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3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体化快堆金属燃料发展现状及研发规划
1
作者 冯伟 刘一哲 +2 位作者 任媛媛 杨勇 周培德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4-40,共7页
金属燃料具有增殖比高、后处理流程简单、安全性好、处置长寿命锕系核素方便、可组成一体化快堆核电站等优点,是快堆燃料的理想选择。早期金属燃料由于材料选型和元件设计上的不足,使用燃耗较低(不超过5at.%)。后来,国际上其他国家(主... 金属燃料具有增殖比高、后处理流程简单、安全性好、处置长寿命锕系核素方便、可组成一体化快堆核电站等优点,是快堆燃料的理想选择。早期金属燃料由于材料选型和元件设计上的不足,使用燃耗较低(不超过5at.%)。后来,国际上其他国家(主要是美国、日本、韩国等)通过不断的材料选型和元件设计优化,基本可以确定金属燃料燃耗最高可到20at.%。针对我国一体化快堆U-TRU-Zr金属燃料选型和高燃耗的研发需求,调研了国内外快堆金属燃料的研发现状,提出了高燃耗金属燃料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制定了我国一体化快堆高燃耗U-TRU-Zr金属燃料的研发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燃料 高燃耗 元件设计 一体化快堆
下载PDF
低铼钼合金管双轴应力下的微观组织演变研究
2
作者 姜玮 王卫军 +3 位作者 张国栋 雷华桢 杨文 高进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7-682,共6页
为了获得低铼钼合金管在高温双轴应力作用下的变形机制,研究了低铼钼合金管在1350 K、双轴应力(环向应力分别为36 MPa和60 MPa)下的微观组织演变过程。通过EBSD、TEM、XRD和EDS对双轴应力实验前后的低铼钼合金管样品进行对比分析,获得... 为了获得低铼钼合金管在高温双轴应力作用下的变形机制,研究了低铼钼合金管在1350 K、双轴应力(环向应力分别为36 MPa和60 MPa)下的微观组织演变过程。通过EBSD、TEM、XRD和EDS对双轴应力实验前后的低铼钼合金管样品进行对比分析,获得了样品晶粒尺寸、晶体取向、晶胞参数和位错等特征变化,推测了其变形机制与微观组织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原材料去应力退火态微观组织为柱状晶粒,且沿轴向具有<101>方向性;环向应力36 MPa样品在环向变形量达8%过程中,晶体结构发生再结晶与晶粒长大,并失去<101>方向性,变形机制以位错滑移和晶界滑移为主;环向应力60 MPa样品在环向变形量达19%过程中,部分晶粒发生再结晶,部分晶粒发生大量变形并失去结晶性,除此之外,变形机制还包含晶界滑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铼钼合金 双轴应力 再结晶 变形机制
下载PDF
铁素体/马氏体钢在氧饱和LBE中的腐蚀和小样品拉伸行为
3
作者 李世江 龚翱翔 +4 位作者 孙璐 马雁 秦博 龙斌 佟振峰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50,共9页
铁素体/马氏体(F/M)钢有望作为结构材料应用于铅冷快堆。但是,其与铅铋共晶(LBE)合金的相容性成为必须克服的难题。为研究F/M钢在高温氧饱和LBE中的相容性,采用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和腐蚀试验在不同温度的LBE中对HT9钢的拉伸和腐蚀行为... 铁素体/马氏体(F/M)钢有望作为结构材料应用于铅冷快堆。但是,其与铅铋共晶(LBE)合金的相容性成为必须克服的难题。为研究F/M钢在高温氧饱和LBE中的相容性,采用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和腐蚀试验在不同温度的LBE中对HT9钢的拉伸和腐蚀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多尺度复合表征技术对拉伸断口和腐蚀后的形貌及微观结构进行观测和标定。结果发现:350℃时HT9钢的断后伸长率为11.6%,表现出对LBE的高度脆化敏感;当温度继续升高到450~550℃时,材料的断裂模式由脆性断裂转变为塑性断裂。350℃时HT9钢表面氧化层由外磁铁矿和内铬铁矿尖晶石双重氧化层构成;550℃时表面氧化层由外磁铁矿、内铬铁矿及富Cr的IOZ三重氧化层构成。在应力集中和塑性变形的影响下,疏松的外磁铁矿不具备有效的保护作用,甚至从基体剥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马氏体钢 HT9钢 铅铋共晶合金 液态金属脆化 液态金属腐蚀 温度 氧化层
下载PDF
Ce-Nd合金与不锈钢相互作用实验研究
4
作者 阮章顺 张瑞莹 +3 位作者 王宇回 涂蒙河 付晓刚 龙斌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59-164,共6页
对于一体化快堆采用的金属燃料,燃料包壳化学相互作用是限制其燃耗深度的关键因素,其中以Ce、Nd等为代表的裂变产物元素可能与包壳材料形成低熔点共晶,造成包壳失效。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扩散偶装置开展了Ce-Nd合金与不锈钢、12Cr铁马... 对于一体化快堆采用的金属燃料,燃料包壳化学相互作用是限制其燃耗深度的关键因素,其中以Ce、Nd等为代表的裂变产物元素可能与包壳材料形成低熔点共晶,造成包壳失效。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扩散偶装置开展了Ce-Nd合金与不锈钢、12Cr铁马钢和电镀Cr涂层材料在液态钠环境中的相互作用实验,对Ce、Ni元素与304基体中的Fe、Ni、Cr以及涂层Cr元素之间的相互扩散进行了研究,以了解燃料包壳化学相互作用的形态,并初步测试了防护涂层的作用。结果表明:电镀Cr涂层在550℃时可将Ce、Nd元素扩散层深度降低一半,但由于涂层存在缺陷,在650℃时无明显防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燃料 燃料包壳化学相互作用 液态钠 扩散
下载PDF
FeCr合金中Cr析出物导致硬化的纳米压痕模拟
5
作者 汪淑敏 贺新福 曹金利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4-451,共8页
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对纯Fe、Fe-12Cr以及加入Cr团簇的Fe晶体进行了[100]、[110]及[111]晶向的纳米压痕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不同晶向硬度大小顺序为[111]>[110]>[100],原因在于激活滑移系的难易程度和激活的滑移系数目不同;相对于F... 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对纯Fe、Fe-12Cr以及加入Cr团簇的Fe晶体进行了[100]、[110]及[111]晶向的纳米压痕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不同晶向硬度大小顺序为[111]>[110]>[100],原因在于激活滑移系的难易程度和激活的滑移系数目不同;相对于Fe-12Cr合金,加入Cr团簇阵列的Fe基体表现出明显的硬化效应,说明Cr析出导致的Fe的硬化远超过固溶Cr元素;通过对压痕过程中基体内位错及其与团簇之间相互作用的行为分析发现,Cr团簇的加入略延缓了位错形核,但显著阻碍了位错扩张,位错需要穿过Cr团簇才能继续在基体内运动,因此加入Cr团簇后会明显降低位错的长度以及塑性区的大小;Cr团簇对位错运动的阻碍是Cr团簇导致基体硬化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纳米压痕 Cr团簇 硬化 位错
下载PDF
深度学习技术在铀微粒裂变径迹检测中的应用
6
作者 赵雄 任方达 沈彦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5-753,共9页
通过对铀微粒的微粒分析获得关于铀浓缩活动的诸多敏感信息,进而判断核设施中是否存在未申报的铀浓缩活动,因此识别到铀微粒并进行微粒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双层结构法制作铀微粒裂变径迹样品,在热中子通量为1.2×10^(1... 通过对铀微粒的微粒分析获得关于铀浓缩活动的诸多敏感信息,进而判断核设施中是否存在未申报的铀浓缩活动,因此识别到铀微粒并进行微粒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双层结构法制作铀微粒裂变径迹样品,在热中子通量为1.2×10^(14)cm^(-2)下进行辐照形成裂变径迹,并以YOLOv5为基础网络模型,融合窗口多头注意力机制(swin transformer)设计了一种铀微粒检测网络YOLOv5-ST。结果表明,YOLOv5-ST模型对铀微粒裂变径迹检测的均值平均精度为89.2%,检测精确率为90.1%,召回率为89.6%。与YOLOv5模型相比,均值平均精度、精确率、召回率分别提高了1.9%、4.5%、10.1%。该模型对铀微粒的径迹识别具有更好的检测效果,可为智能检测铀微粒径迹等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微粒 裂变径迹 深度学习 YOLOv5-ST
下载PDF
基于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探究半导体光催化剂的表面电势分布
7
作者 崔丹丹 李其熠 +3 位作者 任祉臻 冯海凤 郝维昌 金硕 《物理实验》 2025年第1期21-27,共7页
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能够通过探针与样品之间的接触电势差来获取样品的功函数和表面电势分布图.为充分发挥近代物理实验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实践能力的作用,增设了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技术实验.实验选取典型的半导体光催化剂TiO_(2)和BiV... 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能够通过探针与样品之间的接触电势差来获取样品的功函数和表面电势分布图.为充分发挥近代物理实验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实践能力的作用,增设了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技术实验.实验选取典型的半导体光催化剂TiO_(2)和BiVO_(4)为测试对象,通过在暗态和可见光照条件下测试样品表面电势的变化,获得不同带隙半导体材料在可见光下的表面电势分布.测试过程中,通过改变光照条件,观察样品表面电势的变化,使学生深入理解光催化反应过程中载流子的行为,进一步探究异质结对催化剂表面电势的影响,深入理解功函数以及光催化过程中内建电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 半导体光催化剂 电势分布
下载PDF
基于小样品测试氧化物弥散强化HT9钢在650℃下的高温蠕变行为
8
作者 程硕 李世江 +2 位作者 龚翱翔 赵磊 佟振峰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6-443,共8页
氧化物弥散强化钢(ODS)由于其具有较好的高温性能和辐照性能,已成为先进核能系统候选材料。由于其采用粉末冶金的制备工艺,材料多为细晶或超细晶组织。这类细晶材料的高温蠕变行为机制较为复杂,晶粒尺度和弥散强化粒子对蠕变行为的影响... 氧化物弥散强化钢(ODS)由于其具有较好的高温性能和辐照性能,已成为先进核能系统候选材料。由于其采用粉末冶金的制备工艺,材料多为细晶或超细晶组织。这类细晶材料的高温蠕变行为机制较为复杂,晶粒尺度和弥散强化粒子对蠕变行为的影响缺乏深入认识。本文以氧化物弥散强化钢HT9-ODS和参比HT9钢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的快中子反应堆服役温度650℃为实验温度,利用小尺寸样品进行了应力区间为80~180 MPa的蠕变试验。研究了HT9-ODS钢在高温下的蠕变行为,发现在应力高于100 MPa时,弥散颗粒通过钉扎位错使应力集中,高应力条件下的晶界滑动促进裂纹的萌生聚合,晶界滑动起主导作用;在应力降低到80 MPa时,晶界滑动作用下降,弥散颗粒阻碍位错运动,HT9-ODS钢蠕变寿命远长于参比HT9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9钢 HT9-ODS钢 氧化物弥散强化 蠕变
下载PDF
15-15Ti奥氏体不锈钢中D、He、Ne离子辐照损伤的TEM表征
9
作者 安瞻 徐驰 +1 位作者 龚翱翔 佟振峰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3-178,共6页
15-15Ti奥氏体不锈钢因优异的力学性能、高温稳定性能、耐腐蚀性能和抗辐照性能而作为商用快堆包壳材料的候选材料之一。目前国内对15-15Ti奥氏体不锈钢的辐照损伤研究仍然较少,且辐照实验多采用较低的辐照剂量,与商用快堆内极高的辐照... 15-15Ti奥氏体不锈钢因优异的力学性能、高温稳定性能、耐腐蚀性能和抗辐照性能而作为商用快堆包壳材料的候选材料之一。目前国内对15-15Ti奥氏体不锈钢的辐照损伤研究仍然较少,且辐照实验多采用较低的辐照剂量,与商用快堆内极高的辐照剂量所对应的实验数据更为欠缺。为探究商用快堆内极高的辐照剂量对15-15Ti奥氏体不锈钢辐照损伤的影响,给15-15Ti奥氏体不锈钢的抗辐照性能研究提供实验数据补充,选用D^(+)、He^(+)以及Ne^(+)对15-15Ti在较高与较低的辐照剂量下进行离子辐照实验,对辐照后样品的微观结构进行了TEM表征,统计分析了位错环、气泡等辐照缺陷的尺寸与密度。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位错环与空洞的尺寸明显增大,且数密度降低;在晶界与析出物边界附近有明显的空洞聚集现象;纳米压痕实验显示样品有明显的辐照硬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15Ti奥氏体不锈钢 透射电子显微镜 纳米压痕 辐照损伤
下载PDF
增材制造316不锈钢的Fe离子辐照硬化
10
作者 施建辉 全琪炜 +5 位作者 刘政平 刘向兵 武焕春 徐超亮 蒙新明 祁爽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2,共7页
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成形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了316不锈钢,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维氏硬度计等设备表征了传统制造和增材制造316不锈钢的组织性能,并使用3.5 MeV的Fe离子常温辐照两种316不锈钢,研究两种不锈钢的辐照硬化效... 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成形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了316不锈钢,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维氏硬度计等设备表征了传统制造和增材制造316不锈钢的组织性能,并使用3.5 MeV的Fe离子常温辐照两种316不锈钢,研究两种不锈钢的辐照硬化效应。结果表明,增材制造316不锈钢拥有典型的柱状晶特征,整体为单一的奥氏体γ相,内部存在高密度的胞壁状亚晶结构,硬度在扫描面和沉积面表现出各向异性,Fe离子辐照后产生了辐照硬化效应,且增材制造316不锈钢的辐照硬化率低于传统制造316不锈钢,但也存在辐照硬化的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316不锈钢 离子辐照 辐照硬化
下载PDF
Positron annihilation study of defect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in matrix graphite under He ion irradiation
11
作者 Hong-Xia Xu Jian-Dang Liu +8 位作者 Bang-Jiao Ye Zi-Wen Pan Jun Lin Jin-Liang Song Jian-Qing Cao Chao Yan Ying-Ping Hao Jin-Xing Cheng Qing-Bo Wang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2025年第1期13-21,共9页
The stability of matrix graphite under neutron irradiation and in corrosive environments is crucial for the safe operation of molten salt reactors(MSRs).Raman spectroscopy and a slow positron beam were employed to inv... The stability of matrix graphite under neutron irradiation and in corrosive environments is crucial for the safe operation of molten salt reactors(MSRs).Raman spectroscopy and a slow positron beam we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He ion irradiation fluences and subsequent annealing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defects of the matrix graphite.He ions with 500 keV energy and fluences ranging from 1.1×10^(15)ions∕cm^(2)to 3.5×10^(17)ions∕cm^(2)were used to simulate neutron irradiation at 300 K.The samples with an irradiation fluence of 3.5×10^(16)ions∕cm^(2)were subjected to isochronal annealing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573 K,873 K and 1173 K)for 3 h.The Raman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D peak gradually increased,whereas the intrinsic G peak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irradiation fluence.At the same irradiation fluence,the D peak gradually decreased,whereas the intrinsic G peak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nnealing temperature.Slow positron beam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density or size of irradiation defects(vacancy type)increased with higher irradiation fluence,but decreased rapidly with increasing annealing temperature.The Raman spectral analysis of sample cross sections subjected to high irradiation fluences revealed the emergence of amorphization precisely at the depth where ion damage was most pronounced,whereas the surface retained its crystalline structure.Raman and positron annihilation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the matrix graphite exhibited good irradiation resistance to He ions at 300 K.However,vacancy-type defects induced by He ion irradiation exhibit poor thermal stability and can be easily removed during annea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ITE Positron annihilation IRRADIATION Raman spectrum
下载PDF
MOX燃料与包壳化学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华 汤琪 程焕林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7期159-168,共10页
简要介绍了MOX燃料芯块微观组织特点和主要裂变产物行为及其对化学相互作用层的影响,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对化学相互作用层微观结构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仍待解决的问题,以期对我国未来MOX燃料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部分参考。
关键词 MOX燃料 包壳 化学相互作用层 中子辐照 燃料包壳间隙 裂变产物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辐照脆化预测模型建立及验证
13
作者 贾丽霞 王东杰 +2 位作者 贺新福 吴石 杨文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35-1645,共11页
奥氏体不锈钢因具有较高的断裂韧性,是反应堆内重要的结构材料。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奥氏体不锈钢会遭受中子辐照引起微观结构变化,从而导致断裂韧性下降,影响其服役行为。在反应堆延寿时需考虑奥氏体不锈钢的辐照脆化行为,即断裂韧性降... 奥氏体不锈钢因具有较高的断裂韧性,是反应堆内重要的结构材料。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奥氏体不锈钢会遭受中子辐照引起微观结构变化,从而导致断裂韧性下降,影响其服役行为。在反应堆延寿时需考虑奥氏体不锈钢的辐照脆化行为,即断裂韧性降低行为。辐照后断裂韧性实验数据较少,而辐照后拉伸性能实验数据较多,根据断裂韧性与拉伸性能的关系,可以用辐照后拉伸性能数据实现对辐照后断裂韧性的行为预测。为预测奥氏体不锈钢辐照脆化性能,首先根据辐照硬化和辐照后微观结构信息关联模型,利用辐照后微观结构信息实现对辐照后拉伸屈服应力的预测;再根据辐照硬化和断裂韧性的关联模型,利用辐照前的均匀延伸率、屈服应力/流体应力和断裂韧性,结合拟合获得的辐照后流体应力、均匀延伸率,实现奥氏体不锈钢辐照后断裂韧性预测,即实现对奥氏体不锈钢辐照脆化的预测。通过以上步骤,可基于辐照后微观结构信息直接预测奥氏体不锈钢辐照后的断裂韧性。利用文献中获得的奥氏体不锈钢辐照后微观结构实验数据对辐照后断裂韧性进行预测,断裂韧性预测值与文献中报道的奥氏体不锈钢断裂韧性实验值基本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表明,辐照后出现的位错环是引起奥氏体不锈钢辐照脆化的主要微观结构。未来可根据实验测得或模拟计算获得的辐照后微观结构信息,实现对奥氏体不锈钢辐照脆化的预测,为反应堆延寿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内构件 奥氏体不锈钢 断裂韧性 辐照脆化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核电站堆腔混凝土辐照试验研究
14
作者 黄岗 刘晓松 +7 位作者 李国云 许怡幸 陈浩 刘东彬 李延鹏 黄伟杰 张平 金帅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25-1731,共7页
作为核电站关键材料的堆腔混凝土,其安全服役是核电站长期稳定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之一。为了进行堆腔混凝土的中子辐照损伤机理研究,获得堆腔混凝土在中子辐照环境下的试验数据,本文建立了堆腔混凝土辐照试验方法,研制了辐照试验装置,... 作为核电站关键材料的堆腔混凝土,其安全服役是核电站长期稳定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之一。为了进行堆腔混凝土的中子辐照损伤机理研究,获得堆腔混凝土在中子辐照环境下的试验数据,本文建立了堆腔混凝土辐照试验方法,研制了辐照试验装置,并在研究堆中对其进行了加速辐照试验。结果表明:辐照试验装置设计合理,辐照试验指标满足试验要求,实现了两种规格多个混凝土试样的中子辐照。进一步的混凝土试样辐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试样在平均快中子注量3.41×10^(18) cm^(−2)下辐照后,与辐照前相比,其外部形状未见明显差异,但试样颜色变化较大,并且出现一定的辐照肿胀和力学性能退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站 堆腔混凝土 中子辐照 辐照性能 试验研究
下载PDF
Si合金化对10Cr铁/马钢在液态铅铋共晶环境中的液态金属脆化敏感性的影响
15
作者 卓洪 钟志淮 +3 位作者 温涛 肖军 王浩 龚星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321,共8页
铁素体/马氏体钢是第四代液态铅铋冷却快堆燃料包壳和其他堆内构件的重要候选结构材料。Si合金化是目前国内外改善铁/马钢在铅铋环境中的腐蚀性能的关键技术手段,但Si的加入对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即“液态金属脆化”)的影响规律还有待... 铁素体/马氏体钢是第四代液态铅铋冷却快堆燃料包壳和其他堆内构件的重要候选结构材料。Si合金化是目前国内外改善铁/马钢在铅铋环境中的腐蚀性能的关键技术手段,但Si的加入对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即“液态金属脆化”)的影响规律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开展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对比研究了4种不同Si含量对10Cr铁素体/马氏体钢在350℃、贫氧和饱和氧铅铋以及氩气环境中的拉伸断裂行为,并结合断口分析,确定了Si对液态金属脆化敏感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所有Si含量下,铅铋对屈服强度和最大抗拉强度均没有显著影响,铅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延伸率出现了明显下降;屈服强度随Si含量的变化基本保持不变,最大抗拉强度则呈现小幅度增大趋势;在氩气环境中,延伸率随Si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贫氧铅铋环境中,延伸率的下降幅度与Si含量大体呈正相关。这说明Si含量越多,10Cr铁素体/马氏体钢的液态金属脆化敏感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铋 腐蚀 铁素体/马氏体钢 奥氏体不锈钢
下载PDF
钼铼合金在核反应堆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温汝歆 王芦燕 +1 位作者 杜开平 李曹兵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5,共10页
钼具有良好的抗蠕变性能和与碱金属的相容性,是核反应堆结构材料的候选金属之一,但是由于钼的室温脆性严重限制了其应用。金属钼中加入铼元素,由于“铼效应”的影响提高了钼的再结晶温度,改善了其冷加工性能。其中表现较好的是铼含量为4... 钼具有良好的抗蠕变性能和与碱金属的相容性,是核反应堆结构材料的候选金属之一,但是由于钼的室温脆性严重限制了其应用。金属钼中加入铼元素,由于“铼效应”的影响提高了钼的再结晶温度,改善了其冷加工性能。其中表现较好的是铼含量为41~47.5 wt.%和10~15 wt.%的钼铼合金,具有良好的室温强度和一定的韧塑性。由于铼资源稀缺,如何保障材料性能的同时降低Re含量对钼铼合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钼铼合金在核反应堆结构材料中的应用以及制备工艺现状,分析了高铼合金和低铼合金的性能优势,最后对钼铼合金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铼合金 核反应堆 制备 性能 混合均匀性
下载PDF
难熔高熵合金辐照损伤计算模拟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李靖 张晨 +7 位作者 徐西强 魏峥 张怡卓 SHEHU Adam Ibrahim 张平 苏钲雄 施坦 卢晨阳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3,123,124,共12页
核能具有高能量密度、零碳排放、可持续性强以及稳定供电等优点,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然而,关键堆芯材料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剂量的中子辐照环境下,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类型的辐照损伤缺陷,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服役寿命提出了严峻... 核能具有高能量密度、零碳排放、可持续性强以及稳定供电等优点,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然而,关键堆芯材料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剂量的中子辐照环境下,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类型的辐照损伤缺陷,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服役寿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难熔高熵合金具有较高的熔点、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以及抗辐照性能,在先进高温核反应堆结构材料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由于难熔高熵合金的多样性与合金中主元的复杂性,合金中辐照缺陷的基本热力学与动力学性质为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对理解合金抗辐照损伤机理至关重要。目前的研究主要采用第一性原理和分子动力学等原子尺度模拟计算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在更高空间尺度和更长时间尺度的辐照损伤演化计算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初步进展。围绕近年来核用难熔高熵合金点缺陷与缺陷团簇能量性质、辐照缺陷的产生与分布、辐照缺陷的扩散与演化3个方面的模拟计算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核用难熔高熵合金的下一步辐照损伤模拟研究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熔高熵合金 辐照损伤 缺陷行为 第一性原理计算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TRISO颗粒SiC层辐照行为与力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18
作者 严泽凡 刘泽兵 +5 位作者 田宇 刘荣正 刘兵 邵友林 唐亚平 刘马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6-867,共12页
碳化硅(SiC)材料对TRISO颗粒的安全性能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SiC层的辐照行为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等轴状多晶和长轴状多晶两类SiC层进行辐照行为模拟,计算发现,SiC层的辐照肿胀程度和力学性能的理论值与实... 碳化硅(SiC)材料对TRISO颗粒的安全性能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SiC层的辐照行为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等轴状多晶和长轴状多晶两类SiC层进行辐照行为模拟,计算发现,SiC层的辐照肿胀程度和力学性能的理论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通过肿胀程度、密度、原子结构类型、点缺陷演化等参量详细考察了SiC层的辐照行为。结果表明,辐照过程中的非晶化存在晶体结构转化为中间态结构,再转化为非晶结构的过程。在辐照早期,点缺陷以C空位、Si间隙原子和C反位原子为主,但在辐照剂量趋于饱和后差异逐渐消失。非晶化和点缺陷演化倾向于从晶界附近开始发展。辐照会导致SiC层力学性能的降低,但在辐照剂量趋于饱和后不再有显著影响。微观分析表明,SiC层力学性能的降低与其在外力作用下的承受能力和塑性变形程度减小、应力应变分布紊乱密切相关。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TRISO颗粒SiC层的辐照行为演化和力学性能变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辐照行为 力学性能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金属钛辐照级联过程缺陷演化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岁茹 应红 +6 位作者 任翠兰 尹宗军 温阿利 海雪 施海宁 黄鹤飞 章文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23-1531,共9页
钛合金材料因其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和机械性能被认为是反应堆的候选结构材料。本文围绕材料服役过程中的辐照损伤机制问题,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研究了金属钛(以α-Ti为例)的辐照级联过程,获得了不同温度(300、500、700和900 K)、不同能... 钛合金材料因其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和机械性能被认为是反应堆的候选结构材料。本文围绕材料服役过程中的辐照损伤机制问题,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研究了金属钛(以α-Ti为例)的辐照级联过程,获得了不同温度(300、500、700和900 K)、不同能量(1、5、10和20 keV)的初级碰撞原子(PKA)沿不同晶格方向([0001]、[1010]和[1100])入射的碰撞过程,并从原子尺度分析了α-Ti在辐照级联过程下的缺陷演化行为及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α-Ti级联碰撞过程诱发的峰值点缺陷数明显增加,缺陷复合过程所需时间延长;随着PKA能量增加,整个缺陷演化过程的缺陷数均明显增加,稳定缺陷数也呈增加趋势;而PKA入射方向对级联过程中缺陷演化无明显影响。采用NRT(Norgett-Robinson-Torrens)模型计算获得α-Ti辐照缺陷随PKA能量的变化趋势与MD计算结果一致,级联碰撞后剩余的缺陷数约占NRT预测值的30%。本文从微观角度研究了金属钛的辐照损伤机理,相关计算结果为钛合金在未来核反应堆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为新型耐辐照材料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TI 辐照缺陷 级联碰撞 初级辐照损伤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核结构材料用多主元合金辐照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田震 李聪聪 +1 位作者 吴渊 吕昭平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开发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核反应堆结构材料是核能发展的基础,并且是长期以来制约核能推广的难点之一。多主元合金(multiprincipal element alloys,MEAs)因具有良好的抗辐照性能、力学性能而被认为是先进反应堆结构材料的候选材料,为新型... 开发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核反应堆结构材料是核能发展的基础,并且是长期以来制约核能推广的难点之一。多主元合金(multiprincipal element alloys,MEAs)因具有良好的抗辐照性能、力学性能而被认为是先进反应堆结构材料的候选材料,为新型抗辐照材料的设计开辟了广阔空间。近年来,有关多主元合金在辐照损伤方面的研究多试图揭示多主元合金一些因素和特性对辐照过程中缺陷形成与演变的影响。例如:主元种类和数目、主元浓度、晶格畸变、化学短程序等。尽管现有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以上因素可以提高多主元合金抗辐照损伤能力,但是在不同辐照条件下,以上因素对多主元合金中缺陷形成和演变的影响机制存在较大差异,难以得出普适性的结论。本文围绕FCC和BCC系两类多主元合金的辐照肿胀、氦泡形成、辐照诱导元素偏析和相变、辐照硬化四方面内容,综述了近年来多主元合金在辐照损伤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多主元合金提高抗辐照性能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核电结构用多主元合金的未来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包括短程序调控、高熵陶瓷、增材制造、高通量结合机器学习加速材料开发等。最后指出必须从合金成分设计的角度出发,基于材料服役的实际环境来设计新型抗辐照多主元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主元合金 高熵合金 核结构材料 辐照损伤 成分设计 抗辐照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