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陶瓷增强铝合金互渗相复合材料的半固态设计和成形
1
作者 张安安 王志成 +2 位作者 张苗辉 刘琦 付远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7,共8页
目的开发一种针对金属-陶瓷互渗相复合材料生产的高效方法,以提升该类材料在高温高负荷环境中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方法采用数值扫描技术研究了半固态成形过程,以铝合金为金属成分、氧化铝开孔体为陶瓷成分,制备了复合材料。通过模... 目的开发一种针对金属-陶瓷互渗相复合材料生产的高效方法,以提升该类材料在高温高负荷环境中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方法采用数值扫描技术研究了半固态成形过程,以铝合金为金属成分、氧化铝开孔体为陶瓷成分,制备了复合材料。通过模拟2种腔体(开放式和封闭式)的金属陶瓷压铸成形过程模拟不同的模腔设计,详细分析了腔体内的压力水平及其分布情况,探讨了压铸温度、金属液相体积分数等参数对材料成形质量的影响。结果封闭模腔能够在成形过程中产生更加均匀的压力分布,有助于减少如气孔、未渗透区域等材料缺陷,并提高金属与陶瓷之间的互渗质量。与封闭模腔相比,开放模腔在控制材料均匀流动和确保渗透效果方面效果较差。结论采用封闭模腔的半固态成形工艺能显著提升金属-陶瓷互渗相复合材料的整体质量和性能,有效减少成形缺陷,为高性能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互渗相 半固态成形 孔隙率 复合材料
下载PDF
带钢无头连铸连轧技术发展现状
2
作者 明章生 栗克建 +3 位作者 曹鹏军 冯毅 朱斌 马鸣图 《河北冶金》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带钢无头连铸连轧技术(ESP)是在传统热轧工艺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工艺,有更高的工作效率、成本优势和产品竞争力。连铸过程中,钢水在结晶器内有着复杂的热/力学行为,精确控制钢水在结晶器内的流动、传质、凝固、受力和溶质再分配,是保证铸... 带钢无头连铸连轧技术(ESP)是在传统热轧工艺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工艺,有更高的工作效率、成本优势和产品竞争力。连铸过程中,钢水在结晶器内有着复杂的热/力学行为,精确控制钢水在结晶器内的流动、传质、凝固、受力和溶质再分配,是保证铸坯质量的关键。本文介绍了ESP工艺的研究背景,阐述了其工艺优势和国内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连铸结晶器中温度场的变化、保护渣的作用以及轧制时的温度场变化,为ESP工艺优化提供理论参考。通过对ESP工艺的优化设计进行深入分析,对产线中因高拉速造成的轧辊磨损快和难以批量生产特殊钢种的问题,提出在线换辊、一对一设计产线工艺参数以及保护渣化学成分,并结合ESP工艺特点及我国冷轧钢市场,对“以热代冷”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国内薄板钢“以热代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研发生产的“以热代冷”热轧板较少,仍需要进一步探索。虽然ESP工艺已经能生产超薄规格的热轧带钢(<1.0 mm),但却无法实现量产,对于相同化学成分的钢材,不同的铸造工艺也会有很大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差异。目前,ESP工艺对板材内部组织转变的影响仍未建立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钢材内部组织转变及合金元素扩散的影响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P 结晶器 保护渣 以热代冷 组织转变 合金元素
下载PDF
Effects of Sinusoidal Vibration of Crystallization Roller on Composite Microstructure of Ti/Al Laminated Composites by Twin-Roll Casting
3
作者 李励 杜凤山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96-205,共10页
A new,innovative vibration cast-rolling technology of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dendrite breaking+asynchronous rolling” was proposed with the adoption of sinusoidal vibration of crystallization roller to prepare Ti/... A new,innovative vibration cast-rolling technology of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dendrite breaking+asynchronous rolling” was proposed with the adoption of sinusoidal vibration of crystallization roller to prepare Ti/Al laminated composites,and the effect of sinusoidal vibration of crystallization roller on composite microstructure was investigated in detai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allurgical bonding of titanium and aluminum is realized by mesh interweaving and mosaic meshing,instead of transition bonding by forming metal compound layer.The meshing depth between titanium and aluminum layers (6.6μm) of cast-rolling materials with strong vibration of crystallization roller (amplitude 0.87 mm,vibration frequency 25 Hz) is doubled compared with that of traditional cast-rolling materials (3.1μm),and the composite interfacial strength(27.0 N/mm) is twice as high as that of traditional cast-rolling materials (14.9 N/mm).This is because with the action of high-speed superposition of strong tension along the rolling direction,strong pressure along the width direction and rolling force,the composite linearity evolves from "straight line" with traditional casting-rolling to "curved line",and the depth and number of cracks in the interface increases greatly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 traditional cast-rolling,which leads to the deep expansion of the meshing area between interfacial layers and promotes the stable enhancement of composite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inated composites sinusoidal vibration composite microstructure
原文传递
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的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圣林 李准 +3 位作者 马文超 叶飞 骆忠汉 李大明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7-102,共6页
本文中简要介绍了武汉钢铁有限公司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CSP(compact strip production,CSP)工艺生产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的实践情况.CSP工艺生产的硅钢具有成品磁性均匀、板形好的优势,但是在利用该技术生产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时,常存在... 本文中简要介绍了武汉钢铁有限公司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CSP(compact strip production,CSP)工艺生产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的实践情况.CSP工艺生产的硅钢具有成品磁性均匀、板形好的优势,但是在利用该技术生产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时,常存在成品板表面瓦楞状缺陷严重、连铸生产效率低等问题.通过优化炼钢成分、热轧等相关工艺,可消除热轧板厚度方向中心的粗大形变组织,从源头上避免了粗大{100}<011>纤维组织的出现,消除了瓦楞状缺陷;通过提升冶炼效率和控制钢中夹杂物总量,可优化隧道炉的加热温度与在炉时间,大幅度提升了连铸生产效率,实现了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的批量稳定制造,使CSP产线成为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热轧板原料的主要供给生产线.如何进一步提升钢水纯洁度、提高连铸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挖掘该产线生产薄带钢的技术优点,是未来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板坯连铸连轧 CSP工艺 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
下载PDF
三维拉弯柔性成形装备中单元体快速调形技术 被引量:5
5
作者 高嵩 梁继才 +2 位作者 陈广义 魏志勇 滕菲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23-1728,共6页
将多点成形技术思想引入到型材拉弯工艺中,形成三维拉弯柔性成形技术。为了精确地实现型材三维成形,对型材三维拉弯过程中多点模具的自由度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可实现4自由度的单元体结构。给出了单元体调形参数的具体计算方法,并提出一... 将多点成形技术思想引入到型材拉弯工艺中,形成三维拉弯柔性成形技术。为了精确地实现型材三维成形,对型材三维拉弯过程中多点模具的自由度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可实现4自由度的单元体结构。给出了单元体调形参数的具体计算方法,并提出一种串并结合的单元体调形控制方法。建立了单元体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调形的数学模型。以高铁动车头骨架结构件为例,进行了三维拉弯试验。结果表明:三维拉弯柔性成形装备达到了实际应用的要求。自动化调形技术较人工调形技术生产效率提高60%以上,并降低了劳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金属塑性成形 三维拉弯 单元体 调形 柔性成形
下载PDF
1235铝合金铸轧板的组织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姚素娟 王西科 +2 位作者 徐军 韩念梅 关绍康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34,50,共6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并辅以能谱仪(EDS),系统分析了用电解铝液生产的1235铝合金双零铝箔铸轧坯料的显微组织及第二相的形态、化学组成情况。结果显示,铸轧坯料的轧面组织多为细小的等轴晶,纵截面呈纤维状... 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并辅以能谱仪(EDS),系统分析了用电解铝液生产的1235铝合金双零铝箔铸轧坯料的显微组织及第二相的形态、化学组成情况。结果显示,铸轧坯料的轧面组织多为细小的等轴晶,纵截面呈纤维状结构,且纤维组织的形态沿中心呈近似对称分布;合金中针片状的二元相为Al-Fe相,明亮的圆盘状和细小弥散的第二相为轧制过程中被破碎的α-AlFeSi相,棒状相则为三元的β-AlFeSi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铸轧 第二相 显微组织
下载PDF
1235铝合金铸轧过程中分流块对型腔中液流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谭国寅 杨钢 +1 位作者 岳有成 陈亮维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4-395,共2页
应用ProCAST软件对型腔中铝液流动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型腔熔体流动行为受分流块相对位置、分流块结构尺寸、分流块数目的影响很大。使用小尺寸分流块、合理的分流块数量可以使型腔中铝液分布更为均衡,能够获得更均匀的流速... 应用ProCAST软件对型腔中铝液流动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型腔熔体流动行为受分流块相对位置、分流块结构尺寸、分流块数目的影响很大。使用小尺寸分流块、合理的分流块数量可以使型腔中铝液分布更为均衡,能够获得更均匀的流速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35铝合金 分流块 型腔 PROCAST软件
原文传递
Cu/Al复合带固-液铸轧复合界面演化(英文)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华贵 董伊康 +1 位作者 燕猛 杜凤山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019-1025,共7页
利用固-液铸轧复合(简称SLCRB)技术,在d160 mm×150 mm二辊实验铸轧机上制备Cu/Al复合带,并对其界面扩散层的反应程度、反应产物组成及显微组织演变规律进行SEM、EDS和XRD分析。结果表明,铸轧液相熔池内,液态铝液与铜带接触后在其... 利用固-液铸轧复合(简称SLCRB)技术,在d160 mm×150 mm二辊实验铸轧机上制备Cu/Al复合带,并对其界面扩散层的反应程度、反应产物组成及显微组织演变规律进行SEM、EDS和XRD分析。结果表明,铸轧液相熔池内,液态铝液与铜带接触后在其表面形成初始渗铝层,界面成分主要为α(Al)+Cu Al2,且扩散层厚度在高温下逐渐生长变厚,最厚处约为10μm;进入低于kiss点的固相区后,扩散层在剧烈轧制延伸变形作用下破裂,界面两侧原始基材被挤出接触后形成新的复合界面,在铸轧出口处形成沿轧制方向弥散分布的CuAl_2、CuAl和Cu9Al4,扩散层平均厚度由10μm减薄至5μm且较为均匀。剥离和折弯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u/Al复合带剥离断裂面出现在Al基体侧,断口呈显著韧性断裂,试件经90°~180°折弯后未出现界面撕裂现象。研究成果为高效短流程制备Cu/Al复合带提供了工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Al复合带 固.液铸轧复合 复合界面 反应扩散 剥离测试
下载PDF
连铸-轧制生产中带有批决策的排序问题的建模与优化方法 被引量:6
9
作者 汪恭书 唐立新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13-1720,共8页
以长材产线为背景,研究了炉次在连铸及轧制阶段的组批及批排序问题.与以往将连铸、轧制分开研究不同,本文同时考虑连铸和轧制阶段对组批及批排序的要求,还考虑了下游工序精整机组负荷均衡生产的要求.为该问题建立了新的混合整数规划(Mix... 以长材产线为背景,研究了炉次在连铸及轧制阶段的组批及批排序问题.与以往将连铸、轧制分开研究不同,本文同时考虑连铸和轧制阶段对组批及批排序的要求,还考虑了下游工序精整机组负荷均衡生产的要求.为该问题建立了新的混合整数规划(Mixed integer programming,MIP)模型.由于问题的NP-hard属性和模型的大规模特征,以及工业应用的实际要求,本文提出了改进的分散搜索(Scattersearch,SS)算法用于求解该问题.在改进的SS算法中,利用解的相关性质来限制搜索空间,并将变邻域搜索策略引入,从而结合解的多样性及邻域互补性特点,充分发挥算法混合的优势.实际数据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改进SS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材产线 批决策 排序 混合整数规划 分散搜索 变邻域搜索
下载PDF
胀断连杆用C70S6高碳非调质圆钢冷剪过程开裂分析和改进措施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群 王连海 +2 位作者 顾文涛 赵智刚 纪肖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4-46,共3页
Φ5 mm C70S6非调质钢(/%:0.72C,0.20Si,0.58Mn,0.015P,0.065S,0.12Cr,0.05Ni,0.035V,0.008Al)生产流程为60 t UHP EAF-LF-VD-240 mm×240 mm方坯连铸-轧制。通过对剪切下料时开裂钢棒的组织、断口和剪切工艺进行分析,得出剪切过程... Φ5 mm C70S6非调质钢(/%:0.72C,0.20Si,0.58Mn,0.015P,0.065S,0.12Cr,0.05Ni,0.035V,0.008Al)生产流程为60 t UHP EAF-LF-VD-240 mm×240 mm方坯连铸-轧制。通过对剪切下料时开裂钢棒的组织、断口和剪切工艺进行分析,得出剪切过程开裂钢棒和未开裂钢棒组织、硬度无明显差别,因棒材在剪切过程受剪切力作用,出现水平方向移动,造成平刀和圆刀之间的间隙增大,使棒材剪切面弯曲变形,造成端部开裂。通过安装时将间隙由0.5 mm减少至0.3 mm,棒材夹持力由3 t增至3.5 t,对钢材进行淋水锈蚀处理以增大摩擦力等措施,剪切30 tΦ35 mm C70S6钢材结果表明,剪切开裂率由原10%降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70S6高碳钢 胀断连杆 剪切开裂 组织 改进措施
下载PDF
中国铝合金带坯双辊式连续铸轧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武子原 王祝堂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共5页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持续发展,中国铝加工业不但已成为铝带坯双辊连续铸轧世界大国,而且已成为世界铸轧产业领跑者。中国的铝带坯双辊式连续铸轧产业是完全在改革开放期间发展壮大的,截至2018年,中国生产铸轧带坯的企业210家,共有铸...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持续发展,中国铝加工业不但已成为铝带坯双辊连续铸轧世界大国,而且已成为世界铸轧产业领跑者。中国的铝带坯双辊式连续铸轧产业是完全在改革开放期间发展壮大的,截至2018年,中国生产铸轧带坯的企业210家,共有铸轧机约950台,其中引进的12台,总生产能力约9 000 kt/a。从2000年起中国再也没有引进铸轧机,同时成为铸轧机净出口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辊式连续铸轧 JUMBO 3C■与3CM■ 倾斜式铸轧机 铸轧区 铸轧辊
下载PDF
双辊薄带铸轧熔池近侧封板处流场与温度场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任青文 丁明凯 +4 位作者 王岩伟 翟晓庆 杨振宇 郭娜娜 朱光明 《铸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178-2182,共5页
以某钢铁公司的双辊薄带连铸机为原型,通过建立三维铸轧熔池流热耦合数学模型,研究了铸轧熔池近侧封板处的流场和温度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侧封板处铸轧熔池存在三个较大的的漩涡区,与熔池内部流场有较大差异。研究还发现,端面布流... 以某钢铁公司的双辊薄带连铸机为原型,通过建立三维铸轧熔池流热耦合数学模型,研究了铸轧熔池近侧封板处的流场和温度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侧封板处铸轧熔池存在三个较大的的漩涡区,与熔池内部流场有较大差异。研究还发现,端面布流水口倾角严重影响着熔池液面波动和上部钢液混合均匀程度,合理的水口倾角有利于熔池出口Kiss点高度的均匀一致,提高薄带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轧熔池 流场 温度场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超薄带钢速度控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贾宝瑞 栗建辉 田亚强 《轧钢》 2015年第6期70-72,共3页
速度制度是热连轧工艺最为重要的工艺制度之一。本文结合唐钢FTSR生产线轧机布置特点,针对开发1.0mm超薄规格带钢中存在的中间坯温降大、轧制过程稳定性差、终轧温度命中率低、频繁甩尾等问题,自主开发了粗轧高速穿帯、精轧梯度轧制,以... 速度制度是热连轧工艺最为重要的工艺制度之一。本文结合唐钢FTSR生产线轧机布置特点,针对开发1.0mm超薄规格带钢中存在的中间坯温降大、轧制过程稳定性差、终轧温度命中率低、频繁甩尾等问题,自主开发了粗轧高速穿帯、精轧梯度轧制,以及抛钢速度、加速度和时序控制等技术。通过具体分析与优化,1.0mm超薄规格单轧程产量达到555t,实现了稳定批量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板坏铸轧 超薄规格 速度控制 稳定轧制
下载PDF
连铸圆管坯热装方法及系统设计理念与实用性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三云 《钢管》 CAS 2016年第6期25-34,共10页
介绍了热轧钢管连铸圆管坯热装方法及系统的设计理念、工艺流程、主要设备选型、效益测算以及实用性等。该方法及系统的设计理念是:将热轧钢管与炼钢连铸两系统集成整合成一体,炼钢连铸系统按照热轧钢管系统要求,实时组织生产并供坯;两... 介绍了热轧钢管连铸圆管坯热装方法及系统的设计理念、工艺流程、主要设备选型、效益测算以及实用性等。该方法及系统的设计理念是:将热轧钢管与炼钢连铸两系统集成整合成一体,炼钢连铸系统按照热轧钢管系统要求,实时组织生产并供坯;两个系统在小时产量和年产量上匹配;圆管坯热装系统工艺流程顺畅、合理;倍尺圆管坯采用两座步进式加热炉(预热炉、高温炉)加热和高速旋转热锯机锯成定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钢管 炼钢连铸 圆管坯 热装方法及系统 创新设计 实用性分析
下载PDF
1235铝合金铸轧精炼过程中气液相流场模拟 被引量:1
15
作者 谭国寅 杨钢 +1 位作者 岳有成 马宁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96-1397,1401,共3页
应用Fluent软件对熔炼炉中精炼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氮气口的位置变化对熔炼炉中氮气的分布影响很大。通过增加进气口可以改善型腔中铝液流动,使熔炼炉中氮气的分布更为均匀。氮气与铝熔体的接触面积得到了有效的增大,降低了铝... 应用Fluent软件对熔炼炉中精炼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氮气口的位置变化对熔炼炉中氮气的分布影响很大。通过增加进气口可以改善型腔中铝液流动,使熔炼炉中氮气的分布更为均匀。氮气与铝熔体的接触面积得到了有效的增大,降低了铝液中氧化物颗粒数,使得铝箔产品品质提高。氮气流的搅拌作用促进了铝液成分和温度均匀,节约了熔炼所消耗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轧精炼 透气砖 气液相 流场模拟
原文传递
薄板坯连铸连轧超薄规格板带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33
16
作者 康永林 《轧钢》 2015年第1期7-11,共5页
在简要介绍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我国热轧薄规格板带的市场及应用现状,分析了CSP线生产超薄规格高强板带的工艺、FTSR线生产超薄规格板带的进展、半无头轧制技术生产超薄规格板带涉及的关键技术以及高质... 在简要介绍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我国热轧薄规格板带的市场及应用现状,分析了CSP线生产超薄规格高强板带的工艺、FTSR线生产超薄规格板带的进展、半无头轧制技术生产超薄规格板带涉及的关键技术以及高质量薄规格板带技术开发生产应用情况。最后指出:薄规格、超薄规格热轧板带在节能减排、"以热代冷"提高产品附加值方面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但需要主动积极开拓市场;需要解决相关工艺机理及工艺控制上的关键技术,并进行全面技术集成与创新,才能大批量稳定生产薄规格、超薄规格板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板坯连铸连轧 超薄规格板带 热轧 半无头轧制 高强钢
下载PDF
基于Kiss点位置的双辊薄带铸轧熔池界面换热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凤山 王轩博 +3 位作者 王宇璞 孙明翰 薛顺辉 吕征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2-137,共6页
针对双辊薄带铸轧工艺熔池界面换热规律问题,基于铸轧浇铸工艺的特点以Kiss点为界将熔池接触区分为软接触区和刚性接触区两部分,建立新的界面换热模型;通过6061铝合金界面换热实验,以及Procast软件的反向求解模块Inverse推导得出铸轧界... 针对双辊薄带铸轧工艺熔池界面换热规律问题,基于铸轧浇铸工艺的特点以Kiss点为界将熔池接触区分为软接触区和刚性接触区两部分,建立新的界面换热模型;通过6061铝合金界面换热实验,以及Procast软件的反向求解模块Inverse推导得出铸轧界面换热系数和热流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利用铸轧实验验证了模型的精确度。结果表明,熔池区界面换热分布规律与铸轧速度、浇铸温度、Kiss点位置、材料的热物性参数及辊面粗糙度等因素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双辊铸轧 Kiss点 界面换热
原文传递
双金属复合导板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平 张元好 常庆明 《铸造设备与工艺》 2012年第1期53-55,共3页
介绍了目前双金属复合导板生产方法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分析了各种生产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固-液铸轧复合法将成为双金属复合导板生产方法的主流方向。
关键词 双金属 复合导板 固-液铸轧复合
下载PDF
基于三维有限元铸轧工艺模拟及工艺参数优化的Mg-Al合金晶粒细化(英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红军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3期773-780,共8页
为了获得质量优异的镁合金薄板材并研究铸轧工艺参数对AZ31镁合金薄板材的温度场和热应力场的影响,基于铸轧的对称性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三维几何和有限元模型。在ANSYS软件中采用smart-sizing算法进行网格划分。进行了一系列不同工艺... 为了获得质量优异的镁合金薄板材并研究铸轧工艺参数对AZ31镁合金薄板材的温度场和热应力场的影响,基于铸轧的对称性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三维几何和有限元模型。在ANSYS软件中采用smart-sizing算法进行网格划分。进行了一系列不同工艺参数下的三维温度场和热应力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浇注温度的升高,液相区和液固两相区的长度都增加;随着辊/薄板间接触的对流换热系数的增大,液固两相区的长度减小;随着浇注温度和铸轧速度的提高,两相区的长度增大。将优化的工艺参数(铸造速度2m/min、浇注温度640℃、换热系数15kW/(m2·℃)及水淬)用于镁合金铸轧试验,得到平均晶粒尺寸为50μm的镁合金板坯。三维仿真结果能更好地理解相变区的温度变化和铸轧过程中热裂纹的形成机理,为设计和优化镁合金铸轧的工艺参数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铸轧 工艺参数 三维有限元法 热应力
下载PDF
连铸连轧5052 H32板材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宇星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48-1550,共3页
研究了冷轧变形程度、退火温度等因素对连铸连轧5052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连铸连轧5052铝合金H32状态板材的生产工艺参数,即冷变形加工率20%,稳定化退火温度160℃,保温时间2 h。通过连铸连轧5052坯料生产的H32状态产品能够满足... 研究了冷轧变形程度、退火温度等因素对连铸连轧5052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连铸连轧5052铝合金H32状态板材的生产工艺参数,即冷变形加工率20%,稳定化退火温度160℃,保温时间2 h。通过连铸连轧5052坯料生产的H32状态产品能够满足国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连轧 5052变形铝合金 H32状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