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7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最大摄氧量测量设备研究现状与展望
1
作者 饶志坚 尚文元 +1 位作者 李祥臣 赵杰修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5,共9页
最大摄氧量概念提出以来,从最大摄氧量设备气体收集技术来看,最大摄氧量设备的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气袋收集技术阶段、混合室技术阶段和实时连续/每口呼吸技术阶段。本文基于国内外文献,从最大摄氧量测量设备所采用的气体收集技术的... 最大摄氧量概念提出以来,从最大摄氧量设备气体收集技术来看,最大摄氧量设备的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气袋收集技术阶段、混合室技术阶段和实时连续/每口呼吸技术阶段。本文基于国内外文献,从最大摄氧量测量设备所采用的气体收集技术的演变过程来梳理最大摄氧量测量设备的发展脉络,并分析气袋收集、混合室和每口呼吸技术的优缺点及设备的发展特点,同时对我国最大摄氧量设备的发展提出建议,为国内最大摄氧量测试技术运用及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摄氧量 道格拉斯袋 混合室技术 每口呼吸技术
原文传递
婴儿辐射保暖台计量溯源方法研究
2
作者 王振国 杨佳 江宁川 《科技与创新》 2024年第8期63-65,共3页
婴儿辐射保暖台通过输出电磁光谱红外范围的直接辐射热量,保持婴儿患者的热平衡,临床主要用其对新生儿进行敞开式的护理、抢救和体温调节,应用极为广泛,但目前尚没有发布国家级别的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等计量技术性文件用于开展计量工作... 婴儿辐射保暖台通过输出电磁光谱红外范围的直接辐射热量,保持婴儿患者的热平衡,临床主要用其对新生儿进行敞开式的护理、抢救和体温调节,应用极为广泛,但目前尚没有发布国家级别的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等计量技术性文件用于开展计量工作。根据辐射台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研究了可靠且易操作的计量溯源方法,分别对辐射台肤温示值误差、氧分析器示值误差、报警噪声等性能指标进行计量校准,校准结果具有较好的溯源性和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辐射保暖台 计量校准 皮肤温度传感器 溯源方法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多进制相移键控信号调制识别研究
3
作者 孙会楠 《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4-64,共11页
国内外众多的学者针对信号的调制识别做了许多深入的研究,并不断地研究出各种调制识别方法。针对多进制相移键控信号(multiple phase shift keying, MPSK)的识别效果不理想,给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识别模型,利用信号的时频图和星座图相关... 国内外众多的学者针对信号的调制识别做了许多深入的研究,并不断地研究出各种调制识别方法。针对多进制相移键控信号(multiple phase shift keying, MPSK)的识别效果不理想,给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识别模型,利用信号的时频图和星座图相关特征进行MPSK调制信号类型的识别,并基于时频图和星座图的识别结果进行决策融合,对比3种方法的识别效果,实现对MPSK信号识别效果的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调制识别 多进制相移键控 决策融合
下载PDF
机械通气人机不同步自动检测算法综述
4
作者 张华青 王丽竹 +2 位作者 徐剑锋 向艳 张召才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4年第1期44-50,共7页
该研究总结了患者与呼吸机非同步性(patient-ventilator asynchrony,PVA)自动识别技术在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应用。在早期阶段,规则及阈值的设定方法依赖于呼吸机参数及波形的人为解析,虽然这类方法直观并易于操作,但在阈值设定和规则选择... 该研究总结了患者与呼吸机非同步性(patient-ventilator asynchrony,PVA)自动识别技术在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应用。在早期阶段,规则及阈值的设定方法依赖于呼吸机参数及波形的人为解析,虽然这类方法直观并易于操作,但在阈值设定和规则选择上相对敏感,不能很好地适应患者状态的微小变动。随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技术开始出现并发展。这些技术通过算法自动提炼和学习数据特性,使PVA的检测更具鲁棒性和通用性。其中,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隐马尔可夫模型、卷积自编码器、长短期记忆网络、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等方法都被成功地用于PVA的识别。尽管深度学习方法在特性提取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它们对标签数据的需求较大,可能会消耗大量医疗资源。因此,强化学习与自监督学习的结合可能是一个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此外,算法的验证大多基于单一的数据集,未来对于跨数据集验证的需求将是一个重要且充满挑战性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患者-呼吸机不同步 自动检测 算法
下载PDF
基于动态湿度传感的穿戴式呼吸功能检测系统:肺功能测量原理与实验对照
5
作者 卢昌盛 蒋泽荣 +7 位作者 王晓 李轲轶 林桂阳 杨瑛琦 林益华 郑冠英 谢宝松 刘向阳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8-333,共16页
传统的肺功能检测仪是基于测量呼气和吸气期间的气流和压力变化来评估受测者的呼吸功能.这些技术主要基于机械式压差传感器或涡轮传感器,通过测量受测者口腔吹气和吸气的能力来评估其肺功能.其所测得的肺功能参数包括峰值呼气流量(peak ... 传统的肺功能检测仪是基于测量呼气和吸气期间的气流和压力变化来评估受测者的呼吸功能.这些技术主要基于机械式压差传感器或涡轮传感器,通过测量受测者口腔吹气和吸气的能力来评估其肺功能.其所测得的肺功能参数包括峰值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和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等.本文报道了基于动态湿度传感技术发展而来的穿戴式呼吸功能检测系统(穿戴式呼吸波谱仪).基于湿度传感器的特点,对呼吸检测原理与设备的定量设计与模拟潮气实验进行了全面的探索.根据达西定律,通过穿戴式呼吸波谱仪的气体流量与其内外压差成正比关系,该系统符合压差式传感原理.以此为基础,根据其结构特点,建立PEF和FVC与传感器电信号变化的定量关系.实验结果验证了波谱仪内相对湿度的最大变化率与PEF呈线性正相关的关系.波谱仪的模拟潮气实验结果表明,测试范围为180—840 L/min条件下,PEF的示值误差小于10%,相邻测试误差小于5%,频率响应测试误差小于12%,符合呼气峰值流量计行业标准的要求.此外,将传统便携式肺功能检测仪作为对照,进行不同PEF(300—720 L/min)和FVC(3—6 L)条件下的模拟潮气实验.结果表明,波谱仪所测PEF和FVC的平均示值误差分别约为0.35%和0.23%,均远远小于便携式肺功能检测仪,充分验证了该系统对肺功能实时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更重要的是,在模拟自由呼吸条件(PEF为12—24 L/min,FVC为0.5—0.7 L)下,波谱仪的电信号变化与自由呼吸体积仍呈线性关系.因此,穿戴式呼吸波谱仪可对人体自然、微弱的鼻呼吸,进行自由、动态、定量的长期监测.所测量人们的自由呼吸波谱在人体肺功能实时监测以及呼吸系统疾病远程监测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传感 呼吸功能检测 呼吸波谱
下载PDF
数据驱动儿童专科医院大型医疗设备运行评价体系建设
6
作者 陶麒麟 张晓波 +1 位作者 邵鹏 倪佳晟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4年第1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索通过数据采集及分析评价儿童专科医院大型医疗设备运行水平的方法,提出大型医疗设备使用及配置建议。方法通过物联网终端采集设备运行数据,结合医院HIS、RIS、HRP等系统数据,建立儿童专科医院大型医疗设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CRI... 目的探索通过数据采集及分析评价儿童专科医院大型医疗设备运行水平的方法,提出大型医疗设备使用及配置建议。方法通过物联网终端采集设备运行数据,结合医院HIS、RIS、HRP等系统数据,建立儿童专科医院大型医疗设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CRITIC法对单类、单台设备数据进行量化评价。结果医院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对单台大型设备运行数据纵向分析并形成可视化图表,通过PC端及移动端展示。申康市级平台数据分析,实现对儿童专科医院大型设备运行水平的综合量化评价及使用配置建议。结论通过数据采集及分析,实现儿童专科医院大型设备运行评价体系建设,提升大型设备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大型医疗设备 评价体系建设 CRITIC法 决策支持
下载PDF
自动挤压控制潮气量的简易呼吸器研制与功能测试
7
作者 曾晴 李冬梅 +2 位作者 杨相梅 陈艾 吴俊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研制一种能自动挤压控制潮气量的简易呼吸器并探讨其功能。方法标准测试条件下,将该仪器、呼吸机检测仪和模拟肺通过呼吸管路连接,不同干预措施下对其进行功能测试,记录潮气量、呼吸频率和吸呼比。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或Friedman检... 目的研制一种能自动挤压控制潮气量的简易呼吸器并探讨其功能。方法标准测试条件下,将该仪器、呼吸机检测仪和模拟肺通过呼吸管路连接,不同干预措施下对其进行功能测试,记录潮气量、呼吸频率和吸呼比。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或Friedman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比较。最后评估其呼吸参数是否满足性能指标要求,从而验证该仪器主要呼吸参数的准确、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结果在标准测试条件下,自动挤压并精准控制潮气量的简易呼吸器设定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输出的最大误差分别在±15%、±10%、±10%以内,部分常用呼吸参数校准点均有较高的准确性,且操作者通气3 h,呼吸参数数据仍然保持准确且稳定。结论自动挤压并精准控制潮气量的简易呼吸器的呼吸参数数据输出是准确、稳定、可靠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简易呼吸器通气效率,节省操作人力及培训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呼吸器 通气 恒定潮气量 心肺复苏 呼吸频率 呼吸比
下载PDF
采用变分模态分解与领域自适应的表面肌电信号手势识别
8
作者 姜海燕 许先静 +1 位作者 钟凌珺 李竹韵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7,共13页
针对传统机器学习在表面肌电信号手势识别领域的适应性和准确性不足,以及新用户因个体生理和行为差异在已有模型上表现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并有效克服肌电数据分布差异的算法,用于提升手势识别的性能。首先对肌电... 针对传统机器学习在表面肌电信号手势识别领域的适应性和准确性不足,以及新用户因个体生理和行为差异在已有模型上表现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并有效克服肌电数据分布差异的算法,用于提升手势识别的性能。首先对肌电信号进行变分模态分解,构建易于识别的表面肌电图像,并提出了一种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手势识别,提升用户相关的肌电信号手势识别准确率;同时利用迁移学习中的领域自适应和模型微调技术,提升用户无关的肌电信号手势识别准确率,并将所提算法在NinaPro DB1肌电数据集中进行了3分类、4分类、5分类和12分类共4组评估验证。结果表明:在4组评估验证中,用户相关的肌电信号手势识别平均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9.28%、99.30%、98.39%和93.40%,用户无关的肌电信号手势识别平均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4.05%、92.60%、88.38%和70.03%,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在表面肌电信号手势识别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为实现人机交互中的普适性的肌电设备开发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域自适应 卷积神经网络 手势识别 变分模态分解 表面肌电信号
下载PDF
物联网背景下医疗设备数据采集器的研制分析
9
作者 贺佳彦 陈丽 刘婷 《中国设备工程》 2024年第8期99-101,共3页
在高新技术全面发展和应用的背景下,物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均体现出了明显优势。尤其是医疗设备数据的采集工作完善效果,在物联网的支持下发生了较大转变。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强化医疗设备数据采集效果,为医疗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在高新技术全面发展和应用的背景下,物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均体现出了明显优势。尤其是医疗设备数据的采集工作完善效果,在物联网的支持下发生了较大转变。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强化医疗设备数据采集效果,为医疗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需要对医疗设备数据采集器的具体设计进行分析,了解数据采集器的研制和应用意义。通过设计出符合医院实际要求,能够为医疗工作提供支持的数据采集器,进一步提升医疗设备数据采集效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医疗设备 数据采集器 研制
下载PDF
3D打印不同骨密度的椎间融合器优化设计
10
作者 刘伟 赵京生 +1 位作者 王祎霖 李素丽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4年第1期20-25,共6页
依据颈椎的原始数据,通过医学图像处理和逆向建模操作分别重建了颈椎C6段和C7段的模型,并将其装配形成颈椎C6~C7节段,得到椎间融合器基本数据。依据基本数据分别建立了矩形多孔、梯度多孔、八面体多孔椎间融合器模型。对融合器施加成年... 依据颈椎的原始数据,通过医学图像处理和逆向建模操作分别重建了颈椎C6段和C7段的模型,并将其装配形成颈椎C6~C7节段,得到椎间融合器基本数据。依据基本数据分别建立了矩形多孔、梯度多孔、八面体多孔椎间融合器模型。对融合器施加成年男性颈部所受到的最大力,通过有限元分析求解应力、应变以及最大变形量。计算设计的椎间融合器的弹性模量下降情况,对不同孔隙率的矩形多孔结构椎间融合器进行分析,并优化设计。结果可知,3种结构的融合器均有不同程度的弹性模量下降,而矩形结构椎间融合器的孔隙率在60%左右时,弹性模量下降得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融合器 多孔结构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Superconducting joints using reacted multifilament MgB_(2)wires:A technology toward cryogen-free MRI magnets
11
作者 Dipak Patel Akiyoshi Matsumoto +8 位作者 Hiroaki Kumakura Yuka Hara Toru Hara Minoru Maeda Hao Liang Yusuke Yamauchi Seyong Choi Jung Ho Kim Md Shahriar A.Hossain 《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59-170,共12页
The development of superconducting joining technology for reacted magnesium diboride(MgB_(2))conductors remains a critical challenge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ryogen-free MgB_(2)-based magnets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 The development of superconducting joining technology for reacted magnesium diboride(MgB_(2))conductors remains a critical challenge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ryogen-free MgB_(2)-based magnets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Herein,the fabrication of superconducting joints using reacted carbon-doped multifilament MgB_(2)wires for MRI magnets is reported.To achieve successful superconducting joints,the powder-in-mold method was employed,which involved tuning the filament protection mechanism,the powder compaction pressure,and the heat treatment condition.The fabricated joints demonstrated clear superconducting-to-normal transitions in self-field,with effective magnetic field screening up to 0.5 T at 20 K.To evaluate the interface between one of the MgB_(2)filaments and the MgB_(2)bulk within the joint,serial sectioning was conduc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is type of superconducting joint.The serial sectioning revealed space formation at the interface,potentially caused by the volume shrinkage associated with the MgB_(2)formation or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 volume shrinkage and the different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s of the MgB_(2)bulk,the filament,the mold,and the sealing material.These findings are expected to be pivotal in developing MgB_(2)superconducting joining technology for MRI magnet applications through interface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 B2 superconducting joint MgB_(2)conductor MRI applications Cryogen-free magnet Persistent-mode operation
下载PDF
基于谐波磁化响应半峰宽模型的非零场点磁性纳米粒子距离层析测量
12
作者 白石 刘志尧 +2 位作者 盖伶柯 李克文 李天舒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7,共9页
磁粒子成像技术是一种以生物功能化超顺磁性纳米粒子为示踪剂的全新人体功能层析成像技术,其通常必须构建基于梯度场的零磁场点/线并对其进行空间扫描以实现示踪剂定位,其空间分辨率正比于梯度场强度。而高强度梯度场需大体积电/永磁体... 磁粒子成像技术是一种以生物功能化超顺磁性纳米粒子为示踪剂的全新人体功能层析成像技术,其通常必须构建基于梯度场的零磁场点/线并对其进行空间扫描以实现示踪剂定位,其空间分辨率正比于梯度场强度。而高强度梯度场需大体积电/永磁体构建,使其无法用于微创淋巴结术中定位。本研究在不使用梯度定位场条件下,提出基于朗之万函数和激励-磁化场空间分布计算的窄带磁纳米粒子深度定位理论,推导不同深度磁性纳米粒子产生的磁化响应与空间方位角的函数关系,建立半峰宽-距离检测与真实浓度解析模型,并进一步开发了磁粒子深度层析装置(即非梯度式一维磁粒子成像仪),体外实验测量结果表明其空间定位分辨率为15 mm,误差5.21%,浓度模型还原误差为2.61%。对比已获批上市的欧洲Sentimag等静磁场磁粒子定位装置具有显著性能优势,可完全满足术中淋巴结定位等创新临床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粒子磁化响应 半峰宽 距离层析 浓度模型 前哨淋巴结
原文传递
基于包容性设计理念智能导盲眼镜设计与探究
13
作者 姚佩岐 卢宇铭 《设计》 2024年第1期8-11,共4页
制定适合视障人士行为习惯的产品,并提出有关盲人群体的产品设计策略,建立产品、人和环境三者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分析视障群体的需求层次,明确触觉体验在产品应用上的重要性,并在包容性设计理念的引领下,运用感官代偿方法来研究与实践... 制定适合视障人士行为习惯的产品,并提出有关盲人群体的产品设计策略,建立产品、人和环境三者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分析视障群体的需求层次,明确触觉体验在产品应用上的重要性,并在包容性设计理念的引领下,运用感官代偿方法来研究与实践,从而给出避障措施改善视障者出行体验。基于用户需求得出具体导盲方案,制作出三维模型、应用效果、伴护系统方案。针对性地提出有关盲人助行产品的解决方案,以触觉、听觉提高产品交互效率,为弱势群体思考的人性化设计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导盲眼镜 导盲导向 无障碍设计 包容性设计 视障人士
下载PDF
介入式心室辅助装置可靠性试验方法学研究
14
作者 刘勋 朱达 +1 位作者 张宇晶 潘湘斌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4年第1期70-74,93,共6页
介入式心室辅助装置在临床应用前要对其进行体外可靠性试验。目前尚没有适用于介入式心室辅助装置的可靠性测试装置和方法。该研究从试验可靠性角度出发,结合介入式心室辅助装置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对介入式心室辅助装置的试验测试装置、... 介入式心室辅助装置在临床应用前要对其进行体外可靠性试验。目前尚没有适用于介入式心室辅助装置的可靠性测试装置和方法。该研究从试验可靠性角度出发,结合介入式心室辅助装置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对介入式心室辅助装置的试验测试装置、临床工况、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和评价模型进行多角度研究。通过该研究形成了一套针对介入式心室辅助装置的工程化解决方案,对于规范介入式心室辅助装置可靠性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式心室辅助装置 心室辅助装置 可靠性
下载PDF
自动调压无创呼吸机软件设计及测试分析
15
作者 雷豪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6期45-48,共4页
该文主要探究自动调压无创呼吸机软件部分的设计方法,并开展测试观察应用效果。呼吸机采用μc/OS-II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呼吸机与上位机之间使用USB接口实现通信。用户佩戴呼吸机面罩后,传感器实时采集压力数据,并根据用户的呼吸动作自... 该文主要探究自动调压无创呼吸机软件部分的设计方法,并开展测试观察应用效果。呼吸机采用μc/OS-II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呼吸机与上位机之间使用USB接口实现通信。用户佩戴呼吸机面罩后,传感器实时采集压力数据,并根据用户的呼吸动作自动调节输出压力,在呼气时降低压力以减小呼气阻力,在吸气时增加压力以辅助吸气。从测试情况来看,该文设计的自动调压无创呼吸机基本上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呼吸机 嵌入式操作系统 人机同步 传感器 FSM模型
下载PDF
基于嵌入式单片机的智能蓝牙医疗设备控制系统设计
16
作者 李勇 《电子制作》 202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针对智能医疗设备控制系统存在的控制准确率低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嵌入式单片机的智能蓝牙医疗设备控制系统。首先,设计嵌入式单片机的医疗设备控制系统整体架构,依据系统整体架构设计了控制系统硬件结构;其次,根据硬件结构,... 针对智能医疗设备控制系统存在的控制准确率低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嵌入式单片机的智能蓝牙医疗设备控制系统。首先,设计嵌入式单片机的医疗设备控制系统整体架构,依据系统整体架构设计了控制系统硬件结构;其次,根据硬件结构,设计了单片机电路、蓝牙模块电路、供电模块电路、键盘模块电路。完整硬件设计后,引入PID控制;最后,在软件中设计设备信息采集模块和设备控制模块,通过模糊控制优化PID控制,完成系统软件设计。实验结果显示,该控制系统应用到医疗设备后,其控制准确率达到了99.8%,具备了一定的有效性,实现了医疗设备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单片机 智能蓝牙 医疗设备 控制系统 PID控制 模糊控制
下载PDF
基于STM32的智能送药机器人
17
作者 苗旭焘 张宇晨 成尔卓 《物联网技术》 2024年第2期131-134,共4页
本文针对药品无接触配送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STM32的智能送药机器人系统,该系统可以替代传统人工取送药,进行无接触配送。系统分为多个智能送药机器人,每个机器人均通过基于OpenMV的机器视觉模块识别病房号数字,通过HX711重量传感器... 本文针对药品无接触配送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STM32的智能送药机器人系统,该系统可以替代传统人工取送药,进行无接触配送。系统分为多个智能送药机器人,每个机器人均通过基于OpenMV的机器视觉模块识别病房号数字,通过HX711重量传感器检测药物是否处于机器人中,通过ToF激光雷达进行测距避障,同时多个机器人之间通过BT08B蓝牙模块通信,实现协同工作。智能送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行业人力资源紧张的情况,同时在取送药方面能够有效降低医院内人员流动带来的病毒传播风险。本文首次提出的多设备协同运行的智能送药机器人支持数据互传,能够实现更高效快速的药品配送,为研究智能医疗机器人方向的学者提供了新的研究依据和视角,也为智能医疗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一定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送药机器人 数字识别 激光测距 STM32 Open MV 蓝牙通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