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6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电网工程绿色建造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1
作者 张琦 姜雪 +2 位作者 张鸥 张爽莹 刘松楠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提升现有电网工程绿色建造评价方法的全面性、系统性以及客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研究影响电网工程设计、施工与交付等环节的重要绿色评价因子,构建了多层次的绿色建造评价... 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提升现有电网工程绿色建造评价方法的全面性、系统性以及客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研究影响电网工程设计、施工与交付等环节的重要绿色评价因子,构建了多层次的绿色建造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多层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同时选取电网工程案例来进行验证,证明了该模型能够科学、合理地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从而为电网工程绿色建造评价及不断优化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工程 绿色建造 灰色系统理论 模糊综合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权重 多层次 绿色评分
下载PDF
10 kV电缆接头局部放电趋势分析及预警方法研究
2
作者 赵洪山 孟航 +2 位作者 王奎 张则言 张峻豪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5,共7页
电缆接头是局部放电频发的位置,针对目前对局部放电趋势研究的不足和预警不及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ann-Kendall检验法和长短期神经网络(LSTM)的局部放电的趋势分析和预警方法。为了清晰地揭示局部放电数据的趋势特征,文中采用Mann-K... 电缆接头是局部放电频发的位置,针对目前对局部放电趋势研究的不足和预警不及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ann-Kendall检验法和长短期神经网络(LSTM)的局部放电的趋势分析和预警方法。为了清晰地揭示局部放电数据的趋势特征,文中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对采集的暂态地电压(TEV)数据进行处理,定量计算趋势变化及突变点检测。文中提出基于Mann-Kendall检验法和LSTM算法的综合预警模型,该模型利用LSTM预测TEV序列幅值,并用Mann-Kendall计算预测值的趋势参数,通过综合考虑TEV幅值大小和趋势参数实现了电缆接头局部放电主动预警。算例结果表明,Mann-Kendall能清晰揭示局部放电变化趋势,LSTM对局部放电数据预测效果良好,基于二者构建的预警模型能较好地对局部放电进行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暂态地电压(TEV) 长短期神经网络(LSTM) Mann-Kendall检验法 趋势分析 预警
下载PDF
高压XLPE电缆缓冲层缺陷研究现状综述
3
作者 邱玮 章宇聪 +4 位作者 谢亿 曹先慧 刘维可 胡俊 李湘珺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共9页
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因缓冲层缺陷引发的故障频发,已严重威胁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本文首先介绍了缓冲层的基本结构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对于缓冲层失效的相关研究;其次从缓冲层的材料特征和内部结构等角度结合电场仿... 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因缓冲层缺陷引发的故障频发,已严重威胁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本文首先介绍了缓冲层的基本结构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对于缓冲层失效的相关研究;其次从缓冲层的材料特征和内部结构等角度结合电场仿真来分析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之后对缓冲层缺陷中出现的白色粉末绝缘性能和理化特征进行总结,并提出其形成机理;最后对缓冲层缺陷的检测手段进行汇总,提出使用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对电缆缓冲层缺陷进行检测以弥补现有检测手段的不足,并建议对铝护套及缓冲层的材料或结构进行优化,以预防缓冲层缺陷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缆 交联聚乙烯 缓冲层缺陷 计算机断层成像 平滑铝护套
下载PDF
太阳能光伏电缆标准的分析
4
作者 陈锦梅 《机械制造》 2024年第2期44-47,共4页
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及电缆进行了概述,对国内外太阳能光伏电缆标准进行了比较,对太阳能光伏电缆击穿案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太阳能光伏电缆标准的完善方向和未来展望。
关键词 太阳能 光伏 电缆 标准分析
下载PDF
基于磁感应联合加热的高压海缆工厂接头制备技术
5
作者 李震 郑海峰 +4 位作者 陈俊岐 叶成 张振鹏 赵洪 张伟超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0-835,共16页
目前国内外电缆厂家制备工厂接头多采用经典模具单向加热技术(简称单向加热),虽然部分厂家已对磁感应联合加热技术(简称联合加热)进行应用,但对接头处的温度分布与绝缘性能研究甚少。该文对联合加热与单向加热进行电磁-热仿真计算,根据... 目前国内外电缆厂家制备工厂接头多采用经典模具单向加热技术(简称单向加热),虽然部分厂家已对磁感应联合加热技术(简称联合加热)进行应用,但对接头处的温度分布与绝缘性能研究甚少。该文对联合加热与单向加热进行电磁-热仿真计算,根据仿真策略进行试验,并取试样进行界面观测,且对电学性能、交联程度与力学拉伸性能进行对比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仿真分析,联合加热中感应线圈向接头区域传递的热流密度远高于金属模具,将预热-交联阶段耗时由单向加热的10 h降低至3 h 20 min,显著提高了加热效率,并使加热区域达到合理温度范围;在联合加热中,与单向加热相比,本体绝缘与恢复绝缘之间的过渡区域宽度明显下降,熔合纹界面质地有所提升,过渡区域绝缘电树枝起始电压升高,在0.2 MPa条件下,过渡区域绝缘热延伸伸长率明显下降,且过渡区域绝缘的力学拉伸性能有所提升。联合加热中,过渡区域绝缘的界面质地、电学性能、交联程度与力学拉伸性能均有所提高的关键性因素是过渡区域绝缘界面的融合性相比于单向加热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缆工厂接头 热流密度 界面观测 电树枝 热延伸 力学拉伸
下载PDF
基于线芯-护层过渡电阻无功特性的交叉互联电缆故障测距
6
作者 杨明嘉 夏成军 +1 位作者 赖胜杰 池梓斌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72-1389,共18页
高压电缆常见的接地方式是交叉互联接地,而交叉互联接地电缆故障时的测距相比单端接地或两端直接接地的电缆情况更为复杂,为此提出了基于线芯-护层过渡电阻无功特性的交叉互联电缆故障测距方法。首先,采集护层故障前后环流,构建不同电... 高压电缆常见的接地方式是交叉互联接地,而交叉互联接地电缆故障时的测距相比单端接地或两端直接接地的电缆情况更为复杂,为此提出了基于线芯-护层过渡电阻无功特性的交叉互联电缆故障测距方法。首先,采集护层故障前后环流,构建不同电缆区段特征电流,判断故障发生区段;其次,考虑电缆金属护层对线芯的耦合作用和线路电容影响,建立交叉互联电缆的故障稳态等效阻抗模型,利用电缆首末两端线芯和护层的电压、电流推算电缆故障发生时不同区段沿线电压、电流,并基于同一位置电压相量对电缆参数进行修正;然后,利用故障点过渡电阻消耗无功功率为零的功率特性建立以故障距离为未知数的测距方程,采用二分法或弦截法等方法迭代计算求解得到故障点;最后,基于PSCAD/EMTDC仿真软件搭建了电缆故障模型,分析了故障距离、故障类型、过渡电阻、故障初相角等因素对故障测距方法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测距误差为0.4%左右,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对交叉互联接地电缆进行故障测距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缆 交叉互联 无功特性 故障稳态 故障测距
下载PDF
配电电缆冷缩中间接头受潮特性研究
7
作者 李巍巍 张睿 +3 位作者 罗洋 雷潇 曹晓燕 傅尧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5,共6页
为探究现阶段配电电缆冷缩中间接头的受潮特性,本文首先制作了带接头的未受潮试样,通过加速受潮老化平台对试样进行受潮处理,然后采用极化/去极化电流(PDC)测试系统分别测试未受潮和受潮2、4、6、8周时中间接头的极化/去极化电流,最后... 为探究现阶段配电电缆冷缩中间接头的受潮特性,本文首先制作了带接头的未受潮试样,通过加速受潮老化平台对试样进行受潮处理,然后采用极化/去极化电流(PDC)测试系统分别测试未受潮和受潮2、4、6、8周时中间接头的极化/去极化电流,最后计算其直流电导率,并使用支路辨识方法得到三条R-C支路的时间常数。结果表明:直流电导率在接头受潮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发生变化,而第三支路时间常数随着受潮程度加重而不断减小,这是由于水分降低界面电荷迁移阻力,使得界面极化时间减小所致,因此第三支路时间常数可灵敏反映电缆中间接头的受潮程度,可作为判断电缆中间接头受潮程度的特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测试 中间接头 受潮老化 极化/去极化电流 直流电导率 第三支路时间常数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法的谐波作用对电缆及其接头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黄艺英 曾江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8,共7页
现有关于电缆及其接头温度的研究大多按照基波情况考虑,大量非线性负载的使用使输电线路中的谐波含量显著增加,谐波对电缆及其接头附加损耗与温升的影响不容忽视。文中以64/110 kV单芯电缆及预制式电缆接头为例,建立了电缆及其接头的有... 现有关于电缆及其接头温度的研究大多按照基波情况考虑,大量非线性负载的使用使输电线路中的谐波含量显著增加,谐波对电缆及其接头附加损耗与温升的影响不容忽视。文中以64/110 kV单芯电缆及预制式电缆接头为例,建立了电缆及其接头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基于电磁-热耦合法,分析了谐波含量与谐波次数对电缆及其接头的影响,并引入等效电流因数,实现多次谐波共存环境下对电缆发热损耗及温度的快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谐波含量与谐波次数均会影响电缆的损耗及温度,谐波可能导致电缆接头在压接钳处形成过热点,加速绝缘老化;引入等效电流因数法在估算多次谐波共存环境下的电缆温度具有较高精度。该研究对谐波环境下电缆及其接头的设计、运行温度预测及热老化寿命评估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缆 电缆接头 谐波作用 有限元分析 损耗 温度
下载PDF
尖端及气隙联合缺陷下XLPE材料电树枝起始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9
作者 周恒逸 万代 +3 位作者 齐飞 周湶 赵邈 陈伟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2,共8页
交联聚乙烯(XLPE)中内部缺陷是导致电缆中电树枝产生的主要诱因,而电树枝的出现将造成电缆绝缘的整体失效,探寻不同绝缘缺陷特征对电树枝起始的影响规律及机理,可为设计、生产环节中改善电缆绝缘提供理论依据。考虑到凸起及气隙的联合... 交联聚乙烯(XLPE)中内部缺陷是导致电缆中电树枝产生的主要诱因,而电树枝的出现将造成电缆绝缘的整体失效,探寻不同绝缘缺陷特征对电树枝起始的影响规律及机理,可为设计、生产环节中改善电缆绝缘提供理论依据。考虑到凸起及气隙的联合缺陷为电树枝引发的主要诱因,本文搭建了针-电极短电缆实验平台以模拟缺陷下电树枝的引发及生长,并建立了缺陷下电应力物理模型,明确了缺陷模型下各缺陷特征对电树枝起始发展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XLPE电缆中半导体层缺陷的最大电场分布可采用针-板电极下最大场强Mason模型进行描述;由实验及数值化模型结果分析出缺陷的突刺曲率、微孔压强及材料耐受阈值ΔW_(0)与电树枝起始电压呈正相关,可分别从制造工艺、安装铺设等过程中调控三类缺陷特征,以提高实际工程中XLPE电缆的抗电树枝老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LPE 缺陷特征 电树枝 改进Mason模型
下载PDF
多应力条件下电缆附件局部放电的演变过程
10
作者 李巍巍 朱轲 +3 位作者 周凯 叶彬 邓元实 黄永禄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4-169,共6页
电缆附件界面是多层复合介质绝缘结构,在温度、气压、电场等物理条件下都易产生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PD)。为了研究多种应力条件下局部放电的演变过程,在10 kV电缆终端中设计典型刀痕缺陷,并在实验室搭建“冷热负荷-工频电压-冲... 电缆附件界面是多层复合介质绝缘结构,在温度、气压、电场等物理条件下都易产生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PD)。为了研究多种应力条件下局部放电的演变过程,在10 kV电缆终端中设计典型刀痕缺陷,并在实验室搭建“冷热负荷-工频电压-冲击电压”多应力条件下的协同老化平台,利用该平台对电缆进行老化试验,利用工频局放测试平台检测不同老化时间下电缆终端的局部放电。利用波动法对不同老化阶段下的电缆附件局放信号进行消噪,并采用阈值窗提取消噪后的局放信号中的PD脉冲,构建电缆附件局放相位分布(phase resolved partial discharge,PRPD)谱图。实验结果表明:多应力条件下,在不同老化程度下,刀痕缺陷电缆附件的局放经历三个“起伏”击穿,放电幅值存在多段式“增-减”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应力 电缆附件 局部放电 刀痕缺陷 PRPD
下载PDF
基于阻抗优化的电缆环流抑制装置参数设计
11
作者 陈晓儒 黄龙毅 +3 位作者 杨明嘉 赖胜杰 池梓斌 夏成军 《电气传动》 2024年第4期89-96,共8页
针对现有高压电缆金属护套环流抑制装置投入和退出缺乏灵活性,确定抑制阻抗数值时未考虑护套感应电压超标、功率损耗过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能根据现场情况对护套环流抑制阻抗进行动态投入或退出的环流抑制装置。首先,阐述了该抑制装置... 针对现有高压电缆金属护套环流抑制装置投入和退出缺乏灵活性,确定抑制阻抗数值时未考虑护套感应电压超标、功率损耗过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能根据现场情况对护套环流抑制阻抗进行动态投入或退出的环流抑制装置。首先,阐述了该抑制装置的结构和动作流程;接着分析了抑制阻抗分别为纯电阻、纯电感和电阻电感组合三种类型时护套环流、感应电压和护套损耗的变化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优化模型求解满足护套环流和感应电压要求时使功率损耗最小的最佳阻抗值,基于最佳阻抗值对晶闸管等元件的参数进行配置。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得到满足工程要求的电缆抑制阻抗最优值,实现良好的环流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缆 护套环流 抑制装置 最佳阻抗 优化模型 参数配置
下载PDF
高压电缆护套环流泄漏电流分量的分析与计算
12
作者 陈晓儒 黄龙毅 +3 位作者 赖胜杰 杨明嘉 王泽青 夏成军 《电气传动》 2024年第3期23-29,共7页
高压电缆金属护套环流是感应电流分量与泄漏电流分量的叠加,目前,感应电流分量计算较为成熟,而泄漏电流分量的计算存在不足,影响最终环流计算结果与相关故障诊断效果。为此,提出了高压电缆护套环流泄漏电流分量的计算方法。以电缆“线... 高压电缆金属护套环流是感应电流分量与泄漏电流分量的叠加,目前,感应电流分量计算较为成熟,而泄漏电流分量的计算存在不足,影响最终环流计算结果与相关故障诊断效果。为此,提出了高压电缆护套环流泄漏电流分量的计算方法。以电缆“线芯—护套”的π型等效电路为基础,建立了求解护套环流泄漏电流分量的等值电路,同时计及泄漏电流的分流作用与线芯泄漏电流所产生的环流,基于迭代法得到最终的泄漏电流分量。利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ATP-EMTP搭建了一字型敷设的电缆模型,结果表明:在不同段长组合及负荷电流下,该方法计算结果与仿真值的相对误差在2%以内,相较于现有方法,准确性有较大提高。所提方法可以较好地解释轻载时出现环流超标的原因;对交叉互联系统故障诊断样本数据的生成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缆 交叉互联 护套环流 感应电流分量 泄漏电流分量
下载PDF
电缆附件安装质量信用管控系统构建
13
作者 杨旭辉 彭亮 +4 位作者 陈文涛 秦景忠 李子豪 张晶 苏粤 《电力安全技术》 2024年第2期75-78,共4页
当前电缆施工质量管控、验收手段单一,难以全方位、全流程进行监督,多组附件安装过程难以全时段覆盖、多点位把控质量,附件安装关键环节缺乏影像资料等,因此,通过建立一种高压电缆附件安装质量信用管控系统,推动高压电缆附件安装管控水... 当前电缆施工质量管控、验收手段单一,难以全方位、全流程进行监督,多组附件安装过程难以全时段覆盖、多点位把控质量,附件安装关键环节缺乏影像资料等,因此,通过建立一种高压电缆附件安装质量信用管控系统,推动高压电缆附件安装管控水平不断提升,促进附件安装施工档案管理规范化、高效化、数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施工 附件安装 质量信用管控
下载PDF
计及双界面的电缆绝缘水树缺陷时域反射解析模型
14
作者 叶源 胡晓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4,共10页
配电网中中压电缆的敷设条件相对较差,在环境水分和工作电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容易在绝缘中生成水树缺陷,影响电缆绝缘的性能。时域反射法(TDR)可用于检测电缆故障,近来也有研究将其用于检测电缆绝缘局部缺陷,但检测结果与绝缘缺陷情... 配电网中中压电缆的敷设条件相对较差,在环境水分和工作电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容易在绝缘中生成水树缺陷,影响电缆绝缘的性能。时域反射法(TDR)可用于检测电缆故障,近来也有研究将其用于检测电缆绝缘局部缺陷,但检测结果与绝缘缺陷情况的关联尚不明晰。针对此问题,该文基于等效电路原理推导了同轴绝缘含水树缺陷时的等效介电常数,在此基础上结合传输线理论建立计及双界面反射的时域解析模型,可用于分析与预测电缆绝缘局部存在水树缺陷时TDR实验的反射波形。通过制作含模拟水树的电缆试样并进行TDR实验,考察了模拟水树缺陷的含水量、缺陷段长度和电导率等因素对TDR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模拟水树的TDR实验结果与解析模型的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对应性,初步验证了该模型用于分析与预测电缆绝缘局部缺陷反射特性的有效性。预期该解析模型有助于为TDR在电缆绝缘水树检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缆 绝缘老化 水树 有限元 时域反射 双界面
下载PDF
压力作用下高压电缆缓冲层表面电阻特性及等效模型
15
作者 吴照国 黄会贤 +5 位作者 王谦 吴海涛 包健康 李勇 刘佳 徐扬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41,共9页
针对缓冲层导电特性测试中未考虑压力影响的问题开展了压力作用下高压电缆半导电缓冲阻水带的表面电阻特性研究。首先开展了缓冲层表面电阻测试,并从缓冲层微观结构特征以及纳米填料导电机理两方面对测试的表面电阻数据统计特征进行了... 针对缓冲层导电特性测试中未考虑压力影响的问题开展了压力作用下高压电缆半导电缓冲阻水带的表面电阻特性研究。首先开展了缓冲层表面电阻测试,并从缓冲层微观结构特征以及纳米填料导电机理两方面对测试的表面电阻数据统计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在表面电阻测试电极以及电极之间的缓冲层表面上施加不同重量的载荷研究了缓冲层表面电阻值与外界压力的关系。基于n阶电阻网络以及差分方程组建立了压力作用下的缓冲层表面电阻模型,利用缓冲层微观压阻特性以及模型仿真计算分析了缓冲层表面电阻测试特性以及该特性随压力作用而变化的规律。研究成果有助于掌握高压电缆缓冲层在真实运行压力环境下的导电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缆 缓冲层 表面电阻 压阻特性 差分方程组模型
下载PDF
基于ReaxFF的聚异丁烯高温裂解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16
作者 刘宗杰 王威 +3 位作者 付珂 孔令明 于永进 李长云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0-178,共9页
作为高压电缆终端中的常用填充剂,聚异丁烯(polyisobutylene,PIB)的高温裂解机理尚不明晰。文中利用ReaxFF反应分子动力学软件,获得了聚异丁烯在2400 K和3000 K下的裂解产物及其生成路径。研究结果表明,3000 K下PIB高温裂解产物体积分... 作为高压电缆终端中的常用填充剂,聚异丁烯(polyisobutylene,PIB)的高温裂解机理尚不明晰。文中利用ReaxFF反应分子动力学软件,获得了聚异丁烯在2400 K和3000 K下的裂解产物及其生成路径。研究结果表明,3000 K下PIB高温裂解产物体积分数均高于2400 K,表明老化温度升高会加速PIB的裂解及各特征气体的生成,且H_(2)及CH4可作为PIB高温裂解的主要特征产物,并在473 K下开展了PIB热老化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有效性。同时,为探究影响PIB产气特性的关键因素,文中进一步开展了PIB的热—电联合老化实验和受潮PIB的热老化和热—电老化实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火花放电时PIB中各气体组分体积分数最高,局部放电时次之,热老化时最低,并可将C_(2)H_(2)体积分数的变化量作为PIB发生放电故障的评估依据。特别地,不同受潮程度的PIB加速老化实验结果表明,水分将促进PIB的裂解,促进各特征产物的生成。文中可为进一步研究PIB的故障判据提供理论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异丁烯 分子模拟 裂解机理 电缆终端
下载PDF
基于电磁-热耦合的XLPE电缆缺陷暂态温度分布研究
17
作者 陈新岗 宋欣 +5 位作者 马志鹏 谭世耀 范益杰 李宁一 黄宇杨 邹政廷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29,共8页
针对10 kV电缆常见的3种缺陷,本文建立了三维电缆缺陷模型并进行电磁-热耦合温度场分析,研究3种缺陷电缆的暂态温度模型,分析不同工作电流与不同敷设条件对3种缺陷电缆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陷对电缆的危害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金属尖... 针对10 kV电缆常见的3种缺陷,本文建立了三维电缆缺陷模型并进行电磁-热耦合温度场分析,研究3种缺陷电缆的暂态温度模型,分析不同工作电流与不同敷设条件对3种缺陷电缆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陷对电缆的危害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金属尖端缺陷、气隙缺陷、划痕缺陷;在相同载流量的情况下,金属尖端缺陷处温度高于其他两种缺陷处温度;确定了电缆在出现缺陷时隧道敷设的散热效果最好;无缺陷试样电缆内部温度从线芯至外护套沿径向逐渐降低,在缺陷的作用下电缆内部温度场发生畸变;缺陷电缆线芯温度与外护套温度的拟合系数、电缆缺陷处温度与电缆线芯温度的拟合系数均接近1。仿真拟合结果为电缆缺陷的判断与识别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热耦合 缺陷模型 敷设方式 拟合分析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导线长度对过电流聚氯乙烯铜导线起火燃烧行为的影响
18
作者 贾亦卓 李长征 +1 位作者 王静舞 米文忠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2-577,共6页
为深入研究导线长度对过电流聚氯乙烯铜导线起火燃烧及火蔓延行为的影响,利用电气火灾故障模拟装置模拟铜导线在不同长度下发生过电流故障,分析了导线长度对起火燃烧过程、火蔓延最大距离的影响,并通过视频影像堆栈技术分析了火蔓延速... 为深入研究导线长度对过电流聚氯乙烯铜导线起火燃烧及火蔓延行为的影响,利用电气火灾故障模拟装置模拟铜导线在不同长度下发生过电流故障,分析了导线长度对起火燃烧过程、火蔓延最大距离的影响,并通过视频影像堆栈技术分析了火蔓延速率。结果表明:当过电流值不变时,随着导线长度的延长,火蔓延最大距离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对于研究中使用的2.5 mm^(2)多芯聚氯乙烯铜导线,过电流值不变,且导线长度在240 cm时,火蔓延距离最大,其中在200 A时,火焰会达到全线的燃烧;火蔓延速率在导线熔断瞬间向两侧蔓延时最快,随着远离熔断点未燃区可燃性气体浓度、温度的下降,火蔓延速率有下降的趋势,并且呈现较大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电流故障 聚氯乙烯铜导线 导线长度 火蔓延距离 火蔓延速率
下载PDF
电线电缆标志检验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19
作者 王海萍 肖娟 胡瑛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6期188-191,共4页
电线电缆标志检验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用电安全的重要环节,但是往往在产品质量检验过程中被忽视。该文讲述电线电缆标志检验的内容、方法及其重要性,阐述检验过程中的基本内容、检验方法、注意事项和常见的不合格情况,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 电线电缆标志检验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用电安全的重要环节,但是往往在产品质量检验过程中被忽视。该文讲述电线电缆标志检验的内容、方法及其重要性,阐述检验过程中的基本内容、检验方法、注意事项和常见的不合格情况,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线电缆 标志检验 不合格 质量保证 用电安全
下载PDF
设备曝光率对电缆绝缘厚度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20
作者 吴骏 王子龙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2期53-57,共5页
为确保正常的电力运转,避免因电缆质量而造成人力及财力损失,需严格控制电缆指标,提高其检测准确性。以电缆绝缘厚度检测的影响因素为例,分析了样品制备、仪器选择和检测人员主观因素对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同时,通过大量试验找出智能... 为确保正常的电力运转,避免因电缆质量而造成人力及财力损失,需严格控制电缆指标,提高其检测准确性。以电缆绝缘厚度检测的影响因素为例,分析了样品制备、仪器选择和检测人员主观因素对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同时,通过大量试验找出智能平面影像测量仪的最佳参数设置,规避设备测量误差。试验结果表明:当该设备曝光率参数设置为10时,电缆绝缘厚度检测结果最为准确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绝缘厚度 检测准确性 平面影像测量 曝光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