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7篇文章
< 1 2 1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VNbTa难熔高熵合金的吸放氢动力学
1
作者 龙雁 张李敬 +1 位作者 杨继荣 王芬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7,共7页
通过真空电磁感应悬浮熔炼技术制备TiVNbTa难熔高熵合金试样,采用多通道储氢性能测试仪测试合金的吸放氢性能,并研究该合金的吸(放)氢行为及其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单相BCC结构的TiVNbTa难熔高熵合金吸氢后生成TiH_(1.971),Nb_(0.696)V... 通过真空电磁感应悬浮熔炼技术制备TiVNbTa难熔高熵合金试样,采用多通道储氢性能测试仪测试合金的吸放氢性能,并研究该合金的吸(放)氢行为及其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单相BCC结构的TiVNbTa难熔高熵合金吸氢后生成TiH_(1.971),Nb_(0.696)V_(0.304)H和Nb_(0.498)V_(0.502)H_(23)种氢化物新相。氢化高熵合金粉末在519,593 K和640 K分别发生氢化物的分解反应,放氢后恢复单相BCC结构,因此TiVNbTa合金的吸氢反应属于可逆反应。该合金在423~723 K温度区间具有较高的吸(放)氢速率,其吸(放)氢动力学模型分别符合Johnson-Mehl-Avrami(JMA)方程和二级速率方程,吸(放)氢的表观活化能Ea分别为-21.87 J/mol和8.67 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熔高熵合金 吸放氢动力学 表观活化能 可逆反应
下载PDF
TiO_(2)@C catalyzed hydrogen storage performance of Mg-Ni-Y alloy with LPSO and ternary eutectic structure
2
作者 Wenjie Song Wenhao Ma +5 位作者 Shuai He Wei Chen Jianghua Shen Dalin Sun Qiuming Wei Xuebin Yu 《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767-778,共12页
A designed Mg_(88.7)Ni_(6.3)Y_(5)hydrogen storage alloy containing 14H type LPSO(long-period stacking ordered)and ternary eutectic structure was prepared by regulating the alloy composition and casting.The hydrogen st... A designed Mg_(88.7)Ni_(6.3)Y_(5)hydrogen storage alloy containing 14H type LPSO(long-period stacking ordered)and ternary eutectic structure was prepared by regulating the alloy composition and casting.The hydrogen storage performance of the alloy was improved by adding nano-flower-like TiO_(2)@C catalyst.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LPSO structure during hydrogenation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plenty of nanocrystals which provided abundant interphase boundaries and activation sites.The nanoscale TiO_(2)@C catalyst was uniformly dispersed on the surface of alloy particles,and the"hydrogen overflow''effect of TiO_(2)@C accelerated the dissociation and diffusion of hydrogen on the surface of the alloy particles.As a result,the in-situ endogenous nanocrystals of the LPSO structure decomposition and the externally added flower-like TiO_(2)@C catalyst uniformly dispers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nanoparticles played a synergistic catalytic role in improving the hydrogen storage performance of the Mg-based alloy.With the addition of the TiO_(2)@C catalyst,the beginning hydrogen desorption temperature was reduced to 200℃.Furthermore,the saturated hydrogen ab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sample was 5.32 wt.%,and it reached 4.25 wt.%H_(2) in 1 min at 200℃and 30 b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 storage Mg LPSO TiO_(2)@C Synergistic catalysis
下载PDF
Improvement effect of reversible solid solutions Mg_(2)Ni(Cu)/Mg_(2)Ni(Cu)H_(4)on hydrogen storage performance of MgH_(2)
3
作者 Yingyan Zhao Zhibing Liu +5 位作者 Jiangchuan Liu Yunfeng Zhu Jiguang Zhang Yana Liu Xiaohui Hu Liquan Li 《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97-208,共12页
The hydrogen absorption/desorption kinetic properties of MgH_(2)can be effectively enhanced by doping specific catalysts.In this work,MOFs-derived NiCu@C nanoparticles(~15 nm)with regular core-shell structure were suc... The hydrogen absorption/desorption kinetic properties of MgH_(2)can be effectively enhanced by doping specific catalysts.In this work,MOFs-derived NiCu@C nanoparticles(~15 nm)with regular core-shell structure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and introduced into MgH_(2)(denoted as MgH_(2)-NiCu@C).The onset and peak temperatures of hydrogen desorption of MgH_(2)-11 wt.%NiCu@C are 175.0℃and282.2℃,respectively.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of dehydrogenated reaction is 77.2±4.5 kJ/mol for MgH_(2)-11 wt.%NiCu@C,which is lower than half of that of the as-milled MgH_(2).Moreover,MgH_(2)-11 wt.%NiCu@C displays great cyclic stability.The strengthening"hydrogen pumping"effect of reversible solid solutions Mg_(2)Ni(Cu)/Mg_(2)Ni(Cu)H_(4)is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remarkable improvement in hydrogen absorption/desorption kinetic properties of MgH_(2).This work offers a novel perspective for the design of bimetallic nanoparticles and beyond for application in hydrogen storage and other energy related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sium hydride Reversible solid solution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Hydrogen storage performance
下载PDF
固体储氢材料研究进展及展望
4
作者 钱鑫 陈义武 +1 位作者 刘超 耿龙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78,共5页
围绕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储氢材料制备及研究技术,总结归纳了碳基材料、有机多孔材料、氢化物材料、金属材料作为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不同材料的储氢容量及优缺点,为固体储氢材料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数据。最后总结了固态... 围绕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储氢材料制备及研究技术,总结归纳了碳基材料、有机多孔材料、氢化物材料、金属材料作为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不同材料的储氢容量及优缺点,为固体储氢材料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数据。最后总结了固态储氢材料目前的技术难点,展望了该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 碳基材料 多孔材料 金属材料
原文传递
La-Mg-Ni系A_(2)B_(7)型合金相结构与储氢性能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媛 陈康莉 +2 位作者 王文凤 张璐 韩树民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8,共9页
氢的燃烧热值高、储量丰富、燃烧产物零污染,被认为是理想的能源载体。氢能的发展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而氢能的发展又离不开高密度、低成本的储氢材料。La-Mg-Ni系A_(2)B_(7)型储氢合金是在La-Ni二元合金的基础上... 氢的燃烧热值高、储量丰富、燃烧产物零污染,被认为是理想的能源载体。氢能的发展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而氢能的发展又离不开高密度、低成本的储氢材料。La-Mg-Ni系A_(2)B_(7)型储氢合金是在La-Ni二元合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储氢合金,具有储氢容量高、原料成本低等优势。Mg加入到La-Ni合金后进入到[A_(2)B_(4)]亚单元中,抑制了氢致非晶化现象,使结构保持稳定,加速了合金的实用化进程。La-Mg-Ni系A_(2)B_(7)型储氢合金本征储氢容量可达到1.80%以上(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已经商品化的AB_(5)型储氢合金。La-Mg-Ni系A_(2)B_(7)型储氢合金的晶体结构可调控性强,并且容易受到组成与制备条件细微变化的影响。基于以上认识,重点关注了关于La-Mg-Ni系A_(2)B_(7)型储氢合金组成与制备技术等相关的研究报道,较为系统地综述了元素取代和制备技术等对La-Mg-Ni系A_(2)B_(7)型储氢合金相结构与储氢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合金发展中尚需解决的问题,为制备性能优良的合金提供了思路与依据,并对合金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合金 La-Mg-Ni系合金 超晶格合金 相结构 储氢性能
下载PDF
Y掺杂的V基固溶体膜的结构和氢渗透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陆永鑫 王凤 +5 位作者 龙乾新 杜勇 张艳丽 李家丞 吴晨曦 王仲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22-2233,共12页
V基固溶体合金具有较高的氢溶解度和氢渗透速率,但氢分离应用存在氢脆和高温内扩散问题。本研究制备了V_(92−x)Fe_(8)Y_(x)、V_(92−x)F_(e)4Pd_(4)Y_(x)(x=0,0.2)合金,探讨Y掺杂(0.2%)对V基固溶体合金结构和氢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V基固溶体合金具有较高的氢溶解度和氢渗透速率,但氢分离应用存在氢脆和高温内扩散问题。本研究制备了V_(92−x)Fe_(8)Y_(x)、V_(92−x)F_(e)4Pd_(4)Y_(x)(x=0,0.2)合金,探讨Y掺杂(0.2%)对V基固溶体合金结构和氢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掺杂的V基固溶体偏析出第二相,V_(91.8)Fe_(8)Y_(0.2)合金偏析出富Y的Y-V化合物,V_(91.8)Fe_(4)Pd_(4)Y_(0.2)偏析出富Pd的Pd-Y-V化合物相。Y掺杂降低了合金的氢溶解度,提高了抗氢脆性能。V_(91.8)Fe_(4)Pd_(4)Y_(0.2)膜片氢渗透系数为5.93×10^(−8)mol∙m^(−1)∙s^(−1)∙Pa^(−0.5)(723 K),大约是纯Pd膜氢渗透系数的4倍。高温氢渗透持久性测试后(723 K,10 h),V_(92)Fe_(8)和V_(92)Fe_(4)Pd_(4)膜片氢通量均降到0,V91.8Fe4Pd4Y0.2膜片氢通量保持为8.28×10^(−6)mol∙m^(−1)∙s^(−1)。结构分析表明,微量Y掺杂(0.2%)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渗氢过程中Pd膜与V基底互扩散现象,进而改善高温下膜片氢渗透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基固溶体 Y掺杂 偏析相 互扩散 氢渗透系数
下载PDF
稀土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苑慧萍 李志念 +1 位作者 沈浩 蒋利军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8-104,134,共8页
稀土储氢材料具有易活化,吸放氢平台平坦、压力适中、压差小,抗杂质气体中毒性能好,适合室温操作等优点,作为镍氢二次电池(Ni/MH)电极材料被广泛应用,在氢燃料电池领域作为安全高效的储氢材料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综述了目前面向... 稀土储氢材料具有易活化,吸放氢平台平坦、压力适中、压差小,抗杂质气体中毒性能好,适合室温操作等优点,作为镍氢二次电池(Ni/MH)电极材料被广泛应用,在氢燃料电池领域作为安全高效的储氢材料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综述了目前面向应用的LaNi_(5)型和超晶格型稀土储氢材料近些年的主要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组分优化、结构控制和性能衰减机理方面的研究,最后讨论了稀土储氢材料应用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国稀土资源丰富,大力拓展稀土储氢材料在氢能和二次电池产业的应用,对我国稀土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储氢材料 电化学性能 储氢性能 相结构
下载PDF
球磨态La-Y-Mg-Ni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储氢性能
8
作者 张巍 赵栋梁 +2 位作者 张羊换 郭世海 祁焱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SCD 2023年第12期3783-3796,共14页
为了提高La-Y-Mg-Ni合金的储氢性能,通过对铸态合金进行5~30 h的球磨,制备具有非晶和纳米晶结构的La_(1.7)Y_(0.3)Mg_(16)Ni合金,并研究显微组织对储氢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合金的结晶度、晶粒尺寸和粒径减... 为了提高La-Y-Mg-Ni合金的储氢性能,通过对铸态合金进行5~30 h的球磨,制备具有非晶和纳米晶结构的La_(1.7)Y_(0.3)Mg_(16)Ni合金,并研究显微组织对储氢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合金的结晶度、晶粒尺寸和粒径减小,非晶相增加。纳米晶相和非晶相的双重调节作用导致储氢动力学性能先加快,后减慢。经过15 h球磨的合金具有最好的吸、放氢动力学特性,在373 K下10 min内可以吸收3.10%(质量分数)的氢气,其放氢活化能最低,为71.2 k J/mol。球磨不同时间的合金的热力学性能的变化很小,球磨15 h后合金的放氢焓变最低,为72.9 k 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合金 球磨 显微组织 晶粒细化 纳米晶 非晶相 储氢动力学
下载PDF
Ni MOF对RE-Mg基储氢合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于硕 雍辉 +3 位作者 刘宝胜 姚继伟 徐先流 张羊换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28-6133,6154,共7页
通过化学方法制备了一种高比表面和多孔的Ni MOF,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Sievert等体积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含量的Ni MOF对Mg_(90)Ce_(5)Y_(5)合金储氢动力学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Ni MOF的添加大幅提高了Mg_(... 通过化学方法制备了一种高比表面和多孔的Ni MOF,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Sievert等体积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含量的Ni MOF对Mg_(90)Ce_(5)Y_(5)合金储氢动力学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Ni MOF的添加大幅提高了Mg_(90)Ce_(5)Y_(5)的球磨效率,颗粒减小至其一半以下。此外,有效改善了合金的吸放氢动力学,降低合金的吸放氢活化能。当添加3%(质量分数)Ni MOF时,在3 MPa,473 K下吸氢量达到最大值的90%仅需2 min;573 K下完全放氢仅需30 min,是Mg_(90)Ce_(5)Y_(5)放氢速度的10倍,活化能减小至69.1 kJ/mol。然而,随着添加含量的增多,会降低复合材料的最大储氢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材料 Ni MOF 催化剂 微观结构 动力学性能
下载PDF
纳米Ce_(0.92)M_(0.08)O_(2)(M=Co,Mn,Fe,La)固溶体的制备及其氧化还原性能
10
作者 束俊 陆旻琳 +1 位作者 张国芳 许剑轶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8-144,共7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Ce_(0.92)M_(0.08O_(2))(M=Co,Mn,Fe,La)固溶体,系统分析固溶体的微观结构、光谱特征及氧化还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o离子掺杂样品中观察到Co_(3)O_(4)杂相,而另外三种离子均完全溶解在CeO_(2)中形成固溶体。样品为纳米... 采用水热法制备Ce_(0.92)M_(0.08O_(2))(M=Co,Mn,Fe,La)固溶体,系统分析固溶体的微观结构、光谱特征及氧化还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o离子掺杂样品中观察到Co_(3)O_(4)杂相,而另外三种离子均完全溶解在CeO_(2)中形成固溶体。样品为纳米尺寸,晶格常数与掺杂离子半径密切相关,样品的能隙明显降低,而且掺杂离子能够明显提高固溶体的氧空位浓度,氧空位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CeO_(2)<La<Fe<Co<Mn。此外,掺杂样品与H_(2)反应的还原峰温度均低于纯CeO_(2),且与H_(2)的反应量明显高于未掺杂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2固溶体 微观结构 光谱特征 氧化还原性能
下载PDF
超点阵结构储氢合金研究进展
11
作者 邓安强 罗永春 +5 位作者 袁远 康晓燕 周健飞 谢云丁 沈秉金 王悦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78-186,共9页
超点阵结构储氢合金是近20年来储氢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详细综述了常见超点阵晶体结构的演变规律,超点阵结构由Laves结构单元和CaCu5结构单元在c轴堆垛而成,该结构均可由CaCu5结构经过元素替代和平移而获得,有六方2H和菱方3R两种... 超点阵结构储氢合金是近20年来储氢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详细综述了常见超点阵晶体结构的演变规律,超点阵结构由Laves结构单元和CaCu5结构单元在c轴堆垛而成,该结构均可由CaCu5结构经过元素替代和平移而获得,有六方2H和菱方3R两种晶体结构类型。文章综述了典型超点阵结构储氢合金的研究进展、超点阵结构合金关键元素占位和亚结构单元体积调控机制。合金电极电化学循环稳定性与电化学循环过程中合金结构演变和相应的表面腐蚀行为等方面有关,文章同时综述了改善超点阵结构合金储氢行为和电化学性能的途径,并对未来超点阵结构储氢合金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对超点阵结构储氢合金成分-结构-性能-服役性能的深层次理解有助于开发高性能超点阵结构合金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点阵结构 储氢合金 储氢行为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镁基储氢材料改性研究进展
12
作者 胡建江 姬晓隆 +1 位作者 刘明硕 徐涛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9-97,134,共10页
氢气的高效安全储运是发展氢能源经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金属镁在地壳中含量丰富,其氢化物(MgH_(2))分子含氢量达7.6%,是含氢量最高的、可循环吸放氢的简单金属氢化物,体积储氢密度(110 kg/m^(3))高于液态氢,作为固体储氢介质一直备... 氢气的高效安全储运是发展氢能源经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金属镁在地壳中含量丰富,其氢化物(MgH_(2))分子含氢量达7.6%,是含氢量最高的、可循环吸放氢的简单金属氢化物,体积储氢密度(110 kg/m^(3))高于液态氢,作为固体储氢介质一直备受关注。然而,MgH_(2)的热力学性质稳定,氢化反应焓变为-75 kJ/mol H_(2),0.1 MPa平衡分压温度在300℃左右,远高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实际工作温度。近几十年来,为了改善MgH_(2)的吸放氢性能,各国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在提高镁基材料储氢性能上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材料的纳米结构化产生的尺寸效应使镁基材料储氢性能已趋于实用化要求。首先介绍镁基固体储氢材料特性,然后分类介绍提高储氢性能的原理、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储氢材料 添加剂掺杂 纳米限域 纳米结构化 独立分散纳米颗粒
下载PDF
稀土Sm对Ti-Fe-Mn储氢合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雍辉 姚继伟 +2 位作者 徐先流 刘宝胜 胡季帆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17-2223,共7页
通过真空感应熔炼技术成功制备了铸态Ti_(1)Fe_(0.8)Mn_(0.2)Sm_(x)(x=0.02,0.04,0.06,0.08)储氢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Sievert等体积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掺杂Sm元素对合金的相组成、微观... 通过真空感应熔炼技术成功制备了铸态Ti_(1)Fe_(0.8)Mn_(0.2)Sm_(x)(x=0.02,0.04,0.06,0.08)储氢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Sievert等体积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掺杂Sm元素对合金的相组成、微观结构及吸放氢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m元素的掺杂不仅能够促进TiFeH_(2)相的形成,同时也能抑制不吸氢相TiFe_(2)相的出现,这有利于提高合金的有效储氢容量。此外,Sm元素的掺杂能有效改善合金的活化性能,大幅度降低活化潜伏期,且可以同时改善了合金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并有效降低合金吸放氢活化能。且当x=0.08时,其合金吸氢活化能为-6.8 kJ·mol^(-1),放氢活化能为48.9 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材料 TiFe基合金 稀土掺杂 微观结构 动力学性能
下载PDF
碳纤维负载Co纳米颗粒对Co_(9)S_(8)储氢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刘恒 刘万强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8-134,共7页
钴硫合金作为镍氢电池负极的优良材料在新能源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颗粒聚集和体积变化等问题导致电化学性能不尽人意,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开发出一种电化学性能优异、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的钴硫复合材料具有十... 钴硫合金作为镍氢电池负极的优良材料在新能源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颗粒聚集和体积变化等问题导致电化学性能不尽人意,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开发出一种电化学性能优异、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的钴硫复合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以Co_(9)S_(8)为研究对象,采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了负载不同含量Co纳米颗粒的碳纳米纤维(xCo/CNF),之后通过高能球磨法将该材料掺杂到Co_(9)S_(8)合金中,得到一系列Co_(9)S_(8)+xCo/CNF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物相和表面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对复合材料的放电容量、电化学性能、动力学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当添加Co_(9)S_(8)+1.2Co/CNF时,所得复合材料的放电容量最高(566.2 mAh·g^(-1)),此外,复合电极表现出优异的高倍率放电能力、耐腐蚀性和良好的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 Co/碳纳米纤维 电化学 复合材料 Co_(9)S_(8)
下载PDF
镁基储氢材料的性能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史柯柯 刘木子 +2 位作者 赵强 李晋平 刘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731-4745,共15页
镁基储氢材料具有储氢容量高、价格低廉、在自然界中镁资源丰富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一类固态储氢材料。由于MgH_(2)稳定性好且放氢焓值高(75kJ/mol H_(2)),氢分子在Mg表面解离能高及氢原子在镁晶格中扩散速率慢,导致吸放氢... 镁基储氢材料具有储氢容量高、价格低廉、在自然界中镁资源丰富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一类固态储氢材料。由于MgH_(2)稳定性好且放氢焓值高(75kJ/mol H_(2)),氢分子在Mg表面解离能高及氢原子在镁晶格中扩散速率慢,导致吸放氢热力学稳定、动力学缓慢,从而限制了其在储氢方面的应用。对于镁基储氢材料性能的改善,目前已经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镁基储氢材料的研究报道,归纳了镁基储氢材料的改性方法,重点阐述了合金化、纳米化和添加催化剂对于优化和改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以及吸放氢机理的影响。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基于现有分析认为,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综合运用添加催化剂和纳米化改性双重机制对MgH_(2)体系热力学性能进行调控,以获得具有高容量、高性能的Mg/MgH_(2)储氢体系,满足商业化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 镁基储氢材料 纳米化 吸放氢性能
下载PDF
Cr替代量对TiFe合金活化性能与储氢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高鑫 翟亭亭 +4 位作者 孙涵丰 张巍 兰勇 李琛 张羊换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94-397,共4页
TiFe基储氢合金因其储氢性能良好,原材料价格低廉而广受人们的关注,但活化困难这个问题阻碍了其在工业领域方面的应用.为了研究Cr替代量对于TiFe合金活化过程的影响,使用真空高频电磁感应熔炼炉制备了Ti_(1.08)Y_(0.02)Fe_(0.8)Mn_(0.2-... TiFe基储氢合金因其储氢性能良好,原材料价格低廉而广受人们的关注,但活化困难这个问题阻碍了其在工业领域方面的应用.为了研究Cr替代量对于TiFe合金活化过程的影响,使用真空高频电磁感应熔炼炉制备了Ti_(1.08)Y_(0.02)Fe_(0.8)Mn_(0.2-x)Cr_(x)(x=0,0.02,0.04)合金,测试合金的储氢性能并表征其微观结构.X射线衍射与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后的合金中出现的新吸氢相CrH_(2)可以在试验条件下分解,增加了试验合金的可逆吸氢量.同时,Cr替代Mn显著缩短了合金的活化时间,降低了平台压.且随着Cr替代量的增加,合金的吸氢速率也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Fe基合金 活化性能 元素替代 微观结构表征
下载PDF
(LaCa_(3))_(0.5-x)Mg_(1+4x)Ni_(9)(x=0,0.02,0.04,0.06,0.08,0.1)合金微观结构及储氢性能研究
17
作者 兰勇 张羊换 +3 位作者 孙涵丰 张巍 高鑫 李琛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38-242,共5页
AB3型La⁃Mg⁃Ni系列储氢合金由于储氢容量优异、放电容量高、活化快等优势受到储能领域的关注.采用真空感应熔炼法制备了(LaCa_(3))_(0.5-x)Mg_(1+4x)Ni_(9)(x=0,0.02,0.04,0.06,0.08,0.1)合金,表征合金的微观结构并测试储氢合金性能差异... AB3型La⁃Mg⁃Ni系列储氢合金由于储氢容量优异、放电容量高、活化快等优势受到储能领域的关注.采用真空感应熔炼法制备了(LaCa_(3))_(0.5-x)Mg_(1+4x)Ni_(9)(x=0,0.02,0.04,0.06,0.08,0.1)合金,表征合金的微观结构并测试储氢合金性能差异,研究合金A侧元素比例对合金性能影响的内在机理.合金活化性能受Mg元素取代量的影响明显,活化吸放氢速率随着Mg质量分数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随着Mg替代量的增加,合金的最大吸放氢容量分别由1.866%和1.311%提高到1.972%和1.732%,吸放氢焓变绝对值分别由15.71 kJ/mol和17.88 kJ/mol降低到8.88 kJ/mol和9.28 kJ/mol,其热稳定性降低,这对改善热力学性能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3型储氢合金 Mg取代La(Ca) 储氢性能
下载PDF
Study on Hydrogen Storage Properties,Anti-Oxide Ability and Rate Limiting Step of ZrCr-Based Alloy after Introducing Cobalt as Additive
18
作者 Dongfang Huang Peng Lv +2 位作者 Changlin Zhong Xingsheng Zhou Zhichen Liu 《Journal of Renewable Materials》 SCIE EI 2023年第3期1383-1400,共18页
In this work,the microstructure,hydrogen storage properties,anti-oxide ability and rate limiting step of Zr(Cr_(1−x)Co_(x))_(2)(x=0,0.2,0.4 and 0.6)alloys have been investigated.After studying the crystal structure,we... In this work,the microstructure,hydrogen storage properties,anti-oxide ability and rate limiting step of Zr(Cr_(1−x)Co_(x))_(2)(x=0,0.2,0.4 and 0.6)alloys have been investigated.After studying the crystal structure,we found that all alloy samples could show C14-type phase but the alloy sample x=0 could also show a small amount of Cr phase.Rietveld fitting showed that lattice parameter and unit cell volume of C14-type phase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x.After further research,it was clear that the first hydrogen absorption capacit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x.But introducing more Co content had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effective hydrogen storage capacity and cyclic hydrogen absorption and de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e alloy sample.We also found that adding Co to ZrCr_(2)alloy could improve its anti-oxide ability.In addition to this,the rate limiting step model was also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Cr_(2)alloy first hydrogenation anti-oxide ability rate limiting step cyclic hydrogen absorption and desorption properties
下载PDF
La/Y比对A_(2)B_(7)型La⁃Y⁃Ni储氢合金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刘雯雯 赖华生 +1 位作者 王玉香 周有池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9-153,共5页
采用真空熔炼法制备了不同La/Y比的A_(2)B_(7)型La_(x)Y_(3-x)Ni_(9.7)Mn_(0.5)Al_(0.3)(x=0.2,0.4,0.6,0.8,1.0)储氢合金。通过XRD、SEM、气相PCT曲线和电化学充放电循环曲线测试等方法,系统研究了A侧Y元素部分替代La元素对合金相结构... 采用真空熔炼法制备了不同La/Y比的A_(2)B_(7)型La_(x)Y_(3-x)Ni_(9.7)Mn_(0.5)Al_(0.3)(x=0.2,0.4,0.6,0.8,1.0)储氢合金。通过XRD、SEM、气相PCT曲线和电化学充放电循环曲线测试等方法,系统研究了A侧Y元素部分替代La元素对合金相结构和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合金主相为Ce_(2)Ni_(7)相,同时还含有少量Gd2Co7相、PuNi_(3)相和LaNi_(5)相。主相Ce_(2)Ni_(7)相丰度随着La/Y比增加而逐渐增大,当La/Y比为1∶2时,LaY_(2)Ni_(9.7)Mn_(0.5)Al_(0.3)合金吸氢量最大,为1.317%。经过150次充放电循环,LaY_(2)Ni_(9.7)Mn0.5 Al0.3合金容量保持率最高,为5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合金 La/Y比 La⁃Y⁃Ni储氢合金 A2B7型 吸氢量
下载PDF
镁基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20
作者 房文斌 张文丛 +1 位作者 于振兴 王尔德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53-862,共10页
对近几十年来镁基储氢材料的研究历史做了简单的回顾 ,并对镁基储氢材料进行了合理的分类 ,将其分为镁基合金材料体系和镁基复合材料体系 ;分别对合金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储氢性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指出现有的技术手段已经能够制备具有优... 对近几十年来镁基储氢材料的研究历史做了简单的回顾 ,并对镁基储氢材料进行了合理的分类 ,将其分为镁基合金材料体系和镁基复合材料体系 ;分别对合金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储氢性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指出现有的技术手段已经能够制备具有优异充放氢性能的镁基储氢材料。对镁基储氢材料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总结了现有的镁基储氢材料储氢器以及镁基储氢材料电化学性能的研究现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储氢材料 充放氢性能 储氢器 电化学性能 研究进展 镁基合金 镁基复合材料 储氢性能 氢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