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16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能源汽车碳减排潜力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震坡 詹炜鹏 +3 位作者 孙逢春 邓钧君 崔丁松 黎小慧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22,共12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凭借其碳减排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旨在促进新能源汽车碳减排潜力评估的相关研究,从新能源汽车碳排放计量与分析、车网协同优化低碳运行、车辆碳排放总量态势预测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综述... 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凭借其碳减排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旨在促进新能源汽车碳减排潜力评估的相关研究,从新能源汽车碳排放计量与分析、车网协同优化低碳运行、车辆碳排放总量态势预测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综述,归纳了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总结各类建模方法优缺点,重点阐述了汽车节能减排核算体系与行业碳排放管理体系等相关成果,并提出新能源汽车碳减排潜力分析研究的发展趋势及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碳排放 减排潜力
下载PDF
考虑移动式储能的综合能源系统冰灾后抢修与调度协同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孙亮 孙萌萌 +1 位作者 赵海猛 孙艳学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6,56,共8页
冰灾易造成大规模停电事故,此时综合能源系统中的热电耦合设备可协调电出力和热出力,降低损失。根据典型的气象数据模拟冰灾故障场景,建立除冰抢修、综合能源系统与移动式储能系统双层协同优化调度模型,以减少冰灾带来的不利影响。上层... 冰灾易造成大规模停电事故,此时综合能源系统中的热电耦合设备可协调电出力和热出力,降低损失。根据典型的气象数据模拟冰灾故障场景,建立除冰抢修、综合能源系统与移动式储能系统双层协同优化调度模型,以减少冰灾带来的不利影响。上层优化模型为保障综合能源系统的电网快速恢复供电的除冰抢修调度模型,下层优化模型为综合能源系统与移动式储能系统调度模型,上层的各故障线路除冰抢修进度与下层的各节点实时切负荷情况相互传递、交互优化,保障在短时间内抢修更多的故障线路的同时恢复更多的用电负荷,并充分利用热电联产机组灵活的热电比以优化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有效减少系统整体经济损失。另外,下层优化模型依据故障后综合能源系统的切负荷情况调度移动式储能系统,进一步减少系统切负荷损失,同时可提高综合能源系统韧性。通过算例仿真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灾 除冰抢修 综合能源系统 移动式储能系统 协同优化
下载PDF
中央空调负荷精细化调控双层优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陆旦宏 李思琦 +3 位作者 杨婷 王玉莹 查云龙 倪敏珏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针对当前中央空调系统粗放式调节不能准确释放调控潜力的问题,深入分析中央空调各子系统工作原理与调控方式,提出基于双层优化的中央空调负荷精细化调控技术方案。首先,面向实际工程实践需求建立建筑湿热标度模型;然后,建立以舒适度和... 针对当前中央空调系统粗放式调节不能准确释放调控潜力的问题,深入分析中央空调各子系统工作原理与调控方式,提出基于双层优化的中央空调负荷精细化调控技术方案。首先,面向实际工程实践需求建立建筑湿热标度模型;然后,建立以舒适度和经济性优化目标函数为主的上层调控模型,采用Shapley值法对温湿设定值的进行分配;接着,建立以各子系统优化组合能耗最低为优化目标函数的下层调控模型,采用蚁群算法对优化目标函数进行求解;之后,通过求解双层模型,制定包括末端风机、冷冻水泵以及冷水机组等组件的精细化调控策略;最后,通过多个算例验证所提中央空调负荷精细化调控技术方案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空调负荷 双层优化 精细化调控 建筑湿热标度模型 蚁群算法 SHAPLEY值法
下载PDF
先进抽水压缩空气复合储能技术
4
作者 王焕然 席光 +7 位作者 李瑞雄 姚尔人 孙中国 王志恒 邹瀚森 令兰宁 贺新 张宇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储能技术的创新突破成为带动全球能源格局革命性、颠覆性调整的必经之路,是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重要举措。为此,西安交通大学“先进物理储能技术”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发明了新型抽水压缩空气复合储能技术。该技术采用空气和水作... 储能技术的创新突破成为带动全球能源格局革命性、颠覆性调整的必经之路,是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重要举措。为此,西安交通大学“先进物理储能技术”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发明了新型抽水压缩空气复合储能技术。该技术采用空气和水作为混合工作介质,利用水力机械设备和空气透平作为系统的复合做功设备,实现储能介质高效等温压缩/膨胀。相比于传统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新型气液复合空气储能技术具有响应快、效率高、投资成本低等优点。团队通过10余年的攻关研究,完成了关键设备与储能系统的性能表征、时域特性研究、流体机械关键共性技术集中攻关、空气储能技术全寿命周期性能评估软件的研发及应用,研究成果可为气液复合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 近等温压缩 抽水压缩空气复合储能技术 高效运行
下载PDF
计及氢气注入与压缩因子的综合能源系统能流计算
5
作者 刘鹏飞 武家辉 +1 位作者 王海云 张强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8,共11页
为实现“双碳”目标,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 IES)成为了近几年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然而传统的IES能流计算已经无法精确地反映电制气(power-to-gas, P2G)技术带来的氢气注入天然气网络后的混合燃气的参数变化对IES的... 为实现“双碳”目标,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 IES)成为了近几年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然而传统的IES能流计算已经无法精确地反映电制气(power-to-gas, P2G)技术带来的氢气注入天然气网络后的混合燃气的参数变化对IES的影响。为此,在传统天然气系统稳态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加入了SRK(Soawk-Redlich-Kwong)气体状态方程,将压缩因子作为状态变量,提出可以反映氢气注入天然气系统,对气体流量和混合燃气热值产生影响的稳态分析方法。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计及氢气注入与压缩因子的电-热-气IES能流分解求解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可有效反映混合燃气的参数变化对IES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能量流计算 氢气注入 气体状态方程 压缩因子
下载PDF
基于多元储能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研究
6
作者 韩中合 马立 +3 位作者 段宇轩 刘奥 吴迪 李桂强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7-327,共11页
为进一步构建清洁低碳、经济节能的供能系统,研究建立了含风、光以及多元储能的分布式能源系统,针对北京某办公园区,采用DeST预测用户负荷以及当地风、光条件。以经济性、节能性和环保性三方面的综合效益最大为目标,提出一种自适应优化... 为进一步构建清洁低碳、经济节能的供能系统,研究建立了含风、光以及多元储能的分布式能源系统,针对北京某办公园区,采用DeST预测用户负荷以及当地风、光条件。以经济性、节能性和环保性三方面的综合效益最大为目标,提出一种自适应优化运行策略,分别采用穷举搜索法和遗传算法对系统优化调度方案进行优化。同时,采用以电定热运行策略作为对照,对比分析几种不同运行策略下系统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传统以电定热运行模式下的综合效益平均值为0.41;而在自适应优化运行策略下,使用遗传算法得到的调度方案,其综合效益平均值可达0.5,穷举搜索法得到的运行方案,其综合效益平均值可达0.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能源系统 多元储能 优化运行 遗传算法 穷举搜索法
下载PDF
基于AMOWOA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调度
7
作者 韩永明 王新鲁 +3 位作者 耿志强 朱群雄 毕帅 张红斌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588,共13页
目前,智能优化算法已广泛应用于工程优化中,在当前多能耦合与互补的能源发展趋势下,仅考虑系统经济指标的单目标优化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目前区域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IES)的运行优化调度,需要研究一种多目标运行策... 目前,智能优化算法已广泛应用于工程优化中,在当前多能耦合与互补的能源发展趋势下,仅考虑系统经济指标的单目标优化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目前区域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IES)的运行优化调度,需要研究一种多目标运行策略来解决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优化调度问题.首先综合考虑经济与能源利用两个指标并结合商业住宅区域的特性,以系统日运行收益和一次能源利用率为优化目标构建商业住宅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运行优化调度模型.其次由于传统多目标智能优化算法缺乏一种最优解综合评价方法,基于非支配排序以及拥挤度计算的多目标算法框架,提出一种利用模糊一致矩阵选取全局最优解的多目标鲸鱼优化算法(A multi-objective 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AMOWOA),并将提出算法对商住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运行优化调度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华东某商业住宅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为例进行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优化 综合能源系统 动态层次分析 鲸鱼优化算法
下载PDF
垂直式重力储能系统的研究进展和关键技术
8
作者 邱清泉 罗晓悦 +5 位作者 林玉鑫 王青山 李妍 聂子攀 张京业 肖立业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4-945,共12页
基于固体重物的重力储能技术因其不依赖水资源、选址灵活、效率高等优势,未来有望成为我国北方和西北缺水地区重要的储能技术之一,可以很好地满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并网对储能技术的需求。然而,由于固体重物的不可流动性和不连续性,... 基于固体重物的重力储能技术因其不依赖水资源、选址灵活、效率高等优势,未来有望成为我国北方和西北缺水地区重要的储能技术之一,可以很好地满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并网对储能技术的需求。然而,由于固体重物的不可流动性和不连续性,重物启停和切换过程会对机械传动和电网系统造成冲击,是固体重力储能区别于抽水蓄能的重要特征。本文首先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基于竖井和地面构筑物的垂直式重力储能技术的研发现状和示范工程,并进一步对垂直式重力储能系统垂直提升、水平转移和自动接驳机械传动技术,以及发电电动机和并网控制技术中存在的核心技术难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垂直式重力储能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垂直式重力储能系统尽管技术方案较多,但在重载快速提升和转移、重物启停和切换过程控制、并网控制和能效提升等方面还存在诸多技术难题有待解决,后续通过技术提升可进一步降低系统建造成本并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和寿命,有望在近期获得一定的示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储能 垂直提升 机械传动 发电电动机 并网控制
下载PDF
基于斜坡和山体的重力储能技术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京业 林玉鑫 +1 位作者 邱清泉 肖立业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4-933,共10页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并实现清洁能源变革,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电网对各种储能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而规模化储能技术是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问题的重要技术途径。抽水储能是标杆性的物理储能技术,技术成熟、应用广泛且装机容...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并实现清洁能源变革,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电网对各种储能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而规模化储能技术是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问题的重要技术途径。抽水储能是标杆性的物理储能技术,技术成熟、应用广泛且装机容量最大,是规模化物理(重力)储能技术的典范;重力储能是最近引发广泛关注的新型物理储能技术,按照应用场景的不同分为多种技术类型。本文首先介绍了依托山体、倾斜矿井的斜坡重力储能的原理和结构,并根据应用场景和技术特点进行了分类阐述,包括依托山体斜坡的抽水储能、轨道式重力储能和缆索式重力储能等技术类型;然后回顾了不同类别依托斜坡重力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并阐述了每种技术类型的优势和不足;据此提出一种更为优化的斜坡重力储能技术——斜坡缆-轨式重力储能技术,不仅融合了斜坡轨道式重力储能与斜坡悬架缆车式重力储能的优点,且避免了两者的缺点;最后概述了当前斜坡重力储能技术存在的关键问题,并就其发展与推广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储能 重力储能 山地储能 可再生能源 电力系统
下载PDF
新型储能关键技术和商业模式
10
作者 梅生伟 张彩萍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26,共2页
我国确定了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的战略部署,其中储能是推动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的关键支撑,将在推动电力系统转型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压缩空气、飞轮储能、重力储能、储热... 我国确定了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的战略部署,其中储能是推动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的关键支撑,将在推动电力系统转型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压缩空气、飞轮储能、重力储能、储热、储氢等新型储能技术不断发展,满足电网不同时间尺度应用场景的要求。高安全、大容量、低成本、长寿命储能技术是未来发展方向,其创新突破将带动全球能源格局革命性、颠覆性调整,而高效、灵活、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是新型储能技术快速健康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因此,开展新型储能关键技术和商业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推动力 储能技术 商业模式 钠离子电池 新型电力 锂离子电池 飞轮储能 超级电容
下载PDF
基于区间理论的油田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规划
11
作者 王艳松 罗双禹 +2 位作者 苗人杰 倪承波 衣京波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9,共9页
针对油田的能源结构和用能负荷的特征,构建了油田综合能源系统架构;考虑可再生能源出力的不确定性和油田多元负荷用能的随机性,建立了光伏、光热出力的区间模型,热负荷区间模型和基于价格型响应的电负荷区间模型;通过分析设备投资成本... 针对油田的能源结构和用能负荷的特征,构建了油田综合能源系统架构;考虑可再生能源出力的不确定性和油田多元负荷用能的随机性,建立了光伏、光热出力的区间模型,热负荷区间模型和基于价格型响应的电负荷区间模型;通过分析设备投资成本的时间价值和区域碳中和途径,建立一种计及源荷不确定性的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模型,并结合仿射算法和区间序关系,将不确定性优化问题转化为确定性的多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算例分析表明,油田综合能源系统架构符合油田能源禀赋和负荷实际耦合情况,设备配置方案投资回收年限短,不确定性权重系数越高,投资越大,年净收益区间越大,结果验证了规划方法的有效性。与传统鲁棒凸规划优化方法相比,所提方法为决策者提供了满足区间约束的解集,避免了规划方案的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仿射算法 不确定性 优化规划 多目标区间优化模型
下载PDF
基于碳捕集-电转气的矿区综合能源系统协同优化调度
12
作者 骆钊 罗蒙顺 +3 位作者 沈鑫 王华 刘德文 喻品钦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0,共9页
“双碳”战略目标下,为促进风光消纳与能源电力低碳转型、提高矿区能源利用率,提出一种含伴生能源和碳捕集与电转气耦合的矿区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模型。首先,综合考虑瓦斯、乏风、涌水等矿区伴生能源利用,建立矿区综合能源系统基... “双碳”战略目标下,为促进风光消纳与能源电力低碳转型、提高矿区能源利用率,提出一种含伴生能源和碳捕集与电转气耦合的矿区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模型。首先,综合考虑瓦斯、乏风、涌水等矿区伴生能源利用,建立矿区综合能源系统基本模型,并以碳捕集和电转气设备为耦合单元,促进节能减排与可再生能源消纳。然后,引入奖惩阶梯式碳交易机制,以矿区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矿区综合能源系统协同优化调度模型。最后,以中国云南某大型煤矿为例,通过设置不同场景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够促进矿区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运行,提高风光消纳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综合能源系统 碳捕集 电转气 伴生能源 阶梯式碳交易机制
下载PDF
基于三层博弈的社区综合能源系统电热交易策略
13
作者 牛焕娜 王青林 +2 位作者 袁嘉兴 李春毅 井天军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37,共13页
随着综合能源系统逐渐向智能化、清洁化、去中心化转型,发用电一体的产消者应运而生。为实现综合能源系统可再生能源的充分消纳,提高各主体的交互效益,提出基于三层博弈的社区综合能源系统电热交易策略。首先,建立基于社区合作博弈嵌套... 随着综合能源系统逐渐向智能化、清洁化、去中心化转型,发用电一体的产消者应运而生。为实现综合能源系统可再生能源的充分消纳,提高各主体的交互效益,提出基于三层博弈的社区综合能源系统电热交易策略。首先,建立基于社区合作博弈嵌套的综合能源运营商与能源社区主从博弈模型,运营商以最大化自身效益为目标制定分时电价、热价并传递给能源社区。能源社区响应运营商的电热决策,以消费剩余最大为目标制定与其他社区的交互策略,确定购能需求并传递给运营商。其次,为降低综合能源运营商碳排放,充分消纳各运营商的资源剩余,建立多综合能源运营商的纳什谈判模型。然后,利用Karush-Kuhn-Tucker(KKT)条件将模型进行转化,并利用McCormick法进行凸松弛。最后,采用交替方向乘子分布式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各主体交互效率、降低综合能源系统碳排放、提高各主体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社区 社区综合能源系统 三层博弈 纳什谈判 主从博弈
下载PDF
带电射流非稳态破碎的可视化试验
14
作者 王贞涛 陈永钟 +2 位作者 孔茜 杨诗琪 岑旗刚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19,共7页
采用高速数码相机对毛细管带电射流破碎形态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可视化研究,探讨了大流量下带电射流破碎的基本形态及射流不稳定破碎模式的转变,分析了物性参数、电压及液体流量对带电射流破碎模式的影响.采用半球形毛细管喷嘴研究锥射流... 采用高速数码相机对毛细管带电射流破碎形态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可视化研究,探讨了大流量下带电射流破碎的基本形态及射流不稳定破碎模式的转变,分析了物性参数、电压及液体流量对带电射流破碎模式的影响.采用半球形毛细管喷嘴研究锥射流模式向简单射流模式演化的过程,采用普通毛细管喷嘴对比研究去离子水和乙醇的静电简单射流雾化模式.结果表明:在特定电压下,随着流量增加,锥射流模式可以逐渐过渡为简单射流模式;当初始状态为射流时,随着电压增加,大流量下的去离子水静电雾化射流破碎模式主要为曲张不稳定破碎和鞭动不稳定破碎;表面张力较小的无水乙醇更容易产生破碎,还出现了鞭动辅助分叉模式和枝状破碎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喷嘴 静电雾化 简单射流 曲张不稳定破碎 鞭动不稳定破碎
下载PDF
含碳捕集电厂与氢能多元利用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
15
作者 刘妍 胡志坚 +3 位作者 陈锦鹏 翁菖宏 高明鑫 刘盛辉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0,共10页
随着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不断推进,综合能源系统的绿色低碳转型迫在眉睫。针对传统碳捕集电厂灵活性较差、风电并网难以消纳等问题,提出一种含碳捕集电厂与氢能多元利用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模型。首先,引入储液罐... 随着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不断推进,综合能源系统的绿色低碳转型迫在眉睫。针对传统碳捕集电厂灵活性较差、风电并网难以消纳等问题,提出一种含碳捕集电厂与氢能多元利用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模型。首先,引入储液罐对传统碳捕集电厂进行改造,提高电厂应对风电波动的运行灵活性;其次,构建含两段式电转气、氢燃料电池、储氢罐和掺氢热电联产在内的氢能多元利用结构,以充分挖掘氢能利用与碳捕集电厂的协同运行潜力。在此基础上,引入阶梯碳交易机制,建立以碳交易、碳封存、燃煤及购气成本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的低碳经济调度模型。算例结果表明,文中模型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风电消纳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低碳经济效益。此外,碳交易基准价格的合理设定能够引导系统提高碳捕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电厂 氢能 碳交易 低碳经济调度 综合能源系统
下载PDF
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膨胀机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李红 白雨鑫 何青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6,共10页
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具有储能密度大、系统设备紧凑、运行寿命长等优点。膨胀机是储能系统的关键设备,对整个储能系统的效率和性能有直接影响。综述了各类膨胀机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不同类型二氧化碳膨胀机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提供了可在... 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具有储能密度大、系统设备紧凑、运行寿命长等优点。膨胀机是储能系统的关键设备,对整个储能系统的效率和性能有直接影响。综述了各类膨胀机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不同类型二氧化碳膨胀机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提供了可在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中应用的膨胀机类型;分析了应用于储能系统的4种膨胀机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指出了二氧化碳膨胀机的研究方向,包括设计方法优化、关键部件结构优化、泄漏、密封、摩擦、润滑等,为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膨胀机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系统 二氧化碳 膨胀机 膨胀机选型 改进思路
下载PDF
铁尾矿酸浸液制备聚氯化铁的试验研究
17
作者 黄涛 黄自力 +3 位作者 肖硕 郑洁淼 刘晓峰 吴纪龙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6,共6页
为探索某选矿厂铁尾矿回收利用的新途径,对铁尾矿酸浸液制备聚氯化铁的试验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将自制的聚氯化铁应用到高岭土悬浊液的混凝试验中测试产品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的适宜条件为温度为40℃、pH为1.0、聚合时间为3h,在该... 为探索某选矿厂铁尾矿回收利用的新途径,对铁尾矿酸浸液制备聚氯化铁的试验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将自制的聚氯化铁应用到高岭土悬浊液的混凝试验中测试产品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的适宜条件为温度为40℃、pH为1.0、聚合时间为3h,在该条件下合成的聚氯化铁盐基度为20.91%,符合相关标准,影响聚合过程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聚合温度、pH、聚合时间;混凝的适宜条件为聚氯化铁投加量为250 mg/L、pH为7.0、搅拌时间为3min、温度为20℃、混凝时间为60min,在该条件下浊度去除率为95.54%,产品除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化铁 铁尾矿 酸浸液 聚合 混凝
下载PDF
战略备用煤电机组的成本效益分析
18
作者 李政 杜秉霖 +3 位作者 张瑞瑜 李晨鹏 刘培 刘建民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7-546,共10页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次升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受到挑战。现有对战略备用机组的研究多为政策分析或者从机组成本和售电收入等角度进行建模仿真,无法全面反映其带来的经济社会影响。为综合分析战略备用机组的经济性,建立了考虑保障...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次升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受到挑战。现有对战略备用机组的研究多为政策分析或者从机组成本和售电收入等角度进行建模仿真,无法全面反映其带来的经济社会影响。为综合分析战略备用机组的经济性,建立了考虑保障经济生产、居民健康效益和劳动力水平等方面收益以及电厂投资运维成本的成本效益分析模型,并以四川省限电事件为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限电事件中,战略备用机组可带来的度电效益为4.77元/(kW·h),战略备用机组所带来的度电成本约为1.91元/(kW·h),而使用已完成折旧的机组作为战略备用机组所带来的度电成本约为0.47元/(kW·h),所以从全社会角度分析,建设运营战略备用机组是经济可行的;机组运行时长是影响战略备用机组度电成本的最关键因素,一年内低于89 h的运行时长会使得机组度电成本高于其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备用煤电机组 效益分析 成本分析 案例分析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火电厂CO_(2)计量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19
作者 张安安 周奇 +3 位作者 李茜 丁宁 杨超 马岩 《发电技术》 CSCD 2024年第1期51-61,共11页
中国电力行业CO_(2)排放量是CO_(2)排放的主要来源,其中火电厂CO_(2)排放量在电力行业中占比最大。在“双碳”目标下,CO_(2)计量技术可以实现对火电厂中CO_(2)排放量的直观判断,为火电厂CO_(2)减排提供重要支撑,促进火电厂参与碳交易,... 中国电力行业CO_(2)排放量是CO_(2)排放的主要来源,其中火电厂CO_(2)排放量在电力行业中占比最大。在“双碳”目标下,CO_(2)计量技术可以实现对火电厂中CO_(2)排放量的直观判断,为火电厂CO_(2)减排提供重要支撑,促进火电厂参与碳交易,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结合国内外政策,讨论了目前通用CO_(2)计量方法的实施进展,总结归纳了以碳核算为主、碳监测为辅的火电厂CO_(2)计量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对火电厂CO_(2)计量技术应用的重难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火电厂CO_(2)计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双碳 CO_(2)计量 碳核算 碳监测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快速充电策略研究综述
20
作者 金英爱 余文宾 马纯强 《电气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2,共10页
电动汽车在近十年得到大力发展与推广,但续航里程一直限制着电动汽车的进一步发展。车载储能系统快速充电技术能够有效缓解现阶段电动汽车用户续航里程焦虑,同时提高车辆安全性。电动汽车快速充电技术包括基于经验的充电策略和基于优化... 电动汽车在近十年得到大力发展与推广,但续航里程一直限制着电动汽车的进一步发展。车载储能系统快速充电技术能够有效缓解现阶段电动汽车用户续航里程焦虑,同时提高车辆安全性。电动汽车快速充电技术包括基于经验的充电策略和基于优化的充电策略。本文首先总结了各种传统充电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其次根据应用场景优化目标的不同,归纳了不同优化目标的快充策略的应用,此外总结了电池内部的电极材料、电解质和电极/电解质界面(EEI)对快充性能的影响,并归纳了不同材料的改良措施,并对该领域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充电策略 锂电池 电极材料 快充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