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5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分数阶阻尼的超磁致伸缩致动器共振特性研究
1
作者 许辰雨 李洪珠 周亚夫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107,共6页
为更精确表达超磁致伸缩致动器(Giant Magnetostrictive Actuator,GMA)的动力学特性,研究了含分数阶阻尼项GMA系统的共振特性;基于平均法获得GMA系统的近似解析解,并利用MATLAB数值模拟研究了分数阶阻尼系数和分数阶次对GMA系统的影响... 为更精确表达超磁致伸缩致动器(Giant Magnetostrictive Actuator,GMA)的动力学特性,研究了含分数阶阻尼项GMA系统的共振特性;基于平均法获得GMA系统的近似解析解,并利用MATLAB数值模拟研究了分数阶阻尼系数和分数阶次对GMA系统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分数阶GMA系统比整数阶GMA系统能更好地表征其动力学特性,分数阶次为0.85时与实际情况更为吻合;分数阶阻尼项系数和阶次不仅影响GMA系统的主共振峰值和频率,还影响系统的动力传递函数。该研究结果可为控制和预测系统的输出响应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 分数阶阻尼 解析解 共振特性
下载PDF
抗磁悬浮静悬浮特性及动态响应研究
2
作者 刘保国 赵柠柠 +1 位作者 张坤 冯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8-221,共4页
常温下利用抗磁性实现物质稳定悬浮的抗磁悬浮技术拥有无摩擦、低阻尼、弱刚度与无需外界输入能源的特性,在传感测试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一种由长方体永磁体和圆形高定向热解石墨组成的抗磁悬浮系统,并对悬浮热解石墨片的稳... 常温下利用抗磁性实现物质稳定悬浮的抗磁悬浮技术拥有无摩擦、低阻尼、弱刚度与无需外界输入能源的特性,在传感测试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一种由长方体永磁体和圆形高定向热解石墨组成的抗磁悬浮系统,并对悬浮热解石墨片的稳定悬浮进行了理论分析,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TM)5.5建立了抗磁悬浮系统的仿真模型,分析了系统结构参数对抗磁悬浮系统静悬浮特性的影响,建立了抗磁悬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研究悬浮热解石墨片对水平外界激励的响应情况,为抗磁悬浮技术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磁悬浮 热解石墨片 稳定悬浮 悬浮高度 振动响应 有限元仿真
下载PDF
变质量动力吸振器模糊控制策略研究
3
作者 高强 李筱筱 +1 位作者 孙吉超 段晨东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6-300,411,共6页
为了克服传统动力吸振器有效频带过窄的缺陷,提高其减振效果,针对一种新型自适应动力吸振器-变质量动力吸振器,研究了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通过变质量动力吸振器与主系统振动信号的相位差判断吸振器固有频率与主系统激振... 为了克服传统动力吸振器有效频带过窄的缺陷,提高其减振效果,针对一种新型自适应动力吸振器-变质量动力吸振器,研究了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通过变质量动力吸振器与主系统振动信号的相位差判断吸振器固有频率与主系统激振频率是否相等,在吸振器失谐时采用模糊控制规则改变吸振器质量,使吸振器固有频率能够及时跟踪主系统激振频率的变化。通过数字仿真和台架实验对该控制策略的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模糊逻辑的变质量动力吸振器控制策略能够根据主系统激振频率的变化调整吸振器质量,使吸振器总是处于调谐状态,可在一个较宽的频带内明显提高吸振器减振效果,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控制 动力吸振器 自适应动力吸振器 吸振器控制 模糊控制
下载PDF
双层振动弛张筛的小阻尼三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研究
4
作者 赵啦啦 李赛 +4 位作者 何德艺 范国帅 刘初升 杨亚东 刘泽平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5-53,共9页
双层振动弛张筛(double-deck vibration flip-flow screen,DDVFFS)是一种新型筛分设备,解决了传统单层振动弛张筛无法同时获得多个粒度产品的难题。现有的DDVFFS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振动不稳定和实际振幅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问题。基于此,建立... 双层振动弛张筛(double-deck vibration flip-flow screen,DDVFFS)是一种新型筛分设备,解决了传统单层振动弛张筛无法同时获得多个粒度产品的难题。现有的DDVFFS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振动不稳定和实际振幅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问题。基于此,建立了DDVFFS的小阻尼三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并利用复数法获得了动力学模型的解析解。研制了DDVFFS试验台,根据动力响应中参与度较高的两阶模态获得了构建瑞利阻尼矩阵的比例系数α和β,并将阻尼矩阵代入动力学模型,求解得到了试验台在正常工作过程中振幅的理论值。试验台的振幅测试值与理论值之间的最大误差为3.13%,固有频率的测试值与理论值之间的最大误差为9.33%,验证了所建立的小阻尼三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振动弛张筛(DDVFFS) 动力学建模 瑞利阻尼计算 模态试验
下载PDF
语义分割路面状态识别下汽车主动悬架EMPC控制
5
作者 寇发荣 王倩磊 +1 位作者 张新乾 陈奕晓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70,203,共9页
为提升随机路面与局部脉冲激励路面下的悬架平顺性,提出语义分割路面识别的主动悬架显式模型预测控制(Explicit Model Predict Control,EMPC)方法。建立2自由度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搭建基于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的DeepLabV3语义分割路面... 为提升随机路面与局部脉冲激励路面下的悬架平顺性,提出语义分割路面识别的主动悬架显式模型预测控制(Explicit Model Predict Control,EMPC)方法。建立2自由度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搭建基于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的DeepLabV3语义分割路面识别网络,对网络进行训练及验证;设计基于路面识别的主动悬架EMPC控制策略,将悬架动力学模型转化为预测模型,确定代价函数和约束条件,根据路面识别结果匹配代价函数最优加权权重;离线划分系统状态参数区域,求解各状态分区内系统的最优控制律;在随机路面和脉冲路面下,将所设计的控制策略与被动悬架、线性二次高斯控制(Linear-quadratic-gaussian Control,LQG)进行仿真分析对比。相较于LQG控制,基于路面识别的主动悬架EMPC控制策略可在随机路面下改善悬架性能,且在脉冲路面下对悬架的调节时间降低20%以上,悬架的平顺性得到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路面识别 DeepLabV3 语义分割 主动悬架 EMPC控制
下载PDF
基于RBF反步滑模的多柔性梁耦合系统振动控制
6
作者 邱志成 杨阳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5,203,共7页
针对多柔性梁耦合系统的振动特性以及主动控制问题,设计并建立了实验平台。为了得到准确的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灰狼寻优算法的实验辨识方法,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为实现振动快速抑制,设计了基于最小参数学习法的径向基网络... 针对多柔性梁耦合系统的振动特性以及主动控制问题,设计并建立了实验平台。为了得到准确的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灰狼寻优算法的实验辨识方法,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为实现振动快速抑制,设计了基于最小参数学习法的径向基网络反步滑模控制(radial basis function network backstepping slide mode control,简称RBF-BSSMC)算法。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比例微分(proportional-derivative,简称PD)控制,RBF-BSSMC算法可以实现快速振动抑制,特别是小幅值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性梁耦合系统 主动振动控制 径向基网络 反步滑模控制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改进多重同步挤压变换的结构响应重构
7
作者 窦文 殷红 彭珍瑞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8,51,共8页
针对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结构响应重构方法需设置较多带通滤波器参数,且对噪声鲁棒性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改进多重同步挤压变换的结构响应重构方法。首先根据瑞利熵自适应选择改进多重同步挤压变换的窗口长度和迭代次数,使用最... 针对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结构响应重构方法需设置较多带通滤波器参数,且对噪声鲁棒性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改进多重同步挤压变换的结构响应重构方法。首先根据瑞利熵自适应选择改进多重同步挤压变换的窗口长度和迭代次数,使用最优窗口长度和迭代次数进行时频分析,其次引入Crazy Climber算法提高脊线提取的准确度,通过脊线重建振动响应的各个分量信号。最后使用模态转换矩阵计算未知响应处的响应分量,并根据模态叠加法进行结构响应重构。通过对悬臂梁的数值算例和简支梁的试验验证,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重构的响应时程曲线与真实响应时程曲线吻合良好,与传统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结构响应重构方法相比,无须预设参数,且具有较强的噪声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自适应改进多重同步挤压变换 Crazy Climber算法 模态转换矩阵 模态叠加法 响应重构
下载PDF
摩托过山车乘客加速度分析与评价
8
作者 张琨 梁朝虎 +1 位作者 陈卫卫 孙艺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1,共6页
游乐设施乘客加速度是影响乘客生理指标的最重要的技术参数,科学评价乘客加速度是保证游乐设施乘客安全性和乘客束缚装置有效性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摩托过山车乘客加速度分析方法尚不完善的问题,分析并得到了用于评价乘客加速度阈值范... 游乐设施乘客加速度是影响乘客生理指标的最重要的技术参数,科学评价乘客加速度是保证游乐设施乘客安全性和乘客束缚装置有效性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摩托过山车乘客加速度分析方法尚不完善的问题,分析并得到了用于评价乘客加速度阈值范围和乘客束缚装置技术参数的测试坐标系及其解析方法并进行了乘客加速度测试。基于5Hz的4阶巴特沃斯低通滤波数据进行了乘客加速度阈值范围评价,结果表明摩托过山车的单向加速度和组合加速度符合标准要求,但YZ组合加速度有超出允许值边界的数据,能够以此为指导对设备进行优化。基于1Hz的4阶巴特沃斯低通滤波数据进行了乘客束缚装置技术参数评价,结果表明摩托过山车乘客束缚装置的技术参数满足加速度区域3所对应的技术要求。通过乘客加速度分析与评价,保证了摩托过山车的乘客安全性和乘客束缚装置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乐设施 摩托过山车 单向加速度分析 组合加速度分析 乘客加速度评价
下载PDF
旋转对称切向支承板机座动力学参数全局最优匹配研究
9
作者 陈通 古丽巴哈尔·托乎提 +1 位作者 买买提明·艾尼 陶乙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4-209,共6页
以M701F重型燃气轮机的旋转对称切向支承板机座-转子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非对称机座-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为了寻找全局最佳动力学匹配参数,提出一种全局最优匹配分析方法。基于M701F燃气轮机旋转对称切向支承板机座-轴承转子系... 以M701F重型燃气轮机的旋转对称切向支承板机座-转子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非对称机座-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为了寻找全局最佳动力学匹配参数,提出一种全局最优匹配分析方法。基于M701F燃气轮机旋转对称切向支承板机座-轴承转子系统相关动力学参数和全局最优匹配分析方法,详细探讨动力学参数时变性对转子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考虑不同偏置率下转子刚度的变化,揭示了全局匹配域和全局最优匹配轨迹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轴承转子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当偏心率为0.125、偏置率为0.2~0.4,且转子刚度分别接近5.69×107、1.61×108、2.89×108 N/m时,系统最佳匹配点出现在奇异区域,并呈不稳定状态;当偏置率从0.2增加到0.4时,机座-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参数最优匹配域的范围逐渐缩小,当偏置率为0.2时,可获得较大的稳定匹配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701F燃气轮机 旋转对称支承板机座 动力学参数 全局匹配
下载PDF
柔性薄壁轴承寿命试验机的研制及特性分析
10
作者 李振 苗壮 +2 位作者 徐孝国 高健 李伟光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3,204,共9页
针对柔性薄壁轴承在谐波减速器中的损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振动检测的故障诊断及寿命试验方法,以研究柔性薄壁轴承的失效机理。首先,分析了柔性薄壁轴承在谐波减速器中的受载方式及其运动学特性,揭示了其在承载过程中内圈、外圈及滚动... 针对柔性薄壁轴承在谐波减速器中的损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振动检测的故障诊断及寿命试验方法,以研究柔性薄壁轴承的失效机理。首先,分析了柔性薄壁轴承在谐波减速器中的受载方式及其运动学特性,揭示了其在承载过程中内圈、外圈及滚动体的受力特点和损伤易发部位;其次,设计了用于检测柔性薄壁轴承故障的试验机,通过振动信号监测轴承的健康状态;然后,推导了柔性薄壁轴承中具有椭圆特性的内圈、外圈及滚动体的故障特征频率求解模型,确定了柔性薄壁轴承的故障特征频率表现为一区间范围内的变动值;最后,通过柔性薄壁轴承寿命试验确定了其疲劳特性,获得合适的概率修正系数。试验结果表明,柔性薄壁轴承的概率修正系数Ka在0.15~0.2范围内较为合适,并且与普通轴承具有固定的故障特征频率不同,柔性薄壁轴承的故障特征频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有效支持了故障特征的早期检测和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薄壁轴承 寿命试验机 故障特征频率 时变特性
下载PDF
点蚀故障下行星齿轮传动振动特性
11
作者 彭宇林 魏静 +2 位作者 张爱强 段田堂 颜强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0,共11页
文章基于赫兹接触理论的碰撞函数设置齿轮接触,建立健康、轻度、中度、重度不同齿轮点蚀多柔体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了不同点蚀情况下行星齿轮时频域振动响应。搭建行星齿轮箱振动试验平台,获取了行星齿轮振动响应信号并验证行星... 文章基于赫兹接触理论的碰撞函数设置齿轮接触,建立健康、轻度、中度、重度不同齿轮点蚀多柔体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了不同点蚀情况下行星齿轮时频域振动响应。搭建行星齿轮箱振动试验平台,获取了行星齿轮振动响应信号并验证行星齿轮点蚀多柔体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研究了行星齿轮传动齿面点蚀形貌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Y方向振动速度有效值和峰峰值随着点蚀复杂程度增加而增加;有点蚀模型振动速度和加速度出现明显边频信号,试验结果基本与仿真相符;发现了微点蚀和巨点蚀在扩展过程中宽度、深度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齿轮传动 点蚀 振动特性 时频响应
下载PDF
热环境下硬涂层薄壁圆柱壳自由振动的半解析建模及振动特性分析
12
作者 郑豪杰 杨建 +2 位作者 刘鑫 邓宇 张月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2-79,112,共9页
借助有限元软件模拟真实热场情况下圆柱壳在厚度方向的温度分布,再将其与广义Jacobi多项式与Rayleigh-Ritz方法相结合,建立了在稳态热场环境下的硬涂层薄壁圆柱壳复合结构的自由振动半解析模型。以涂敷NiCoCrAlY硬涂层材料的薄壁圆柱壳... 借助有限元软件模拟真实热场情况下圆柱壳在厚度方向的温度分布,再将其与广义Jacobi多项式与Rayleigh-Ritz方法相结合,建立了在稳态热场环境下的硬涂层薄壁圆柱壳复合结构的自由振动半解析模型。以涂敷NiCoCrAlY硬涂层材料的薄壁圆柱壳为例,对其在稳态热场环境下的振动特性进行分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20℃、50℃、100℃、150℃、200℃),通过理论计算与有限元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半解析模型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同时,探讨了截断数N、不同温度及基体厚度对硬涂层薄壁圆柱壳复合结构振动特性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当截断数N达到7时,可以获得更为精确的振动分析结果;模态损耗因子随着周向波数的增加而增大,尤其在高温环境下更为显著,而固有频率则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且降低速度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而加快;随着基体厚度的增加,模态损耗因子呈现下降趋势,且温度越高下降幅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壳 硬涂层 稳态热场 半解析
下载PDF
含改进LuGre摩擦的斜楔减振器斜碰撞动力学分析
13
作者 张艳龙 张睿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3,共7页
针对货车转向架用斜楔摩擦减振器,引入改进LuGre动摩擦,通过简化得到一类含动摩擦及间隙的3自由度斜碰撞振动系统,建立系统的力学模型,得到系统的运动方程,并分析系统的运动状态及其条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外激励频率变化时系统运动的... 针对货车转向架用斜楔摩擦减振器,引入改进LuGre动摩擦,通过简化得到一类含动摩擦及间隙的3自由度斜碰撞振动系统,建立系统的力学模型,得到系统的运动方程,并分析系统的运动状态及其条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外激励频率变化时系统运动的转迁过程以及黏滞、颤振现象。结果表明:在一定参数下,随着激振频率的变化,系统发生周期倍化分岔、逆周期倍化分岔以及Neimark-Sacher分岔,系统运动存在“周期泡”现象。当系统激振频率在4.4至4.6之间时,系统运动中存在颤振和黏滞现象;当系统激振频率在4.6至5.9之间时,黏滞现象消失,只存在颤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斜楔减振器 斜碰撞 动摩擦 分岔 黏滞 颤振
下载PDF
弹性地基上FG-GRC梁的振动
14
作者 张靖华 姚玉琴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3,共6页
为了研究置于弹性地基上石墨烯增强功能梯度(FG-GRC)梁的振动问题,首先基于经典梁理论,利用变分原理建立该问题的动力学控制微分方程,其中材料的物性参数基于Halpin-Tsai和混合律模型进行描述;然后,采用分离变量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精确解... 为了研究置于弹性地基上石墨烯增强功能梯度(FG-GRC)梁的振动问题,首先基于经典梁理论,利用变分原理建立该问题的动力学控制微分方程,其中材料的物性参数基于Halpin-Tsai和混合律模型进行描述;然后,采用分离变量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精确解析求解,计算得到3种不同边界约束梁在弹性地基上振动的无量纲固有频率;同时,将计算结果退化到无地基的情况,并与文献已有结果进行对比,证明理论推导和数值结果的正确性;最后,通过分析数值结果讨论地基刚度系数、石墨烯含量和几何参数等对FG-GRC梁固有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弹性地基对梁基频的影响较明显,但随阶数的增加影响减弱;另外,石墨烯片几何形状的变化对固有频率同样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增强 弹性地基 功能梯度梁 振动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旋转机械微小振动放大方法实验研究
15
作者 赵乐 段承杰 +3 位作者 丁鹏 翟立宏 张铭光 马波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0,共9页
基于机器视觉的旋转机械微小振动放大过程中,未能将大运动和微小运动分离,导致其放大结果会产生伪影。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加速度滤波和振幅阈值滤波的微小振动放大方法。首先,采用了复值可操纵金字塔分解图像,将图像信号转变... 基于机器视觉的旋转机械微小振动放大过程中,未能将大运动和微小运动分离,导致其放大结果会产生伪影。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加速度滤波和振幅阈值滤波的微小振动放大方法。首先,采用了复值可操纵金字塔分解图像,将图像信号转变为局部相位信号和局部幅值信号;然后,采用了加速度滤波算法从局部相位信号中分离出线性大运动信号,采用了振幅阈值滤波算法分离了非线性大运动信号,得到了微小振动信号,并对其进行了放大;最后,对放大信号和局部幅值信号采用复值可操纵金字塔逆变换重构了图像,构建了转子实验台,对上述微小振动放大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测点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振动位移幅值均低于0.15 mm,在局部放大图中可以明显分辨出低于5 Hz的转子基频信号,且其余频率成分未被放大。该方法在微小振动放大处理前增加大运动和微小振动分离过程,仅对微小振动进行处理,能够减少大运动对微小振动信号放大产生的干扰,有效改善了微小振动放大结果中的伪影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振动 去伪影 复值可操纵金字塔 加速度滤波 振幅阈值滤波 图像重构 非线性大运动和微小运动分离
下载PDF
多时频分析方法下压裂管汇紧固螺栓振动信号处理方法研究
16
作者 史小东 王晓岗 张浩 《石化技术》 2025年第2期239-241,232,共4页
在石油生产检测领域,精确螺栓振动时频分析技术能有效展示信号的时域及频域特征,进而有效实现其振动故障监测。本文采用石油压裂泵车管汇振动检测器实测数据,对施工现场振动数据分别实施,四种常用信号变换方法。通过实测数据计算结果可... 在石油生产检测领域,精确螺栓振动时频分析技术能有效展示信号的时域及频域特征,进而有效实现其振动故障监测。本文采用石油压裂泵车管汇振动检测器实测数据,对施工现场振动数据分别实施,四种常用信号变换方法。通过实测数据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希尔伯特变换具有相对较好的时频聚焦性以及较高的局部可辨识特征。本文同时分析了三轴测量通道的x、y、z轴3组数据的时频结果,实验结果同样证明了希尔伯特变换在处理螺栓振动信号时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振动 时频分析 傅里叶变换 小波变换 希尔伯特变换
下载PDF
考虑刀具振动的高速五轴联动铣削机床振动抑制研究
17
作者 邓广 王宽田 梁世华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7-584,共8页
由于高速五轴联动铣削加工中刀具存在振动现象,从而会使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偏差。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刀具振动的高速五轴联动铣削机床振动抑制方法,提高了铣削机床的加工质量。首先,设计了零振动微分(ZVD)输入整形器,... 由于高速五轴联动铣削加工中刀具存在振动现象,从而会使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偏差。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刀具振动的高速五轴联动铣削机床振动抑制方法,提高了铣削机床的加工质量。首先,设计了零振动微分(ZVD)输入整形器,通过刀具轨迹整形优化了刀具的运动轨迹,减少了切削力波动和振动;然后,设计了一个五层结构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利用模糊神经网络实时控制切削参数,以适应加工过程中的变化,保持加工过程的稳定性;最后,通过分析铣削力与未铣削切屑厚度之间的关系,实施了刀具振动抑制,降低了伺服进给系统的谐振,提高了振动抑制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应用该方法抑制刀具振动后,高速五轴联动铣削机床的刀具振动幅度由(-14.7,14.8)μm降低到(-5.8,7.8)μm;自动跟踪弧线形焊缝时,该方法抑制后的轨迹与实际轨迹几乎一致;薄壁件最大偏差仅为0.03 mm;断续切削加工中的偏差最大值仅为0.02 mm。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刀具振动,解决了刀具振动产生的偏差问题,为机床准确进给奠定基础,具有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振动 刀具振动 高速五轴联动铣削机床 零振动微分输入整形器 模糊神经网络 振动抑制
下载PDF
不对中-碰摩耦合转子非线性振动机理研究
18
作者 丘学文 南国防 +1 位作者 李姚 姚夏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0,共7页
建立含6自由度滚动轴承支承下不平衡-不对中-碰摩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推导其方程并采用四阶RungeKutta法对方程进行求解,研究不对中量和偏心量对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机理。计算结果表明,当系统没有发生碰摩耦合故障时,随着不对中量的增加... 建立含6自由度滚动轴承支承下不平衡-不对中-碰摩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推导其方程并采用四阶RungeKutta法对方程进行求解,研究不对中量和偏心量对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机理。计算结果表明,当系统没有发生碰摩耦合故障时,随着不对中量的增加,二倍频幅值逐渐增大,一倍频幅值逐渐减小,系统约在临界转速一半位置发生二倍频共振现象;当发生碰摩耦合故障时,系统产生分次谐波和高次谐波,偏心量与不对中量增加均会加剧系统碰摩程度。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瞬态动力学分析方法计算滚动轴承支承下的不平衡-不对中转子振动响应,将计算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理论建模方法的正确性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转子系统 滚动轴承 不平衡 不对中 碰摩
下载PDF
振动作用下高效铣刀瞬时切削位姿偏置特性
19
作者 杨帆 姜彬 +3 位作者 成远清 毕刚 范丽丽 赵培轶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0,共11页
受铣削振动影响,铣刀及刀齿瞬时切削位姿复杂多变,导致铣刀与工件的瞬时接触关系不断改变,使得加工过渡表面形成过程具有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利用振动作用下的铣刀及刀齿瞬时切削位姿解算模型,揭示铣刀瞬时切削位姿偏置对加工过渡表面形... 受铣削振动影响,铣刀及刀齿瞬时切削位姿复杂多变,导致铣刀与工件的瞬时接触关系不断改变,使得加工过渡表面形成过程具有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利用振动作用下的铣刀及刀齿瞬时切削位姿解算模型,揭示铣刀瞬时切削位姿偏置对加工过渡表面形成过程的影响特性;基于切削刃瞬时切削位姿与加工过渡表面的映射关系,利用表面形貌检测结果,获取铣刀瞬时位置偏置与角度偏置的变化特性;提出铣刀瞬时切削位姿偏置特性识别方法,利用铣刀瞬时切削位姿偏置的响应分析和表面形貌解算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上述模型与方法,可有效识别出振动作用下铣刀瞬时切削位姿的偏置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进给铣刀 刀齿 铣削振动 瞬时切削位姿 加工过渡表面
下载PDF
地铁直线科隆蛋扣件轨道异常波磨成因分析
20
作者 王志强 雷震宇 仝凤壮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0-247,408,共9页
为研究地铁直线区间科隆蛋扣件轨道上的钢轨异常波磨,提出了一种反映轮轨系统能量耗散特性的二维数值模型,并结合现场调研和数值计算,分析了钢轨波磨的成因特性。结果显示:随着纵向蠕滑力占比的增加,当激励施加在扣件上方时,纵向蠕滑力... 为研究地铁直线区间科隆蛋扣件轨道上的钢轨异常波磨,提出了一种反映轮轨系统能量耗散特性的二维数值模型,并结合现场调研和数值计算,分析了钢轨波磨的成因特性。结果显示:随着纵向蠕滑力占比的增加,当激励施加在扣件上方时,纵向蠕滑力对钢轨波磨的发生概率和发展趋势有更大的影响;当激励施加在扣件跨中时,纵横向蠕滑力对钢轨波磨的产生和发展均有促进作用;在纵向蠕滑力占比增加的过程中,对系统耗散能实部的敏感程度由波长敏感逐渐转变为速度敏感;波长在不同速度下保持恒定或与速度呈现非线性关系,表明在不同蠕滑力工况下波磨波长的敏感速度不同;钢轨导纳影响分析显示,不同的蠕滑力工况下出现了相同的特征频率,且与实测波磨通过频率接近,说明激励施加在扣件上方时的钢轨垂向导纳特性是造成钢轨波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钢轨异常波磨 能量耗散 蠕滑力 导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