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2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改性MgB_(2)材料与金属界面特性及其超导性能研究
1
作者 唐诗雨 何佳 +4 位作者 黎学明 杨文静 王爱峰 倪子惠 周善彬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07-4012,共6页
针对MgB_(2)超导材料用于液氢液位传感器的临界转变温度与液氢液化温度差异大和原始粉末与金属护套界面反应导致测量控制难的问题,研究了降低MgB_(2)临界转变温度的改性技术,以及改性后粉末与金属护套Fe、Monel反应产物及退火温度对其... 针对MgB_(2)超导材料用于液氢液位传感器的临界转变温度与液氢液化温度差异大和原始粉末与金属护套界面反应导致测量控制难的问题,研究了降低MgB_(2)临界转变温度的改性技术,以及改性后粉末与金属护套Fe、Monel反应产物及退火温度对其超导转变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掺杂量x=0.15时,Mg_(1-x)Al_xB_(2)多晶样品的临界转变温度为30 K左右,满足液氢液位传感器使用环境。金属护套Fe、Monel与前驱体粉末Mg、Al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扩散界面发生,Fe金属护套样品扩散层厚度较小,大约为25μm,更适合于Al掺杂MgB2超导线材的制备护套材料。不同退火温度下的带金属护套的Fe、Monel改性MgB_(2)样品仍具有明显的超导转变,且超导转变温度满足液氢液位计使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B_(2) AL掺杂 扩散层 临界转变温度 超导性能
下载PDF
中间分隔轴封漏汽及中压缸效率计算方法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刚 胥建群 +1 位作者 曹祖庆 朱小令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23-28,共6页
根据中间分隔轴封漏汽的数值计算法推导出漏汽率的误差分析公式。利用变汽温法与数值计算法,对600MW超临界汽轮机的中间分隔轴封漏汽率进行了详细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变汽温法,数值计算法同样能够准确地估算漏汽率的大小;并分析了温... 根据中间分隔轴封漏汽的数值计算法推导出漏汽率的误差分析公式。利用变汽温法与数值计算法,对600MW超临界汽轮机的中间分隔轴封漏汽率进行了详细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变汽温法,数值计算法同样能够准确地估算漏汽率的大小;并分析了温度、压力等测量参数误差对该漏汽计算的影响,计算显示,再热蒸汽温度和中压缸排汽温度是影响中间分隔轴封漏汽率精度的主要因素。同时计算了该机组高压缸排汽平衡盘漏汽量及其对中间分隔轴封漏汽计算的影响,分析证明,接往中压缸排汽区的高压缸排汽平衡盘漏汽对中间分隔轴封漏汽计算的影响较大。在考虑以上2股漏汽后,准确地计算了中压缸效率,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漏量的情况下,中间分隔轴封漏汽对中压缸效率的影响大于高压缸排汽平衡盘漏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中间分隔轴封漏汽 变汽温法 数值计算法 误差分析 中压缸效率
原文传递
实用Bi系高温超导带材 被引量:19
3
作者 易汉平 张劲松 +1 位作者 刘庆 韩征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F01期341-346,共6页
介绍了(Bi,Pb)2Sr2Ca2Cu3Ox(BSCCO)带材产业化生产技术,并就几个关键环节如前驱粉制备与预处理、导线的机械加工以及带材的形变热处理等作了详尽的阐述,比较了世界各国的发展现状。针对特定的高温超导应用方向如超导电缆、超导磁体和电... 介绍了(Bi,Pb)2Sr2Ca2Cu3Ox(BSCCO)带材产业化生产技术,并就几个关键环节如前驱粉制备与预处理、导线的机械加工以及带材的形变热处理等作了详尽的阐述,比较了世界各国的发展现状。针对特定的高温超导应用方向如超导电缆、超导磁体和电流引线等,研究了提高长导线均匀性的关键技术,进行BSCCO导线的多样化设计以降低导线的交流损耗、热导率和临界弯曲半径,并对导线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如涂镀绝缘漆和镀锡等。结合已有的研究基础,从提高BSCCO带材的性能和降低生产成本出发,指出了BSCCO带材产业化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系高温超导带材 产业化 PIT法 BSCCO 性能
下载PDF
超导球转子悬浮特性分析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胡新宁 赵尚武 +2 位作者 王厚生 王晖 王秋良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4期436-439,共4页
介绍了超导球转子的悬浮结构和原理。讨论了悬浮结构的电磁分布特点和悬浮力的计算。进行了超导球转子的悬浮实验,通过控制悬浮电流可将转子悬浮在旋转轴方向上的任意高度。结果为进一步提高转子悬浮的稳定性和刚度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超导转子 低温 静磁场 悬浮力
下载PDF
YBCO厚膜用高变形率Ni基带中的加工和退火织构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春芳 吴宣 +5 位作者 王飞云 杨志军 冯勇 张平样 吴晓祖 周廉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69-272,共4页
系统研究了高变形率Ni基带中的加工和退火织构。用高纯Ni板(99.99%)为初始坯料进行高变形率室温轧制,加工率分别为80%,89%,93%和95%。对加工率为95%的试样在750℃,800℃,850℃,900℃,950℃和1000℃进行5h再结晶退火。用... 系统研究了高变形率Ni基带中的加工和退火织构。用高纯Ni板(99.99%)为初始坯料进行高变形率室温轧制,加工率分别为80%,89%,93%和95%。对加工率为95%的试样在750℃,800℃,850℃,900℃,950℃和1000℃进行5h再结晶退火。用X射线衍射、极图、取向分布函数等方法分析;讨论了Ni基带加工织相,再结晶退火织构的形成和发展。结果表明:随总冷加工率的增加,在Ni基带的加工织构中,沿β取向线的{112}<111>和{123}<634>织构成分增加,{110}<112>绿构成分较低;总冷加工率为95%的试样中,随再结晶退火温度的增加,立方级构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加,φ扫描的FWHM变窄;当再结晶退火温度较低时,立方织相成分偏离正常位置12°~13°,随退火温度的增加,如在1000℃退火,立方织相成分偏离正常位置程度逐渐缩小,变成sharp立方织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BCO厚膜 高变形率 Ni基带 加工 退火织构
下载PDF
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合成YBa_2Cu_3O_(7-δ)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凤华 王珏 +1 位作者 刘常升 樊占国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61-1063,共3页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均匀的YBa2Cu3O7-δ超导细粉·讨论了凝胶的形成过程·配合剂柠檬酸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了可溶性的大分子化合物,除水后缩聚反应形成的聚合物长大为小粒子簇,相互连结成连续的三维网络·柠檬酸盐溶液...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均匀的YBa2Cu3O7-δ超导细粉·讨论了凝胶的形成过程·配合剂柠檬酸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了可溶性的大分子化合物,除水后缩聚反应形成的聚合物长大为小粒子簇,相互连结成连续的三维网络·柠檬酸盐溶液的pH值控制在6 4~6 7之间可防止白色Ba(NO3)2沉淀·溶剂挥发温度宜控制在300℃,使凝胶的形成和自燃过程能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连续进行·合成YBa2Cu3O7-δ的温度大约在880℃左右,其粉末粒度大约在0 2~1μ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柠檬酸 YBA2CU3O7-Δ 自燃 粉末粒度
下载PDF
Bi(Pb)-Sr-Ca-Cu-O体系中110K超导相的制备和结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卢伟京 张玉芬 +3 位作者 郑香苗 韦承谦 韦兆清 何俊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29-134,共6页
自K.A.Müller等人发现氧化物超导体以来,在二年的时间内,寻找更高T_c超导材料的工作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很快,目前已在Bi-Sr-Ca-Cu-O和Tl-Ba-Ca-Cu-O二个体系中分别获得零电阻转变温度为110K和120K的超导体。相对而言,获得120K的Tl_2B... 自K.A.Müller等人发现氧化物超导体以来,在二年的时间内,寻找更高T_c超导材料的工作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很快,目前已在Bi-Sr-Ca-Cu-O和Tl-Ba-Ca-Cu-O二个体系中分别获得零电阻转变温度为110K和120K的超导体。相对而言,获得120K的Tl_2Ba_2Ca_2Cu_3O_(10)[简记为TI-2223]超导体要容易一些,我们研究室已经测定了这个超导相的结构。但是Tl_2O_3的高温易挥发性和剧毒性,给Tl系超导体的制备带来了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志体 制备 结构 氧化物
下载PDF
X射线荧光基本参数法测定Y_(1-x)Ce_xBa_2Cu_3O_y中的钇铈钡铜 被引量:4
8
作者 毛振伟 陈树榆 +1 位作者 石磊 周贵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03-506,共4页
本文用X射线荧光光谱基本参数法测定了Y1-xCexBa2Cu3Oy系列样品中的钇铈钡铜含量,然后折算成它们的原子比,测量的结果与ICP的结果接近。为非破坏地测定高温超导体的实际组分进行了一次尝试。
关键词 高温超导体 实际组分 超导体 分析
下载PDF
用于微波器件的大面积YBCO超导薄膜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小平 杨秉川 +8 位作者 石东奇 彭正顺 王瑞坤 孙丽虹 张其劭 卢剑 罗正祥 任向阳 郝凤珠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01-405,432,共6页
高质量大面积YBCO簿膜是用原位中空柱状阴极直流磁控溅射装置制备的。化学计量比的超导靶的内在为100mm,加热器有效面积50×40mm ̄2。在30×30mm ̄2的Zr(Y)O_2LaAlO_3基片上沉积的YB... 高质量大面积YBCO簿膜是用原位中空柱状阴极直流磁控溅射装置制备的。化学计量比的超导靶的内在为100mm,加热器有效面积50×40mm ̄2。在30×30mm ̄2的Zr(Y)O_2LaAlO_3基片上沉积的YBCO薄膜的厚度均匀度为±6%,临界温度T_c>89K,T_c不均匀性在1%以内,△Tc在0.8~0.9之间,临界电流密度J_c为20~3.5×10 ̄6A/cm ̄2;△J_c为1.0~1.5A/cm ̄2。微波表面电阻在77.5K、9894MHz下,测得Rs在0.25~0.76mΩ。以上参数表明该YBCO超导薄膜可在无源微波器件领域应用。YBCO超导薄膜沿C轴生长时的临界电梳密度J_c比沿a轴和b轴生长时的临界电流密度J_c大两个数量级,微波表面电阻可差一个数量级。所制备的YBCO薄膜样品经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是纯C轴垂直于基体表面的外延薄膜。SEM电子沟道和TEM截面电子衍射结果表明,在Zr(Y)O_2和LaAIO_3基体上沉积的薄膜为单晶结构。用该薄膜做出了性能良好YBCO超导带状线谐振器,其Q_0(无载品质因素)值达到13100。做出的环形微带谐振器,直线式微带谐振器,超导天线均性能良好,已可作为单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体 薄膜 YBCO 微波器
下载PDF
喷雾冷冻干燥制备复合氧化物超细粉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祖耀 万岩坚 +4 位作者 戎晶芳 张酣 钱逸泰 喻道奇 张其瑞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57-163,共7页
喷雾冷冻干燥(FD 法)制备的超细粉对于功能无机材料的合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制备陶瓷超导复合氧化物 BaPb_(1-x)Bi_xO_(?)超细粉为例,讨论了各种不同工艺条件对 FD 法制备过程的影响,所制备的超细粉在500℃时就形成单相复合氧化物,粒... 喷雾冷冻干燥(FD 法)制备的超细粉对于功能无机材料的合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制备陶瓷超导复合氧化物 BaPb_(1-x)Bi_xO_(?)超细粉为例,讨论了各种不同工艺条件对 FD 法制备过程的影响,所制备的超细粉在500℃时就形成单相复合氧化物,粒径<500(?),比表面可达55m^2/g。用同样条件制备的 YBa_2Cu_3O_(7-δ)复合氧化物陶瓷超导材料,具有 T_c(ρ=0)=90.6K 的高温超导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超导材料 喷雾冷冻干燥 超细粉
下载PDF
碘量法测量氧化物超导体的氧含量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小龙 梁敬魁 +3 位作者 解思深 车广灿 童晓树 乔芝郁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93-98,共6页
本文报道一种改进的碘量法测定氧化物超导体氧含量的方法,其相对误差可控制在0.5%以内,分析了该方法的误差来源及其消除的途径,并以YBa_2Cu_3O_(7-δ)为例,测定了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氧含量与其结构的关系。此外还用本方法测定了Bi_2Sr... 本文报道一种改进的碘量法测定氧化物超导体氧含量的方法,其相对误差可控制在0.5%以内,分析了该方法的误差来源及其消除的途径,并以YBa_2Cu_3O_(7-δ)为例,测定了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氧含量与其结构的关系。此外还用本方法测定了Bi_2Sr_2Ca_(?)-_xY _xCu_2O_(5+δ)系列样品的氧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超导体 氧含量 碘量法
下载PDF
MOD法在La_(0.47)Sr_(0.53)TiO_3/LaAlO_3上沉积YBa_2Cu_3O_(7-σ)超导层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锋 李凤华 +2 位作者 王娜 李英楠 樊占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62-1664,1668,共4页
实验通过无氟的金属有机物液相沉积法在单晶LaAlO3(LAO)基底上生长La1-xSrxTiO3缓冲层,之后在其上生长YBa2Cu3O7-σ(YBCO)超导层,这种制备方法与真空沉积法和三氟乙酸金属有机物沉积法相比,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对YBCO... 实验通过无氟的金属有机物液相沉积法在单晶LaAlO3(LAO)基底上生长La1-xSrxTiO3缓冲层,之后在其上生长YBa2Cu3O7-σ(YBCO)超导层,这种制备方法与真空沉积法和三氟乙酸金属有机物沉积法相比,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对YBCO涂层导体的实际应用更具有研究价值。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在LAO基底上生成了纯净的La1-xSrxTiO3膜,在La1-xSrxTiO3/LAO结构上生成了单相的YBCO膜,构成两种膜的晶粒均具有沿垂直于基底表面的c轴方向择优生长;通过半定量的能谱分析(EDS)确定缓冲层La1-xSrxTiO3为La0.47Sr0.53TiO3相,表明部分La元素挥发;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表明在LAO基底上生成的La0.47Sr0.53TiO3膜平整光滑;在La0.47Sr0.53TiO3/LAO结构上生长的YBCO成膜颗粒聚集成片状,相互叠加生长,形成平行于基底表面的超导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1-xSrxTiO3 MOD YBCO 缓冲层 涂层导体
下载PDF
Y-Ba-Cu-Ag-O系的超导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温廷琏 吕之奕 +2 位作者 田顺宝 徐志弘 林祖纕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49-353,共5页
本文研究了用 Ag 掺杂的 YBCO 系统:YBa_2(Cu_(1-n)Ag_n)_3O_x。研究结果表明,在 Ag 的较宽的浓度范围内(n≤0.20),材料在液氮温区仍具有超导性。测定了超导临界转变温度 T_c(ρ=0)和临界转变电流密度 J_c随 Ag含量的变化。当n=0.10时,... 本文研究了用 Ag 掺杂的 YBCO 系统:YBa_2(Cu_(1-n)Ag_n)_3O_x。研究结果表明,在 Ag 的较宽的浓度范围内(n≤0.20),材料在液氮温区仍具有超导性。测定了超导临界转变温度 T_c(ρ=0)和临界转变电流密度 J_c随 Ag含量的变化。当n=0.10时,可以获得92K 的最高的 T_c,在n=0.15时,达357A/cm^2(77K)的最高 J_c值。用 X 光衍射谱分析了材料的相组成,并对它与 T_c和 J_c的关系进行讨论。还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它的显微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体 陶瓷 YBCO系统
下载PDF
磁体用多芯Bi-2223/Ag超导带材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熊寿高 段镇忠 +3 位作者 吴燧华 滕鑫康 郑会玲 吴晓祖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70-372,共3页
研究了用粉末装管技术制备磁体用多芯Bi-2223/Ag超导带材的工艺和性能。结果表明,得到的氧化物芯丝均匀的多芯Bi-2223/Ag超导带材,其Bi-2223单相性较好巨晶粒具有c轴取向。在77K,OT下,短带的临界电流密度Jc达2.2×104A/... 研究了用粉末装管技术制备磁体用多芯Bi-2223/Ag超导带材的工艺和性能。结果表明,得到的氧化物芯丝均匀的多芯Bi-2223/Ag超导带材,其Bi-2223单相性较好巨晶粒具有c轴取向。在77K,OT下,短带的临界电流密度Jc达2.2×104A/cm2(判据1μV/cm)。用此带制做的小型超导磁体(外径为85mm,内径10mm,高60mm),在4.2K和77K下,磁体通过的;临界电流Ic分别为135A和17A(判据1μV/cm),对应此电流,该磁体产生的磁场分别为1.04T和0.13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芯带材 超导体 超导带材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YBa_2Cu_3O_(7-δ)超细粉体及其性质 被引量:7
15
作者 雷家珩 唐福龙 袁启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用柠檬酸盐强的螯合作用,可以制得钇、钡、铜稳定的配位化合物,由溶胶-凝胶法使其转变成Y_2O_3、BaCO_3、CuO超微细粉的均匀混合物、930℃下制得单一相的YBa_2Cu_3O_(7-δ)粉体,粒径约100nm... 用柠檬酸盐强的螯合作用,可以制得钇、钡、铜稳定的配位化合物,由溶胶-凝胶法使其转变成Y_2O_3、BaCO_3、CuO超微细粉的均匀混合物、930℃下制得单一相的YBa_2Cu_3O_(7-δ)粉体,粒径约100nm。对YBa_2Cu_3O_(7-δ)合成反应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对溶胶凝胶法制得的YBa_2Cu_3O_(7-δ)超细粒子进行的测定表明,其粒度、纯度、烧结性和超导性能形成上都比固相合成反应为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YBCO 超导材料 超微细粉
下载PDF
常温温致透光率可逆变化材料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马一平 王金前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64-168,共5页
采用水溶性聚合物与无机盐配合制备出常温温致透光率可逆变化材料,该材料透光率可在低温下的70%~90%和高温下的10%~30%之间随温度可逆变化,转变温度在20~40℃之间,且可进行调节控制,符合在建筑物上使用要求;采用所研究出的常温温致... 采用水溶性聚合物与无机盐配合制备出常温温致透光率可逆变化材料,该材料透光率可在低温下的70%~90%和高温下的10%~30%之间随温度可逆变化,转变温度在20~40℃之间,且可进行调节控制,符合在建筑物上使用要求;采用所研究出的常温温致透光率可逆变化材料与光谱选择性吸收材料组合,制备出了寒冷地区用智能调温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材料可使低温下的水温升高约10℃,高温下可使过热现象得到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变化 透光率 材料研究 常温 水溶性聚合物 选择性吸收 转变温度 调节控制 材料组合 寒冷地区 水温升高 过热现象 无机盐 建筑物 制备 高温 低温
下载PDF
铋系高温超导粉体的制备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明亚 齐西伟 瞿体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40-42,共3页
首先采用喷雾热分解法制备了铋系超导粉体,然后对得到的粉体进行焙烧处理,焙烧时采用不同的工艺参数,包括温度、保护气体的氧分压等。利用XRD,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焙烧后粉体的粒度分布,形貌,相组成及其均匀性等。最后,采用粉末套管法... 首先采用喷雾热分解法制备了铋系超导粉体,然后对得到的粉体进行焙烧处理,焙烧时采用不同的工艺参数,包括温度、保护气体的氧分压等。利用XRD,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焙烧后粉体的粒度分布,形貌,相组成及其均匀性等。最后,采用粉末套管法将焙烧后的超导粉体制备成单芯超导带材,在形变热处理后,带材样品获得了超过30A的临界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铋系高温超导材料 超导粉体 喷雾热分解法 BI-2223/AG带材 临界电流
下载PDF
金属有机沉积法制备SrTiO_3薄膜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清威 冉阿倩 +3 位作者 李凤华 李英楠 洪成哲 樊占国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193-197,共5页
采用金属有机沉积(MOD)法制备了SrTiO3(STO)外延薄膜作为YBa2Cu3O7-δ涂层导体的缓冲层.以乙酸锶、钛酸丁酯为前驱物配制了Sr离子浓度为0.125 mol.L-1的SrTiO3前驱溶液.研究了950℃下不同烧结时间(90、120、150 min)对在双轴织构的Ni-W(... 采用金属有机沉积(MOD)法制备了SrTiO3(STO)外延薄膜作为YBa2Cu3O7-δ涂层导体的缓冲层.以乙酸锶、钛酸丁酯为前驱物配制了Sr离子浓度为0.125 mol.L-1的SrTiO3前驱溶液.研究了950℃下不同烧结时间(90、120、150 min)对在双轴织构的Ni-W(200)金属基带上沉积STO外延薄膜晶体取向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50℃氩氢混合气氛(Ar-4%H2)下适宜于STO薄膜外延生长的最佳烧结时间为120 min;STO缓冲层薄膜表面平整致密,无裂纹和孔洞,具有良好取向,可作为YBa2Cu3O7-δ涂层导体的缓冲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沉积 涂层导体 SRTIO3 缓冲层 烧结时间
下载PDF
Bi系高温超导体红外吸收谱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胥荣 汤宏 +1 位作者 李村涓 鲜于泽 《低温与超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26,共5页
测试、分析了一系列Bi系高温超导体的红外吸收谱。实验结果表明:Bi系高温超导体铜氧面内Cu-O键的伸缩振动与其超导特性密切相关,表现为Cu—O键伸缩振动吸收峰强度的变化与样品零电阻温度的变化规律一致。而Bi(Pb)─O(2)-Cu伸缩... 测试、分析了一系列Bi系高温超导体的红外吸收谱。实验结果表明:Bi系高温超导体铜氧面内Cu-O键的伸缩振动与其超导特性密切相关,表现为Cu—O键伸缩振动吸收峰强度的变化与样品零电阻温度的变化规律一致。而Bi(Pb)─O(2)-Cu伸缩振动的频率与Pb的掺杂量有关,表现为随着样品Pb含量的增多,该频率的声子模向频率减少的方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吸收光谱 高温超导体 实验 铋系
下载PDF
高温超导带材Bi-2223/Ag的焊接接头电阻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邵慧 严仲明 +2 位作者 付磊 李海涛 王豫 《低温与超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33,共4页
针对高温超导带材Bi-2223/Ag的焊接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ANSYS建立焊接接头电阻特性的有限元计算模型,仿真和计算分析了焊料材料、搭接长度和焊锡层厚度对接头电阻值的影响,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表明:可通过减少焊料厚度,增加焊... 针对高温超导带材Bi-2223/Ag的焊接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ANSYS建立焊接接头电阻特性的有限元计算模型,仿真和计算分析了焊料材料、搭接长度和焊锡层厚度对接头电阻值的影响,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表明:可通过减少焊料厚度,增加焊接搭接长度来减少接头电阻,当焊接长度在2—5cm,焊料厚度为0.5mm时,Bi-2223/Ag带材间的接头电阻在液氮温度下可以控制在10^-7~10^-8Ω之间,可以满足超导装置稳定运行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头电阻 焊接工艺 BI-2223/AG带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