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9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步法高效含氚净化水空气载带系统研究
1
作者 程文龙 许张敏 +2 位作者 年永乐 赵锐 陈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0-1168,共9页
针对现有含氚净化水空气载带技术排放效率低、环境适应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溴化锂制冷驱动溶液除湿和高效雾化加湿的两步法含氚净化水空气载带系统,搭建了载带量大于2 t/d的试验样机,并在不同工况下开展了载带实验研究。结果显示:... 针对现有含氚净化水空气载带技术排放效率低、环境适应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溴化锂制冷驱动溶液除湿和高效雾化加湿的两步法含氚净化水空气载带系统,搭建了载带量大于2 t/d的试验样机,并在不同工况下开展了载带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试验样机在空气温度3~50℃、空气相对湿度0~90%的环境工况下可安全、高效地排放含氚净化水,试验样机在典型工况、高湿工况、高温工况下,载带量分别为100.8、119.9、96.0 kg/h,与一步法相比,载带量分别提升了298.4%、508.6%、60.0%。这表明,基于两步法的含氚净化水空气载带系统可大幅拓宽含氚净化水安全排放的环境适应范围,且排放效率较高,可为含氚净化水的排放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氚净化水 空气载带 溶液除湿 溴化锂制冷 雾化加湿
下载PDF
氮化碳异质结用于光催化还原U(Ⅵ)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林珍 张玲 +3 位作者 孟旗 李姝阳 张友魁 段涛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9-313,I0001,共16页
对核工业产生的含铀废水进行铀污染处理和铀资源回收,有利于维护核能的可持续发展。光催化还原技术友好地协同了吸附-还原能力,克服了单一吸附去除的热力学限制,用于核废水中铀去除与回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氮化碳基纳米材料因其优异... 对核工业产生的含铀废水进行铀污染处理和铀资源回收,有利于维护核能的可持续发展。光催化还原技术友好地协同了吸附-还原能力,克服了单一吸附去除的热力学限制,用于核废水中铀去除与回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氮化碳基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光化学性能、出色的理化可调性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而被认为是一类光催化U(Ⅵ)还原的理想光催化剂。近年来围绕氮化碳进行的改性和应用研究为光催化铀还原提供了深入见解。近期的研究揭示了基于C_(3)N_(4)的异质结纳米结构的构筑及其对铀的光催化还原过程和机制。本文旨在阐明这一快速发展的主题,立足于光催化还原U(Ⅵ)的机理,着眼于有效改善C_(3)N_(4)的光催化性能,系统总结了基于C_(3)N_(4)异质结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开发及其在U(Ⅵ)还原中的应用。最后,展望了当前基于C_(3)N_(4)的光催化材料在含铀废水中对U(Ⅵ)的还原去除面临的困难,为未来的突破提供视角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碳 异质结 光催化 铀还原 核废水
下载PDF
新型供体-受体g-C_(3)N_(4)有机半导体光催化铀分离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毕冬旭 魏炳清 +1 位作者 张志宾 刘云海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7-377,I0003,共12页
从核废水中光催化提取铀是避免环境破坏和回收铀资源的一种可行方法,但设计具有快速迁移光生电荷和表面反应动力学的高效光催化剂用于去除含铀废水中的U(Ⅵ)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采用无模板的自组装技术,成功构建了空心管状g-C_(3)N_(4)... 从核废水中光催化提取铀是避免环境破坏和回收铀资源的一种可行方法,但设计具有快速迁移光生电荷和表面反应动力学的高效光催化剂用于去除含铀废水中的U(Ⅵ)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采用无模板的自组装技术,成功构建了空心管状g-C_(3)N_(4)(TCN),并通过将间苯二酚引入TCN的骨架结构中,制备了管状供体-受体(D-A)有机半导体光催化剂B-TCN_(x),用于空气气氛下光催化去除U(Ⅵ)。分子内D-A体系的构建,使得电子和空穴分别聚集在受体和供体部分,这降低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此外,电子和空穴在受体和供体部分的积累导致了内置电场的形成,从而促进了载流子的迁移。结果表明,B-TCN_(60)在120 min内对U(Ⅵ)的去除率达到96.8%,其动力学常数(0.031 14 min^(-1))是TCN (0.012 15 min^(-1))的2.58倍。并且在连续5次循环后变化不大,具有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因此,D-A光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光催化铀分离效率。这项研究为深入了解光催化铀分离提供了启示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 间苯二酚 供体-受体光催化剂 U(Ⅵ)光催化还原
下载PDF
预混进料对废树脂流化裂解反应中颗粒团聚的抑制作用
4
作者 黄正梁 冯铭瑞 +5 位作者 宋琦 任聪静 杨遥 孙婧元 王靖岱 阳永荣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94-3102,共9页
针对放射性废树脂流化裂解反应过程中颗粒团聚问题,提出了高岭土和陶瓷颗粒预混进料抑制颗粒团聚的新思路,在流化裂解实验装置中通过测量床层压降和对产物的XRD、SEM以及元素分析,考察预混时高岭土添加量对流化特性和颗粒团聚的影响规... 针对放射性废树脂流化裂解反应过程中颗粒团聚问题,提出了高岭土和陶瓷颗粒预混进料抑制颗粒团聚的新思路,在流化裂解实验装置中通过测量床层压降和对产物的XRD、SEM以及元素分析,考察预混时高岭土添加量对流化特性和颗粒团聚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岭土与陶瓷球预混后可在陶瓷球颗粒表面形成均匀的涂覆层,当高岭土添加量≥0.20%(质量分数)时具有显著的抑制废树脂流化裂解反应中颗粒团聚的作用,但存在一定的作用时长,应定期补加预混高岭土的陶瓷球颗粒以维持陶瓷球表面的高岭土覆层,当高岭土预混添加量为0.20%(质量分数)时高岭土预混进料抑制团聚的作用时长约为70 min。与高岭土和废树脂共混进料相比,预混进料可在更低的高岭土添加量条件下达到颗粒团聚抑制效果,有利于放射性废树脂的减量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废树脂 热解 流态化 团聚 高岭土
下载PDF
高稳定磺酸化三维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设计构筑及其对U(Ⅵ)的吸附
5
作者 刘思妍 赵玉宝 +1 位作者 石伟群 袁立永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6-257,I0003,共13页
从废水中分离回收U(Ⅵ)对放射性环境治理以及核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COFs材料被用于放射性核素的吸附分离。然而对于三维共价有机框架材料(3D-COFs)而言,由于分子构筑单元及拓扑连接... 从废水中分离回收U(Ⅵ)对放射性环境治理以及核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COFs材料被用于放射性核素的吸附分离。然而对于三维共价有机框架材料(3D-COFs)而言,由于分子构筑单元及拓扑连接方式有限,使得其在性能和应用上受到诸多限制。本工作运用键转化与后接枝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一种基于胺键的磺酸功能化3D-COF材料(COF-320-H_(2)SO_(3))用于水溶液中U(Ⅵ)的吸附去除。通过多种表征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并系统研究了COF-320-H_(2)SO_(3)对U(Ⅵ)的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亚胺键向胺键的转化显著提升了COFs材料的化学稳定性,同时具有亲水性和强配位能力的磺酸基的引入使材料对U(Ⅵ)吸附能力明显增强,即使在3 mol/L的HNO3条件下,对U(Ⅵ)的吸附容量仍保持在40 mg/g以上。本工作进一步展示了COFs材料特别是3D-COFs材料在分离放射性金属离子方面所展现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共价有机框架材料 合成后修饰 键转化 吸附 U(Ⅵ)
下载PDF
硼硅酸盐玻璃固化体中ZnO对模拟高放废液Mo浸出率的影响及其模型预测
6
作者 董海龙 戴晨 +3 位作者 李忠镝 陈树彬 凡思军 张丽艳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98,共10页
对于高钼核废料玻璃固化体而言,Mo浸出率是关键产品性能之一。在某高MoO_(3)(质量分数约为3%)模拟高放废液硼硅酸盐固化玻璃配方研究中,设计了ZnO含量的系列变化,进行了Mo浸出率的测试,依据实验数据建立了Mo浸出率的数理统计结构预测模... 对于高钼核废料玻璃固化体而言,Mo浸出率是关键产品性能之一。在某高MoO_(3)(质量分数约为3%)模拟高放废液硼硅酸盐固化玻璃配方研究中,设计了ZnO含量的系列变化,进行了Mo浸出率的测试,依据实验数据建立了Mo浸出率的数理统计结构预测模型并进行了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在研究配方范围内,Mo的浸出主要受约530 cm^(-1)处Si-O-Si摇摆振动及约1180 cm^(-1)处Q4基团中Si-O-Si弯曲振动的影响,且B_(2)O_(3)、Zr O_(2)及碱金属皆会影响这两个结构单元的相对浓度,进而影响Mo的浸出。在这种复杂玻璃系统中,ZnO含量的质量分数高于3.5%后Mo浸出率有一定程度增长。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Mo浸出率结构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及统计可靠性,模型迭代后的精度及可靠性皆获得了进一步提升,可用于设计成分范围内玻璃配方筛选中对Mo浸出率的迅速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硅酸盐玻璃固化体 模拟高放废液 浸出率 玻璃结构基因模拟
原文传递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14)C烷烃类化合物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裴鉴禄 李永国 +5 位作者 夏胤 陈泽翔 张计荣 李昕 陈建利 梁书玮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0-997,共8页
压水堆中的^(14)C气态流出物主要以烷烃类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本研究以^(14)C烷烃类化合物中占比最大且化学性质最稳定的^(14)CH_(4)作为处理目标,引入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其放电行为和CH_(4)处理性能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输... 压水堆中的^(14)C气态流出物主要以烷烃类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本研究以^(14)C烷烃类化合物中占比最大且化学性质最稳定的^(14)CH_(4)作为处理目标,引入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其放电行为和CH_(4)处理性能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输出电压17.89 kV、气体流速0.83 cm/s的最优条件下,等离子体的CH_(4)处理效率可达99.37%,CO_(2)选择性可达46.99%;通过提高输出电压、反应温度以及降低气体流速均能有效提升等离子体的CH_(4)处理性能;除CO_(2)外,等离子体处理CH_(4)过程中伴随产生的副产物有30余种,以有机物为主;等离子体处理CH_(4)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相应的速率常数为1.1048 m^(3)/(kW·h)。以上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技术在^(14)C废气处理和监测领域,尤其是^(14)C烷烃类化合物处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 等离子体 甲烷 压水堆
下载PDF
不同尺寸单层氧化石墨烯用于膜蒸馏分离H_(2)O/HDO
8
作者 孙大鹏 张鑫 +3 位作者 陈闽 杨昊崴 张国书 徐赐刚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10,I0003,共12页
核电站运行产生的放射性氚化水(HTO)的处理涉及到H_(2)O/HTO分离难题。实验室研究常把无放射性H_(2)O/HDO(氘化水)分离作为研究模型来代替H_(2)O/HTO分离。近年来,基于多层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膜的膜蒸馏分离工艺显示出较好的... 核电站运行产生的放射性氚化水(HTO)的处理涉及到H_(2)O/HTO分离难题。实验室研究常把无放射性H_(2)O/HDO(氘化水)分离作为研究模型来代替H_(2)O/HTO分离。近年来,基于多层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膜的膜蒸馏分离工艺显示出较好的H_(2)O/HDO分离效果,但进一步提高分离性能仍需开发新型膜材料或结构。本工作采用不同横向尺寸单层GO制备聚四氟乙烯(PTFE)支撑的氧化石墨烯复合膜用于研究膜蒸馏分离H_(2)O/HDO:(1)选用两种不同横向尺寸的单层GO研究GO横向尺寸对膜的H_(2)O/HDO分离性能影响,基于横向尺寸较小GO膜的渗透通量和分离因子分别可达0.944 L/(m^(2)·h)和1.043,整体分离性能比基于横向尺寸较大GO膜高;(2)为结合不同横向尺寸单层GO的结构特点,把不同横向尺寸单层GO混合制备复合膜,当两种石墨烯质量比例为1∶1时,所得GO复合膜的渗透通量可达0.806 L/(m^(2)·h),比基于横向尺寸较大GO复合膜的渗透通量高,而两者分离因子相近;(3)对横向尺寸较大GO进行刻蚀处理,可提高膜蒸馏分离H_(2)O/HDO性能。结果表明:单层氧化石墨烯的横向尺寸可影响膜蒸馏分离H_(2)O/HDO性能;基于横向尺寸较小单层氧化石墨烯或混合不同横向尺寸单层氧化石墨烯制备的膜具有较好的膜蒸馏分离H_(2)O/HDO性能;并且刻蚀处理横向尺寸较大GO也可提高膜蒸馏分离H_(2)O/HDO性能。因此,本工作可指导后续发展新型膜材料或膜结构以实现H_(2)O/HDO分离效果更好的膜蒸馏工艺,为含HTO的放射性废水处理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蒸馏 单层氧化石墨烯 复合膜 H_(2)O/HDO分离 氚化水
下载PDF
废弃胶原纤维固化单宁吸附材料原位Fe_(2)O_(3)微波催化裂解减容研究
9
作者 李林倚 肖霄 +1 位作者 廖学品 石碧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5,共7页
胶原纤维基吸附材料在核素吸附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但同时产生放射性固废的处置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利用原位Fe_(2)O_(3)对胶原纤维固化单宁(CFT)材料进行催化裂解,以实现废弃CFT的有效减容。通过热重分析技术对其热解过程进行研究,结... 胶原纤维基吸附材料在核素吸附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但同时产生放射性固废的处置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利用原位Fe_(2)O_(3)对胶原纤维固化单宁(CFT)材料进行催化裂解,以实现废弃CFT的有效减容。通过热重分析技术对其热解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将Fe^(3+)负载至CFT(Fe-CFT)再进行裂解,能够使裂解温度降至约450℃,比CFT直接裂解温度降低了约150℃,残渣率降至9.5%。进一步以纳米Fe_(2)O_(3)为传热介质,在微波条件下对Fe-CFT进行裂解,Fe-CFT残渣率降至2.1%。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元素分析仪对残渣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Fe^(3+)原位生成的Fe_(2)O_(3)有效促进CFT的氧化裂解。综上,通过原位Fe_(2)O_(3)有效降低CFT的裂解温度,裂解后残渣率低,实现了废弃CFT的安全高效减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纤维 单宁 吸附 原位Fe_(2)O_(3) 催化裂解 减容 微波裂解
原文传递
模拟高放废液玻璃固化体热学性能
10
作者 黄文珑 谭盛恒 +2 位作者 李春光 于明玥 夏良树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2,共7页
玻璃固化技术是目前国内外HLW(高放废液)固化处理最主要的手段。高放废液中含有镧和铀,但镧、铀对固化工艺的影响鲜有报道。为对比镧、铀对玻璃固化体熔制工艺和产品性能的影响,分析不同镧铀比例下的各方面差异,以模拟高放废液的硼硅酸... 玻璃固化技术是目前国内外HLW(高放废液)固化处理最主要的手段。高放废液中含有镧和铀,但镧、铀对固化工艺的影响鲜有报道。为对比镧、铀对玻璃固化体熔制工艺和产品性能的影响,分析不同镧铀比例下的各方面差异,以模拟高放废液的硼硅酸盐玻璃固化体作为实验材料,采用XRD(X射线衍射)、SEM(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方法研究玻璃固化体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析晶行为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在800、900、1000℃下,不同镧/铀配比的样品外观差别不大,热处理实验证实固化体样品在800—900℃热处理温度内有晶体析出,其中800℃热处理温度析晶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固化 高放废物 热学性能
下载PDF
芬顿法和微波协同芬顿法在放射性TBP/OK废液处理中的对比分析
11
作者 孙为洁 王倩 +2 位作者 伍桐 黄欢辉 周青芝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3-489,I0003,共8页
铀提纯和乏燃料后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放射性磷酸三丁酯(TBP)/煤油(OK)有机废液,为了避免因放射性有机废液常年累积而造成的安全隐患,亟需对其进行处理。分别研究了传统芬顿法和微波协同芬顿法对模拟放射性TBP/OK废液的处理效果,以及芬顿... 铀提纯和乏燃料后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放射性磷酸三丁酯(TBP)/煤油(OK)有机废液,为了避免因放射性有机废液常年累积而造成的安全隐患,亟需对其进行处理。分别研究了传统芬顿法和微波协同芬顿法对模拟放射性TBP/OK废液的处理效果,以及芬顿试剂的ρ(Fe^(2+))/ρ(H_(2)O_(2))、ρ(Fe^(2+))、初始pH和氧化时间等因素对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单一芬顿法最佳的工艺条件为ρ(Fe^(2+))=20 mg/L,ρ(Fe^(2+))/ρ(H_(2)O_(2))=1∶10,初始pH=1.90,氧化时间=15 min,TBP/OK的COD去除率最高可以达到72.01%;其中,对COD去除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为ρ(Fe^(2+))/ρ(H_(2)O_(2)),后依次为ρ(Fe^(2+))、初始pH和氧化时间;当同处于最佳反应条件下,微波协同芬顿法处理模拟放射性TBP/OK的效果优于传统加热+芬顿的方法,更优于单一芬顿法;在微波协同作用下,芬顿体系的COD去除率能够提升至95.80%,芬顿试剂的用量也从ρ(Fe^(2+))=20 mg/L、ρ(H_(2)O_(2))=200 mg/L降低至ρ(Fe^(2+))=10 mg/L、ρ(H_(2)O_(2))=100 mg/L。由此可见,微波的协同作用不仅进一步提高了芬顿氧化的效率,而且降低了芬顿试剂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P/OK 芬顿氧化 降解 微波 协同作用
下载PDF
^(131)I治疗场所被服衰变时间及衰变间面积布局的探讨
12
作者 张翰笙 杨素云 +1 位作者 王蒙婷 胡曼曼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0-536,共7页
分析行^(131)I治疗患者使用过的被服的表面污染水平衰变至清洁解控水平需要的时间,编写Python代码以讨论不同规模下的核医学科^(131)I治疗场所需要的被服衰变间最小面积以及最优布局方式。选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3年8—9月... 分析行^(131)I治疗患者使用过的被服的表面污染水平衰变至清洁解控水平需要的时间,编写Python代码以讨论不同规模下的核医学科^(131)I治疗场所需要的被服衰变间最小面积以及最优布局方式。选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3年8—9月核医学科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行^(131)I治疗患者使用过的50床被服并由专人于每天同一时间测量被服的表面污染水平。编写Python代码,讨论不同参数下被服衰变间所需最小空间面积和最优布局。^(131)I治疗患者使用过的被服表面污染水平衰减常数为0.0970±0.2421,出院后2小时被服表面污染水平为0.42~8.67(2.23±1.64)Bq/cm^(2)。被服衰变至清洁解控水平所需的时间为0~24.57(8.67±6.35)d;采用Python计算不同情况下被服衰变间最小面积,并根据储物架数量等条件将衰变间布局方式分为三种,以本研究所在三级甲等医院为例,至少需要7.5 m^(2)被服衰变间。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通过本研究结果可以给予被服衰变间面积规划的参考,为临床工作中被服衰变不充分、衰变间空间不足等问题提供一定借鉴,该结果同时适用于放射性废物衰变间或储物间等房间的面积规划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医学病房 清洁解控 被服 衰变间 碘-131
下载PDF
电化学滤池处理铀尾矿渗滤液的效能研究
13
作者 张泽纳 陈帆 +4 位作者 樊蓓蕾 汤鑫 王春林 姚倩晶 王宇恒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1-408,I0004,共9页
为高效、低碳处理铀尾矿渗滤液,研发了一种新型石墨基电化学滤池,以石墨颗粒为填料、碳毡为导电体,通过直流电源提供电压,蠕动泵驱动,自下而上将铀尾矿渗滤液通过不循环连续运行的滤池,实验探究施加电压和水力停留时间等操作参数对模拟... 为高效、低碳处理铀尾矿渗滤液,研发了一种新型石墨基电化学滤池,以石墨颗粒为填料、碳毡为导电体,通过直流电源提供电压,蠕动泵驱动,自下而上将铀尾矿渗滤液通过不循环连续运行的滤池,实验探究施加电压和水力停留时间等操作参数对模拟含铀废水以及实际铀矿废水的铀去除效能。结果表明:4.0 V和10 h分别为电化学滤池处理铀尾矿渗滤液的最优电压和水力停留时间,该工况下铀的去除率可达到97%以上。采用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及能谱(FESEM-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反应后石墨颗粒上的产物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表明:铀均匀地分布在石墨颗粒表面,吸附-还原为铀去除的主要机制,铀回收产物以U(Ⅳ)和U(Ⅵ)的混合物的形式沉积于电极表面。同时,通过成本估算可得,利用本装置从铀尾矿渗滤液中回收铀的运行成本为176.6~587.5元/kg(以U计),远低于常规陆地铀资源开发成本,具备良好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滤池 铀尾矿渗滤液 吸附-还原 除铀效能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吸附放射性碘废气研究进展
14
作者 孙美琦 俞瑞利 +1 位作者 孙浩然 夏良志 《同位素》 CAS 2024年第5期488-499,共12页
随着核工业的发展,放射性碘被确定为最危险的核废料之一。放射性碘废气的吸附对于降低核污染也有着重要意义。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一种由无机金属中心(如金属离子或金属簇)与桥连的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相互连接形成的晶态多孔材料,因其... 随着核工业的发展,放射性碘被确定为最危险的核废料之一。放射性碘废气的吸附对于降低核污染也有着重要意义。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一种由无机金属中心(如金属离子或金属簇)与桥连的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相互连接形成的晶态多孔材料,因其多孔性和高比表面积等特点,MOFs被认为是理想的碘吸附材料。简要论述近年对于不同金属中心的MOFs在碘吸附方面的进展,探讨MOFs复合材料对放射性碘的吸附能力,展望高效放射性碘吸附MOFs材料未来的发展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放射性碘 吸附材料 碘吸附
下载PDF
高放废液玻璃化过程中相变与结构特征研究
15
作者 黄佳鑫 付尹娇 +4 位作者 连启会 江正迪 罗欣 向婉婷 吴浪 《非金属矿》 2024年第5期80-84,共5页
为探究高放废液掺量对高放废液玻璃化过程的影响,以硼硅酸盐玻璃固化高硫高钠高放废液为基础,研究了模拟高硫高钠高放废液掺量对玻璃化过程中物相转变与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料在熔化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相转变主要是NaNO_(3)的... 为探究高放废液掺量对高放废液玻璃化过程的影响,以硼硅酸盐玻璃固化高硫高钠高放废液为基础,研究了模拟高硫高钠高放废液掺量对玻璃化过程中物相转变与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料在熔化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相转变主要是NaNO_(3)的分解和辉石的结晶与熔化。模拟废液掺量增加,NaNO_(3)分解完全的温度升高,辉石结晶的温度升高,辉石完全熔化的温度降低,无结晶相的均匀熔体形成温度将低。配合料熔化过程的样品结构特征表明,模拟废液掺量越高,配合料开始熔化温度越高,泡沫层温度分布区间越窄。随着模拟废液掺量从12%增至25%,配合料截面最大膨胀率由358%降至26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硅酸盐玻璃 高放废液 玻璃固化 物相转变 结构
下载PDF
从专利角度分析我国核废水处理技术
16
作者 胡江秀 王文娟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23-25,共3页
核电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废水,为了减轻核废水危害,需要采取有效的核废水处理方法。从专利角度对我国核废水处理方法进行梳理,从专利申请趋势、主要申请人、主要转让人和技术用途方面对核废水处理技术进行分析,给出专利申请趋势、主要申... 核电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废水,为了减轻核废水危害,需要采取有效的核废水处理方法。从专利角度对我国核废水处理方法进行梳理,从专利申请趋势、主要申请人、主要转让人和技术用途方面对核废水处理技术进行分析,给出专利申请趋势、主要申请人、主要转让人和技术用途及其特点,明确我国在核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可强化产学研合作,加快专利转化速度,同时可加强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专利布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废水 处理 专利分析
下载PDF
二叔丁基二环己基-18-冠-6的合成及其对锶的萃取
17
作者 王婧 曹世权 +2 位作者 朱杉 颜玉芳 晏敏皓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8-169,I0006,共13页
^(90)Sr(T_(1/2)=28.9 a)是一种具有高释热性和强放射性的高毒性核素,高放废液在进行处置之前必须准确测量放射性废液中^(90)Sr的含量,而将^(90)Sr从放射性废液中分离出来是其准确测量的关键。本工作通过改变合成反应路径和优化合成反... ^(90)Sr(T_(1/2)=28.9 a)是一种具有高释热性和强放射性的高毒性核素,高放废液在进行处置之前必须准确测量放射性废液中^(90)Sr的含量,而将^(90)Sr从放射性废液中分离出来是其准确测量的关键。本工作通过改变合成反应路径和优化合成反应参数,解决了二叔丁基二环己基-18-冠-6(DtBuCH18C6)合成反应存在的加氢危险、纯化困难的问题,实现了高纯度产品的合成;而后采用溶剂萃取法,以DtBuCH18C6为萃取剂,分别研究稀释剂种类、萃取剂浓度、硝酸浓度、相比等条件对Sr^(2+)萃取性能的影响,以此来确定Sr^(2+)选择性分离的最佳萃取条件,建立一种有效的快速分离Sr^(2+)的方法,为后续提取^(90)Sr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液 DtBuCH18C6 合成 萃取 ^(90)Sr
下载PDF
钚吸附行为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烨 李想 王文涛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5,I0005,共10页
Pu是一种非常关键的放射性元素,其分离纯化是乏燃料后处理中的核心技术,同时,研究Pu的分离也对环境保护和放射性污染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分离纯化Pu的主要方法有沉淀法、萃取法、吸附法等,其中吸附法是分离纯化Pu的重要方法之一。... Pu是一种非常关键的放射性元素,其分离纯化是乏燃料后处理中的核心技术,同时,研究Pu的分离也对环境保护和放射性污染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分离纯化Pu的主要方法有沉淀法、萃取法、吸附法等,其中吸附法是分离纯化Pu的重要方法之一。吸附法具有操作简单,吸附速率快等优点,同时吸附材料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价格低廉等优点。本文根据吸附材料性质的不同,主要从天然矿物、聚合物树脂、无机氧化物、碳材料以及纳米材料等五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对Pu吸附行为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吸附材料对Pu的吸附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讨论了相关吸附机理,对不同材料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就Pu吸附分离研究和应用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对包括Pu在内的放射性元素吸附分离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 吸附 吸附机理 吸附分离 吸附材料
下载PDF
银修饰硅胶复合材料对气态碘的捕集及其固化研究
19
作者 黄双双 雷浩 +3 位作者 唐娇 邹浩 潘宁 王孝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177,183,共7页
以硅胶为载体,采用水热浸渍法制备银修饰硅胶复合材料,对富碘后的复合材料进行低温玻璃固化处理,以期实现对气态放射性碘的长期安全处置。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浸渍反应温度对银负载... 以硅胶为载体,采用水热浸渍法制备银修饰硅胶复合材料,对富碘后的复合材料进行低温玻璃固化处理,以期实现对气态放射性碘的长期安全处置。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浸渍反应温度对银负载量、吸附时间和碘质量浓度对碘吸附量的影响,并对吸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硝酸银负载在硅胶表面,银负载量达到17.8%;30min内复合材料对气体碘的吸附可达到平衡,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为化学吸附;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更适合描述复合材料对气态碘的吸附过程,复合材料吸附碘的过程为单层吸附行为,复合材料对碘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为169.5mg/g。固化结果表明,玻璃固化体主要以碘化银(AgI)和碘七氧化五铋(Bi_(5)O_(7)I)形式封存碘,碘元素浸出率为1.436×10^(-6) g/(m^(2)•d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 吸附 低温玻璃固化
原文传递
L型等离子体熔融炉预热升温数值模拟及优化研究
20
作者 魏智刚 李箫波 +5 位作者 王伟 陈思邈 丁泮 张帆 程昌明 叶欣楠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7-427,共11页
L型等离子体熔融炉因其具有热解气化效率高、抑制核素挥发等特点,在低中放射性废物处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由于炉内等离子体炬的高温特性,在预热阶段采用等离子体炬升温存在温度不可控的问题,从而可能造成炉内温度分布均匀性差,严重时... L型等离子体熔融炉因其具有热解气化效率高、抑制核素挥发等特点,在低中放射性废物处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由于炉内等离子体炬的高温特性,在预热阶段采用等离子体炬升温存在温度不可控的问题,从而可能造成炉内温度分布均匀性差,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炉内局部耐火材料的损伤甚至失效。文章针对L型等离子体熔融炉搭建了有限元数值模拟模型,探究了热风进口分布位置及等离子体炬安装位置对预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称式送风布置形成热风对冲区导致炉内热量传递受阻,而采用单侧热风进口布置可避免上部竖炉和下部炉膛的交界拐角处的低温区,使炉内温度梯度较小。通过试验对比,开启3个单侧送风口,进风总流量为200 m^(3)/h、热风温度为200℃、等离子体炬(76 kW)相对位置布置夹角为40°时,炉内整体温度分布均匀性较优。文章结论可为L型等离子体高温熔融炉的设计及运行提供实际指导,提升设备可靠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等离子体 危废处理 熔融炉 有限元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