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3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介质微观结构对柴油机颗粒捕集器性能影响的模拟探究
1
作者 李志军 李智洋 +2 位作者 李振国 王妍 杨绵松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6-893,共8页
为了优化柴油机颗粒捕集器的捕集、压降性能,本文基于孔径概率密度函数和孔隙率分布函数建立了二维柴油机颗粒捕集器孔道微观结构模型,考虑了拦截机理和扩散机理用以计算颗粒在过滤器中的沉积分布情况和捕集效率。计算结果表明:多孔介... 为了优化柴油机颗粒捕集器的捕集、压降性能,本文基于孔径概率密度函数和孔隙率分布函数建立了二维柴油机颗粒捕集器孔道微观结构模型,考虑了拦截机理和扩散机理用以计算颗粒在过滤器中的沉积分布情况和捕集效率。计算结果表明:多孔介质微观结构和入口速度对颗粒捕集效率的影响与粒径有关,100 nm粒径颗粒随流速增大初始捕集效率降低最为明显,1000 nm粒径颗粒在不同均匀性的过滤壁下的捕集效率差超过了30%;孔径分布函数方差越大,颗粒就会更多地分布在过滤壁前端,捕集效率也越高,但较大的孔径方差会导致捕集器的初始压降增大和捕集过程结束时的性能出现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捕集器 数值模拟 微观结构 概率密度函数 压降 捕集效率
下载PDF
一种防渗漏防过量加注的车载尿素加注与存储系统
2
作者 华伟 魏伟华 黄香儿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7期12-14,共3页
为满足国六排放标准,需要在柴油车排气后处理系统上设计SCR系统。SCR系统通过实时监控排气上游NOx的含量来精准控制尿素的实时喷射量以达到净化尾气的目的,因此需要随车携带尿素。本文介绍了一种防渗漏防过量加注的车载尿素加注与存储系... 为满足国六排放标准,需要在柴油车排气后处理系统上设计SCR系统。SCR系统通过实时监控排气上游NOx的含量来精准控制尿素的实时喷射量以达到净化尾气的目的,因此需要随车携带尿素。本文介绍了一种防渗漏防过量加注的车载尿素加注与存储系统,解决了车辆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尿素箱变形,尿素渗漏,过量加注尿素至尿素箱内壁导致尿素箱内超声波液位传感器无信号的问题,对汽车工程技术人员具有很大的借鉴与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渗漏 防过量加注 尿素 存储系统
下载PDF
SCR系统尿素喷嘴雾化特性与结晶风险研究
3
作者 赵闯 楼狄明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为研究发动机SCR系统尿素喷嘴雾化特性和结晶风险,探究了不同喷嘴雾化性能以及不同雾化性能对尿素结晶影响,结果表明SCR系统尿素喷嘴主要通过改变雾化方式和提高喷射压力来提高喷雾的雾化效果,即通过降低喷雾液滴的索特平均直径(SMD)来... 为研究发动机SCR系统尿素喷嘴雾化特性和结晶风险,探究了不同喷嘴雾化性能以及不同雾化性能对尿素结晶影响,结果表明SCR系统尿素喷嘴主要通过改变雾化方式和提高喷射压力来提高喷雾的雾化效果,即通过降低喷雾液滴的索特平均直径(SMD)来提高喷雾的雾化效果,达到降低尿素结晶的目的。在同等喷射压力下,气助式尿素喷嘴产生的喷雾的SMD比非气助式喷嘴产生的喷雾的SMD更小,雾化效果更好,相同工况下结晶量更少;而同样类型的喷嘴,其喷雾SMD随着喷射压力的提高逐渐减小,喷雾SMD越小,雾化效果越好,相同工况下结晶量越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系统 尿素喷嘴 喷射压力 喷雾特性 尿素结晶
下载PDF
城市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贡觉卓玛 胡金辉 王辛岩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10期170-174,共5页
在2023年实现“碳达峰”的背景下,城市交通运输业成为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者。为了缓解城市交通碳排放所带来的环境影响,文章利用“自下而上法”测算了2013-2022年拉萨市城市交通碳排放量,并且选取了拉萨市的人口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 在2023年实现“碳达峰”的背景下,城市交通运输业成为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者。为了缓解城市交通碳排放所带来的环境影响,文章利用“自下而上法”测算了2013-2022年拉萨市城市交通碳排放量,并且选取了拉萨市的人口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机动车保有量、客货运周转量等对碳排放影响程度较高的因素,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货运周转量、机动车保有量、客运周转量、国民生产总值对碳排放有促进作用,而当地旅游人数、总人口数量、公共交通客运量的影响程度相对较低。由此相应提出节能减排措施,为其他区域城市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提供有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碳排放 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 影响因素 减排措施
下载PDF
某选择性催化转化器的催化特性试验研究
5
作者 郭守峰 贾春富 +1 位作者 高涛 白凤月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3期16-18,共3页
在AVL测试台架上进行发动机后处理试验,研究了不同选择性催化转化器(Selective Catalystic Reduction, SCR)上游温度、空速(Space Velocity, SV)、氨氮比下SCR的氨存储特性和NOx转化效率。结果表明,随SCR上游温度和空速增加,氨存储能力... 在AVL测试台架上进行发动机后处理试验,研究了不同选择性催化转化器(Selective Catalystic Reduction, SCR)上游温度、空速(Space Velocity, SV)、氨氮比下SCR的氨存储特性和NOx转化效率。结果表明,随SCR上游温度和空速增加,氨存储能力逐渐下降,175℃、20000h^(-1)空速时,氨存储最高,为2981.68mg/L;NOx转化效率随SCR上游温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随空速的增加而降低,在300℃、20000h^(-1)空速时,该SCR有最高的转化效率,为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温 空速 SCR 氨存储 NOx转化效率
下载PDF
重型国Ⅵ柴油机N_(2)O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6
作者 张睿钊 张磊 +4 位作者 刘吉绪 吴春玲 张琳 高涛 汪晓伟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8期29-32,共4页
在三台满足国Ⅵ阶段排放标准的重型车用柴油机上进行了冷热态WHTC尾气N_(2)O排放特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冷热态WHTC试验中N_(2)O排放水平与NO_(X)相当,N_(2)O排放与排气温度有很高的相关性,冷态排放低于热态,冷热态间N_(2)O排放差... 在三台满足国Ⅵ阶段排放标准的重型车用柴油机上进行了冷热态WHTC尾气N_(2)O排放特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冷热态WHTC试验中N_(2)O排放水平与NO_(X)相当,N_(2)O排放与排气温度有很高的相关性,冷态排放低于热态,冷热态间N_(2)O排放差异主要体现在I阶段。热态WHTC初期N_(2)O排放突增峰值与冷态循环末期后处理系统中残留的过量喷射尿素有关。低浓度尿素有助于降低N_(2)O排放,但同时也会导致NO_(X)排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后处理系统 氧化亚氮 排放特性 瞬态循环 尿素
下载PDF
浅谈柴油机WHSC冷热起动测试循环排放及后处理效果的变化
7
作者 孟令楠 李永君 +4 位作者 许文海 王勇 骆海宁 肖俊 解永全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3期6-9,共4页
研究起动工况排放特性对于进一步减少气体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 206m高海拔发动机试验台架对配有DOC+DPF+SCR+ASC尾气净化装置(以下简称后处理)的某国六柴油机进行WHSC试验循环,分析了柴油机在冷热起动工况下的原始排放和... 研究起动工况排放特性对于进一步减少气体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 206m高海拔发动机试验台架对配有DOC+DPF+SCR+ASC尾气净化装置(以下简称后处理)的某国六柴油机进行WHSC试验循环,分析了柴油机在冷热起动工况下的原始排放和尾气排放差异性及其原因,并对气体污染物在后处理中的转换效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无论原始排放或尾气排放,柴油机冷起动循环中CO和THC排放浓度均明显大于热起动循环,且排放规律相似;但冷起动循环中NOx原始排放浓度却小于热起动循环。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在热起动循环中,CO、THC和NOx排放浓度转换效率良好,基本处于90%以上,但后处理在冷起动循环中对于CO排放浓度的转换效率较差,仅有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国六柴油机 WHSC循环 冷热起动工况 排放 后处理
下载PDF
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与治理策略
8
作者 薛华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8期144-146,共3页
伴随着中国城乡各界民众基本物质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机动车购买数量和持有数量均呈现出持续增加变化趋势,其在为生产生活实践进程创造提供便利条件基础上,还引致出现较为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为有效彻底解决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必须... 伴随着中国城乡各界民众基本物质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机动车购买数量和持有数量均呈现出持续增加变化趋势,其在为生产生活实践进程创造提供便利条件基础上,还引致出现较为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为有效彻底解决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必须全面系统分析各类污染源,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将机动车尾气排放水平控制在恰当范围内。要切实强化针对机动车尾气的检测工作力度与防治工作力度,切实将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控制减少,助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历史进程。文章将会围绕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与治理策略,展开简要的阐释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尾气 检测方法 治理策略 研究分析
下载PDF
柴油清净增效剂节能减排效果评价方法开发研究
9
作者 刘吉绪 刘斌 +4 位作者 危红媛 吴春玲 闫鹏勇 黄海营 杨素霞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1期9-12,共4页
本文提出一种全新的柴油清净增效剂节能减排效果台架试验评价方法,以发动机使用柴油清净增效剂前后的污染物排放改善率、节油率和扭矩升高率作为清净增效剂的评价指标。基于台架试验,本文系统介绍了开发评价方法所采用的试验装置及试验... 本文提出一种全新的柴油清净增效剂节能减排效果台架试验评价方法,以发动机使用柴油清净增效剂前后的污染物排放改善率、节油率和扭矩升高率作为清净增效剂的评价指标。基于台架试验,本文系统介绍了开发评价方法所采用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条件、测试工况及评价内容。本文还选取了目前市售的9种柴油清净增效剂进行了节能减排效果的试验性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用于柴油清净增效剂节能减排效果的评价具有可行性,具有很好的区分性、可重复性和高效性等优点,所得结果将为后续该评价方法的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清净增效剂 柴油机 评价方法 节能减排
下载PDF
机动车制动颗粒物测试技术研究综述
10
作者 刘志伟 李腾腾 +1 位作者 钟祥麟 李明宣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3期109-112,共4页
非尾气颗粒物排放已超过车辆尾气颗粒物排放,但限制非尾气排放的法规仍不完善。本文综述了机动车制动颗粒物排放的试验方法和粒径分布特征。制动磨损颗粒物的测试方法主要包括销盘法、惯性制动台架法、底盘测功机法和实际道路法。研究发... 非尾气颗粒物排放已超过车辆尾气颗粒物排放,但限制非尾气排放的法规仍不完善。本文综述了机动车制动颗粒物排放的试验方法和粒径分布特征。制动磨损颗粒物的测试方法主要包括销盘法、惯性制动台架法、底盘测功机法和实际道路法。研究发现,受制动摩擦片材质、制动运行特征、制动力、温度、路况和测试工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制动颗粒物的粒径分布没有典型的统一特征,具有单峰、双峰和多峰等多种粒径分布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尾气颗粒物 制动颗粒物排放 测试方法 粒径分布
下载PDF
环境温度对插电式混动RDE排放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柴家启 杨冬霞 +4 位作者 杜君臣 顾绍晶 欧阳曾繁 向桥 邵峰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6期8-11,共4页
随着国家碳中和政策和汽车企业油耗双积分政策的推行,插电式混动汽车在国内乘用车市场的占有量稳步上升。以一辆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代表性插电式混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在环境模拟实验室使用全流排放测试系统(CVS)和PEMS串联测试,研究了环... 随着国家碳中和政策和汽车企业油耗双积分政策的推行,插电式混动汽车在国内乘用车市场的占有量稳步上升。以一辆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代表性插电式混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在环境模拟实验室使用全流排放测试系统(CVS)和PEMS串联测试,研究了环境温度对插电式混动汽车RDE排放测试影响。结果表明:PN排放量和符合因子随环境温度的下降而升高;NOx符合因子随环境温度的下降而升高;THC、CO、NH_(3)排放量随环境温度的下降而升高;基于欧七或国七控制不同环境温度下插电式混动汽车RDE排放特点及风险分析,提出了通过进行原排、标定策略优化,加载CGPF,提升后处理催化剂的贵金属用量等思路以确保RDE排放满足法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电混动汽车 RDE排放 环境温度 欧七
下载PDF
灰分沉积特性对汽油机颗粒捕集器再生性能影响研究
12
作者 汤东 张芃菲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88-296,共9页
基于某直喷式汽油机进行发动机后处理台架试验,研究不同灰分量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PF)对发动机转矩影响和GPF前后端压差对比。利用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FD)建立GPF压降模型和再生模型,分析不同灰分分布系数和灰分量对GPF再生性能的... 基于某直喷式汽油机进行发动机后处理台架试验,研究不同灰分量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PF)对发动机转矩影响和GPF前后端压差对比。利用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FD)建立GPF压降模型和再生模型,分析不同灰分分布系数和灰分量对GPF再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灰分沉积质量与GPF压差呈正相关关系,在高转速工况下,灰分累积会降低发动机转矩影响其动力性;灰分全部分布于壁面,即灰分分布系数s=1时,会提高再生压降,降低再生性能,灰分累积过多会增加GPF再生压降,适量的灰分累积有利于提高再生峰值温度,促进碳烟再生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PF) 灰分 再生特性 温度 压降
下载PDF
中国冷链碳排放及低碳技术减排分析
13
作者 田长青 孔繁臣 +2 位作者 张海南 潘洪民 郭风军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74,111,共8页
人民对生鲜食品品质的追求推动了冷链产业的快速发展,但在冷链扩张过程中,势必会引入大量的冷链设备设施,从而增加能源消耗和制冷剂泄漏,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当前“双碳”目标下,冷链行业的发展面临很大减排压力。本文针对冷链碳... 人民对生鲜食品品质的追求推动了冷链产业的快速发展,但在冷链扩张过程中,势必会引入大量的冷链设备设施,从而增加能源消耗和制冷剂泄漏,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当前“双碳”目标下,冷链行业的发展面临很大减排压力。本文针对冷链碳足迹中全环节,从制冷剂泄漏、能源消耗和食物损失浪费三个方面计算了碳排放,并对比分析了采用环保制冷剂、能效提升以及低碳能源利用在冷链发展过程中的减排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当前与冷链相关的CO_(2)排放达4.02亿t,若按照现有技术发展,至2030年,冷链碳排放将增至4.36亿t;若采用环保制冷剂、节能技术与低碳能源利用,则我国2030年冷链碳排放预计可降至2.72亿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链 碳排放 双碳目标 低碳技术
下载PDF
基于组合模型的高原环境GDI汽油车排放预测
14
作者 王珑迪 何超 +2 位作者 李加强 刘学渊 王浩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72,共6页
为预测高原环境下缸内直喷(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 GDI)汽油车CO和PN的瞬时排放量,开发并评估了一套基于深度学习的排放预测模型。利用便携式车载排放测试系统对一辆GDI汽油车进行实际道路排放测试;加入奇异谱分析对原始时间序列... 为预测高原环境下缸内直喷(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 GDI)汽油车CO和PN的瞬时排放量,开发并评估了一套基于深度学习的排放预测模型。利用便携式车载排放测试系统对一辆GDI汽油车进行实际道路排放测试;加入奇异谱分析对原始时间序列进行处理,剔除时间序列中的异常值;利用XGBoost模型对GDI汽油车的CO和PN的瞬时排放进行初步预测,并利用SVR模型进行残差修正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将预测结果与实际道路排放试验中使用PEMS设备测量的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XGBoost-SVR排放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GDI汽油车瞬时CO和PN的排放,相比单一的XGBoost模型,RMSE分别提高了22.9%和39.7%,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支持预测结果的可靠性。该模型对监测高原环境下GDI汽油车实际道路排放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缸内直喷(GDI) 排放预测 组合模型
下载PDF
基于COPERT和MOVES的汽油车燃油蒸发排放清单研究
15
作者 尹黛霖 温溢 +2 位作者 罗佳鑫 赵笑春 李贺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2-82,共11页
基于COPERT模型和MOVES模型的计算原理,利用车辆特征、气候、燃油等参数信息将蒸发排放因子细化,建立了热浸、运行、昼间、加油4类不同蒸发机制的排放因子数据库,并对国三、国四、国五、国六车辆进行了蒸发实车试验,与模型计算结果校验... 基于COPERT模型和MOVES模型的计算原理,利用车辆特征、气候、燃油等参数信息将蒸发排放因子细化,建立了热浸、运行、昼间、加油4类不同蒸发机制的排放因子数据库,并对国三、国四、国五、国六车辆进行了蒸发实车试验,与模型计算结果校验得知两者的总体变化趋势一致,数据较吻合。利用建立的排放因子库,结合各省市的汽油车保有量、活动水平等数据,计算得到2020年中国汽油车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总量约为51.42万t。在总的蒸发排放量中,加油排放是最大的贡献者,对总蒸发排放的贡献率为3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车 燃油蒸发 排放模型 总量评估
下载PDF
深度空气分级对旋风燃烧锅炉NO_(x)释放影响研究
16
作者 王为术 王涵 +1 位作者 唐遥义 王飞跃 《工业加热》 CAS 2023年第10期1-4,8,共5页
针对纯燃高碱煤旋风液态排渣锅炉局部高温以及NO_(x)排放高等问题,通过ANSYS软件数值研究了不同深度空气分级方案对旋风液态排渣锅炉炉内温度场、组分场及NO_(x)浓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深度空气分级燃烧不同工况设置合理,形成了... 针对纯燃高碱煤旋风液态排渣锅炉局部高温以及NO_(x)排放高等问题,通过ANSYS软件数值研究了不同深度空气分级方案对旋风液态排渣锅炉炉内温度场、组分场及NO_(x)浓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深度空气分级燃烧不同工况设置合理,形成了良好的富燃料的主燃区与富氧燃尽区,炉内燃烧稳定,旋风燃烧器逆向布置可促进煤粉燃尽,提高锅炉效率。不同深度空气分级工况下,炉内各组分分布特性一致。同时确定了主燃区最佳过量空气系数为0.85,燃尽风量选用逐层降低布置可实现最佳低氮排放,炉膛出口烟温最低为1375.45 K,炉膛出口NO_(x)浓度最低为391.14 m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燃烧 深度空气分级 燃烧特性 NO_(x)释放特性
下载PDF
柴油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的发展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舒芳 《内燃机与配件》 2023年第8期109-111,共3页
随着汽车行业节能和环保理念的普及,柴油发动机尾气引发的环境问题进入人们的视线,从1983年我国首个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的出台,到2021年国六标准的全面实施,国家对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标准逐步收紧,共轨技术、增压技术等一系列机内净化... 随着汽车行业节能和环保理念的普及,柴油发动机尾气引发的环境问题进入人们的视线,从1983年我国首个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的出台,到2021年国六标准的全面实施,国家对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标准逐步收紧,共轨技术、增压技术等一系列机内净化技术取得的成果无法满足最新的排放要求,当前解决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最有效控制手段是柴油机尾气后处理技术。本文结合国家尾气排放标准要求,对柴油机尾气后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发动机 尾气 后处理技术
下载PDF
不同EGR形成方式对汽油机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
18
作者 段加全 李晓娜 +3 位作者 韩令海 宫艳峰 王振喜 解方喜 《现代车用动力》 2023年第2期13-18,共6页
利用GT-Power软件仿真探讨了降低排气门升程、提前和推迟排气正时、提前进气正时4种方式形成的内部废气再循环(EGR)对汽油燃烧和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内部EGR率的增加,4种方式的发动机燃烧重心均推迟,燃烧持续期均延迟。但4种... 利用GT-Power软件仿真探讨了降低排气门升程、提前和推迟排气正时、提前进气正时4种方式形成的内部废气再循环(EGR)对汽油燃烧和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内部EGR率的增加,4种方式的发动机燃烧重心均推迟,燃烧持续期均延迟。但4种方式在形成相同的内部EGR率时,提前进气正时使发动机燃烧重心推迟更明显,燃烧持续期增长也更多,缸内燃烧温度最低,因此传热损失也最小,另外提前进气正时后泵气损失也最小,所以提前进气正时形成的内部EGR油耗更低,减少了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废气再循环 可变气门 燃烧特性
下载PDF
老化态Pd/Rh基三元催化器的起燃及次生污染物生成特性研究
19
作者 王朝元 钱叶剑 +3 位作者 孟顺 位晓飞 谢兆辉 潘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38-742,752,共6页
为探究天然气发动机三元催化器(three-way catalytic converter,TWC)长期使用后起燃特性及次生污染物生成特性的变化规律,文章建立当量比燃烧的天然气发动机Pd/Rh基催化器的表面反应机理模型,利用试验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研究贵金属... 为探究天然气发动机三元催化器(three-way catalytic converter,TWC)长期使用后起燃特性及次生污染物生成特性的变化规律,文章建立当量比燃烧的天然气发动机Pd/Rh基催化器的表面反应机理模型,利用试验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研究贵金属分散度对CH_(4)、CO、NO排放物起燃特性以及次生污染物NH_(3)、N 2O生成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新鲜催化器,老化催化器虽然仍能实现对气体排放物的有效转化,但是随着贵金属分散度的降低,CH_(4)、CO、NO的起燃温度明显增加,起燃特性变差;贵金属分散度还会影响次生污染物的生成规律,分散度增加时,催化剂表面对污染物气体的吸附能力增强,增加了次生污染物的消耗,次生污染物的生成有所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发动机 老化 贵金属分散度 起燃性能 次生污染物
下载PDF
汽油机颗粒捕集催化剂研究进展
20
作者 赵德鹏 杨冬霞 +3 位作者 常仕英 杜君臣 赵云昆 冯丰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3-89,共7页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我国在2020年7月1日对轻型汽车排放的颗粒物进行限制。为了满足法规要求,汽油机颗粒捕集催化剂技术被大量应用于汽油车后处理中。基于2007年以来50篇文献的分析,本文总结了汽油机颗粒捕集催化剂在系统布局、铂族金属...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我国在2020年7月1日对轻型汽车排放的颗粒物进行限制。为了满足法规要求,汽油机颗粒捕集催化剂技术被大量应用于汽油车后处理中。基于2007年以来50篇文献的分析,本文总结了汽油机颗粒捕集催化剂在系统布局、铂族金属种类和浓度、涂层分布、背压、颗粒物捕集、积碳再生、灰分容量以及辅助气态污染物净化方面最新研究成果;展望了汽油机颗粒捕集催化剂未来应用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直喷发动机 背压 汽油机颗粒捕集催化剂 颗粒物捕集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