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5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添加剂对电解锰的影响
1
作者 迟晓鹏 张瑞莹 +3 位作者 翁威 苏国晖 谭文 衷水平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5-843,共9页
电解锰行业面临电效低、SeO_(2)添加剂剧毒且沉积产物形貌难控制等问题.为了提高电流效率以降低能耗、改善锰电沉积形貌及降低添加剂SeO_(2)的使用量,本文根据电解锰行业标准,配制MnSO_(4)–(NH_(4))_(2)SO_(4)电解液体系,通过添加聚丙... 电解锰行业面临电效低、SeO_(2)添加剂剧毒且沉积产物形貌难控制等问题.为了提高电流效率以降低能耗、改善锰电沉积形貌及降低添加剂SeO_(2)的使用量,本文根据电解锰行业标准,配制MnSO_(4)–(NH_(4))_(2)SO_(4)电解液体系,通过添加聚丙烯酸、甘氨酸、乙二胺四乙酸(EDTA)、葡萄糖酸等分别作辅助添加剂,探究其对锰沉积的影响以降低剧毒性主添加剂SeO_(2)的用量.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恒电流阴极极化曲线测试方法(LSV)等表征手段,研究金属锰沉积形貌、晶体结构、阴极电化学极化行为与添加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四种添加剂均可以促进α-Mn的形成,且最优晶型取向为(330)晶面,其中葡萄糖酸最适宜作为辅助添加剂.当以葡萄糖酸为辅助添加剂,质量浓度为1.84 g·L^(-1)时,阴极电流密度明显提高,降低了阴极极化,产品形貌更加致密光滑.最优条件下,SeO_(2)的质量浓度可由工业上常规用量0.03~0.06 g·L^(-1)降低至0.015 g·L^(-1),电流效率可由70%提高至89.73%,能耗由6500 kW·h·t^(-1)降至4990.58 kW·h·t^(-1).研究结果有望为电解锰行业绿色生产和高效电沉积提供借鉴,有助于推动电解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锰 添加剂 有机物 电流效率 极化行为
下载PDF
锌冶炼过程中提取镓的技术研究及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伟 李立清 +2 位作者 饶帅 吴才贵 宫晓丹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648,共12页
针对镓从锌冶炼过程中回收占比低的问题,总结分析了锌冶炼过程中镓回收技术研究进展.在鼓风炉炼锌(ISP)工艺中,镓主要富集在鼓风炉炉渣里,其质量分数通常在0.025%~0.031%,从鼓风炉炉渣中回收镓主要有还原蒸发法、高温氯化挥发法、硫酸... 针对镓从锌冶炼过程中回收占比低的问题,总结分析了锌冶炼过程中镓回收技术研究进展.在鼓风炉炼锌(ISP)工艺中,镓主要富集在鼓风炉炉渣里,其质量分数通常在0.025%~0.031%,从鼓风炉炉渣中回收镓主要有还原蒸发法、高温氯化挥发法、硫酸浸出法、碱熔–浸出法、还原熔炼–电解法和还原熔炼–熔融造渣法等方法,但这些工艺普遍流程长,回收率低,加工成本偏高,部分工艺环境污染大,难以工业化应用.传统的湿法炼锌工艺中,大于93.5%的镓富集在浸出渣中,浸出渣处理以火法还原挥发工艺为主,在回转窑挥发浸出渣工艺中90%的镓保留在窑渣中,导致镓的回收流程长且回收率低,湿法处理浸出渣存在镓和铁分离的难题,至今未得到有效解决.氧压浸出炼锌工艺中,镓主要富集在锌粉置换渣里,锌粉置换渣采用酸性浸出和萃取工艺分离富集镓,最终制备金属镓,镓的综合回收率达到71%.通过对火法和湿法炼锌中镓回收工艺进行分析,对镓回收工艺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分离技术进行了总结,提出萃取分离、乳状液膜和树脂吸附有望成为锌冶炼过程中回收镓的绿色高效短流程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冶炼 浸出渣 置换渣 萃取 乳状液膜 树脂吸附
下载PDF
取代基位置对2,4-二苯基吡啶类铱磷光配合物光物理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常桥稳 陈祝安 +2 位作者 晏彩先 刘伟平 冯洋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4-509,共6页
铱磷光配合物具有高的发光效率、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发光颜色容易调节等优势,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电化学发光池(LEC)、光催化、肿瘤诊断和传感器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是综合性能最优的电致磷光配合物。其颜色调控主要通过改变... 铱磷光配合物具有高的发光效率、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发光颜色容易调节等优势,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电化学发光池(LEC)、光催化、肿瘤诊断和传感器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是综合性能最优的电致磷光配合物。其颜色调控主要通过改变主配体和辅助配体的化学结构来实现,如通过改变配体的共轭程度、在配体上引入具有不同供/吸电子能力的取代基、在不同位置引入相同的取代基等方式可以实现发光颜色的调节,其中取代基的位置对铱磷光配合物光物理性能影响的研究较少。研究甲基处于不同取代位置对铱磷光配合物光物理性能的影响,以甲基处于2位和4位或3位和5位的2,4-二苯基吡啶为主配体、2,2,6,6-四甲基庚二酮为辅助配体,合成出2个新的铱磷光配合物(2,4-2Me-dppy)_(2)Ir(tmd)和(3,5-2Me-dppy)_(2)Ir(tmd)。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测试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空间结构,两个配合物均呈稍微扭曲的八面体构型,空间群分别为C 12/c 1和P-1,晶系分别为单斜和三斜;通过热重分析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两个配合物均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分别为307和318℃;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能,两个配合物在溶液中发射波长分别为545和572 nm,溶液中量子产率分别为70%和92%。进一步探讨了取代基位置对铱磷光配合物光物理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甲基所处的位置对2,4-二苯基吡啶类铱磷光配合物的发光颜色和发射波长有着显著的影响。与甲基处于2位和4位得到的铱磷光配合物相比,甲基处于3位和5位时得到的铱配合物的发射波长产生了明显的红移,为纯正的黄光发射,是一种潜在的黄光材料,并有望在OLED照明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铱配合物 磷光材料 苯基吡啶 取代基位置 光物理性能 影响
下载PDF
氧化锌烟尘中锗的浸出行为
4
作者 陆占清 邓志敢 +4 位作者 魏昶 戴兴征 李兴彬 李旻廷 樊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4-946,共13页
针对锌浸渣烟化挥发产生的氧化锌烟尘中锗浸出率低、氧化锌烟尘浸出渣中锗含量高的问题,开展了锌浸渣烟化挥发过程不同收尘器收集的氧化锌烟尘中锗的浸出行为研究,分析了锗、铁、硅浸出的相关性,考察了锗的浸出行为、渣中锗的赋存状态,... 针对锌浸渣烟化挥发产生的氧化锌烟尘中锗浸出率低、氧化锌烟尘浸出渣中锗含量高的问题,开展了锌浸渣烟化挥发过程不同收尘器收集的氧化锌烟尘中锗的浸出行为研究,分析了锗、铁、硅浸出的相关性,考察了锗的浸出行为、渣中锗的赋存状态,揭示了渣中锗难以被进一步浸出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氧化锌烟尘浸出渣进行硫酸浸出分解铁酸盐−盐酸浸出解离硫酸铅−氢氟酸浸出解离硅酸盐的梯级强化浸出。结果表明:混合氧化锌烟尘中锗主要赋存于硅酸盐及固溶体中,尤其是锅炉尘中铁酸盐和硅酸盐较高,制约了锗浸出率的提高;影响锗浸出率的关键因素是氧化锌烟尘中铁、硅含量,渣中不溶锗主要赋存于难溶硅酸盐矿物及固溶体中,提高锗浸出率的关键是硅酸盐的解离;在硫酸体系下,采取高温高酸浸出解离难溶铁酸锌及含硅矿物,控制过程硅的浸出与沉淀,可进一步提高锗的浸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烟尘 浸出 硅酸盐
下载PDF
某低品位黏土型锂矿石的焙烧——无酸浸出试验研究
5
作者 刘洋 童雄 +3 位作者 谢瑞琦 谢贤 宋强 范培强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16,共5页
云南某低品位黏土型锂矿石含锂0.147%,为探究低能耗、环保的开发利用工艺,采用新型焙烧助剂ASH开展了低温焙烧—无酸浸出的提锂工艺研究,并结合XRD、SEM-EDS等分析手段阐述了反应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试样与ASH质量比为1∶0.3、焙烧温... 云南某低品位黏土型锂矿石含锂0.147%,为探究低能耗、环保的开发利用工艺,采用新型焙烧助剂ASH开展了低温焙烧—无酸浸出的提锂工艺研究,并结合XRD、SEM-EDS等分析手段阐述了反应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试样与ASH质量比为1∶0.3、焙烧温度为400℃、焙烧时间为1.0 h,去离子水浸出时间为2 h、浸出温度为70℃、液固比为5 m L/g条件下,锂浸出率为83.81%。机理分析显示,焙烧—浸出前后,样品中主要矿物相未发生变化,但衍射峰强度降低;经焙烧—浸出后,浸渣表面均匀分布着裂纹和空隙,Al、Si、Fe、Ti含量均有所降低。说明ASH与矿物发生反应,破坏了矿物的表面结构,生成了可溶性盐Li-ASH。与传统焙烧—浸出工艺相比,本研究所采用的提锂工艺焙烧温度低、浸出时无酸,降低了生产能耗、简化了工艺流程,对同类型低品位黏土型锂矿的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型锂矿 焙烧助剂ASH 低温焙烧 无酸浸出
下载PDF
基于产物形貌的超声波辅助置换除铜的机理研究
6
作者 雷宇 胡新波 +5 位作者 朱纯成 许茜 孙晨藤 邹星礼 程红伟 鲁雄刚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8,共9页
本文开展了超声波辅助硫酸锌溶液净化除铜实验,分析了超声波对于锌置换净化溶液除铜强化机理。研究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ImageJ等技术对置换产物层微观形貌和分布进行表征,并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不同净化... 本文开展了超声波辅助硫酸锌溶液净化除铜实验,分析了超声波对于锌置换净化溶液除铜强化机理。研究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ImageJ等技术对置换产物层微观形貌和分布进行表征,并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不同净化阶段的溶液进行铜离子浓度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对于置换法溶液净化除铜的强化作用受其强度的影响。低强度超声波(500W)对界面产物的影响较小;而高强度超声波(2000W)能够显著影响固体产物层微观形貌和分布,强化固体产物层中的扩散过程,产生的热效应还有利于提高置换反应效率。高功率超声波导致类球形小颗粒在锌表面不连续分布,增大了两相接触面积;同时在固体产物层中形成贯通孔,减少溶液在固体产物层中扩散的结构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置换 除铜 机理
下载PDF
铝电解大修渣废旧阴极炭的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7
作者 李朝旭 李伟 +3 位作者 张俊郎 杨超 黄雪莉 李怡招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0,共8页
铝电解槽大修渣废旧阴极炭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电解铝行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所在。介绍了铝电解废阴极炭中的有毒组分及有毒元素的迁移规律,重点总结了高温火法、液相浸出法和协同处理法的原理、研究现状及优缺点,并对未... 铝电解槽大修渣废旧阴极炭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电解铝行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所在。介绍了铝电解废阴极炭中的有毒组分及有毒元素的迁移规律,重点总结了高温火法、液相浸出法和协同处理法的原理、研究现状及优缺点,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 大修渣 废旧阴极炭 毒害组分 迁移 处理 原理 研究现状
下载PDF
铁锰泥制备多孔复合吸附剂及其对废水中锑的动态吸附研究
8
作者 袁雅姝 曹鹏宇 张丽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5-181,共7页
利用反冲洗铁锰泥和海藻酸钠(SA)制备了一种多孔复合吸附剂ISG,并用于吸附模拟废水中Sb(Ⅲ),探究了不同造孔材料及其添加量对除锑Sb(Ⅲ)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吸附剂填料层高度、模拟废水中Sb(Ⅲ)初始质量浓度、进液流量对动态吸附锑的影... 利用反冲洗铁锰泥和海藻酸钠(SA)制备了一种多孔复合吸附剂ISG,并用于吸附模拟废水中Sb(Ⅲ),探究了不同造孔材料及其添加量对除锑Sb(Ⅲ)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吸附剂填料层高度、模拟废水中Sb(Ⅲ)初始质量浓度、进液流量对动态吸附锑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固体NaHCO_(3)为造孔材料所制备的多孔复合吸附剂ISSG对模拟废水中Sb(Ⅲ)的去除效果最好,适宜条件下ISSG对Sb(Ⅲ)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8%,且机械强度良好;在一定范围内,吸附剂填料层高度的升高或模拟废水Sb(Ⅲ)初始质量浓度和进液流量的降低都会延长吸附穿透时间;Yoon-Nelson和Thomas模型对吸附穿透曲线拟合良好(R^(2)>0.91),可准确预测穿透时间和饱和吸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泥 固体NaHCO3 吸附剂 动态吸附
原文传递
电沉积锌用铅基阳极服役后表面结构演变研究
9
作者 袁绶章 林阳 +3 位作者 董伟 陈继园 张兴国 巢书绪 《云南冶金》 2024年第2期94-99,共6页
针对由于析氧反应的过电位对阳极氧化膜的高度依赖性,极大地影响了能耗这一问题,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光谱(EDS)、电子探针(EPMA)和X射线衍射(XRD)对Pb基阳极(阳极含量:Pb-0.5%Ag-(0.02~0.03%)Ca-(0.01~0.02%)Sr-(0.01~0.0... 针对由于析氧反应的过电位对阳极氧化膜的高度依赖性,极大地影响了能耗这一问题,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光谱(EDS)、电子探针(EPMA)和X射线衍射(XRD)对Pb基阳极(阳极含量:Pb-0.5%Ag-(0.02~0.03%)Ca-(0.01~0.02%)Sr-(0.01~0.02%)La)的表面形貌、元素分布和织构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服役后的阳极板表面出现了裂纹和大量空洞。同时还观察了阳极泥的形成可能会导致阳极表面的钝化,影响了其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铅基阳极 服役性能 表面结构
下载PDF
富钴铜冶炼渣预浸—氧压浸出工艺研究
10
作者 李硕夫 朱景和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38,共5页
铜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冶炼渣含有较多的铜、钴等有价金属,从冶炼渣中回收这些有价金属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环保意义。以Cu含量8.26%、Co含量1.52%的富钴铜冶炼渣为原料,采用预浸——氧压浸出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系统考察了酸矿比、反应温度... 铜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冶炼渣含有较多的铜、钴等有价金属,从冶炼渣中回收这些有价金属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环保意义。以Cu含量8.26%、Co含量1.52%的富钴铜冶炼渣为原料,采用预浸——氧压浸出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系统考察了酸矿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氧分压、液固比对Co、Cu、Fe浸出率浸出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3、反应温度230℃、反应时间1.5 h、酸矿比350 kg t、磨矿细度—0.074 mm占75%、氧分压0.2 MPa,在该条件下,Co、Cu、Fe浸出率分别达到98.38%、95.34%和2.07%。相较于常压浸出,该工艺能有效降低酸耗和浸液中铁离子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钴铜冶炼渣 预浸 氧压酸浸 回收
下载PDF
从铁矾渣侧吹熔炼—烟化法烟灰中回收锌镉及其净化除杂
11
作者 张佳桦 崔雅茹 +4 位作者 王国华 王正民 桂海平 李邓 李安鑫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8,共8页
研究了采用酸性浸出—硫化除杂法从铁矾渣侧吹熔炼—烟化法产出的烟灰中回收锌、镉,并选择性除去浸出液中的铜,产物用以制备镉掺杂硫化锌;在热力学分析基础上,探明了硫酸体系下锌浸出率影响因素及其浸出动力学;通过正交试验明确了各参... 研究了采用酸性浸出—硫化除杂法从铁矾渣侧吹熔炼—烟化法产出的烟灰中回收锌、镉,并选择性除去浸出液中的铜,产物用以制备镉掺杂硫化锌;在热力学分析基础上,探明了硫酸体系下锌浸出率影响因素及其浸出动力学;通过正交试验明确了各参数对硫化钠选择性除杂的影响。结果表明:烟灰中锌主要以氧化锌形式存在,其浸出过程符合混合控制,表观活化能为73.70 kJ/mol;在最佳条件下,锌浸出率达98.99%。以Na_(2)S用量为理论添加量的3.2倍,控制体系pH=2.0,铜去除率可达95.97%,同时有效保留锌、镉,实现了铜与锌、镉的选择性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灰 硫酸 浸出 选择性分离
下载PDF
液相法制备超细铂及其复合粉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谭生 孙玲 +6 位作者 万伟建 万仕豪 肖雨辰 董明雷 唐会毅 吴保安 黎学明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铂及其复合粉因具有独特的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领域。随着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高质量、快速发展,对铂及其复合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求也日益增大。综述了目前制备铂及其复合粉应用最广泛的液相法的研... 铂及其复合粉因具有独特的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领域。随着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高质量、快速发展,对铂及其复合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求也日益增大。综述了目前制备铂及其复合粉应用最广泛的液相法的研究现状,重点总结了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微乳液法、液相化学还原法的研究进展,以及各制备方法的优势及面临的问题,并对铂等贵金属超细粉体的高效制备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粉 铂复合粉 超细 液相法 制备 研究进展 展望
下载PDF
铜冶炼铼浸出渣中铋的浸出试验研究
13
作者 鲁兴武 殷勤生 +3 位作者 袁晶晶 张晓星 程亮 李俞良 《甘肃冶金》 2024年第1期64-66,共3页
采用盐酸对铼浸出渣浸出,考察了盐酸浓度、反应温度、搅拌强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Bi浸出率的影响,得到了最有利条件下Bi浸出率,在最有利条件下,Bi的浸出率可以达到95%以上,最大限度实现了Bi的回收,效益明显。
关键词 铜冶炼 铼浸出渣 BI 浸出
下载PDF
氯化焙烧-水浸法从富铷锂云母矿中提取Li、Rb
14
作者 简鹏 周义朋 +2 位作者 柯平超 龚慧纯 贺广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8,共10页
由于低铷锂云母中的Rb赋存形态差异较大,且含量低,提Rb工艺参数稳定性差,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本文以澳大利亚富铷锂云母矿为原料,采用NaCl-CaCl_(2)焙烧-水浸法进行了提取Li、Rb的试验研究,考察焙烧温度、配料比、时间和浸出液固质量... 由于低铷锂云母中的Rb赋存形态差异较大,且含量低,提Rb工艺参数稳定性差,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本文以澳大利亚富铷锂云母矿为原料,采用NaCl-CaCl_(2)焙烧-水浸法进行了提取Li、Rb的试验研究,考察焙烧温度、配料比、时间和浸出液固质量比、时间、温度对Li、Rb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富铷锂云母矿:NaCl:CaCl_(2)的质量比为1:0.6:0.4、焙烧温度为800℃、焙烧时间为1.5 h、水浸温度为25℃、液固比4:1、浸出时间15 min的条件下,Li、Rb浸出效果最佳,Li、Rb浸出率分别达87.8%和94.9%。焙砂及浸出渣的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氯化焙烧后,锂云母中的Li和Rb矿相转化为可溶性的LiCl和RbCl相,同时生成KCl和难溶物CaAl_(2)Si_(2)O_(8)、NaAlSi_(3)O_(8)、CaF_(2)。△GΘT-T和△HΘT-T关系图表明,NaCl-CaCl_(2)与碱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顺序为Rb>K>Li;矿石中的SiO_(2)与Al_(2)O_(3)参与对碱金属的氯化反应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铷锂云母 富铷锂云母 氯化焙烧 水浸
下载PDF
NH_(3)-(NH_(4))_(2)SO_(4)体系隔膜电解铜电化学研究
15
作者 杨建英 唐施阳 +2 位作者 杨平 李树超 杨建广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8,共8页
PCB板(印刷电路板)剪裁铣削渣中含有金属铜和铝,且塑料含量高,采用电化学溶解隔膜电积工艺可以实现铜的剥离并得到高品位阴极铜。该工艺具有流程短、电流效率高、产品纯度高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电化学机理尚不明确,本文以PC... PCB板(印刷电路板)剪裁铣削渣中含有金属铜和铝,且塑料含量高,采用电化学溶解隔膜电积工艺可以实现铜的剥离并得到高品位阴极铜。该工艺具有流程短、电流效率高、产品纯度高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电化学机理尚不明确,本文以PCB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含铜固废作为阳极,采用钛板为阴极,在NH_(3)-(NH_(4))_(2)SO_(4)体系中采用隔膜电解工艺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包括不同铵盐体系、氨/硫酸铵体系中不同电极、氨/硫酸铵体系不同电解液组成的电化学行为曲线以及NH_(3)-(NH_(4))_(2)SO_(4)体系电沉积铜的控制步骤、成核机理等。结果表明,氨/硫酸铵体系中电积铜的起始还原电位最低,电积时电耗较低,且该体系中氢的析出电位均较负,可避免因析出氢气降低阴极电流效率的副反应;NH_(3)-(NH_(4))_(2)SO_(4)体系中Cu^(2+)在钛电极表面的电沉积反应为不可逆过程,且为双电子一步转移过程,控制步骤为扩散控制;Cu^(2+)在钛电极上的成核机理接近于瞬时成核。该研究成果可为NH_(3)-(NH_(4))_(2)SO_(4)体系隔膜电解铜工艺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B含铜废料 NH_(3)-(NH_(4))_(2)SO_(4)-H_(2)O体系 隔膜电解 电化学机理 成核机理 控制步骤
下载PDF
湿法冶金工艺处理含铁含锌除尘灰的技术发展现状
16
作者 郭灵巧 安强 +3 位作者 罗宝龙 罗磊 林智 曾艳 《工业加热》 CAS 2024年第2期9-11,23,共4页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含铁含锌除尘灰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湿法冶金工艺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处理方法,在处理含铁含锌除尘灰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综述了含铁含锌除尘灰的来源、特性以及湿法冶金工艺在处理含铁含锌除尘灰方...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含铁含锌除尘灰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湿法冶金工艺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处理方法,在处理含铁含锌除尘灰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综述了含铁含锌除尘灰的来源、特性以及湿法冶金工艺在处理含铁含锌除尘灰方面的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各种浸出方法的原理、特点及优缺点。剖析了湿法冶金工艺在处理含铁含锌除尘灰的挑战与对策,最后,探讨了湿法冶金工艺在处理含铁含锌除尘灰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指出了绿色环保技术、高效资源利用技术、跨学科综合研究及工业化应用与示范等方面的发展方向。以了解当前技术水平,为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冶金工艺 含铁含锌除尘灰 浸出方法 技术发展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剪切强化碳化法制备电池级碳酸锂工艺研究
17
作者 张艳 杨建广 +4 位作者 范晓彬 刘将 苏安邦 朱强 唐施阳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4,共6页
针对传统碳化分解法制备电池级碳酸锂存在生产周期长、二氧化碳利用率低、杂质含量难以达到电池级碳酸锂标准等问题,以低品位锂云母矿石浸出液为原料,研究了碳酸钠沉锂—剪切碳化—离子交换—加热分解工艺制备电池级碳酸锂。结果表明:... 针对传统碳化分解法制备电池级碳酸锂存在生产周期长、二氧化碳利用率低、杂质含量难以达到电池级碳酸锂标准等问题,以低品位锂云母矿石浸出液为原料,研究了碳酸钠沉锂—剪切碳化—离子交换—加热分解工艺制备电池级碳酸锂。结果表明:在温度30℃、液固体积质量比25/1、二氧化碳通入速率0.5 L/min、剪切转速6000 r/min条件下,钙、镁、锰去除率分别达97.26%、81.82%、95.73%。剪切辅助碳化法可显著提升碳化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节省70%以上CO 2气体,更有利于制得电池级碳酸锂。所制备碳酸锂符合电池级碳酸锂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水提锂 剪切强化 碳化分解法 制备 电池级碳酸锂
下载PDF
湿法磷酸脱氟工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18
作者 哀鹏鹏 彭朝凯 +3 位作者 刘成龙 陈迎新 翁孝卿 李洪强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4,共6页
阐述了氟对湿法磷酸生产工艺的影响,综述了针对湿法磷酸的主要脱氟工艺的原理、应用现状及优缺点。指出了目前湿法磷酸脱氟工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湿法磷酸中氟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湿法 磷酸 脱氟 去除 回收 现状 进展 发展方向
下载PDF
用铁矾渣吸附去除废水中Mo(Ⅵ)试验研究
19
作者 曾军 王夏 +5 位作者 李昕 张忠培 吴艳喆 彭慧 谢雪珍 叶有明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5,共6页
研究了以锌浸出液沉铁后的铁矾渣为吸附材料去除废水中Mo(Ⅵ),考察了模拟废水初始pH和Mo(Ⅵ)初始质量浓度、铁矾渣用量、吸附时间对铁矾渣吸附Mo(Ⅵ)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在废水中Mo(Ⅵ)初始质量浓度40 mg/L、pH=3.0、... 研究了以锌浸出液沉铁后的铁矾渣为吸附材料去除废水中Mo(Ⅵ),考察了模拟废水初始pH和Mo(Ⅵ)初始质量浓度、铁矾渣用量、吸附时间对铁矾渣吸附Mo(Ⅵ)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在废水中Mo(Ⅵ)初始质量浓度40 mg/L、pH=3.0、吸附剂用量1.0 g/L、吸附时间240 min条件下,铁矾渣对Mo(Ⅵ)的吸附量可达13.21 mg/g;铁矾渣对废水中Mo(Ⅵ)的吸附过程更适合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属于化学吸附;铁矾渣吸附钼过程更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吸附过程属于单层分子吸附。该法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有望实现废渣高值化循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矾渣 吸附 去除 废水 动力学 机制
下载PDF
焦炭还原焙烧锰矿制备硫酸锰及其机理
20
作者 谢济运 黎桂昌 +1 位作者 叶有明 马皓皓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1,共6页
以非洲进口锰矿为原料,焦炭为还原剂,进行还原焙烧、硫酸浸出制备硫酸锰溶液。探究焦炭配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锰还原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并对焙烧反应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及对浸出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焙... 以非洲进口锰矿为原料,焦炭为还原剂,进行还原焙烧、硫酸浸出制备硫酸锰溶液。探究焦炭配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锰还原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并对焙烧反应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及对浸出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焙烧条件为:焦炭配比15%、800℃焙烧60 min,锰的还原率达到97.84%。焙烧体系反应都是自发进行的,表观活化能为22.4586 kJ/ mol,且浸出过程受内扩散控制,动力学方程为:1-2 x/ 3-(1-x)^(2/3)=8.48exp(-22458.6/RT)×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 焦炭 焙烧还原 热力学 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