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7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盾构智能管片拼装机的平移运动电液系统精确控制
1
作者 陈旭阳 黄鑫 +5 位作者 郭俊可 林福龙 贾连辉 龚国芳 杨华勇 祝毅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8-596,共9页
管片拼装机载荷大、滞后大、摩擦扰动大,为了提高管片自动拼装的精度和效率,通过对模型精确辨识和iPIDD2算法实现在摩擦扰动下液压平移系统的精确控制.在理论模型基础上,提出多算法融合信号降噪方法对输出信号进行预处理,并采用带遗忘... 管片拼装机载荷大、滞后大、摩擦扰动大,为了提高管片自动拼装的精度和效率,通过对模型精确辨识和iPIDD2算法实现在摩擦扰动下液压平移系统的精确控制.在理论模型基础上,提出多算法融合信号降噪方法对输出信号进行预处理,并采用带遗忘因子的偏差补偿递推最小二乘辨识算法,以获得更精确的液压系统模型.针对摩擦扰动下拼装机平移运动的精确控制,提出iPIDD2控制算法实现平移油缸的精确控制.通过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和搭建电液伺服系统实验台及实时控制系统验证研究结果.在不同的负载工况下进行全尺寸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位移跟踪稳态误差小于3mm,与PID相比最大跟踪误差减小77.6%,迟滞时间减少超过10s.在参数不确定和摩擦扰动下具有更好的精确控制性能和更小的迟滞时间,所提算法对提高摩擦扰动下自动管片拼装的拼装精度和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机 管片拼装 信号处理 参数识别 精确控制
下载PDF
双控式液压凿岩机冲击活塞与缸体最佳间隙设计
2
作者 王建森 闫红亮 +3 位作者 张鑫 王彦军 刘彬 魏列江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91,共13页
以某型双控式液压凿岩机为研究对象,为使冲击活塞与缸体之间间隙能耗最小,采用集总参数法,在考虑油液压缩性、管路动态和泄漏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凿岩机冲击系统、缓冲系统、岩石的力学模型及活塞与缸体间隙能耗模型,并构建了对应的AM... 以某型双控式液压凿岩机为研究对象,为使冲击活塞与缸体之间间隙能耗最小,采用集总参数法,在考虑油液压缩性、管路动态和泄漏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凿岩机冲击系统、缓冲系统、岩石的力学模型及活塞与缸体间隙能耗模型,并构建了对应的AMESim图形化求解模型。在一定结构参数下计算得到了活塞与换向阀的运动曲线、被控腔压力瞬态过程及间隙能耗特性,分析了间隙大小对间隙能耗的影响机制,归纳得到了该液压凿岩机间隙能耗最小时,冲击活塞与缸体之间径向间隙与工作压力的关系式,为液压凿岩机活塞和缸体径向配合间隙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控式液压凿岩机 冲击活塞 缸体 能量损失 最佳间隙
下载PDF
起重机温度自补偿恒速落幅控制研究
3
作者 刘增光 冯珂 +3 位作者 岳大灵 魏列江 苏利强 高宏飞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17,共10页
针对起重机落幅负载压力变化和油温干扰因素引起的落幅速度不均衡与操控困难问题,提出一种具有温度自补偿机制的恒速落幅控制方案,实现宽温域工况下的恒速落幅控制。通过分析起重机恒速落幅原理及变幅平衡阀流量特性,确定了变幅平衡阀... 针对起重机落幅负载压力变化和油温干扰因素引起的落幅速度不均衡与操控困难问题,提出一种具有温度自补偿机制的恒速落幅控制方案,实现宽温域工况下的恒速落幅控制。通过分析起重机恒速落幅原理及变幅平衡阀流量特性,确定了变幅平衡阀流量与落幅角度相匹配的控制方法;利用AMESim软件获取的变幅平衡阀先导-流量-压差特性数据,构建了落幅控制器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25、45、65℃三种油温的恒速落幅系统仿真,并结合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案在宽温域工况下的恒速落幅角速度与设定信号的平均误差小于5%,可有效克服油温干扰,实现起重机的自动恒速落幅控制,为起重机控制系统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重机 恒速落幅 温度补偿 变幅平衡阀 流量匹配控制
下载PDF
跨介质飞行器出入水装置静液驱动二次调节系统设计和分析
4
作者 刘念 王飞 孙德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41,共7页
为了研究跨介质飞行器出入水过渡过程,研制一套静液驱动出入水装置。针对跨介质飞行器出入水装置中多台液压马达高动态高速同步控制要求,以及高速运行中闭环转速控制与零转矩控制平稳切换等需求,分析比较马达一次侧调节和二次侧调节的... 为了研究跨介质飞行器出入水过渡过程,研制一套静液驱动出入水装置。针对跨介质飞行器出入水装置中多台液压马达高动态高速同步控制要求,以及高速运行中闭环转速控制与零转矩控制平稳切换等需求,分析比较马达一次侧调节和二次侧调节的控制特性,采用高动态、高性能的二次调节静液驱动方案,提出马达闭环转速控制与零转矩控制平稳切换的控制策略以及多台液压马达共轴同步控制算法,设计跨介质飞行器出入水装置二次调节液压系统和控制系统,并对整个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出入水装置采用多台液压马达共轴同步驱动,能使跨介质飞行器模型以20 m/s的速度实现匀速出入水和自由出入水;马达二次调节液压和控制系统设计合理,满足跨介质飞行器出入水装置试验工况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介质飞行器 出入水装置 液压马达 二次调节控制 控制模式切换
下载PDF
液压系统-主控阀动态特性的实时联合仿真方法
5
作者 冀宏 李磊 +1 位作者 简洪超 赵文杰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18,共9页
单一的液压系统建模对主控阀流场简化导致系统动态特性预测失真。以电液换挡操纵系统为对象,提出并实现了一种主控阀瞬态流场与液压系统仿真动态耦合的实时联合仿真方法,通过TCP/IP接口将电液控制系统模型与其主控阀流场模型的同步运算... 单一的液压系统建模对主控阀流场简化导致系统动态特性预测失真。以电液换挡操纵系统为对象,提出并实现了一种主控阀瞬态流场与液压系统仿真动态耦合的实时联合仿真方法,通过TCP/IP接口将电液控制系统模型与其主控阀流场模型的同步运算数据进行实时通讯。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捕捉主控阀调节过程中内部瞬态流场参数及瞬变液动力,进而实时赋予液压系统模型中主控阀高精度参数,复现了系统振动及阀芯自激振动现象;同时发现,该系统的实时联合仿真得到主控阀液动力稳态值为12.53 N,而系统仿真值仅为0.50 N,与传统理论计算值8.09 N差距很大,此差别是引起动态性能预测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控制系统 比例节流阀 实时联合仿真 瞬变液动力 阀芯振动
下载PDF
滑阀均压槽尺寸对侧向力及泄漏量影响的流场仿真研究
6
作者 罗艳蕾 龙胜堂 +1 位作者 罗瑜 沈洪斌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5,共8页
滑阀作业时可能遇到液压侧向力导致阀芯运动卡滞甚至锁死的现象,影响系统正常运行。为解决这一问题,以某特定型号滑阀阀芯上均压槽结构尺寸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体积法,基于不可压缩的Navier-Stokes方程,结合k-ε湍流模型进行流场仿真分... 滑阀作业时可能遇到液压侧向力导致阀芯运动卡滞甚至锁死的现象,影响系统正常运行。为解决这一问题,以某特定型号滑阀阀芯上均压槽结构尺寸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体积法,基于不可压缩的Navier-Stokes方程,结合k-ε湍流模型进行流场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均压槽的宽度和深度达到滑阀间隙的10倍以上时,减小侧向力的效果开始显著,尤其是超过20倍后效果最佳;均压槽尺寸的增加虽然会导致泄漏量上升,但与无槽状态相比,这种增量并不显著。研究成果可为均压槽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滑阀 均压槽 CFD 侧向力 泄漏量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麻雀搜索算法-反向传播的轴向柱塞马达低脉动优化设计
7
作者 陈远玲 唐瑾 +3 位作者 石浩 熊文才 周宗池 任晓智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7,共12页
针对某中吨位挖掘机回转马达在作业时产生较大噪声的问题,以斜盘式轴向柱塞回转马达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场仿真方法对轴向柱塞马达进行动态模拟,探究柱塞马达配流盘上不同阻尼槽的结构和参数对柱塞腔的压力脉动和出口流量脉动的影响关系;... 针对某中吨位挖掘机回转马达在作业时产生较大噪声的问题,以斜盘式轴向柱塞回转马达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场仿真方法对轴向柱塞马达进行动态模拟,探究柱塞马达配流盘上不同阻尼槽的结构和参数对柱塞腔的压力脉动和出口流量脉动的影响关系;结合多目标麻雀搜索算法对阻尼槽参数进行寻优,得到最优的阻尼槽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大阻尼槽的深度和宽度参数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柱塞马达的压力和流量脉动,U形阻尼槽优于三角型阻尼槽;对U形槽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后,马达柱塞腔的压力脉动幅值、马达出口流量脉动分别下降了4.38 MPa和17.44%;马达噪声试验间接验证了仿真结果及优化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柱塞马达 流场仿真 压力脉动 流量脉动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液压放大式两自由度压电微动平台建模仿真与控制
8
作者 许有熊 庄广锋 +1 位作者 朱松青 陈星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9-204,共6页
传统微动平台采用压电加柔性铰链的方式,存在柔性铰链刚度低、承受载荷小、易损坏等问题。针对此,将压电和液压放大技术的优点应用到微动平台上,提出一种液压放大式两自由度压电微动平台,建立其数学模型,分析其工作机制和性能特点。利用... 传统微动平台采用压电加柔性铰链的方式,存在柔性铰链刚度低、承受载荷小、易损坏等问题。针对此,将压电和液压放大技术的优点应用到微动平台上,提出一种液压放大式两自由度压电微动平台,建立其数学模型,分析其工作机制和性能特点。利用AMESim软件对液压放大机构进行结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腔体体积小、弹簧刚度小的情况下,液压放大机构的位移放大效果最好。搭建AMESim与MATLAB的联合仿真模型进行动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液压放大式两自由度压电微动平台能实现高精度定位,为后续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平台 压电 液压放大 动态仿真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液压伺服滑阀小开度动态阀口冲蚀特性研究
9
作者 刘新强 林广 +3 位作者 冀宏 王聪 肖尧 齐铭桦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3,共7页
针对液压伺服滑阀动态阀口冲蚀磨损的问题,运用Fluent中的离散相模型(DPM)计算分析液压伺服滑阀动态阀口的冲蚀机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固定开度的阀口相比,动态调整过程中提高颗粒冲击频次会显著强化油液中污染物对工作边的冲蚀作... 针对液压伺服滑阀动态阀口冲蚀磨损的问题,运用Fluent中的离散相模型(DPM)计算分析液压伺服滑阀动态阀口的冲蚀机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固定开度的阀口相比,动态调整过程中提高颗粒冲击频次会显著强化油液中污染物对工作边的冲蚀作用,阀芯工作边平均冲蚀率从6.55×10^(-9)kg/(m^(2)·s)增大到8.32×10^(-7)kg/(m^(2)·s);阀套工作边平均冲蚀率从2.59×10^(-8)kg/(m^(2)·s)增大到6.69×10^(-6)kg/(m^(2)·s)。中频小幅时的工作边平均冲蚀率最大,阀芯和阀套工作边平均冲蚀率均在100 Hz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69×10^(-6)、1.16×10^(-5)kg/(m^(2)·s);阀芯和阀套工作边平均冲蚀率在振幅5μm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4×10^(-6)、2.38×10^(-5)kg/(m^(2)·s);并通过测量阀口工作边形貌与圆角半径验证了仿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伺服滑阀 小开度 动态阀口 冲蚀率 DPM模型
下载PDF
ISW32离心泵深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故障诊断
10
作者 贺婷婷 张晓婷 +1 位作者 李强 颜洁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216,共4页
传统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故障诊断过程费时费力,且人工提取特征未必完善。通过搭建离心泵故障诊断实验系统获得采样本,输入到深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中进行故障诊断。通过提高1DCNN深度,为1DCNN模型设置了更多卷积层,最终实现D-1DCNN模型达... 传统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故障诊断过程费时费力,且人工提取特征未必完善。通过搭建离心泵故障诊断实验系统获得采样本,输入到深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中进行故障诊断。通过提高1DCNN深度,为1DCNN模型设置了更多卷积层,最终实现D-1DCNN模型达到更强的特征提取能力。通过参数设置对深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调节,确定最优的参数范围:学习率为0.01,卷积核选取为(1×3),批处理量为50,采取最大池化条件,以Adam优化器优化实验参数。实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深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在离心泵故障诊断实现了99.97%准确率,可以满足智能故障诊断的要求。该研究对提高ISW32离心泵的故障诊断能量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故障诊断 深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 准确率 实验 采样
下载PDF
先导方式对比例阀振荡特性的影响机理
11
作者 李娜娜 何小康 +3 位作者 魏列江 万思毅 张海东 董成龙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9,共14页
比例阀不同先导级控制方式会引起主阀控制腔产生不同程度的空穴和涡流,导致主阀芯具有不同的振荡现象。采用CFD流场仿真技术与可视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高速开关阀桥与比例减压阀分别作为比例阀先导级时其控制腔的流场特性,通过流... 比例阀不同先导级控制方式会引起主阀控制腔产生不同程度的空穴和涡流,导致主阀芯具有不同的振荡现象。采用CFD流场仿真技术与可视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高速开关阀桥与比例减压阀分别作为比例阀先导级时其控制腔的流场特性,通过流场特性及旋涡结构分析了先导方式对主阀振荡特性的影响机理,提出了优化控制腔流场的方法,即在几何拐角处倒角和提高壁面流畅度。结果表明:控制腔旋涡的生成与消散与阀芯振荡密切相关;高速开关阀桥作为先导级时,流场波动大、涡流结构复杂,旋涡的周期性变化是主阀振荡加剧的主要原因;而比例减压阀作为先导级时,流场相对稳定、压力分布均匀,涡流仅在几何拐角处形成简单的剪切流动,压力差与流速的互补有助于减少主阀振荡。为优化控制腔结构、抑制振荡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阀 动网格 流场特性 振荡特性 可视化试验
下载PDF
多作用内曲线马达柱塞滚子摩擦副弹流润滑特性分析
12
作者 杨国来 谢万耀 +2 位作者 曹文斌 杨鹏强 孙丽霞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00,共7页
柱塞滚子摩擦副润滑性能是影响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寿命及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在充分考虑油液的弱可压缩性和黏压特性的基础上,建立柱塞滚子的非稳态弹流润滑系统数值计算模型,在内曲线马达额定转速和最大工作压力条件下,研究马达柱塞滚... 柱塞滚子摩擦副润滑性能是影响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寿命及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在充分考虑油液的弱可压缩性和黏压特性的基础上,建立柱塞滚子的非稳态弹流润滑系统数值计算模型,在内曲线马达额定转速和最大工作压力条件下,研究马达柱塞滚子摩擦副在一个作用幅角内油膜压力分布、固体域变形、油液泄漏量、最小油膜厚度以及油膜润滑形式。结果表明:油膜高压区主要分布在进油阶段靠近通油孔和回油阶段远离通油孔的滚子孔承载面区域,以及回油阶段靠近通油孔的滚子孔侧壁面区域;油膜负压区主要分布在滚子孔靠近缺口的两侧壁面区域,以及进油阶段远离通油孔和回油阶段靠近通油孔的承载面区域;固体域主要发生滚子孔承载面下凹变形和两侧壁面扩大变形;油液泄漏量在进油阶段变化稳定,回油阶段变化剧烈;随着马达的旋转,最小油膜厚度先减小后增大,油膜处于全膜润滑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曲线马达 柱塞滚子摩擦副 弹流润滑 双向流固耦合
下载PDF
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在调门油动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13
作者 姜万录 杨旭康 +2 位作者 赵永会 唐恩宇 吴凤和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8,共11页
针对调门油动机故障诊断困难、检修效率低的问题,利用ShuffleNetV2网络结构高并行和低碎片化的特点,将其特征提取基本模块一维化,并针对调门油动机故障诊断10分类的任务,构建了一种1D_ShuffleNetV2轻量化网络。基于调门油动机一维振动信... 针对调门油动机故障诊断困难、检修效率低的问题,利用ShuffleNetV2网络结构高并行和低碎片化的特点,将其特征提取基本模块一维化,并针对调门油动机故障诊断10分类的任务,构建了一种1D_ShuffleNetV2轻量化网络。基于调门油动机一维振动信号,将1D_ShuffleNetV2与1D_MobileNetV3、1D_ShuffleNetV1以及传统的一维残差网络模型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D_ShuffleNetV2的轻量化程度最高、训练时收敛速度最快、稳定性最高,且能够在保持高分类精度的同时,有效地提升数据处理速度。这为调门油动机的健康监测和故障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可在保证调门油动机诊断精度的同时,降低对边缘端设备的硬件资源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D_ShuffleNetV2 轻量化 调门油动机 故障诊断
下载PDF
带有双层套管接头的航空管路振动特性研究
14
作者 权凌霄 付晨 +1 位作者 姚仁逸 郭长虹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4,共7页
双层套管接头是飞机燃油管路连接使用的一种柔性管接头,可以对所连接的管路进行位移与转角的补偿,具有复杂的力学特性。文中依据套管接头结构组成,分析了带有双层套管接头的航空管路内、外管与柔性接头间的振动耦合机制;采用ABAQUS软件... 双层套管接头是飞机燃油管路连接使用的一种柔性管接头,可以对所连接的管路进行位移与转角的补偿,具有复杂的力学特性。文中依据套管接头结构组成,分析了带有双层套管接头的航空管路内、外管与柔性接头间的振动耦合机制;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含有管路、P形卡箍、支架及双层套管接头的管路单元有限元模型,针对于管路单元开展了约束模态分析,针对管路前8阶固有频率探究了摩擦因数及套管接头对固有频率的影响;最后搭接振动系统测试平台,通过对频域响应的测量,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各阶固有频率随着摩擦因数的增大和套管接头的存在而降低,考虑套管接头和不考虑套管接头的固有频率误差最大约为81.17%,有限元仿真时选择摩擦因数为0.6时所得固有频率与试验结果的误差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套管接头 飞机燃油系统 摩擦因数 模态分析
原文传递
变速泵控型船闸启闭机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
15
作者 王希强 丁海港 +3 位作者 景军清 唐剑锋 徐永康 杨程程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4-209,共6页
液压启闭机是船闸的关键设备,目前主要采用阀控方式,存在可靠性差、控制困难、效率低等突出问题。为满足京杭大运河船闸智慧化运行的要求,提出船闸启闭机变速泵控原理,采用伺服电机-定量泵-换向阀-驱动油缸的新构型,通过改变伺服电机转... 液压启闭机是船闸的关键设备,目前主要采用阀控方式,存在可靠性差、控制困难、效率低等突出问题。为满足京杭大运河船闸智慧化运行的要求,提出船闸启闭机变速泵控原理,采用伺服电机-定量泵-换向阀-驱动油缸的新构型,通过改变伺服电机转速来调节系统流量,以控制闸门和阀门的启闭。设计变速泵控型启闭机的电液控制系统,阐明其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开发新型启闭机,并应用于邵伯、淮安等运河船闸。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变速泵控型启闭机具有可靠性高、易于控制、节能静音、过载能力强等突出优势,显著提升了大运河的通航能力,为智慧运河的运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闸 启闭机 变速泵控
下载PDF
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阀用线性力马达响应特性研究
16
作者 魏列江 蔡江荣 +2 位作者 万思梦 卢红煜 陈奕泽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共10页
针对当前阀用电磁铁体积大、重量大、成本高等问题,提出用NiTi形状记忆合金丝通电加热驱动阀芯的线性力马达方案。在Brinson一维本构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形状记忆合金热力学模型,并运用MATLAB Simulink进行不同电流下形状记忆合金丝的电... 针对当前阀用电磁铁体积大、重量大、成本高等问题,提出用NiTi形状记忆合金丝通电加热驱动阀芯的线性力马达方案。在Brinson一维本构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形状记忆合金热力学模型,并运用MATLAB Simulink进行不同电流下形状记忆合金丝的电-热仿真,分析形状记忆合金丝的热量对线性力马达驱动响应特性的影响;理论计算得到直径0.5 mm时三种不同长度记忆合金丝在复位弹簧刚度为20 N/mm时的最大位移和驱动力。搭建试验台,环境温度22℃、电流6 A时,三种不同长度记忆合金丝均在0.5 s左右分别达到最大位移1.8、2.1、2.5 mm,对应驱动力为58.4、61、80 N;与仿真结果相比,位移和驱动力误差均在10%以内;断电自然冷却响应时间为5 s,总响应时间5.5 s。结果表明,采用形状记忆合金线性力马达驱动频响0.2 Hz以下的液压阀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热力学 响应时间 位移 驱动力
下载PDF
机床温控系统板式电加热水箱设计与仿真研究
17
作者 胡军 龙湛基 +1 位作者 王鹏越 张凯旋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0-187,共8页
为满足精密卧式加工中心温控系统对机床不同部位的差异化温度控制需求,提出了差异化主动温控系统方案,为该系统设计了3种温控子回路板式电加热水箱结构。通过Fluent软件对水箱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水箱结构对性能的影响。根据仿真结果,对... 为满足精密卧式加工中心温控系统对机床不同部位的差异化温度控制需求,提出了差异化主动温控系统方案,为该系统设计了3种温控子回路板式电加热水箱结构。通过Fluent软件对水箱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水箱结构对性能的影响。根据仿真结果,对最大变形量、总换热系数、温度标准差、努塞尔数和摩擦因数进行综合考虑后确定最佳结构方案,对水箱进行生产制造并与机床连接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水箱正常起到温控液温度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精密机床差异化主动温控系统的结构设计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温控系统 液压水箱 电加热器 共轭换热
下载PDF
铝合金微磨削磨棒加工参数对磨削力的影响
18
作者 孙备 张玲玲 +1 位作者 李峰 赵凯绅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4-127,134,共5页
为了提高铝合金微磨削过程控制精度,分析了微磨削磨棒加工参数对磨削力的影响。设置不同晶粒取向时各层切屑厚度,探讨了晶粒取向引起的微磨削机制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微磨削实验得到切削深度误差在0.3%以内。对法向和切向上的磨削力... 为了提高铝合金微磨削过程控制精度,分析了微磨削磨棒加工参数对磨削力的影响。设置不同晶粒取向时各层切屑厚度,探讨了晶粒取向引起的微磨削机制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微磨削实验得到切削深度误差在0.3%以内。对法向和切向上的磨削力进行傅里叶转换,完成信号低通滤波后,泰勒因子预测值和测试值沿切向和法向达到了良好吻合状态,切向与法向误差分别为13.4%与5.64%,推断泰勒因子模型能够精确预测出不同晶粒取向下磨削力变化。处于较大微磨削力下切向力通常比法向力更大;处于较低微磨削力状态下,法向力相对切向力更大。逐渐提高切屑厚度后,磨削力受到耕犁力影响程度更明显,切屑成形力开始发挥主导作用。该研究加入晶粒取向因素的微磨削力模型可以更加准确预测磨削力,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磨削 磨削力 晶粒取向 泰勒因子 预测
下载PDF
紧凑型高速叶片泵定子内曲线设计方法研究
19
作者 魏列江 杨润雪 +1 位作者 万思梦 展鹏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39,共6页
某航空公司液冷系统中采用四叶片互相嵌入结构的紧凑型高速叶片泵,与传统叶片泵在叶片根部通入压力油不同,其通过叶片底部两两接触产生互推力来保证叶片与定子内壁可靠接触密封。根据叶片底部保持接触的结构特征,提出一种紧凑型高速叶... 某航空公司液冷系统中采用四叶片互相嵌入结构的紧凑型高速叶片泵,与传统叶片泵在叶片根部通入压力油不同,其通过叶片底部两两接触产生互推力来保证叶片与定子内壁可靠接触密封。根据叶片底部保持接触的结构特征,提出一种紧凑型高速叶片泵的定子曲线设计方法。分析边界条件,计算叶片底部接触中心运动轨迹的曲线方程,通过关系公式推导得到过渡曲线方程。应用该方法推导无硬冲和软冲的5次曲线方程,并与典型高次曲线(即典型3-4-5曲线)进行特性对比。结果表明:与典型高次方曲线相比,该5次曲线在端点处的加速度变化率没有突变,即方程次数均为5次时,该方法计算得到的曲线可有效降低端点处的激振,为叶片泵的结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泵 定子曲线 设计方法 特性分析
下载PDF
柱塞孔径向位置误差对缸体倾覆力矩的影响
20
作者 王建森 黄伟 +2 位作者 李文宣 雷震宇 田世荣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4,共11页
以高速斜盘式轴向柱塞泵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考虑由柱塞滑靴组件和柱塞孔内油液质量引起惯性力、中心弹簧力、柱塞底部油液压力和配流副油膜支撑力的缸体倾覆力矩模型,计算分析了在额定工况点柱塞孔径向分布位置随机误差和确定误差下缸体... 以高速斜盘式轴向柱塞泵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考虑由柱塞滑靴组件和柱塞孔内油液质量引起惯性力、中心弹簧力、柱塞底部油液压力和配流副油膜支撑力的缸体倾覆力矩模型,计算分析了在额定工况点柱塞孔径向分布位置随机误差和确定误差下缸体附加倾覆力矩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在图纸允许径向分布位置误差±0.1 mm的情况下,与理想状况相比,随机误差为±0.1 mm时,惯性力引起的绕x轴最大力矩脉动为1.16%;支反力引起的绕x、y轴最大力矩脉动均为0.64%;确定误差为±0.1 mm时,惯性力引起的绕x、y轴附加倾覆力矩为恒值;支反力引起的绕x轴最大力矩脉动为0.05%,绕y轴最大力矩脉动为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 缸体倾覆力矩 径向位置误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