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8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K-PSO和StOMP的往复压缩机激振信号盲源分离
1
作者 王金东 马智超 +2 位作者 赵海洋 李彦阳 张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8-234,共7页
在当前信号的盲源分离中,传统“两步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并且其准确率会随采集信号数的增加或稀疏性的降低而大幅下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结合K均值-粒子群(K-PSO)和分段正交匹配追踪(StOMP)的稀疏分量分析方法。对采集信号执行K... 在当前信号的盲源分离中,传统“两步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并且其准确率会随采集信号数的增加或稀疏性的降低而大幅下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结合K均值-粒子群(K-PSO)和分段正交匹配追踪(StOMP)的稀疏分量分析方法。对采集信号执行K均值聚类算法,将产生的结果反馈至PSO聚类中估计混合矩阵。在获得混合矩阵后,将其源信号矩阵转化成列数为1的向量,再通过分段正交匹配追踪算法重构源信号。将实测的往复压缩机正常信号和3种单一故障信号混合成2种复合故障信号,并对复合故障信号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计算时间方面,相较模糊C均值聚类(0.335 s)和K均值聚类(0.299 s),尽管K-PSO聚类方法牺牲了一部分效率(1.561 s),但在总体角度偏差和归一化均方根误差方面表现更优,具有更好的估计精度;相较最短路径法(0.123 s),StOMP算法同样牺牲效率(2.031 s),却获得更佳的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表现更好的分离重构能力。这说明,该方法在盲源分离中具有可行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压缩机 欠定盲源分离 K均值聚类 粒子群算法 分段正交匹配追踪
下载PDF
环氧树脂自润滑滑动轴承摩擦磨损性能及其仿真分析
2
作者 刘洪 赵延龙 李昱辰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78,共9页
在环氧树脂(EP)中加入一定量的r-GO和不同比例的TiO_(2),研究其对EP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基于滑动轴承接触理论,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添加r-GO/TiO_(2)/EP自润滑层的滑动轴承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加入r-GO或r-GO/TiO_(2)能显... 在环氧树脂(EP)中加入一定量的r-GO和不同比例的TiO_(2),研究其对EP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基于滑动轴承接触理论,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添加r-GO/TiO_(2)/EP自润滑层的滑动轴承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加入r-GO或r-GO/TiO_(2)能显著改善EP材料的摩擦学性能,TiO_(2)质量分数为30%的r-GO/TiO_(2)/EP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最佳;r-GO/TiO_(2)/EP自润滑层的引入能改善轴承的应力和应变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自润滑轴承材料 环氧树脂 摩擦系数 磨损率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基于Kriging模型的锥形气体静压轴承优化设计
3
作者 张文栋 石明辉 +2 位作者 秦东晨 袁峰 陈江义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2,共9页
针对如何提升小孔节流式锥形气体静压轴承综合性能的问题,以气浮电主轴用锥形气体静压轴承承载力最大、气体消耗量最小为优化目标,考虑轴承尺寸和工况要求的约束条件,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法选取设计点,通过有限元法计算样本集,利用2种提... 针对如何提升小孔节流式锥形气体静压轴承综合性能的问题,以气浮电主轴用锥形气体静压轴承承载力最大、气体消耗量最小为优化目标,考虑轴承尺寸和工况要求的约束条件,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法选取设计点,通过有限元法计算样本集,利用2种提高精度的加点策略构建针对优化目标的改进Kriging代理模型,最终使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获得最优解集。根据工况要求,通过权重系数法提出了3种优化方案,优化方案的气体消耗量分别降低至初始设计的28.85%,56.08%和73.87%;承载力则分别提升至初始设计的1.14,2.16和2.44倍;3种优化方案在中高转速下的性能提升会更加明显。另外,提高轴承锥度虽然能提升承载力,但同时也会增加气体消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气体静压轴承 承载力 耗气量 有限元分析 优化设计
下载PDF
高雷诺数下径向滑动轴承的热弹流润滑特性
4
作者 詹萌浩 闫康昊 +2 位作者 黄丹 姜冬菊 杭旸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6,共7页
径向滑动轴承在高速、重载或大径向间隙等状态下,常伴随着润滑油流态变化、油温升高和轴瓦弹性变形等,对轴承的运行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联合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单元法建立紊流、热效应、弹性变形等多因素耦合的润滑仿真模型,分析了轴承... 径向滑动轴承在高速、重载或大径向间隙等状态下,常伴随着润滑油流态变化、油温升高和轴瓦弹性变形等,对轴承的运行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联合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单元法建立紊流、热效应、弹性变形等多因素耦合的润滑仿真模型,分析了轴承在紊流状态下油膜压力和油膜厚度的分布,并讨论了轴承偏心率、转速和间隙比变化时,其承载力和最大油膜压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高雷诺数下,紊流效应会影响轴承油膜压力和油膜厚度分布,减小最大油膜压力和偏心率,增大最小油膜厚度和偏位角;随着转速和偏心率的增大,油膜承载力、最大油膜压力随之增大;随着间隙比的增大,油膜承载力呈非线性减小,最大油膜压力近似线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雷诺数 紊流 最小油膜厚度 承载力 仿真模型
下载PDF
深度图网络驱动的核电系统多级异常检测方法
5
作者 张乐 成玮 +5 位作者 张硕 陈雪峰 常丰田 洪郡滢 马颖菲 彭将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4,202,共8页
针对深度学习方法未明确学习变量间关系结构、系统异常难以准确检测的问题,提出一种深度图网络驱动的核电系统多级异常检测方法。首先,利用无监督图对比学习方法挖掘系统变量时间序列间相关性,构建与核电系统物理结构匹配的可解释性图结... 针对深度学习方法未明确学习变量间关系结构、系统异常难以准确检测的问题,提出一种深度图网络驱动的核电系统多级异常检测方法。首先,利用无监督图对比学习方法挖掘系统变量时间序列间相关性,构建与核电系统物理结构匹配的可解释性图结构;其次,基于变分图自编码器重构系统图结构,以重构误差来表征系统运行状态,从系统层面防止非线性突发行为带来的安全性问题;然后,通过半监督图卷积节点分类模型识别系统内部各变量运行状态,实现测点级异常检测;最后,以PCTranACP100仿真机2种基准事故工况数据、国内某核电机组循环水系统监测数据来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系统级异常检测准确率达到93%,86%和90%,证明所提出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出系统异常情况,可降低电厂单一仪表异常触发的非计划停机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系统 无监督深度图学习 可解释性图结构 多级异常检测 变分图自编码器
下载PDF
添加少量锌元素对SnSb8Cu4巴氏合金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戴俊豪 王太信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84,共6页
研究了质量分数为0.83%的Zn元素对SnSb8Cu4巴氏合金显微组织、硬度及抗高温蠕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Zn元素后,SnSb8Cu4基体中析出了大量细小弥散的SnSb颗粒,且倾向于沿Sn基体晶界析出,金属间化合物Cu_(6)Sn_(5)和SnSb颗粒的总体积... 研究了质量分数为0.83%的Zn元素对SnSb8Cu4巴氏合金显微组织、硬度及抗高温蠕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Zn元素后,SnSb8Cu4基体中析出了大量细小弥散的SnSb颗粒,且倾向于沿Sn基体晶界析出,金属间化合物Cu_(6)Sn_(5)和SnSb颗粒的总体积分数从14.9%增加到21.2%;室温下布氏硬度的增加不明显,但100℃下的抗蠕变能力显著提高。Zn元素的加入降低了Sb在Sn基体中的固溶度,使更多的SnSb颗粒沿晶界析出,对蠕变变形过程中晶界滑动起到钉扎作用,从而提高了抗蠕变能力。稳态蠕变阶段,压痕蠕变速率与压痕应力呈指数关系,根据实测数据推导出SnSb8Cu4和SnSb8Cu4Zn的压痕应力指数分别为2.95和2.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锡基巴氏合金 显微组织 硬度 蠕变试验
下载PDF
椭圆节流小孔对空气静压轴承承载能力的影响
7
作者 孙国梁 隆强 +2 位作者 刘华峰 向俊 谭畅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5,共7页
常规形状节流小孔在提高轴承性能时存在瓶颈,采用椭圆节流小孔能够更精确地控制气膜的流动和压力分布。为了计算椭圆节流小孔对空气静压轴承承载力的影响,通过引入椭圆小孔特性的扰动项对传统雷诺方程进行修正;为了避免不确定性和随机... 常规形状节流小孔在提高轴承性能时存在瓶颈,采用椭圆节流小孔能够更精确地控制气膜的流动和压力分布。为了计算椭圆节流小孔对空气静压轴承承载力的影响,通过引入椭圆小孔特性的扰动项对传统雷诺方程进行修正;为了避免不确定性和随机因素导致的复杂计算问题,建立一种基于高斯分布的轴承承载力统计预测模型,实现了对椭圆小孔特征参数影响轴承承载力机制的分析;最后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实现承载力与特征参数之间的最佳平衡。算例验证结果表明,长短轴比为0.8、小孔数量为20、小孔气道深度为9 mm的参数组合下的轴承承载力最优,约840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气体静压轴承 节流孔 承载力 粒子群优化算法
下载PDF
国内外Cu-Pb-Sn合金轴瓦材料微观组织及性能对比
8
作者 孙健 辛琦 +2 位作者 钟航 钟宁 丁宁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1,共6页
为对比国内外铜合金轴瓦材料性能的差异,研究了国内外铜合金轴瓦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显微硬度、结合强度以及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国外Cu-Pb-Sn合金轴瓦材料的微观组织呈典型的铸态组织特征,国内Cu-Pb-Sn合金轴瓦材料的微观组织为... 为对比国内外铜合金轴瓦材料性能的差异,研究了国内外铜合金轴瓦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显微硬度、结合强度以及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国外Cu-Pb-Sn合金轴瓦材料的微观组织呈典型的铸态组织特征,国内Cu-Pb-Sn合金轴瓦材料的微观组织为典型的粉末冶金组织;国外Cu-Pb-Sn合金轴瓦材料的合金层硬度及抗磨损性能优于国内Cu-Pb-Sn合金轴瓦材料;国内Cu-Pb-Sn合金轴瓦材料合金层和基体的结合强度与国外Cu-Pb-Sn合金轴瓦材料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轴瓦 铜合金 显微硬度 结合强度 摩擦系数
下载PDF
核主泵推力轴承结构优化及试验研究
9
作者 李盼 刘小军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25年第1期26-28,33,共4页
文章针对原核主泵推力轴承存在的问题进行结构优化,并搭建了推力轴承试验台分别对原轴承与优化后的轴承进行了性能试验。试验表明:在额定载荷工况下,优化前后的轴承推力瓦温度均与转速成正比关系;且在工况相同的情况下,优化后的轴承推... 文章针对原核主泵推力轴承存在的问题进行结构优化,并搭建了推力轴承试验台分别对原轴承与优化后的轴承进行了性能试验。试验表明:在额定载荷工况下,优化前后的轴承推力瓦温度均与转速成正比关系;且在工况相同的情况下,优化后的轴承推力瓦温度明显低于优化前的温度,这说明优化后的轴承散热能力更强。优化后,推力轴承的功耗减少了3.5 kW,换热能力提高了29.4%,推力瓦温度降低了3.2%,导瓦温度降低了8.9%,轴承承载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主泵推力轴承 结构优化 试验
下载PDF
核主泵推力轴承油冷却器试验研究
10
作者 李盼 刘小军 《机械管理开发》 2025年第2期1-4,共4页
针对核主泵推力轴承的翅片式油冷却器中存在的散热效率不高的问题,对5种不同类型的油冷却器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散热效率试验,得到了不同结构油冷却器的散热效率与功耗大小。试验结果表明,5种油冷却器的散热效率均与迎面速度成正比关系;... 针对核主泵推力轴承的翅片式油冷却器中存在的散热效率不高的问题,对5种不同类型的油冷却器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散热效率试验,得到了不同结构油冷却器的散热效率与功耗大小。试验结果表明,5种油冷却器的散热效率均与迎面速度成正比关系;一定范围内的水流量大小不会对散热效率产生较大影响;绕簧式油冷却器的散热效率明显高于其余4种结构的油冷却器,为核主泵推力轴承油冷却器的设计与选用提供理论和试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主泵推力轴承 油冷却器 试验
下载PDF
无轴承电动机神经网络逆系统解耦控制关键技术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奕辰 朱熀秋 杨泽斌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40,共13页
无轴承电动机利用一套新的悬浮力绕组产生悬浮力,使无轴承电动机成为一种多变量、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如何实现转速与径向位移以及径向位移之间的动态解耦控制是无轴承电动机稳定运行的关键要素之一。神经网络逆系统具有以任意精度逼近... 无轴承电动机利用一套新的悬浮力绕组产生悬浮力,使无轴承电动机成为一种多变量、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如何实现转速与径向位移以及径向位移之间的动态解耦控制是无轴承电动机稳定运行的关键要素之一。神经网络逆系统具有以任意精度逼近非线性函数的能力,可以有效实现无轴承电动机的解耦控制。阐述了无轴承电动机悬浮力产生的原理以及神经网络逆系统解耦原理,从纯神经网络逆系统、神经网络逆系统结合智能控制器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外无轴承电动机神经网络逆系统解耦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归纳了无轴承电动机在使用神经网络逆系统进行解耦控制时的共同和不足之处,总结了无轴承电动机神经网络逆系统解耦控制的一般设计方法,并对神经网络优化、在线训练、抗干扰能力等关键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磁力轴承 神经网络 逆系统 解耦控制 智能控制
下载PDF
磁力轴承——过去、现在和未来
12
作者 吴华春 龙志强 +1 位作者 周瑾 孙凤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3,共13页
磁力轴承是集电磁学、转子动力学、传感技术、控制工程等学科知识为一体的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在高速、洁净、低功耗、低振动等应用场景具有机械轴承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同样存在诸多技术难点。基于磁力轴承的发展历程,重点对磁力轴承的... 磁力轴承是集电磁学、转子动力学、传感技术、控制工程等学科知识为一体的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在高速、洁净、低功耗、低振动等应用场景具有机械轴承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同样存在诸多技术难点。基于磁力轴承的发展历程,重点对磁力轴承的类型、工作原理、控制算法、控制硬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介绍了磁力轴承功率放大器技术、控制技术、监测技术,以及设计、制造、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对磁力轴承目前在高速电动机、透平机械、人工心脏、储能飞轮、磁悬浮推进器、磁悬浮高速电主轴等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梳理;提出了磁力轴承承载力、精度及可靠性、跌落保护、环境适应性、标准化、成本等面临的问题,并预测了磁力轴承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磁力轴承 控制算法 控制器 承载力 人工心脏 飞轮
下载PDF
基于ICPSO优化的PMa-BSynRM神经网络逆系统解耦控制
13
作者 刘奕辰 朱熀秋 杨泽斌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131,共10页
针对永磁辅助式无轴承同步磁阻电动机(PMa-BSynRM)存在的强耦合和非线性问题,以及神经网络逆系统解耦控制收敛速度慢和易陷入局部极值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BP神经网络与改进混沌粒子群优化(ICPSO)算法相结合的PMa-BSynRM解耦控制方法。基... 针对永磁辅助式无轴承同步磁阻电动机(PMa-BSynRM)存在的强耦合和非线性问题,以及神经网络逆系统解耦控制收敛速度慢和易陷入局部极值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BP神经网络与改进混沌粒子群优化(ICPSO)算法相结合的PMa-BSynRM解耦控制方法。基于PMa-BSynRM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转矩和悬浮力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可逆性分析,再建立BP神经网络作为逆系统,利用ICPSO算法优化其初始连接权值,通过仿真验证优化效果,经过充分训练后,将BP神经网络与原系统串联形成伪线性系统,从而实现PMa-BSynRM的解耦控制。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采用ICPSO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逆系统收敛速度和解耦性能均优于传统神经网络逆系统,改善了PMa-BSynRM的动态与静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磁力轴承 解耦控制 神经网络 逆系统
下载PDF
基于等价输入干扰滑模观测器的磁悬浮轴承控制
14
作者 黄刚 袁崧琳 +2 位作者 于惠钧 时鑫一 刘博龙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0-86,94,共8页
针对磁悬浮轴承受到未知干扰而使转子偏离理想位置导致控制性能下降的问题,建立了存在未知干扰的磁悬浮轴承模型,基于模型设计了等价输入干扰系统,利用积分滑模观测器对系统状态量进行观测并结合等价输入干扰估计器协同实现对未知干扰... 针对磁悬浮轴承受到未知干扰而使转子偏离理想位置导致控制性能下降的问题,建立了存在未知干扰的磁悬浮轴承模型,基于模型设计了等价输入干扰系统,利用积分滑模观测器对系统状态量进行观测并结合等价输入干扰估计器协同实现对未知干扰的实时精准估计,通过控制端对等价输入干扰估计值进行前馈补偿,设计转子位置环的滑模控制器,通过复合控制提高系统的鲁棒性。与其他方法的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提高轴承系统的抗扰性能,实现对转子位置的高精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磁力轴承 滑模控制 鲁棒性 抗干扰性
下载PDF
杆端轴承杆端体断裂原因
15
作者 邵若男 汪伟 黄雄荣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2025年第1期49-52,共4页
某杆端自润滑关节轴承在进行摆动磨损标准符合性试验时,杆端体耳环部出现异常断裂现象。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硬度测试、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轴承杆端体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该轴承杆端体理论寿命远长于实际寿... 某杆端自润滑关节轴承在进行摆动磨损标准符合性试验时,杆端体耳环部出现异常断裂现象。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硬度测试、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轴承杆端体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该轴承杆端体理论寿命远长于实际寿命,杆端体断裂形式为疲劳断裂,断裂起源于杆端体耳环处内表面与轴承外圈装配面间的倒角微动损伤处,微动损伤与拉压循环载荷下轴承的扭矩异常波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端轴承 断裂 微动损伤 扭矩
下载PDF
基于μ分析的鲁棒控制器在磁悬浮轴承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磊 周瑾 +2 位作者 崔刚 徐园平 金超武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8,共8页
针对磁悬浮轴承电磁力线性化和位移传感器温漂现象等不确定性,建立了考虑参数不确定性的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的摄动模型,基于该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结构奇异值μ分析的鲁棒控制器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控制器降阶前后转子能稳定悬浮在... 针对磁悬浮轴承电磁力线性化和位移传感器温漂现象等不确定性,建立了考虑参数不确定性的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的摄动模型,基于该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结构奇异值μ分析的鲁棒控制器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控制器降阶前后转子能稳定悬浮在平衡位置,且对正弦干扰有一定抑制作用。在转子试验台上进行了悬浮和激振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PID控制方法相比,μ综合控制下转子起浮调节时间缩短了95%,稳定时抵抗内部激振扰动的能力均有较大改善,且在0.5 mm,40 Hz和0.5 mm,60 Hz正弦干扰下,μ综合控制下转子位移幅值分别降低了36.4%和40%,说明考虑模型参数不确定性情况下设计的μ综合控制器使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磁力轴承 转子 控制器 电磁力 鲁棒性 鲁棒稳定性
下载PDF
飞轮储能用磁轴承综述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钙 朱熀秋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8,48,共11页
磁轴承是利用磁场力将转子悬浮于空间,实现定子与转子之间无机械接触的一种新型支承轴承,在飞轮储能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阐述了飞轮储能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4种磁轴承支承方式,根据偏置磁通产生方式、受控自由度数量、磁极数量... 磁轴承是利用磁场力将转子悬浮于空间,实现定子与转子之间无机械接触的一种新型支承轴承,在飞轮储能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阐述了飞轮储能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4种磁轴承支承方式,根据偏置磁通产生方式、受控自由度数量、磁极数量对磁轴承结构进行分类介绍,并对磁轴承关键技术参数优化、无传感控制技术以及解耦控制技术进行综述,指出磁轴承关键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使用智能算法建立模型求最优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磁力轴承 磁通量 自由度 磁极 参数设计 检测 解耦控制
下载PDF
静动压油膜轴承油腔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婉茹 王建梅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9,共7页
静动压油膜轴承作为无头轧制粗轧机组支承传动轴的部件,在低速重载工况下建立动压油膜困难,静压支承供油系统需长期连续工作。静压油腔压力流量特性直接影响静压支承性能,设计满足工况的静压油腔结构并与供油参数的相互匹配尤为重要。... 静动压油膜轴承作为无头轧制粗轧机组支承传动轴的部件,在低速重载工况下建立动压油膜困难,静压支承供油系统需长期连续工作。静压油腔压力流量特性直接影响静压支承性能,设计满足工况的静压油腔结构并与供油参数的相互匹配尤为重要。设计了一种非对称三油腔静动压油膜轴承结构,以静压油腔包角、宽度、中心间距、周向夹角、节流器尺寸为影响因素,通过封油面流量法建立以静压油腔压力、流量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基于正交试验法对轴承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及多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非对称三油腔轴承,采用恒流量供油,静压油腔压力大;减小静压油腔包角、宽度,周向夹角,增大中心间距有利于提高静压油腔压力和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油膜轴承 非对称 油腔 优化设计 正交试验
下载PDF
自润滑关节轴承成形技术研究进展
19
作者 刘香港 陈辉 +3 位作者 张静婕 肖光春 孙泽 许崇海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3,共9页
为缓解关节轴承成形过程中因应力集中导致的衬垫损伤和废品率高等问题,研究人员分析了关节轴承在模具挤压合套过程中的塑性变形规律、应力分布、内外圈游隙与挤压力的关系,以及内外圈尺寸形状对成形的影响。大量研究者通过关节轴承挤压... 为缓解关节轴承成形过程中因应力集中导致的衬垫损伤和废品率高等问题,研究人员分析了关节轴承在模具挤压合套过程中的塑性变形规律、应力分布、内外圈游隙与挤压力的关系,以及内外圈尺寸形状对成形的影响。大量研究者通过关节轴承挤压成形的有限元模拟获得了不同条件下挤压成形关节轴承的试验数据,为试验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综述了基于模具挤压合套和无模具装配技术的研究进展,讨论分析了模具内腔形状和外圈坯料尺寸对成形过程和成形后关节轴承力学性能、寿命等方面的影响。同时提出整体式关节轴承新型成形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为关节轴承制造工艺全过程一体化联动调控理论与技术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轴承 成形技术 联动调控 挤压合套 塑性变形
原文传递
紊流润滑滑动轴承壁面压力脉动效应研究
20
作者 曾芳 张浩 +2 位作者 李欣 甄冬 肖森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3,共8页
壁面压力脉动是紊流润滑滑动轴承随机振动的主要激励源之一,建立紊流激励特性和轴承结构动力学响应之间的关联,对高转速、低黏度润滑滑动轴承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紊流润滑滑动轴承的壁面压力脉动效应,考虑流体油... 壁面压力脉动是紊流润滑滑动轴承随机振动的主要激励源之一,建立紊流激励特性和轴承结构动力学响应之间的关联,对高转速、低黏度润滑滑动轴承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紊流润滑滑动轴承的壁面压力脉动效应,考虑流体油膜中存在逆压力梯度的影响,选用Rozenberg模型和广义Corcos模型表征壁面压力脉动的自功率谱和互功率谱,采用波数域模态叠加法求解滑动轴承紊流壁面压力脉动模型,分析滑动轴承在不同工况参数下壁面压力脉动的激励特性以及结构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低波数区域紊流脉动压力是轴承结构高频随机振动的主要因素;随着润滑油黏度的降低,高频范围内的轴承模态响应幅值增大,共振峰值附近产生较宽的频带和较高的振幅;随着轴颈转速和径向载荷的升高,紊流压力梯度增大,高频范围内的轴承模态响应幅值也随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面压力脉动 紊流润滑 滑动轴承 随机振动 紊流边界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