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iBe熔盐中铀与镧系(Eu、Sm、Yb、La、Ce和Ho)氟化物的电化学性质及分离
1
作者 蒋锋 黄卫 +2 位作者 佘长锋 付海英 龚昱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34,共9页
利用电化学方法在熔盐介质中进行乏燃料的后处理分离是干法后处理中研究最广泛的技术之一,其核心内容就是采用电解法实现锕系元素和镧系元素分离。本文采用循环伏安法、方波伏安法和恒电位电解法研究了FLi Be(Li F-Be F_(2))熔盐中UF_(4... 利用电化学方法在熔盐介质中进行乏燃料的后处理分离是干法后处理中研究最广泛的技术之一,其核心内容就是采用电解法实现锕系元素和镧系元素分离。本文采用循环伏安法、方波伏安法和恒电位电解法研究了FLi Be(Li F-Be F_(2))熔盐中UF_(4)和Ln F_(3)(Ln=Eu、Sm、Yb、La、Ce和Ho)的电化学行为和分离可行性,在FLi BeUF_(4)-Ln F_(3)混合熔盐体系中使用W电极开展了UF_(4)与Ln F_(3)电解分离研究。结果表明:在惰性钨(W)电极上U4+的氧化还原反应分为两步,分别是U^(4+)+e^(-)→U^(3+)和U^(3+)+3e^(-)→U^(0),而Yb^(3+)、Sm^(3+)、Eu^(3+)只能发生一电子转移还原为+2价态的Yb^(2+)、Sm^(2+)、Eu^(2+)的离子,La^(3+)、Ce^(3+)和Ho^(3+)离子在FLi Be熔盐电化学窗口内则没有明显的电化学信号;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能量色谱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结果证明了W电极上的电解产物为金属U、UF_(3)和夹带的熔盐,而不含有Ln F_(3)的电解产物。这些研究结果为熔盐堆燃料中锕系元素和镧系元素的分离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iBe熔盐 镧系元素 电化学行为 电解分离
原文传递
钍-铀燃料后处理中新萃取剂的研究 Ⅰ.双取代酰胺类的研究及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22
2
作者 沈朝洪 包亚之 +3 位作者 包伯荣 王高栋 钱军 曹正白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94-100,共7页
合成并研究了10种双取代酰胺萃取铀、钍、裂片元素的情况,结果表明,取代己内酰胺的萃取性能优于非环状双取代酰胺。和1mol/1的TBP相比,取代己内酰胺萃取铀的能力比TBP强,萃取钍的能力和TBP接近。除OCLA外,酰胺对于铀钍的分离性能均比TBP... 合成并研究了10种双取代酰胺萃取铀、钍、裂片元素的情况,结果表明,取代己内酰胺的萃取性能优于非环状双取代酰胺。和1mol/1的TBP相比,取代己内酰胺萃取铀的能力比TBP强,萃取钍的能力和TBP接近。除OCLA外,酰胺对于铀钍的分离性能均比TBP好,酰胺对Zr-Nb的去污性能优于TBP。还初步探讨了酰胺类萃取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取代酰胺 铀酰 裂片元素
下载PDF
Purex流程共去污工艺计算机稳态模拟 被引量:14
3
作者 何辉 李高亮 +2 位作者 陈辉 蒋德祥 唐洪彬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84-789,共6页
在萃取串级理论基础上,建立了模拟"分液漏斗法"串级萃取实验操作的数学模型,编写了HNO3、U和Pu体系的稳态模拟程序。利用文献报道的实验数据和计算数据,对该程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程序模拟萃取器逐渐达到稳态的过程中,... 在萃取串级理论基础上,建立了模拟"分液漏斗法"串级萃取实验操作的数学模型,编写了HNO3、U和Pu体系的稳态模拟程序。利用文献报道的实验数据和计算数据,对该程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程序模拟萃取器逐渐达到稳态的过程中,各组分的浓度剖面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在此基础上,利用该程序对1A工艺进行了安全分析和工艺寻优计算。结果表明,1AS流量变化对U、Pu收率的影响不大,1AX和1AF流量变化对U、Pu收率影响大。提高洗涤液酸度有利于扩展工艺操作弹性范围,但不利于U对稀土的去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REX 萃取 计算机模拟
下载PDF
裂变产物中^(138)Cs的分离 被引量:6
4
作者 丁有钱 杨志红 +5 位作者 崔安智 张生栋 毛国淑 杨磊 孙宏清 于伟翔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4-168,共5页
为了获得更精确的138Cs衰变数据,需要制备出放化纯的138Cs样品。以“两步延迟分离法”为基础,将抽气法与碘铋酸铯沉淀、硅钨酸铯沉淀法相结合,建立了从裂变产物中分离放化纯138Cs的分离流程。其化学回收率达(74±1)%,对主要γ核素... 为了获得更精确的138Cs衰变数据,需要制备出放化纯的138Cs样品。以“两步延迟分离法”为基础,将抽气法与碘铋酸铯沉淀、硅钨酸铯沉淀法相结合,建立了从裂变产物中分离放化纯138Cs的分离流程。其化学回收率达(74±1)%,对主要γ核素的去污因子大于103,操作时间在60 min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8Cs 两步延迟分离法 抽气 Cs3Bi2I9 硅钨酸铯
下载PDF
从辐照过的钍中分离镤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方克明 杨维凡 +4 位作者 牟万统 袁双贵 李宗伟 沈水法 张学谦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76-182,共7页
研究了以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PMBP)和三异辛胺(TIOA)为萃取剂,盐酸-氢氟酸溶液为反萃剂,从中子辐照过的钍中分离纯化镤的一个快速、有效的流程。对流程的一些主要步骤中的分离条件作了研究。... 研究了以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PMBP)和三异辛胺(TIOA)为萃取剂,盐酸-氢氟酸溶液为反萃剂,从中子辐照过的钍中分离纯化镤的一个快速、有效的流程。对流程的一些主要步骤中的分离条件作了研究。以钍的裂变产物为多重示踪剂检验了该流程,得到了主要杂质元素的去污因子,给出了镤的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BP TIOA 分离 中子辐照 萃取剂 反萃剂
下载PDF
硝酸中钼和锆的沉淀行为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林灿生 王效英 张崇海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4-30,共7页
本文叙述硝酸溶液中钼、锆沉淀行为,考察了次级沉淀现象。温度、硝酸浓度、钼锆浓度等对沉淀有影响。加热温度在80℃以上和硝酸浓度<4mol/1时,容易形成沉淀,硝酸浓度≥4mol/1时,形成沉淀的速度很慢。钼锆浓度≥5×10^(-3)mol/1时... 本文叙述硝酸溶液中钼、锆沉淀行为,考察了次级沉淀现象。温度、硝酸浓度、钼锆浓度等对沉淀有影响。加热温度在80℃以上和硝酸浓度<4mol/1时,容易形成沉淀,硝酸浓度≥4mol/1时,形成沉淀的速度很慢。钼锆浓度≥5×10^(-3)mol/1时,会形成沉淀。钼锆浓度≤2.5×10^(-3)mol/1时,不易形成沉淀。溶液中铀浓度达200g/1,对沉淀无影响。钼锆沉淀物中钼、锆摩尔比为2。最后给出了控制钼、锆沉淀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 次级沉淀 硝酸
下载PDF
从 14MeV 中子辐照过的铀中分离钍 被引量:4
7
作者 杨维凡 牟万统 +4 位作者 方克明 袁双贵 李宗伟 张学谦 沈水法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9-274,共6页
1引言很多作者研究了用离子交换技术从环境样品、稀土和锕系等元素中分离痕量的钍[1-3],但这远不如溶剂萃取法简便和适于实际的应用。作为螯合剂的两个杂环β-二酮thenoyltriflu-oroacetone(TTA)... 1引言很多作者研究了用离子交换技术从环境样品、稀土和锕系等元素中分离痕量的钍[1-3],但这远不如溶剂萃取法简便和适于实际的应用。作为螯合剂的两个杂环β-二酮thenoyltriflu-oroacetone(TTA)和1-phenyl-3-met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γ射线谱 去污因子 钍分离 中子辐照
下载PDF
混合澄清槽萃取过程的瞬态行为及瞬态数学模型 被引量:3
8
作者 于婷 何辉 +4 位作者 刘占元 张岚 李峥 赵皓贵 叶国安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4-225,I0003,共13页
混合澄清槽是核工业普遍采用的级式萃取设备。开展了混合澄清槽从启动到萃取稳态的瞬态萃取行为台架试验,建立了混合澄清槽萃取过程的瞬态→稳态数学模型,提出模型数学算法,使用台架试验数据对模型和算法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 混合澄清槽是核工业普遍采用的级式萃取设备。开展了混合澄清槽从启动到萃取稳态的瞬态萃取行为台架试验,建立了混合澄清槽萃取过程的瞬态→稳态数学模型,提出模型数学算法,使用台架试验数据对模型和算法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符合良好,证明了建立的数学模型的可靠性。最终使用计算机程序对影响30%TBP/正十二烷萃取体系萃取平衡的影响因素开展了计算分析,发现酸度是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澄清槽 计算机模拟 萃取 瞬态模型
下载PDF
羟基脲与HNO_2的反应动力学及对Pu(Ⅲ)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朱兆武 何建玉 +3 位作者 章泽甫 宋天宝 林敏 郑卫芳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在HNO3溶液中,研究了羟基脲(HU)与HNO2反应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对HU呈零级,速率方程可表示为:-dc(HNO2)/dt=k0c(HNO2)c1 1(HNO3)c0(HU),在t=10℃,c(HNO2)=5mmol/L时,k0=(0 18±0 01)L1 1·mol-1 1·s-1,反应活化能E... 在HNO3溶液中,研究了羟基脲(HU)与HNO2反应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对HU呈零级,速率方程可表示为:-dc(HNO2)/dt=k0c(HNO2)c1 1(HNO3)c0(HU),在t=10℃,c(HNO2)=5mmol/L时,k0=(0 18±0 01)L1 1·mol-1 1·s-1,反应活化能Ea≈63kJ/mol。在不同离子强度的NaNO3溶液中的研究表明,离子强度变化对反应速率影响不大。分光光度法和萃取法研究表明,过量的HU在HNO3溶液中可以很好地稳定Pu(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脲 亚硝酸 反应动力学 钚(Ⅲ) 稳定性 反应活化能 反应速率 PUREX流程 分离 还原剂
下载PDF
后处理Purex流程洗锝工艺的计算机模拟 Ⅰ.计算机模拟及工艺参数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延鑫 何辉 +4 位作者 张春龙 常利 李瑞雪 唐洪彬 于婷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3,共5页
在串级萃取理论的基础上,编写了洗锝工艺段计算机模拟程序,程序可考察HNO3、U、Pu和Tc体系的萃取行为。通过串级实验对该程序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程序的计算值与串级实验的实验结果吻合很好,两者间的相对偏差大部分小于10%... 在串级萃取理论的基础上,编写了洗锝工艺段计算机模拟程序,程序可考察HNO3、U、Pu和Tc体系的萃取行为。通过串级实验对该程序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程序的计算值与串级实验的实验结果吻合很好,两者间的相对偏差大部分小于10%。在此基础上,利用该程序对洗锝工艺段工艺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洗锝工艺段洗锝效果与该工艺段所使用的硝酸总量(摩尔浓度乘以体积流量)有关,提高硝酸总使用量有利于提高锝的净化系数;在硝酸总用量不变前提下,仅靠改变硝酸浓度和流比的组合无法显著改善洗锝工艺段洗锝效果,同时,洗涤效果并非随着硝酸浓度改变而单调递变,存在拐点,该拐点处对应的酸度和流比就是该硝酸使用量下洗锝效果最好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模拟 TcS工艺段 净化系数
下载PDF
无盐试剂在Purex流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婷 叶国安 +2 位作者 何辉 罗方祥 肖松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84-95,共12页
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应用于Purex流程的无盐试剂的研究进展,概述了无盐试剂与Pu(Ⅳ)、Np(Ⅵ)、HNO 2的氧化还原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能,并对其进行了比较筛选,介绍了几种无盐试剂的应用情况,对无盐试剂在未来Purex流程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应用于Purex流程的无盐试剂的研究进展,概述了无盐试剂与Pu(Ⅳ)、Np(Ⅵ)、HNO 2的氧化还原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能,并对其进行了比较筛选,介绍了几种无盐试剂的应用情况,对无盐试剂在未来Purex流程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燃料 无盐试剂 PUREX流程 氧化还原
下载PDF
LiCl-KCl熔盐中Zr(Ⅳ)于Mo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益群 王有群 +2 位作者 林如山 贾艳虹 何辉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0-104,共5页
通过循环伏安法、方波伏安法和计时电位法等研究了LiCl-KCl共晶熔盐中ZrCl_4于Mo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探究Zr(Ⅳ)于Mo阴极的还原机理,并计算Zr(Ⅱ)的扩散系数及Zr(Ⅱ)/Zr(0)的表观标准电势。结果表明:Zr(Ⅳ)在Mo阴极还原机理为:Zr(Ⅳ)+2... 通过循环伏安法、方波伏安法和计时电位法等研究了LiCl-KCl共晶熔盐中ZrCl_4于Mo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探究Zr(Ⅳ)于Mo阴极的还原机理,并计算Zr(Ⅱ)的扩散系数及Zr(Ⅱ)/Zr(0)的表观标准电势。结果表明:Zr(Ⅳ)在Mo阴极还原机理为:Zr(Ⅳ)+2e=Zr(Ⅱ);Zr(Ⅱ)+2e=Zr(0)或Zr(Ⅱ)+e+Cl^-=ZrCl;ZrCl+e=Zr(0)+Cl^-;金属Zr在阳极的氧化过程为:Zr(0)-2e=Zr(Ⅱ)和Zr(Ⅱ)-2e=Zr(Ⅳ)。Zr(Ⅳ)还原为Zr(Ⅱ)和Zr(Ⅱ)还原为Zr(0)均为可逆反应,且还原过程均为扩散控制。LiCl-KCl熔盐中Zr(Ⅱ)于Mo阴极上的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为:ln D=-6 724/T-2.95,扩散的活化能Ea=55.9kJ/mol。Zr(Ⅱ)/Zr(0)的表观标准电位与温度的关系为:E_(Zr(Ⅱ)/Zr(0))^(Θ*)=-2.695+9.33×10^(-4)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Cl-KCl熔盐 ZrCl 干法后处理 乏燃料 电化学行为
下载PDF
U(Ⅳ)对Pu(Ⅳ)的单级还原反萃数学模型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婷 何辉 +2 位作者 洪哲 陈延鑫 叶国安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13-421,共9页
U(Ⅳ)是PUREX流程铀钚分离过程的还原剂。建立了30%TBP/煤油体系中U(Ⅳ)还原反萃Pu(Ⅳ)的单级迭代计算数学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数学算法,编写了模拟连续逆流萃取器其中一级的计算机模拟程序,使用文献数据对模型和程序进行了验证,计算值... U(Ⅳ)是PUREX流程铀钚分离过程的还原剂。建立了30%TBP/煤油体系中U(Ⅳ)还原反萃Pu(Ⅳ)的单级迭代计算数学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数学算法,编写了模拟连续逆流萃取器其中一级的计算机模拟程序,使用文献数据对模型和程序进行了验证,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良好,并与文献报道的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对,准确度要高于文献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REX流程 计算机模拟 还原反萃 U(Ⅳ) Pu(Ⅳ)
下载PDF
硝酸羟胺对Pu(Ⅳ)的单级还原反萃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婷 叶国安 +4 位作者 洪哲 何辉 陈延鑫 兰天 刘金平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28-1935,共8页
硝酸羟胺是Purex流程钚纯化过程的还原剂。本文建立了30%TBP/正十二烷体系中硝酸羟胺还原反萃Pu(Ⅳ)的单级迭代计算数学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数学算法,编写了模拟连续逆流萃取器中的一级的计算机模拟程序,使用文献数据对模型和程序进行... 硝酸羟胺是Purex流程钚纯化过程的还原剂。本文建立了30%TBP/正十二烷体系中硝酸羟胺还原反萃Pu(Ⅳ)的单级迭代计算数学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数学算法,编写了模拟连续逆流萃取器中的一级的计算机模拟程序,使用文献数据对模型和程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文献实验值符合良好;本文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度高于文献模型。最后分析了计算时间单元长度对准确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REX流程 计算机模拟 还原反萃 硝酸羟胺
下载PDF
脉冲筛板柱萃取分离钍鈾的研究(Ⅰ)——钍铀分离脉冲筛板柱的流体力学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仝继红 安延军 +1 位作者 马栩泉 邰德荣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35-242,6,共8页
在2英寸脉冲筛板柱中,结合钍铀分离的Thorex过程,研究了30%TBP-煤油/水和30%TBP-煤油/Th(NO_3)_4-UO_2(NO_3)_2-HNO_3-H_2O体系脉冲筛板柱的流体力学性能。通过实验对液泛通量、分散相存留分数等流体力学参数,并用改进的Pratt公式对... 在2英寸脉冲筛板柱中,结合钍铀分离的Thorex过程,研究了30%TBP-煤油/水和30%TBP-煤油/Th(NO_3)_4-UO_2(NO_3)_2-HNO_3-H_2O体系脉冲筛板柱的流体力学性能。通过实验对液泛通量、分散相存留分数等流体力学参数,并用改进的Pratt公式对两相流体力学流体力学行为进行了关联,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通过对脉冲筛板柱流体力学性能的研究,获得了最优操作条件,为进一步的传质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筛板柱 萃取 分离
下载PDF
UO_2燃料燃耗对高放废物管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辉 陈延鑫 +1 位作者 唐洪彬 叶国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61-1965,共5页
从乏燃料的不同燃耗引起放射性和化学组成的变化出发,分析乏燃料经后处理后的衰变热、Mo及贵金属含量对玻璃固化工艺和玻璃固化体储存的影响,计算得到了不同燃耗乏燃料制得的高放玻璃的数量。计算结果认为:对于冷却8a的乏燃料,决定玻璃... 从乏燃料的不同燃耗引起放射性和化学组成的变化出发,分析乏燃料经后处理后的衰变热、Mo及贵金属含量对玻璃固化工艺和玻璃固化体储存的影响,计算得到了不同燃耗乏燃料制得的高放玻璃的数量。计算结果认为:对于冷却8a的乏燃料,决定玻璃固化体包容量的不是高放主组分的热功率;对于燃耗小于40GW·d/tU的乏燃料,决定玻璃固化体包容量的是Mo元素含量;当燃耗大于45GW·d/tU时,贵金属含量成为决定玻璃固化体包容量的主要因素,同时UO2燃料燃耗与高放玻璃固化体数量上存在线性关系,燃耗增加会导致高放废物玻璃固化体数量增加。随着燃耗的增加,以Mo含量及贵金属含量计算得到的玻璃固化体数量比以衰变热计算得到的玻璃固化体数量多,因此,高放废物玻璃固化前将Mo及贵金属进行分离有利于减少高放废物玻璃固化体数量。对于UO2燃料,燃耗加深对于高放废物玻璃固化体暂存时间几乎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O2燃料 玻璃固化体 衰变热功率 Mo含量 贵金属含量
下载PDF
Purex流程萃取体系下相关组分的分配比模型 Ⅰ.U(Ⅳ)分配比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延鑫 何辉 +5 位作者 彭力 高巍 朱礼洋 李斌 唐洪彬 王立京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0-85,共6页
在MATLAB软件平台上,利用文献报道的610组U(Ⅳ)分配比数据分别对美国、印度及日本提出的3种不同的U(Ⅳ)分配比模型函数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3种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对偏差均至少在20%以上,其中以美国研究者提出的U(1V... 在MATLAB软件平台上,利用文献报道的610组U(Ⅳ)分配比数据分别对美国、印度及日本提出的3种不同的U(Ⅳ)分配比模型函数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3种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对偏差均至少在20%以上,其中以美国研究者提出的U(1V)分配比模型计算效果最佳,但仍无法直接用于模拟计算U(IV)的分配比。因此,为得到相对偏差较低的U(Ⅳ)分配比模型,以美国研究者提出的模型为基础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模型为D(u(Ⅳ))=K*(U(IV))c^2(fTBP),其中K*(U(IV))=(1.4/(30×c(U(IV))+1))×K*(U(VI))×(0.0541+0.000658×c^2(NO3-)),该模型使用范围为:平衡水相硝酸浓度为0.4~4.0mol/L,U(Ⅳ)质量浓度为5~50g/L,U(VI)质量浓度为15~150g/L,Pu(Ⅲ)质量浓度为0.4~36.3g/L,肼浓度为7×10^-4~2mol/L,相对偏差在士1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Ⅳ) 分配比 数学模型
下载PDF
^(90)Y在不同材料器壁上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志君 丁有钱 +2 位作者 张生栋 崔安智 杨志红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用HDEHP萃取法从高放废液中提取了90Sr,对137Cs的去污因子约为800。以90Sr-90Y为示踪剂,在不同pH条件下对90Y在聚丙烯、聚乙烯、玻璃等材料管壁上的吸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H=0~10范围内,3种材料的管壁吸附90Y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用HDEHP萃取法从高放废液中提取了90Sr,对137Cs的去污因子约为800。以90Sr-90Y为示踪剂,在不同pH条件下对90Y在聚丙烯、聚乙烯、玻璃等材料管壁上的吸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H=0~10范围内,3种材料的管壁吸附90Y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当pH<3时,90Y在3种材料上基本不吸附;当pH>3时,90Y在3种材料上均有较大的吸附,且在玻璃上的吸附远大于在聚丙烯和聚乙烯上的吸附;对于聚丙烯和聚乙烯2种材料,当pH<7时,90Y在聚丙烯上的吸附大于在聚乙烯上的;pH>7时,情况相反。根据实验结果,在90Sr-90Y的实验中,应尽量选用聚丙烯或聚乙烯作为容器,且溶液的pH值应小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Y PH值 吸附
下载PDF
UO_2(NO_3)_2-TcO_4^--HNO_3-H_2O/TBP-OK体系萃取过程中锝分配比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春龙 何辉 +1 位作者 陈延鑫 唐洪彬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0-164,共5页
通过文献报道的锝分配比实验数据与计算结果的分析和对比,引入校正函数P(c0(U),t)对现有锝分配比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UO2(NO3)2-TcO4--HNO3-H2O/TBP-OK萃取体系中锝的数学模型,并编写了锝分配比计算程序。利用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的179... 通过文献报道的锝分配比实验数据与计算结果的分析和对比,引入校正函数P(c0(U),t)对现有锝分配比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UO2(NO3)2-TcO4--HNO3-H2O/TBP-OK萃取体系中锝的数学模型,并编写了锝分配比计算程序。利用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的179组实验数据对该程序进行验证,符合情况良好。通过与锝分配比文献数据以及原模型计算结果对比,对改进后锝分配比模型的性能进行了评估,改进结果明显优于原模型。改进后的模型可作为UO2(NO3)2-TcO4--HNO3-H2O/TBP-OK体系、10~60℃、U浓度0~280g/L、硝酸浓度0.1~5mol/L范围内锝和铀萃取行为计算机模拟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滴定量热法研究UO_2(TTA)_2和Th(TTA)_4与N503协萃机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桦 王文清 +1 位作者 李忠 彭立娥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由于近代量热技术的成功,为协同萃取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它以金属的一元(或二元)配合物为底液,以第二(或第三)配体为滴定剂,用滴定量热方法直接测定在298K时二元(或三元)协萃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根据滴定量热曲线,确定... 由于近代量热技术的成功,为协同萃取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它以金属的一元(或二元)配合物为底液,以第二(或第三)配体为滴定剂,用滴定量热方法直接测定在298K时二元(或三元)协萃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根据滴定量热曲线,确定配体与金属配合物,究竟是生成一级二元协萃配合物,例如,UO_2(TTA)_2·N503和Th(TTA)_4·N503,还是生成二级二元协萃配合物,例如Nd(TTA)_3·TOPO和Nd(TTA)_3·(TOP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定量热法 协萃机理 二氧化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