞 沈凯 张凯 《力学与实践》 2025年第2期331-341,共11页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蒸汽管网的安全、稳定、节能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准确地掌握蒸汽管网的动态运行规律。本文建立了蒸汽管网的水热力计算仿真模型,采用遗传算法与管网机理相结合的方法修正管段流阻系数,并用所提出的仿真计算...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蒸汽管网的安全、稳定、节能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准确地掌握蒸汽管网的动态运行规律。本文建立了蒸汽管网的水热力计算仿真模型,采用遗传算法与管网机理相结合的方法修正管段流阻系数,并用所提出的仿真计算方法分别探究了不同管道参数变化所对应的管道压力流量动态响应情况。通过实验计算结果显示,管道压力变化与管道流量变化息息相关,同时管长和管径参数与管道的压力动态响应特性密切相关。通过与传统计算流体动力学算法比较,本文所提出的仿真计算方法在计算管网不同管道参数的压力动态响应结果上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适用于蒸汽管网在不同工况下的仿真研究和动态响应过程研究,可为应对管网突发状况提供有效手段,提高管网的运行调度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管网 水热力计算 动态仿真 压力波动
下载PDF
基于模糊逻辑与系统理论融合的地下储气库老井封堵施工风险评价方法
18
作者 胡瑾秋 肖慈盼 +1 位作者 许子涵 刘若昕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22,共11页
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老井封堵施工,因井况复杂、动态交互性强,存在井筒窜气及封堵失效等高风险隐患。现有封堵井施工风险评价方法多依赖定性分析,难以量化关键因素间的非线性影响,且传统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DEMATEL)方法存在... 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老井封堵施工,因井况复杂、动态交互性强,存在井筒窜气及封堵失效等高风险隐患。现有封堵井施工风险评价方法多依赖定性分析,难以量化关键因素间的非线性影响,且传统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DEMATEL)方法存在主观偏差问题。为此,基于模糊集理论改进DEMATEL算法,通过量化专家判断与引入原因度—中心度权重优化机制,构建了从系统级事故到不安全控制行为(UCA)的动态因果路径;然后结合概率阈值判定与多级风险传递分析,实现关键风险因素的定量排序与演化机理解析,最后建立了一种融合模糊逻辑与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ystematic Theory Process Analysis, STPA)的多尺度风险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融合改进的模糊DEMATEL与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方法能有效量化关键风险因素,通过引入原因度和中心度优化权重计算,显著降低了主观偏差,改进后方法的皮尔逊积矩(Pearson)相关系数优于传统模糊DEMATEL;(2)改进后的多级分析能对多个相互影响的风险因素进行多尺度的风险评价,确定不同风险因素的优化权重、相互间的因果关系、整体概率分布和传递路径;(3)多级风险传递路径分析揭示了不安全控制行为动态演化机制。结论认为,案例验证识别结果与施工现场实际风险高度吻合,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关键风险因素,且能够克服专家评价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为储气库老井封堵施工系统精准风险管控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气库 老井封堵 系统理论过程分析 模糊集理论 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 施工风险评价
下载PDF
基于并行混合模型的滚动轴承剩余寿命预测
19
作者 唐友福 李澳 +2 位作者 刘瑞峰 姜佩辰 丁涵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9,共10页
准确地跟踪和预测滚动轴承剩余使用寿命,对于保障工业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现有模型在变工况下滚动轴承剩余寿命预测精度低、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并行混合模型的滚动轴承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引入添加SE... 准确地跟踪和预测滚动轴承剩余使用寿命,对于保障工业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现有模型在变工况下滚动轴承剩余寿命预测精度低、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并行混合模型的滚动轴承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引入添加SENet的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提取滚动轴承退化阶段的深层特征;通过变分模态分解将所提特征分解为趋势项和随机项,分别输入到相关向量机和添加时序模式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时记忆网络中进行预测,并选用瞪羚优化算法对预测模型的未知参数寻优;将所建模型应用于滚动轴承加速退化试验数据集。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模型,该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鲁棒性。研究结果可为滚动轴承的剩余寿命预测提供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剩余寿命预测 瞪羚算法 时序模式注意力机制 长短时记忆网络 相关向量机
下载PDF
基于燃气爆炸试验优化TNT当量法预测冲击波超压研究
20
作者 程建华 翁应康 +1 位作者 顿志元 张紫君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29,共7页
为探究不同定点距离下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爆炸冲击波超压预测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采用自制燃气管道爆炸装置进行了不同浓度下冲击波超压随距离变化特性试验研究,选用TNT当量法与TNO多能法分析了不同定点距离下不同浓度甲烷-空气预混气... 为探究不同定点距离下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爆炸冲击波超压预测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采用自制燃气管道爆炸装置进行了不同浓度下冲击波超压随距离变化特性试验研究,选用TNT当量法与TNO多能法分析了不同定点距离下不同浓度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爆炸冲击波超压的差异性,并基于TNT当量法对不同定点距离下燃气爆炸冲击波超压公式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爆炸冲击波的衰减与冲击波超压成正比,与定点距离成反比;随着甲烷-空气预混气体浓度增加,冲击波超压曲线由介于TNT当量法与TNO多能法之间,逐渐演变为近端高于TNT当量法、远端低于TNO多能法;当甲烷-空气预混气体体积分数为9.5%、11.5%、13.5%时,修正后的冲击波超压随距离变化结果相较于实测值偏差绝对值百分比均低于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爆炸 爆燃 TNT当量法 冲击波超压 偏差绝对值百分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