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脱石-脱氮硫杆菌体系对Sr^(2+)的去除能力
1
作者 代群威 利勇 +2 位作者 邬琴琴 赵玉连 王维富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57-562,I0004,共7页
放射性核素的污染对人类环境危害极大,研究其可行的治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微生物与矿物结合去除Sr^(2+)的研究较少。本实验将前期筛选的脱氮硫杆菌与蒙脱石构建菌-矿体系,利用液相离子色谱、多功能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 放射性核素的污染对人类环境危害极大,研究其可行的治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微生物与矿物结合去除Sr^(2+)的研究较少。本实验将前期筛选的脱氮硫杆菌与蒙脱石构建菌-矿体系,利用液相离子色谱、多功能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等方法表征体系中pH、SO_(4)^(2-)的变化和蒙脱石-脱氮硫杆菌体系(Mont-TD)对溶液中Sr^(2+)的去除能力和固化能力。结果显示,Mont-TD体系对Sr^(2+)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在Sr^(2+)质量浓度为1000 mg/L、150 mL的培养基中加入6 g蒙脱石、体积比1∶100的菌液,30 d后,Sr^(2+)去除率达到93.2%,固化率达到71.1%,产物中产生SrSO_(4)晶体。通过构建Mont-TD体系,实现了对溶液中Sr^(2+)的有效去除,部分Sr^(2+)被稳定固化,蒙脱石-脱氮硫杆菌体系可为治理环境中锶离子污染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 脱氮硫杆菌 Sr^(2+) 固化率
下载PDF
硅球/亚铁氰化铜钾复合物固定床选择性去除污染水体中的Cs^(+)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唐潇逸 张致慧 +4 位作者 孙健 王百荣 李子杰 王宏青 石伟群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0-249,I0003,共11页
采用柱上淋洗方式,在硅球(SiO_(2))填料上原位负载亚铁氰化铜钾(Cu-PBA),制得SiO_(2)/Cu-PBA复合材料固定床吸附柱。采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S)、红外光谱(FTIR)、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N_(2)吸附等温测试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证实了Cu... 采用柱上淋洗方式,在硅球(SiO_(2))填料上原位负载亚铁氰化铜钾(Cu-PBA),制得SiO_(2)/Cu-PBA复合材料固定床吸附柱。采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S)、红外光谱(FTIR)、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N_(2)吸附等温测试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证实了Cu-PBA的成功负载。通过批式法吸附实验,明确了SiO_(2)/Cu-PBA在模拟地下水中对Cs^(+)的最大吸附容量约为4.0 mg/g,30 min内达吸附平衡。进而系统研究了该材料在固定床系统中对Cs^(+)的吸附行为,包括柱床高、柱内径、进水流速和进水Cs^(+)浓度的影响。在最优固定床实验条件下,对比了SiO^(2)/Cu-PBA和阳离子交换树脂、在模拟地下水及模拟海水中保留Cs^(+)及其他共存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离子(K^(+)、Na^(+)、Ca^(2+)和Mg^(2+))性能,结果表明,SiO_(2)/Cu-PBA拥有优异的Cs^(+)选择性和吸附性能,而树脂柱则在高盐分条件下失效。综上所述,SiO_(2)/Cu-PBA复合物在环境污染水体中选择性去除Cs^(+)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铁氰化铜钾 Cs^(+) 动态吸附 模拟地下水 模拟海水
下载PDF
高放废液中^(137)Cs的萃取去除
3
作者 刘栎锟 吕洪彬 +2 位作者 谢书宝 张虎 叶国安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8-152,I0004,共6页
高放废液的处理处置是影响核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高放废液中萃取分离高释热放射性核素^(137)Cs不仅有利于实现高放废液的安全处置,也可满足^(137)Cs在诸多工业领域的应用需求。研究提出了以杯芳烃冠醚衍生物为萃取剂从高放... 高放废液的处理处置是影响核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高放废液中萃取分离高释热放射性核素^(137)Cs不仅有利于实现高放废液的安全处置,也可满足^(137)Cs在诸多工业领域的应用需求。研究提出了以杯芳烃冠醚衍生物为萃取剂从高放废液中萃取分离Cs的工艺流程,并分别采用模拟和真实高放废液对流程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模拟高放废液实验中Cs(Ⅰ)的萃取率达到99.9%,热实验中^(137)Cs的萃取率达到99.95%。该工作所提出的工艺流程为进一步开展我国动力堆高放废液处理及^(137)Cs分离提取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芳烃冠醚 高放废液 ^(137)Cs 萃取与分离
下载PDF
冷坩埚技术处理动力堆乏燃料高放废液的应用前景分析
4
作者 李玉松 王泽学 +7 位作者 张生栋 朱冬冬 洪业 谭盛恒 郄东生 张华 鲜亮 龙浩骑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随着我国核电技术的发展,对动力堆乏燃料高放废液玻璃固化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本文梳理了冷坩埚技术处理动力堆乏燃料高放废液的应用前景,针对冷坩埚在处理动力堆乏燃料高放废液方面的技术优势、设计优势以及工艺优势做出了详细阐述... 随着我国核电技术的发展,对动力堆乏燃料高放废液玻璃固化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本文梳理了冷坩埚技术处理动力堆乏燃料高放废液的应用前景,针对冷坩埚在处理动力堆乏燃料高放废液方面的技术优势、设计优势以及工艺优势做出了详细阐述,并基于国外冷坩埚高放废液玻璃固化研究进展的分析,对冷坩埚技术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坩埚 动力堆乏燃料 高放废液 玻璃固化
下载PDF
Fenton-UV照射法对超高浓度聚乙烯醇有机废液的降解效能
5
作者 刘夏杰 刘峰 +3 位作者 詹杰 李家文 何烨 林鹏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7-522,I0005,共7页
采用Fenton-紫外照射(Fenton-UV)联用工艺对核电厂超高浓度聚乙烯醇(PVA)有机废液进行处理,研究了PVA转化率、平均分子量、溶液黏度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于50 g/L的PVA溶液,H_(2)O_(2)投加质量浓度为15 g/L,FeSO_(4)·7H... 采用Fenton-紫外照射(Fenton-UV)联用工艺对核电厂超高浓度聚乙烯醇(PVA)有机废液进行处理,研究了PVA转化率、平均分子量、溶液黏度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于50 g/L的PVA溶液,H_(2)O_(2)投加质量浓度为15 g/L,FeSO_(4)·7H_(2)O投加质量浓度为0.050 g/L,初始pH值为3,经过2 h Fenton反应和2 h UV照射(3 mW/cm^(2))之后,PVA转化率达到100%,溶液平均分子量从60000~80000 Da降低到1000 Da以下,黏度降低到1.1 mPa·s,但总有机碳和化学需氧量(COD)变化不大。Fenton-UV法可作为预处理方法,前期Fenton阶段提高PVA的溶解度,增加反应溶液中的PVA含量,并进行初步降解和氧化;后期UV法进一步降解溶液中的PVA,有效降低其分子量和黏度,为后续处理提供有利条件,最终形成经济可行的超高浓度PVA有机废液处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FENTON 有机废液 降解
下载PDF
高温结晶合成Mn_(2)O_(3)@MoS_(2)复合材料及其对铀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林育玲 吴凡 +7 位作者 谢子杰 高博 唐梦 卢雅宁 王英财 张爽 柳玉辉 刘云海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7-466,共10页
采用高温熔盐电解法合成了MoS_(2),为了提高MoS_(2)对铀的吸附性能,以MoS_(2)为基底复合Mn_(2)O_(3)。MoS_(2)的片层结构有效地分散了Mn_(2)O_(3)的团聚,同时引进了亲铀氧基团。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及能谱(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 采用高温熔盐电解法合成了MoS_(2),为了提高MoS_(2)对铀的吸附性能,以MoS_(2)为基底复合Mn_(2)O_(3)。MoS_(2)的片层结构有效地分散了Mn_(2)O_(3)的团聚,同时引进了亲铀氧基团。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及能谱(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Zeta电位仪等对Mn_(2)O_(3)@MoS_(2)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表明,高温结晶合成的Mn_(2)O_(3)@MoS_(2)复合材料具有完整的微观形貌和稳定的晶体结构。通过静态吸附批实验探究了在不同变量下Mn_(2)O_(3)、MoS_(2)和Mn_(2)O_(3)@MoS_(2)三个材料对溶液中铀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Mn_(2)O_(3)@MoS_(2)的吸附性能优于Mn_(2)O_(3)和MoS_(2),在pH=5.5时,吸附平衡时间为90 min,吸附动力学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Mn_(2)O_(3)@MoS_(2)的单层饱和吸附容量为117.5 mg/g,在293.15~318.15 K的温度梯度中,升温有利于吸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电解 Mn_(2)O_(3)@MoS_(2) 复合材料 吸附 U(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