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F-LBM耦合模型下Al-Cu合金的枝晶生长和气泡形成
1
作者 朱昶胜 雷瑶 +2 位作者 雷鹏 高梓豪 赵博睿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6,共8页
基于Shan-Chen多相流的格子玻尔兹曼方法模拟复杂多相流系统,探索气泡在液相中的生长和运动.研究了Al-4.0wt.%Cu合金在凝固过程中枝晶与气泡的相互作用,各向异性对凝固组织的影响以及枝晶与气泡共存时溶液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定... 基于Shan-Chen多相流的格子玻尔兹曼方法模拟复杂多相流系统,探索气泡在液相中的生长和运动.研究了Al-4.0wt.%Cu合金在凝固过程中枝晶与气泡的相互作用,各向异性对凝固组织的影响以及枝晶与气泡共存时溶液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定向凝固枝晶生长模型中,气泡先在枝晶底部析出,压差导致气泡上升,流动的过程中会与枝晶产生相互作用且会出现气泡合并与消失的情况,在枝晶间密集通道处大气泡会变成蠕虫形状.模拟区域的高长比会影响枝晶和气泡的生长情况,当高长比较小时更容易产生短而小的气泡,高长比较大时更容易产生蠕虫状气泡.在等轴枝晶生长模型中,气泡在枝晶间析出,随着枝晶的生长,气泡同样会发生合并与消失的情况,并且在受到挤压时发生形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场模拟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气泡 Al-4.0wt.%Cu合金
下载PDF
非(001)晶面促进激光单晶熔凝过程中柱状晶外延生长
2
作者 王雷 何峰 +2 位作者 王志军 李俊杰 王锦程 《铸造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288-292,共5页
当激光熔池内的柱状枝晶沿着熔池边界外延生长时,其方向并不严格平行于温度梯度,而是选择与基体一致的择优方向生长,因此基体取向可以影响柱状晶的外延生长行为。在使用激光金属成型/沉积技术修复昂贵的单晶部件时,需要考虑这一特性。... 当激光熔池内的柱状枝晶沿着熔池边界外延生长时,其方向并不严格平行于温度梯度,而是选择与基体一致的择优方向生长,因此基体取向可以影响柱状晶的外延生长行为。在使用激光金属成型/沉积技术修复昂贵的单晶部件时,需要考虑这一特性。现有研究已经实现了(001)晶面上的柱状晶完全外延生长进而获得完整单晶。然而由于叶片形状复杂,实际修复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不同取向表面。论文对(001)和非(001)取向表面修复过程中的杂晶形成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数值计算获得了控制微观组织的局部凝固变量,并将杂晶晶粒的体积分数作为量化单晶完整性指数。结果表明,与(001)晶面相比,多数非(001)晶面可以促进柱状晶的外延生长,进而获得更好的单晶完整性,实验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结论。分析显示不同枝晶生长区域的边界是杂晶形成敏感区,两种晶面的差异在于边界数目及其位置。研究结果可以优化修复和制造应用中的沉积方向和激光加工窗口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高温合金 激光修复 晶区分布 杂晶形成
原文传递
温度和应变幅对亚稳奥氏体不锈钢S321低周疲劳行为的影响
3
作者 何国球 黎若芸 +2 位作者 周志强 廖逸平 刘胤孚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4-610,共7页
在室温和650℃的环境下对S321、S321H不锈钢进行了0.5%、0.7%、0.9%应变幅下的低周疲劳试验,并在室温下对S321和S321H开展了多个寿命点的疲劳加载历史试验,结合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测算形变诱发马氏体的含量。结果表明:形变诱发马氏体的... 在室温和650℃的环境下对S321、S321H不锈钢进行了0.5%、0.7%、0.9%应变幅下的低周疲劳试验,并在室温下对S321和S321H开展了多个寿命点的疲劳加载历史试验,结合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测算形变诱发马氏体的含量。结果表明:形变诱发马氏体的生成会导致奥氏体钢持续循环硬化,室温下合金在初次硬化后继续二次硬化,而在650℃下没有形变诱发马氏体生成,合金在初次硬化后进入循环稳定阶段。循环过程中,碳含量越低,形变诱发马氏体含量越多,合金的循环硬化程度更高。两种温度下,两种材料的疲劳寿命在低应变幅下都相差不大,应变幅越大,两种材料的疲劳寿命相差越大,因此,可以考虑服役条件为低应变幅时使用S321不锈钢代替S321H不锈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周疲劳行为 S321不锈钢 S321H不锈钢 形变诱发马氏体 碳含量 温度
下载PDF
镍基粉末高温合金的热力学相图计算
4
作者 鞠庆红 成博源 王浩 《铸造工程》 2024年第3期33-37,共5页
相图计算可以为多元合金热处理工艺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利用Thermo-Calc软件对三种不同Al、Ti含量的镍基粉末高温合金进行了相图计算,得出三种合金在400~1400℃下平衡相的类型、组成和存在温度范围。研究了不同Al、Ti元素含量对... 相图计算可以为多元合金热处理工艺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利用Thermo-Calc软件对三种不同Al、Ti含量的镍基粉末高温合金进行了相图计算,得出三种合金在400~1400℃下平衡相的类型、组成和存在温度范围。研究了不同Al、Ti元素含量对合金相组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Al、Ti含量的增加会抑制μ相的析出,使μ相的析出温度降低,但会促进σ相的析出,提高σ相的析出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高温合金 相图计算 γ′相 碳化物 Μ相 Σ相
下载PDF
Al-Cu-Li合金热变形特性与位错密度模型构建
5
作者 江余鹏 夏润泽 +2 位作者 杜瑞博 龚莉铭 王佳林 《铝加工》 CAS 2024年第2期32-37,共6页
通过等温压缩试验,研究热轧态Al-Cu-Li合金在温度为390~480℃、应变速率为0.01~1s^(-1)下的流变行为。基于热压缩流动应力数据构建了峰值应力Arrhenius本构模型,其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AARE)为4.612%。基于该模型数据,采用K-M模型以及Tay... 通过等温压缩试验,研究热轧态Al-Cu-Li合金在温度为390~480℃、应变速率为0.01~1s^(-1)下的流变行为。基于热压缩流动应力数据构建了峰值应力Arrhenius本构模型,其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AARE)为4.612%。基于该模型数据,采用K-M模型以及Taylor关系式建立了耦合温度、应变速率、峰值应力、峰值应变的位错密度模型。该模型AARE值为5.926%,具有较高精度,为准确描述Al-Cu-Li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的位错密度演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LI合金 热变形 本构模型 位错密度模型
下载PDF
超高强度钢螺栓断裂失效分析
6
作者 唐元超 胡平 刘头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3期0045-0049,共5页
马氏体型超高强度钢30Si2MnCrMoVE钢制连接螺栓在装配预紧力作用下,发生延迟断裂。对断裂螺栓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硬度检验和断口分析,发现螺栓组织正常,力学性能合格,断口呈沿晶形貌,晶面存在鸡爪痕和空洞,呈现典型的氢致开裂断口... 马氏体型超高强度钢30Si2MnCrMoVE钢制连接螺栓在装配预紧力作用下,发生延迟断裂。对断裂螺栓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硬度检验和断口分析,发现螺栓组织正常,力学性能合格,断口呈沿晶形貌,晶面存在鸡爪痕和空洞,呈现典型的氢致开裂断口形貌特征,裂纹起源于螺纹根部。得出螺栓的断裂原因为在静载荷的持续拉应力下,发生的氢至延迟断裂。通过对氢脆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高强度螺栓氢脆敏感性和缺口敏感性较高的特点,提出了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度钢 螺钉 断裂
下载PDF
深过冷Co-B合金外源触发形核行为及组织研究
7
作者 张瑶清 卜凡 +4 位作者 张垚君 程宇豪 贺一轩 王军 李金山 《铸造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300-308,共9页
合金的形核机制及其控制方法是凝固理论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触发形核方式可自主控制形核过冷度,对研究形核理论及组织演变具有极大帮助。但熔体具有亚稳性,在实际处理时,外源性杂质引入熔体后将作为触发形核异质点,改变过冷度ΔT和再... 合金的形核机制及其控制方法是凝固理论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触发形核方式可自主控制形核过冷度,对研究形核理论及组织演变具有极大帮助。但熔体具有亚稳性,在实际处理时,外源性杂质引入熔体后将作为触发形核异质点,改变过冷度ΔT和再辉度ΔT_(R),显著影响后续凝固行为,该种现象更为普遍。本文通过玻璃包覆结合循环过热过冷方式,获得两类不同形核模式凝固的Co_(80)B_(20)合金。自发形核模式下,ΔT及ΔT_(R)分别为280和199 K,组织组成为Co/Co_(3)B细小规则共晶。外源性触发形核模式下,ΔT和ΔT_(R)降至122和21 K。组织转变为初生Co枝晶及晶间的Co_(23)B_(6)基体相。外源性杂质将降低f(θ),减小临界形核半径,降低ΔT,使得组织更加不均匀,在实际的熔体处理过程中应予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核模式 Co-B合金 凝固行为 微观结构
原文传递
异型坯腹板裂纹产生原因与控制
8
作者 姜卓豪 孟义春 孙利钘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2期152-153,156,共3页
型钢腹板表面裂纹是型钢的主要缺陷之一,为提高轧制成材率,对裂纹产生机理展开研究,通过优化冷却制度、改进结晶器足辊润滑方式,铸坯裂纹大幅减少,H型钢腹板表面质量合格率显著提高。
关键词 型钢 腹板裂纹 冷却制度
下载PDF
强制流动对Mg–9%Al合金定向凝固组织演化的模拟研究
9
作者 葛鸿浩 王永新 +1 位作者 田锡天 陆如辉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5-703,共9页
基于欧拉多相流技术与元胞自动机方法构建了镁合金凝固组织预测模型,研究了无流动、x方向流动和y方向流动三种条件下Mg–9%Al合金定向凝固过程中的成分和组织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无流动作用时镁合金枝晶呈现互为60°夹角生长,并... 基于欧拉多相流技术与元胞自动机方法构建了镁合金凝固组织预测模型,研究了无流动、x方向流动和y方向流动三种条件下Mg–9%Al合金定向凝固过程中的成分和组织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无流动作用时镁合金枝晶呈现互为60°夹角生长,并在凝固后期出现与一次枝晶呈60°夹角二次枝晶形貌,凝固组织具有密排六方(HCP)晶体结构特征,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由于x方向的流动作用下,与无流动结果相比较,迎流方向枝晶生长较快并出现发达的二次枝晶形貌,研究表明由于枝晶前端排出的溶质受流动影响被运输到枝晶后端区域,从而使前端区域具有更大的过冷度,提升了凝固驱动力.由于y方向流动的存在,枝晶呈现不对称生长,其中部分枝晶生长方向偏转约3°,研究表明迎流枝晶前沿的溶质被运输并富集在其他枝晶生长区域,最终使其发生了生长偏转;进一步分析枝晶生长前沿的流场和成分分布信息发现,枝晶生长过程中流动u1∇c1引起的值在固液界面处的不对称分布是导致枝晶生长发生偏转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组织模拟 欧拉多相流 元胞自动机 定向凝固
下载PDF
金属导热理论的研究进展与前沿问题
10
作者 王奥 盛宇飞 鲍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2,共12页
金属是人类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相对于对金属力学性能的研究,金属导热性能的相关研究较为匮乏.对金属导热机制的理解往往还依赖于一百多年前建立的威德曼-弗朗兹定律.金属导热和电子输运有密切联系,同时又与晶格振动有关.深入理解金... 金属是人类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相对于对金属力学性能的研究,金属导热性能的相关研究较为匮乏.对金属导热机制的理解往往还依赖于一百多年前建立的威德曼-弗朗兹定律.金属导热和电子输运有密切联系,同时又与晶格振动有关.深入理解金属导热机制,不但对材料应用意义重大,而且有利于提高对导热基本理论的认知.本文回顾了金属导热研究的历史,并对最近十几年来金属导热的研究进行了总结,特别是对基于第一原理电子-声子耦合模式分析的金属导热机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此外,本文也对金属导热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导率 电子导热 声子导热 洛伦兹数
下载PDF
U75V重轨钢弯曲疲劳裂纹扩展行为 被引量:1
11
作者 岑耀东 郭曜珲 +2 位作者 马潇 陈林 包喜荣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129,共8页
为明确珠光体钢轨的疲劳裂纹扩展行为,测定U75V重轨钢轧态和热处理态两种条件下的三点弯曲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EBSD对钢轨的微观组织、片层、断口形貌及裂纹扩展轨迹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轧态和热处理态钢轨的... 为明确珠光体钢轨的疲劳裂纹扩展行为,测定U75V重轨钢轧态和热处理态两种条件下的三点弯曲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EBSD对钢轨的微观组织、片层、断口形貌及裂纹扩展轨迹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轧态和热处理态钢轨的疲劳辉纹平均间距分别为253,215 nm,轧态钢轨的疲劳断口呈现解理台阶与河流花样形貌,且河流花样趋于合并,而热处理态钢轨的疲劳断口呈现大量的解理台阶及较多的微裂纹和撕裂棱,河流花样以支流为主;热处理态钢轨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远低于轧态,到达裂纹失稳阶段也较滞后;轧态和热处理态钢轨的疲劳裂纹扩展都是以穿晶断裂为主的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混合扩展方式进行,轧态和热处理态钢轨的珠光体片层间距分别为272,148 nm,其中热处理态钢轨的珠光体片层细密且方向多样,存在显著的珠光体团簇,裂纹扩展轨迹中出现较多的分支裂纹和裂纹桥接现象,对扩展起到阻碍作用,是热处理态钢轨抗疲劳裂纹扩展能力优于轧态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轨钢 疲劳断裂 裂纹扩展 显微组织
下载PDF
凝固过程多尺度原位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伦勇 贺一轩 孙剑飞 《铸造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91-207,共17页
凝固过程控制是诸多相关技术的核心,在不同尺度上理解凝固行为对于实现凝固过程的有效设计与精确控制至关重要。历经数十载,凝固行为的原位研究已在微观尺度上揭示出凝固组织动态演化的丰富行为,并逐步向纳观尺度拓展。本文简要梳理了... 凝固过程控制是诸多相关技术的核心,在不同尺度上理解凝固行为对于实现凝固过程的有效设计与精确控制至关重要。历经数十载,凝固行为的原位研究已在微观尺度上揭示出凝固组织动态演化的丰富行为,并逐步向纳观尺度拓展。本文简要梳理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微观尺度及纳观尺度凝固行为原位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总结了凝固过程多尺度原位研究方法,从原位研究角度揭示了胞晶、枝晶转变与组织演化行为及其影响规律,展示了目前已知的关于等轴晶、共晶体系凝固及组织特征的原位研究成果,也简要介绍了当前在金属熔体纳观尺度形核行为方面原位研究得到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固过程 原位研究 多尺度行为
原文传递
42CrMoA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研究
13
作者 牛震 孟祥英 《特钢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25-28,共4页
利用箱式电阻炉以及金相显微镜,试验研究不同Al含量以及热处理工艺对42CrMoA晶粒度长大行为的影响,确定不同Al含量、奥氏体化温度及对应保温时间下该钢种晶粒度长大行为的规律。结果表明:42CrMoA晶粒度长大行为与铝氮比和温度有直接关系... 利用箱式电阻炉以及金相显微镜,试验研究不同Al含量以及热处理工艺对42CrMoA晶粒度长大行为的影响,确定不同Al含量、奥氏体化温度及对应保温时间下该钢种晶粒度长大行为的规律。结果表明:42CrMoA晶粒度长大行为与铝氮比和温度有直接关系,晶粒度临界长大温度随着铝氮比的降低而降低。当铝含量低于0.021时,随着Al/N值的降低,晶粒度临界长大温度与异常长大温度均降低,当铝含量高于0.021时,晶粒度异常长大临界开始升高。且当其他化学成分基本一致时,不同Al含量与奥氏体温度对应的晶粒度尺寸存在一定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2CrMoA 奥氏体晶粒度 铝氮比
下载PDF
锅炉吹灰孔水冷壁管开裂原因分析
14
作者 李万立 张曙东 +2 位作者 封小亮 刘课秀 马括 《江西科学》 2024年第1期108-111,共4页
某热电机组锅炉吹灰孔处SA-210C水冷壁管发生开裂泄露,通过维氏硬度、金相分析、扫描电镜形貌与能谱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水冷壁管吹灰位置的封板割缝根部结构尖锐,锅炉启停及负荷瞬时波动造成了水冷壁管及封板局部温度... 某热电机组锅炉吹灰孔处SA-210C水冷壁管发生开裂泄露,通过维氏硬度、金相分析、扫描电镜形貌与能谱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水冷壁管吹灰位置的封板割缝根部结构尖锐,锅炉启停及负荷瞬时波动造成了水冷壁管及封板局部温度差异较大,产生循环热应力,导致水冷壁管的封板割缝根部的尖锐位置在热应力作用下发生开裂,形成启裂源,并在循环热应力的作用下发生疲劳开裂,造成水冷壁管开裂泄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水冷壁管 热应力 疲劳开裂
下载PDF
Nb和Sn含量对锆合金氧化Pilling-Bedworth比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江桅 谢耀平 +2 位作者 王洋 胡丽娟 姚美意 《上海金属》 CAS 2023年第6期73-78,共6页
锆合金的耐蚀性能是影响其作为反应堆燃料包壳材料服役寿命的关键,Pilling-Bedworth(PB)比是反映锆合金腐蚀氧化过程的重要参数。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Nb和Sn含量对锆合金氧化PB比的影响。首先分别计算了纯Zr、含Nb和Sn锆合金氧化成... 锆合金的耐蚀性能是影响其作为反应堆燃料包壳材料服役寿命的关键,Pilling-Bedworth(PB)比是反映锆合金腐蚀氧化过程的重要参数。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Nb和Sn含量对锆合金氧化PB比的影响。首先分别计算了纯Zr、含Nb和Sn锆合金氧化成t-ZrO2与m-ZrO2的PB比;接着,研究了含Nb和Sn锆合金不同相结构含量对PB比的影响。结果表明:Nb的添加使锆合金的PB比减小,而Sn的添加使锆合金的PB比增大。最后,计算了商用Zr-Sn系Zr-4、Zr-Nb系M5、Zr-Sn-Nb系ZIRLO锆合金的PB比,发现M5合金的PB比低于Zr-4和ZIRLO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合金 Pilling-Bedworth 耐蚀性能 第一性原理计算
下载PDF
水中液态金属丝电爆炸特性
16
作者 丁梦喆 王志强 +2 位作者 王进君 张东东 李国锋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458-4469,共12页
水中金属丝电爆炸可产生具有更高能量效率的冲击波,已在化石能源开发等领域取得成功应用。但是,金属丝电爆炸是在电极间预置金属丝,需要附加换丝机构,存在重频运行困难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镓铟锡液态金属的换丝方法,该方法利用液态... 水中金属丝电爆炸可产生具有更高能量效率的冲击波,已在化石能源开发等领域取得成功应用。但是,金属丝电爆炸是在电极间预置金属丝,需要附加换丝机构,存在重频运行困难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镓铟锡液态金属的换丝方法,该方法利用液态金属自身的流动性,能够在低电压控制下快速、稳定地在放电电极间成丝。在相同的放电模式下改变电压完成多次放电,并测量放电过程中丝端电压、回路电流,计算回路参数以及能量;根据实验数据建立仿真模型,分析击穿时延击穿时刻电阻分别作为单一变量的能量转换特性。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镓铟锡液态金属丝放电相态变化过程与普通金属丝相比存在差异;电容初始充电电压越高,液态金属丝击穿时刻电阻越大,放电击穿时延越短,能量转换效率越高。该研究对水下液态金属丝放电特性的研究以及完善金属丝电爆炸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金属丝电爆炸 液态金属 电特性 沉积能量 换丝方法
原文传递
微惯性开关制作过程中界面结合强度研究
17
作者 杜立群 孔德健 +2 位作者 王帅 蔡小可 郭柄江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64-1474,共11页
在利用微电铸工艺制作惯性开关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界面结合强度低而引起的铸层翘起问题。微电铸层与基板的界面结合强度低会降低微开关的制作成品率、延长制作周期、增加制作成本。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界面钝化膜的角度,采用了“... 在利用微电铸工艺制作惯性开关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界面结合强度低而引起的铸层翘起问题。微电铸层与基板的界面结合强度低会降低微开关的制作成品率、延长制作周期、增加制作成本。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界面钝化膜的角度,采用了“电解活化去除钝化膜”和“引入Cu过渡层”的方法。为探究钝化膜对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通过Materials Studio软件对不同钝化膜去除率模型的界面结合能进行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钝化膜去除率越高越有利于界面结合强度的提高,在完全去除钝化膜后界面结合强度提高了197%;为探究过渡金属对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分别以Cu,Cr,Ti作为过渡层,与不锈钢基板和镍铸层建立结合层体系,计算体系的结合能,计算结果表明Cu与基板、Cu与铸层的结合能最高,与未引入过渡金属相比,引入Cu后界面结合强度提高了81%。在仿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开展了电解活化实验,通过电解活化法去除了基板表面的钝化膜,实验结果表明:电解活化区域铸层的界面结合强度明显高于未活化区域铸层的界面结合强度;同时开展了铜过渡层实验,对比了有无Cu过渡层的界面结合强度,实验结果表明:引入Cu后,铸层的界面结合强度明显提高。在上述仿真和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制作出尺寸为23 mm×20 mm、总高度为900μm的微惯性开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惯性开关 微电铸 界面结合强度 分子动力学 电解活化
下载PDF
磁性薄膜的次表面自旋波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邱荣科 吴伟 刘忠菊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35,共5页
为了了解铁磁性薄膜中局域自旋波的性质,基于海森堡模型利用量子格林函数方法对铁磁性薄膜的自旋波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外部物理因素(温度和外磁场)和薄膜表面性质(表面各向异性和表面交换耦合)对表面布里渊区内次表面自旋波存在区域... 为了了解铁磁性薄膜中局域自旋波的性质,基于海森堡模型利用量子格林函数方法对铁磁性薄膜的自旋波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外部物理因素(温度和外磁场)和薄膜表面性质(表面各向异性和表面交换耦合)对表面布里渊区内次表面自旋波存在区域的影响,并比较了表面与次表面自旋波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温度和外磁场对次表面自旋波存在区域的影响规律相似,而表面各向异性和表面交换耦合对次表面自旋波存在区域的影响规律相似;次表面自旋波的存在区域始终小于表面自旋波的存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森堡模型 量子格林函数 铁磁性薄膜 自旋波分布 次表面自旋波 临界波矢 表面各向异性 表面交换耦合
下载PDF
AB双层磁性薄膜的界面自旋波
19
作者 邱荣科 张欣荣 刘忠菊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8-283,共6页
针对非对称AB双层磁性薄膜中自旋波的分布问题,采用量子格林函数方法研究了不同界面参数对界面自旋波在二维布里渊区中占有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对称AB双层磁性薄膜中存在两支界面自旋波,第4原子层界面自旋波存在于中温区间,第5原子... 针对非对称AB双层磁性薄膜中自旋波的分布问题,采用量子格林函数方法研究了不同界面参数对界面自旋波在二维布里渊区中占有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对称AB双层磁性薄膜中存在两支界面自旋波,第4原子层界面自旋波存在于中温区间,第5原子层界面自旋波存在于全温区间;随着温度的升高,两支界面自旋波的占有面积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外磁场的升高,两支界面自旋波的占有面积减小;随着界面层间交换耦合、界面层内交换耦合和界面各向异性的增加,第4原子层界面自旋波的占有面积增加,第5原子层界面自旋波的占有面积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森堡模型 量子格林函数 AB双层磁性薄膜 界面自旋波 界面层间交换耦合 界面层内交换耦合 界面各向异性 布里渊区
下载PDF
新型钛合金保载疲劳裂纹扩展行为预报方法研究
20
作者 王珂 孙正义 +1 位作者 黄翔宇 李永正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7-887,共11页
本文对新型钛合金的保载疲劳裂纹扩展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该新型钛合金主要被用于深海载人潜水器的压力壳,试验获得不同温度下载荷比R=0.3和不同波形下载荷比R=0.03时的保载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基于已有的钛合金保载疲劳裂纹扩展预报模... 本文对新型钛合金的保载疲劳裂纹扩展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该新型钛合金主要被用于深海载人潜水器的压力壳,试验获得不同温度下载荷比R=0.3和不同波形下载荷比R=0.03时的保载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基于已有的钛合金保载疲劳裂纹扩展预报模型,对不同温度和不同波形下的保载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本文所选择的预报模型可用于新型钛合金的保载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预报,能够准确预报不同温度下保载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修正后也能准确预报不同波形下的静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钛合金 温度 波形 保载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预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