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85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煤气在半连轧生产中的实践:贵钢三轧使用TG3M常压炉热煤气满足半连轧生产
1
作者 李持平 《贵钢科技》 1999年第1期36-38,共3页
贵钢三轧分厂在半连轧生产系统中,率先使用热煤气轧制130mm^2坯,较好地达到使用效果的情况。
关键词 热煤气 半连轧 方坯 轧钢加热炉
下载PDF
铸坯头尾温差模拟及直接轧制棒材力学性能分析
2
作者 吕明 薛魁 +3 位作者 习晓峰 郭红民 梁少鹏 张朝晖 《中国冶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68,共8页
直接轧制工艺中常存在铸坯头尾温差大的问题,控制铸坯温度的均匀性有利于减小棒材性能波动,对棒材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铸坯切断后不同部位的温度场变化,发现3 m/min拉速下,铸坯切断后头尾表面温差约为85℃,且其随运输... 直接轧制工艺中常存在铸坯头尾温差大的问题,控制铸坯温度的均匀性有利于减小棒材性能波动,对棒材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铸坯切断后不同部位的温度场变化,发现3 m/min拉速下,铸坯切断后头尾表面温差约为85℃,且其随运输时间增加而减小,但运输时间过长会导致铸坯温度无法满足轧制要求。针对铸坯头尾温差大的问题,提出了在连铸切割机后增设阶段冷却装置,同样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增设阶段冷却装置对铸坯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增设阶段冷却装置可有效减小连铸坯头尾温差,水流密度与铸坯长度基本呈抛物线关系,出冷却装置时的连铸坯头尾温差降低至约35℃,粗轧机入口处铸坯中部的芯表温差减小约9℃,尾部的芯表温差增大约19℃,阶段冷却装置对芯表温差的影响基本消除。根据计算结果对阶段冷却装置的关键工艺参数进行设计,利用某企业生产线进行阶段应用试验,对棒材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发现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波动范围为30 MPa,棒材性能均匀性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棒材屈服强度远高于415 MPa的要求,为减少炼钢过程的合金消耗提供了有利条件。研究结果为阶段冷却装置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为钢铁企业控制铸坯头尾温差和棒材性能均匀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坯连铸 直接轧制 数值模拟 头尾温差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一种智控型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的实践探索
3
作者 李军 耿景明 樊鹏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CAS 2024年第4期62-66,共5页
为了解决大庆油田加热炉排烟温度高、生产能耗大的问题,在加热炉排烟系统增设智控型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以加热炉进液为冷源,将排烟温度冷却至50℃以下,综合回收烟气的显热和潜热,达到深度回收烟气余热的目的,并对烟气降温过程中产生... 为了解决大庆油田加热炉排烟温度高、生产能耗大的问题,在加热炉排烟系统增设智控型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以加热炉进液为冷源,将排烟温度冷却至50℃以下,综合回收烟气的显热和潜热,达到深度回收烟气余热的目的,并对烟气降温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进行全部回收,从根本上解决了冷凝水排放问题。应用装置前后系统整体热效率分别为79.94%和87.47%,综合计算得到装置的节能率为8.35%,节能效果显著;此外,对于1.0 MW加热炉,年平均负荷率50%,年运行时间330 h,测算得到每年节约天然气4.58×10^(4) m^(3),折合7.4万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加热炉 烟气余热 烟气冷凝水 冷凝水回收 节能降碳
下载PDF
锌铝镁冲压后表面黑点缺陷原因分析
4
作者 魏焕君 张春花 +2 位作者 田秀刚 梅淑文 郭健 《冶金信息导刊》 2024年第1期24-26,12,共4页
针对唐钢镀锌铝镁板在冲压过程中出现的表面黑点现象,使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仪等检测仪器进行检测,分析其冲压后表面出现黑点的原因,结果表明,在锌铝镁镀层钢板冲压过程中,镀层开裂,润滑油夹杂着异物颗粒在宽... 针对唐钢镀锌铝镁板在冲压过程中出现的表面黑点现象,使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仪等检测仪器进行检测,分析其冲压后表面出现黑点的原因,结果表明,在锌铝镁镀层钢板冲压过程中,镀层开裂,润滑油夹杂着异物颗粒在宽裂纹处聚集,表现为黑点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锌铝镁板 冲压件 裂纹 黑点
下载PDF
基于故障树反演的复合材料成形生产线故障诊断
5
作者 王玉山 贾思敏 +2 位作者 宋照爱 翟华 韩江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2024年第2期12-17,共6页
复合材料成形装备生产线因其复杂性和高度集成性,故障的产生可能涉及多个环节和因素,因此需要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来准确地分析和定位故障源。本文梳理了复合材料产品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类型和影响因素,构建了一个全面的复合材料成... 复合材料成形装备生产线因其复杂性和高度集成性,故障的产生可能涉及多个环节和因素,因此需要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来准确地分析和定位故障源。本文梳理了复合材料产品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类型和影响因素,构建了一个全面的复合材料成形装备产线故障树,借助故障树反演技术,将实际故障事件映射到故障树上,通过逆向推导,得出可能导致这些故障事件的基本故障事件,该方法在提高生产质量、降低故障风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复合材料制造领域的技术改进和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成形装备 故障树 最小割集 故障诊断
下载PDF
SPHC产品冲压开裂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6
作者 葛允宗 胡盛凯 +1 位作者 王晓飞 王佳明 《宽厚板》 2024年第1期38-41,共4页
针对下游客户提出的SPHC产品冲压开裂问题展开分析、讨论,结果表明:从问题试样断口处检测出的夹杂物为开裂直接原因。夹杂物含有结晶器保护渣特有元素K、Na,证明其来源于结晶器保护渣;浇注中结晶器液面存在波动情况。通过实施相关措施及... 针对下游客户提出的SPHC产品冲压开裂问题展开分析、讨论,结果表明:从问题试样断口处检测出的夹杂物为开裂直接原因。夹杂物含有结晶器保护渣特有元素K、Na,证明其来源于结晶器保护渣;浇注中结晶器液面存在波动情况。通过实施相关措施及6个月验证,有效降低了SPHC产品由夹杂物原因导致的改判率,使其质量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C产品 开裂 夹杂物 结晶器保护渣 液面波动
下载PDF
量子防垢技术在油田加热炉的防垢应用研究
7
作者 蒋涛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加热炉是油田生产运行中的重要设备,结垢不仅会造成加热炉频繁清洗,增加检修成本,而且影响换热效率,减少使用寿命,甚至造成加热炉烧损,导致停产或停输。采用新型管道外置安装量子环防垢器防垢技术,释放有针对性的振动波改变水中钙镁离... 加热炉是油田生产运行中的重要设备,结垢不仅会造成加热炉频繁清洗,增加检修成本,而且影响换热效率,减少使用寿命,甚至造成加热炉烧损,导致停产或停输。采用新型管道外置安装量子环防垢器防垢技术,释放有针对性的振动波改变水中钙镁离子的振动特性,减少加热炉在温升过程中CaCO_(3)的结晶和沉积,防垢率可以达到80%以上。量子环防垢器防垢技术对于减少加热炉清洗,提高加热炉炉效和使用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可在油田结垢严重区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炉 量子环防垢器 除防垢 结垢速率
下载PDF
金属板材大深宽比微沟槽特征辊压成形工艺分析
8
作者 李廷 郑洁霁 +2 位作者 沈建明 张春苗 张金美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4-680,共7页
提出一种新型的辊压成形的工艺,对主辅成形辊轮的轮廓设计提出新的设计思路,并对0.1 mm的厚度TA1钛板微沟槽(深度2.5 mm,深宽比86.2%)进行辊压成形的试验,将最大减薄率、最大深度偏差作为评价指标,验证工艺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结果表明:... 提出一种新型的辊压成形的工艺,对主辅成形辊轮的轮廓设计提出新的设计思路,并对0.1 mm的厚度TA1钛板微沟槽(深度2.5 mm,深宽比86.2%)进行辊压成形的试验,将最大减薄率、最大深度偏差作为评价指标,验证工艺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结果表明:辅助成形辊轮在满足挠度(<0.02 mm)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少辅助成形辊轮的特征数,使其在辊压过程中板材折弯变形而非拉延,其最大减薄率为小于0.4%,深度偏度小于0.5%,配合冲压模具可以对大深宽比的微沟槽成形,而不受拔模角度的影响,此新型成形工艺可以促进金属板材微沟槽产品的产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辊压 成形辊轮 减薄率 深度偏差 微沟槽
下载PDF
航空液压管路轴向挤压式接头组件连接强度的数值分析
9
作者 赵天章 张铁森 +3 位作者 白雪山 张帅 韩颖杰 戴群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48,共7页
针对目前航空液压管接头无法满足高工作压力要求的问题,以Φ12 mm的钛合金轴向挤压式接头为研究对象,利用Abaqus平台建立了轴向挤压连接成形与拉脱试验过程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同参数条件下的拉脱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 针对目前航空液压管接头无法满足高工作压力要求的问题,以Φ12 mm的钛合金轴向挤压式接头为研究对象,利用Abaqus平台建立了轴向挤压连接成形与拉脱试验过程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同参数条件下的拉脱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计算误差仅为3.4%,接头组件连接强度是由导管与管套凹槽的轴向对抗阻力和导管与管套径向接触力共同决定的。系统研究了管套材料力学性能、凹槽结构、摩擦因数对接头组件连接强度的影响规律,管套材料屈服强度越高,连接强度越强;管套凹槽宽度每增长0.2 mm,连接强度提高约2.4%;摩擦因数每增加0.01,接头连接强度平均提升1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挤压 钛合金 导管 连接强度 有限元
原文传递
喷丸工艺参数对718镍基合金表面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周兆锋 金芹 +2 位作者 刘青 董小飞 宋树权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1,共6页
为全面理解718镍基合金喷丸强化工艺参数的作用,用精确的三维建模对弹丸和基体进行模拟,并结合仿真分析方法考察喷丸尺寸、速度及入射角度对喷丸强化的影响。重点分析了表面粗糙度和残余应力分布,以全面展现喷丸强化的关键特征。结果表... 为全面理解718镍基合金喷丸强化工艺参数的作用,用精确的三维建模对弹丸和基体进行模拟,并结合仿真分析方法考察喷丸尺寸、速度及入射角度对喷丸强化的影响。重点分析了表面粗糙度和残余应力分布,以全面展现喷丸强化的关键特征。结果表明:随弹丸直径和速度的增加,残余应力呈规律性变化,入射角度为0°~10°时对残余应力影响较小,但可轻微降低表面粗糙度。当入射角度从10°增至30°时,喷丸强化效果减弱,同时表面粗糙度增加。这为工艺参数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试验验证仿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本研究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18镍基合金 喷丸 残余应力 粗糙度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增强现实环境下装配操作感知方法研究
11
作者 梁剑斌 何汉武 +2 位作者 吴悦明 胡兆勇 徐梓麒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7-304,共8页
现有的自然虚拟装配操作交互模型对双手协同操作和单步操作工作量的表达存在不足,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增强现实装配操作感知模型,实现机械装配操作参数化表达。提出基于装配运动特征的虚拟物体位姿计算方法,建立模型的真实手部元素与被操... 现有的自然虚拟装配操作交互模型对双手协同操作和单步操作工作量的表达存在不足,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增强现实装配操作感知模型,实现机械装配操作参数化表达。提出基于装配运动特征的虚拟物体位姿计算方法,建立模型的真实手部元素与被操作虚拟物体元素的运动关联,满足模型对虚拟物体位姿求解的需求。提出基于模型元素的模型关键状态计算方法,满足模型运行需求。开发了应用案例,实验表明,模型可表达五种常见装配操作,满足装配培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操作感知 装配运动特征 虚拟装配 增强现实
下载PDF
方坯直轧工艺下连铸坯温度场均匀性及切坯工艺优化
12
作者 张宏亮 冯光宏 +3 位作者 王卫卫 肖金福 白宇 丛菁华 《上海金属》 CAS 2024年第1期50-57,共8页
对方坯直轧工艺下连铸坯温度场和初生晶粒演化进行数值模拟,并根据计算结果对连铸坯切坯顺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随着连铸拉速的提高,连铸方坯表面温度和心表温差逐渐增大,心部等轴晶区也逐渐扩大;拉速对连铸坯初生晶粒取向的影响较小;... 对方坯直轧工艺下连铸坯温度场和初生晶粒演化进行数值模拟,并根据计算结果对连铸坯切坯顺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随着连铸拉速的提高,连铸方坯表面温度和心表温差逐渐增大,心部等轴晶区也逐渐扩大;拉速对连铸坯初生晶粒取向的影响较小;连铸坯定尺对铸坯头尾温差的影响较大,在拉速不变的情况下,连铸坯定尺每增加1 m,头尾温差增大约10.5℃。方坯直轧工艺生产采用非定尺切坯策略,可以有效减小连铸拉速波动对出坯生产节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轧工艺 铸坯温度场 切坯策略 组织模拟
下载PDF
陶瓷增强铝合金互渗相复合材料的半固态设计和成形
13
作者 张安安 王志成 +2 位作者 张苗辉 刘琦 付远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7,共8页
目的开发一种针对金属-陶瓷互渗相复合材料生产的高效方法,以提升该类材料在高温高负荷环境中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方法采用数值扫描技术研究了半固态成形过程,以铝合金为金属成分、氧化铝开孔体为陶瓷成分,制备了复合材料。通过模... 目的开发一种针对金属-陶瓷互渗相复合材料生产的高效方法,以提升该类材料在高温高负荷环境中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方法采用数值扫描技术研究了半固态成形过程,以铝合金为金属成分、氧化铝开孔体为陶瓷成分,制备了复合材料。通过模拟2种腔体(开放式和封闭式)的金属陶瓷压铸成形过程模拟不同的模腔设计,详细分析了腔体内的压力水平及其分布情况,探讨了压铸温度、金属液相体积分数等参数对材料成形质量的影响。结果封闭模腔能够在成形过程中产生更加均匀的压力分布,有助于减少如气孔、未渗透区域等材料缺陷,并提高金属与陶瓷之间的互渗质量。与封闭模腔相比,开放模腔在控制材料均匀流动和确保渗透效果方面效果较差。结论采用封闭模腔的半固态成形工艺能显著提升金属-陶瓷互渗相复合材料的整体质量和性能,有效减少成形缺陷,为高性能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互渗相 半固态成形 孔隙率 复合材料
下载PDF
轴向载荷下双金属机械复合管界面紧密度研究
14
作者 张旭伟 胡特 张杰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2,共10页
为研究应用于油气田集输和海洋工程等领域的双金属机械复合管界面的紧密度特性,建立了液压成型及轴向载荷下双金属机械复合管力学模型,对比了梯形加载、递增式加载与脉动加载液压成型工艺对复合管界面紧密度的影响,探究了轴向载荷下成... 为研究应用于油气田集输和海洋工程等领域的双金属机械复合管界面的紧密度特性,建立了液压成型及轴向载荷下双金属机械复合管力学模型,对比了梯形加载、递增式加载与脉动加载液压成型工艺对复合管界面紧密度的影响,探究了轴向载荷下成型压力与结构参数对复合管界面紧密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脉动加载液压成型工艺与梯形加载、递增式加载加工工艺相比,管间残余接触压力提升45%,可以更好地保证双金属复合管成型的稳定性;提高成型后的残余接触压力,有助于增强复合管抗载能力;外基管壁厚对复合管承载力的影响最大;内衬管单独承受拉伸载荷时界面分离现象最明显,增加内衬管壁厚能延缓界面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复合管 紧密度 液压成型 轴向载荷 承载力
下载PDF
应用滑动轴承的风电齿轮箱行星轮系动力学建模及解耦方法
15
作者 唐浩 谭建军 +3 位作者 李浩 朱才朝 叶伟 孙章栋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1-601,共11页
在行星轮系动力学建模中,常以非线性油膜力或线性刚度-阻尼形式考虑其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前者仿真精度高但计算成本也高,后者计算效率高却忽略了油膜力和轴颈-轴套偏心量的时变性,仿真精度有限。为此,以2MW级风电齿轮箱为研究对象... 在行星轮系动力学建模中,常以非线性油膜力或线性刚度-阻尼形式考虑其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前者仿真精度高但计算成本也高,后者计算效率高却忽略了油膜力和轴颈-轴套偏心量的时变性,仿真精度有限。为此,以2MW级风电齿轮箱为研究对象,建立滑动轴承时变线性刚度-阻尼模型,提出计入轴颈-轴套时变偏心量的滑动轴承附加偏心修正力计算方法;利用行星架销轴-行星轮变形协调关系,将时变线性刚度-阻尼模型与附加偏心修正力进行耦合;建立应用滑动轴承的风电齿轮箱行星轮系动力学模型,对比了工况和轴承参数对模型计算精度与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并通过试验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齿轮副动态啮合力波动会使滑动轴承刚度-阻尼系数和附加偏心修正力产生周期性变化;在稳定和瞬态工况下,提出的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系统响应,尤其是行星轮振动响应;减小滑动轴承宽径比与间隙、增大输入转矩可以改善系统均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齿轮箱 行星轮系 滑动轴承 动力学
下载PDF
宽幅带钢冷轧智能化工艺诊断系统
16
作者 李立刚 柳军 +3 位作者 曹凯 孙文权 张哲 徐波 《中国冶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9-148,共10页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各行各业都发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变革,钢铁行业也逐渐融入新的智能化发展理念,获得了新的动能。将机理模型与大数据分析方法相结合,可以解决很多以往难以解决的现场问题,开启新的研究路径。围绕宽...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各行各业都发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变革,钢铁行业也逐渐融入新的智能化发展理念,获得了新的动能。将机理模型与大数据分析方法相结合,可以解决很多以往难以解决的现场问题,开启新的研究路径。围绕宽幅带钢冷轧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断带、跑偏、打滑等工艺与质量问题,基于鞍钢冷轧2130产线的酸轧、连退机组,设计并开发了一套宽幅带钢冷轧智能化工艺诊断系统。该系统基于专家知识以及高效的大数据分析方法,通过深入分析生产过程数据,挖掘原料、设备、生产和工艺对生产稳定性与产品质量的影响规律,进一步分析了潜在的生产效率与工艺质量相关问题,为生产线提质、增效、降本创造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冷轧产线实现“智能工厂”提供必要条件。系统实施与应用后,成功并大幅度提高了产线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研究成果在推动钢铁行业智能化发展、实现生产过程优化和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实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 机理模型 大数据分析 生产稳定性 产品质量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AZ31B镁合金单点渐进翻边精度的影响
17
作者 安治国 叶了 +2 位作者 张涛 门正兴 高正源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07,共9页
目的以AZ31B镁合金板为研究对象,研究初始成形角、工具直径、成形温度及层间距对单点渐进圆孔翻边精度的影响规律。方法使用有限元软件对2 mm厚的镁合金板材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计算翻边直壁处的平均回弹量,得出不同工艺参数对单点渐进圆... 目的以AZ31B镁合金板为研究对象,研究初始成形角、工具直径、成形温度及层间距对单点渐进圆孔翻边精度的影响规律。方法使用有限元软件对2 mm厚的镁合金板材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计算翻边直壁处的平均回弹量,得出不同工艺参数对单点渐进圆孔翻边直壁轮廓的影响规律。通过正交实验分析了交互作用下工艺参数对圆孔翻边直壁处平均回弹量的影响,通过极差分析确定了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并通过实验对所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随着初始成形角的增大、工具直径的增大、成形温度的升高及层间距的减小,圆孔翻边制件直壁处的成形精度提高,各因素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成形温度、初始成形角、工具直径和层间距。成形精度最高的工艺参数组合如下:初始成形角为30°、工具直径为10 mm、成形温度为275℃、层间距为0.5 mm。结论采用仿真模型模拟单点渐进圆孔翻边过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使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得到翻边零件直壁区域的最小厚度以及平均回弹量与仿真结果误差均在3%以内,升高温度可以明显提高单点渐进圆孔翻边的制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翻边 单点渐进成形 数值模拟 回弹
下载PDF
PEG4000/聚苯胺形状稳定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储热性能
18
作者 李敏 任士兵 +4 位作者 刘星照 陶璋 杨海彬 黄智 杨穆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8-469,共12页
以聚苯胺气凝胶(PANI)为支撑骨架,聚乙二醇4000(PEG4000)为相变材料,银纳米线(AgNWs)为导热增强填料,采用低温氧化聚合法和真空浸渍法制备得到具有良好形状和循环稳定性的定形相变复合材料PEG4000@Ag/PANI.聚苯胺气凝胶的高孔隙率及PEG4... 以聚苯胺气凝胶(PANI)为支撑骨架,聚乙二醇4000(PEG4000)为相变材料,银纳米线(AgNWs)为导热增强填料,采用低温氧化聚合法和真空浸渍法制备得到具有良好形状和循环稳定性的定形相变复合材料PEG4000@Ag/PANI.聚苯胺气凝胶的高孔隙率及PEG4000与基体材料间的氢键作用和毛细作用,使得相变复合材料的最高负载率能够达到94.17%(熔融焓为165.17 J·g^(–1),凝固焓为152.77 J·g^(–1));加入AgNWs与PANI气凝胶共同搭建导热通路,提高了相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热导率最高为0.45 W·m^(–1)·K^(–1),比纯PEG4000提高80%);借助Ag NWs和聚苯胺优异的光吸收能力,相变复合材料的光–热转换效率达到90.61%.高储能密度、高光热转换能力和高热导率定形相变复合材料的成功制备为新型相变复合材料的合成提供了新思路,为太阳能光–热转换和储能应用提供了新材料,实现对太阳能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气凝胶 定形相变复合材料 热导率 银纳米线 光热转换
下载PDF
N36锆合金背压多向压缩变形行为模拟
19
作者 李萍 王嘉伟 +2 位作者 史建峰 郭亚山 薛克敏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8-194,共7页
采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对不同背压力和背压距离的N36锆合金背压多向压缩变形行为开展了研究,分析了背压作用对金属流变过程与损伤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次压缩会产生4个变形区域。一道次背压多向压缩变形后,金属变形历史的差异引起... 采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对不同背压力和背压距离的N36锆合金背压多向压缩变形行为开展了研究,分析了背压作用对金属流变过程与损伤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次压缩会产生4个变形区域。一道次背压多向压缩变形后,金属变形历史的差异引起了试样等效应变的不均匀累积。施加背压力能增加试样累积应变和大变形区体积占比、改善小变形区变形不足问题,并提高试件变形均匀性。同时,增大背压力、减小背压距离有利于增加累积应变量、提高应变均匀性、减小损伤层厚度、降低损伤区域体积占比。当背压力为100 kN、背压距离为5 mm时,试样累积应变升至4.05、大变形区体积占比升至0.87,试样损伤层厚度和损伤区域体积占比分别为2.74 mm和2%,与无背压条件相比,试样变形均匀性得到明显改善,损伤层厚度显著降低,材料利用率得到充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压多向压缩 数值模拟 损伤控制 变形均匀性 模具参数
原文传递
考虑硬化历史的圆筒形件二次拉深极限拉深比的解析模型
20
作者 董文正 李书伦 +1 位作者 王镇柱 林启权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90,共8页
以圆筒形件二次拉深成形为例,基于主应力法和板料弯曲理论,考虑材料硬化历史、壁厚比t_(min)/t_(max)、凹模圆角半径和摩擦因数的影响,建立了一种预测圆筒形件二次拉深极限拉深比的解析模型,并对SUS304不锈钢板料进行了拉深试验验证。... 以圆筒形件二次拉深成形为例,基于主应力法和板料弯曲理论,考虑材料硬化历史、壁厚比t_(min)/t_(max)、凹模圆角半径和摩擦因数的影响,建立了一种预测圆筒形件二次拉深极限拉深比的解析模型,并对SUS304不锈钢板料进行了拉深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解析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考虑硬化历史的解析模型与未考虑硬化历史的模型相比二次拉深极限拉深比相差约10%;摩擦因数、凹模圆角半径对二次拉深极限拉深比有显著影响,摩擦因数越大,二次拉深极限拉深比越小;凹模圆角半径越大,二次拉深极限拉深比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拉深 极限拉深比 主应力法 硬化历史 解析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