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阳光谱对光合细菌生长及产氢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全国 师玉忠 +2 位作者 张军合 杨群发 周磊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35-1139,共5页
测定了紫色非硫细菌F1、F5、F7、F11,紫色硫细菌S7、S9和绿色硫细菌L6吸收光谱。发现F1、F5、F7、F11具有相似的可见光吸收特性,均在375、490和590nm附近有吸收峰;S7、S9具有相似的吸收特性,在380nm和490nm附近有吸收峰;L6在590nm附近... 测定了紫色非硫细菌F1、F5、F7、F11,紫色硫细菌S7、S9和绿色硫细菌L6吸收光谱。发现F1、F5、F7、F11具有相似的可见光吸收特性,均在375、490和590nm附近有吸收峰;S7、S9具有相似的吸收特性,在380nm和490nm附近有吸收峰;L6在590nm附近有吸收峰。分别采用中心波长为400、470、540、600、700nm,带宽为100nm的太阳光进行光合细菌的生长和产氢特性试验,发现改变太阳光光照波段,对同一菌株的生长特性和产氢特性均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太阳光谱 生长特性 产氢特性
下载PDF
光合生物制氢过程中系统温度变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素兰 张全国 周雪花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53-1255,共3页
以高效产氢细菌群为实验用菌种,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主要研究光合菌群在不同条件下生长制氢过程中由于放热所引起系统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的产氢条件下系统温度随着产氢时间的延长均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即光合生物制氢过程中... 以高效产氢细菌群为实验用菌种,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主要研究光合菌群在不同条件下生长制氢过程中由于放热所引起系统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的产氢条件下系统温度随着产氢时间的延长均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即光合生物制氢过程中系统温度均有不同幅度的升高。初始温度、接种量和光照强度对系统温度变化有显著影响,从其对温度变化影响看,光合制氢过程中选用初始温度30℃、光照强度2000lux、接种量40%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产氢 温度 光照度 接种量
下载PDF
光合产氢混合菌群的碳源代谢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全国 张相锋 +2 位作者 王毅 杜金宇 荆艳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3-257,共5页
以红螺菌科光合产氢混合菌群为研究对象,通过血清瓶培养实验,研究不同碳源对光合细菌生长和产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合细菌能有效利用乙酸和丁酸快速增殖和产氢,其中以乙酸最佳,促使光合产氢混合菌群增殖的最佳乙酸浓度为80mmol/L,... 以红螺菌科光合产氢混合菌群为研究对象,通过血清瓶培养实验,研究不同碳源对光合细菌生长和产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合细菌能有效利用乙酸和丁酸快速增殖和产氢,其中以乙酸最佳,促使光合产氢混合菌群增殖的最佳乙酸浓度为80mmol/L,最佳产氢浓度为40mmol/L。光合产氢混合菌群利用乳酸增殖产氢的能力较低,而乙醇则对其表现为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 光合细菌 混合菌群 碳源 代谢
原文传递
光合细菌利用葡萄糖产氢过程中菌体衰亡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全国 王毅 +2 位作者 李刚 周雪花 安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2-726,共5页
研究了葡萄糖作为产氢基质在产氢过程中对光合细菌的生长活性及产氢的影响,分析了产氢过程中菌体生长活性下降发生衰亡的原因,并就抑制菌体发生衰亡的相关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光合细菌利用葡萄糖产氢过程中细胞生长活性下降迅... 研究了葡萄糖作为产氢基质在产氢过程中对光合细菌的生长活性及产氢的影响,分析了产氢过程中菌体生长活性下降发生衰亡的原因,并就抑制菌体发生衰亡的相关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光合细菌利用葡萄糖产氢过程中细胞生长活性下降迅速,葡萄糖会抑制菌体的生长,促使细胞衰亡。产氢过程中批次添加葡萄糖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菌体的衰亡,但对产氢并没有促进作用,产氢速率低,产氢总量只达到对照组的87%。产氢过程中外源调节菌液pH值对菌体的生长及产氢有显著促进作用,细胞生长达到对照组的1.46倍,产氢总量达到对照组的1.3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细胞生长活性 菌体衰亡 分批添加 外源调节
下载PDF
固定化光合细菌利用低分子有机酸的产氢特性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明 周俊虎 +3 位作者 张立宏 程军 刘建忠 岑可法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8-744,共7页
通过固定化光合细菌对低分子有机酸进行了光合产氢的批式试验研究。利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进行产氢动力学分析,并且对产氢过程中pH变化、有机酸的氢转化率以及有机酸初始浓度对产氢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固定化能提高产氢率,以... 通过固定化光合细菌对低分子有机酸进行了光合产氢的批式试验研究。利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进行产氢动力学分析,并且对产氢过程中pH变化、有机酸的氢转化率以及有机酸初始浓度对产氢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固定化能提高产氢率,以海藻酸钠为固定化载体的产氢效果最佳。同时发现有机酸产氢存在最佳初始浓度,其中乳酸产氢的最佳初始浓度为0.049mol/L,对于乙酸、丙酸和丁酸这3种小分子羧酸,其最佳初始浓度的大小随着有机酸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减小,即乙酸(0.043mol/L)>丙酸(0.029mol/L)>丁酸(0.022mol/L)。乙酸的最大氢转化率最高,达到65.3%。浓度对氢气含量没有影响,而对于乙酸、丙酸和丁酸,氢气含量随着有机酸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产氢 挥发性有机酸 固定化
下载PDF
NH_4^+对混合菌种的生长及光合产氢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立宏 周俊虎 +3 位作者 陈明 程军 刘建忠 岑可法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46-1552,共7页
针对 NH_4^+浓度对混合菌种的生长与光合产氢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3种生长模型的对比,确定了修正的 Gompertz 方程作为描述混合菌种光合生长的模型。结果表明 NH_4^+对混合菌种的最大菌浊度影响不大。通过 pH 值的控制与不控制... 针对 NH_4^+浓度对混合菌种的生长与光合产氢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3种生长模型的对比,确定了修正的 Gompertz 方程作为描述混合菌种光合生长的模型。结果表明 NH_4^+对混合菌种的最大菌浊度影响不大。通过 pH 值的控制与不控制时不同 NH_4^+浓度的对比产氢试验,发现不控制 pH 值时,NH_4^+对?昆合菌种光合产氢的抑制作用显著;而控制 pH=7.0时,2.8mmol/L的 NH_4^+浓度比无 NH_4^+时的产氢率高、产氢速率快,而后随着NH_4^+浓度的继续增大,产氢率不断减少。这表明控制 pH 时,适当低浓度的 NH_4^+可以提高混合菌种的光合产氢率以及产氢速率。无论是否控制 pH 值,只有 NH_4^+被菌体的生长所消耗掉,才开始产氢,这表明 NH_4^+对产氢的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是可恢复的。同时通过混合菌种与纯菌株 Rh.Palustris Z02的对比试验发现,无论对于生长还是产氢,NH_4^+对混合菌种的影响均小于对纯菌株 Rh.Palustris Z02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产氢 生长 混合菌种 NH4^+浓度
下载PDF
二价铁系离子对混合菌种光合产氢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明 程军 +3 位作者 张立宏 周俊虎 刘建忠 岑可法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72-978,共7页
针对不同浓度的Fe^(2+)、Co^(2+)和Ni^(2+)对混合菌种的光合产氢与生长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二价铁系离子对产氢及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Fe_(2+)、Co^(2+)和Ni^(2+)最佳产氢浓度分别为9.00、0.45和0.10μmol/L,而对... 针对不同浓度的Fe^(2+)、Co^(2+)和Ni^(2+)对混合菌种的光合产氢与生长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二价铁系离子对产氢及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Fe_(2+)、Co^(2+)和Ni^(2+)最佳产氢浓度分别为9.00、0.45和0.10μmol/L,而对产氢的影响作用大小顺序为:Fe^(2+)>Ni^(2+)>Co^(2+)。二价铁系离子在适当浓度范围内可提高生长速率,其中Co^(2+)对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由于pH值影响二价铁系离子对产氢酶活性的作用,针对Fe^(2+)浓度在不同初始pH值时对混合菌种光合产氢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pH=7.0时,Fe^(2+)浓度的变化对产氢的影响最显著。而在本试验范围内,随着pH值偏离7.0,Fe^(2+)浓度的变化对产氢的影响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 CO^2+ NI^2+ 浓度 光合产氢 混合菌种
下载PDF
可见光谱对混合光合细菌产氢和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全国 安静 +2 位作者 王毅 杨群发 李刚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1-395,共5页
分别以不同光源蓝光(400~20nm)、绿光(550~570nm)、黄光(约590nm)、红光(600~700nm)、白光LED(发光二极管多色混合光谱带)和白炽灯(连续光谱)作为产氢光源,对光合细菌产氢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光合产氢细菌对... 分别以不同光源蓝光(400~20nm)、绿光(550~570nm)、黄光(约590nm)、红光(600~700nm)、白光LED(发光二极管多色混合光谱带)和白炽灯(连续光谱)作为产氢光源,对光合细菌产氢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光合产氢细菌对吸收峰处的光都有较好的吸收和利用,其中尤以黄色光源最为突出,产氢较稳定且产氢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光合产氢细菌 吸收光谱 波长 生长曲线 产氢量
下载PDF
BIPV系统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鸣 蔡亮 虞维平 《应用能源技术》 2007年第11期1-4,共4页
太阳能作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洁净能源之一,其相关产业在近几年里发展十分迅速。本文论证了在我国发展太阳能产业的可行性,描述了BIPV系统的结构和优越性,并且结合南京市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的实例,通过对其发电效益以及动态平直供电成... 太阳能作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洁净能源之一,其相关产业在近几年里发展十分迅速。本文论证了在我国发展太阳能产业的可行性,描述了BIPV系统的结构和优越性,并且结合南京市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的实例,通过对其发电效益以及动态平直供电成本的计算对该系统的经济性和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实例虽然可以带来很好的环境效益,但是目前发电成本偏高。BIPV系统的普及有赖于太阳电池组件产品价格的降低和相关政策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BIPV 光伏系统
下载PDF
气相条件对混合菌种光合产氢的影响
10
作者 陈明 程军 +3 位作者 张立宏 周俊虎 刘建忠 岑可法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6-692,共7页
针对不同气相条件对混合菌种以及纯菌种生长与产氢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N_2、O_2、Ar、H_2的高纯气相条件均能够促进菌体的生长,但对产氢有明显的抑制,表明高纯气创造出的厌氧环境不适于产氢。CO_2不仅对产氢有抑制作用,同时... 针对不同气相条件对混合菌种以及纯菌种生长与产氢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N_2、O_2、Ar、H_2的高纯气相条件均能够促进菌体的生长,但对产氢有明显的抑制,表明高纯气创造出的厌氧环境不适于产氢。CO_2不仅对产氢有抑制作用,同时明显抑制菌体的生长。气相中大量的O_2对固氮酶以及氢酶的毒害导致无法产氢,而微量O_2的存在却能对产氢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在Ar与微量O_2的混合气相条件下,产氢率达到最高的2.38mol/mol乙酸钠,且产氢延迟期最短。同时发现气相条件对混合菌种产氢较纯菌种Rh.Palustris Z02的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条件 光合产氢 混合菌种 固氮酶
下载PDF
山西太阳能光伏技术现状和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峰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年第25期175-178,共4页
分析了山西省发展太阳能清洁能源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评价了太阳能光伏技术的经济效益,展望了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发展前景,为山西省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太阳能光伏技术 经济效益 发展前景 山西省
下载PDF
神华煤燃烧再燃中NO_x生成与还原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周俊虎 刘广义 +4 位作者 刘海峰 王智化 魏林生 张彦威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99-503,共5页
为了了解神华煤再燃过程中NOx的还原机理,研究了不同氧气体积分数下燃烧和再燃过程中NOx的动态释放和还原特性.试验采用在线式烟气分析仪,在电炉加热的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结果表明,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挥发份析出峰和焦炭析出峰... 为了了解神华煤再燃过程中NOx的还原机理,研究了不同氧气体积分数下燃烧和再燃过程中NOx的动态释放和还原特性.试验采用在线式烟气分析仪,在电炉加热的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结果表明,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挥发份析出峰和焦炭析出峰的双峰释放特性.在氧气体积分数为0%~18%范围内,随氧气体积分数的增大,NOx生成量呈近似线性增长.氧气体积分数从0增至15%,NOx生成量增加约11倍.再燃过程中NOx曲线具有挥发份均相和焦炭非均相还原的双谷分布趋势.相比于焦炭非均相还原过程,挥发份均相还原过程对NOx的还原贡献最大,挥发份随气氛变化更加敏感.当氧气体积分数大于7%以后,煤粉再燃过程不再具有脱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华煤 燃烧 再燃 NOx 还原
下载PDF
超微化玉米秸秆料液在光合制氢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婕 张全国 +1 位作者 胡建军 张相锋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5-959,共5页
进行超微化玉米秸秆料液在光合制氢过程中温度随反应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实验研究,分析探讨各种粒径玉米秸秆料液在光合制氢反应器中不同位置的温度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光合制氢升温阶段的各种粒径玉米秸秆料液温度变化情况进行回归分析... 进行超微化玉米秸秆料液在光合制氢过程中温度随反应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实验研究,分析探讨各种粒径玉米秸秆料液在光合制氢反应器中不同位置的温度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光合制氢升温阶段的各种粒径玉米秸秆料液温度变化情况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超微化玉米秸秆的粒径越小,其料液的初始阶段升温速度越快,料液的相对平衡温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化 玉米秸秆 光合制氢 粒径 温度
原文传递
用真空蒸镀法制备Al背场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乔琦 季静佳 +2 位作者 张光春 施正荣 李果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5-559,共5页
采用真空蒸镀法在经过制绒、清洗、扩散和PECVD镀氮化硅(SiN_x)处理的单晶硅片上蒸镀Al膜并在不同温度下烧结形成背场。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Al背电场进行表征,测量开路电压并探讨工艺条件对Al背电场微结构及开路电压的影响。实验结... 采用真空蒸镀法在经过制绒、清洗、扩散和PECVD镀氮化硅(SiN_x)处理的单晶硅片上蒸镀Al膜并在不同温度下烧结形成背场。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Al背电场进行表征,测量开路电压并探讨工艺条件对Al背电场微结构及开路电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真空度为5.0×10^(-3)Pa,阻蒸电流为250A的条件下,所镀膜层最厚、致密均匀、结合力好,且Al背场的开路电压随膜厚和烧结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蒸镀 Al背场 SEM 开路电压
下载PDF
12kW光伏电站组件安装方式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史君 《应用能源技术》 2015年第4期43-46,共4页
光伏电站的设计过程中,不同的组件安装方式在支结构设计的优劣、系统整体发电效率的高低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文中通过对12 k W光伏电站的两种不同的组件安装方式的比较,分析其在结构设计、发电效率两方面的优劣势,以便能够正确... 光伏电站的设计过程中,不同的组件安装方式在支结构设计的优劣、系统整体发电效率的高低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文中通过对12 k W光伏电站的两种不同的组件安装方式的比较,分析其在结构设计、发电效率两方面的优劣势,以便能够正确选择出最佳安装方案,完成整个项目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件安装方式支架结构 二极管 热斑效应
下载PDF
绿色电力——硅与玻璃相结合生产出廉价的太阳能模块
16
《国际水力发电》 2003年第1期37-38,共2页
今年五月在美国新奥尔良召开了第29届IEEE光电专家会议,据参加该会的澳大利亚太平洋太阳能公司的保罗巴索尔博士的一篇论文介绍,该公司经四年的研究与开发,已开始采用玻璃结晶硅生产光电模块。
关键词 太阳能模块 绿色电力 玻璃结晶硅 光电模块 澳大利亚
下载PDF
太阳光分子器件
17
作者 苏中启 《新能源》 1996年第2期25-28,共4页
关键词 太阳光 分子器件 光伏转换 光合作用
下载PDF
太阳能专利技术、经济发展水平与碳排放关系实证研究
18
作者 杨柳 郭信汝 +2 位作者 周薇 翟迅 张浩宇 《价值工程》 2021年第14期252-253,共2页
借助文献研究法,对太阳能专利技术、经济发展水平与碳排放关系实证研究进行梳理;分别从不同因素对碳排放影响、碳排放研究模型、研究变量以上三者进行梳理分析;最后针对如何减少碳排放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太阳能专利技术 经济发展 碳排放
下载PDF
一种光合作用发电站
19
《能源工程》 2002年第3期65-65,共1页
关键词 光合作用 发电站 以色列
下载PDF
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 integrates CO2 reduction with oxidative organic synthesis by solar energy
20
《Science Foundation in China》 CAS 2019年第4期32-32,共1页
With the support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and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the research team led by Prof.Wu LiZhu(吴骊珠)at the Key Laboratory of Photochemical Conversion and Optoelectron... With the support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and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the research team led by Prof.Wu LiZhu(吴骊珠)at the Key Laboratory of Photochemical Conversion and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recently developed a solar-powered system to integrate CO2 photoreduction with oxidative organic synthesis together to simultaneously produce solar fuels and value-added chemicals,which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Chem(2019,5(10):2605-26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IDATIVE INTEGRATE SYNTHE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