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廓形特征的机器人异型盘磨削接触力建模
1
作者 郭万金 吴广 +6 位作者 朱恒 陈柱宏 詹子立 曹雏清 赵立军 郭磊 朱文锋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7-180,共14页
目的为表征具有尖端小、比压大廓形特征的机器人异型盘磨削接触力,针对异型盘薄板与橡胶板双层结构形式,提出一种考虑廓形特征影响的包含薄板挠曲形变和橡胶板弹性形变的机器人异型盘磨削接触力建模方法。方法首先,基于弹性薄板弯曲理论... 目的为表征具有尖端小、比压大廓形特征的机器人异型盘磨削接触力,针对异型盘薄板与橡胶板双层结构形式,提出一种考虑廓形特征影响的包含薄板挠曲形变和橡胶板弹性形变的机器人异型盘磨削接触力建模方法。方法首先,基于弹性薄板弯曲理论,分析薄板挠曲形变与接触力关系。其次,依据静态弹性理论,建立橡胶板在弹性形变区域内弹性形变与接触力模型。再次,开展有限元数值模拟实验求解橡胶板弹性形变参数和薄板挠曲形变参数,并通过变量替换建立接触力与异型盘法向进给位移数值形式反函数模型。最后,搭建机器人异型盘磨削实验平台,分别开展1种平面与3种曲率曲面工件的机器人异型盘接触力模型验证实验和1种侧曲面圆台铸铁工件的机器人异型盘磨削一致性验证实验。结果机器人异型盘接触力模型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当盘倾角较大时,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接触力。机器人异型盘磨削一致性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磨削参数条件下,3条磨削路径(路径1、2、3)的磨削深度平均值分别为0.0663、0.0632、0.0645 mm,最大偏差分别为0.0139、0.0090、0.0108 mm,变异系数分别为11.2%、6.4%和9.6%。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论所提方法考虑了异型盘廓形特征,将工件表面曲率、盘倾角、廓形参数和异型盘尺寸等参数包含在磨削接触力模型中,并描述了磨削接触力与异型盘法向进给位移的数值形式反函数关系,能够度量异型盘磨削作业接触区域和解释磨削接触力影响因素,可为机器人异型盘的高效率、高质量恒定接触力磨削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力建模 异型盘磨削 挠曲形变 弹性形变 机器人磨削
下载PDF
高钛高强钢钛含量精准控制研究
2
作者 吴孔彦 赵潇 +4 位作者 韩凯峰 解雷 郭路召 王建辉 任宝金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7期155-157,共3页
对高钛高强钢的冶炼流程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控制真空室内的氧和钢液中的氧含量,提高高钛钢铸机成品目标值w(Ti)±0.005%合格率。
关键词 高钛高强钢 氧含量 提高 成品钛目标值
下载PDF
基于MIC和改进Bagging-GPR的刀具磨损预测 被引量:2
3
作者 钟奇憬 黎宇嘉 +4 位作者 陈勇辉 吴镇均 廖小平 马俊燕 鲁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71-1480,共10页
为实现刀具磨损的准确预测,对加工过程的换刀和参数优化提供指导,提出一种基于最大信息系数(MIC)和改进的Bagging集成高斯过程回归(Bagging-GPR)的刀具磨损预测方法,建立切削力信号与刀具磨损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采集加工的切削力信号... 为实现刀具磨损的准确预测,对加工过程的换刀和参数优化提供指导,提出一种基于最大信息系数(MIC)和改进的Bagging集成高斯过程回归(Bagging-GPR)的刀具磨损预测方法,建立切削力信号与刀具磨损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采集加工的切削力信号,运用时域、小波包分解和经验模态分解提取切削力信号特征,并利用MIC分析特征与刀具磨损的相关度来实现特征选择,避免预测模型的“维数灾难”。为提高预测模型的精度,考虑高斯子模型内部核函数的差异性及准确性,利用Bagging对高斯核函数进行随机组合,作为各子模型的核函数,构建改进的Bagging-GPR模型实现刀具磨损值预测,并基于铣削实验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具磨损预测 特征选择 最大信息系数 集成学习 高斯过程回归
下载PDF
抛光轮表面形貌对抛光斑质量影响
4
作者 孟德琳 金洙吉 周平 《机械工程师》 2023年第1期44-46,共3页
探究小尺寸轮式抛光中轮面形貌对抛光斑的形状和底部粗糙度的影响。从修整速度方向和砂纸粒度大小两个方面研究修整的轮面形貌及抛光斑的质量,修整速度方向分为轮线速度与机床运动方向垂直和平行两种模式,砂纸粒度分为180#、400#和800#... 探究小尺寸轮式抛光中轮面形貌对抛光斑的形状和底部粗糙度的影响。从修整速度方向和砂纸粒度大小两个方面研究修整的轮面形貌及抛光斑的质量,修整速度方向分为轮线速度与机床运动方向垂直和平行两种模式,砂纸粒度分为180#、400#和800#。比较不同的轮面粗糙峰分布和线粗糙度及其单点驻留的抛光斑的形状和底部粗糙度。实验结果表明,修整轮线速度和机床运动垂直时的抛光斑质量要优于平行时,180#、400#和800#砂纸修整轮面的线粗糙度分别为Ra7.77μm、Ra4.88μm和Ra2.89μm,所得抛光斑底部0.4 mm范围内粗糙度分别为Sa 0.953 nm、Sa 0.821 nm和Sa 0.551 nm,且抛光斑形状随着砂纸粒度变小更加顺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面形貌 修整 抛光斑 粗糙度
下载PDF
基于误差转换的汽车曲轴圆度及圆柱度误差评价数学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学昌 梁涛 +2 位作者 张旭 王营营 杨仁民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1-98,共8页
针对国内汽车曲轴轴颈圆度误差、圆柱度误差检测普遍存在的效率低、精度低等问题,建立基于误差转换的平面曲线和空间曲线误差数学模型,结合圆和圆柱的数学表达建立满足最小包容条件的圆度和圆柱度误差评定数学模型,并采用遗传优化算法... 针对国内汽车曲轴轴颈圆度误差、圆柱度误差检测普遍存在的效率低、精度低等问题,建立基于误差转换的平面曲线和空间曲线误差数学模型,结合圆和圆柱的数学表达建立满足最小包容条件的圆度和圆柱度误差评定数学模型,并采用遗传优化算法计算出符合最小评定要求的曲轴轴颈形位误差,解决了理想包容要素位姿参数不精确的问题。同时,建立基于图像域的汽车曲轴轴颈形状误差检测试验台,针对测量过程中连杆轴颈沿主轴颈公转运动,从而导致连杆轴颈图像域检测数据存在坐标不归一问题,以曲轴法兰端特征孔为基准,通过模板匹配特征与孔边缘提取实现了连杆轴颈圆度和圆柱度测量数据空间坐标归一化处理。以某型号发动机曲轴为例进行大样本误差检测试验,并与三坐标测量机测得的结果进行对比,数据分析表明提出的曲轴轴颈形状误差检测方法的精度为1μm,且重复检测误差在0.1μm以内,证明了其理论上的正确性及实践操作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度误差 圆柱度误差 误差转换 汽车曲轴
下载PDF
固结磨料研磨蓝宝石衬底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鹏鹏 李军 +3 位作者 王建彬 夏磊 朱永伟 左敦稳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58-2264,共7页
为获得高材料去除率和优表面质量的蓝宝石衬底,采用固结磨料研磨蓝宝石衬底提高加工效率,研究研磨压强、工作台转速、三乙醇胺(TEA)浓度和研磨垫类型四个因素对材料去除率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并综合优化获得高材料去除率和优表面质量的... 为获得高材料去除率和优表面质量的蓝宝石衬底,采用固结磨料研磨蓝宝石衬底提高加工效率,研究研磨压强、工作台转速、三乙醇胺(TEA)浓度和研磨垫类型四个因素对材料去除率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并综合优化获得高材料去除率和优表面质量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有图案的研磨垫、研磨压强为100 kPa、工作台转速为120 r/min、三乙醇胺的浓度为5%为最优研磨工艺参数组合,固结磨料研磨蓝宝石的材料去除率为31.1μm/min,表面粗糙度为0.309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结磨料 研磨 蓝宝石衬底 材料去除率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装配式建筑中楼梯间剪力墙失稳问题研究
7
作者 卢奇 关朋远 +1 位作者 林吉乐 曹燕 《建筑技术开发》 2023年第12期8-10,共3页
依托广东省某装配式建筑工程从装配式建筑结构承载力指标、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剪力墙稳定性验算、实例剖析等方面出发,分析装配式建筑中楼梯间剪力墙失稳问题出现的关键原因,并总结出解决思路。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楼梯间剪力墙 失稳
下载PDF
强磁场陶瓷结合剂CBN砂轮制备及磨削性能 被引量:4
8
作者 石莹 王学智 +1 位作者 于天彪 王宛山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21-1726,共6页
针对陶瓷结合剂CBN砂轮磨粒取向随机,砂轮强度低的问题,将强磁场引入砂轮制备工艺.制备过程中添加了镀镍CBN磨粒,研究发现,适当磁场强度可以实现镀镍CBN磨粒的偏转;另外,适宜的磁场强度有利于提高陶瓷CBN复合材料的强度,当磁感应强度为... 针对陶瓷结合剂CBN砂轮磨粒取向随机,砂轮强度低的问题,将强磁场引入砂轮制备工艺.制备过程中添加了镀镍CBN磨粒,研究发现,适当磁场强度可以实现镀镍CBN磨粒的偏转;另外,适宜的磁场强度有利于提高陶瓷CBN复合材料的强度,当磁感应强度为6 T时,陶瓷CBN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最高,强度值达到79.5 MPa.通过开展磨削试验,证实了强磁场陶瓷结合剂CBN砂轮在磨削钛合金TC4时,其磨削比能略低于普通陶瓷结合剂CBN砂轮的比能,此项研究对提高陶瓷结合剂CBN砂轮性能以及探索新的制备工艺均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磁场 陶瓷结合剂 CBN 砂轮 抗折强度
下载PDF
方坯表面角部横裂纹成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被引量:6
9
作者 崔鹏高 王克玉 +1 位作者 梁世勇 赵振华 《钢铁研究》 CAS 2005年第2期40-42,51,共4页
结合安钢150mm连铸小方坯表面角部横裂纹攻关的实践分析其成因,提出了改进措施,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方坯 表面角部横裂纹 解决措施
下载PDF
酸性体系对镁铝尖晶石工件固结磨料研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占奎 朱永伟 +2 位作者 苏建修 李勇峰 朱楠楠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9-345,共7页
研磨介质的化学作用对于固结磨料研磨的材料去除率和表面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采用不同的酸性介质对镁铝尖晶石样品进行研磨,研究了其对镁铝尖晶石固结磨料研磨的材料去除率和表面质量的影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测量了... 研磨介质的化学作用对于固结磨料研磨的材料去除率和表面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采用不同的酸性介质对镁铝尖晶石样品进行研磨,研究了其对镁铝尖晶石固结磨料研磨的材料去除率和表面质量的影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测量了不同酸性介质对镁铝尖晶石工件和研磨垫的化学腐蚀作用,并进一步采用电化学工作站检验了不同酸性介质对研磨垫填料铜的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研磨介质对填料铜的化学腐蚀促进研磨垫的自修整是其对研磨过程材料去除率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其中3%乙酸研磨后的材料去除率最大,可达249.97 nm/min;研磨介质对工件的化学作用可以改善工件的表面质量,其中3%磷酸研磨后的工件表面粗糙度值最小,仅为72.4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尖晶石 化学作用 固结磨料 研磨
下载PDF
齿轮三维测量中线结构光测头位姿的优化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石照耀 王涛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4-53,共10页
采用线结构光传感器测量齿轮三维误差,具有快速、全信息和高重复性等特点,但测头与被测齿轮的位姿关系是影响齿轮测量准确度的关键问题。以优化测头与被测齿轮的位姿关系为目标,提出了测头位姿量化评价指标。为验证指标的有效性,进行了... 采用线结构光传感器测量齿轮三维误差,具有快速、全信息和高重复性等特点,但测头与被测齿轮的位姿关系是影响齿轮测量准确度的关键问题。以优化测头与被测齿轮的位姿关系为目标,提出了测头位姿量化评价指标。为验证指标的有效性,进行了同一产品齿轮在不同位姿参数下的测量实验,并与克林贝格P26齿轮测量中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陡峭”的常规测量方法相比,本文方法点云密度比Λ指标高33.6%,倾斜比υ指标高30.2%,所测量的齿廓单元更加完整、更符合国际标准ISO1328对数据的要求,齿轮单项误差评定结果也更准确。该方法预估的线结构光传感器的位置和姿态参数,用于齿轮测量前测头位姿的确定,进而提高齿轮测量精度,也为解决陡峭齿面非接触式测量问题的提供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线结构光 位姿 齿廓单元 三维测量
原文传递
固结磨料研磨镁铝尖晶石的材料去除机理
12
作者 王占奎 朱永伟 +3 位作者 王加顺 王建彬 徐俊 左敦稳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05-2212,共8页
研磨过程中机械去除作用与化学去除作用的有效分离是实现研磨过程可控调节及提高加工表面质量的前提。本文通过尖晶石在不同介质中的材料去除速率,对其在不同研磨液中化学与机械作用的材料去除率进行了分离和计算;采用微/纳压痕仪测量... 研磨过程中机械去除作用与化学去除作用的有效分离是实现研磨过程可控调节及提高加工表面质量的前提。本文通过尖晶石在不同介质中的材料去除速率,对其在不同研磨液中化学与机械作用的材料去除率进行了分离和计算;采用微/纳压痕仪测量了不同研磨液作用下工件表面的显微硬度,依此分析了其软化层厚度。结果表明:研磨液对镁铝尖晶石工件具有一定的化学去除作用,研磨过程中材料去除以机械作用下的脆性去除为主;研磨液的化学作用主要体现在工件表面形成了一层软化层,其中乙二醇产生的软化层最厚,三乙醇胺最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尖晶石 固结磨料 软化层 去除机理
下载PDF
使用条件对合成抛光革粘弹性行为的影响
13
作者 滕霖 韩淑媛 +1 位作者 宋绍忠 任敬心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611-613,共3页
粘弹性行为是决定合成抛光革抛光性能的重要因素。在抛光中,抛光革由于温度、抛光度、使用状态等因素将使其粘弹性行为发生变化。
关键词 抛光革 粘弹性 抛光质量
下载PDF
电弧炉炼钢炉渣成分实时预报模型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凌志 薛波涛 +4 位作者 宋景凌 魏光升 郭宇峰 谢鑫 刘全胜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9-46,共8页
为了实现冶炼过程中对炉渣成分的实时预测,给电弧炉炼钢过程中加料等工艺操作提供帮助,对影响炉内炉渣成分的因素(炉内反应、加料与流渣)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电弧炉炼钢炉渣成分实时预报模型.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实时预测炉内炉渣质量和... 为了实现冶炼过程中对炉渣成分的实时预测,给电弧炉炼钢过程中加料等工艺操作提供帮助,对影响炉内炉渣成分的因素(炉内反应、加料与流渣)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电弧炉炼钢炉渣成分实时预报模型.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实时预测炉内炉渣质量和成分变化,预报炉内铁元素氧化状况,可为冶炼过程中添加辅料与流渣等工艺操作提供指导作用.通过与现场炉渣取样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得到炉渣中CaO、SiO2和FeO实测成分与模型预测成分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2.66%、11.17%和19.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炉炼钢 炉渣成分 实时预测 炉内反应 加料 流渣
下载PDF
基于激光双目视觉的接缝三维重建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克鸿 曹慧 +1 位作者 刘永 张德库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共4页
设计研制了结构激光双目视觉传感器,该传感器加入结构激光,很好地解决了立体视觉中对应点的匹配问题。利用该传感器采集接缝图像,开发了图像采集处理程序,实现接缝图像处理和特征分析,识别并提取了二维平面上接缝特征点的图像坐标。采用... 设计研制了结构激光双目视觉传感器,该传感器加入结构激光,很好地解决了立体视觉中对应点的匹配问题。利用该传感器采集接缝图像,开发了图像采集处理程序,实现接缝图像处理和特征分析,识别并提取了二维平面上接缝特征点的图像坐标。采用MATLAB软件实现了三维重建标定算法,根据双目视觉原理,由接缝特征点的图像坐标计算出其三维坐标,进行了三维重建,抽取了接缝三维几何尺寸、坡口类型、角度、间隙等焊接特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缝重建 双目视觉 三维重建 图像处理 结构激光视觉
下载PDF
粘合剂在树脂型光学研磨及抛光材料中的应用
16
作者 侯瑞祥 《粘接》 CAS 1991年第5期19-21,共3页
本文综述了在加工光学研磨及抛光材料中应用的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缩醛树脂、紫胶树脂以及其些复合改性树脂粘合剂,并根据选用树脂的基本特性确定光学超精磨片、光学抛光片的加工方法和工艺条件:概述了光学加工固着磨料研磨及抛光材料... 本文综述了在加工光学研磨及抛光材料中应用的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缩醛树脂、紫胶树脂以及其些复合改性树脂粘合剂,并根据选用树脂的基本特性确定光学超精磨片、光学抛光片的加工方法和工艺条件:概述了光学加工固着磨料研磨及抛光材料树脂粘合剂的选择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研磨 抛光材料 树脂型 粘合剂
下载PDF
铝合金高速加工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及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康鲁迪 杨发展 佟春明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3-87,共5页
由于铝合金具有较为突出的物理力学性能优势,其应用愈加广泛,尤其在交通运输领域及动车制造方面的应用更为突出,如汽车用6000系铝合金、动车车厢用铝合金等。列出了由于铝合金材料本身自有的一些特性导致在加工中存在的技术性难题。对... 由于铝合金具有较为突出的物理力学性能优势,其应用愈加广泛,尤其在交通运输领域及动车制造方面的应用更为突出,如汽车用6000系铝合金、动车车厢用铝合金等。列出了由于铝合金材料本身自有的一些特性导致在加工中存在的技术性难题。对目前铝合金加工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高速加工 加工工艺
下载PDF
新型花岗石抛光磨具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万康 王珉 左敦稳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1996年第2期31-33,共3页
本文论述了一种花岗石抛光磨具的研制过程。该抛光磨具采用环氧树脂作为粘结剂;通过实验研究了磨粉、磨料含量和填料对抛光表面光泽度的影响。研制成功的新型抛光磨具和传统的磨具相比可以大幅度提高花岗石的表面光泽度。
关键词 花岗石 磨具 抛光磨具 光泽度 环氧树脂
下载PDF
车轴钢冶炼过程中影响氢含量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其控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芹 蒋仕军 《现代机械》 2010年第4期77-78,共2页
为了提高车轴的抗疲劳性能,改善其质量和使用寿命,对车轴钢中氢气含量提出了要求。本文分析了影响车轴钢中氢含量的众多因素如大气水分、大气相对湿度、废钢和生铁、炉渣性质及渣量、合金添加剂、钢中脱氧剂、钢中氧含量等,提出了在冶... 为了提高车轴的抗疲劳性能,改善其质量和使用寿命,对车轴钢中氢气含量提出了要求。本文分析了影响车轴钢中氢含量的众多因素如大气水分、大气相对湿度、废钢和生铁、炉渣性质及渣量、合金添加剂、钢中脱氧剂、钢中氧含量等,提出了在冶炼过程中从各个环节抑制氢气增加的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轴钢 氢含量 脱氢
下载PDF
THMC多场耦合作用下岩石物理力学性能与本构模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14
20
作者 颜丙乾 任奋华 +2 位作者 蔡美峰 郭奇峰 乔趁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89-1399,共11页
岩石多场耦合作用的研究已经开展了数十年,包括岩石在单一物理场、两场耦合或三场耦合作用效应的研究.然而深部矿产资源开采和地下空间开发中岩体的赋存环境非常复杂,岩体在高温、高渗透压、高应力及复杂水化学环境中将发生温度–水流... 岩石多场耦合作用的研究已经开展了数十年,包括岩石在单一物理场、两场耦合或三场耦合作用效应的研究.然而深部矿产资源开采和地下空间开发中岩体的赋存环境非常复杂,岩体在高温、高渗透压、高应力及复杂水化学环境中将发生温度–水流–应力–化学(THMC)多场耦合作用.综合分析岩石多场耦合作用下的裂隙演化、变形力学机制、力学本构和耦合模型构建等方面的研究,在分析岩石强度理论的基础上得出岩石多场耦合本构模型以及岩石蠕变本构模型.不同行业对岩石多场耦合作用的研究重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岩石多场耦合作用不仅涉及到矿产资源开发、油气田开采、地热资源开发等资源能源领域,其在水利水电工程、高寒工程、地下工程、地下核废料处置及深埋能源储库等领域也是研究的重点.岩石在高应力、水流、高温和化学作用下,不仅会发生耦合作用,而且会对岩石本身的物理力学性能产生影响.分析研究多场耦合作用下岩石的力学性能对于预防事故发生和保障工程安全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探讨分析了岩石多场耦合研究的重点、难点和今后研究的方向,为工程实践和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多场耦合 损伤演化 岩石蠕变 本构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