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1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工作辊轧机轧制304不锈钢板件截面塑性变形分析
1
作者 杜春宽 陈国美 +2 位作者 倪晓 倪自丰 卞达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7-133,共7页
针对四工作辊轧机轧制304不锈钢板件存在变形量大、尺寸不稳定的问题,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四工作辊轧制系统有限元模型,采用Deform软件对304不锈钢板件在不同轧辊直径、轧辊转速和轧辊压下量下进行轧制仿真,分析其对轧件截面高度和... 针对四工作辊轧机轧制304不锈钢板件存在变形量大、尺寸不稳定的问题,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四工作辊轧制系统有限元模型,采用Deform软件对304不锈钢板件在不同轧辊直径、轧辊转速和轧辊压下量下进行轧制仿真,分析其对轧件截面高度和等效应力分布的影响,根据轧制仿真分析结果设计制造了四工作辊轧机,并对不同压下量下仿真和生产的轧件截面高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轧件截面塑性变形可分为相互作用Ⅰ区、过渡Ⅱ区和变形Ⅲ区,等效应力、等效应变和截面高度在Ⅰ区最大,在Ⅲ区最小且变化平稳,Ⅱ区值位于两者之间并呈U型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工作辊轧机 冷轧 塑性变形 轧辊转速 压下量
原文传递
型钢轧制中的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创新
2
作者 王勇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2期84-86,共3页
在传统的型钢轧制过程中,质量监测与控制主要依赖人工经验和一些简单的测量工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此,提出了一种以机器视觉、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控制为核心的方法。利用机器视觉技术捕获轧制过程中的图像数据,并运用人工智能算法进... 在传统的型钢轧制过程中,质量监测与控制主要依赖人工经验和一些简单的测量工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此,提出了一种以机器视觉、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控制为核心的方法。利用机器视觉技术捕获轧制过程中的图像数据,并运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深度学习和特征提取,以实现快速、准确的质量检测与分类。经过试验分析,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实时监测和识别多种质量缺陷。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精准实施,成功降低了废品率,并提高了生产效率,旨在为型钢轧制中的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轧制 质量监测 质量控制 技术创新
下载PDF
钢帘线用热轧盘条粗拉断裂原因分析与控制措施
3
作者 曹磊 张凤杰 纪文杰 《工业加热》 CAS 2023年第2期72-75,共4页
钢帘线用热轧盘条在粗拉过程中偶发出现拉拔断裂问题,对拉拔断口进行了扫描电镜微观形貌观察、光学电镜金相组织观察。结果表明,轧制过程中成品产生的颈缩缺陷是导致盘条粗拉断裂的原因。提出了优化减定径孔型、合理控制过钢量、提高温... 钢帘线用热轧盘条在粗拉过程中偶发出现拉拔断裂问题,对拉拔断口进行了扫描电镜微观形貌观察、光学电镜金相组织观察。结果表明,轧制过程中成品产生的颈缩缺陷是导致盘条粗拉断裂的原因。提出了优化减定径孔型、合理控制过钢量、提高温度控制稳定性、加强轧件表面质量控制等改进措施,改进后颈缩缺陷发生率降低了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帘线 热轧盘条 粗拉断裂 颈缩缺陷
下载PDF
基于Au toform软件对空调顶盖材料规格替换成形性的分析
4
作者 刘涛 吕浩 +2 位作者 曹日昊 张维 于领 《山西冶金》 CAS 2023年第6期138-140,共3页
以某家电品牌空调顶盖为研究对象,针对客户对材料减薄或替换材料的需求,使用Au toform软件对材料厚度减薄、牌号更改等情况进行数值模拟;针对材料规格替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开裂及回弹问题进行测算,并制定控制措施。
关键词 材料替换 成形仿真 拉延开裂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复合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王明坤 骆宗安 +1 位作者 曾周燏 谢广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77-782,798,共7页
利用真空轧制复合工艺制备了N08367/Q345R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复合板,分析了热轧、淬火和回火工艺下复合板组织演变及其对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合板经热处理后,基材脱碳区明显增大;淬火状态下覆材侧由于C元素扩散导致χ相和晶间碳化... 利用真空轧制复合工艺制备了N08367/Q345R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复合板,分析了热轧、淬火和回火工艺下复合板组织演变及其对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合板经热处理后,基材脱碳区明显增大;淬火状态下覆材侧由于C元素扩散导致χ相和晶间碳化物析出,亚稳态χ相回火后分解为更多晶间碳化物;界面Cr,Ni,Mo及C元素互扩散,形成明显的界面马氏体区.回火后界面残余应力降低,界面马氏体转变为回火马氏体.650℃回火条件下,界面发生新晶粒的形核、生长和再结晶,使界面形成与基体晶粒取向一致的共同晶粒.复合板界面剪切强度均超过350 MPa,650℃回火处理的复合板基材强度、塑性及韧性均可满足国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复合板 元素扩散 界面 组织转变 剪切强度
下载PDF
离心铸造双金属环件热辗扩实验研究
6
作者 常耀东 齐会萍 +3 位作者 贾燕龙 杨凯峰 裴庆林 熊波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28-135,共8页
与单金属环件相比,双金属环件可以同时满足复杂环境对环件内外层金属的不同使用要求,具有很大的优势。针对目前双金属环件的制造方法费时费力、结合效果差的现状,笔者提出并研究一种双金属复合环件短流程制造技术,利用离心铸造的双金属... 与单金属环件相比,双金属环件可以同时满足复杂环境对环件内外层金属的不同使用要求,具有很大的优势。针对目前双金属环件的制造方法费时费力、结合效果差的现状,笔者提出并研究一种双金属复合环件短流程制造技术,利用离心铸造的双金属环坯直接热辗扩成形双金属环件,生产效率高,节约能源,结合层为冶金结合,结合效果好。本工作以离心铸造的双金属环坯(内层Q345,外层40Cr)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初始辗扩温度(1200℃、1150℃、1050℃)和辗扩比(2.3、2.0、1.5)进行了辗扩实验,对不同辗扩工艺参数下的环件进行金相实验和拉伸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辗扩比增大,环件整体晶粒先变小后变大,抗拉强度先提高后降低;随着初始辗扩温度降低,晶粒变小,40Cr抗拉强度和塑性提高,Q345抗拉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塑性提高。结合层是一个过渡区,没有明显的界线,从一种金属逐渐向另一种金属过渡,它的晶粒比内外层大。辗扩后环件椭圆度均小于0.02,超声波检测无裂纹缺陷。初始辗扩温度为1050℃、辗扩比为2.3时成形的环件综合性能最好。离心铸造的双金属环坯在辗扩后,环件外形好,探伤合格,组织和力学性能得到改善,成功实现了双金属环件的铸辗复合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环 辗扩温度 辗扩比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AZ31镁合金轧制弱基面织构板材热变形行为研究
7
作者 李少琪 王强 杨勇彪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575-582,共8页
本文采用AZ31镁合金轧制弱织构板材进行热拉伸行为研究。使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为300℃~420℃、应变速率为0.001s^(-1)~1.0s^(-1)的条件下,进行高温拉伸试验,研究了变形参数对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和样品微观组织的影... 本文采用AZ31镁合金轧制弱织构板材进行热拉伸行为研究。使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为300℃~420℃、应变速率为0.001s^(-1)~1.0s^(-1)的条件下,进行高温拉伸试验,研究了变形参数对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和样品微观组织的影响。同时,利用Arrhenius本构模型建立了本构方程,并依据试验结果绘制了热加工图。结果表明:合金的峰值应力和对应应变值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不断减小。随着温度的升高,动态再结晶晶粒的体积分数明显减小,合金平均晶粒尺寸变大。当应变速率为0.1s^(-1),同时在低温(300℃,340℃)时,合金发生完全动态再结晶,晶粒细小且分布均匀。另外,镁合金轧制弱织构板材的激活能Q为170.98kJ/mol,且最佳热变形区域为变形温度300℃~350℃及应变速率0.01 s^(-1)~0.1 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镁合金 热拉伸 应力-应变 本构方程 热加工图
下载PDF
立轧塑性变形的力学分析及边缘裂纹研究
8
作者 杨泊莘 许浩杰 安琦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6-614,共9页
钢坯边缘开裂是轧制工艺中的一个重要难题。建立了一种在立轧阶段对钢坯边缘裂纹扩展与闭合进行判断的能量分析模型,根据所提出的Γ-三次曲线函数狗骨模型,推导了对应的塑性流动速度场、应变速率场以及包含裂纹尺寸参数的总功率泛函表... 钢坯边缘开裂是轧制工艺中的一个重要难题。建立了一种在立轧阶段对钢坯边缘裂纹扩展与闭合进行判断的能量分析模型,根据所提出的Γ-三次曲线函数狗骨模型,推导了对应的塑性流动速度场、应变速率场以及包含裂纹尺寸参数的总功率泛函表达式。基于功率最小化原理,数值求解了狗骨变形参数和轧制力,实现了对临界开裂点的计算。结合具体算例对所建立的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并进一步研究了裂纹尺寸对立轧工艺参数和钢坯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裂与钢坯边缘的变形程度有关,在压下量大小一定的前提下,增大立辊半径可以起到抑制边缘开裂、提高裂纹闭合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轧 边缘裂纹 能量模型 临界开裂参数 力学分析
下载PDF
浅析冷轧轧钢工艺技术要点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兴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3年第4期0163-0165,共3页
现如今,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增长,而国民经济的增长离不开钢材行业给予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近些年,我国轧钢技术越来越先进,与国际水平相比较,差距越来越小,前沿技术的引进提高了钢材的质量,不管是在种类,还是在结构、外观或者质感方面都... 现如今,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增长,而国民经济的增长离不开钢材行业给予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近些年,我国轧钢技术越来越先进,与国际水平相比较,差距越来越小,前沿技术的引进提高了钢材的质量,不管是在种类,还是在结构、外观或者质感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而这主要归功于轧钢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完善。本文重点针对轧钢工艺中的冷轧技术要点进行深入的分析,主要从润滑加工、冷退处理以及氧化膜处理展开分析;最后提出了冷轧轧钢工艺技术运用时需要关注到的重点,以及探讨轧钢技术的发展前景与问题,希望能够为我国轧钢工艺中冷轧技术的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 轧钢工艺 技术要点
下载PDF
基于伺服阀前蓄能器动态特性的轧机压下位置控制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罗振琨 王丹丹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4-37,共4页
为实现轧机的高精度控制,提高产品加工质量,以轧机液压系统中伺服阀前蓄能器为研究对象,分析蓄能器动态特性对压下位置控制系统精度的影响。在实验轧机上,通过在伺服阀前更换不同公称容积蓄能器和改变蓄能器充气压力,定量分析其对液压... 为实现轧机的高精度控制,提高产品加工质量,以轧机液压系统中伺服阀前蓄能器为研究对象,分析蓄能器动态特性对压下位置控制系统精度的影响。在实验轧机上,通过在伺服阀前更换不同公称容积蓄能器和改变蓄能器充气压力,定量分析其对液压压下位置控制系统的影响,最终确定该轧机伺服阀前蓄能器的最优参数,形成一套不局限于轧机液压系统的伺服阀前蓄能器的选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能器 公称容积 充气压力 动态特性 位置控制精度
下载PDF
提高冷轧过程控制轧制力模型的设定精度 被引量:27
11
作者 白金兰 王军生 +1 位作者 王国栋 刘相华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25,共5页
选择考虑冷轧带钢轧制过程变形区金属塑性变形和入、出口弹性变形的Bland-Ford-Hill模型作为冷轧过程控制轧制力模型并进行分析,确定出变形抗力和摩擦系数是影响轧制力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提出用间接法(变形抗力模型和摩擦系数模型的自... 选择考虑冷轧带钢轧制过程变形区金属塑性变形和入、出口弹性变形的Bland-Ford-Hill模型作为冷轧过程控制轧制力模型并进行分析,确定出变形抗力和摩擦系数是影响轧制力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提出用间接法(变形抗力模型和摩擦系数模型的自适应学习)和直接法(轧制力模型本身的自适应学习)来提高轧制力模型的设定精度。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上述两种方法的综合效果使轧制力模型设定精度明显提高且性能稳定,可满足在线控制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 轧制力模型 精度 变形抗力模型 摩擦模型 白适应学习
下载PDF
冷轧钢卷卷取过程内部应力三维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白振华 连家创 +1 位作者 吴彬 王骏飞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42-45,共4页
冷轧钢卷卷取过程中 ,带材的板形与板凸度以及卷取张力的横向分布决定钢卷内部的应力分布。同时 ,带材与卷筒之间、带材与带材之间的摩擦力对应力分布的影响不可忽略。此外 ,由于层间接触表面缝隙的存在 ,钢卷必须按各向异性体处理。基... 冷轧钢卷卷取过程中 ,带材的板形与板凸度以及卷取张力的横向分布决定钢卷内部的应力分布。同时 ,带材与卷筒之间、带材与带材之间的摩擦力对应力分布的影响不可忽略。此外 ,由于层间接触表面缝隙的存在 ,钢卷必须按各向异性体处理。基于上述因素 ,提出一套新的三维数学模型 ,以计算钢卷内部应力分布 ,并根据降低钢卷在罩式退火炉退火粘结率的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凸度 卷取张力 摩擦力 三维分布 罩退粘结率 冷轧钢卷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制备铁基非晶-纳米复合涂层 被引量:23
13
作者 樊自拴 孙冬柏 +3 位作者 俞宏英 李辉勤 王旭东 孟惠民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2-585,共4页
以一种多元素铁基非晶合金粉末(含C,Si,B,Cr,W,Mo,Ni,Fe等)作为喷涂材料,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在316L不锈钢基体上制备涂层.用X射线衍射仪检测涂层的晶型结构,扫描电镜观察涂层的形貌,透射电镜观察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显微硬度仪测量涂层的... 以一种多元素铁基非晶合金粉末(含C,Si,B,Cr,W,Mo,Ni,Fe等)作为喷涂材料,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在316L不锈钢基体上制备涂层.用X射线衍射仪检测涂层的晶型结构,扫描电镜观察涂层的形貌,透射电镜观察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显微硬度仪测量涂层的显微硬度,纳米压痕仪测量涂层的硬度及弹性模量,并用谢乐公式计算了晶粒尺寸.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涂层均匀致密,与基体结合良好;涂层含有非晶和纳米颗粒;这种非晶-纳米复合涂层具有很高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非晶合金 纳米 等离子喷涂 涂层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热连轧精轧机组轧制力高精度预报 被引量:25
14
作者 吕程 王国栋 +4 位作者 刘相华 姜正义 朱洪涛 袁建光 解旗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3-35,20,共4页
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在精轧预设定中采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取代传统的轧制力数学模型,并对神经网络输入项和训练样本进行分析,提出改善神经网络预报精度的一些方法。预报结果和实测数据比较表明,预报精度有较大的提高。为满足现场要... 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在精轧预设定中采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取代传统的轧制力数学模型,并对神经网络输入项和训练样本进行分析,提出改善神经网络预报精度的一些方法。预报结果和实测数据比较表明,预报精度有较大的提高。为满足现场要求提出神经网络预报轧制力在线应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轧制力预报 热连轧 轧制 精轧机组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冶金钢板轧辊变凸度自适应调节研究
15
作者 王丽娟 《山西冶金》 CAS 2023年第10期109-110,129,共3页
为了提高冶金钢板热轧辊辊形凸度控制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面向轧辊磨损和凸度调节的自适应辊形设计方法。综合考虑凸度控制状态与轧辊磨损量,构建了相应的辊形适应度表达式,并利用遗传算法获得离散化状态的变凸度辊形曲线。... 为了提高冶金钢板热轧辊辊形凸度控制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面向轧辊磨损和凸度调节的自适应辊形设计方法。综合考虑凸度控制状态与轧辊磨损量,构建了相应的辊形适应度表达式,并利用遗传算法获得离散化状态的变凸度辊形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遗传算法自适应辊形,相对于CVC辊形的线性系数减小,位移和凸度间保持线性对应关系,可以达到准确的凸度控制效果。该研究具有很好的拓展性和灵活度,对提高轧制精度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辊形 自适应 轧辊磨损 凸度控制
下载PDF
电冶熔铸WC/钢复合材料中WC的溶解行为 被引量:17
16
作者 尤显卿 马建国 +2 位作者 宋雪峰 任昊 黄曼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63-1368,共6页
用电冶熔铸工艺制备不同WC含量的WC/钢复合材料,研究了WC颗粒在复合材料钢基体中的溶解行为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WC含量的增加,碳化物从钢基体晶界处分布逐渐转向晶内分布;随着WC颗粒尺寸的增大,在WC颗粒与钢基体界面处形成一层反... 用电冶熔铸工艺制备不同WC含量的WC/钢复合材料,研究了WC颗粒在复合材料钢基体中的溶解行为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WC含量的增加,碳化物从钢基体晶界处分布逐渐转向晶内分布;随着WC颗粒尺寸的增大,在WC颗粒与钢基体界面处形成一层反应物,它阻止了WC颗粒在钢基体中的进一步溶解,同时也提高了两相界面的结合强度。通过调整电冶熔铸工艺参数和WC颗粒的尺寸及含量,可以控制WC颗粒在复合材料中的溶解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钢复合材料 电冶熔铸 WC颗粒 钢基体
下载PDF
轧制过程的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45
17
作者 刘立忠 刘相华 王国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7-330,共4页
分析了显式动力学弹塑性有限元方法的计算过程 ,并用其对平板轧制问题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时轧辊采用刚性材料模型 ,轧件采用双线性强化材料模型 ,轧件具有一定的初始速度并向辊缝运动 ,咬入后靠摩擦完成轧制过程·通过模拟计... 分析了显式动力学弹塑性有限元方法的计算过程 ,并用其对平板轧制问题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时轧辊采用刚性材料模型 ,轧件采用双线性强化材料模型 ,轧件具有一定的初始速度并向辊缝运动 ,咬入后靠摩擦完成轧制过程·通过模拟计算 ,得出咬入、稳定轧制和抛钢阶段整个轧制过程的应力 应变场·将板宽对称中心线轧制压力分布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进行对比 ,表明计算结果准确·另外通过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还可以得出 ,在稳定轧制阶段存在弹性预变形区、塑性变形区和弹性恢复区 ;轧制压力沿接触面的分布在入口和出口的变化梯度较大 ,中间区域的变化梯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轧制 弹塑性有限元 显式动力学 数值模拟 轧制压力
下载PDF
带钢热连轧生产中氧化铁皮形成机理与控制 被引量:30
18
作者 黄传清 赵昆 方明强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32-35,共4页
介绍了严重影响热连轧带钢表面质量的氧化铁皮压入与氧化铁皮细孔的形成机理,结合宝钢2050mm 热连轧的生产实践,从理论和实践经验两方面分析和总结了其预防措施,对提高我国热轧带钢产品的表面质量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关键词 热连轧 带钢 氧化铁皮 压入 细孔 形成机理 控制
下载PDF
CSP热轧1.0mm超薄规格低碳钢板的组织及性能 被引量:8
19
作者 于浩 康永林 +5 位作者 王克鲁 傅杰 柳得橹 范胜标 陈贵江 李柯新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1-125,共5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拉伸实验等方法研究了CSP线轧制工艺与薄规格低碳钢板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特征之间的关系.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实测结果表明:CSP线生产的低碳钢连铸坯铸态组织比较均匀,靠近表面层的枝晶宽度与心部区域差...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拉伸实验等方法研究了CSP线轧制工艺与薄规格低碳钢板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特征之间的关系.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实测结果表明:CSP线生产的低碳钢连铸坯铸态组织比较均匀,靠近表面层的枝晶宽度与心部区域差别很小,皆为较细的树枝晶,枝晶宽度在几微米至30μm之间;成品1.0mm低碳钢薄板的组织很细,约为5μm,但轧向与横向组织中的铁素体晶粒形貌和尺寸存在差异;由于晶粒组织细小且钢中有害元素、夹杂物的含量低,故板的强度和延伸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P 热轧 低碳钢板 性能 连铸坯 显微组织 强度 延伸率 织构
下载PDF
轧机颤振建模及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20
作者 郜志英 臧勇 曾令强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87-105,112,共20页
轧机颤振是由系统结构动力学与轧制过程动力学相互耦合导致的一种自激振动,对轧机颤振的研究除了需要合理有效的结构模型,还有赖于对轧制过程的精确表征。现有的轧机结构模型除了考虑三倍频、五倍频及扭振三种基本振动形式和多方向多模... 轧机颤振是由系统结构动力学与轧制过程动力学相互耦合导致的一种自激振动,对轧机颤振的研究除了需要合理有效的结构模型,还有赖于对轧制过程的精确表征。现有的轧机结构模型除了考虑三倍频、五倍频及扭振三种基本振动形式和多方向多模态的耦合问题,还有通过张力模型和时滞传递模型耦联而建立的多机架连轧模型。此外,多种非线性因素和非对称特征对轧机颤振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Slab分析方法是轧制过程建模最重要和广泛的方法,包括不同变形条件下屈服准则的建立、摩擦模型的确定以及应力分布的计算。基于Slab分析法建立的轧制过程模型包括稳态轧制模型、考虑辊缝波动量的准静态模型以及同时考虑辊缝波动及其波动速度的动态轧制模型。将动态轧制力作为反馈激励源,作用于相应的轧机结构模型,从而可以构建轧制过程与系统结构相耦合的颤振动力学模型,研究系统的稳定性及失稳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振 轧机结构 轧制过程 动态辊缝 动态轧制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