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6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齿轮传动性能检测系统设计与试验
1
作者 王荣先 武彪 +1 位作者 陈智勇 马利民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6-180,共5页
齿轮传动中的啮合角和重合度受制造精度、载荷、齿廓磨损、变形等因素影响会发生改变,导致传动的平稳性和连续性下降。为检测齿轮传动啮合参数,基于机器视觉技术设计了齿轮传动性能检测系统。该系统由轮系、传动装置、测量装置和图像分... 齿轮传动中的啮合角和重合度受制造精度、载荷、齿廓磨损、变形等因素影响会发生改变,导致传动的平稳性和连续性下降。为检测齿轮传动啮合参数,基于机器视觉技术设计了齿轮传动性能检测系统。该系统由轮系、传动装置、测量装置和图像分析系统等组成。使用工业摄像机拍摄齿轮啮合运动图像,基于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分析,检测齿轮节圆、啮合角、重合度等啮合参数。检测结果表明,实际啮合角和重合度值检测结果与设计值相对误差低于5%。该检测系统具有高效、实时、非接触等优点,为齿轮智能制造及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节圆 啮合角 检测
下载PDF
含点蚀的行星齿轮系统动力学特性及损伤评估研究
2
作者 甄冬 李东凯 +3 位作者 刘英辉 梁小夏 冯国金 张浩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1,共8页
齿面点蚀是一种典型的行星齿轮系统故障。为识别点蚀状态,本文开展动力学特性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评估指标。首先,虑及过渡曲线和齿间结构耦合效应,利用改进Weber法建立了精确的含点蚀故障齿轮副啮合刚度模型,并研究了故障程度对啮... 齿面点蚀是一种典型的行星齿轮系统故障。为识别点蚀状态,本文开展动力学特性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评估指标。首先,虑及过渡曲线和齿间结构耦合效应,利用改进Weber法建立了精确的含点蚀故障齿轮副啮合刚度模型,并研究了故障程度对啮合刚度的影响规律。然后,综合考虑时变啮合刚度、静态传动误差、齿侧间隙和时变振动传递路径等多种因素构建了行星齿轮系统平移-扭转动力学模型,揭示了点蚀程度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基于振动信号频谱特点提出了边带能量因子(Sideband Energy Factor,SEF)用于损伤评估。最后,利用实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及所提指标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行星齿轮系统 齿面点蚀 动力学特性 边带能量因子 损伤评估
下载PDF
基于动态啮合刚度的直齿圆柱齿轮动态特性研究
3
作者 代战胜 刘桂冕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1,共9页
齿轮系统转速直接影响齿轮系统的动态特性,然而在啮合刚度的计算中该因素却被许多学者们忽略。为了研究转速对啮合刚度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框架使用平均加速度法提出了一种计算与转速相关的动态啮合刚度的算法,同时对不同转速下的动态啮... 齿轮系统转速直接影响齿轮系统的动态特性,然而在啮合刚度的计算中该因素却被许多学者们忽略。为了研究转速对啮合刚度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框架使用平均加速度法提出了一种计算与转速相关的动态啮合刚度的算法,同时对不同转速下的动态啮合刚度进行仿真计算与分析,最后进一步探究了受动态啮合刚度影响后的齿轮系统所具有的相关动态特性。分析表明,动态啮合刚度始终围绕着静态啮合刚度上下波动;随着转速的增加,其波动幅度增加,振荡次数减少;随着转速的变化,动态啮合刚度计算的动态传动误差振幅相对于静态啮合刚度而言大小关系不一致,且计算的齿轮系统共振转速区间或超前或滞后于静态啮合刚度模型;动态啮合刚度影响特定转速区间的齿轮系统的振动周期。对与转速相关的动态啮合刚度的研究可为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性能的改善及减振降噪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系统 动态响应 动态啮合刚度 非线性振动 转速
下载PDF
考虑齿形误差影响的摆线针轮承载特性分析
4
作者 李天兴 夏鑫博 +3 位作者 吴丹 姚建 代震 张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8,M0002,M0003,共9页
针对缺乏考虑齿形误差的承载分析软件,导致分析结果不符合实际工程状况的问题,提出了1种包含摆线轮齿形误差的摆线针轮副承载特性分析方法。利用三次非均匀B样条准确描述出包含齿形误差的摆线轮实际齿廓,构建并分析了摆线针轮误差齿廓... 针对缺乏考虑齿形误差的承载分析软件,导致分析结果不符合实际工程状况的问题,提出了1种包含摆线轮齿形误差的摆线针轮副承载特性分析方法。利用三次非均匀B样条准确描述出包含齿形误差的摆线轮实际齿廓,构建并分析了摆线针轮误差齿廓接触分析模型(error tooth contact analysis,E-TCA),得到了初始啮合位置参数及啮合间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齿形误差影响下的摆线针轮副负载接触分析模型,确定了零部件多体接触之间的力矩平衡和变形协调关系,利用能量最低原理获取了真实承载特性。通过有限元模型验证了RV-40E型号减速器的摆线针轮承载特性。结果表明:由于齿形误差的影响,啮合齿数减少了1对,啮合应力和传动误差增大了5.3%和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线针轮 齿形误差 啮合间隙 承载特性
下载PDF
基于RCMFME和AO-ELM的齿轮箱损伤识别策略
5
作者 沈羽 赵旭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6-235,共10页
针对模糊熵只考虑信号的局部特征而忽略信号的全局特征,导致齿轮箱故障识别的准确率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精细复合多尺度模糊测度熵(RCMFME)、天鹰优化器(AO)优化极限学习机(ELM)的齿轮箱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在精细复合多尺度模糊... 针对模糊熵只考虑信号的局部特征而忽略信号的全局特征,导致齿轮箱故障识别的准确率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精细复合多尺度模糊测度熵(RCMFME)、天鹰优化器(AO)优化极限学习机(ELM)的齿轮箱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在精细复合多尺度模糊熵的基础上,对矢量的构造方式进行了改进,提出了能够同时考虑时间序列局部特征和全局特征的RCMFME方法;随后,利用RCMFME指标提取了齿轮箱振动信号的熵值,组建了故障特征向量;接着,利用AO算法对极限学习机的参数进行了自适应搜索,生成了参数最优的多类别分类器;最后,将训练样本的故障特征向量输入至AO-ELM分类模型中进行了模型训练,以构造性能最优的分类器,并实现了对齿轮箱测试样本的故障识别目的;利用两种齿轮箱振动数据集进行了实验,在识别准确率和识别稳定性方面,与相关的特征提取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基于RCMFME和AO-ELM的故障诊断方法能够分别取得100%和98%的分类准确率,平均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了100%和98%,优于精细复合多尺度全局模糊熵(RCMGFE)、精细复合多尺度模糊熵(RCMFE)、精细复合多尺度样本熵(RCMSE)。该方法具有显著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箱故障诊断 精细复合多尺度模糊测度熵 天鹰优化器 极限学习机 AO-ELM分类模型 特征提取
下载PDF
EHDE和WHO-SVM模型在齿轮箱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6
作者 马晓娜 周海超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2-632,共11页
针对现有齿轮箱故障诊断方法对数据长度敏感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增强层次多样性熵(EHDE)和野马算法(WHO)优化支持向量机(SVM)的齿轮箱故障诊断模型。首先,传统熵值特征提取方法在特征提取阶段对数据样本的长度比较敏感,为此提出了增... 针对现有齿轮箱故障诊断方法对数据长度敏感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增强层次多样性熵(EHDE)和野马算法(WHO)优化支持向量机(SVM)的齿轮箱故障诊断模型。首先,传统熵值特征提取方法在特征提取阶段对数据样本的长度比较敏感,为此提出了增强层次多样性熵,并将其作为特征提取指标用于提取齿轮箱的故障特征;其次,采用WHO算法对SVM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参数最优的WHO-SVM分类器;最后,将故障特征样本输入至WHO-SVM分类器中进行了训练和识别,完成了样本的故障识别;利用齿轮箱数据集分别从数据长度敏感性、算法特征提取时间、模型诊断性能三种角度对EHDE、精细复合多尺度样本熵、精细复合多尺度模糊熵、精细复合多尺度排列熵、精细复合多尺度散布熵、精细复合多尺度波动散布熵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EHDE方法对数据长度的要求较低,在数据长度为512时即可以取得99.1%的平均识别准确率,在诊断稳定性和诊断精度方面均优于其他对比方法;在算法的泛化性实验中,EHDE方法能够以98%的准确率识别齿轮箱的不同故障类型,具有明显的泛化性和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箱故障诊断 增强层次多样性熵 野马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 数据长度敏感性 算法特征提取时间 模型诊断性能
下载PDF
改进MFO-LSTM网络的风电机组齿轮箱故障预警研究
7
作者 周伟 魏鑫 李西兴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5-194,共10页
风电机组齿轮箱在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的帮助下,通过监控齿轮箱油温是否超过阈值实现故障报警,其判断精度不高且问题发现不及时,因此使用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LSTM)融合SCADA数据实现对齿轮箱油温状态的预测。用齿轮箱正常运行状... 风电机组齿轮箱在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的帮助下,通过监控齿轮箱油温是否超过阈值实现故障报警,其判断精度不高且问题发现不及时,因此使用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LSTM)融合SCADA数据实现对齿轮箱油温状态的预测。用齿轮箱正常运行状态下的数据训练LSTM模型,计算油温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残差,根据正态分布的原则设置残差的上下预警阈值,用来对齿轮箱故障进行预警。为简化训练模型的复杂度,在SCADA数据中选用与齿轮箱油温相关性较为密切的参数作为LSTM模型的输入项。为降低因LSTM模型超参数设置不当造成的预测准确度表现不佳,提出改进飞蛾火焰算法(MFO)与LSTM的组合模型,在保留MFO算法强大的全局搜索能力的同时,使其避免陷入局部搜索的陷阱,通过改进MFO对LSTM模型参数进行迭代优化,最终构建合适的模型。最后通过某风电机组SCADA数据验证该方法能够有效预警齿轮箱的故障,并且与其他方法相比准确度更高,预警更及时,迭代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齿轮箱 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LSTM) 故障预警 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 飞蛾火焰算法(MFO)
下载PDF
双曲型法向圆弧齿轮传动的动力学分析
8
作者 陈厚军 张小萍 +1 位作者 史冬荷 瞿畅 《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66-72,共7页
为探究啮合刚度、传动误差及侧隙对双曲型法向圆弧齿轮传动动态响应的影响,建立齿轮副的动力学方程,并在数值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仿真分析。运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接触位置处的载荷及变形,并对时变啮合刚度、静态传动误差和侧隙进行量化分析... 为探究啮合刚度、传动误差及侧隙对双曲型法向圆弧齿轮传动动态响应的影响,建立齿轮副的动力学方程,并在数值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仿真分析。运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接触位置处的载荷及变形,并对时变啮合刚度、静态传动误差和侧隙进行量化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对振动位移响应影响最大的是侧隙,其次是时变啮合刚度;对动态啮合力影响最大的则是时变啮合刚度和侧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弧齿轮 时变啮合刚度 传动误差 侧隙 动力学
下载PDF
大型风电齿轮箱宏观参数优化设计
9
作者 张圣 董龙梅 +1 位作者 王庆良 李兴亚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9-233,共5页
在大兆瓦级风电齿轮箱设计中,为了提高功率密度同时又尽量减小振动噪声,提出一种齿轮宏观参数优化设计方法。以功率密度、啮合刚度为优化目标,抓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在模型函数中综合考虑重合度、啮合刚度、齿轮强... 在大兆瓦级风电齿轮箱设计中,为了提高功率密度同时又尽量减小振动噪声,提出一种齿轮宏观参数优化设计方法。以功率密度、啮合刚度为优化目标,抓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在模型函数中综合考虑重合度、啮合刚度、齿轮强度与宏观参数设计的关系,得出高效可行的优化方法。对5MW风机高速级齿轮优化结果进行对比,该优化方法在保证齿轮强度条件下,可有效增加啮合刚度,减小传递误差,提高动力学性能,与试验结果对比,降低噪音值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齿轮箱 功率密度 宏观参数 啮合刚度 减振优化
下载PDF
ZC1蜗杆齿廓测量测头对准误差修正
10
作者 万辉 汤洁 石照耀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1,共9页
测头对准误差对齿轮测量中心ZC蜗杆齿廓偏差测量结果的影响较大,需要建立测头对准误差修正方法。基于ZC1蜗杆齿面方程,建立了蜗杆轴向齿廓测量误差模型,修正得到轴截面上齿廓测量点的轴向坐标,再依据精度标准评定得到蜗杆齿廓偏差,并分... 测头对准误差对齿轮测量中心ZC蜗杆齿廓偏差测量结果的影响较大,需要建立测头对准误差修正方法。基于ZC1蜗杆齿面方程,建立了蜗杆轴向齿廓测量误差模型,修正得到轴截面上齿廓测量点的轴向坐标,再依据精度标准评定得到蜗杆齿廓偏差,并分析了蜗杆的不同头数、模数和分度圆直径对蜗杆轴向齿廓测量误差的影响规律。在齿轮测量中心上开展了蜗杆轴截面齿廓测量实验,测头对准误差对齿廓形状偏差的影响较小;测头对准误差修正前后齿廓测量总偏差的最大差异由1.2μm降为0.2μm;齿廓形状测量偏差的最大差异由0.5μm降为0.3μm;齿廓倾斜测量偏差的最大差异由2.5μm降为0.4μm。该方法可有效减小齿轮测量中心测头对准误差对蜗杆轴截面齿廓偏差测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测量 ZC蜗杆 测头对准 误差修正 齿轮测量中心
下载PDF
喷油润滑聚醚醚酮的接触疲劳性能
11
作者 吴若 魏沛堂 +3 位作者 谢怀杰 边疆 卢泽华 刘怀举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28,共8页
聚醚醚酮(PEEK)是一种高强度、耐热的工程塑料,但其接触疲劳基础数据的缺失制约了它在重载场合下的高可靠、长寿命服役。开展了喷油润滑下的PEEK滚子滚动接触疲劳试验与PEEK齿轮接触疲劳试验,绘制了接触疲劳S-N曲线。对比发现,PEEK滚子... 聚醚醚酮(PEEK)是一种高强度、耐热的工程塑料,但其接触疲劳基础数据的缺失制约了它在重载场合下的高可靠、长寿命服役。开展了喷油润滑下的PEEK滚子滚动接触疲劳试验与PEEK齿轮接触疲劳试验,绘制了接触疲劳S-N曲线。对比发现,PEEK滚子滚动接触疲劳极限比齿轮接触疲劳极限高14%,接触压力135 MPa下的滚子滚动接触疲劳寿命比齿轮接触疲劳寿命长58%,进而提出PEEK的滚子-齿轮接触疲劳寿命转换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齿轮 滚子 接触疲劳 应力-寿命曲线
下载PDF
三轴环板式永磁齿轮气隙磁场及转矩计算
12
作者 刘东宁 葛研军 +1 位作者 杨均悦 王大明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1,74,共7页
利用标量磁位法获得了三轴环板式永磁齿轮(Triple-shaft Ring-plate Magnet Gear,TRMG)的气隙磁场数理模型,根据磁场叠加原理建立了内、外永磁圈间气隙磁场及其相应的电磁转矩模型;由于所有计算均基于TRMG的平面磁场建立,因此,所建模型... 利用标量磁位法获得了三轴环板式永磁齿轮(Triple-shaft Ring-plate Magnet Gear,TRMG)的气隙磁场数理模型,根据磁场叠加原理建立了内、外永磁圈间气隙磁场及其相应的电磁转矩模型;由于所有计算均基于TRMG的平面磁场建立,因此,所建模型与二维有限元结果间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误差≤5%);其计算速度远快于三维有限元法,且与二维及三维有限元分析具有较好的吻合度与趋势性,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可适用于三轴以上的多轴环板式永磁齿轮的磁场分析与结构动力学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轴环板式永磁齿轮 标量磁位法 气隙磁场 电磁转矩
下载PDF
同向平双齿轮传动系统设计分析软件开发
13
作者 刘桂源 张磊 +4 位作者 魏沛堂 刘根伸 胡明珠 何志强 刘怀举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0,共9页
同向平双齿轮传动系统设计过程复杂、参数众多,型号更迭导致结构参数匹配困难、工作量大,亟待开发专用设计分析软件以提高设计效果和效率。建立了同向平双齿轮传动系统优化模型,基于C++语言与Qt应用程序框架开发了同向平双齿轮传动系统... 同向平双齿轮传动系统设计过程复杂、参数众多,型号更迭导致结构参数匹配困难、工作量大,亟待开发专用设计分析软件以提高设计效果和效率。建立了同向平双齿轮传动系统优化模型,基于C++语言与Qt应用程序框架开发了同向平双齿轮传动系统专用设计分析软件;结合工程案例对软件的可运行性、优化效果、信效度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软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所开发的软件实现了某同向平双齿轮传动系统比现有水平减重7.98%,优化结果稳定收敛且收敛精度达99.02%,齿轮安全系数偏差率控制在8%以内,实现了良好的高功率密度设计,有望推动行业设计方法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向平双齿轮传动系统 设计分析 结构参数优化 软件开发
下载PDF
基于Romax的新能源汽车减速器齿轮修形研究
14
作者 张芳萍 张帆 +1 位作者 高毅 贾怀博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4期151-155,共5页
以某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减速器系统为研究对象,Romax为研究平台。结合齿轮的微观修形理论,以传递误差、面载、齿根应力和接触应力作为优化目标,结合第二代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以齿向鼓形量、齿向斜度、渐开线鼓形量、渐开线斜度综合修形的... 以某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减速器系统为研究对象,Romax为研究平台。结合齿轮的微观修形理论,以传递误差、面载、齿根应力和接触应力作为优化目标,结合第二代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以齿向鼓形量、齿向斜度、渐开线鼓形量、渐开线斜度综合修形的全新修形方法。通过对优化前后各目标参数的分析对比,得出修形后减小了传递误差、齿根应力等、改善了面载、应力偏载等问题,同时齿轮的传动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其研究方法可更好地指导企业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程式新能源汽车 齿轮修形 传递误差
下载PDF
内斜齿轮车齿加工数学模型及实验研究
15
作者 周鑫 耿龙龙 +2 位作者 韩正阳 蒋闯 王会良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30,共5页
为了解决内齿轮高效加工的问题,提出内齿轮车齿加工方法。根据内齿轮车齿加工原理构建数学模型,建立车齿刀具齿面方程并完成内齿轮齿面方程推导,随后在Vericut中对内齿圈进行模拟加工,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最后进行了切齿加工实验及检... 为了解决内齿轮高效加工的问题,提出内齿轮车齿加工方法。根据内齿轮车齿加工原理构建数学模型,建立车齿刀具齿面方程并完成内齿轮齿面方程推导,随后在Vericut中对内齿圈进行模拟加工,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最后进行了切齿加工实验及检测,测量结果满足工程要求。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车齿加工方法能够完成内齿圈的高效加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斜齿轮 车齿加工 数学模型 模拟仿真 切齿实验
下载PDF
面齿轮车齿加工研究与试验验证
16
作者 张新成 曹雪梅 +1 位作者 韩正阳 蒋闯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3,共7页
为了实现面齿轮的高精度、高效率加工,研究面齿轮的车齿加工技术。分析面齿轮车齿加工原理,建立刀具数学模型,根据车齿展成原理推导面齿轮的齿面及齿根过渡曲面方程。以配对渐开线圆柱齿轮共轭的面齿轮齿面作为基准齿面,构建车齿齿面的... 为了实现面齿轮的高精度、高效率加工,研究面齿轮的车齿加工技术。分析面齿轮车齿加工原理,建立刀具数学模型,根据车齿展成原理推导面齿轮的齿面及齿根过渡曲面方程。以配对渐开线圆柱齿轮共轭的面齿轮齿面作为基准齿面,构建车齿齿面的偏差齿面,分析不同刀具螺旋角、齿数和前角对车齿齿面的影响规律。使用YK2260MC数控车齿机床进行车齿加工,使用格里森650GMS齿轮检测中心,进行齿面误差检测。结果表明:左侧齿面和右侧齿面的误差最大分别为14.7、14.1μm,验证了所提车齿加工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为提高面齿轮的加工精度和效率,进一步改进面齿轮车齿工艺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齿轮 车齿加工模型 刀具参数 齿面偏差
下载PDF
行星传动系统均载与动载系数试验测量改进设计
17
作者 胡升阳 沈刚 +2 位作者 方宗德 关亚彬 侯祥颖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9-366,共8页
试验测量行星传动系统均载与动载系数的精准度是评价系统动态性能的基础。针对现有行星传动系统均载与动载系数测量方法存在灵敏度与精度欠佳、系数测试算法缺失、测试应力点存误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方便、实用且具有高精度的行星传... 试验测量行星传动系统均载与动载系数的精准度是评价系统动态性能的基础。针对现有行星传动系统均载与动载系数测量方法存在灵敏度与精度欠佳、系数测试算法缺失、测试应力点存误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方便、实用且具有高精度的行星传动系统均载与动载系数测试方法,定义了系统系数的测试算法与概念,明确了精确应力测试位置点及不同位置间差异性,采用应变片电桥传感器串并联设计,实现了拉压应力叠加、温度补偿以及繁琐标定免除等优点,为精准测取行星传动系统均载与动载性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轮系 齿根应力 测试算法 贴片方式 试验测量 信号分析 均载系数 动载系数
下载PDF
小模数直齿轮免参数并行快速测量
18
作者 方一鸣 石照耀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2-805,共14页
小模数齿轮在实际制造中,单条产线多台设备通常同时生产多种不同参数的齿轮,迄今无法用单台齿轮测量仪器在生产线上同时实时全检这些不同参数的齿轮。开发了基于Facet的齿轮亚像素边缘定位算法、基于迭代重加权最小二乘的齿轮中心定位... 小模数齿轮在实际制造中,单条产线多台设备通常同时生产多种不同参数的齿轮,迄今无法用单台齿轮测量仪器在生产线上同时实时全检这些不同参数的齿轮。开发了基于Facet的齿轮亚像素边缘定位算法、基于迭代重加权最小二乘的齿轮中心定位法、圆与齿廓交点快速定位法、正弦函数拟合齿数法和齿廓近似测压力角法等;若结合适当的送料与定位机构,本文方法能够在未知参数时,实现多种不同型号齿轮的混合测量,无需装夹,测量效率高。可以实现齿数、模数、压力角、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全齿高、齿宽、公法线变动量、变位系数、齿廓偏差和形位误差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测量0.5~1.0 mm模数的直齿轮的重复性精度为4μm。该方法在小模数齿轮柔性化生产线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模数直齿轮 齿轮在线测量 机器视觉 边缘检测 亚像素
下载PDF
基于最小势能原理的双渐开线齿轮载荷分布研究
19
作者 姜宇 樊智敏 +2 位作者 姜春雷 孙旭睿 闵令竹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9-569,共11页
双渐开线齿轮接触线上的载荷非均匀分布,使得载荷计算困难。采用现有的方法或过于简化导致精度不足,或过于复杂使得计算量大、耗时长,并不适用于双渐开线齿轮载荷分布研究。为此,将双渐开线齿轮接触线等分为若干段,建立了双渐开线齿轮... 双渐开线齿轮接触线上的载荷非均匀分布,使得载荷计算困难。采用现有的方法或过于简化导致精度不足,或过于复杂使得计算量大、耗时长,并不适用于双渐开线齿轮载荷分布研究。为此,将双渐开线齿轮接触线等分为若干段,建立了双渐开线齿轮载荷分布模型,综合有限元法对轮齿载荷分布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双渐开线齿轮的啮合特点,求解了时变接触线,将每一啮合时刻下的齿轮接触线“分段”;然后,基于最小势能原理,建立了双渐开线齿轮的载荷分布模型,综合有限元法对齿轮轮齿载荷分布进行了研究;最后,对双渐开线齿轮与普通渐开线齿轮的载荷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研究了输入扭矩、齿宽对双渐开线齿轮轮齿载荷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载荷分布模型与有限元仿真结果之间的误差在10%之内,载荷分布模型合理可靠;双渐开线齿轮沿接触线方向载荷分布不均匀,节线附近载荷值最大;同参数、同工况下的双渐开线齿轮载荷波动幅度小于普通渐开线齿轮;输入扭矩增加,双渐开线齿轮节线附近载荷分布发生突变;齿宽增加,双渐开线齿轮沿接触线载荷分布不均匀程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开线齿轮 齿轮轮齿接触线载荷分布 时变接触线 分段法 最小势能原理 载荷分布模型 输入扭矩 齿宽
下载PDF
复杂工况条件下齿轮传动过程中磨损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爱武 陈天佑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0,共8页
磨损是齿轮传动过程中的主要失效形式,磨损加剧会使齿轮齿侧间隙非线性增大、传动精度下降及齿面冲击力增大,进而导致齿轮传动系统振动加剧,对齿轮传动性能及设备的稳定运行造成重大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复杂工况条件下齿轮传... 磨损是齿轮传动过程中的主要失效形式,磨损加剧会使齿轮齿侧间隙非线性增大、传动精度下降及齿面冲击力增大,进而导致齿轮传动系统振动加剧,对齿轮传动性能及设备的稳定运行造成重大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复杂工况条件下齿轮传动过程中磨损量预测方法。基于形式磨损指数识别并判定齿轮磨损状态,通过深入分析齿轮磨损机制并以此为基础,绘制典型齿轮磨损过程曲线,计算齿轮传动摩擦力矩数值,构建了齿轮磨损量数学模型;再将已知齿轮状态数值输入至所构建模型中,即可得出齿轮预测磨损量,实现齿轮磨损量的预测。试验结果表明,在3种复杂工况条件下,提出的预测模拟数据更接近于实际参数,验证了磨损量预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工况 齿轮传动 状态识别 磨损量 计算及预测 预测精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