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7篇文章
< 1 2 1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型稀土精矿低温浓硫酸焙烧-水浸过程有价元素的浸出行为
1
作者 邓永春 王亮 +6 位作者 辛文彬 沈成 李文博 张小龙 姜银举 李健飞 李龙博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针对高温浓硫酸焙烧工艺处理混合型稀土精矿时存在酸用量大、有酸性气体逸出和放射性渣难处理等问题,开发了低温浓硫酸焙烧-水浸工艺,系统研究了焙烧时间、焙烧温度、酸矿比以及铁磷比对混合型稀土精矿中各元素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针对高温浓硫酸焙烧工艺处理混合型稀土精矿时存在酸用量大、有酸性气体逸出和放射性渣难处理等问题,开发了低温浓硫酸焙烧-水浸工艺,系统研究了焙烧时间、焙烧温度、酸矿比以及铁磷比对混合型稀土精矿中各元素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焙烧时间60 min、焙烧温度300℃、酸矿比2.0、不调铁磷比的条件下,RE和Th浸出率分别达94.34%、95.05%,显著减少了放射性废渣的生成,但浸出液静置后会有白色沉淀生成,造成浸出液中RE和Th含量下降;通过加入Fe_(2)O_(3)调控焙烧原料中铁磷比至3.0,RE、Th浸出率分别为94.80%、71.20%,有效抑制了浸出液中焦磷酸稀土的析出。结合热力学分析可知,低温(≤300℃)条件下,硫酸与稀土矿物的反应更易进行,且能抑制SO_(2)、SO_(3)酸性气体的排放。相较于高温浓硫酸焙烧法,低温浓硫酸焙烧工艺兼具环境友好性与资源高效性,为混合型稀土精矿绿色提取提供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稀土精矿 低温浓硫酸焙烧 水浸 铁磷比
原文传递
钕铁硼废料和抛光粉废粉中稀土的联合回收工艺研究
2
作者 牟保畏 王丽 +2 位作者 雍胜利 李红霞 郭晶晶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7,共7页
从钕铁硼废料和抛光粉废粉中回收稀土时,存在试剂耗量大、处理成本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利用钕铁硼废料中铁的还原性,研究了采用联合工艺回收2种废料中的稀土。结果表明:先用6 mol/L盐酸溶解钕铁硼废料,再向酸解液中加入稀土质量1.2... 从钕铁硼废料和抛光粉废粉中回收稀土时,存在试剂耗量大、处理成本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利用钕铁硼废料中铁的还原性,研究了采用联合工艺回收2种废料中的稀土。结果表明:先用6 mol/L盐酸溶解钕铁硼废料,再向酸解液中加入稀土质量1.2倍的草酸,铁沉淀率为7.87%,而稀土沉淀率可达96.51%,稀土沉淀物经焙烧可得稀土总量为94.26%的氧化物;向沉淀后液中加入6 mol/L盐酸,用于从抛光粉废粉中还原浸出稀土,在抛光粉废粉与沉淀后液质量体积比为3 g/6 mL、盐酸与沉淀后液体积比为7/6、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0 min条件下,抛光粉废粉中稀土平均浸出率可达82.41%,浸出的稀土经草酸沉淀、焙烧,所得氧化物的稀土总量为98.04%。该工艺可实现对2种废料中稀土的联合回收,显著降低稀土废料的处理成本,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钕铁硼废料 抛光粉废粉 酸浸 稀土 联合回收
下载PDF
湿法工艺回收钕铁硼废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3
作者 王晓东 张晓伟 +3 位作者 郭峰 李健飞 邓楚璇 王双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2,共10页
钕铁硼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有超过30%的稀土金属转移到废料中,导致钕铁硼废料未能得到有效利用,而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钕铁硼废料的绿色回收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回收钕铁硼废料的湿法工艺研究现状,包括酸... 钕铁硼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有超过30%的稀土金属转移到废料中,导致钕铁硼废料未能得到有效利用,而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钕铁硼废料的绿色回收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回收钕铁硼废料的湿法工艺研究现状,包括酸浸法、沉淀法、溶剂萃取法、碱分解法、离子液体回收法、水解法及微生物分解法等多种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同时指出了当前研究面临的技术难点,最后提出了未来钕铁硼废料回收利用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稀土资源二次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钕铁硼 废料 稀土 湿法 回收 研究现状 发展方向
下载PDF
基于YOLOv8算法的稀土熔盐电解槽炉面温度监测研究
4
作者 侯伟 黄金堤 +1 位作者 李明周 李静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1,共8页
电解温度与稀土熔盐电解槽电流效率、炉体寿命紧密相关,然而热电偶测温、红外热成像等测量方法受电解车间高温强腐蚀环境影响难以实时检测。基于YOLOv8算法对熔盐电解槽炉面温度进行预测。首先,通过高温试验炉自制温度数据集并基于YOLOv... 电解温度与稀土熔盐电解槽电流效率、炉体寿命紧密相关,然而热电偶测温、红外热成像等测量方法受电解车间高温强腐蚀环境影响难以实时检测。基于YOLOv8算法对熔盐电解槽炉面温度进行预测。首先,通过高温试验炉自制温度数据集并基于YOLOv8算法训练获得温度区间分类模型;其次,采用图像灰度与温度关系式重建炉面图像温度云图;最后,基于YOLOv8-SSW算法构建了炉面温度图像识别模型,其预测准确率为93.4%,可用于电解槽炉面温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熔盐电解槽 温度检测 YOLOv8 目标分类
下载PDF
赤铁矿分离法回收钕铁硼废料
5
作者 吴金玲 阳启华 +1 位作者 王日 张文娟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39,共7页
从钕铁硼废料中高效回收稀土是缓解稀土资源紧张局势的重要途径。目前,从钕铁硼废料中回收稀土的难点在于稀土与铁的深度分离。利用赤铁矿除铁法分离钕铁硼废料中的Fe,达到稀土与Fe深度分离的目的。针对影响稀土浸出率及稀土与铁分离效... 从钕铁硼废料中高效回收稀土是缓解稀土资源紧张局势的重要途径。目前,从钕铁硼废料中回收稀土的难点在于稀土与铁的深度分离。利用赤铁矿除铁法分离钕铁硼废料中的Fe,达到稀土与Fe深度分离的目的。针对影响稀土浸出率及稀土与铁分离效果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考察。结果表明:在氧化剂NaNO_(3)用量60 mg/g原料,HCl用量0.663 mL/g,浸出温度180℃,浸出时间3 h,液固比2.5 mL/g,搅拌速度300 r/min的条件下,REO和镨钕浸出率分别为95.91%、97.99%,酸浸液铁与稀土的浸出选择性s(Fe2O_(3)/REO)为4.37%。XRD及SEM结果显示酸浸渣主要成分为过滤性能良好的赤铁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钕铁硼废料 赤铁矿法 稀土 深度分离
下载PDF
稀土冶金含氟废酸诱导结晶制备轻稀土氟化物的关键技术研究
6
作者 高婷 崔建国 +6 位作者 徐萌 张升强 陈禹夫 蔚腊先 李雪菲 高海娟 侯晓玲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70,共13页
针对稀土这一战略性资源及其共存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鉴于白云鄂博特色产业对高丰度轻稀土与功能性氟化物的迫切需求,以稀土冶炼、稀土金属电解等行业普遍存在的低浓度含氟废酸为研究对象,研究开发了酸碱介质循环诱导结晶技术,并根据... 针对稀土这一战略性资源及其共存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鉴于白云鄂博特色产业对高丰度轻稀土与功能性氟化物的迫切需求,以稀土冶炼、稀土金属电解等行业普遍存在的低浓度含氟废酸为研究对象,研究开发了酸碱介质循环诱导结晶技术,并根据反应动力学原理及模板效应,设计诱导结晶稀土氟化物微观模型,综合考察了温度、浓度、瞬间相对物质的量、酸度等工艺条件对合成晶型稀土氟化物的影响规律,揭示了氟与诱导剂、稀土的晶化化合与置换机制,解决了液相合成稀土氟化物胶状沉淀的关键科学问题。整套技术能实现共伴生氟资源高值化利用,保障共伴生氟资源作为战略性矿产资源萤石的重要补充,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废酸 诱导结晶 稀土氟化物 制备
下载PDF
Nd(Ⅲ)离子在Ni基电极微区扫描电化学显微研究
7
作者 解成 彭军军 +1 位作者 王旭 廖春发 《江西冶金》 2025年第2期147-152,共6页
探索Nd(Ⅲ)离子在活性电极表面原位还原机制对优化熔盐电解制备Pr-Nd合金工艺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技术(SECM)与计时电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产生-收集模式原位分析Nd(Ⅲ)离子在不同电位条件下Ni... 探索Nd(Ⅲ)离子在活性电极表面原位还原机制对优化熔盐电解制备Pr-Nd合金工艺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技术(SECM)与计时电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产生-收集模式原位分析Nd(Ⅲ)离子在不同电位条件下Ni阴极基体微区的电流响应及形核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施加在Ni阴极基体表面电位在-0.6~-1.0 V (vs.Ag/AgCl)范围内负移,表面活性位点逐渐增多且分布更均匀,电流峰强度最高值由低于0.003μA逐渐增大至0.004μA。水溶液体系中激活的Nd(Ⅲ)离子在Ni阴极表面的二维形核区域不断增大,三维形核活性位点也不断增加且均匀分布。Nd(Ⅲ)离子在Ni基电极表面的主要形核方式为瞬时形核,Nd(Ⅲ)离子扩散系数约为8.57×10^(-9)m^(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Ⅲ)离子 扫描电化学显微分析 计时电流法 产生-收集模式 扩散系数
下载PDF
赤铁矿对低浓度稀土废水的吸附行为
8
作者 刘普杰 龚仕林 +4 位作者 鲍明成 杨润 甘丽梅 黄莉 陈金发 《江西冶金》 2025年第2期153-160,共8页
在稀土矿的提取、冶炼、分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低浓度稀土废水,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妥善回收处理,不仅造成稀土资源的浪费,也将导致环境污染等问题。本研究以低浓度稀土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吸附实验研究了赤铁矿对镧(La)离子和钇(Y)离子... 在稀土矿的提取、冶炼、分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低浓度稀土废水,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妥善回收处理,不仅造成稀土资源的浪费,也将导致环境污染等问题。本研究以低浓度稀土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吸附实验研究了赤铁矿对镧(La)离子和钇(Y)离子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当pH=5、温度为25℃、稀土溶液浓度为2.0 mmol/L时,吸附30 min,La的吸附量为0.073 mmol/g,吸附效率达到93.38%;吸附240 min,Y的吸附量为0.041 mmol/g,吸附效率为50.13%。延长吸附时间、升高吸附温度、提高稀土溶液浓度和抗坏血酸浓度都能提高赤铁矿对稀土元素的吸附量。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等检测结果表明,赤铁矿吸附稀土元素后形成了Fe-OH键,稀土离子与-OH络合吸附在赤铁矿表面。本研究对吸附法处理低浓度稀土废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绿色高效回收处理低浓度稀土废水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稀土废水 吸附 赤铁矿 回收
下载PDF
稀土硫酸焙烧烟气中H_(2)S的产生机制研究
9
作者 孟玉琴 尹亮 +3 位作者 杨锦锋 邓可华 马永宏 黄伟军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1-272,共12页
混合稀土高温硫酸焙烧时,烟气成分复杂,现有烟气处理系统对H_(2)S气体未能有效处理。基于此,考察硫酸与黄铁矿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与H_(2)S的生成机理。浓硫酸在还原条件下H_(2)S与SO_(2)的生成量随着温度下降、流量与气体中氧含量减少... 混合稀土高温硫酸焙烧时,烟气成分复杂,现有烟气处理系统对H_(2)S气体未能有效处理。基于此,考察硫酸与黄铁矿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与H_(2)S的生成机理。浓硫酸在还原条件下H_(2)S与SO_(2)的生成量随着温度下降、流量与气体中氧含量减少而增加,但是SO_(3)生成条件与H_(2)S、SO_(2)的相反,因此为有效控制硫酸生成H_(2)S的量,应提高供气量、降低反应温度与增加气体中氧含量。降低反应温度或增加空气流量会降低炉内温度,导致稀土矿物与钍矿物反应不彻底,得不到目标矿相。因此,在生产中可以适当提高鼓风中氧气含量,即富氧鼓风,可有效避免硫酸还原生成H_(2)S的现象。室温下黄铁矿与稀硫酸生成硫酸亚铁、硫磺及硫化氢气体;在使用浓硫酸时,黄铁矿生成硫酸铁、二氧化硫、单质硫,没有产生硫化氢气体,这主要是由于浓硫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空气气氛下硫化铁、浓硫酸与碳混合物在500℃反应,生成磁铁矿与硫化氢,而在富氧空气中仍然生成硫化氢、氧化铁。因此,在还原剂存在的条件下减少原料中黄铁矿的含量可有效减少H_(2)S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焙烧烟气 硫化氢 氧含量 硫酸 黄铁矿
下载PDF
CL-P507树脂对La(Ⅲ)和Zn(Ⅱ)的吸附行为研究
10
作者 刘帅峰 刘培 +5 位作者 来鹏飞 黄龙 郭浩然 冯伟航 聂华平 张小林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0,共9页
采用萃淋树脂吸附法提纯稀土时,稀土与非稀土杂质之间深度分离存在一定困难。针对该问题,采用静态法研究了CL-P507树脂对La^(3+)和Zn^(2+)的吸附规律,考察了吸附时间、料液pH、温度对CL-P507树脂吸附Zn^(2+)和La^(3+)的影响,分析了Zn^(... 采用萃淋树脂吸附法提纯稀土时,稀土与非稀土杂质之间深度分离存在一定困难。针对该问题,采用静态法研究了CL-P507树脂对La^(3+)和Zn^(2+)的吸附规律,考察了吸附时间、料液pH、温度对CL-P507树脂吸附Zn^(2+)和La^(3+)的影响,分析了Zn^(2+)和La^(3+)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探讨了Zn^(2+)和La^(3+)在吸附过程的分离迁移规律。结果表明:CL-P507树脂的磷酸功能基中的H^(+)会参与吸附反应,当料液pH=4.0、La^(3+)和Zn^(2+)吸附时间分别为8、15 min时均可达到吸附平衡,静态平衡吸附量分别达0.0989、0.1534 mmol/g;CL-P507树脂对La^(3+)、Zn^(2+)的吸附反应均为吸热过程,且均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受化学反应控制。研究结果可为稀土与非稀土杂质的深度分离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P507树脂 吸附 稀土 La(Ⅲ) Zn(Ⅱ)
下载PDF
废弃钕铁硼磁体稀土元素回收工艺研究现状及展望
11
作者 董静静 石俊杰 +3 位作者 邱玉超 陈东 侯长乐 李建中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1,共12页
本文以典型钕铁硼磁体的成分及物相特征为基础,阐述了国内外钕铁硼废料回收工艺的发展现状,其中,直接回收工艺能耗低、环境友好,但其仅适用于结构保存相对完整的钕铁硼磁体废料;湿法工艺可以有效提取钕铁硼磁体废料中的稀土和铁等元素,... 本文以典型钕铁硼磁体的成分及物相特征为基础,阐述了国内外钕铁硼废料回收工艺的发展现状,其中,直接回收工艺能耗低、环境友好,但其仅适用于结构保存相对完整的钕铁硼磁体废料;湿法工艺可以有效提取钕铁硼磁体废料中的稀土和铁等元素,但流程相对复杂、耗酸量大,且会产生二次废酸废碱;火法回收工艺流程短,适合大规模操作,但存在耗能高,稀土元素回收率相对较低的问题;联合工艺克服了湿法和火法工艺的缺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未来钕铁硼回收工艺的开发应着重解决现行技术存在的资源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也应加大基础相变热力学数据库及有价金属微观迁移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兼顾非稀土金属的循环高值利用,促进钕铁硼回收产业朝着绿色化、低成本、短流程、高收率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钕铁硼磁体废料 回收工艺 热力学数据库 反应动力学 绿色低碳
下载PDF
Highly Efficient and Precise Rare-Earth Elements Separation and Recycling Process in Molten Salt
12
作者 Hang Hua Kouji Yasuda +1 位作者 Yutaro Norikawa Toshiyuki Nohira 《Engineering》 2025年第2期165-173,共9页
Owing to the worldwide trend towards carbon neutrality,the number of Dy-containing heat-resistant Nd magnets used for wind power generation and electric vehicles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exponentially.However,rare eart... Owing to the worldwide trend towards carbon neutrality,the number of Dy-containing heat-resistant Nd magnets used for wind power generation and electric vehicles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exponentially.However,rare earth(RE)elements(especially Dy)are unevenly distributed globally.Therefore,an environmental-friendly recycling method for RE elements with a highly precise separation of Dy and Nd from end-of-life magnets is required to realize a carbon-neutral society.As an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hydrometallurgical RE separation techniques with a high environmental load,we designed a novel,highly efficient,and precise process for the separation and recycling of RE elements from magnet scrap.As a result,over 90%of the RE elements were efficiently extracted from the magnets using MgCl_(2)and evaporation loss was selectively suppressed by adding CaF_(2).The extracted RE elements were electrolytically separated based on the formation potential differences of the RE alloys.Nd and Dy metals with purities greater than 90%were estimated to be recovered at rates of 96%and 91%,respectively.Almost all the RE in the scraps could be separated and recycled as RE metals,and the byproducts were easily removed.Thus,this process is expected to be used on an industrial scale to realize a carbon-neutral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dymium magnet scrap Rare-earth separation DYSPROSIUM Molten salt Electrochemical formation
下载PDF
Enhanced separation of yttrium,erbium and thulium with P507 induced by complexation kinetics of DTPA
13
作者 Na SUI Shu-kai MIAO +3 位作者 Hao SHEN Kai-hui CUI Jia-qi WANG Kun HUANG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25年第4期1338-1349,共12页
Based on a non-equilibrium kinetic extraction technique,the complexation kinetics of 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DTPA)with rare earth(RE)ions was investigated with different adding sequences of DTPA.The result... Based on a non-equilibrium kinetic extraction technique,the complexation kinetics of 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DTPA)with rare earth(RE)ions was investigated with different adding sequences of DTPA.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eparation factors ofβTm/Er andβY/Er were higher when adding DTPA at the start of extraction than those before extraction.The extraction order for Y,Er and Tm was Tm>Y>Er.The root of discrepancy in complexation kinetics of Y,Er and Tm ions with DTPA and the enhanced kinetic separation mechanism were elucidated from the forward complex formation and reverse dissociation rates by the stopped-flow spectrophotometric technique.The apparent complexation rate constants began to decrease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aqueous pH,whil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TPA concentration.The emergence of extraction priority order as Tm>Y>Er was verified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ed reaction kinetic constants of Y,Er and Tm at different pH val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earths extraction complexation kinetics 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DTPA) stopped-flow spectrophotometric technique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矿堆浸池设计流程及关键参数取值
14
作者 邓怿 洪本根 +2 位作者 邱文锦 黄豪 刘文利 《福建冶金》 2025年第2期5-8,共4页
针对现有堆浸工艺易出现浸矿盲区和浸矿剂利用率低的问题,本文总结前期堆浸经验,给出了堆浸池选址、建设的工作要求和关键参数的取值,提出了堆浸工艺浸矿剂用量合理确定的方法,其中矿池堆方量、单个集液区面积、入堆矿土含水率三个参数... 针对现有堆浸工艺易出现浸矿盲区和浸矿剂利用率低的问题,本文总结前期堆浸经验,给出了堆浸池选址、建设的工作要求和关键参数的取值,提出了堆浸工艺浸矿剂用量合理确定的方法,其中矿池堆方量、单个集液区面积、入堆矿土含水率三个参数尤为重要,应分别取30000~80000 m^(3)、600~900 m^(2)和小于17%。本文可以为堆浸工艺高效提取离子型稀土矿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 堆浸工艺 堆方量 集液区面积 含水率
下载PDF
稀土冶炼分离过程中环境影响的评估与控制研究
15
作者 何琪光 李飞龙 曾琳 《冶金与材料》 2025年第2期49-51,共3页
中国是稀土资源生产大国,稀土资源对工业生产至关重要,被称为“工业黄金”。但稀土资源在开采和冶炼分离过程中都会对周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污染。文章开展相关研究实验,针对稀土冶炼分离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环境影响进行评估,通过研究提... 中国是稀土资源生产大国,稀土资源对工业生产至关重要,被称为“工业黄金”。但稀土资源在开采和冶炼分离过程中都会对周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污染。文章开展相关研究实验,针对稀土冶炼分离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环境影响进行评估,通过研究提出一系列环境影响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冶炼分离 环境影响 评估实验 控制方法 LCA生命周期评价法
下载PDF
基于RSM--BBD的黏土矿物膨胀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16
作者 王广帅 张君蕊 李根 《福建冶金》 2025年第2期48-52,共5页
为研究乙酸铵浓度、浸取温度、乙酸铵溶液pH三种因素对黏土矿物膨胀率的敏感性,以福建某稀土矿山全风化层稀土样品为试验材料,利用智能膨胀仪,基于RSM-BBD法设计了17组试验方案,建立三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与黏土矿物膨胀率之间的响应面回... 为研究乙酸铵浓度、浸取温度、乙酸铵溶液pH三种因素对黏土矿物膨胀率的敏感性,以福建某稀土矿山全风化层稀土样品为试验材料,利用智能膨胀仪,基于RSM-BBD法设计了17组试验方案,建立三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与黏土矿物膨胀率之间的响应面回归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研究了三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黏土矿物膨胀率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浸取温度对黏土矿物膨胀率敏感性最大,黏土矿物膨胀率随乙酸铵浓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乙酸铵溶液在pH为6时黏土矿物的膨胀率最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酸铵浓度0.204 mol/L,浸取温度20.122℃、乙酸铵溶液pH为6.103,该条件下,黏土矿物膨胀率的预测值为3.232%,实际黏土矿物膨胀率为3.368%,与预测值相差较小,表明采用RSM-BBD法建立的模型对黏土矿物膨胀率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矿 膨胀 响应曲面法 交互作用
下载PDF
高纯铟冶炼工艺研究
17
作者 韦明磊 《冶金与材料》 2025年第3期1-3,共3页
高纯铟作为一种珍贵的稀有金属元素,在半导体材料、液晶显示屏制造,以及高端光学器件等多个高科技领域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潜力。当前高纯铟的冶炼主要通过精炼工艺实现,采取电解精炼、区域熔炼、真空蒸馏等方法去除杂质,提升铟的纯度。... 高纯铟作为一种珍贵的稀有金属元素,在半导体材料、液晶显示屏制造,以及高端光学器件等多个高科技领域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潜力。当前高纯铟的冶炼主要通过精炼工艺实现,采取电解精炼、区域熔炼、真空蒸馏等方法去除杂质,提升铟的纯度。文章对现有高纯铟冶炼工艺原理和流程,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新技术探索和工艺优化,以期进一步提高高纯铟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市场对高纯度铟元素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铟 冶炼工艺 工艺优化
下载PDF
通过氯化作用富集稀土精矿中钍和铈的研究
18
作者 王珂 张丽奇 +2 位作者 张旭 杨育圣 赵增武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5,39,共9页
通过MgCl_(2)和AlCl_(3)与稀土精矿的反应热力学计算、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等,比较了MgCl_(2)和AlCl_(3)的氯化能力,测定了白云鄂博稀土精矿与MgCl_(2)和AlCl_(3)反应产物的物相组成和产物经过... 通过MgCl_(2)和AlCl_(3)与稀土精矿的反应热力学计算、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等,比较了MgCl_(2)和AlCl_(3)的氯化能力,测定了白云鄂博稀土精矿与MgCl_(2)和AlCl_(3)反应产物的物相组成和产物经过水浸后滤液中稀土和钍的含量,并研究了MgCl_(2)和AlCl_(3)对稀土氧化物(La_(2)O_(3)、CeO_(2)、Nd_(2)O_(3)、Pr6O11等)和ThO_(2)的氯化作用,以及对钍和铈的富集效果。结果表明,AlCl_(3)对稀土精矿的氯化能力大于MgCl_(2),但反应产物中有氟化稀土和磷酸稀土形成,无法实现铈和钍的有效富集。利用焙烧-浸出法分离白云鄂博稀土精矿中稀土和钍的最佳条件为:稀土精矿中RE与MgCl_(2)的物质的量之比1∶1.3、焙烧时间4 h、焙烧温度700℃、水浸时间1 h。在此条件下,钍的富集率达到82.5%,铈的富集率达到9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精矿 焙烧 浸出 氯化 MgCl_(2) AlCl_(3)
原文传递
碱溶脱硅联用机械化学提取法回收高铝粉煤灰中稀土元素
19
作者 张东晖 邢明飞 +2 位作者 吴小芳 董丽丽 张帆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69,共9页
采用碱溶脱硅联用机械化学提取法回收高铝粉煤灰(HAFA)中稀土元素(REEs),并同步获得高附加值富铝残渣。研究结果表明,HAFA中REEs主要富集在玻璃相中。碱溶脱硅工艺可以在温和条件下高效选择性溶解HAFA中玻璃相(保留富含铝的莫来石-刚玉... 采用碱溶脱硅联用机械化学提取法回收高铝粉煤灰(HAFA)中稀土元素(REEs),并同步获得高附加值富铝残渣。研究结果表明,HAFA中REEs主要富集在玻璃相中。碱溶脱硅工艺可以在温和条件下高效选择性溶解HAFA中玻璃相(保留富含铝的莫来石-刚玉相),并将REEs释放到NaOH溶液中转变成稀土氢氧化物沉淀。之后采用EDTA作为浸提剂,通过机械化学提取法高效、快速提取脱硅残渣中的REEs。在最佳浸提工艺条件下,La、Ce、Pr和Nd的提取效率分别为85.99%、83.30%、82.03%和88.71%,同时获得富铝渣(Al2O3质量分数为68.23%;Al/Si=2.52)。研究结果为HAFA绿色、高附加值回收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铝粉煤灰 碱预脱硅 稀土元素回收 机械化学提取 EDTA
下载PDF
氧化镧在稀土氟化物熔盐体系中的溶解过程
20
作者 谭明阳 彭栩堃 +4 位作者 陈淑梅 李强 廖春发 赖晨妍 郭宇萍 《江西冶金》 2025年第2期97-102,共6页
明晰熔盐中氧化镧的溶解过程有助于电解过程电解质的选择和进料速度的控制。本研究采用物相分析与热分析方法探究了La_(2)O_(3)在LiF-LaF_(3)熔盐中的溶解机制,采用透明电解装置对La_(2)O_(3)在熔盐中的溶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a... 明晰熔盐中氧化镧的溶解过程有助于电解过程电解质的选择和进料速度的控制。本研究采用物相分析与热分析方法探究了La_(2)O_(3)在LiF-LaF_(3)熔盐中的溶解机制,采用透明电解装置对La_(2)O_(3)在熔盐中的溶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a_(2)O_(3)在熔融盐中的溶解包括物理溶解和化学溶解,溶解过程表现为吸热;在LiF-LaF3熔盐中,LiF与LaF_(3)反应生成LaF_(2),La_(2)O_(3)溶解于LiF-LaF_(3)熔盐中会生成Li La O2和La 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相分析 溶解过程 氧化镧 LiF-LaF_(3)熔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