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6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比对方式下的洲际标准时间复现性能分析
1
作者 许龙霞 刘娅 +2 位作者 陈瑞琼 赵志雄 孟令达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7,共8页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研制的标准时间复现系统具备支持洲际用户对标准时间频率信号的需求。本文以位于欧洲白俄罗斯明斯克的复现终端为分析对象,分析了共视、全视不同比对方式对复现时频信号性能的影响。对于洲际范围的时间复现,复现...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研制的标准时间复现系统具备支持洲际用户对标准时间频率信号的需求。本文以位于欧洲白俄罗斯明斯克的复现终端为分析对象,分析了共视、全视不同比对方式对复现时频信号性能的影响。对于洲际范围的时间复现,复现终端与参考端共同可视卫星数变少。单一卫星导航系统可利用的共视卫星数明显减少,GPS/BDS共视可明显增加可视卫星数量,提高共视时间比对精度,全视比对对两地共同可视卫星数没有要求。分析结果表明,单GPS全视比对就可以达到优于GPS/BDS的共视比对复现效果。受BDS卫星星间偏差的影响,基于单BDS全视比对的复现效果比GPS稍差,GPS/BDS全视比对效果略有改善。复现终端运行在GPS/BDS共视比对融合GPS全视比对模式复现的时频信号的性能最优,可以满足洲际范围内5 ns的时间同步要求,为后续洲际大尺度范围的标准时间复现终端的运行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视时间比对 全视时间比对 标准时间复现 GPS BDS
原文传递
长期稳定度2.6×10 ^(-16) 的工程化高可靠铷原子喷泉钟
2
作者 陈伟亮 刘昆 +2 位作者 郑发松 戴少阳 房芳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6,共8页
随着喷泉钟运行可靠性的提升和激光技术的日趋成熟,喷泉钟不仅可以作为基准钟驾驭原子时标,提升原子时标的长期稳定度和准确度指标,还可以紧驾驭氢钟作为复合守时钟使用。铷原子的基态超精细能级跃迁作为次级秒定义,具有碰撞截面小,冷... 随着喷泉钟运行可靠性的提升和激光技术的日趋成熟,喷泉钟不仅可以作为基准钟驾驭原子时标,提升原子时标的长期稳定度和准确度指标,还可以紧驾驭氢钟作为复合守时钟使用。铷原子的基态超精细能级跃迁作为次级秒定义,具有碰撞截面小,冷却激光运行可靠性高的优势,更加适合工程化。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的工程化铷原子喷泉钟采用双金属微波真空一体腔提升系统温度适应性,采用小型化光学系统和笼式结构探测光系统提升了运行可靠性,实现了铷喷泉钟长期准连续运行,年运行率达到97.5%。通过1年的比对测试,铷喷泉钟与NIM5铯喷泉钟频率比对的长期稳定度优于3.7×10^(-16),单台喷泉钟的长期频率稳定度优于2.6×1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泉钟 长期稳定度 准连续运行
原文传递
基于图像视觉检测技术的激光标线仪校准装置研究
3
作者 李青 刘红光 +1 位作者 李凌梅 李元耀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24年第4期99-104,共6页
针对传统激光标线仪靶标测量方法难度大、人工读数困难且效率低的问题,基于图像视觉检测技术,设计了激光标线仪校准装置硬件系统及软件算法。通过数据采集单元、靶标系统单元和多功能升降工作台单元搭建出系统硬件装置。采用图像预处理... 针对传统激光标线仪靶标测量方法难度大、人工读数困难且效率低的问题,基于图像视觉检测技术,设计了激光标线仪校准装置硬件系统及软件算法。通过数据采集单元、靶标系统单元和多功能升降工作台单元搭建出系统硬件装置。采用图像预处理方法将原始图像激光线与背景分割,提取出基准中心原点并进行系统标定,利用骨架提取算法拟合出激光测量线,计算出计量特性的偏移量,并根据算法设计出交互软件,自动测量和保存数据。最终通过所研制的校准装置和传统校准方法,校准同一激光标线仪进行比对实验,实验结果|E_(n)|≤1,结果判定为满意,验证了校准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检测 图像处理 激光标线仪 校准装置
原文传递
硫系薄膜材料相变温度光功率测量法研究
4
作者 吴国栋 金森林 +3 位作者 付俊杰 李硕 任玲玲 贺建芸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0,共8页
相变温度是衡量相变薄膜材料性能的关键参数,对相变存储器的数据保持力、热稳定性和功耗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相变温度的准确测量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外测量薄膜材料相变温度的主要方法有变温X射线衍射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前者测量精度有... 相变温度是衡量相变薄膜材料性能的关键参数,对相变存储器的数据保持力、热稳定性和功耗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相变温度的准确测量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外测量薄膜材料相变温度的主要方法有变温X射线衍射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前者测量精度有限,后者是破坏性测量。本文根据薄膜材料相变前后光学性质会发生较大改变的特性,首先设计了薄膜材料相变温度测量仪的硬件部分,主要包含高温加热炉、样品台、光路模块等;其次探究了高温加热炉腔的温场均匀性及温度模块的控制能力,结果表明均符合实验要求;最后,利用此装置测量了典型硫系材料GeTe和Ge_(2)Sb_(2)Te_(5)薄膜的相变温度,10次测量平均值分别为212.7℃和145.4℃,标准偏差分别为1.70和2.32,测量结果稳定性良好,达到实验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存储器 相变温度 高温加热炉 光功率 光功率测量法
下载PDF
基于二维混合式位置编码的高精度测角
5
作者 赵会宁 闻杰 夏豪杰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5-642,共8页
针对具有精密旋转轴系类的高端制造装备或精密测量仪器,其旋转角度采用传统圆光栅难以消除偏心误差对测量角度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混合式位置编码的旋转角度高精度测量方法。该测角系统由一个二维混合式位置编码盘、两个CCD... 针对具有精密旋转轴系类的高端制造装备或精密测量仪器,其旋转角度采用传统圆光栅难以消除偏心误差对测量角度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混合式位置编码的旋转角度高精度测量方法。该测角系统由一个二维混合式位置编码盘、两个CCD相机和远心镜头组成,二维混合式位置编码盘被固定在精密旋转轴系上以获得其旋转角度。然后,建立了测角模型并从数学上证明了测角精度与安装偏心无关。利用多齿分度台对已提出测角系统精度进行检测,测量角度误差在±1″。最后,利用已提出测量方法对直驱转台的角度定位精度进行测量,角度定位误差在±5″内。与传统圆光栅测角相比,该方法不需要考虑安装偏心误差对测角精度的影响,具有稳定性好、使用简单等特点,可用于角度定位误差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混合式位置编码 偏心误差 旋转角度 多齿分度台
下载PDF
基于改进支持向量机的砂带磨损程度识别
6
作者 陈斯睿 孙兴伟 +2 位作者 杨赫然 董祉序 刘寅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8,共9页
为了准确判断砂带在磨削螺杆转子时的磨损程度,根据砂带磨损过程中表面图像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的变化规律,对砂带磨损程度进行识别。对磨削加工后砂带表面图像的纹理特征和颜色特征进行提取,根据不同磨削时间段螺杆转子表面粗糙度划分... 为了准确判断砂带在磨削螺杆转子时的磨损程度,根据砂带磨损过程中表面图像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的变化规律,对砂带磨损程度进行识别。对磨削加工后砂带表面图像的纹理特征和颜色特征进行提取,根据不同磨削时间段螺杆转子表面粗糙度划分砂带磨损程度。支持向量机的分类性能受到自身核函数与惩罚函数的影响较大,因此提出利用天鹰优化算法对支持向量机的核参数与惩罚参数进行优化,建立AO-SVM砂带图像识别磨损程度模型。利用自主研发的螺杆转子专用砂带磨削装置完成实验。磨削参数设置如下:砂带线速度为10 m/s,工件轴向进给速度为50 mm/min,张紧轮的气缸压力为0.35 MPa,主动轮的气缸压力为0.5 MPa,磨削时间为25 min。AO-SVM对砂带磨损程度模型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2.5%,比随机森林算法(RFC)和XGboost分类算法分别高出5.0%和3.6%,且收敛速度更快。AO-SVM模型可以通过砂带表面图像的颜色特征变化和纹理特征变化对砂带磨损程度进行识别,可以有效避免砂带磨损过度损伤工件,为砂带磨削螺杆转子时判断砂带的磨损程度和换带时间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带磨损 图像识别 天鹰算法 参数优化 特征提取
原文传递
基于IQPSO-EKF的多传感器融合姿态测量方法研究
7
作者 胡启国 王磊 +1 位作者 马鉴望 任渝荣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3-363,共11页
为解决自动化竖井掘进设备的定位调姿精度对竖井、孔桩挖掘效率与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量子粒子群(IQPSO)-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的姿态测量算法,以提高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测量精度。首先,对MEMS传感器数据进行了预处理(除... 为解决自动化竖井掘进设备的定位调姿精度对竖井、孔桩挖掘效率与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量子粒子群(IQPSO)-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的姿态测量算法,以提高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测量精度。首先,对MEMS传感器数据进行了预处理(除噪、滤波、校准等);然后,参考现有飞行器的坐标系,建立了姿态解算模型,通过姿态角数学模型及运动学分析,构建了EFK状态方程,针对EKF方法参数估计不准确的问题,以分段混沌映射优化初始种群,引入平均位置最优值来避免陷入局部最优的IQPSO-EFK算法,优化EKF的系统、测量噪声的协方差参数;最后,对改进算法和三组姿态误差估计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比三种典型目标函数,IQPSO-EFK相较于普通粒子群算法(QPSO-EFK)具有更强的寻优能力与收敛精度;对比三组旋转速度姿态测量误差,基于IQPSO-EKF算法的姿态测量方法在测量误差时比真实测量误差减少了约86.3%,比扩展卡尔曼滤波减少了约68.7%,比普通粒子群算法减少了约28.2%,证明该算法有效地提高了MEMS传感器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井掘进 角度测量仪器 姿态测量 微机电系统传感器 多传感器融合 改进量子粒子群-扩展卡尔曼滤波
下载PDF
透明容器液面机器视觉检测方法
8
作者 孙晓辉 朱洪雷 蔡永洪 《机电工程技术》 2024年第2期44-46,共3页
机器视觉检测容器内液体体积的关键在于液面图像识别。根据目标成像特征,研究了基于液面特征和基于参考特征的透明容器液面机器视觉检测方法。通过图像实例与成像机理分析发现,利用液面灰度特征和边缘特征的液面检测方法受液面形态和成... 机器视觉检测容器内液体体积的关键在于液面图像识别。根据目标成像特征,研究了基于液面特征和基于参考特征的透明容器液面机器视觉检测方法。通过图像实例与成像机理分析发现,利用液面灰度特征和边缘特征的液面检测方法受液面形态和成像质量的影响较大,而利用外部参照物折射成像出现分离带的液面检测方法在工业相机平视液面时亦容易导致检测失败,且自上而下的搜索方式存在检测误差大的问题。为了提高检测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外部参考成像特征的液面检测新方法。该方法基于透明容器影响参照物成像的规律作为检测原理,通过检测参照物的行间梯度,利用液面处梯度最大的特征,自下而上搜索和识别液面。新检测方法不仅增强了液面识别的鲁棒性,还提高了液面检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液面检测 图像识别 灰度 梯度
下载PDF
基于MRG/CNT复合材料的磁电阻效应研究
9
作者 居本祥 周光银 杨波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4,51,共6页
通过在磁流变胶泥(MRG)中加入碳纳米管(CNT)组成复合材料,结合MRG的优良磁响应特性与CNT的电导特性,以复合材料作为填充材料设计实验敏感元件,建立实验表征系统对复合材料磁电阻效应的静态与动态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并从微观层面分析了... 通过在磁流变胶泥(MRG)中加入碳纳米管(CNT)组成复合材料,结合MRG的优良磁响应特性与CNT的电导特性,以复合材料作为填充材料设计实验敏感元件,建立实验表征系统对复合材料磁电阻效应的静态与动态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并从微观层面分析了磁电阻效应机理,揭示了激励磁场影响复合材料电阻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处在磁工作区范围内,敏感元件的电阻值随磁场的增强而衰减,相对变化量达到了62.2%,同时表现出良好的时间稳定性;实验的动态响应输出与激励磁场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证明了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动态磁电阻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胶泥 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敏感元件 磁电阻效应
下载PDF
冷原子光栅磁光阱的研制及CPT信号的探询
10
作者 朱雨濛 于治龙 +2 位作者 姚明昊 詹志明 刘小赤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8,共9页
相干布居囚禁原子钟在小型化方面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由于热原子气室内部高压缓冲气体的限制,导致其频率稳定度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利用激光冷却原子技术作为替代,可以有效提升其中长期性能。然而,目前的冷原子物理系统仍然相对复杂... 相干布居囚禁原子钟在小型化方面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由于热原子气室内部高压缓冲气体的限制,导致其频率稳定度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利用激光冷却原子技术作为替代,可以有效提升其中长期性能。然而,目前的冷原子物理系统仍然相对复杂,不利于原子钟整体系统的集成化和小型化。我们研制了高衍射效率光栅芯片、平面磁阱芯片以及微小型真空腔室,共同构建基于平面核心器件的磁光阱,利用单光束捕获冷原子2×106个。此外,为了简化CPT冷原子钟的激光系统,通过单激光结合时分复用系统的方式,仅用单一Rb D2线激光实现了原子冷却与CPT探询。以上的工作为将来实现微小型化高性能冷原子CPT钟的最终锁定和性能评估奠定了重要理论和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原子钟 相干布居囚禁 激光冷却 光栅芯片
原文传递
维勃稠度仪计量检定方法探讨及检定装置设计
11
作者 高辉 王晨 《自动化与仪表》 2024年第3期75-78,83,共5页
为保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质量,加强交通运输行业计量器具的管理,填补维勃稠度仪量值溯源技术的空白,该文明确了维勃稠度仪的关键技术参数,提出了性能指标要求及维勃稠度仪检定方法,并研究搭建了维勃稠度仪计量检定装置。最终通过... 为保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质量,加强交通运输行业计量器具的管理,填补维勃稠度仪量值溯源技术的空白,该文明确了维勃稠度仪的关键技术参数,提出了性能指标要求及维勃稠度仪检定方法,并研究搭建了维勃稠度仪计量检定装置。最终通过实验验证了检定方法的可行性与技术参数的合理性,为交通部门计量检定规程的制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勃稠度仪 计量 检定 校准
下载PDF
铷钟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12
作者 任喜 《仪表技术》 2024年第1期61-63,共3页
铷钟是计量测试中经常被用到的仪器设备。针对铷钟计量项目多、参数种类不尽相同、测量难度较大等问题,以铯原子频率标准装置测量TR2001铷钟为例,运用直接测量的方法,分析了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并给出了不确定度的评定结果,以期对... 铷钟是计量测试中经常被用到的仪器设备。针对铷钟计量项目多、参数种类不尽相同、测量难度较大等问题,以铯原子频率标准装置测量TR2001铷钟为例,运用直接测量的方法,分析了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并给出了不确定度的评定结果,以期对解决铷钟计量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铷钟 频率稳定度 相对频率偏差 不确定度评定
原文传递
LCD面板C/FOG工艺制造虚拟计量方法研究
13
作者 刘暾东 黄智斌 +2 位作者 高凤强 郑鹏 谢玉练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5,共10页
针对液晶显示器(LCD)面板的“Chip/FPC on Glass”(C/FOG)工艺生产制造过程中存在的计量延迟大、生产异常无法提前预测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C/FOG工艺生产制造虚拟计量方法。该方法利用生产机台上的传感器采集生产过程中... 针对液晶显示器(LCD)面板的“Chip/FPC on Glass”(C/FOG)工艺生产制造过程中存在的计量延迟大、生产异常无法提前预测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C/FOG工艺生产制造虚拟计量方法。该方法利用生产机台上的传感器采集生产过程中的过程状态数据,构建基于多尺度一维卷积及通道注意力模型(MS1DC-CA)的虚拟计量模型。通过多个尺度的卷积核提取不同尺度范围内的状态数据特征。在对含有缺失值的原始数据预处理中,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改进的K近邻填补方法(PSO-KNN Imputation)进行缺失值填充,保留特征的同时,减少因填充值引入的干扰。最后在实际生产采集的数据上进行实验对比分析,实际不良率主要集中在0.1%~0.5%,该虚拟计量模型的拟合均方误差为0.397 7‱,低于其他现有拟合模型,在平均绝对误差、对称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和拟合优度3种评价指标下也均优于其他现有的拟合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OG工艺 虚拟计量 缺失值填充 多尺度一维卷积 通道注意力
原文传递
电能计量装置异常状态监测方法研究
14
作者 刘卫新 胡春华 《自动化仪表》 CAS 2024年第3期64-69,共6页
电能计量装置计量过程中,受功率谱谐波震颤强度影响,其状态指标数据呈现高度混沌状态,导致监测性能较差。为此,提出基于改进聚类分析的电能计量装置异常状态监测方法。通过构建电能计量装置状态评估体系,选取具有评估价值的技术指标及... 电能计量装置计量过程中,受功率谱谐波震颤强度影响,其状态指标数据呈现高度混沌状态,导致监测性能较差。为此,提出基于改进聚类分析的电能计量装置异常状态监测方法。通过构建电能计量装置状态评估体系,选取具有评估价值的技术指标及其对应的参数指标,并将相关指标参数视为待分类对象,以获取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状态的混沌样本数据。利用蚁群算法优化K-Means聚类方法的聚类指标数据,实现电能计量装置状态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应用后的电能计量装置异常状态检出率较高,并且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拟合率、准确率均较高。该方法监测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计量装置 谐波震颤强度 互感器 功率谱 状态监测 多变量相空间重构 特征向量 K-MEANS聚类
下载PDF
自动定量包装秤系统优化设计研究
15
作者 卫香艳 张敬源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4年第7期81-83,共3页
传统定量包装秤的机械部件存在气缸选型/安装结构不合理、对物料适应性差、套袋速度慢以及脱袋等问题,影响生产效率和可靠性。通过机构分析和力学计算,对原有给料器、夹袋器2个重要部件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实际需要。经... 传统定量包装秤的机械部件存在气缸选型/安装结构不合理、对物料适应性差、套袋速度慢以及脱袋等问题,影响生产效率和可靠性。通过机构分析和力学计算,对原有给料器、夹袋器2个重要部件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实际需要。经优化设计的包装秤具有高效率、低噪声、全封闭以及运行可靠的优点,可提供更友善的工作环境,实现传统手动定量包装秤的迭代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称 给料器 夹袋器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动态补偿下洁净室空气温湿度计测量误差自动控制
16
作者 马宏俊 《自动化与仪表》 2024年第2期21-24,29,共5页
温湿度计受使用环境差异、设备老化损坏和人为操作失误等影响,测量误差较大,为此,提出动态补偿下的洁净室空气温湿度计测量误差自动控制方法。基于传播系数整合精密露点仪差异、温湿度箱湿度变化、重复测量温湿度计、温湿度计分辨力导... 温湿度计受使用环境差异、设备老化损坏和人为操作失误等影响,测量误差较大,为此,提出动态补偿下的洁净室空气温湿度计测量误差自动控制方法。基于传播系数整合精密露点仪差异、温湿度箱湿度变化、重复测量温湿度计、温湿度计分辨力导致的温度、湿度测量误差数据,引入稳定性函数来描述最大允许温湿度误差的稳定特性,并将该函数作为控制装置的参考。建立温湿度传感器和控制装置之间的数学关系,基于数学关系设计一种适用于此问题的反滤波补偿器,采用递推方式进行周期性的测量误差参数校准与补偿过程,实现动态补偿控制。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经由所提方法控制后,可取得与实际结果非常接近的测量结果,将测量误差控制在非常小的范围内,确保温湿度计测量结果具有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补偿函数 温湿度计测量误差 反滤波补偿器 传播系数
下载PDF
浅谈如何提高计量检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7
作者 李妙 李月樵 +1 位作者 邹正悦 施笑琴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4年第1期136-138,共3页
计量检定在计量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统一量值、确保计量器具准确一致的重要措施。结合实际计量工作的归纳总结,针对提高计量检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出建议,希望为领域内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 计量检定 质量 效率
下载PDF
单相激励电容式时栅角位移传感器研究
18
作者 高忠华 胡帅 +2 位作者 汪强 付敏 冯济琴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7,共8页
针对现有多相激励时栅角位移传感器在小体积时无法设置更多极对数进一步提升稳定性,导致精度和动态性能指标无法得到提升等问题,提出一种单相激励电容式时栅角位移测量方法。该方法采用单相激励耦合成四路空间正交的驻波信号,通过电路... 针对现有多相激励时栅角位移传感器在小体积时无法设置更多极对数进一步提升稳定性,导致精度和动态性能指标无法得到提升等问题,提出一种单相激励电容式时栅角位移测量方法。该方法采用单相激励耦合成四路空间正交的驻波信号,通过电路实现行波构造,从而实现角位移测量。文中介绍了多相激励时栅传感器存在的问题、单相激励时栅的测量原理,完成了传感器样机的研制,并通过实验验证该原理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相同尺寸和相同电极数量情况下,单相激励传感器的精度和动态性能指标优于多相激励传感器,单相激励传感器精度为±20″,稳定性为10″,400 rpm转速下速度波动为±1.25%,跟随误差为±2.5″,满足直驱电机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式时栅 单相激励 多相激励 角位移传感器 行波构造
原文传递
时间戳服务到UTC(NIM)的溯源方法研究
19
作者 张宇 贾正森 +1 位作者 龙波 王玉琢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6-183,共8页
原子时标国家计量基准UTC(NIM)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维护和保持,溯源至协调世界时(UTC),是统一全国时间频率量值的最高依据。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时间戳服务被广泛应用于司法、医疗、金融、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等领域。根据我国在贸... 原子时标国家计量基准UTC(NIM)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维护和保持,溯源至协调世界时(UTC),是统一全国时间频率量值的最高依据。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时间戳服务被广泛应用于司法、医疗、金融、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等领域。根据我国在贸易结算、医疗等领域对法制计量的需求,时间戳机构(TSA)提供的时间应溯源至UTC(NIM)以实现国内统一和国际互认。本文提出使用一种校准器对TSA提供的时间进行远程和本地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在局域网进行本地校准时,TSA与UTC(NIM)时间偏差的不确定度(k=2)小于2 ms;在广域网环境下,即使校准器与TSA之间相距超过1000 km,TSA与UTC(NIM)时间偏差的不确定度(k=2)小于713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戳 校准 溯源性
原文传递
数字式气压计检定箱技术性能测试方法研究
20
作者 郑树芳 刘海珍 +2 位作者 米凯民 杨明华 常洁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24年第1期61-65,103,共6页
针对目前尚无人对数字式气压计检定箱技术性能的测试方法进行过研究,研究制定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数字式气压计检定箱技术性能测试方案,包括对测试所选用测量设备技术指标的要求、测试所需环境条件及传压介质的要求、测试气路连接方式的... 针对目前尚无人对数字式气压计检定箱技术性能的测试方法进行过研究,研究制定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数字式气压计检定箱技术性能测试方案,包括对测试所选用测量设备技术指标的要求、测试所需环境条件及传压介质的要求、测试气路连接方式的要求、各项技术性能测试方法的设计及测试结果的验证,并以控制范围为(440~1100)hPa的QYJD-10型气压检定箱作为测试对象,以测量范围为(500~1100)hPa的0.01级数字式气压计作为气压标准器、以测量范围为(-60~81)℃和最大允许误差为±0.05℃的数字温度计作为温度标准器,对该测试方案进行了测试验证,综合评价了气压检定箱的各项技术性能均符合被检定或校准仪器相应规程规范的要求,从而证明了该测试方案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为数字式气压计检定箱技术性能的测试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式气压计检定箱 传压介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