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1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MDV可控动惯性悬架优化设计与分数阶滑模控制研究
1
作者 杨晓峰 汪伟 +4 位作者 李谕 刘昌宁 沈钰杰 刘雁玲 张天一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1,101,共13页
针对轮毂电机驱动汽车(hub motor driven vehicle,HMDV)因开关磁阻电机自重和电机气隙偏心导致产生的垂向振动负效应严重恶化车辆的平顺性和操稳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数阶滑模控制的HMDV可控动惯性悬架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在轮毂驱... 针对轮毂电机驱动汽车(hub motor driven vehicle,HMDV)因开关磁阻电机自重和电机气隙偏心导致产生的垂向振动负效应严重恶化车辆的平顺性和操稳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数阶滑模控制的HMDV可控动惯性悬架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在轮毂驱动电机气隙偏心产生的不平衡径向力基础上,建立HMDV 1/4混棚动惯性悬架,理论证明二阶混棚正实网络的优异性能;其次,采用HMDV二阶混棚正实网络作为参考模型,构建基于分数阶滑模控制理论的HMDV协调控制系统,在随机路面下进行平顺性仿真和分析;最后,进行HMDV 1/4悬架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HMDV可控动惯性悬架与HMDV传统被动悬架相比,车身加速度均方根值、悬架动行程均方根值以及轮胎动载荷均方根值最大降幅分别为7.72%、30.64%以及11.54%。验证了所设计的HMDV可控动惯性悬架对于由开关磁阻电机造成的垂向振动负效应有优异的抑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毂电机驱动汽车(HMDV) 动惯性悬架 混棚 分数阶滑模
下载PDF
核电厂立式圆柱储罐动态特性分析方法研究
2
作者 沈睿 陈孟 +1 位作者 陶宏新 黄庆 《核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2,共8页
基于HOUSNER理论和流固耦合相互作用理论对大型立式圆柱储罐的动态特性展开研究。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Fluid80单元建立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并采用Reduced法进行模态分析,对典型低矮型和细高型锚固储罐在1/4、1/2、3/4和设计装液量H下的... 基于HOUSNER理论和流固耦合相互作用理论对大型立式圆柱储罐的动态特性展开研究。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Fluid80单元建立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并采用Reduced法进行模态分析,对典型低矮型和细高型锚固储罐在1/4、1/2、3/4和设计装液量H下的动态特性进行研究,并对两种模型得出的液面第一阶晃动频率和储罐系统第一阶主振形频率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基于HOUSNER理论的模型和流固耦合模型的计算结果,对HOUSNER理论公式进行修正,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HOUSNER理论的修正模型与流固耦合模型计算结果更加接近,本文提出的HOUSENER理论修正模型所预测的储罐第一阶主振形频率最大误差比HOUSENER理论模型降低7.41%,改进了HOUSNER理论公式的不保守性,为核电厂大型储罐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圆柱储罐 模态分析 流固耦合 动态特性 核电厂
下载PDF
压水堆国产SA-508-Ⅲ-1钢环境影响疲劳试验研究和预测模型开发
3
作者 沈睿 刘畅 +1 位作者 唐力晨 王秉熙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59,共9页
对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设备用国产SA-508 Gr.3 Cl.1低合金钢(简称SA-508-Ⅲ-1钢)进行室温和320℃空气环境,以及模拟压水堆一回路水环境下的疲劳性能试验研究,获得国产SA-508-Ⅲ-1钢在空气环境下的疲劳寿命最佳拟合曲线(平均曲线)。在此... 对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设备用国产SA-508 Gr.3 Cl.1低合金钢(简称SA-508-Ⅲ-1钢)进行室温和320℃空气环境,以及模拟压水堆一回路水环境下的疲劳性能试验研究,获得国产SA-508-Ⅲ-1钢在空气环境下的疲劳寿命最佳拟合曲线(平均曲线)。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国产SA-508-Ⅲ-1钢在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水环境下疲劳性能的应变速率、温度和溶解氧含量等参数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获得各影响参数的影响函数方程。基于获得的各影响参数的函数方程,建立国产SA-508-Ⅲ-1钢的环境影响疲劳修正因子F_(en)预测模型。本文获得的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水环境下国产SA-508-Ⅲ-1钢的疲劳寿命都位于95%置信度限值(10^(±2σ))范围内,验证了本文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同时,本文获得的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水环境下国产SA-508-Ⅲ-1钢的疲劳寿命与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NL)模型所预测的寿命相比,也都位于95%置信度限值(10^(±2σ))范围内,说明ANL模型可用于国产SA-508-Ⅲ-1钢的疲劳寿命预测。本文获得的国产SA-508-Ⅲ-1钢的环境影响疲劳预测模型与ANL模型相比,更适用于国产SA-508-Ⅲ-1钢的寿命预测,为国内第3代核电厂一回路设备考虑压水堆一回路水环境影响的疲劳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水堆核电厂 SA-508-Ⅲ-1钢 环境影响疲劳 F_(en)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不同动力源激励下P2构型混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4
作者 张静 朱文龙 +2 位作者 刘长钊 罗键 葛帅帅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111,共11页
【目的】动力源是传动系统重要的外部激励,需充分探究不同动力源对混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方法】首先,推导了四缸发动机和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动态驱动力矩,并将其表达成角位移的函数,建立了动力源动力输出模型;其次,基于... 【目的】动力源是传动系统重要的外部激励,需充分探究不同动力源对混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方法】首先,推导了四缸发动机和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动态驱动力矩,并将其表达成角位移的函数,建立了动力源动力输出模型;其次,基于有限元缩聚和集中参数动力学建模方法,建立了传动系统混合动力学模型,并对建模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试验验证;最后,基于耦合动力源和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了混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机电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使车辆分别以纯电动驱动模式、发动机驱动模式和联合驱动模式运行,分析了不同驱动模式下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探究了发动机转矩波动、电动机转矩波动、发动机与电动机同时作用时的转矩波动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电动机转矩波动与发动机转矩波动都会引起齿轮副啮合力矩振幅增大、轴承支反力振幅增大以及箱体轴承中心轨迹范围增大,并且电动机2倍基频和四缸发动机基频引起的振动是箱体轴承支反力振幅增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动汽车 动力传动系统 动态响应特性
下载PDF
水流攻角对有限长圆柱涡激振动影响机理研究
5
作者 段德荣 代森良 +3 位作者 王慕豪 张晓娅 张辉 杨学锋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88,共9页
海工装备中有限长圆柱不同的工作姿态会产生不同的水流攻角冲击作用,为了揭示水流攻角对有限长圆柱涡激振动响应的影响机理,采用三维非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和剪切应力传输k-ω模型,对不同攻角下有限长圆柱进行双向流固耦合数... 海工装备中有限长圆柱不同的工作姿态会产生不同的水流攻角冲击作用,为了揭示水流攻角对有限长圆柱涡激振动响应的影响机理,采用三维非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和剪切应力传输k-ω模型,对不同攻角下有限长圆柱进行双向流固耦合数值计算,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数值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攻角的增大会使结构两侧流体流速不平衡加剧,升力和阻力均增大,且升力比阻力变化明显,导致有限长圆柱的振动响应随攻角增大而提高。当攻角由0°增大到2°和4°时,自由端横流向振幅分别增加了7.3%和21.2%,顺流向振幅分别增加了6.3%和24.6%,顺流向涡激振动的振动主频不再是横流向的2倍。由于自由端和固定端的存在,干扰了圆柱后方漩涡的形成和脱落,攻角越大,尾流漩涡脱落的宽度越宽,有限长圆柱振动幅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攻角 涡激振动 流固耦合 有限长 自由端
下载PDF
六自由度超声C扫描成像检测系统研制
6
作者 宋国荣 赵宇 +4 位作者 吕炎 解东 曹曦 程俊 杨敬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6,共9页
为了解决复杂形貌构件的超声无损检测问题,研制了一套具有6个自由度的喷水式超声C扫描自动成像系统,采用喷水耦合方式对大型平面构件、回转体、复杂曲面工件进行超声检测并实时成像。采用六自由度工业机械臂作为夹持换能器的运动机构,... 为了解决复杂形貌构件的超声无损检测问题,研制了一套具有6个自由度的喷水式超声C扫描自动成像系统,采用喷水耦合方式对大型平面构件、回转体、复杂曲面工件进行超声检测并实时成像。采用六自由度工业机械臂作为夹持换能器的运动机构,实现超声换能器的复杂形貌构件的仿形扫查;采用层析成像方法对工件进行实时成像;使用C#语言作为编程环境,开发了具有集成度高、适合多种工况的超声C扫描成像检测系统。经过实验验证证明,该系统稳定可靠,检测精度高,可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自由度 超声C扫描 喷水耦合 机械臂 复杂形貌构件 层析成像方法
下载PDF
考虑不确定参数的含间隙柔性机械臂非概率可靠性分析
7
作者 白争锋 牛余新 +1 位作者 崔乐文 赵继俊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4-236,共13页
由于加工制造精度以及空间环境等的影响,空间机械臂的几何参数、材料参数等特征参数的不确定性会降低机械臂系统的运动精度及可靠性.为了研究不确定参数和关节间隙对机械臂动态响应的影响,解决由于空间机械臂实验样本数据不足难以获得... 由于加工制造精度以及空间环境等的影响,空间机械臂的几何参数、材料参数等特征参数的不确定性会降低机械臂系统的运动精度及可靠性.为了研究不确定参数和关节间隙对机械臂动态响应的影响,解决由于空间机械臂实验样本数据不足难以获得精准的概率可靠性的问题.本文建立了含关节间隙和不确定参数的柔性机械臂的动力学模型和非概率可靠性计算方法,首先通过碰撞力模型和状态函数建立关节间隙数学模型,采用假设模态法描述柔性机械臂的变形,并利用Lagrange法建立含关节间隙柔性机械臂确定性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系统参数不确定性,将系统的不确定参数描述为区间变量,建立机械臂的不确定性动力学方程,并利用基于Chebyshev多项式的区间算法求解含区间变量的机械臂的动力学方程.针对空间机械臂的运动可靠性问题,构建了极限状态函数,并分别建立了4种非概率可靠性指标.最后,基于提出的不确定性动力学模型和4种非概率可靠性计算方法进行仿真分析,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动力学模型和非概率可靠性计算方法的有效性,且可能性法相比Monte Carlo方法的计算效率更高,实现了柔性机械臂的动力学响应预示与非概率可靠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关节间隙 不确定性 CHEBYSHEV 多项式 非概率可靠性
下载PDF
矿井巡检机器人复杂斜巷通过性能优化
8
作者 宋庆军 胡程量 +1 位作者 姜海燕 张金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0-324,共5页
为提高移动机器人在矿井巷道等复杂环境中的越障稳定性,通过理论分析与RecurDyn仿真试验,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分析和优化摆臂履带式巡检机器人坡道越障能力和越障稳定性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坡度对所涉及的巡检机器人最大越障高度和稳定... 为提高移动机器人在矿井巷道等复杂环境中的越障稳定性,通过理论分析与RecurDyn仿真试验,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分析和优化摆臂履带式巡检机器人坡道越障能力和越障稳定性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坡度对所涉及的巡检机器人最大越障高度和稳定性均有较大影响,在坡度角为(0~35)°工况下,随坡度的增加理论最大越障高度从349mm逐渐减小至221mm,且当坡度角大于30°时,机器人在越障中易处于不稳定状态,故在越障控制时须考虑稳定性因素的影响。该结论可为所涉及巡检机器人的设计和自主越障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检机器人 坡道越障 运动学建模 斜巷 RECURDYN 虚拟样机
下载PDF
基于磨料动能和浓度的后混合磨料水射流全局模拟研究
9
作者 李震 李斌 +3 位作者 王广 乔志忠 孙恒阳 雷曌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6-85,95,共11页
通过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离散元方法-有限元方法耦合算法建立了后混合磨料水射流混合加速到切削工件的全局模拟模型。该研究采用磨料动能和磨料浓度作为中介变量,分析了磨料水射流参数对切削深度、混砂管应力以及能量转换率的影响。试... 通过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离散元方法-有限元方法耦合算法建立了后混合磨料水射流混合加速到切削工件的全局模拟模型。该研究采用磨料动能和磨料浓度作为中介变量,分析了磨料水射流参数对切削深度、混砂管应力以及能量转换率的影响。试验设计涵盖了不同横移速度和磨料流量条件下的切削深度数据,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混合流动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在稳定阶段,水流速度呈现特定的变化趋势,而磨料表现出两种加速规律,水和磨料颗粒从混砂管喷出时速度基本一致。混砂管应力主要集中在过渡段和出口处;在相同粒径条件下,切削深度和出口应力与磨料动能呈非线性正相关;在相同磨料注射角和磨料密度条件下,过渡段应力受磨料浓度和动能的复合影响。此外,研究还确定了使工件切削深度最大化的最优磨料流量、粒径和密度,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发现,磨料注射角度为90°,混砂管收敛角为20°能够有效减少过渡段应力,同时保证磨料动能不受影响。研究结果为磨料水射流参数优化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转化率 磨料动能 磨料浓度 混砂管应力 切削深度
下载PDF
汽车磁流变油气弹簧工作原理及试验研究
10
作者 董小闵 李坪洋 +3 位作者 费振洋 申皓月 潘忠文 郭海全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41,共12页
针对目前汽车油气弹簧阻尼特性无法根据路况及行驶工况自适应调整,且难以取得更好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汽车磁流变(magnetorheological,MR)油气弹簧设计理论及方法。基于MR机理及汽车悬架阻尼减振理论,提出了一种双向阻尼... 针对目前汽车油气弹簧阻尼特性无法根据路况及行驶工况自适应调整,且难以取得更好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汽车磁流变(magnetorheological,MR)油气弹簧设计理论及方法。基于MR机理及汽车悬架阻尼减振理论,提出了一种双向阻尼力可控的新型汽车MR油气弹簧结构方案,分析了MR油气弹簧工作原理;考虑气体流体可压缩性、MR液挤压强化效应和局部损失等因素,推导了MR油气弹簧的输出阻尼力及弹性力计算公式;定性定量分析了MR阀芯长度、间隙和气体压强对MR油气弹簧输出力学性能的影响;样机测试结果表明,推导的理论力学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不同激励下MR油气弹簧的力学特性,MR油气弹簧的输出力随着激励幅值、频率、电流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为汽车MR油气弹簧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硬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MR)油气弹簧 双向阻尼力可控 挤压强化效应 输出力学性能
下载PDF
高速列车齿轮箱动力学仿真与实验研究
11
作者 张建超 夏子阳 +1 位作者 胡玉飞 陈湛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95,共5页
针对高速列车齿轮箱振动特性问题,利用3D扫描设备对高速列车齿轮箱箱体进行了逆向三维建模。通过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分别建立了含齿轮箱的整车动力学模型和齿轮箱传动系统刚柔耦合仿真模型,通过整车动力学仿真得到了箱体在轨道谱激励下... 针对高速列车齿轮箱振动特性问题,利用3D扫描设备对高速列车齿轮箱箱体进行了逆向三维建模。通过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分别建立了含齿轮箱的整车动力学模型和齿轮箱传动系统刚柔耦合仿真模型,通过整车动力学仿真得到了箱体在轨道谱激励下的载荷特征,并将其与齿轮箱传动系统耦合模型相联立,对箱体在内外激励下的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获得了上箱体小齿轮上端与下箱体底部振动位移及加速度较大,上箱体大齿轮附近振动位移及振动加速度相对较小等规律,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齿轮箱 刚柔耦合 多体动力学
下载PDF
振荡线圈作动器式主动液阻悬置参数在线辨识
12
作者 范让林 刘东川 +1 位作者 贾博森 黄启业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7-486,共10页
主动液阻悬置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其物理参数会受到温度变化、老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偏移,从而导致其性能下降.为确保主动液阻悬置的主动减振性能,提出一种在线辨识方法来准确获取其物理参数.该方法基于传感器数据和信号处理算法,通过监... 主动液阻悬置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其物理参数会受到温度变化、老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偏移,从而导致其性能下降.为确保主动液阻悬置的主动减振性能,提出一种在线辨识方法来准确获取其物理参数.该方法基于传感器数据和信号处理算法,通过监测主动液阻悬置的运行状态和响应特性来实现参数辨识.首先,根据已有的主动液阻悬置数学模型进行参数分析,选择容易发生变化且显著影响主动液阻悬置减振性能的参数进行在线辨识,并推导出初级通道和次级通道传递特性表达式来描述主动液阻悬置的动态特性.然后,基于卡尔曼滤波(KF)算法进行参数在线辨识原理分析,并在Simulink中搭建基于初级通道和次级通道传递特性的参数辨识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在这两种情况下,KF算法均可以对参数进行准确并快速的辨识,对橡胶主簧体积刚度、橡胶主簧泵液活塞面积、动子质量、解耦膜黏性阻尼4个参数辨识的结果偏差最大为5.18%,基于初级通道和次级通道的参数辨识时间分别为0.30 s和0.25 s.最后,基于次级通道传递特性进行参数在线辨识台架实验,结果表明,KF算法对这4个参数的辨识精度均可达到90%以上,辨识时间为0.30 s.与仿真结果相比,辨识精度和速度并未出现明显差异,证明了辨识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本文提出的方法为确保主动液阻悬置的主动减振性能提供了重要参考,并为主动减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液阻悬置 初级通道 次级通道 参数在线辨识
下载PDF
3D打印机气动挤料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13
作者 姜虎强 张虹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5年第4期32-36,共5页
为解决桌面型3D打印机处理速度慢、产品精度低以及执行机构运行不协调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TM32单片机的气动挤料控制系统。对气动挤料控制系统进行硬件电路和软件控制设计,完成模块化整合,包括温度检测、电机控制等模块。采用Fuzzy-PI... 为解决桌面型3D打印机处理速度慢、产品精度低以及执行机构运行不协调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TM32单片机的气动挤料控制系统。对气动挤料控制系统进行硬件电路和软件控制设计,完成模块化整合,包括温度检测、电机控制等模块。采用Fuzzy-PID算法,实现了驱动系统的闭环控制,从而精确地控制气动挤出机温度以及执行机构动作,提升打印头定位的精确性。研究表明,该控制系统能够将打印误差降低在0.3%以内,周期缩短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气动挤料 模块设计 控制系统
下载PDF
转子现场动平衡技术的精度提升与误差分析
14
作者 李珊珊 刘涛 +2 位作者 王乐飞 孙晨飞 赵勇成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3期91-93,共3页
旋转机械作为工业生产中的关键设备,转子在能源、制造业等多个行业应用广泛,随着旋转机械向高转速、高效率、高精密方向发展,转子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机械性能和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转子现场动平衡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维护、维... 旋转机械作为工业生产中的关键设备,转子在能源、制造业等多个行业应用广泛,随着旋转机械向高转速、高效率、高精密方向发展,转子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机械性能和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转子现场动平衡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维护、维修技术手段,能够直接在生产现场对转子进行平衡校正,该文结合动平衡检测维修技术特征,论述了动平衡技术原理和价值,结合技术现状分析动平衡检测的典型误差及精度提升有效途径,以期进一步提升旋转机械的性能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 动平衡技术 精度提升 误差分析
下载PDF
不同约束状态下RV-40E型减速器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
15
作者 古莹奎 杨文浩 刘鹏 《制造业自动化》 2025年第2期172-179,共8页
针对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的RV减速器,建立纯扭转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包含了影响振动的关键因素,如输入轴扭转刚度、行星齿轮和摆线针轮啮合刚度以及轴承支撑刚度等。在动力学模型基础上推导出系统动力学微分方程,求解出系统固有频率和振型... 针对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的RV减速器,建立纯扭转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包含了影响振动的关键因素,如输入轴扭转刚度、行星齿轮和摆线针轮啮合刚度以及轴承支撑刚度等。在动力学模型基础上推导出系统动力学微分方程,求解出系统固有频率和振型。结合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了RV减速器在自由、轴承约束以及固定约束等多种约束状态下的模态特性,得到了RV减速器在不同约束状态下的频率分布和振型特性的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在轴承约束和固定约束共同作用的啮合工作状态下,RV减速器的固有频率分布和模态振型均发生明显变化,其模态分析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更接近,更加符合实际工作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V减速器 动力学模型 固有频率 模态分析 有限元仿真
下载PDF
旋转机械电磁式平衡执行装置磁路优化分析
16
作者 潘鑫 张皓宇 +1 位作者 冯睿杰 马威龙 《化工机械》 2025年第1期101-106,共6页
研究在线自动平衡系统中的平衡执行装置,介绍了电磁式平衡执行装置的结构组成和平衡原理;对其进行磁路问题分析并提出优化改进措施,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在磨床实验台上测试平衡执行装置所需驱动电压,驱动电压由70 V降低至40 V,... 研究在线自动平衡系统中的平衡执行装置,介绍了电磁式平衡执行装置的结构组成和平衡原理;对其进行磁路问题分析并提出优化改进措施,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在磨床实验台上测试平衡执行装置所需驱动电压,驱动电压由70 V降低至40 V,下降42.8%,验证了磁路优化的有效性;最后在磨床实验台上进行自动平衡实验,测试平衡执行装置性能,该平衡执行装置可以将不同幅值和相位的振动均抑制至1μm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式平衡执行装置 磁路优化 Maxwell有限元分析 实验验证
下载PDF
含J-C损伤的前吸能装置低速碰撞多目标优化
17
作者 朱孙科 黄德明 +1 位作者 王秋林 王正伦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8-264,共7页
为提升前吸能装置整体碰撞性能,建立了含防撞梁、吸能盒和刚性墙的100%正面低速碰撞有限元显式动力学模型,及前吸能装置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Johnson-Cook损伤本构模拟铝合金材料碰撞损伤特性,以整车最大质心加速度、最大质心位移和吸... 为提升前吸能装置整体碰撞性能,建立了含防撞梁、吸能盒和刚性墙的100%正面低速碰撞有限元显式动力学模型,及前吸能装置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Johnson-Cook损伤本构模拟铝合金材料碰撞损伤特性,以整车最大质心加速度、最大质心位移和吸能装置总质量等评价指标为优化目标,以防撞梁和吸能盒截面的宽度、长度和厚度等7个结构尺寸作为设计变量,以吸能装置最大吸收能量为约束条件。采用NSGA-Ⅱ算法对前吸能装置多目标优化模型进行求解,优化结构与初始设计结构进行40%偏置碰撞对比验证。通过分析100%低速正面碰撞多目标优化结果可知,在整车最大质心位移增加约3%的情况下,最大质心加速度和最大防撞梁碰撞力下降35%以上,前吸能装置减重达23%。由40%低速偏置碰撞对比验证结果可知,整车最大质心加速度、最大质心位移和防撞梁碰撞力峰值等性能参数较优化前下降10%以上。研究结果为前吸能装置碰撞性能优化提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C损伤本构 前吸能装置 显式动力学 低速碰撞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含分数阶阻尼的超磁致伸缩致动器共振特性研究
18
作者 许辰雨 李洪珠 周亚夫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107,共6页
为更精确表达超磁致伸缩致动器(Giant Magnetostrictive Actuator,GMA)的动力学特性,研究了含分数阶阻尼项GMA系统的共振特性;基于平均法获得GMA系统的近似解析解,并利用MATLAB数值模拟研究了分数阶阻尼系数和分数阶次对GMA系统的影响... 为更精确表达超磁致伸缩致动器(Giant Magnetostrictive Actuator,GMA)的动力学特性,研究了含分数阶阻尼项GMA系统的共振特性;基于平均法获得GMA系统的近似解析解,并利用MATLAB数值模拟研究了分数阶阻尼系数和分数阶次对GMA系统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分数阶GMA系统比整数阶GMA系统能更好地表征其动力学特性,分数阶次为0.85时与实际情况更为吻合;分数阶阻尼项系数和阶次不仅影响GMA系统的主共振峰值和频率,还影响系统的动力传递函数。该研究结果可为控制和预测系统的输出响应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 分数阶阻尼 解析解 共振特性
下载PDF
双捕能柱布置形式对无叶片风力机捕能效率的影响
19
作者 刘奇良 龚曙光 +2 位作者 谢桂兰 唐芳 梁志玮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7-44,75,共9页
无叶片风力机基于风致涡激振动捕获风能,具有空间利用率高的优点。为提升无叶片风力机群的捕能效率,在单个捕能柱(energy harvesting column,EHC)捕能效率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工作风速下错列角度为0°~90°、间距比为1.5~7.0内、... 无叶片风力机基于风致涡激振动捕获风能,具有空间利用率高的优点。为提升无叶片风力机群的捕能效率,在单个捕能柱(energy harvesting column,EHC)捕能效率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工作风速下错列角度为0°~90°、间距比为1.5~7.0内、双EHC布置形式对其捕能效率、涡激振动响应以及尾涡结构的影响。所得结果表明:当错列角度为0°和15°时,下游EHC的捕能效率小于单个EHC,而上游EHC的捕能效率随间距比增大而逐渐提升,当间距比为3.5时,约等于单个EHC;通过对比双EHC和单个EHC的平均效率,布置范围被分为三个区域,即增强区、抑制区和弱影响区;特别地,当间距比为2.0,错列角度为90°时,双EHC的平均捕能效率达到单个EHC的2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叶片风力机 涡激振动 捕能柱(EHC) 布置形式 捕能效率
下载PDF
机载悬挂结构体分阶段主被动抑振
20
作者 蔡赫 王燕波 +3 位作者 邓松波 李科 陈志鸿 楼云江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196,共9页
针对机载重型悬臂体的瞬态和稳态抑振问题,提出了基于机械手的主被动分阶段抑振方法。由于机械手动态能力有限,在瞬态阶段,振动时间短振幅大,故采用机械手固定抱夹的被动减振方式;在稳态阶段,振动为周期性小振幅,故采用机械手多臂协同... 针对机载重型悬臂体的瞬态和稳态抑振问题,提出了基于机械手的主被动分阶段抑振方法。由于机械手动态能力有限,在瞬态阶段,振动时间短振幅大,故采用机械手固定抱夹的被动减振方式;在稳态阶段,振动为周期性小振幅,故采用机械手多臂协同的主动抑振方式。首先,将机械手被动抱夹状态下的悬臂体等效为弹性支撑悬臂梁模型,通过分段构建弹性支撑边界条件,以脉冲激励的形式引入弹性力,获得被动减振模型;其次,在模态空间的基础上得到柔性基础下的振动模型,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减振因子的主动抑振算法;最后,搭建了小机械手实验平台,将弯矩作为评价减振率的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将主动抑振算法应用到实验平台中,理论与实验的抑振效果仅相差3.4%,验证了主动抑振算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手 被动减振 主动抑振 瞬态和稳态 弹性支撑悬臂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