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8篇文章
< 1 2 1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粒度聚类的转炉炼钢氧气消耗量预测
1
作者 阳青锋 赖旭芝 +3 位作者 杜胜 胡杰 陈略峰 吴敏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42,共11页
转炉炼钢是钢铁企业的主要耗氧工序,预测转炉炼钢的氧气消耗量对氧气系统合理调度、保证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转炉冶炼工况多、钢种数据粒度不统一,提出一种基于粒度聚类的转炉炼钢氧气消耗量预测方法.首先,利用孤立森林异常检... 转炉炼钢是钢铁企业的主要耗氧工序,预测转炉炼钢的氧气消耗量对氧气系统合理调度、保证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转炉冶炼工况多、钢种数据粒度不统一,提出一种基于粒度聚类的转炉炼钢氧气消耗量预测方法.首先,利用孤立森林异常检测法剔除历史数据库中的异常数据;接着,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互信息相关系数选取相关影响因子,对不同钢种数据进行信息粒化,实现数据特征提取和维度统一,使用模糊C均值(Fuzzy C-means,FCM)划分工况并建立不同工况下的氧气消耗量预测子模型;最后,利用企业的实际生产数据进行实验,验证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炼钢 氧气消耗预测 信息粒化 工况识别
下载PDF
基于炼钢过程钢包折铁的研究与实践
2
作者 蔡振波 孙丰硕 +2 位作者 冯振亮 李宗一 张宁 《南方金属》 CAS 2024年第1期12-15,共4页
通过对现有炼钢工艺过程研究,介绍了顶底复吹转炉出钢后铁水再兑入的实践应用。生产流程通过对转炉出钢成分、温度及出钢量的提前控制,根据转炉来铁的铁水成分及温度,计算铁水再兑入量,以保证钢液的化学成分及温度达标,同时满足现场生... 通过对现有炼钢工艺过程研究,介绍了顶底复吹转炉出钢后铁水再兑入的实践应用。生产流程通过对转炉出钢成分、温度及出钢量的提前控制,根据转炉来铁的铁水成分及温度,计算铁水再兑入量,以保证钢液的化学成分及温度达标,同时满足现场生产节奏。实践结果表明,利用转炉出钢后铁水再兑入的方式,可有效利用铁水中的热量、各元素含量高等优势条件,实现炼钢钢种目标成分达成及降低物料消耗,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钢过程 钢包 铁水 折铁 实践研究
下载PDF
唐钢新区200 t转炉炉况维护技术应用实践
3
作者 杨锦涛 张贺君 +3 位作者 周泉林 庞晓坤 刘新亮 赵建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2期184-186,共3页
分析了转炉炉衬侵蚀机理,提出转炉炉衬侵蚀现状,介绍了溅渣护炉动态控制技术、前大面维护技术、自动挂渣技术、转炉底吹风口图像识别技术,通过以上护炉技术的应用,炉龄在1000炉时大面的侵蚀速率由上炉役的0.49 mm/炉降低至0.25 mm/炉,... 分析了转炉炉衬侵蚀机理,提出转炉炉衬侵蚀现状,介绍了溅渣护炉动态控制技术、前大面维护技术、自动挂渣技术、转炉底吹风口图像识别技术,通过以上护炉技术的应用,炉龄在1000炉时大面的侵蚀速率由上炉役的0.49 mm/炉降低至0.25 mm/炉,炉底侵蚀速率由上炉役的0.74 mm/炉降低至0.45 mm/炉,转炉炉龄由7500炉提高至8800炉,为延长转炉炉龄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炉龄 溅渣护炉 侵蚀速率
下载PDF
Hybrid model for BOF oxygen blowing time prediction based on oxygen balance mechanism and deep neural network
4
作者 Xin Shao Qing Liu +3 位作者 Zicheng Xin Jiangshan Zhang Tao Zhou Shaoshuai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SCD 2024年第1期106-117,共12页
The amount of oxygen blown into the converter is one of the key parameter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converter blowing process,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tap-to-tap time of converter. In this study, a hybrid model based ... The amount of oxygen blown into the converter is one of the key parameter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converter blowing process,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tap-to-tap time of converter. In this study, a hybrid model based on oxygen balance mechanism (OBM) and deep neural network (DNN) was established for predicting oxygen blowing time in converter. A three-step method was utilized in the hybrid model. First, the oxygen consumption volume was predicted by the OBM model and DNN model, respectively. Second, a more accurate oxygen consumption volume was obtained by integrating the OBM model and DNN model. Finally, the converter oxygen blowing time wa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oxygen consumption volume and the oxygen supply intensity of each heat. The proposed hybrid model was verified using the actual data collected from an integrated steel plant in China, and compared with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OBM model, and neural network model including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and DNN. 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ybrid model with a network structure of 3 hidden layer layers, 32-16-8 neurons per hidden layer, and 0.1 learning rate has the best prediction accuracy and stronger generalization ability compared with other models. The predicted hit ratio of oxygen consumption volume within the error±300 m^(3)is 96.67%;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R^(2)) and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are0.6984 and 150.03 m^(3), respectively. The oxygen blow time prediction hit ratio within the error±0.6 min is 89.50%;R2and RMSE are0.9486 and 0.3592 min, respectively. As a result, the proposed model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oxygen consumption volume and oxygen blowing time in the conver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ic oxygen furnace oxygen consumption oxygen blowing time oxygen balance mechanism deep neural network hybrid model
下载PDF
中间包一次包龄突破的生产研究
5
作者 冯晓霞 魏哲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2期127-128,共2页
中间包包龄高低、寿命长短,直接影响着连铸坯的收得率以及生产组织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通过控制钢液的碳含量和脱氧方式、调整中间包工作内衬的厚度、优化连铸工序,使中间包一次性包龄取得新突破,由平均50 h提高到88 h。其中1号连铸机使... 中间包包龄高低、寿命长短,直接影响着连铸坯的收得率以及生产组织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通过控制钢液的碳含量和脱氧方式、调整中间包工作内衬的厚度、优化连铸工序,使中间包一次性包龄取得新突破,由平均50 h提高到88 h。其中1号连铸机使用河南洛阳金雅源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打结的中间包,连续浇注达到112 h 40 min,连浇300炉,单包产量14984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包 上水口 连铸
下载PDF
转炉留渣加双渣法技术研究与应用
6
作者 贾宇璇 郭朝军 袁保国 《南方金属》 CAS 2024年第1期20-24,共5页
通过对传统双渣工艺系统分析,结合冶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终渣留渣加双渣冶炼工艺研究,并在自动化炼钢控制方面,结合留渣加双渣工艺特点,建立倒渣和留渣模型,将前期渣炉渣组分等相关信息纳入模型计算中,优化热氧平衡。根据模型在... 通过对传统双渣工艺系统分析,结合冶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终渣留渣加双渣冶炼工艺研究,并在自动化炼钢控制方面,结合留渣加双渣工艺特点,建立倒渣和留渣模型,将前期渣炉渣组分等相关信息纳入模型计算中,优化热氧平衡。根据模型在实际生产中运行效果,调整新工艺下模型的吹炼和加料模式,促进转炉终点碳和温度命中率提升至95.6%以上,提升了新工艺下炼钢自动化控制能力,为炼钢厂整体创效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渣法 终渣留渣 自动化炼钢
下载PDF
本钢转炉复吹长寿命维护与应用
7
作者 温海溪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1期0180-0183,共4页
复吹转炉综合了顶吹转炉反应速度快,底吹转炉吹炼平稳的优点,同时避免了顶吹转炉易喷溅、底吹转炉不易化渣的缺点,所以全世界的大型转炉炼钢厂均采用了该项先进工艺。本钢炼钢厂转炉采用复吹炼钢工艺后,使转炉炼钢工艺更加合理,反应更... 复吹转炉综合了顶吹转炉反应速度快,底吹转炉吹炼平稳的优点,同时避免了顶吹转炉易喷溅、底吹转炉不易化渣的缺点,所以全世界的大型转炉炼钢厂均采用了该项先进工艺。本钢炼钢厂转炉采用复吹炼钢工艺后,使转炉炼钢工艺更加合理,反应更加趋近平衡,提高了钢水质量,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本文论述了长寿复吹技术在本钢转炉上的应用。通过详细的底吹维护技术,使复吹寿命得到大幅度提高,强化了炉内的搅拌效果,使得炼钢过程反应趋近平衡状态进行,取得了良好的冶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 复吹 造渣 溅渣 冶金效果
下载PDF
转炉炼钢中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研究
8
作者 秦博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4期0082-0085,共4页
自动化控制系统在转炉炼钢领域的应用日益普遍。如智能监测与调整温度通过动态控制模型和反馈计算模型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周期;副枪技术实现氧含量和定碳头的精准控制,降低原料消耗;一级自动化系统通过预储存实际数据智能控制工序,标准... 自动化控制系统在转炉炼钢领域的应用日益普遍。如智能监测与调整温度通过动态控制模型和反馈计算模型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周期;副枪技术实现氧含量和定碳头的精准控制,降低原料消耗;一级自动化系统通过预储存实际数据智能控制工序,标准化管理水平提升。这些创新措施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更使转炉炼钢迈向可持续、智能化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控制系统 转炉炼钢 智能监测
下载PDF
基于异形坯钢种低成本脱氧的实践与研究
9
作者 冯振亮 孙丰硕 +2 位作者 李宗一 姜成 安中超 《南方金属》 CAS 2024年第1期36-39,共4页
基于现场实际生产模型,结合工业工程手法,对异形坯生产过程中的脱氧剂进行研究。发现生产过程中降低出钢氧,同时调整脱氧剂结构,能够有效降低脱氧剂成本,实现低成本脱氧的目的。
关键词 异形坯 低成本 脱氧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lime utilization ratio of dephosphorization in BOF steelmaking based on online sequential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with forgetting mechanism
10
作者 Runhao Zhang Jian Yang +1 位作者 Han Sun Wenkui Y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08-517,共10页
The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of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and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and the proposed ELM models of online sequential ELM(OS-ELM)and OS-ELM with forgetting me... The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of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and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and the proposed ELM models of online sequential ELM(OS-ELM)and OS-ELM with forgetting mechanism(FOS-ELM)are applied in the prediction of the lime utilization ratio of dephosphorization in the basic oxygen furnace steelmaking process.The ELM model exhibites the best performance compared with the models of MLR and SVR.OS-ELM and FOS-ELM are applied for sequential learning and model updating.The optimal number of samples in validity term of the FOS-ELM model is determined to be 1500,with the smallest population mean absolute relative error(MARE)value of 0.058226 for the population.The variable importance analysis reveals lime weight,initial P content,and hot metal weight as the most important variables for the lime utilization ratio.The lime utilization ratio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in lime weight and the increases in the initial P content and hot metal weight.A prediction system based on FOS-ELM is applied in actual industrial production for one month.The hit ratios of the predicted lime utilization ratio in the error ranges of±1%,±3%,and±5%are 61.16%,90.63%,and 94.11%,respectively.The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MARE,and root mean square error are 0.8670,0.06823,and 1.4265,respectively.The system exhibits desirable performance for applications in actual industrial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ic oxygen furnace steelmaking machine learning lime utilization ratio DEPHOSPHORIZATION online sequential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forgetting mechanism
下载PDF
冶炼炉渣高温挥发及其对性能的影响评价
11
作者 赵俊学 王泽 +4 位作者 张桢凯 康毅 李彬 任萌萌 崔雅茹 《鞍钢技术》 CAS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高温条件下炉渣容易挥发导致成分变化且“测不准”。对部分钢铁冶炼渣的挥发及其对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提出了挥发性炉渣性能测定改进方案并开展了应用实践。结果表明,含氟化物、钾钠氧化物等助熔剂的炉渣挥发量较大,导致炉渣... 高温条件下炉渣容易挥发导致成分变化且“测不准”。对部分钢铁冶炼渣的挥发及其对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提出了挥发性炉渣性能测定改进方案并开展了应用实践。结果表明,含氟化物、钾钠氧化物等助熔剂的炉渣挥发量较大,导致炉渣成分及性能变化明显,现行炉渣性能测定方法已难以适应此类炉渣,应进行改进并对相关结果进行修正,以获取更加准确合理的炉渣性能参数,为准确调控炉渣性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冶炼 炉渣 挥发 性能 影响评价
下载PDF
经济性Q355钢转炉冶炼实践
12
作者 黄高见 韦泽洪 +3 位作者 宋欢 战东平 耿彬 杨永坤 《特殊钢》 2024年第1期70-76,共7页
通过优化Q355钢造渣物料加入制度,由原来的“三批次加料”模式改为“八批次加料”模式,并在第一批次和第三批次各加入100 kg钢渣改质剂,同时,吹氧制度由传统的“恒流量、高-低-低枪位”控制优化为“变压强、高-低-高-低枪位”控制,开发... 通过优化Q355钢造渣物料加入制度,由原来的“三批次加料”模式改为“八批次加料”模式,并在第一批次和第三批次各加入100 kg钢渣改质剂,同时,吹氧制度由传统的“恒流量、高-低-低枪位”控制优化为“变压强、高-低-高-低枪位”控制,开发了适合于Q355钢实际生产的经济性转炉冶炼工艺。实践结果表明,与原冶炼工艺相比,改进工艺总供氧时间缩短1 min,冶炼终点磷命中率达到100%,终点脱磷率平均值提高4.24%,lg Lp平均值提高0.35。与原工艺的造渣物料消耗相比,改进工艺吨钢石灰消耗平均值为34.01 kg,减少8.73 kg;吨钢总造渣料消耗平均值为43.95 kg,减少9.13 kg。此外,改进工艺吨钢冶炼钢铁料消耗平均值为1078.02 kg,较原工艺减少0.60 kg。实现了Q355钢转炉经济性冶炼,减少了造渣物料和钢铁料的消耗,有效降低了Q355钢冶炼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炼钢 少渣冶炼 脱磷 Q355钢
下载PDF
SWRH82B冶炼过程中钢水碳含量对硅锰收得率影响分析
13
作者 赵舸 王雪明 何赛 《山东冶金》 CAS 2023年第2期38-40,共3页
在生产SWRH82B过程中,电炉出钢后依次加入碳粉和硅锰合金,通过对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同碳含量炉次中硅锰合金收得率进行分析,得出LF进站钢水中碳含量对后续硅锰合金收得率具有较大影响。钢液碳含量0.2%~0.7%不同炉次下,合金中Mn收得率从78%... 在生产SWRH82B过程中,电炉出钢后依次加入碳粉和硅锰合金,通过对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同碳含量炉次中硅锰合金收得率进行分析,得出LF进站钢水中碳含量对后续硅锰合金收得率具有较大影响。钢液碳含量0.2%~0.7%不同炉次下,合金中Mn收得率从78%~87%波动,合金中硅收得率从65%~85%波动。结合冶金热力学基础理论,在不同碳含量条件下对合金在渣铁间的平衡进行分析,钢液碳含量升高可明显降低合金在渣铁间的分配比,这表明在电炉出钢过程中需要提高并精准控制碳粉的加入量,稳定钢包中钢液碳含量,可降低硅锰合金的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RH82B 硅锰合金 碳含量 硅锰收得率
下载PDF
提高RH路线钢种C-T-O命中率的生产实践
14
作者 吴春红 王源 +1 位作者 宋细牙 王炜 《山西冶金》 CAS 2023年第4期135-137,共3页
通过对影响RH路线钢种C-T-O命中率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其主要原因为到站温度不命中,然后针对性地对转炉冶炼过程的留渣、枪位、静态模型、动态模型、炉况及炉型维护进行了优化,使RH路线钢种C-T-O命中率由60.3%提高至82.6%,铝耗平均每月... 通过对影响RH路线钢种C-T-O命中率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其主要原因为到站温度不命中,然后针对性地对转炉冶炼过程的留渣、枪位、静态模型、动态模型、炉况及炉型维护进行了优化,使RH路线钢种C-T-O命中率由60.3%提高至82.6%,铝耗平均每月下降6.2 t,非计划率下降了0.6%,直接经济效益达217余万元,同时为改善硅钢质量作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渣 自动炼钢模型 C-T-O命中率 炉型维护
下载PDF
转炉石灰石造渣炼钢对铁水硅气化影响的研究
15
作者 吴政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1期12-14,17,共4页
通过工业试验研究石灰石加入工艺对铁水硅气化的影响,从石灰石加入量、加入时机、加入批次、枪位控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铁水硅气化率随着石灰石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石灰石加入量高于6 t时,铁水硅气化率约为15%;在冶炼前投入... 通过工业试验研究石灰石加入工艺对铁水硅气化的影响,从石灰石加入量、加入时机、加入批次、枪位控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铁水硅气化率随着石灰石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石灰石加入量高于6 t时,铁水硅气化率约为15%;在冶炼前投入石灰石时的铁水硅气化率不足3%,在F1(开吹阶段)投入时的硅气化率为11.5%,在硅锰氧化期投入时的硅气化率最高,为14.7%,在脱碳初期投入时的铁水硅气化率为2.5%;石灰石分两次投入时,铁水硅气化率最高,达到13.4%;采用“高—低—低—高—低”枪位控制方式,铁水硅气化率最高,为14.5%,但是此枪位冶炼易使氧枪结瘤,炉口容易堆积,而采用“高—低—高—高—低”枪位控制方式既能保证较高的硅气化率(14.1%),也解决了氧枪结瘤与炉口堆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石 硅气化 转炉炼钢
下载PDF
唐钢新区200 t转炉高效冶炼生产实践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末卓 张军国 +3 位作者 戴雨翔 崔怀周 贺庆 林路 《中国冶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7-123,共7页
唐钢新区转炉工序存在作业周期偏长且长短不一等问题,制约着炼钢过程高效冶炼生产及规范化操作水平的提升。为提高唐钢200 t转炉生产效率,通过对转炉工序内各事件-时间进行解析,找出薄弱环节,在转炉工艺优化、软硬件设施提升等方面开展... 唐钢新区转炉工序存在作业周期偏长且长短不一等问题,制约着炼钢过程高效冶炼生产及规范化操作水平的提升。为提高唐钢200 t转炉生产效率,通过对转炉工序内各事件-时间进行解析,找出薄弱环节,在转炉工艺优化、软硬件设施提升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结果表明,采用新的6孔氧枪喷头,供氧强度达到3.9 m3/(t·min),并结合供氧制度优化,使吹氧时间由13.5 min降低至10.8 min以内;将原160 mm出钢口改造为170 mm出钢口,使平均出钢时间缩短40 s以上;通过实施转炉自动出钢技术,转炉下渣指数平均值从35.6降低到22.9,降低了36%,下渣量明显减少,同时出钢时间缩短约5%~10%。通过以上系列技术攻关,转炉处理时间(兑铁-倒渣结束)由2021年6月的37.7 min缩短至2022年3—4月的30 min以内,单班最短达到26.8 min,为转炉高效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 处理时间 高效生产 自动出钢 解析优化
下载PDF
顶底复吹转炉出钢面炉衬维护技术的试验研究
17
作者 潘军 赵滨 +1 位作者 张文英 刘威 《宽厚板》 2023年第4期31-35,共5页
为控制转炉合理炉型和提高出钢面炉衬使用寿命,分别研究了终渣碱度、渣中w(MgO)以及渣中w(FeO)对终渣熔点的影响。通过对固渣护炉炉次终渣成分的调整和固渣护炉过程操作的优化,有效提高固渣护炉后转炉出钢面炉衬的使用寿命,降低护炉耐... 为控制转炉合理炉型和提高出钢面炉衬使用寿命,分别研究了终渣碱度、渣中w(MgO)以及渣中w(FeO)对终渣熔点的影响。通过对固渣护炉炉次终渣成分的调整和固渣护炉过程操作的优化,有效提高固渣护炉后转炉出钢面炉衬的使用寿命,降低护炉耐材成本。实践表明:转炉终点w(C)控制在0.08%~0.12%,终渣碱度控制在3.0~3.5,渣中w(MgO)控制在6%~8%,渣中w(FeO)控制在10%~15%,转炉固渣护炉炉次出钢面炉衬耐侵蚀性达到最佳,转炉出钢面炉衬每月维护频次均值由28次下降至16次,吨钢耐材用量降低20.27%,综合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底复吹转炉 炉渣熔点 出钢面炉衬 炉渣成分 维护操作
下载PDF
ZG-12超低磷钢90 t BOF-RH-CC工艺的生产实践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丽梅 印传磊 +3 位作者 马庆丰 翟万里 刘从德 左辉 《特殊钢》 2023年第1期15-18,共4页
对钢厂采用90 t转炉冶炼超低磷钢(%/:<0.03C,<0.010P,<0.015S,<0.06Mn,<0.02Cr,<0.02Ni),转炉终点钢液温度偏低、过氧化严重,需经过LF升温精炼等问题,进行了工艺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转炉(0.018%~0.025%P)出钢过程... 对钢厂采用90 t转炉冶炼超低磷钢(%/:<0.03C,<0.010P,<0.015S,<0.06Mn,<0.02Cr,<0.02Ni),转炉终点钢液温度偏低、过氧化严重,需经过LF升温精炼等问题,进行了工艺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转炉(0.018%~0.025%P)出钢过程中使用石灰和精炼渣,形成二元碱度为7、<0.5%P_(2)O_(5)炉渣,可使钢包钢水脱磷率达到75%,成品磷含量低于0.010%,冶炼时间缩短3~4 min。同时,转炉吹炼终点钢液温度升高,钢包脱磷率呈降低趋势,转炉最佳终点温度为1630~1655℃。通过采用钢包精炼脱磷技术,超低磷钢冶炼流程缩短为转炉吹炼→RH处理→连铸,减少LF精炼工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磷钢 钢包 炉渣 转炉出钢过程脱磷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KR脱硫扒渣改造上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龙雄峰 王仕华 +3 位作者 谢森林 彭霞林 向往 彭其春 《自动化应用》 2023年第7期13-15,18,共4页
某钢厂从2019年起,在KR脱硫自动扒渣系统改进过程中,引进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技术,代替人眼观察识别铁罐中渣量并手动扒渣的操作方式,实现了全自动扒渣控制模式,降低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
关键词 KR 扒渣 人工智能 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铁矿石替代部分废钢冶炼工艺的生产实践
20
作者 邓南阳 潘军 +2 位作者 周军 赵滨 张文英 《四川冶金》 CAS 2023年第1期47-51,共5页
针对马钢65 t转炉加入铁矿石替代部分废钢后冶炼操作和炼钢成本发生变化,通过测算铁矿石与废钢的冷却效应,得出1 kg铁矿石冷却效应为3.76 kg废钢的冷却效应。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铁矿石加入量对转炉吹炼的影响,以及熔池温度和铁矿石... 针对马钢65 t转炉加入铁矿石替代部分废钢后冶炼操作和炼钢成本发生变化,通过测算铁矿石与废钢的冷却效应,得出1 kg铁矿石冷却效应为3.76 kg废钢的冷却效应。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铁矿石加入量对转炉吹炼的影响,以及熔池温度和铁矿石密度对铁矿石还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熔池温度在1550℃时,铁矿石还原率达到最大值65.23%,铁矿石加料时机应选择在吹炼中前期加入;铁矿石密度越小,越有利于铁矿石还原,合理的铁矿石密度范围为3.0~4.0 g·cm^(-3)。通过控制铁矿石加入量和加入时机,以及优化转炉冶炼过程操作,提高了吹炼的平稳性,铁矿石用量由7.46 kg/t提高至17.91 kg/t,转炉终渣主要成分变化不大,终点磷含量符合内控要求,转炉炉况未见明显侵蚀,实现了转炉炼钢降本增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石 废钢 冷却效应 熔池温度 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