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纳米管对天然橡胶复合材料高频动态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翁爽 陆伟强 +2 位作者 任睿 沈东明 黄海波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3,共6页
以0.5份(每100质量份天然橡胶中添加的质量份)碳纳米管(CNTs)替换基础配方中不同份数(0,2,4,6,8)炭黑制备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研究了碳纳米管对天然橡胶复合材料静态力学性能和高频动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NTs替换炭黑份数的增加,... 以0.5份(每100质量份天然橡胶中添加的质量份)碳纳米管(CNTs)替换基础配方中不同份数(0,2,4,6,8)炭黑制备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研究了碳纳米管对天然橡胶复合材料静态力学性能和高频动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NTs替换炭黑份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降低,拉伸强度先升后降再升,断裂伸长率先降再增,100%定伸应力先增后降;用0.5份替换2份炭黑后的复合材料的综合静态力学性能最佳,此时拉伸强度和100%定伸应力均最大,分别比未用CNTs替换炭黑的复合材料提升13.52%和8.47%。随着CNTs替换炭黑份数的增加,复合材料动刚度均方根呈先减后增的趋势,替换2份炭黑后的复合材料动刚度均方根最小,比未用CNTs替换炭黑复合材料的动刚度均方根降低了12.94%,此时复合材料具有最好的高频动态性能,拉伸强度和定伸应力与高频动态性能正相关,断裂伸长率和硬度与高频动态性能的相关度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 高频动态性能 动刚度 静态力学性能
下载PDF
FDM 3D打印聚醚醚酮零件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2
作者 田爽 乌日开西·艾依提 阿依古丽·喀斯木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1,共6页
为研究3D打印各向异性对摩擦性能的影响,通过熔融沉积成型(FDM)制备了0°、45°、90°3种打印角度的聚醚醚酮(PEEK)试样,研究3种不同打印角度及载荷变化对PEEK试样摩擦学性能及磨损机制的影响。利用MFT-5000摩擦磨损试验机... 为研究3D打印各向异性对摩擦性能的影响,通过熔融沉积成型(FDM)制备了0°、45°、90°3种打印角度的聚醚醚酮(PEEK)试样,研究3种不同打印角度及载荷变化对PEEK试样摩擦学性能及磨损机制的影响。利用MFT-5000摩擦磨损试验机对PEEK材料进行室温水润滑下的往复滑动摩擦试验,用超景深显微镜观察磨损后表面形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载荷下3种打印角度试样的摩擦因数由大到小依次为0°试样、90°试样、45°试样,磨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90°试样、45°试样、0°试样;随着载荷的增大,3种不同打印角度试样的摩擦因数均呈现下降趋势,磨损率则呈现上升趋势;PEEK磨损机制是黏着磨损以及疲劳磨损引起的表层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打印角度 聚醚醚酮 摩擦磨损 复合材料
下载PDF
PET材料改性及加工应用
3
作者 瞿陈涛 廖秋慧 +2 位作者 唐宇泽 金圣哲 周易 《轻工机械》 CAS 2024年第1期80-84,共5页
为了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glycol terephthalate,PET)材料的性能,课题组采用熔融共混法向PET中添加接枝弹性体POE-g-GMA,通过考察测试了不同添加量的接枝弹性体对PET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接枝弹性... 为了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glycol terephthalate,PET)材料的性能,课题组采用熔融共混法向PET中添加接枝弹性体POE-g-GMA,通过考察测试了不同添加量的接枝弹性体对PET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接枝弹性体POE-g-GMA体积分数的增大使材料的冲击强度先增大后降低、拉伸性能略有下降。有限元分析验证了改性后PET材料的承压性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接枝弹性体 熔融共混法 改性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基于FDM的PEEK/CGF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优化
4
作者 李久振 战丽 +2 位作者 李莞 袁勇超 李云鹏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1,共7页
为提升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醚醚酮(PEEK/CGF)复合材料熔融沉积成型(FDM)制品的力学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 Design试验与Box-Behnken Design试验,研究了保温舱温度、常用打印路径(5种)、层厚、道间距等工艺参数对PEEK/CGF... 为提升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醚醚酮(PEEK/CGF)复合材料熔融沉积成型(FDM)制品的力学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 Design试验与Box-Behnken Design试验,研究了保温舱温度、常用打印路径(5种)、层厚、道间距等工艺参数对PEEK/CGF复合材料样件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寻求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各工艺参数对力学性能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打印路径>道间距>保温舱温度>层厚;各工艺参数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适当的工艺参数组合可以使力学性能得到大幅提升,其中相较于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受工艺参数间的相互作用更为明显;当保温舱温度为82℃、层厚为1.0 mm、打印路径为0°/0°/0°/0°、道间距为0.7 mm时,拉伸强度可得最大值为383.75 MPa,当保温舱温度为73℃、层厚为0.75 mm、打印路径为0°/0°/0°/0°、道间距为1.0 mm时,弯曲强度可得最大值510.1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玻璃纤维 聚醚醚酮 熔融沉积成型 增材制造 工艺优化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复合材料下改性纳米粒子团聚效应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5
作者 许桂承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24年第1期66-67,71,共3页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掺杂纳米粒子能有效改善其性能,但是纳米粒子由于其尺寸以及活跃的表面能容易在复合材料中形成团聚,从而使纳米尺度效应不能充分发挥。对SiO2、ZnO纳米粒子进行改性处理,并使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对其进行分子动力学...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掺杂纳米粒子能有效改善其性能,但是纳米粒子由于其尺寸以及活跃的表面能容易在复合材料中形成团聚,从而使纳米尺度效应不能充分发挥。对SiO2、ZnO纳米粒子进行改性处理,并使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对其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仿真实验,对复合材料下改性纳米粒子团聚效应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纳米粒子 团聚效应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感光干膜微结构模具制备关键技术
6
作者 刘旭玲 刘威 +3 位作者 左文思 叶国勇 金少搏 李松晶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4,共7页
基于负性感光干膜的微结构模具制备关键技术,针对压膜、紫外曝光和显影等主要工艺环节,给出光源光谱特性、紫外光源功率、曝光时间、显影时间、显影液浓度等关键试验参数的选择优化和试验现象原因分析,并对极限试验条件下干膜性状进行研... 基于负性感光干膜的微结构模具制备关键技术,针对压膜、紫外曝光和显影等主要工艺环节,给出光源光谱特性、紫外光源功率、曝光时间、显影时间、显影液浓度等关键试验参数的选择优化和试验现象原因分析,并对极限试验条件下干膜性状进行研究,为干膜存储、裁剪、晾放时间提供技术支持。利用该工艺制备的干膜微结构模具,可封装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微流控芯片。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光刻微流控模具制备方法相比,负性感光干膜的微流控模具制备方法具有省时、工艺简单、无需超洁室和价格昂贵的曝光设备等优点,且制备的干膜微流控模具表面平整度高、成功率高,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光干膜 微结构模具 光谱特性 压膜 曝光 显影
下载PDF
FDM成型工艺对PEEK/CGF复合材料翘曲变形的影响
7
作者 李久振 战丽 +2 位作者 李莞 李云鹏 袁勇超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69,共6页
为降低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样件的翘曲变形,优化增材制造基础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 Design试验与Box-Behnken Design试验,研究了打印过程中的热效应,即保温舱温度、层厚、成型平台温度、打印... 为降低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样件的翘曲变形,优化增材制造基础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 Design试验与Box-Behnken Design试验,研究了打印过程中的热效应,即保温舱温度、层厚、成型平台温度、打印速度等工艺参数对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样件翘曲变形的影响规律,得出如下结论:研究发现打印工艺对翘曲度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影响程度依次为B(层厚)>C(成型平台温度)>A(保温舱温度)。研究发现打印工艺参数之间是会对翘曲变形产生交互作用的,并且影响程度也较为显著(PB析因试验中大于t值),即B>C>A>AB>BC>D(打印速度)>BD。研究发现喷头温度440℃,成型平台温度100℃,保温舱温度90℃,层厚0.3 mm,道间距为0.5 mm,打印速度2 mm/s时,翘曲度可达到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聚醚醚酮 增材制造 工艺优化 翘曲变形
下载PDF
环形丁腈橡胶件静刚度的有限元模拟
8
作者 范宗瑞 张健 +2 位作者 霍肇波 姜雨霆 郝文龙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8,共6页
对矩形丁腈橡胶件进行静态拉伸试验,通过对试验得到的应力、应变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Mooney-Rivlin超弹性本构模型参数,利用此本构模型对环形丁腈橡胶件进行静压缩有限元模拟,进行了试验验证,并分析了环形丁腈橡胶件的壁厚、外径以及温... 对矩形丁腈橡胶件进行静态拉伸试验,通过对试验得到的应力、应变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Mooney-Rivlin超弹性本构模型参数,利用此本构模型对环形丁腈橡胶件进行静压缩有限元模拟,进行了试验验证,并分析了环形丁腈橡胶件的壁厚、外径以及温度对其静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得到矩形丁腈橡胶件静态拉伸大变形阶段的力-位移曲线与试验结果相吻合,相对误差小于5%,表明Mooney-Rivlin超弹性本构模型可准确描述丁腈橡胶的超弹性特性;环形丁腈橡胶件静刚度的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压缩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为13.1%,证明了该有限元方法的准确性;随着壁厚或外径的增加,环形丁腈橡胶件的静刚度减小;随着温度的升高,静刚度减小,但减小速率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丁腈橡胶件 Mooney-Rivlin超弹性本构模型 静刚度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基于热力耦合的航空玻璃双向拉伸
9
作者 赵文辉 白士欢 +2 位作者 高大勇 李晓巍 段振云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87-3194,共8页
为提高航空玻璃双向拉伸质量和拉伸成功率,满足军用战机要求,对航空玻璃双向拉伸进行研究。基于黏弹性材料的热力耦合理论,利用时温等效性方程,以Prony级数形式模拟有机玻璃的黏弹特性。建立双向拉伸有限元模型,对有机玻璃双向拉伸中的... 为提高航空玻璃双向拉伸质量和拉伸成功率,满足军用战机要求,对航空玻璃双向拉伸进行研究。基于黏弹性材料的热力耦合理论,利用时温等效性方程,以Prony级数形式模拟有机玻璃的黏弹特性。建立双向拉伸有限元模型,对有机玻璃双向拉伸中的加热、冷却过程进行温度场分析;将计算的温度场结果导入双向拉伸分析,根据仿真选取拉伸速度,得到9个夹具处的位移拉伸力曲线,并拟合出位移-拉伸力关系表达式;对拉伸后的有机玻璃进行冷却定型模拟,航空玻璃冷却产生的力达到拉伸力的约2倍,采用拉杆回缩的方式减小收缩力10000 N,防止玻璃破裂或设备损坏。研究结果表明,35 mm厚航空玻璃的双向拉伸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根据仿真结果优化拉伸工艺,提高了拉伸质量与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玻璃 黏弹性 双向拉伸 有限元仿真
下载PDF
粘接结构波动特性的矩阵表示法及参数影响
10
作者 马志娟 丁俊才 苏越骁 《轻工机械》 CAS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为丰富多层复合材料界面形态检测方式,笔者构建了一种声波传播界面矩阵模型。分别用空气和水模拟粘接结构的界面为脱粘和进水状态,导出了横波入射下的多层结构中的声反射和透射系数表达式;研究了超声波与不同形态界面的相互作用,分析了... 为丰富多层复合材料界面形态检测方式,笔者构建了一种声波传播界面矩阵模型。分别用空气和水模拟粘接结构的界面为脱粘和进水状态,导出了横波入射下的多层结构中的声反射和透射系数表达式;研究了超声波与不同形态界面的相互作用,分析了入射角度对声波传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横波入射角度介于30°~40°或30°~60°之间,分别采用横波的反射系数法或透射系数法可较容易区分出完好连接、脱粘以及进水界面;除了0°、临界角和90°外,采用纵波透射系数法也较容易鉴别界面形态;无论横波入射角度为多大,采用纵波反射系数法均不能很好地区分脱粘和进水界面。该方法为实验时采用超声波检测粘接结构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复合材料 粘接界面 矩阵表示法 脱粘界面 反射系数 透射系数 临界角
下载PDF
咪唑类离子液体改性填料在橡胶加工中的应用
11
作者 陈璐 丁阳 +1 位作者 张红梅 韩辉升 《石河子科技》 2024年第1期15-16,共2页
离子液体是一类液态的低温熔融盐,其具有零蒸汽压、溶解能力强、离子电导率高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被应用于生物、化工、材料等领域。咪唑类离子液体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类离子液体。填料在橡胶加工中应用普遍,但填料不易分散... 离子液体是一类液态的低温熔融盐,其具有零蒸汽压、溶解能力强、离子电导率高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被应用于生物、化工、材料等领域。咪唑类离子液体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类离子液体。填料在橡胶加工中应用普遍,但填料不易分散从而影响橡胶性能。阐述了使用咪唑类离子液体改性不同种类的填料应用于橡胶加工中,填料经过咪唑类离子液体改性后在橡胶中的分散性明显提高,并且橡胶的硫化速率、导电性、导热性、力学性能有明显提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填料改性 分散性 橡胶
下载PDF
PEEK/CGF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综合力学性能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严春晖 战丽 +2 位作者 任永新 刘晓军 邹东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69,共7页
为提升连续玻璃纤维(CGF)增强聚醚醚酮(PEEK)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样件综合力学性能,优化增材制造基础工艺参数,基于正交试验与单因素试验设计,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探究了喷头温度、平台温度、打印速度、层厚等工艺参数对综合样件力学性能的影... 为提升连续玻璃纤维(CGF)增强聚醚醚酮(PEEK)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样件综合力学性能,优化增材制造基础工艺参数,基于正交试验与单因素试验设计,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探究了喷头温度、平台温度、打印速度、层厚等工艺参数对综合样件力学性能的影响,获得PEEK/CGF增材制造成型工艺优化参数,进一步探究了重点工艺参数对PEEK/CGF样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层厚与喷头温度对样件的综合力学性能具有显著影响,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喷头温度440℃,平台温度160℃,打印速度2 mm/s,层厚0.35 mm。随喷头温度的增加,样件的综合力学性能先增大后减小,在440℃达到最大值;随层厚的减小,样件的力学性能逐渐增大,层厚为0.35 mm时样件的力学性能达到最大值。经试验验证,在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下样件综合力学性能达到最优,样件弯曲强度为351.59 MPa,层间剪切强度为34.96 MPa,拉伸强度为383.7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聚醚醚酮 增材制造 工艺优化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增材制造PEEK/CGF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严春晖 战丽 +2 位作者 任永新 刘晓军 邹东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57,共6页
针对连续玻璃纤维(CGF)增强聚醚醚酮(PEEK)复合材料丝材在增材制造中因快速冷却造成材料结晶不充分、力学性能较低、层间结合能力差等问题,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探究了热处理工艺参数对PEEK/CGF打印件力学性能的影... 针对连续玻璃纤维(CGF)增强聚醚醚酮(PEEK)复合材料丝材在增材制造中因快速冷却造成材料结晶不充分、力学性能较低、层间结合能力差等问题,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探究了热处理工艺参数对PEEK/CGF打印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适当的热处理工艺能够提高PEEK/CGF材料的结晶度,进而提升成型件的综合力学性能。当保温温度在180~200℃,保温时间在50~60 min时,PEEK/CGF打印样件的力学性能最优,热处理后样件的弯曲强度为269.1 MPa,层间剪切强度为26.11 MPa,拉伸强度为332.71 MPa,较热处理前分别提高94.48%,97.95%与1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聚醚醚酮 热处理 增材制造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DIC的交流电激励IPMC形变响应分析
14
作者 刘红光 唐晓雅 +2 位作者 田诗阳 洛松 熊克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9-113,200,201,共7页
对交流电(alternatingcurrent,简称AC)激励作用下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onicpolymermetal composites,简称IPMC)悬臂型驱动器微尺度横侧面上的变形特征进行实验分析研究。采用数字显微系统记录交流电激励作用下的IPMC悬臂结构微尺度... 对交流电(alternatingcurrent,简称AC)激励作用下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onicpolymermetal composites,简称IPMC)悬臂型驱动器微尺度横侧面上的变形特征进行实验分析研究。采用数字显微系统记录交流电激励作用下的IPMC悬臂结构微尺度横侧面弯曲形变过程,通过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简称DIC)方法分析IPMC的位移和应变响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IPMC的振荡中心会发生偏移振动,偏移振动的频率远低于激励频率,且随着激励频率的降低而降低;弯曲挠度的振动幅值随着激励电压的增大而线性增大,随着激励频率的增大呈指数衰减;纵向应变沿试样厚度方向线性分布,并随着激励电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激励频率的增大而降低,近似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 驱动器 交流电 形变响应 数字图像相关
下载PDF
3D打印用连续纤维复合丝材分束浸渍工艺
15
作者 邹东明 单忠德 +3 位作者 刘丰 邹爱玲 刘晓军 姜稀膑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61,共6页
作为复合材料中的增强相,连续纤维在复合材料成形件受载过程中承担主要载荷。研究表明,纤维含量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成形件的力学性能,然而高纤维含量复合材料在增材制造成形过程中由于树脂含量低、树脂浸渍效果差,容易出现表面质... 作为复合材料中的增强相,连续纤维在复合材料成形件受载过程中承担主要载荷。研究表明,纤维含量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成形件的力学性能,然而高纤维含量复合材料在增材制造成形过程中由于树脂含量低、树脂浸渍效果差,容易出现表面质量差、层间结合能力弱等现象,严重影响成形件的成形质量与力学性能。为提高树脂浸渍程度,对比了不同纤维含量与打印温度下的尼龙(PA)12树脂/连续芳纶纤维(CAF)复合丝材及成形件的拉伸强度,针对高纤维含量CAF增强PA12复合丝材的制备提出了一种分束浸渍的工艺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树脂浸渍不充分限制了高纤维含量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对于纤维含量为57.60%的CAF增强PA12复合丝材,采用分束浸渍工艺制备的PA12/CAF复合丝材,最高拉伸强度可达1337.58 MPa,对比未采用分束浸渍工艺制备的复丝提升21%,树脂浸渍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纤维含量 力学性能 3D打印 浸渍工艺
下载PDF
激光直写法制备超疏水PDMS表面
16
作者 王宁 马盼 +2 位作者 王旭 刘浩东 赵万芹 《轻工机械》 CAS 2023年第3期72-77,共6页
为探究激光直写制备超疏水PDMS表面的方法,课题组通过激光点阵列直写制备了具有不同粘附力的超疏水表面。使用飞秒激光点阵列扫描在PDMS表面制备微纳结构,通过改变激光功率和扫描点间距实现了不同疏水性和粘附力的超疏水表面。通过对界... 为探究激光直写制备超疏水PDMS表面的方法,课题组通过激光点阵列直写制备了具有不同粘附力的超疏水表面。使用飞秒激光点阵列扫描在PDMS表面制备微纳结构,通过改变激光功率和扫描点间距实现了不同疏水性和粘附力的超疏水表面。通过对界面润湿状态的分析,研究了表面结构疏水性和粘附性转变的原因。结果表明:使用飞秒激光直写点阵列结构在PDMS上制备超疏水表面是一种有效且可调粘附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激光加工 微纳结构 聚二甲基硅氧烷
下载PDF
高速齿轮喷油润滑流场及冷却性能研究
17
作者 于涛 黄宏游 +1 位作者 沈文浩 桂林 《自动化应用》 2023年第6期39-41,44,共4页
为探究齿轮传动过程中喷油润滑冷却特性以及确定最佳喷油位置,本文以一对外啮合直齿轮为研究对象,根据齿轮传动功率损失,建立了齿轮喷油润滑流场和温度场耦合计算模型,采用流热耦合数值计算方法以及动网格技术对齿轮喷油润滑工况进行了... 为探究齿轮传动过程中喷油润滑冷却特性以及确定最佳喷油位置,本文以一对外啮合直齿轮为研究对象,根据齿轮传动功率损失,建立了齿轮喷油润滑流场和温度场耦合计算模型,采用流热耦合数值计算方法以及动网格技术对齿轮喷油润滑工况进行了瞬态仿真分析,得到了各喷油位置下润滑液分布情况以及齿轮本体温度分布情况,从而确定最佳喷油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流热耦合计算 喷油润滑 冷却性能
下载PDF
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翻边结构层间强度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正杰 陈尧渠 邱启艳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23年第6期68-71,共4页
在航空航天产品复合材料轻量化的发展进程中,进一步在翻边结构中使用复合材料对减重及提高性能的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L型翻边在实际受载情况下R角处发生分层缺陷的实际问题,提出在翻边结构连接处加装金属垫片的设计思路,经有限元... 在航空航天产品复合材料轻量化的发展进程中,进一步在翻边结构中使用复合材料对减重及提高性能的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L型翻边在实际受载情况下R角处发生分层缺陷的实际问题,提出在翻边结构连接处加装金属垫片的设计思路,经有限元仿真论证了加装金属垫片降低R角处层间应力水平的可行性。通过综合开展283℃工况下设计载荷、限制载荷、极限载荷及破坏强度试验,进一步发现金属垫片及翻边的配合间隙对受载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施加螺栓预紧力使其小于或等于0.1 mm。最终结果表明:优化配合间隙情况下,通过加装金属垫片的设计方法能够有效减小R角处的层间应力水平并避免分层缺陷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复合材料 翻边结构 层间应力 金属垫片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塑料分选技术预处理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家帅 薛莲莲 +4 位作者 王凯 刘俊成 吴翰 李华清 尹凤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1-356,共6页
为进行不同塑料种类的识别,采集了尼龙(PA)、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4类塑料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并针对光谱数据采集时存在的噪声、基线和光程问题,基于3点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S-G)、一阶导数(FD)、二阶导数(SD)、... 为进行不同塑料种类的识别,采集了尼龙(PA)、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4类塑料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并针对光谱数据采集时存在的噪声、基线和光程问题,基于3点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S-G)、一阶导数(FD)、二阶导数(SD)、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多元散射校正(MSC)进行了预处理组合优化研究,以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进行特征波长提取,并运用支持向量机算法(SVM)建立模型。结果显示:所有预处理方法中,预处理组合S-G+FD+SNV获得的结果最优,S-G+FD+SNV+SVM模型的平均准确率高达96.67%,其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平均准确率均为100%。上述预处理组合优化方法可为4类常见塑料的鉴别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分选 近红外光谱(NIR) 预处理 组合 预测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